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西方经济论文

2022-05-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业结构西方经济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如今属于经济、文化、科学等不断进步的新时代,对于中西方文化来说,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并且在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中西方的文化结合都有一定重要的意义。

产业结构西方经济论文 篇1: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与国际金融危机研究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中国经济止滑提速的新时期,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发展经济的一些启示,并给出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理论;金融危机;中国经济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总的特征是运用均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各种经济模型,考察在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中,假如要实现稳定状态的均衡增长所需具备的均衡条件。

经济增长最常见的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定义。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即是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另一种则认为,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即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

1.哈—多模型。哈—多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在承袭凯恩斯有效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假定生产技术固定不变,即资本—劳动比率和资本—产量比率(V)是固定不变的,如果用G代表增长率,S代表储蓄率,由此可以得出哈—多均衡增长模型:G=S·V或G·V=S。在S和V为既定的情况下,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实现每一年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总是相互平衡的均衡增长,要求有足够的有效需求,以便由需求所带动的国民收入(产量)的增长率(G)所引致的投资(G·V)恰好能够完全吸纳既定的储蓄。因此,我们看到哈罗德和多马强调投资作为需求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该理论还认为,在保证S/V=Sw/Vw=Sn/Vn的前提下,经济将达到一个稳定的增长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宏观经济将以人口的自然增长速率n增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平均的产出将趋于稳定。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认为,哈—多模型假定生产技术固定不变是不符合经济现实的。因为即使假定技术保持不变,但随着资本积累日益深化(即每个工人人均资本量随时间增长日益增多),资本与劳动的比率要发生变化,资本—产出率也要发生变化。所以,索洛在模型中首先假定资本和劳动可以相互替代,并假定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完全竞争(隐含规模报酬递减),在此基础上,索洛建立起他的典型的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斯旺模型):Y=A+αG+βG。其中Y、A、G、G分别为总产出、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α、β分别为资本、劳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在索洛—斯旺模型里,经济增长过程中最终的收入分配是有利于劳动力而不是资本所有者的。

3.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创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它与新古典理论相比在以下几方面更趋合理,更接进现实。一是在新古典生产函数中增加了知识这一要素,从而说明了长期的资本收益增长,并解释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率的差异;二是产品的产出作为知识及其他投入的函数,具有递增的规模收益,内生化了知识;三是罗默理论强调投资促进知识积累,而知识积累又促进投资,从而得出对知识投资的持续增长可以长久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引入经济增长领域,视人力资本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并使之内生化。现在,在卢卡斯等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积累、技术创新及专业化人力资本不仅能使自身的收益递增,而且还可以使其他投入函数递增,从而使经济增长动态化。这明确说明了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动力。

4.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式。新剑桥模式人为新古典模式中的技术是独立因素不现实,因为没有投资就没有技术进步。他们提出在资本产出比一定的情况下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只有调节储蓄率s。而储蓄率是由资本家收入储蓄率Sp和工人收入储蓄率Sw决定的。因此,社会储蓄率为:s=(P/Y)·Sp+(W/Y)·Sw。该模型的含义是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经济增长率决定于利润率的高低以及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的储蓄倾向。

5.钱纳里的经济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批评,认为这种竞争均衡的分析方法可能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因素和约束条件。特别是当把这种方法用于发展中国家时,缺乏有效性。钱纳里认为,在发展中国家,要素市场的非均衡现象表现得非常突出,诸如要素市场分割和调整滞后等。要素市场的非均衡意味着要素在不同部门中边际生产率可能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减少瓶颈和再分配资源于高生产率的部门可以加速经济的增长。一句话,钱纳里强调了经济结构转变对于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意义。

1.经济增长在中国的涵义。经济增长的两种定义对于不同的问题具备各自的优越性。如果研究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那么实际总产出的增长就具有重要性,如果要研究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那么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就具有决定意义。

就中国目前所处的具体情况来看,经济增长问题在中国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人均增长也是同等重要的概念。就此我们可以明白在对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上的态度来说,最好是找到既解决总量增长,又解决均量增长的理论。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哈—多模型和索洛—斯旺模型都没有解决个量增长,而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可以解决总量和个量的共同增长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在运用西方的经济增长理论时,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可能更适合中国国情一些。

2.资本积累问题。从哈—多模型我们知道要经济稳定增长,积累是关键。保持较高的资本积累率,优化资本配置结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保证。但是哈—多模型经济均衡增长的基本条件是“储蓄等于投资”,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积累率大于投资很多,因此就中国的特殊情况来看,关键还在于刺激投资,以满足其稳定增长的条件。近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的时候,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家电下乡、汽车减免购置税等促进消费的措施也都成了十分现实和必要的选择。

3.技术进步问题。哈—多模型可以解决总量增长,但是对均量的稳定增长无能为力。虽然索洛—斯旺模型已经引入技术是解决增长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这样的概念,但它也同样无法解决均量的稳定增长。只有到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那里均量增长才真正得以解释。而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将技术等因素引入到经济增长的模型里面,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变量。

中国目前需要解决的是总的增长速度增长的前提下个人收入的增长如何也同样保持一种稳定、高速的发展。从西方经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来看,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解决途径只能来自于将内生发展的因素加以重点对待,也就是说在能够解释总量和均量共同发展的理论与哈—多模型等的差异中寻求解决办法。现在看来,这就是一个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发展问题。在现实中就是要抓好教育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这里涉及到国家增大在研究开发和教育发展上的投入问题,国家在这两方面投资,无论是从经济的长足发展还是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角度来讲都是非常值得的,这也被国外不少国家的发展证明。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建议中央政府将4万亿投资计划中的相当部分或重新追加部分投资用于上述领域,各地政府也应该抓住机遇加大投资,以技术进步去弥补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

4.收入结构问题。就经济增长的结构问题来看,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收入的最终实现时的结论是恰恰相反的。从中国的现实来看,资本报酬率降低的现象并不是很明显,而相反,倒是新剑桥学派关于社会储蓄率是由工人和资本家的不同储蓄率共同的更符合实际。目前,中国应特别注意收入分配和收入的均等化问题。使储蓄率最终达到适合经济发展满意的水平,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个税的起征点并同时适当提高相关税率,在尽可能保持总税收不大幅下降的同时来减少贫富差距。

5.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从钱纳里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批评我们可以发现就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来看,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确是一个现存的、严重的问题。因此,产业结构问题也就具有现实的意义了。

中国现阶段对产业结构调整做法也正是对钱纳里看法的最佳例证。中国是一个产业水平较低的国家,产业结构落后、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产业的技术装备程度低、新产业所占的比重低、产业之间关联度低、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工业超前发展形成基础产业瓶颈、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等。这些状况的存在已成为制约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正好提供了产业升级换代、优化产业结构的重大机遇,必须有效把握,从而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在相互协调的过程中,朝着现代化、高级化的方向发展,给长期的经济增长打下一个良好的产业基础。

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及其模型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增进经济增长起了重大作用。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保持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的过程中,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给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一些有用的借鉴思路和方法,对我们大有裨益。

作者:李泳明

产业结构西方经济论文 篇2:

中西方经济学的研讨之我见

摘 要:如今属于经济、文化、科学等不断进步的新时代,对于中西方文化来说,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并且在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中西方的文化结合都有一定重要的意义。关于西方的传统经济和中方的传统经济有一定的区别,西方在文化上本身比较倾向于唯心主义,所以在文化传统上比较趋向多元化;经济也是,西方经济主要分为两大方面,分别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对而言,中方经济形式则主要偏向于政治化,中方经济在此也对西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方经济学;文化与经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关系

经济学虽然是社会科学门类中的一种,但是其研究的具体方向也可以说属于科学领域,因此经济学领域研究富有科学性,科学领域的研究有时间的推移和发展,根据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发现,其发展过程也有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学领域如今属于一项科学,因为其研究过程秉承着公平、公开、公正,拥有一定的客观性,没有人文主义色彩.在早期经济学的研究方式十分单一,而且,其研究方式仅仅局限于经济学的研究,并没有和其他领域有所关联,因此也导致了经济学研究处于一个一成不变的状态。延伸到如今的中西方经济发展,中西方虽然在文化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针对主流的经济发展趋势仍然存在一定的共通性。

一、关于中西方经济发展的背景

(一)西方经济发展背景

其实在本质上,中国的经济学领域中有西方经济学的影子。对于西方经济学来说,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两种经济形式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西方经济学自发展到今天已经经过了200多年,其经济形式的创造经过了很长的研究过程。在最开始,研究者执着于如何利用经济学创造财富,于是在西方创造了早期的流通领域,并且科学家也承认了经济与财富的某种联系,这一思想在西方的传递比在东方传递的更久远。在这一阶段代表科学家首次以重商主义的思想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慢慢的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本的原始积累的进行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于是在该阶段出现了所谓的真正经济学,也就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思想。起初亚当提出了国富论,提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把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了生产领域,进而丰富了经济学思想,使之处于一个自由的状态,但是这种经济学思想比较禁锢:希望政府不要干预经济的发展。亚当之后,西方经济学主要属于古典经济学,其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即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价值由劳动决定。但是在此基础上,该时期有经济学家提出了反对思想,提出了所谓的边际效应,认为价值来源于消费者,所谓的经济也必须有一个标准,这种潮流称为边际革命,于是出现了一定的思想误区,关于价值和经济的关系也出现了混乱。之后阿尔弗雷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二者并不冲突,在他的观点中,将边际效应和生产成本论结合,对主观的价值论和客观的价值论做了个折中,古典经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遇到了停滞不前的大问题,问题一度没有解决,经济危机一触即发,出现了很明显的边缘效应即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在这个问题面前,出现了很多经济学说派,并且分别提出了对眼前危机的看法,后公共选择学派胜出,提出理论观点公共选择的主体是公共选择者的行为研究。以上基本上是西方经济学领域发展至今的一个发展背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经济学理论基础,如今的西方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领域已经注入了很多创新方法和手段,丰富了经济学领域的相关发展,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连带其他领域文化形式有所发展,为西方的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

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指导思想,以中国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开展的经济发展研究。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稳定的阶段,1996年,中国进行了利率降低,这一举动明显的刺激了股市,减轻了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和中央财政的负担,除此之外对其他方面都没有太明显的影响,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未带来明显的效果。中国的经济领域所存在的政治色彩比较浓厚,1997年香港的回归和中共15大以来,中国经济直面的政治事件有很多,但是如今经济领域的动态已经没有前几年那样丰富,从1996年经济周期标志开始,1997年经济领域被拓宽,经济领域和政治事件被捆绑在一起,经济形式主要以宏观经济为主,政治事件会影响经济领域的发展形式。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结构转换,不可能通过扩大货币发行继续刺激经济发展,所以预计在未来三年,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应该不会有所改变。如今的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逐渐达到了小康时代,90年代以来农业的发展非常平稳,粮食及其制品大幅度的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并进一步控制了物价的走势。1996年粮食收成非常平稳,粮价也属于比较平稳的状态,这也是物价一直波动不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之后农民已经倾向于土地的兼并,这改善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加了粮食的进出口空间,丰富了经济领域的发展渠道,提高了生产速度。还有就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是1992年的重工业产业结构的发展,是当时比较重要的一个经济发展点。如今没有特别明显的经济发展点,所以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比较平缓的一个状态,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需要继续抓紧农业和基本设施建设,并且需要通过住宅、汽车、通讯、旅游等产业的带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加经济领域新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属于宏观经济,大方向上需要很多的领域共同发展才能够促进其经济形式的多样化。

二、中西方经济的异同点

中西方主要的差异是文化差异,但是相应的中西方的文化和经济有着必然的联系。中国的文化倾向于多方向上的发展,并且经济发展需要有一个跟随的方向,比较明显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一个一个的时间点,每一个时间点的代表事件不同,涉及的领域和方向也不同,但是共同点是都与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两者从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微观经济讲究从经济学每个小单位入手,而宏观经济则考虑的是整体国民经济,需要考虑的是一个整体控制的过程,可以说是过程决定结果的一种经济形式。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简单来说是从微观经济发展到宏观经济。中国经济通常被称为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以吸取国际上的经验、以国际事例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本国经济形式上的漏洞和弊端,整体来看,中方经济不仅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同样也有中国自身的经济文化传承,中西方相同点都存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而且都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其宏观经济学都是经济领域中相对重要的形式。主要区别,西方经济学缺乏统一的方法论,而中国的经济学则有统一的方法论,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学没有共同的前提假设,也没有方法论作为指导,所以西方经济学现状是微观经济上鲜有分歧,而对于宏观经济学来说没有一个具体的指示,有不同方向上的分歧存在,却没有一个主流的理论体系,在经济发展周围领域也没有可以作为参考的方向。其次,西方经济学存在生产过剩的问题,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是以这一个问题作为改进源头,以其作为假设,假设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却忽视了影响因素,极大的影响了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进步,使其缺少面对不同影响因素的一种控制措施,经济发展缺少完整性和实践性。另外,西方经济学经常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矛盾,还有经济学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矛盾,一旦优化这方向上问题对于相关的方向又会存在新的问题,甚至是两者都存在的问题不能统一化解就存在了矛盾。

三、结语

如今,世界经济发展逐步趋近于统一化,中西方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其经济上的发展是相互借鉴的,中国的经济属于政治经济型,但是对于西方经济的多元化模式仍然可以学习;同样,西方经济可以借鉴中国经济的传统形式,解决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还有宏观经济学上的问题,促进中西方经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进.西方宏观经济学体系和内容批判[J].西方经济,2015.05.

[2]袁志刚.融合中西,提升中国经济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02.

作者:石少英

产业结构西方经济论文 篇3:

关于几个西方经济学观点的反思

当前,一些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观点已为大家熟知,在应用领域也体现出了其自身的价值。但是,我们不能因此陷入对西方经济学的盲从,将西方经济理论奉为圭臬,以此来评判我国现实、指导改革。西方一些关于经济社会管理的经典论述,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时代变迁、生产组织方式变革之后,我们需要结合实践进行再认识。

一、“守夜人”政府——未被证明的假设

在十八世纪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亚当·斯密提出“守夜人”政府的概念,认为好的政府在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外,只要当好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看护者、“守夜人”就行,不需要再干预其他经济社会事务;让社会和市场充分自由发展,就是政府治理的最佳状态。“守夜人”政府的理念,拥戴者甚众。但“守夜人”政府从未在现实中出现,各国政府对于经济等事务的干预不仅始终存在,而且还有增强的趋势。在自由资本主义源起的18世纪英国,为了让蓬勃发展的纺织业获得足够的羊毛和劳动力,英国政府和议会制定并通过了数千件圈地法案,将大量土地变为牧场,将大量失地农民强制变为产业工人。抛开其中的阶级压迫不谈,这是一个典型的以国家意志推动工业化的经济干预。在鼓吹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的今日美国,针对产业结构失衡的局面,奥巴马政府对内积极推动“再工业化”,陆续通过《2009年复兴与再投资法》、《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等法案,规划投入超过1500亿美元公共资金用于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推广,帮助美国企业占领未来产业制高点;对外则大搞贸易战,对我国光伏产品等进行贸易制裁,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由此可见,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出于统治阶级利益或国家利益等因素考虑,不可避免要干预经济发展等事务。因此,“守夜人”政府只是一个难以被实践证明的理论假设,不能简单以之评判现实。对于我国的改革,我们应当坚持辩证法、两点论,一方面在微观市场等领域要简政放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宏观战略等领域还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经济宏观调控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二、比较优势——不可沉醉的美酒

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国际分工中,国家应当根据资源禀赋、生产要素结构,按照市场机制“扬长避短”,集中从事本国生产效率高、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放弃生产效率低、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通过“取长补短”,利用进口满足劣势产业相关产品需求。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土地价格低等比较优势,发展“三来一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给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实现了国民财富的快速增长,比较优势理论显示出了“点石成金”的效果。但是,当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时,现实的一些经济困境提醒我们,需要以更加审慎的态度看待比较优势:由于追求比较优势,我国形成了大量产能过剩的产业,业界兴衰很大程度上受外需制约;由于追求比较优势,我国建造了大量贴牌生产的制造车间,每天忙忙碌碌为他人“耕田”,却荒了自己的“地”,没有自己的品牌和技术,不仅收入菲薄,而且在关键设备部件上面临他国的技术封锁。由此可见,如果一味顺着市场机制发挥比较优势,后发国家很容易陷入发展的低水平陷阱,很难打破既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格局,沦为发达国家的附庸和“打工仔”,方方面面受制于人。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经济自主权的建设,对于关键领域,即使是成本数倍于进口,我们也要投资发展,不能简单以短期市场效益做决策判断。

三、市场交易——常常倾斜的天平

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市场代表着公平与效率。尽管市场偶尔也会失灵,但那只是在少数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在绝大部分经济领域,市场都是公平有效的。但是,认真加以分析,即使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也并非他们标榜的那么公平有效。比如,2014年6月,国际油价在供需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突然大跳水,半年内价格“腰斩”,严重背离实体经济状况;比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为了刺激本国经济,罔顾国际货币市场需求和各国反对,6年来实施了多轮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发行美元,促使美元贬值,用看似市场的手段对出口国进行了实质性的经济掠夺;再比如,为了控制市场,英特尔利用市场优势地位限制下游电脑厂商采用AMD处理器,IBM通过不向第三方出售许可操作系统和其他知识产权的方式打压其他大型主机硬件生产商。种种事实表明,由于各种垄断的广泛存在,市场这个天平其实常常是倾斜的,总是倒向强者一方。这些强者或借助资本优势,或凭借技术优势,牢牢控制着“发牌”节奏,利用价格操纵或贸易封锁等手段,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攫取不合理利益。因此,对于市场,我们不能神化,而应当牢记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的论述,将市场当作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方法和手段,既要放手让市场配置资源,也要适时出手引导市场发展。现实中,我国高铁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实就是合理利用市场手段促进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四、花自己的钱效率高——大企业的治理幻想

弗里德曼曾说过: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这话符合人们的直观感受,成为很多人鼓吹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依据。对此,笔者认为,弗里德曼的观点虽然符合个人生活经验,但却不符合当前的大企业运作实际。当世界经济从家庭作坊式的个体经济步入大工业时代后,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复杂,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经理人革命”,即企业主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把企业委托给职业经理人管理经营,企业运作在当时已经很难做到“花自己钱”了。时至今日,公司制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形式的主流,而且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公司股权越来越分散化,股东构成更加多元化,其中有自然人,有关联企业,还有机构基金等等。这时的企业连企业主究竟是谁都很难说清,在运作中强调“花自己钱”就更是一种治理幻想了。是不是给经理一定股权就能实现“花自己钱”精打细算的效果?如果事情真这么简单,那么就不会出现大股东将控制的上市公司当成自己提款机肆意侵吞小股东利益的问题,也不会出现腰缠万“股”的公司管理者坐着私人飞机向国会要资金救助的问题了。事实上,目前混合经济已经成为时代趋势,各种信托基金的发展,委托代理的广泛存在,已经让各种经济组织很难清楚的“花自己钱”。再举一个例子,公共财政基本都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如果简单按照弗里德曼的逻辑,岂不是各国的财政都应当取消,彻底“还财于民”才好?因此,对于弗里德曼的逻辑,不能搞简单的推而广之,国有企业的治理也不能搞“私有化”,而应该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要求,通过加强国资监管,建设“阳光国企”,减少委托代理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成就出乎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的意料,他们难以用现行的西方经济理论模型进行解释和预测。这也表明,西方的理论和模型仍存在不小的短板和缺陷。对此,我们不能犯精神上的“软骨病”,一味美化神化西方经典经济学说,而要立足中国经济实践,形成中国自己的经济理论,指导未来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吴 强

作者:谭啸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气候变化中国经济论文下一篇:呼吸内科风险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