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语文教案设计

2023-02-07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花的学校语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花的学校语文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上《花的学校》教学设计(共2课时,附板书)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上《花的学校》教学设计(共2课时,附板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

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3、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第二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花的学校》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要求: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 笛 罚 假 裳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段。 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段。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花孩子: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真可爱

《花的学校》教学片段 ◆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了解花孩子的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

师:花的学校的孩子们那么美丽、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课件出示句子)试一试你们能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要读出自己的喜爱哟!

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 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生分别读这四句话) 师:这么长的句子一口气读不完,恰当地在一些地方停顿一下,读起来会更有诗意。

(师范读,生练读) 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 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找学生试读) 师:你还能找出哪些句子读一读呢?

生1:“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我认为“冲”字要重读,体现了花孩子们的高兴心情。

生2:我觉得最后一句要读得幸福、深情,因为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快乐呀!

师:你能读给我们听听吗?(生自读)

赏析:这一教学片段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读,品味了语言的美感,通过读,感受到了丰富的想象情景,花孩子的美丽、可爱、调皮的特点跃然纸上,与其说是在读诗,不如说是在认真倾听着孩子们说不完的童言稚语。

教学反思:

对泰戈尔的《花的学校》一文,我非常喜爱。说实话,读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读懂,这篇课文在讲什么。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根据课后要求,我也背了这首诗,渐渐的,我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对花儿们的喜爱,及大胆、有趣的想象力。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依据学情,要从孩子们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流程。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我把自己想象成花朵,我会渴盼什么,我对什么不明白。我一遍遍的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会想到孩子们在背诵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要给予帮助。

我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理解、感受到诗人的那种热烈的情感,丰富大胆的想象力。所以我就这样来进行教学: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范读课文,随故事情节而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随后,整个课堂进入一个美好的境界,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这一课中,我成功的地方是,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以提高学生的的创造想象力。如“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引导学生们放飞想象,小组讨论交流。再如“在花儿的学校里,还会发生那些有趣的事?说一说,看谁想的奇妙。”“花的学校的孩子们那么美丽、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你能读给大家听吗?”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只有多方位、多种形式的参与,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丰富的表象。

不足之处: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我的语言要简练明了,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点滴进步,及时表扬,促进小组合作的意识,从而喜欢阅读,喜欢上语文课。

第三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校对于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为了进行好知识的教授,就必须要提前备课做好教学设计。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到底该如何写教学设计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花的学校》教学设计,以供参考学习。

课文内容分析: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新月集》,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但又没有分行和押韵。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先描写了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接着想象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们,雨一来就放假了;然后想象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最后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画面与画面之间衔接紧密,浑然一体。

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充满儿童情趣,赋予雷云、东风、花朵等人的行为。花儿生长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

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第八自然段的两个疑问句使感情得到了升华。“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则把孩子和母亲的感情表达得质朴而强烈。

学情分析:

文章是散文诗,文中拟人化的表达,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是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是情感真挚饱满的。欣赏这样拟人化的词句,需要边读边想象边品味,发现其中的独特之处、新鲜之处、美妙之处。在《大青树下的小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养成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的意识,并能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词句的方法,因此教学中应继续培养学生关注新鲜感的词句,边读边想象边品味的习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会写“落、荒”等13个字,正确读写“阵雨、荒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 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1.认读5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 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关了门做功课”“地下的学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等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2.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链接诗人,激趣导入

(一)谈话引入

(屏显)“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我会……”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假如你变成了金色花,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二)链接诗人

1.出示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读句子。

(屏显)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交流读后感受:把人当作花来写,想象奇特。

3. 揭题引入

如果把花当作人来写,又会是怎样有趣的事情呢?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花怎么会有学校?花的学校是怎么样的呢?

(二)检查朗读

1.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字音字义

读准多音字“假”:让学生联系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放假”的意思是暂时离开工作、学习场所的时间,读第四声,如“假期”“假日”“度假”;表示不真实,读第三声,如“真假、假话”。

读准轻声词:“衣裳” 读音“shang”,拟声词:“簌簌” 读音“sù”。

2.指导读好长句子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你没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读好短语

先指导学生读好“无人知道的地方”“一群一群的花”“突然跑出来”等短语。

(2)指导把短语连成句子读。

(三)了解大意

1.读文后,引导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老师示范圈划词语:跳舞狂欢

3.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说画面,圈划词语:关门做功课、放假了、扬起手臂。

4.自主概括,串说大意,连起来说说花的学校是怎样的。

三、情境朗读,想象画面

(一)情境创设,想象“狂欢”

花孩子们是怎样跳舞狂欢的呢?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一: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1.字理识字:舞

甲骨文:一个人两手舞动花枝,后来加双足,强调双足配合双手,和着乐曲,有节奏地踢踏跳跃。

书写指导:四竖要均匀,第二个长横要舒展。

2.根据“舞”字的意思,交流:花孩子们会怎样跳舞呢?(摆动身体、摇晃手臂)花儿们会从哪里跑出来?周围环境如何?

3.雨中“Party”:儿歌律动

抬起头,向上看,对着天空招招手;低下头,地上看,对着草地抖抖手;

抬起头,向前看,对着蝴蝶点点头;转过身,向后看,对着蜜蜂握握手。

4.想象画面

情境创设:小朋友们,我是一只爱睡懒觉的小蜜蜂,刚才没赶上舞会,谁能向我介绍一下刚才花宝宝们开舞会的情景啊?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描述看到的画面。

5.朗读品味。朗读重音指导:突然、跳舞、狂欢。

预设二: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从哪里感受到花孩子们在“狂欢”?(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

借助图片理解:白色的是谁?紫色的是谁?黄色的是谁?从哪里冲出来?出示梨花、薰衣草、紫云英、紫藤、迎春花、油菜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开在树丛里、草地上、墙上、田野里的花朵。

2.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画面。

3.朗读品味。读出“快乐兴奋”的心情,朗读重音指导:冲了出来。

(二)引导发现,关注表达

1.再读句子,联系生活,思考:作者写的是大自然中的什么现象?(植物生长,花开了。)

2.讨论:作者是怎么写的呢?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把花当作人来写的表达特点,感受这样的表达特别地有意思,特别有新鲜感。

3.尝试仿写。

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清风一来,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蜜蜂一来,他们……

……,他们……

你能学着诗人的样子,写一写花孩子们的表现。

学生练习,交流小结。

四、学写生字,积累词句。

1.“荒”“笛”书写指导

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如“荒”字声旁是“亡”,所以没有一点;“笛”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

2.积累语句。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 huāng( )野,在竹林中吹着口dí( )。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 wú( )狂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积累运用

回忆雨中“Party”的情景,用文中的词句填一填。

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来参加舞会了。

花孩子们(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来参加舞会了。

设疑:还有谁也来参加舞会了呢?

二、想象品味,关注表达

(一)想象品味,体会把万物当作人的写法。

1. 划出描写“雷云、树枝、东风、绿叶”的句子,读一读。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2. 划出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通过联系自然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吹着口笛”

“互相碰触着”“拍着大手”的意思。

3. 情境朗读,想象雷云、树枝的动作,读出轻松快乐的心情。

4. 思考:这样写为什么让人觉得特别有意思呢?

5. 交流:把自然万物当作人来写。

(二)联系生活,体会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1. 质疑问难,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 交流。

预设1:

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学生质疑:花孩子们做什么功课呢?

(1)联系植物生长知识,想一想。通过交流,明白花孩子们做的功课是吸收营养、吸收阳光雨露、努力往上、顶尖冒出、努力往下,扎根生长……

(2)通过朗读指导体会花孩子的心情:植物从种子到开化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呢,有时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这么漫长的时间,花宝宝们都要待在黑黑的泥土里,心情怎么样?(厌烦、想透口气、想偷偷溜出去玩)

(3)结合生字“罚”的教学,体会花孩子厌烦的心情。

上面的四:就像一张网,表示逮捕,抓住;言字旁:表示审讯;利刀旁:表

示用刑惩治处罚。

(4)联系自己经历,说说被罚的滋味。老师顺势引导,做功课时不能贪玩。(5)再读句子,体会作者奇特想象。

预设2: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

你没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的妈妈一样。

(1)提出疑问:花孩子的家为什么在天上?他们的妈妈是谁?

(2)联系自然现象理解:他们的妈妈可能是阳光、雨露、大自然,所以他们的家在天上,是在天堂里。

(3)联系自己放学后找妈妈的情景,进行想象写话:花宝宝们会怎么找妈妈呢?请学着诗人的样子,写一写。

(4)渗透母爱教育:在小朋友的笔下,花孩子们也和我们一样,爱自己的妈妈。有妈妈的孩子,是幸福的孩子。再读最后三段。

(5)再读句子,体会作者奇特想象。

三、回顾写法,聚焦想象

(一)着眼全文,回顾写法

提问:你觉得花的学校有意思吗?你知道泰戈尔成功的小秘诀是什么吗?

(二)交流总结,聚焦想象

小结:把花当作人来写,把花想象成人,让它们具有像人一样的动作、行为、心情,多么富有想象力呀!我们以后要像诗人那样,多观察大自然,当我们的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这种智慧,就叫想象力!

四、链接文本,推荐阅读

出示泰戈尔散文诗《榕树》片断,读一读,体会奇特的想象。

妇女们常到池边来汲满水罐,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蠕蠕而动,仿佛睡眠挣扎着要醒过来似的。

第四篇: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儿童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皮活泼而具有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后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飞翔起来。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学情分析:

《花的学校》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诗文。一看题目——花的学校,就能勾起学生的兴趣:花也有属于自己的学校吗?花也有自己的学校哦!那群学生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1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一、预学。

1、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 笛 罚 假 裳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二、互学。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

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三、评学。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四、检测

1、比一比,组词。

裳( ) 碰( ) 课( ) 棠( ) 湿( ) 棵( )

2、猜字谜。

(1)把“党”字中的“儿”换成另一个字,可以组成( )和( )字。 (2)一只狗从洞里跑出来,是( )字。

3、看看下面词语的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一群一群:( )、( )、( )、( ) 哗啦啦:( )、( )、( )、( ) 急急忙忙:( )、( )、( )、( )

4、你知道这些花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吗?试着写一写、 ( )的丁香花 ( )的月季花 ( )的玫瑰花 ( )的鸡冠花 ( )的牵牛花 ( )的桔子花

第二课时

一、预学。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互学。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段。 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段。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三、评学。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检测 1. 读拼音,写词语。

luò xià

huānɡ

kǒu

dí tiào wǔ (

)

(

)

(

)

(

) kuánɡ huān

fànɡ jià

cāi

chū

shǒu

bì (

)

(

)

(

)

(

)

2、选字组词。

(裳 棠) 海(

)衣(

)

(湿 碰 )

(

)撞

(

)润

潮(

)

3、找出下面花朵中不是同一季节开花的一项,用“ x ”标出。 (1)桃花

杜鹃花

梅花

月季 (2)荷花

菊花

牡丹

向日葵 (3)桂花

牵牛花

芙蓉

百合 (4)腊梅

水仙

杜鹃

马蹄莲

4、按原文填空。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

)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

),在竹林中吹着(

)。 于是(

)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

)跑出来,在绿草上(

)、(

)。

5、文中说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符合实际吗?为什么?(不超过10个字)

2、“地下的学

”的

?

(

1

5个字)

6、对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D.夸张 )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真可爱

教学反思: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随着作者的语言嬉闹,生长。这应该是我们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

第五篇:《花的话》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最先说话的是“急性子”榆叶梅,然后是“异常娇艳”的玫瑰花,有“花相之名”的芍药,“已经将残”不便言美的桃花、杏花、迎春花等都不甘寂寞,目无他人、高傲自大地表现着自我,然而却并不惹人厌恶。

“不大爱说话”的白丁香适时说话了,它以它的幽香烘托了对玉兰的赞赏,她认为玉兰“既清雅又高贵”,“贵而不俗,雅而不酸”。“屈尊纡贵”的玉兰对白丁香的吹捧及时地给予了回报,她说:“丁香花真像许多小小的银星,她也许不是最美的花,但她是最迷人的花。”她们矜持的神态,适当的措词,有把握的评价,显示出谦虚的风范。

白丁香和玉兰的言谈举止与前面的玫瑰、迎春花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是尽管如此,她们看重的都只是花儿外表的美丽。“浅紫色的二月兰”,虽然“矮小”,“默默无闻”,“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殊招人喜爱的地方”,事实上它也为园中的“锦锈”尽了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样一对比,野生的二月兰其精神就显得非常可贵了。

小男孩飞跑进园中采摘二月兰,表明人们有时并不注重大红大紫的外表,而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小男孩将二月兰作为礼物送给终日辛勤劳碌的老师,是对老师以及像老师一样谦虚质朴、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赞美。至此文章的主题得以外化,具有强烈的感染教育作用。

二、亮点探究

1.“若照严格的花时来说,她们可能彼此见不着面,但在这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她们聚集在一起了。”这一句话在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

从结构上看,这一必要的交代使不同时令的花儿能够聚集在—起,为下文花儿们的对话做了铺垫。

从内容上看,避免了文章内容(不同时令的花同时出场)与自然规律不一致而产生矛盾。

2.花儿们争贵比美时各自的神态语言如何?花儿们对话的顺序能否调换?

探究学习:

花儿们的神态语言(略)。

探究学习:

花儿们沉默并且不好意思的原因是:她们的大红大紫,她们的外表艳丽并不受人们重视,人们更喜欢的是内心美的二月兰——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花儿们由此受到启发,觉得自己前面讲的话实在太过分,实在太骄傲,她们决心向二月兰学习。

三、选题设计

1.比较下面破折号的用法,其中如果有属“话没有说完的”,请你根据语境把它补续出来。

①“要说出身名门——”芍药端庄地颔首微笑。

②“花么,当然要比美,依我看,颜色态度,既清雅而又高贵,谁都比不上玉兰,她贵而不俗,雅而不酸,这样白,这样美——”丁香慢吞吞地想着适当的措词。

研究指向:

(1)明确破折号的用法。

(2)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能够展开合理想像。

2.阅读文章第

2、3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如此”指代什么?

(2)这段话反映了花儿们怎样的心理过程?

(3)阅读这段话后你有哪些收获?

研究指向:

此题设计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文段,指示代词“如此”答案就在文中;后两问属开放性问题,只要学生理解文段、言之有理即可。

3.删去课文最后一段,然后请你根据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给课文续一段结尾,再比较它与原来的优劣。

研究指向:

(1)训练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想像的能力。

(2)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训练学生形成初步的比较鉴赏能力。

4.有人说:“要成功,就要包装。”不仅产品如此,人也如此。也有人说:如今,人要学会自我推销——实质也就是自我标榜,自我吹捧;否则,只默默做事,永无出头之日。这与本文所倡导的思想岂不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研究指向:

此题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童话《花的话》写于1963年,原载《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后收入《宗璞文集》。

(摘自《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卡片②

(摘自《能力全程导学·初一语文上册·<花的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卡片③

十年**的前夕,曾为宗璞写过一首龚定庵示儿诗。诗句是这样的:“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我写这诗的用意,特别在最后一句。

人在名利途上要知足;在学问途上要知“不足”。在学问途上,聪明有余的人,认为一切得来很容易,易满足于现状。靠学力的则能知不足,不停留于现状。学力越高,越能知不足。知不足就要读书。

有两种书:一种是“无字天书”;一种是“有字人书”。

自然、社会、人生这三部大书是一切知识的根据,一切智慧的源泉。真是浩如烟海,无边无际。一个人如果能够读懂其中的三卷五卷或三页五页,就可以写出“光芒万丈”的丈章。古今中外的真正伟大的作家,都是能读懂一点这样的书的人。这三部大书虽好,可惜它们都不是用文字写的。故可称为“无字天书”。除了凭借聪明,还要有至精至诚的心劲才能把“无字天书”演绎为文字,让我们肉眼凡胎的人多少也能阅读。

——其父冯友兰《宗璞小说散文选》佚序

(摘自《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卡片④

宗璞生于1928年,她的小说创作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夕,不过,当时影响不大。发表于1956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是她的成名之作,曾引起争议,并受到不公正的批判。粉碎“四人帮”以后得到平反,成为重放的鲜花。进入新时期以来,先后有《弦上的梦》《我是谁》《三生石》《蜗居》《米家山水》《全息照相》等篇章问世。数量不算很多,却以创作严谨,艺术悉心深索追求著称。论成就之高,当推中篇小说《三生石》。

(摘自张钟等著《中国当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

●卡片⑤

宗璞,其创作主要有小说、散文、童话,另有短诗、创作谈、外国文学论文、翻译小说等多种。

(摘自《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卡片⑥

宗璞的散文堪与小说齐名。《西湖漫笔》《废墟的召唤》《哭小弟》和《霞落燕园》都是散文园中的佳品。《哭小弟》和《霞落燕园》继承了中国艺术所追求的内在表现力,已深得中国散文的神韵,文字平易、自然、质朴,没有丝毫的外在铺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课本的还有其散文《紫藤萝瀑布》)

(摘自陈素琰《文学广角的女性视野》,花城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卡片⑦

宗璞始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高等学府幽静的校园的一角„„可以说,她始终都生活在中国高层的知识分子群中;与他们学业的专攻,操守的崇高,事业成就的欢欣,以及家国危亡的忧患深深地纽结在一起。

宗璞把她三十余年来为之血肉浓魂的文字,都用来探索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曲折多艰。如何使人生富有意义,使平凡的生命获得价值,使人的心灵纯洁,精神高尚,使飘泊不定的灵魂能有一个美丽的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和儿子一起快乐的成长下一篇:海尔集团财务分析报告

热门文章

花的学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