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大全

2022-07-13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案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古诗两首教案大全

古诗两首 教案

25 古诗两首

江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绝径踪孤舟翁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指导朗读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

万径()()()。

()()蓑笠翁,

()()()()()。

3、背诵古诗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

2.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先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谁能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刚才大家都不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听唐低诗人刘长卿是怎么说的(播放古诗朗诵带)大家认为他说得好不好(好)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他写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是现在的河北河间人,刘长卿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大都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这首诗是刘长卿被人们传送的名作。

3.解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遇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谁能把这首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待会儿说说他读得怎么样(读完后)他有没有读错的音呢谁来说说,

4. 学习生字:这一课当中总共有6个生字,谁来说一说你要怎样记住他们,分别要注意什么大家都说得好,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你们把这首古诗多读几遍。

5.自学古诗,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相信大家读了古诗后对它有了大致的了解,请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给同学们说说,现在前后桌四个人一组,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合作写出每一句诗的意思。最后选一位代表起来回答。

6。汇报自学成果

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听到了狗叫声

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

把整首诗连起来说一说

7.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相信根据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再发挥你们的合作精神解决以下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诗人看到哪些景物?听到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

(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简陋的房屋,贫字、柴门)请想象一下他贫苦的生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生活画面.(可以从主人的穿着、饮食、家具陈设等考虑。)

(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人归来了?出去做什么了?诗人对芙蓉山主人有什么感想?

8.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9、课堂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篇:古诗两首教案

25 古诗两首

一、授课时间

二、课题:25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三、学习目标:

1.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首古诗中的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要热爱家乡。

四、学习重点:识字写字

学习难点:体会情感

五、学习方法:感情朗读

六、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出示课文插图,简述图意 2.揭示课题。 3.播放录音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读,互评 3.质疑,同学互答

(三)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1.范读,模仿朗读 2.多种形式读,读出感情 3. 配乐练习读 4.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5.多种形式读,评议 6 . 试着背诵

自由背

同桌互背

有感情诵读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集体认读生字,游戏形式巩固 2.出示要写的字

.观察交流指导练习

(五)拓展练习

.“我”回到了故乡,见到了亲人会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三

学习目标:

1.认识第二首古诗中的生字,会写其中的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感情 3.懂得珍惜友情

四、学习重点:识字写字 学习难点:体会感情

五、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谁送别谁呢? 诗人离开时的心情怎样 ? 2.揭题,读题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习要认的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3. 同桌互读课文,互帮

(三)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1.试着按节奏读,指名读

2.有韵味读,读出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心情 3.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4 .多种形式朗读

5.自由背诵,自我表现背诵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 2.指名读,说说识计方法 3.范写临摹 4.练习写字

(五)拓展活动

.诵读表演

教学反思: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篇: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 张玉芬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3. 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感受童年快乐。

4. 启发学生吸纳古代儿童生活中有益的自然元素,更完美地规划自己的金色童年。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积蓄童年情愫。 教学过程:

一、课前背诗

二、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第一首是《小儿垂钓》。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写好课题。

1、【注意提示】“垂”、“钓”的字形。

2.一起读课题,你能透过这个题目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你钓鱼时心情怎么样,再来读读题目,读出你的高兴。

三、了解作者

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四、理解诗意

1.这首诗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能把它读正确、读通顺吗?先自己练练,

2、小儿在悄悄地垂钓呢,轻轻地读,谁来。

3、有些体会了,来,我们一起读。

4、这首诗诗意浅显。请大家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自己试着说说诗的大意。可以自己小声说说,也可以说给同桌听听,互相启发、补充。

5、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6、谁来说说诗的大意。

五、想象入境

1、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读诗,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画面,正所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同学们继续读诗,边读边想,看看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能样画面?多读读,画面的印象会更深刻。

2、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3、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把你想象到的用语言描述出来。

六、品诗悟情

1、如果你能静气凝神地读读诗,你会有更多的感悟。抓住诗中的一些词语,静下心来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把你认为最有趣最生动的词语圈出来,好好体会体会。

2、读着读着,一些词被我们发现了,是哪些词? 这么一读,一个初学垂钓的小孩仿佛正向我们走来。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首诗,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读到字里行间去。大家一起读。

七、迁移创新,延伸提高

师:自从诵读国学经典以来,我们大胆改革创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今天我们照例,以小组为单位,或古诗朗诵;或古诗配画,或古诗吟唱;或故事创编。你们肯定还有更多的新点子来表达诗意,诗情,对不对?

小组展示。

八、自主互助,学习新诗

1、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了解作者;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品诗悟情;特色展示的方法学习了第一首古诗《小儿垂钓》,接下来同学们运用以上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主互助学习第二首古诗。

2、交流:把你们的学习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展示:简介白居易;朗诵;诗的大意。(诗描绘的意境) 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或者其他的展示形式?在《池上》这首诗中,有个字特别有意思,能找出来吗? 原来这里的“偷”不是“偷东西”,而是瞒着大人“偷偷地”干自己喜欢的事呀!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体会小娃的天真、调皮、可爱。

九、拓展诵读,丰富积累

学到这里,你们知道这两首诗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学习了吧?(乡村孩子的童真、童趣)

古往今来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咱们以前也诵读了不少童趣诗。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整理了,把你搜集到的童趣诗有感情地朗诵给大家听,我们再来体会体会诗中的童趣吧

十、比拼童年,完美规划

诵读了这么多童趣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发现,你的感受。(充足的时间,充分的自由,悠闲、无忧无虑(快乐)。

师小结:同学们,古代的儿童享受到更多的自然恩赐,但生活总是公平的,我们享受到更多的现代文明,在我们的生活里也不乏快乐与精彩。

1、展示当下儿童的嬉乐画面。

2、有效吸纳,完美设计。

看,我们已经充分地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如果我们还能像古代的农村儿童那样尽情地拥抱自然,我们的童年将会更加多姿多彩。

细数我们手中的童年时光,所剩已经不多了。让我们好好把握,更完美地去设计我们永不再来的童年生活吧!

3、交流展示,分享设计。

童年本是情趣多。请说一说你的完美设计。

我打算: ,到那时,“ , 。”的诗句写的也是我们的童年了。

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愿同学们好好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做快乐而幸福的孩子。

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穿越时空的童年之旅吧!

第四篇:古诗两首教案

25.古诗两首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因时代久远,语言精炼,表达简洁,意蕴深长,学生的领悟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情、意境、韵味的感悟,需要日后来咀嚼,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没有设计逐字逐句地进行串讲和赏析,而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感悟对诗句的理解。借助多媒体课件图文结合,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这两首古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回乡偶书》描绘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表达诗人无限的感慨。《赠汪伦》描绘的是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古诗语言凝练、准确而形神兼备。课文中的每一首诗都描绘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浸润着诗人真挚的情感。为使精美的言语和美好的情感和谐的积淀在学生的认知领域世界里,设计时考虑:让书声成为精神律动的音符。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美好的情操;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初步感知、细读品味、情感升华、课堂小结)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介绍背景。(出示课件资料)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2、揭示题目:

当时的贺知章十分激动,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回乡偶书》。

4、据题质疑:

(1)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指名说题目的意思)师生交流,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偶:偶然;书:写)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由介绍贺知章导入新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更好的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师:自由读诗,把每一个字、词的读音读准确,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2、生自由读古诗,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检查反馈:(出示课件)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开火车读生字新词;齐读生字新词。(适时表扬读的准确的学生)

(2)指名读诗 ;分组读诗 ;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师:小朋友,刚才在老师的介绍中你们已经了解到贺知章在10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直到82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诗句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

2、引出并学习诗句一:(课件)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吗?(指名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师: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那么,第一个诗句的后半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你又是怎么理解的?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吗?

B、引导理解:“乡音”一词

师:①小朋友,咱们班有四川人,安徽人,你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讲的话一样吗? ②老师给大家一句话,请你们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说。“秋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要多穿点衣服。”(指名用家乡话说,理解“乡音”一词。) 鬓毛:头发 衰:白了

C、

师:小朋友们,贺知章在回到家乡时头发都白了,可见模样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可是什么没有改变呢?(乡音) D、指名说说诗句一的意思: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时,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 E、师指导感情朗读诗句一。

3、引出并学习诗句二:(出示课件)

A、师:请小朋友仔细读一读,贺知章回到家乡来到村口,二)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B、交流并小结:

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 C、师指导感情朗读诗句二。

4、感情朗读整首古诗并尝试背诵。(出示课件)

5、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出示要求) 设计意图:结合对古诗的理解,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诗的意思,使学生的诵读与口语表达得到同步训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把诗句读通读顺,感悟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要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分析﹑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其间穿插了多种形式地读,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表演读,多样化的朗读形式使学生动脑动口,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目的.

四、交际拓展,情感升华。

1、小朋友们,82岁的贺知章老爷爷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离开了那么多年,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激动)孩子们遇到这位老爷爷,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

2、看图进行想象,孩子们和诗人贺知章还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并进行口语训练)

(师准备交际材料一份: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时,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贺知章也笑着激动地说:“我呀也是这个村的人,在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乡,现在回来了,你们欢迎我吗?”孩子们听了,高兴的说:“欢迎您回来,老爷爷去我家做客吧!” 贺知章老爷爷看着孩子们那么热情,就更加激动了,激动得流着眼泪说:“谢谢你们,家乡真好啊!”) 设计意图: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品质之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古诗精练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象,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在提高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五、小结。

1、小朋友们,你听说过“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这句诗吗?我们的贺知章老爷爷在回到家乡时就有着这样深切的感受,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是喜悦的。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那种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齐声背诵古诗)

2、师:小朋友们,这么动人的事情你会忘记吗?你愿意把它讲给家长听吗?(要求学生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把古诗变成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朝

思念家乡

热爱家乡

附:相关资料 作者背景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注词释义

偶书:偶然写出来的。

鬓:耳边的头发。

衰:古音读作cuī。指鬓发稀疏、斑白。

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第一课时测试题:

1、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正确补充下列诗句: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交流资料、学习古诗、扩展学习、引导课外练习)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背诵的《回乡偶书》吗?(指名背诵,全班齐背)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千古名诗《赠汪伦》,这首诗的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很多古诗,你们还记得吗?(回忆原来学过的李白的古诗,师背前一句,生对后一句)

①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师板书课题:赠汪伦)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师: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出示课件):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①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

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设计意图: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教师必须强化,帮助学生记忆。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抓住“忽”字体会。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这种激动的心情,请大家再读,看看是哪个字?这个忽字仅仅表示突然吗?为什么会是突然呢?(李白意想不到,出乎意料,)就在李白将欲行的一刹那,岸上响起了踏歌声,这是李白根本就没有想到的,看到当地的民众用如此隆重的仪式为李白送行,李白此时是万分激动啊。因为他明白这是汪伦特意为他安排的。此时,李白会想到些什么(想起这些天来,汪伦对他的盛情款待,想起汪伦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照,)所以诗人不禁发出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配乐背诵,(出示课件)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设计意图:

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四、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6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别董大》)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设计意图: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学生汇报时,其他学生边看边听,既培养了认真倾听的习惯,又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

五、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赠汪伦

李白:唐朝 珍惜友情 珍惜朋友

附:相关资料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汪伦: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不及:比不上。

古诗今译

李白坐船正准备出行,忽然听到岸上的以脚踏为节拍的唱歌声。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

名句赏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作于诗人在安徽泾县一带的漫游途中。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前两句叙事,诗人正要乘船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歌唱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赶来送他;后两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第二课时测试题:

第五篇:古诗两首教案

4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欣赏春景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二、学习《春晓》。

(一)读诗,识字

1、出示整首诗,听录音,简介作者。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出示课件,交流认读生字词。

4、朗读古诗。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

2、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你从哪儿知道的?(读出诗句)

(2)播放课件,逐句理解感悟。

春眠不觉晓,

眠:睡觉 晓:天亮 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春天睡觉真舒服啊,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处处闻啼鸟。处处:到处 闻:听到 啼:叫 醒来的时候听到外面到处是鸟儿在叫。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想起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道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 (3)指导朗读。听课文录音

(三)吟诵。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春天在哪里》,生拍手唱)

小朋友们,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了,快让我们一起去找找春天吧!春天到底在哪里呀?(生自由说)

2、揭题解题:

1)揭题:清代有一位叫高鼎的诗人,也和我们一样在找春天呢! 他把找到的春天写进了一首诗,题目就是——村居。(出示词条) 2)读题:平舌音读得可真准确呀!(指名读题)

给“村”找找朋友。(农村、村子、村庄、山村……)

给“居”也找个朋友。(居住、居处、居家、居中……) 3)解题:两位生字宝宝拉起了小手,一起读——村居。(板贴词条) “村居”是什么意思?(在农村居住——你真会思考!)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诗人在农村居住时找到了怎样的春天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链接课文朗读)

2、跟老师读:想读吗?轻轻地跟着老师读一读。

3、指名读诗:谁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诗?(请3-4人) 评价:*正音:草长莺(yīng)飞、拂(fú)堤杨柳 醉(zuì)春烟、散(sàn)学 *你可真能干呀!已经读得这么流利了! *读得真不错,你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太棒了,你就像是一位小诗人呢!

4、生齐读:去掉拼音还能读吗?一起来试试看。

(三)理解词句,入情入境

读得可真棒呀!你们在诗中找到春天了吗?谁来说一说?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

你的眼睛好亮啊,春姑娘就躲在这儿呢!谁来读一读?(贴词条:草长莺飞)

草长:这儿可有个多音字呢,你找到了吗?为什么在这儿读作“zhǎng”呢?

是呀,小草是刚刚生长出来的呢。刚发芽的小草是怎样的呀? (生想象说:刚发芽的小草是尖尖的,嫩嫩的,绿绿的…) (出示图片)刚发芽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多可爱呀! 谁再来读一读?(指名4-5人)

评价:*我感觉小草正在使劲儿往上钻呢! *我仿佛看到了一大片绿绿的小草! *尖尖的草芽好像就在我们的眼前呢!

*哎呀,小草嫩嫩的,可真让人喜欢呀!

*哇,我都想躺在这一片绿草地上啦! 莺飞:真美呀!连小黄莺也被吸引过来了。

(出示图片+鸟叫声)仔细听 ,它们好像在说什么?(指名3人) 谁能当当小黄莺,一边飞一边说?(指名演说3-4人) 指名读:这感觉可真美妙呀!谁再来读一读?(指名3-4人) 评价:*我听出了你对春天的喜爱! *春天可真美好,我被你朗读也吸引住啦! *阳春二月,草长莺飞,真美啊!

齐读:让我们也和小黄莺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诗! 过渡:你还从诗中什么地方找到春天了?

拂堤杨柳 春烟

杨柳啊,也是春的使者,为我们带来了春的消息呢!(出示词条:拂堤杨柳)

拂堤杨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看到柳树发芽了,柳叶嫩嫩的、绿绿的,柳枝细细长长的随风摆动,轻轻拂着堤岸,柳枝就像丝带一样柔软……)

(出示图片1)是呀,你们瞧,堤岸边的柳树,柳枝细细长长地下垂着,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着,在堤岸上擦着,擦着…… 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轻柔、温柔:请你轻柔地读一读/你来温柔地读一读)

评价:*柳枝轻拂堤岸,就像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着你们的小脑袋呢! *我好像看到了在春风中轻轻舞动着的杨柳了!

*轻轻柔柔的,可真舒服啊! 一起来当当春风中轻轻摆动着的杨柳吧!

(出示图片2)远远望去,这片杨柳和你们刚才看见的有什么不一样? (模模糊糊的,柳树一大片,远远望去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细雨蒙蒙的春天到了,空气中常常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气,这就是春

烟呢。

(板贴词条:春烟)就让我们一起轻轻柔柔地来读一读吧! 过渡: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弥漫,这么美的春景就在我们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觉得很美/都陶醉了……)是啊,真是令人陶醉啊! 醉

识字“醉”:(指名读生字卡片)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两人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就醉了)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读一读!(齐读诗句)

在诗中,谁醉了? (板贴:醉)

1)杨柳:杨柳也喝醉了吗?(生:不是……师追问:那它是因为什么而醉了?)

*杨柳是因为美丽的春景而醉了。——是呀,美酒让人醉,美景更是让人醉啊!

*柳枝在春风中摇摇晃晃地摆动着,像是醉了一样呢。——哦,原来是这样呀!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2-3人)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也醉了!

*我好像看到了一片随风轻舞的杨柳,可美啦! *你读得可真陶醉啊!

2)再仔细找找,还有谁醉了?——小草、黄莺 是呀,它们都陶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了!你们呢?

3)我们:多美的春天啊,谁能不被陶醉呀!闭上眼睛一起陶醉陶醉! 4)诗人:诗人也陶醉在这美景中了,让我们再次去感受感受这美好的春光吧!

2、课中操: 有一位小朋友读了高鼎的这首诗,也忍不住写下了一首春天的小诗,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呢!(师配动作范读,生起立

做课中操)

草芽尖尖长得快,桃花朵朵笑红脸, 柳枝长长随风摆,鸟儿飞飞唱得欢, 小朋友们跑得急,绿草地上找春天。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急急忙忙去干什么呀?(出示生字卡片) (师采访:你忙着去干什么?你忙着去干什么?你呢?你呢?) 2)读出急切:哎呀,我都已经感受到你们急切的心情啦!诗中的孩子也和你们一样心急呢。瞧,他们忙着去干什么呀?(出示诗句)自己读一读。

他们忙着去干什么?(放风筝)你怎么知道的呀?(生:纸鸢就是风筝。)

是呀,小朋友们在草地上放风筝呢,我们一起去瞧一瞧! 哇,都想去啊!快快快,风筝就要放飞啦,谁来读?(指名读5) 评价:*听出来了,你急着想去放风筝呢! *哎呀,你也急着想去呢! *哇,真是迫不及待呀!

*呀,你手中那只风筝,也急着要飞上天啦!

难怪孩子们都“忙”着赶去放风筝呢!一起读。(齐读) 4)解决疑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质疑,生解答) ①散学是什么意思?(放学)——你可真会动脑筋呀! ②归来早是什么意思?(早早地回来了)——你真会读诗啊! ③东风是什么意思?(春风)——你和诗人可想到一块儿去啦! 5)看着风筝越飞越高,你有什么感受呀?(高兴、快乐……) 齐读:是呀,真是开心极啦!一起读!

(四)整体品味,进入诗境

小朋友们可真能干呀,从诗中找到了醉人的春天!(出示整首古诗)

指名读:在悠扬的古乐中,谁愿意来吟诵吟诵!

齐读:让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小村子,感受这美好的春光吧!(起立读诗)

(五)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忙

看看这个生字宝宝,有发现吗?(“忙”是竖心旁的)你可真会发现啊!老师要来变个小魔术咯,看仔细。(课件演示“心”—“竖心旁”) 你发现了什么?是呀,中间的一点和卧勾变成了一竖,它就有了个新名字“竖心旁”。跟我读,竖心旁。让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吧!(出示田字格里的“忙”)

写竖心旁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两点位置不同,左点低右点高,左点直右点平。)

写这个字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呢?(左右结构,整个字左窄右宽。) 小食指,跟着写:竖心旁先写两点,再写一竖;右边“亡”字的横落在横中线上,竖折的竖落在竖中线上。再来一次,“忙”字怎么写?——描一个写一个——点评——再写一个。

(六)小结课堂

小朋友们,《村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多有意思呀!还有很多诗人曾经赞美过美丽的春姑娘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前台工作细则下一篇:公司篮球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