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论文

2022-04-27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在27.9%,也就是说每3-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高血压。高血压能引起体内主要器官心、脑、肾的血管损伤,出现突发事件,比癌症的杀伤力更突然、更凶猛、更可怕,结果更让人难以接受。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式十分重要。

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论文 篇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应用的效果。 方法 我院老干部门诊老年人群中随机抽取90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年龄≥65岁),对其进行一般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健康管理。观察1年、2年后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行为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疾病的知晓率和应对能力的变化情况。 结果 入组患者1年、2年后体重指数、血压水平、行为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疾病的知晓率和应对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甘油三酯、胆固醇总体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是胆固醇管理1年、2年与建档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可促进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掌握高血压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监测和管理,对控制高血压病、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健康管理

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国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死亡的第1位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的第3位因素[2]。在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近2亿,且发病率逐年攀升[3]。高血压已成为主要死因的第1位[4]。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是血压偏高、超重、肥胖、过量饮酒和高盐低钾膳食[5]。如何进行系统、规范、科学的管理与监测,是控制高血压的核心与关键[6]。本研究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实施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等方式进行健康管理,了解健康管理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本院老干部门诊定期就诊的老干部,入选标准:年龄≥65岁,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8]。管理时间为2年,2010年9月~2012年9月。共90例符合标准,男85例,女5例,平均年龄(78.99±9.37)岁,大学及以上87例,高中2例,初中1例。职业:均是离退休人员。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血压、药物治疗情况等基线资料无差异。

1.2 方法

为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高血压病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收集个人详尽的健康信息档案,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对其进行2年的危险因素干预管理。健康管理方式:①每月上门巡诊,监测血压、心率、体重;每年进行2次全面的健康体检。②健康宣教:许多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一知半解,采用专题讲座、咨询、个别指导、发放知识手册等方式,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③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建议患者控制热量摄入,控制高脂肪、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食盐摄入量≤5 g/d,禁食腌制品、蛤贝类、皮蛋等含钠量高的食物,戒烟酒。④运动干预:建议高血压患者根据年龄、自身体力情况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运动锻炼以有氧运动或耐力性运动为主[7],比如太极拳和老年健身操活动。⑤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在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下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保健护士制作每种药通俗易懂的作用、副作用、用法的卡片,指导规律用药的重要性,引导患者主动形成良好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服药的依从性。⑥疾病处理:因老年人病情变化快,常在休息或夜间发病,提醒患者常用药及备用药放在随手可取处,发生头疼、头晕等不适,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及时服用降压药,若不缓解及时就医。⑦体重干预:对体重超标者制定减肥计划,根据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热量,三餐热量分为2/5、2/5、1/5。肥胖者适当增加运动量。⑧情绪干预:避免患者受到精神刺激和创伤,防止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⑨心理支持和疏导:根据老年人易产生恐惧感、孤独感、犹豫感等特点,给患者心理上疏导,指导患者调整好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①物理检查指标:体重指数、血压水平;②实验室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③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运动、心理;④健康宣教效果的指标:服药的依从性、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疾病的应对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重复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管理前后观察指标的对比

健康管理后,患者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积极的干预,体重指数总体有统计学差异(F=3.535,P=0.03),管理2年后与建档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总体有显著性差异(F=53.915,P < 0.01),管理1年、2年与建档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管理2年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舒张压总体有显著性差异(F=23.646,P < 0.01),管理1年、2年与建档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体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是胆固醇管理1年、2年和建档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健康管理前后行为生活方式比较

患者的行为生活方式在1年、2年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干预时间越久越有效果;与建档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健康管理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疾病应对能力的比较

通过健康管理,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病规律服药的重要性,1年后服药依从性差者24.5%,2年后减少了36.7%;几乎不了解疾病知识者分别减少了11.2%、65.6%;应对疾病的能力差者分别减少了8.9%、53.3%。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各项观察指标与建档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都已识别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证实了通过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美国的JNC7[8]、欧洲2003年高血压防治指南[9]、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0]等,还强调了对于正常高值血压的人群早期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并强调其他危险因素和疾病的干预治疗的重要性。健康管理能满足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医疗需求,在疾病知识掌握、自我保健意识、血压达标、心理状态、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1]。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2年有计划的健康管理,发现体重指数、血压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胆固醇管理1年、2年和建档时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因干预时间过短或其他因素,有待进一步观察。本研究也提示我们,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干预效果更加明显,我们如果能对这部分人群长期坚持健康管理,可能效果会更好。本组人群是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度聚集的高危人群,要树立“整体危险评估”的概念,综合控制多种危险因素,最终使血压控制达标。曾金生等[12]研究表明,经过2年综合干预,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均有显著改变(P<0.05)。

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1年、2年后,吸烟者分别减少了7.8%、18.9%;饮酒者分别减少了8.9%、20%;饮食结构差者分别减少了30%、45.6%,饮食合理者分别增加了2.2%、18.9%;基本不运动者分别减少了28.9%、43.4%,运动适量者分别增加了6.7%、35.6%。据1993年全国抽样调查统计,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静态生活时间的增加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13]。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深化健康教育内涵,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高血压一级预防的最基本的措施,将干预血压、血脂、血糖并重,采取全方位的防治策略。郑庆梅等[14]研究发现对健康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在预防高血压、肥胖等慢性病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论是JNC7指南,还是ESH/ESC2003指南和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都强调了将改善生活方式作为高血压防治的首选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健康管理1、2年后,服药依从性差者分别减少了24.5%、36.7%,良好者增加了6%、32.3%;对疾病几乎不了解者分别减少了11.2%、65.6%,掌握良好者从无变化到增加了2.2%;疾病应对能力差者分别减少了8.9%、43.3%,应对能力良好者从无改变到增加了1.1%。说明通过各种方式的长期、反复、不断的健康教育,患者能自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保健,学会自我管理。我国1991年第三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揭示了我国高血压的特点: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爱吃药)[15]。大部分无症状高血压病患者不重视、不治疗;一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病过于重视,对各种环境因素对血压的影响不能正确理解,造成对控制血压的信念动摇,使服药依从性下降,致使血压控制不达标。

健康管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连续不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医学服务[16]。陆勇等发现目前我国社区对慢性病干预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对患者和干预人群的跟踪随访,慢性病管理效果难以分析评估。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克服困难、不断总结、长期坚持健康管理。

总之,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慢病率的上升、医疗费用剧增以及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催生了健康管理在中国的迫切需求。高血压病的防治是一种多途径、全方位的战略防御战。我们要转变观念,建立以提高知识水平为前提、充分调动患者内在动力为手段的新理念,通过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和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玉薇,黄冠颖. 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近期效果评价[J]. 吉林医学,2010,31(22):3625-3627.

[2] Ezzati M,Lopez AD,Rodgers A,et al. Selected major risk factors and 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disease[J]. Lancet,2002,360(9343):1347-1360.

[3] 尤川梅,熊先军,吴月华,等. 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8):513-516.

[4] 李立明. 流行病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7.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061-1071.

[6] 李华英,胡宝珍.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6,9(3):227-228.

[7] 刘秀梅,吴俊杰,段荣梅. 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J]. 护理研究,2007,21(7):1915-1917.

[8] 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JNC7 report[J]. JAMA,2003, 289(19):2560-2572.

[9]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Committee. 2003 Eeropean Society of Hypertsion-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J]. J Hypettens,2003,21:1011-1053.

[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11] 张艳,呼延小媛,孙俊芳. 社区健康管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0(5):359-361.

[12] 曾金生,刘东平,杨艳红. 冠心病患者危险因子的社区干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9):844-847.

[13] Lsommaa BA. 主要健康危害:新陈代谢的综合症状[J]. 生活sci,2003,73:2395-2411.

[14] 郑庆梅,罗建中. 健康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干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839-840.

[15] 李立明. 中国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的进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4):298-299.

[16] 郭清. 公众健康管理与实施[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6):631-636.

(收稿日期:2013-07-15)

作者:金海燕 俞志红 叶莉等

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论文 篇2: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研究进展

【摘要】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在27.9%,也就是说每3-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高血压。高血压能引起体内主要器官心、脑、肾的血管损伤,出现突发事件,比癌症的杀伤力更突然、更凶猛、更可怕,结果更让人难以接受。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式十分重要。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研究进展

前言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不断加剧趋势。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表明,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5岁及以上的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59.8%。而高血压是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管理至关重要。

1.高血压病危害及健康管理的意义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老年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和平年代中国人面临的非外伤性致死致残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强化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绝不仅仅是个人健康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更是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高血压患者应自觉提高保健意识,去除病因,避免诱因,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按医嘱要求及时、按量、合理用药,是老年高血压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医务人员应全面掌握老年疾病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的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走出“不愿意服藥,不难受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的误区。

2.健康管理策略

(1)拟定健康管理方案,对科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翻阅临床资料,了解以往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健康管理要点,注意事项等,多方信息的引导下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健康管理计划制定完成后选拔专业的高血压健康管理人员,对健康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并在健康管理人员正式开展健康管理前开展专业的高血压健康管理培训。健康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高血压疾病和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健康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实施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2)医院病房的每个角落都充满阳光,摆放绿植。定时更换床褥,健全基础设施,健康管理人员24小时健康管理照料。(3)老年高血压患者子女工作忙碌,无法全身心照顾、陪伴养老患者,建立医患联合的关系,为使得患病患者能够更加及时得到救治。患者家属可以24小时随时探望患者,健康管理人员健康管理过程中要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己任,及时反馈患者提出的意见建议,改善每日餐食,为特殊情况患者进行配餐。康复训练上充分听取家属意愿,在关注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关注患者心理健康。(4)基础健康管理从环境、心理、饮食、运动、康复训练、家庭支持等方面入手:①病区管理 健康管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健康管理环境,为患者营造人性化的环境,可以将兴趣爱好相近的患者安排在相同或者邻近病房,增加患者健康管理过程中的乐趣;②心理疏导:健康管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治愈性的语言,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通过注意力转移、语言沟通等方式让患者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治疗,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③饮食指导,一是注意补钙:饮食中钙不足也影响血压稳定,钙可增加身体内过多的钠从尿排出,间接降低血压,特别是中老年人和家族性高血压的人。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二是补铁;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铁低于正常,因此多吃富含铁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压,还可预防老年贫血。三是补充蛋白质。四是补充膳食纤维:蔬菜水果和粗杂粮中丰富的膳食纤维是通过减少脂肪、钠的吸收,防治肥胖的途径达到防治高血压效果。(5)针对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中医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了解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作用及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从而加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虽然医院都有为患者开展健康管理的健康管理干预,但是这种常规的健康管理方法相对简单,患者短时间内没有显著效果,而健康管理模式属于目的性更强的一种健康管理方式,患者通过接受健康管理模式,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健康管理模式是综合性的,在多种措施联合并举的情况下,患者负面情绪显著缓解,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范毓芳.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分析[J]. 中华养生保健, 2020, 38(1):2.

[2] 龚邢洁, 桑纹雯, 蔡瑶泉. 综合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与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影响[J]. 齐鲁健康管理杂志, 2021, 27(19):3.

[3] 刘雪平. 社区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9年30卷3期, 15-17页, 2020.

[4] 田丽丹. 健康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15):3.

[5] 周胃雯, 唐小波, 孙少清,等. 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HbA1c,FPG,2 h PG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10):4.

作者简介:姓名:刘芸,出生年月:1983年8月,职称:高校内科学讲师,

职务:无学科学段:内科学、健康管理,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刘芸

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论文 篇3:

社区高血压病人的个体化健康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03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但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很低,高血压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病又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广泛分布于各个社区内,本社区目前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就有5580人。因此如何有效的管理好高血压等慢性病成为社区卫生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我中心于2006年10月开始在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了社区高血压病人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工作,报告如下。

管理措施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经济和文化水平及社会地位的高血压病人广泛分散于人群中,如何进行系统、规范、科学的管理与监测,是控制高血压的核心与关键。

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高血压病人档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社区单位。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对高血压的检出、治疗与控制有较大的影响。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是通过唤起家庭成员对病情控制的责任,改善家庭功能,强化家庭支持等来加强对高血压的管理与控制。具体方法可通过普查、筛查等检出高血压个体,以家庭为单位,逐一进行分析、登记、注册建卡,建立高血压病人档案。

建立高血压专科门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高血压专科门诊,对前来就诊病人的症状、用药、血压控制、患病时间及联系方式等进行登记、造册,建立门诊高血压档案,弥补普查、筛查的漏洞,进一步完善高血压病人的资料。

改变社区服务模式:要提高社区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和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率、控制率,降低社区人群的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就必须建立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使之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并可持续发展;使被动的就医转变为主动的预防,健康档案的“死档”转变为“活档”;使分散的医疗资源转变为整合的医疗资源等卫生服务模式。同时,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自身建设能力。

设立高血压疾病管理团队:每个社区配备一个团队,一位责任医生、一位健康管理专员、一位社区公共卫生助理员和患者及家属组成。健康管理专员负责信息收集、计划执行、患者随访、患者教育和团队沟通的具体工作,同时负责与责任医生及时反馈患者信息以便调整和执行计划,其余成员共同协助工作。通过让每位患者填写“健康生活方式自测表”(包括一日三餐的种类和数量、饮食喜好、运动习惯、睡眠习惯、压力情况、自身血压关注情况和对健康专员满意情况),综合评估每位患者的危险因素,共同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然后制定阶段性目标,通过健康教育和及时随访对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行指导,通过微调来修正危险因素。

管理内容

制定诊治计划:高血压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不同个体病因、病理生理与器官损害状况不同,因此用于诊断与治疗的内容和方法不同,应当制定个体化的诊治计划。首先,根据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辅助检查,证实高血压的诊断与分型;其次,了解病人有无靶器官损害并评估其损害程度;评估其总体心血管危险性。制定治疗计划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治疗方案个体化:由于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器官并发症的个体差异,不可能选择单一的固定的或“标准化”的治疗计划,而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制定;②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措施结合;③降低血压与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兼顾;④有长期和近期的治疗目标和方案;⑤长期治疗对病人经济负担的可承受性等[1]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的综合防治中,健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康知识是提高患者治疗率、控制率的条件。通过健康教育将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预后规律、血压水平对重要器官的影响及不良生活习惯对血压的影响等大量的医疗知识,健康理念不断地灌输给人们,使人们提高了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2]

健康教育的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病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预防保健网络和社区居委会等资源,实施综合干预活动。可通过大众传媒,电视台、报纸、宣传栏、黑板报等,采取讲座、知识竞赛,发宣传品,结合宣传举办大型广场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标:近期目标:①使病人树立信心。既要认识高血压的危害性,又要消除顾虑,确信通过适当的治疗和预防,可以有效控制血压。②使病人了解高血压的易患因素,以及减轻或消除这些易患因素的方法和措施。③了解高血压临床特征、危害和预后。④掌握一些常见的高血压预防保健知识。⑤提高认识,改变观念。熟知有关高血压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常识。⑥学会自我监测,评价病情变化。远期目标:社区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控制率达到40%,人群吸烟、饮酒率下降5~10%,人群平均体重呈下降趋势。社区高血压发病率下降,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率、病死率下降,医疗费用下降。

行为干预: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与个体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紧密相连。针对高血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高血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简单归纳为下面几句话: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调适。①膳食干预是预防高血压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膳食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改善人群的膳食结构,使其趋于合理,从而达到预防高血压的目的[3]。②戒烟限酒:戒烟不仅可以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也可以降低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包括卒中、外周血管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各种癌症等。同时,戒烟也是改善心血管疾病远期预后最经济有效的措施[4]。过量的酒精摄入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过量饮酒患者高血压危险性可增加70%~90%。③控制体重与适当运动:保持正常体重,预防超重与肥胖,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与持之以恒的运动锻炼,可使超重者血脂、血糖及血压下降[5]。规律的体育锻炼可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和血糖),降低发生其他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的发生危险,还可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基本相关症状有所减轻。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喜好和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④心理调适: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讲究心理平衡,提高自控能力,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保持心情宽松平静,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如下棋、看书、书法、绘画、种花、养鸟等。

成本收益:收益包括控制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方式与死亡的预防、对靶器官损害的逆转、减轻以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提高生活质量通过避免住院、康复治疗以及减少功能丧失性后遗症等环节获得。而所获得的这些收益均是以就医、辅助检查、服药以及处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经济代价的,另外还要加上调整生活方式所付出的代价。

监测与随访:需要对持续、稳定的高血压病人进行定期的监测与随访。无并发症的1期高血压病人在治疗开始后,每月随访1次,血压稳定后,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间,医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病人血压达到且维持预期目标值、控制其他的危险因素。随访内容:包括病情监测及健康教育,检查病人治疗进展和治疗计划的效果。如: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生活方式及行为的改变情况;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的控制情况;服药及药物反应情况;各靶器官功能情况等。

医患交流:医患交流贯穿高血压系统管理全过程之中,是实施诊断与治疗不可缺少并决定病人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交流,医生可以掌握病人的身心状况、经济条件、用药心理等,可以增加病人治疗的信心和用药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管理与治疗的依从性

个体化管理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作用:个体化管理是在原有社区责任意识团队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特点是团队中设置“健康管理专员”这一岗位。“健康管理专员”的工作职责是在责任意识团队化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对患者的个体化行为干预,使之在提高对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的同时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结果。通过所管理人群的高血压的“三率”明显改善,尤其是向来都是管理难点的服药率和控制率,更是明显提高。因此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时也可以考虑分级分层,对于患病人群(尤其是二、三级高血压患者)可以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以加强效果,而对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则可采取集体化的形式扩大范围。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在实施个体化管理工作前,医患关系相对生疏,处于传统的“配药-发药型”。控制此项工作后,由于是个体化的管理方案,需要频繁地与每个患者沟通,与他们共同制定和调整下一步的管理计划,而且计划是循序渐进的,每一个近期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这不仅调动了患者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患者及患者家属对计划的认同,并努力执行。

目前在我国社区范围内实施高血压疾病管理,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方法可以借鉴,也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的技巧和经验可以学习,在开展过程中完全是摸索和探讨,这对于此项工作的所有参与者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而“健康管理专员”对个体化管理的理解和技巧的掌握是决定管理人群的数量和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健康管理专员”的工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实践。

参考文献

1任冲利,任喜德.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中国全科医学.2007,17:1483-1484.

2黄锦荣,何茶叶,边长艳.高血压综合预防干预的效果:6年后果现象.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22-25.

3黄洁,许奕华,向洁,等.湖北省三峡坝区高血压的社区干预试验效果评价.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580-583.

4胡大一.转变理念做实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7:577-580.

5关绯绯,吴荣秀,刘伟.饮食干预结合运动对超重者血脂血糖血压的作用.营养学报,2008,2:66-68.

作者:徐 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论文下一篇:配电监控装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