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人生论文提纲

2022-08-26

论文题目:施韦泽奉献个人主义的人生哲学研究

摘要:人生哲学是阿尔贝特·施韦泽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施韦泽生活的时代正值工业革命兴起,自然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普遍追求物质成就而忽视精神伦理的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裂,人类中心主义盛行,世界大战爆发,人们脱离了人道主义沦为物质的奴隶。施韦泽认为这种文明的衰落正是伦理的困境,需要人们重新思考人如何自处以及如何做人的问题,施韦泽指出只有通过个体公民精神上的转变才能达到整个社会的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变就需要唤起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思考,进而影响人类的存在状况。施韦泽的人生哲学以敬畏生命思想作为哲学基础,蕴含着其对人生多个角度的反思与探讨,他讨论了许多重大的人生问题:人如何处理与自己的关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于生与死的问题,施韦泽认为我们应当正视而不是回避死亡;对于善与恶的问题,施韦泽主张善就是对生命的保存和促进,恶就是对生命的阻碍和毁灭;对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施韦泽反对物质主义,他强调人的内在精神和道德的进步才是决定性和本质性的进步;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施韦泽呼吁人们应当敬畏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自然是为它自身而存在的;对于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施韦泽提出我们要敬畏他人的精神本质,互助互爱;对于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施韦泽强调个人伦理高于社会伦理,只有出于敬畏生命而保护和促进生命的行动是伦理的,没有人能要求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而牺牲其他生命,同时施韦泽也主张奉献伦理和自我完善伦理的统一,伦理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出于敬畏生命的对生命的奉献,这时我们也就达到与无限存在的精神合一的自我完善。施韦泽的人生哲学实际上是奉献个人主义的人生观,是德性论基础上的规范论,他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个别性,每个人本身就具有尊严和价值,道德的主体也应当是个人,同时个人也对世界负有责任,因而他奉献个人主义的人生观是有关自我实现和生命共同体的理想,伦理从个体出发,通过人自觉保存和促进生命的道德运用促使个人追求世界的完善,以此来建立我们与世界的联系,奉献就建立在自我完善的个人道德基础上。尽管施韦泽奉献个人主义的人生哲学过分强调个人德性与个人善行,在实践中难免具有局限性,但它对现实社会中我们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寻找生命的意义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启迪我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以及奉献的本真性。

关键词:施韦泽;奉献个人主义;人生哲学;敬畏生命

学科专业:伦理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施韦泽奉献个人主义人生哲学的形成背景

第一节 施韦泽的传奇人生

一 全面的学者

二 行动的人道主义者

第二节 施韦泽奉献个人主义人生哲学的社会背景

一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科技的高速发展

二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盛行

第三节 施韦泽奉献个人主义人生哲学的思想渊源

一 基督教的博爱与末世论思想

二 启蒙运动的理性思想

三 歌德思想和行动的统一

四 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伦理思想

五 印度和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

第二章 施韦泽奉献个人主义人生哲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敬畏生命的本质:生命意志的自我完善

一 生命观的重建:世界观来自生命观

二 生命意志的基本内涵

三 生命意志的自我分裂和自我完善

第二节 敬畏生命的根本目的:文化的重建

一 文化的衰落:伦理动能的丧失

二 文化的本质:个人和人类的精神和伦理进步

三 文化世界观的重建

第三节 敬畏生命思想的行动原则

一 伦理神秘主义:外部行动和内心修养的结合

二 敬畏生命的普遍性:生命价值的平等

三 敬畏生命的绝对性:道德责任的无限

第三章 施韦泽奉献个人主义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施韦泽奉献个人主义人生哲学的基本架构

第二节 关于人与自身的人生观

一 生与死:正视死亡

二 善与恶:敬畏生命作为唯一的善

三 物质与精神:反对物质主义

第三节 关于人与自然的人生观:敬畏自然

第四节 关于人与他人的人生观:敬畏他人的精神本质

第五节 关于人与社会的人生观

一 个人伦理高于社会伦理

二 奉献伦理和自我完善伦理的统一

第四章 施韦泽奉献个人主义人生哲学的意义与启示

第一节 施韦泽人生哲学的实质价值:奉献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一 施韦泽奉献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二 施韦泽的奉献个人主义与儒家的奉献集体主义的比较

第二节 施韦泽人生哲学的形式特征:德性论基础上的规范论

第三节 施韦泽奉献个人主义人生哲学的当代启示

一 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二 追求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

三 追求奉献的本真性

第四节 施韦泽奉献个人主义人生哲学的局限扬弃

一 追求个人德性与制度伦理的统一

二 实现个人善行与集体行动的统一

三 拓展东西方伦理的互补和融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空调制冷技术机械工程论文提纲下一篇:在职教师高级职称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