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2022-05-15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数学课改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就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必须综合运各种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小学数学课改方式探讨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有鉴于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

二、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个性化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作者单位:山西省汾西县第二小学)

作者:刘金爱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新课改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就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必须综合运各种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

1 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2 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了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要带着这些问题来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題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

作者:胡志英

第三篇:对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探索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各个学科都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小学数学也不例外。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发现,对新课程的标准和教材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在教学中发现,现在新教材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主要以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不断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能力。对小学数学新课改有了新的探索,分为以下几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探索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才能获得数学的思想,并寻求结果。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年龄较小,阅历不够丰富,观察能力有限。就算他们有观察动机,起初的观察也是对教材中的图片、人物和颜色等比较感兴趣,并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知识。他们的观察特点多数没有顺序和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观察,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正题上,遵循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要想引导学生进行有规律的观察,并不难。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学习的每一章节基本上都有图片,首先打开课本的时候,映入眼帘的就是生动的图片,教师先不要把问题抛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找找图上都有什么,有几种颜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等学生观察一会之后,教师告知学生的观察方法,引导他们根据顺序去观察,他们很快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观察分成了两部分,先让学生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再让学生进行有规律和顺序的观察,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让学生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为小学数学新课改做了良好的开端。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们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的发展跟思维有着很深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一个插图,来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进行演说,让学生之间互说或者在课堂说给大家听。

在教材中,我们学习数字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图片。例如:有很多香蕉、苹果、橘子等。我们可以让学生看一看图片中有几种水果,哪些水果多,哪些水果少。每个水果的个数是多少等,让学生观察图片,同时同桌之间带着问题去讨论。最后,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发现每位学生都非常积极,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高涨。对于找到正确答案的学生我都会给予肯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他们也会变得更加自信。对于没有找到正确答案的,我将进行分析和指导,鼓励学生。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和难懂的,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也保留着动态思维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本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实际例子出发,给学生创造实际操作的情景,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数字加减的时候,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加减,学生会听的似懂非懂,但如果我们教师拿出几根小棒,在讲台上摆一摆,看看有几种组成方法,再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动手操作,那么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变会明白这个数字有几种组合方法,能摆成几种不同的形式,由此可以得出答案,也会自然而然明白其中加减运算结果得来的缘由。

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学生要动手操作,只有在动手操作中才能有新的发现。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只有通過多实践,手脑并用,才能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领悟数学知识的技能,以便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三、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指出,数学的学习要采用多种方法,不是单纯的观察、看图说话、动手操作等,还要施行小组合作的模式,因为合作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体现合作的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里总会有一些应用题,这也是小学生最发愁的一方面。平常的单纯算术还可以,但是遇到应用题,他们便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测试数学的哪些知识,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发挥地很好。遇到这类问题时,我都是安排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合作,解答问题。教师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讨论,让他们集体分析这道应用题的用意何在,这道题涉及了哪些数学知识,又可以引用到哪些数学公式和知识,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在讨论中每位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互相争论,取得最终的结果。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通过讨论我发现,他们很快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事实证明,只有在讨论中,学生才能有足够的自由想象空间,才能将自己的思维能力发挥到极致,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互相点拨、互相影响,一起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学习。所以说,发挥小组作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新的教材给学生带来很多好处,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场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教师将小学数学新课改进行到底,也为我国基础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黎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新模式[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3.

编辑 冯志强

作者:凌如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项目管理硕士论文下一篇:世界建筑赏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