小学生学习自我妨碍及影响因素初探

2022-09-14

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形成及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同时也是学业自我妨碍的高发时期。研究在此阶段小学生学习的自我妨碍特征, 以及其影响因素, 找到减少小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方法, 有助于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借鉴进而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1 自我妨碍概念与表现特点

自我妨碍概念有多种, 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它是“在表现情境中, 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表现不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为和选择。”本质上自我妨碍就是个体在面临可能表现不佳的任务之前预先设置障碍的行为。自我妨碍的表现形式有很多, 如拖延, 减少努力或练习, 故意生病, 吸毒或酗酒, 睡眠不足, 与朋友交往太频繁或参与活动过多等

对于小学生而言, 常见的自我妨碍表现特点是: (1) 延迟, 突出表现在将家长, 教师不值得学习作业推迟到最后时刻。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 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延迟递交作业, 其他任务也习以为常。 (2) 减少或逃避努力, 有的学生甚至拒绝学习。很多小学生热衷于跟随父母活动, 热衷于动画片, 网络等现代工具。而出于自尊心以及好胜心, 部分小学生努力制造一种印象, 即他们不是不会或者不能做, 而是不想做, 与此同时他们又会认为自己比较现代, 很聪明。 (3) 捣蛋行为或阻碍自己完成任务的行为, 即部分学生以特殊的行为方式来保护自己的价值。这种方式多是无意的如调皮捣蛋, 上课不认真听讲, 破坏课堂纪律, 注意力不集中, 对老师心存抱怨等, 通过这种行为, 客观上将别人的注意力自学业表现吸引到他们的行为表现上, 这样避免了对其缺乏能力的判断, 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2 小学生自我妨碍影响因素

根据小学生心理, 生理的成长特点以及其他研究, 可以将小学生的自我妨碍因素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自尊感, 成绩动机与目标。

2.1 自我妨碍中的自尊因素

小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弱, 对于各种生活现象的正确错误与否认识多来自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另外世界在他们眼中相对简单,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他们更多的注重于学习成绩, 听话与否等。因此, 小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多与个体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即高自我妨碍者的自尊要低于低自我妨碍者。如果学生存在自我贬低的自尊倾向, 那么他们就容易出现对学习更加不负责任的现象, 相反, 如果存在自我提高的自尊倾向, 也即重视自己, 他们就会努力提高自己, 遵守学校课堂纪律, 听老师的安排。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 低自尊的学生更容易自我妨碍, 也即他们更容易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

2.2 自我妨碍中的成就动机和目标因素

成就动机和成就目标往往是一个集合体, 动机因目标而产生, 而目标成功难易与否又决定着动机大小。小学生尽管入世不深, 但是对于哪些行为会受到表扬, 哪些行为会受到批评, 哪些行为比较风光, 哪些行为容易出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高年级的学生对此可能认识很深刻。因此成就动机因素对其自我妨碍有责较大影响, 一般而言避免失败对小学生的自我妨碍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即自我妨碍与追求成功呈负相关, 而与避免失败呈正相关, 越担心失败, 其自我妨碍倾向越高。如在舞蹈课上, 学生会害怕因为表现不好被其他小学生嘲笑而畏首畏尾, 甚至寻找各种借口避免参加类似的活动。从本质上讲, 小学生的这种自我妨碍并不是失败本身导致的, 而是其他人对其失败的反映使他们羞愧。于是, 当失败的预期较高, 成就动机就非常明显, 他们也就会采取自我妨碍来避免他人对自己作缺乏能力的判断, 以期达到逃避的目的。当然也有部分小学生不害怕成就动机, 不害羞, 但这不是他们“低自尊”的表现, 而是他们不在乎信息反馈的行为。因为“高自尊”者尽管可能有较低的自我妨碍倾向, 但是他们又会因为没有积极的信息反馈, 导致其自我妨碍。

在成就动机和目标因素方面, 研究表明, 如果学生采取自我妨碍仍然能成功, 这会提升他们的自我感觉, 从而在下一次活动来临之时, 他们仍然倾向于采取类似的自我妨碍的方法, 从而导致自我妨碍——自尊保护——自我妨碍的循环怪圈。

3 小学生自我妨碍的干预对策

3.1 建立积极向上的师生交流环境

小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他们对教师, 家长, 同学的看法很在意, 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攀比心理。因此从外部环境上, 教师和家长应以一种亲和的态度, 当他们是朋友来和他们进行交流。在学习成绩以及其他表现方面, 如表演, 纪律, 歌唱, 课外活动, 游戏等应给予及时肯定, 鼓励, 尽量不用皮批评, 消极否定的方式对待他们,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发现每个学生所存在的优点和其所表现的特定美。即使在其有不当行为时, 也应该把握好教育的分寸、场合、方式, 尤其不能当场批评, 因为这样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是他们认为在同学眼中他们什么都不是, 自我消极感, 妨碍倾向会骤增。在具体到学习目标是, 则应引导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即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 并且表扬竭尽所能的学生, 不论其分数与等级的高低。

3.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妨碍

首先, 要正确认识自尊。对自尊错误认识的结果体现在:因过度自尊而通过自我妨碍保护自己, 或因自尊不够而不重视自己的行为。正确认识自尊首要的是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任务和达到目标的计划。只有确定合适的目标, 学生才会有方向感, 才会尽量避免自我妨碍, 这会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另外在其遇到困难时, 要通过动机, 目标教育以及积极的引导, 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自尊,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就会减少自我妨碍, 敢于面对现实, 而不是害怕失败, 批评或嘲笑。其次, 要要认识和区分学生对学业结果所做的归因, 并矫正其不恰当的防御性归因。自我妨碍是多方面的, 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自我妨碍因素, 积极引导学生将结果归因于能力智力之外的因素。小学生的智力处在形成阶段, 但是其他因素会对其有正负方面的影响。积极应对负面因素, 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认同和把握, 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 降低自我妨碍等策略的采用, 有助于学生把握定向, 提高学习成绩。

摘要:自我妨碍不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 也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全文收下分析了自我妨碍的概念与表现特点, 随后指出自尊和成就动机及目标是自我妨碍中的两个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自我妨碍的干预对策:建立积极向上的师生交流环境,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妨碍。

关键词:学习自我妨碍,影响因素,自尊,成就动机

参考文献

[1] 伍泽莲, 成云.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策略的心理根源及干预[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5) .

[2] 曾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心理根源及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 (8) .

[3] 王海歌, 殷晓旺.学业自我妨碍的特点及预防对策[J].江西教育, 2008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下一篇:多给学生一些学语文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