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论述题

2022-07-25

第一篇:农业经济学论述题

农业推广学——论述题

论述题(自考班)

1.试述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1)

1.试述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1)

3.试述进步农民策略的主要内容。

3.试述农业推广框架理论的涵义。

4.农业推广的基本程序是什么?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如何灵活运用?试举例说明。

4.结合实际论述坚持农业推广原则的重要性。

5.试述农业推广组织机构在推广工作中的职能。(6)

6.试述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5)

7.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作用及特点。

7.试述农民学习的特点。(2)

7.试述农业推广教育中个别教学法的具体方法及应用。

8.试述提高技术上限的途径。

8.试述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成果分布的对策。

8.试述提高农民成果分布的途径与对策。

9.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怎样才能搞好在职培训?(7)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合格的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7)

10.试述成果示范的意义及其原则。(4)

10.何谓成果示范?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成果示范的作用? (4)

10.农户访问有哪些类型?要提高访问效果,农户访问应如何进行?(4)

10.试比较大众传播与直接交流两类推广方法的主要区别。(4)

10.试述农业推广方法中的个别指导法的特点及其应用。(4)

10.试述集体指导法的特点及如何应用集体指导法?(4)

11.试述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步骤。

第二篇:微观经济学期末论述题

该部分为主观题,答案并不唯一,重在理解其中的意思,建议用自己的话去组织语言。

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结合图形说明)(P161)

P161中的图a曲线表明,厂商在各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对完全竞争厂商来说,有P=MR,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又可以写成P=MC(Q) 此式可以这样理解: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完全竞争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Q,使得P=MC(Q)成立,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这意味着在价格P和厂商的最优产量Q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而厂商的SMC曲线恰好准确地表明了这种关系。但是,厂商只有在P>=minAVC时,才会进行生产,而在P<=minAVC时,厂商会停止生产,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既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

2、试作图分析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P80-P82)

(1)(名词解释)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被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用=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由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两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进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应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2)(该部分最好结合图像用自己的语言分析)

我们以价格下降为例分析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如图所示。消费者原有预算线AlBl,并与无差异曲线ul相切于E1,均衡数量El(xl,y1),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按替代效应,当x的价格从Pxl降至Px2,消费者会减少对y的部分购买而增加对x的需求量,对y的部分购买力会转移到x上,以便维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所以预算线移至A2B2,并与u1相切于E2,引起x的需求量从xl增至x2,y的需求量从y1减至y2。但是,实际上,y的价格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必须从已分析的结论中剔除y的价格上涨而导致对y需求量减少的影响,即以因为商品x的价格下降而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加的形式,使预算线从A2B2平移至B1A3,并与一条代表更高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3相切于E3。此时,均衡数量是:x从x2增至x3,y从y2增至y3,可见,价格效应引起的数量变化可分成两部分,X1X2的数量变化是替代效应的影响,X2X3的数量变化是收入效应的影响,而价格效应xlx3的数量变化,恰好等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影响之和。即:

价格效应(x1x3)=替代效应(X1X2)+收入效应(X2X3)

当商品价格变化时,如果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即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为正值,则价格效应也为正值,说明该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变动关系符合需求规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类商品被称为正常商品。如图所示,即为正常商品的价格效应。

(3)(结论)综上所述,对于正常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可结合图形回答)

(参考答案同上题) 要点:

(1)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定义。

(2)结合图展开分析(略)。

(3)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为正值,所以,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化。

4、价格歧视问题(P181-P183)

(1)在有些情况下,垄断厂商会对同一种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做法往往会增加垄断厂商的利润。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2)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第二,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不同的消费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3)价格歧视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具体解释如下: 垄断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二级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

5、为什么说MR=MC是厂商决策的基本原则?(P156)

(1)经济学中通常认为理性厂商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厂商在进行决策时都试图使得MR=MC,即增加一单位决策量时,所增加的收益等于所增加的成本。经济学中通常称这一原则为利润最大化原则。

(2)利润最大化原则适用于所有以利润为目标的经济单位的所有决策选择。 (3)以完全竞争厂商的产量选择为例。厂商提供产量一方面会带来收益,另一方面也要付出成本。在既定价格下增加产量,如果MR>MC,意味着增加这一单位产量能增加总利润,厂商就会把它生产出来。直到MR=MC。相反,如果MR

综上所述,可知MR=MC是厂商决策的基本原则。

6、试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成立的原因。(P107)

基本内容: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随时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成立原因: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在开始时,由于不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给定,而可变要素投入量为零,因此,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随着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7、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效用理论来说明。(P63)

Ps:因为书本对序数效用论涉及不多,so这里仅用基数效用论进行分析。

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再去了解一下。

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MU,以便获得最大满足。若 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λ。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8、试分析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与长期的均衡。(P158-P163)

(l)短期均衡。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生产中,市场的价格是给定的,而且生产中的不变要素的投入量是无法变动的,及生产规模也是给定的。因此,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对应于上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可以处于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和亏损状态的均衡。当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时,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是厂商的停止营业点。(可简要分析厂商短期均衡的五种情况)

对应于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的市场价格,厂商会在边际成本曲线上确定相应的供给量。因此,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并且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递增,因而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2)长期均衡。在长期中,厂商将不断调整固定投入的数量,使得在每个产量下,生产规模都是最优的。因此,长期成本曲线将是厂商决策的依据。与短期中的行为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同时,由于长期内厂商没有固定成本与不变成本之分,因而当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厂商才提供供给;否则,厂商退出该行业。

同时,在长期中,行业中存在着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因而厂商的长期均衡要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假定厂商的进入和退出不影响单个厂商的成本,则行业中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只影响到市场供给,从而影响到市场价格。

如果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那么势必会引起其他行业中厂商的进入。结果将使得市场价格降低到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点为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p=LMC=LAC。

第三篇:劳动经济学论述题大!

1.试论界定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要则。

2.运用劳动力参与率理论进行中外比较并提出因应对策。

3.运用均衡失业率理论分析当前大学就业问题及对策。

4.浅论工资差别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

5.从配第—克拉克定理论中外城市化进程。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6.论中国教育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答案.

1.(1)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定义;

(2)确定歧视的重点是可衡量的市场结果;

(3)忽略不计偶然结果的常规随机差异;

(4)主要区分引起工资差异的后市场和前市场因素;

(5)目的是为政府的反歧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6)结合一定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1)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及其分类;

(2)外国劳动力参与率周期线的特点;

(3)中国劳动力参与率周期线的特点;

(4)形成中外劳动力参与率周期线差异的因素:

(5)结合实际提出消除上述差异因素的应然性分析。

3.(1)均衡失业率理论的内涵;

(2)从全局而言,大学生就业市场依然存在缺口;

(3)从局部而言,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过剩;

(4)结论:均衡失业率理论之结构性失业,或均衡失业率理论之磨擦性失业等;

(5)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实然性分析;

(6)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应然性分析。

4.(1)工资差别的一般定义;

(2)工资差别主要分为补偿性工资差别与竞争性工资差别;

(3)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分类;

(4)竞争性工资差别的分类;

(5)工资差别变化随工业化进展而变化的阶段性;

(6)结合一定的实际对上述工资差别理论进行一些应然性分析。

5.(1)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内涵;

(2)城市化进程的内涵;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4)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新特征;

(5)中国城乡就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趋势;

(6)结合一定的实例进行应然性分析。

6.(1)高等教育入学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4)地区教育投资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

(5)教育体制僵化导致劳动力供求脱节;

(6)结合实际提出一系列言之成理的相应对策。考试大收集整理

第四篇:4.民族经济学(1论述题)

《民族经济学》试题:(任选一题)

1. 谈谈你对国企改革的认识。

2. 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1、答:我认为国营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与政府的关系相对密切,容易获得政策支持,可以使它们在很多领域实现垄断,但随着贪官们从私营企业主那里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这种优势已经渐渐消失了,这也是近年来国有企业纷纷倒闭的最直接的原因。

国有企业最大的弊端就是企业缺乏一种自主的生存意识,因为没有人需要真正为企业的未来负责,大家都是只看眼前,不会去冒险,也不会去真正严格的管理。而私营企业的经营者都会把企业看成自己的财产,去耐心、用心的经营。

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启动了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国有企业开始了“以改革促发展”的历程。与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中国国有企业的“以改革促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8年的国营企业的放权让利改革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1988~2003年间,其改革涉及国有企业转机建制、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形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阶段是2003年以来,在日臻完善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以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发展为核心的阶段。经过2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从国有企业存在的形态看,已经从单一形态的传统国有企业发展成为形态各异的国有企业,存在大量的所谓“新型国有企业”,既存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也有实行了公司制的国有企业,还有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既有按照现代公司制新成立的国有企业,也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有独资企业,还有同外商合资合作的国有企业。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面对全球化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格局,国有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增强企业活力、凝聚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不仅关系到一家企业甚至一个产业能否生存、发展和壮大,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显然,在能力说话的时代,活力、凝聚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赛跑能力”,缺乏或者弱化,都将面临落后乃至淘汰的命运。

如果从国有企业改革初衷——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问题,提高国有企业活力,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角度衡量,现有的国有企业总体规模、绩效和经济控制力等情况表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已经初步实现。但是,中国国有企业在国内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继续推进、国际上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日益迅猛的环境下,进一步发展还面临许多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渐进式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有待“攻坚”的问题,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大型垄断国有企业的改革等问题,也有未来国有企业发展必须回答的战略问题,如国有企业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全球竞争背景下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等。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要加快发展,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它就像一棵大树发达的根系,能使树干粗壮、果实累累,有了它企业就有了牢固的根基和茁壮的生命力。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一是规范改造功能。规范改造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核心竞争力又促进企业规范改造,两者具有双向互动关系;二是效益增长功能。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重磅炸弹”,能帮助企业战胜对手,获取稳定的超额利润;三是持续发展功能。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前进的“发动机”,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这些功能,都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来获

得。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个方面,而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归根结蒂都要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后,国有企业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他强调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与工人建立平等关系,要改革束缚群众积极性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邓小平同志一贯关心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要有准备、有步骤地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他强调企业管理是一件大事,一定要抓好。要健全企业经济责任制,把权力和责任统一起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胡锦涛同志更是重视企业管理创新,他强调国有企业第一是管理,第二是管理,第三还是管理。并指出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这些真知灼见为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时代在发展,管理创新必须与时俱进。

第五篇:经济法:论述题

1、 试述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与区别。

答: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

(1)经济法所高速的经济管理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关系。

(2)经济管理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利义务的联结状态也不同于行政法律关系,虽有上下层次之分,但彼此却都互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3)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都是追求一定的经济目的,它从根本上说,应服从的是经济规律。行政活动追求的是工作效率,它首先应服从的是长言意志。(4)经济法主要运用经济手段,也运用行政手段,但它具有辅助的性质,而且一般应与经济手段等结合运用;行政法则是以行政手段为主,它主要以命令与服从的方式实施。

2、 试述经济法律关系构成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基本、最必需的要素。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主体是经济法律的关系形成的启动者;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者;是经济权利、义务的承受者;也是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财务的所有者或经营者,以及行为的实施者。它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没有主体就没有经济法律关系,有些主体的特殊性还常常决定着经济法律关系的性质。

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是确定主体之间关系的性质和量度的,是联系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纽带。

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经济法主体通过经济法律关系所追求的的经济目标和经济利益。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也只有通过客体才能得到落实和体现。没有客体的经济法律关系是毫无目的毫无意义的。

3、 试述全民所有制工业的性质、地位和经营形式。

答:1988年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在其第2条中对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性质、地位和经营形式等,作了全面、正确的确认和规定,第2条要点可概括为:

(1)企业财产属全民所有,国家依照两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2)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经营权;(3)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4)经营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决定,可以采取承包、租赁等经营责任制形式。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是依法享有经营权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经营单位是独立的法人。这三点全面确认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济性质和法律的地位,三者缺一不可。

5、试述合伙企业与第三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答: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

合伙企业对其债务应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到期债务,各合伙人应当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以合伙企业财产清偿合伙企业债务时其不足的部分,由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约定比例分担;合伙企业没约定专职损分担比例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担。合伙人由于承担连带责任,所清偿数额时,不劝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7、试述合作企业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

答:〈〈合伙企业法〉〉第21条规定了合作企业利润分与的基本原则,中外合作者依照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配收益或者产品,承担风险和亏损,合营企业“在合营期内不得减少注册资本。”“中外合作者在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国合作

者所有的,可以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外国合作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的办法。”目前合作企业外方先行回收资产主要有两种办法:(1)从合作企业净利润(税后利润)中回收资金;(2)从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税前)中回收资金。

〈〈合作企业法〉〉第21条第三款还规定:“依照前款规定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的,中外合作者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和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对合作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合作企业法确定了合作各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各种分配利润的方法,但同时又明确规定,凡合作企业合同约定外国合作者在缴纳所得税前回收投资的,必须向财政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由财政税务机关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审查批准。

9、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应具备的条件。

答: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应具备四项条件:(1)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经募足,并间隔一年以上;(2)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盈利;(3)公司最近3年的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4)公司预期利润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润。

10、试述破产财产分配顺序的法律规定。

答:破产财产在优先拨付破产费用开支后,进行分配的顺序是:先清偿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然后清偿所欠税款,最后清偿破产债权。如果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统一顺序清偿要求的,则按比例进行分配。

11、试述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

答: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3)具有旅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反记录;(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12、试述国有资产管理法的性质和特征。

答:国有资产管理法是调整国有资产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有资产管理关系一般包括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关系,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关系,国有资产评估关系,国有资产流转管理关系和国有资产监管关系等。

国有资产管理法,不属于民法体系中的财产法,而属于经济法体系中的财产法范畴。因为从性质上看,国有资产管理关系是一种经济管理关系,而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从调整目标看,它是从社会宏观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具有明显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本位的特点。从其内容看,它是关于国有资产的开发、利用、监管和保护等方面的行为规范,而不仅仅是产权的交换问题。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认为国资产管理法是一种调整财产关系的新型的财产法,是经济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试述税法的构成要素。

答:税法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税收主体、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法律责任八项。

(1) 收主体是指税法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即税法权利义务的承担者。

(2)征税对象,或称课税客体,是税法确定的产生纳税义务的标的或依据。(3)

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没一纳税人的课税客体数额与应纳税额之间的比例,它是

法定的计算税额的尺度。(4)纳税环节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

税款的环节。(5)纳税期限是指纳税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期限。(6)纳税地

点是指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的场所。(7)税收优惠是指国家为了体现鼓励和扶

持政策,在税收方面采取的鼓励和照顾措施。(8)法律责任是税法规定的纳税

人和征税工作人员违反税法规范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14、试述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及其主要职责。

答〈〈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规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管理和金融调控的特殊的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活动的中心,处于金融组织体系的最高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履行下列13项职责:(1)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2)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3)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4)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卷市场;(5)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6)监督管理黄金市场;(7)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8)经营国库;(9)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10)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11)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1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1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15、试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那些?

答: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包括:(1)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三性原则”,即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2)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3)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侵犯的原则;(4)开展信货业务,严格审查借款人资信,实行担保,保障按期收回贷款的原则;(5)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应当合法,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6)商业银行应当公平竞争,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的原则。

16、试述国家限制或者禁止的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答:国家基于下列原因,可以限制或者禁止有关的国际服务贸易:(1)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2)为了维护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3)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国内特定服务产业,需要限制的。(4)为保障国家外汇收支平衡,需要限制的;(5)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6)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17、试述假冒、仿冒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的构成要件。

答:(1)被假冒、仿冒的商品须为知名商品。(2)该外观标志须为知名商品所特有。(3)该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擅自作相同的使用或者作相近式的使用,致使与他人知名商品发生混淆。

18、试述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特征。

答:(1)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是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2)着内行为的客体是竞争条件下经营者从事交易的商品。(3)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是对经济职权的滥用。

(4)政府极其所属部门限制竞争的行为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19、试述产品缺陷责任的规则原则。

答:产品缺陷责任的规则原则,是指确定侵权人因产品缺陷而给消费者造成人生伤害或财产损失,行为人承担产品责任的规则或准则。

产品责任法最早出自买卖法,因而不可避免的带有合同法的性质,担保责任是确定产品制造商和其他提供者承担合同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

一般侵权责任以过失责任为规则原则,原告对被告的疏忽行为负举证责任,从而适用过错原则;严格责任仅适用于生产者的产品缺陷责任。

20、试述产品瑕疵责任和产品缺陷责任的区别的。

答:(1)产生依据不同(2)性质不同(3)归责原则不同(4)责任主体不同(5)免责条件不同(6)产生时间不同(7)赔偿方式和范围不同(8)诉讼时效不同

21、试述传统的民商式法律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差异。

答:按照传统的民商法律理念,将消费者与经营者放在形式上完全同等的位置,对消费

者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而这种不公平试图依靠消费者个人的力量或是有组织的消费者团体也很难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是在充分认识这一点基础上,由国家依自己的权利进行适度的干预,对居于弱者地位和消费者提供特殊保护的法律,它运用的方式与传统的民商事法律不同。传统的民商事法律是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和人身的关系,以形式公平为理念来规定交易双方完全对等的权利义务。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是通过赋予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更多的权利和处于强势的经营者更多的强制性义务来平衡双方的力量,避免在现实的交易活动中出现以上种种实质不公平的情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那些埋在心里的爱下一篇:你最感恩的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