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关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以及双关翻译方法

2022-09-13

双关是一种依靠语音的相似和意义的分歧形成的修辞格。由于双关深深根植于语言文化中, 因此, 长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讨论双关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问题。作为翻译工作者, 我们应该尽量将不可译性转化为可译性, 或采用翻译技巧和方法对其双关意义进行补偿。笔者提供了六种将双关语中的不可译成分转化为可译成分的方法。由于语境是人们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 能够触发读者过去的经历认识, 因此在最后笔者特别提出通过建构类似语境的方法来翻译双关语, 让目标语言的读者在脑海中形成与原文读者类似的画面, 以此来重现原文中双关语的效果。

1双关语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

1.1双关语的不可译性

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理论家们认为, 由于大多数的词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意思, 因此, 双关语是不可译的。根据保加利亚翻译家亚丽克西瓦的观点, 双关翻译的难点都是由于语言的不对称性引起的。例如, 一个词在一种语言中可能有多种意思, 但与其相对应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只有单独一种意思。对于双关语来说十分重要的语音和字形结构在不同的语言中也有所不同。

语言学派典型的代表人物卡特福德认为双关语的不可译性要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他把双关语的不可译性归结为两大原因——语言本质和文化本质 (Catford, 1965) 。 (1) 语言不可译性:大多数语言符号具有随意性, 因此我们不能指望在同一种语言中发音相似的两个词在另外一种语言中也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言不可译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不可译, 因为它是由语言本身在语音和书写上的不同而造成的, 所以这种差异无法逾越。 (2) 文化不可译性:语言间不对称性的根源在于人类知识、经历概念化的程度及其语言组织的方式不同。一个反映一种特殊孤立文化中许多概念和文学标准的文本, 通常包含在一种独特语言文化和那些很难理解和翻译的信息中 (Nida, 1993) 。由于文化多样性的存在, 我们或是难以在目标语言中找到一个与源语言中词语相对应的词, 亦或是破坏了源语的本意和情感。

1.2双关语的可译性

很多理论家认为, 翻译不仅是词语的转化, 更是一种对语意解释、阐释和再形成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角色是次要的, 仅仅只是思想的载体。因此, 所有事物都是可译的。从理论上说, 在任何两种语言中都存在一个信息互通的渠道, 正是这条渠道使得两种语言间的互译成为可能。具体说来, 有以下两个原因:

(1) 思维方式的同一性:无论说何种语言, 人类都拥有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 如分析、综合、概括等。此外, 人类还有共同的思维逻辑, 如推理、判断等。因此我们可以说翻译中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双语渠道。 (2) 文化间的互相渗透:一些社会因素, 例如文化渗透性为语言间的转换提供了渠道。语言是社会相互作用的方式, 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越高, 其本国语言与国外语言之间的接触联系就越多。通过语言接触来吸收外来词语的现象在语言学中称为异化。适度的异化能够增加语言的一般化特征, 消除一些特殊表达上的差异, 将可译性的限制最小化。

以上这两点为可译性提供了理论根据。但是我们必须牢记, 可译性并不是绝对的。根据戴维斯的观点, 翻译总是相对的, 相对的翻译才是可能的 (Davis, 1997) 。

2双关语的翻译方法

(1) 用双关译双关法:这是双关翻译最理想的方法。它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一是将源语中的双关语翻译成同样的双关语, 这也意味着翻译出来的版本与原文意思几乎一致;另一种就是用不同的双关语将源语中的双关语翻译出来, 虽然表达不同, 但是目标语读者可以理解和领会。由于用双关译双关的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原文中的信息传达到译文, 因此译者和读者都愿意接受这种翻译方法。

(2) 在译文中再现双关语的两层含义。有时, 当我们无法用双关语翻译双关语的时候, 可以尝试使用在译文中再现关语两层含义的方法。如果通过此种方法能都让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同样的共鸣, 那么读者和原文作者之间便成功实现了沟通交流。例如:

The Sun Sets for the Last Time.

译文一:《太阳报》停刊。

译文二:太阳下山, 《太阳报》停刊。

这是《南华早报》上的一则标题。由于破产, 《太阳报》停止发行。当中国读者读到第一个翻译版本, 他仅仅知道《太阳报》停止出版了, 但是他绝对不会知道这则英语标题里面所蕴涵的双关修辞。但是读者如果读了第二个翻译版本, 他所得到的信息就不单单是报刊停止出版, 因为“太阳下山”意味着白天的结束, 而“《太阳报》停刊”则表示该报的终结, 两者存在相似之处, 于是读者可以立即明白其中双关修辞的含义。因此, 第二个翻译版本可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引起对正文的阅读兴趣。值得一提的是, 在译文中再现双关语的两层含义的方法虽然可以保持了原文双关语的双重含义, 但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原文的幽默和语言上的简洁。

(3) 在译文中只保留一层意思: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的双关语不能在译文中用双关语再现。因此, 在译文中只保留双关语双重含义中的一层含义的方法被广泛认可。根据原文的通顺程度和语用功效, 我们翻译的时候将在双关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之间进行取舍。我们来看一个保留深层含义的例子: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山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吟石灰》Hammered and hewed a thousand times from mountains remote,

You make light of being burnt in a blazing fire.

You don’t f ear to have your body smashed to pieces,

Seeking only to leave in the world your purity entire.

这首诗通过对石灰的描写, 表达了于谦为国捐躯的决心。在这首诗中, “清白”表达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石灰的颜色;另一层意思是人格的纯洁。但是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这样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两层意思。所以在译文中只保留了双关语的深层含义来展示诗人崇高的人格。因此, 目标语言的读者也能够完全理解这首诗。

(4) 补偿法:补偿法经常在比较长的文本翻译中, 例如那些将整个文本, 而不是一个双关语作为一个翻译单位的例子中使用。它所遵循的原则就是从修辞效果出发, 从全局上考虑原文与译文的平衡。这一技巧包括在文本的临近位置插入一些补充内容, 来弥补原文双关意思的损失, 重新找回文本的功能效果。对于那些丢失的双关语, 我们可以在与其临近的文本中进行补偿;而对于那些省略掉的双关语, 我们可以尝试将源语中的非双关语在目标语中翻译成双关语以平衡译文和原文的功效。我们看下面一则广告:

随心所“浴”。

Wash as you wish.

在这里, 我们用“浴”字代替了“随心所欲”中的“欲”字。这则广告暗示顾客安装了这种广告中的淋浴设施后, 他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洗澡沐浴。译者首先在字面上将“欲”字翻译出来, 随后在修辞上做出调整。“Wash”和“wish”这两个词不仅押了头韵而且还押了词尾辅音韵, 不仅音似而且形似, 给读者带来了音形上的美感。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两个词并不构成双关, 但是它们具有与双关类似的特点。更进一步说, 译文的四字英语结构正好与中文的四字成语对应。因而, 原文的语义得到了很好的补偿, 美学效果也得到了体现。

(5) 编辑手段:编辑手段包括脚注、尾注、译者在前言或编后记中的注释和评论以及在括号中的解释。作为双关语翻译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收到的效果取决于文本和双关语的类型和功能。译者们经常使用脚注来解释双关语的深层含义。在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中, 要想同时把双关语的所指和语用意义同时翻译出来几乎是不现实的。所以, 采用脚注可以为读者提供了解原文双关语意义的机会。

(6) 建构类似语境:所谓语境就是指语言环境, 即话语或文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语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上下文语境, 即词语句子的前言后语;另一类是社会语境, 即语言运用的背景因素。语境是人们进行修辞活动的依据。运用语言形式的恰当与否, 能否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取决于语境。建构类似语境是双关翻译中另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在目标语言中建构一个类似语境, 达到“让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人们在活动和信念上重新产生强烈反响。而译者应该关注接受者如何理解、欣赏和对译文做出反应。” (Nida, 2001) 。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The professor r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 “Gentlemen, order!”

The entire class yelled, “Beer!”

教授敲击讲台并大声说:“先生们, 安静!”

全班大声喊道:“啤酒!”

这个中文翻译因为没有能够在目标语言中建构一个类似的语境, 因而不能在目标语言读者身上达到与原文读者一样的效果, 双关语的风采也在译文中丢失。但是通过原文仔细的分析, 我们可以在译文中加上“现在上”这个三个字, 建构一个类似语境, 唤起中国读者的认知体系, 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上课铃响后, 教室里一篇闹哄哄的混乱场面, 教授命令学生们安静下来。同时, “现在上”这三个字还可以构建出另一个语境, 那就是在餐馆中服务员给客人点菜时的情景。究竟是“上课”还是“上菜”, 一语双关, 学生们巧妙的曲解了教授的意思。通过建构类似语境, 双关语的意味得到了保留。改进后的翻译版本如下:

教授敲击讲台并大声说:“同学们, 安静!现在上……”

全班大声喊道:“啤酒!”

通过构建类似语境, 所有相关知识都可以集中起来为帮助目标语言读者理解双关语提供帮助。读者的认知图式可以被立刻激活调动起来。这样, 汉语读者就可以更容易更好的理解英语双关语。但是, 如果没有认真学习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中的语言语境和语言外语境, 译者是不可能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认知上达到一致的。

3结语

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翻译中, 尤其在双关语翻译中存在的障碍会因文化的差异而永远存在。但这并不能阻碍我们对更好的翻译版本的追求。相反,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翻译的社会与文化功能, 学习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逾越这些障碍。

摘要:双关是一种依靠语音的相似和意义的分歧形成的修辞格, 而且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大量使用这一修辞手法。由于双关深深的根植于语言文化中,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讨论双关的可译与不可译性问题。许多翻译家都在竭尽全力地寻找将双关语言中的不可译成分转化为可译成分的方法。本文作者提供了六种双关翻译方法, 在这其中, 作者特别提出通过建构类似语境的方法来翻译双关语, 重现原文中的双关语的效果。

关键词:双关,可译性,不可译性,翻译方法,语境

参考文献

[1] 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2]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 (增订本) [M].五洲出版社, 2006.

[3] 于谦.于谦诗选 (林寒选注) [M].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佛教经济伦理思想下一篇:山区农网自动化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