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影响论文

2022-05-14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教师对学生影响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摘要:21世纪谈人的成长与发展往往谈的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接受教育阶段所学习到的学科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出来的实践能力,还是人格塑造方面,精神成长方面,这一切都是一个人探索成长发展的角度。因而,作为一个对一个人身处学生时期影响深远的教师而言,探究其专业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很有必要,并且我们要从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和平时影响出发。

第一篇:教师对学生影响论文

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学生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教师人格方面阐述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教师人格;学生;心理健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对于教师的要求。伴随着我们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在学问要做好言传,更应该在学生个性成长发展上重视身教,不断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人格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更为突出。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1] 。

一、教师人格的界定和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教师的职业定位对教师的人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标准,教师人格必须具备良好性格特征、健康的心理水平、开创的认知行为方式、良好的情感品质、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才能和独到的眼光[2]。简而言之,教师人格需要教师具备完善的“德”“才”“学识”“行”,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从重视知识向重视行为、品格转变。教师在个人人格上的发展需从知情意到更深层次的探索。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受教育者,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正常的智力;积极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意志品质;完整的人格[3]。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要求完整的人格,而学生完整的人格的形成是在父母、老师、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交互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离不开教师人格的影响。

二、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在与学生交互的教学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教师人格特质才能形成积极的影响。反之,就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拥有良好的乐观开朗的心态同学生相处,那么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反馈出较强的学习激情。究其原因教师乐观开朗的状态下有良好的心境,在学生模仿教师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良好的心境,反馈到学习上呈现出激发学生学习效果,并良好心境下教师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学习。

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通过学生主动模仿和学习,当然这通常表现在学生年龄较小的时候。随着学生的成长,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开始从模仿的直接影响走向间接影响。积极的人格因素在反馈到学生中时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和接受,进而受到教师积极人格因素的影响。反之,教师的消极人格因素同样也存在,并在教学生活中对学生的影响更加重大,学生也会受到教师不良状态的影响,从而对教师感到失望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到压抑、烦躁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有的不求上进,自暴自弃[4]。

三、强化教师人格,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教师人格的发展需要在教师同学生的教学互动的过程中,置身于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加强和改进,最终塑造出教师完美人格,并以教师人格塑造学生人格,加强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因此,加强教师人格修养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平等尊重的态度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人格影响的是学生的成长,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自身的人格要对学生产生影响必须将学生摆在平等的地位上,不是坚持陈旧的教育观,认为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权威,并通过严格的惩罚措施来使学生学习。这样只能让学生产生对抗和逆反的心理,拒绝接受教师的影响,甚至以自己不成熟的态度对抗教师教育。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转变观念,以新的标准来认识教师的职业,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朋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在同学生的交互过程中努力做到平等相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积极人格因素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去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作为教师要展示出自己对工作的充满热情,保持对工作敬业,以此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达到教育效果。

2、不断丰富的教师学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对于新的知识不断追求,有极其旺盛的好奇心,作为教师完善人格休养的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保持对新生的知识的高速吸收。才能更好的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形成互动教学,最终将个人人格影响同学生关联起来。同时信息时代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要专研深刻,同时也要广泛接触更多方面的知识,做一名“杂师”以此来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权威。

3、不断加强的道德修养

正如马克思所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老师的人格的形成同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只有通过不断加强老师的道德修养,避免环境的影响,最终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受到好的影响,并受益终身。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学校环境中,老师道德修养,实质上是老师在说和做上的知行统一。同时,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学生尊重老师的付出和教学成果,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氛围,老师就更愿意展示自己的修养,让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去进步。同时,加强老师道德修养同样对老师提出了自省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自省: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自己的情绪状态,在自己的心态上,是否做到了为人师的要求,将生活和教育工作区分开来。

综上所述,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暂时的,它有一个自身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评价教师人格或者评价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我们也应该以一个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参考文献:

[1] 林红.教师人格魅力与学生自我管理——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

[2] 孟宪乐.试论教师人格的作用、内涵及养成[J]. 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C4:53-54.

[3] 丁胜艳.教师人格的内涵及其塑造[J]. 教学与管理,2013,30:45-46.

作者:谢思英

第二篇: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探究

内容摘要:21世纪谈人的成长与发展往往谈的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接受教育阶段所学习到的学科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出来的实践能力,还是人格塑造方面,精神成长方面,这一切都是一个人探索成长发展的角度。因而,作为一个对一个人身处学生时期影响深远的教师而言,探究其专业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很有必要,并且我们要从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和平时影响出发。

关键词:教师与学生 闪光点 潜移默化

人的发展具备一个黄金期,无疑,学生阶段就是人的一生中向前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是陪伴學生成长时间最久的,观察最多的,接触最多的人,同时,还担任着教育教学的职责。子不养,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担任的角色非常重要,因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持久并潜移默化的。探索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变化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探究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是比较关键和重要的。教师要拥有较强的专业学科知识储备,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会为学生参与知识学习提供指引。另外,教师的心理要健康,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不断的释放出教育教学工作力量之下,让教育精神得以彰显。下面对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论述。具体如下:

(一)学科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

教师在成为教师之前,需要具备的一大重要技能就是相应的学科知识储备。无论是一名中学教师还是小学教师,无论所教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基础文化课,还是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的艺术类课程,亦或是太极、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类课程,教师都应该具备充足的学科专业知识储备。[1]这样的基础知识储备不应该仅仅是考试大纲范围内的,常识类的,大部分的学生能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了解到的知识,教师也应该进行提前准备。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我们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进展飞速,手机等智能产品的换代速度更是快得令人目不暇接。知识也是一样,过去物理学的三座殿堂矗立用了几百年,现在量子力学等的发展速度远超当时。[2]因而,教师需要具备的不应当仅仅是在进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时候学到的学科基础知识储备,更应该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对于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的知识进行学习与存储。同时,横亘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还有着众多因素带来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的差异。年龄的增长导致教师接受能力变差,年龄的增长却导致学生们接受能力增加,认可并熟练掌握新事物的能力令人羡慕。多媒体教学现在已经普及,但在其刚刚推广的那个阶段,制约其广泛使用的不仅仅是它的造价,还有就是老教师的阻挠,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多媒体教学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

由此可以得出,不退化的学习能力和不断补充更新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来讲同等重要。

(二)教师心理与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的不能够仅仅是知识储备。因为,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知识量的增减。[3]学生时期是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的人们接触新鲜事物最快,理解问题最快,思维最灵活,对外界的感知最为敏感。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时期的人们更加“多疑”,更加骄傲,激烈。他们擅长对一件事进行反馈,给予反应。而且,更多的人正处在叛逆期,这个反馈可能是教师始料未及的,是反向的。教师需要具备职业的教师心理,学会并熟练掌握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

同时,这个学生时期正是人们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往往受这个时期的外在环境的影响巨大,他们捕捉着外在环境对于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手段,模仿学习转化成为自己的处事方式和行为准则。[4]因而,教师需要凭借自己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教师心理对此进行引导。

另外,无论是繁多的教学工作与教学任务还是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师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

教学任务繁多,教育工作即使有着众多美誉,即使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本质上仍然是一份工作。现代化的工作要求我们具备现代化的职业精神,要尊重工作,尊重岗位,以及热爱工作。教师职业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做的是对祖国话花朵的浇灌工作,因而教师工作尤为重视职业道德。教师工作在培养师范生时期就已经学过,如果教师工作的继任者对待这份工作有着潜藏的敌意,那么这份工作将不会给这位未来的教师带来欢乐,不能给这位未来的教师带来成就感,相反,仅仅是这一份微小的潜藏的敌意甚至有可能带来整份工作的颠覆,教师生涯的破灭,甚至给被教导学生塑造出一个对于教师职业的不信任、不友好的观念。

教师人物繁多,在众多的教育任务中,教师极易感受到疲惫与懈怠甚至反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会教会教师正确对待自己的疲惫,不迁怒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面貌面对学生。面对工作。教师要做到与家人的接触中,尽量不掺杂对学生的看法,生活不要深受学校工作的影响,与同事学生沟通中,态度不要深受生活的影响,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给他们以正向成长的力量和方向。

二.学生易受教师影响角度探寻

孩子在实际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教师。教师自身的言行和品质就会对孩子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教师为了释放教育工作的力量,不断的打造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体系,就应该从实际情况入手,为孩子带来思想上的洗礼和认识。所以,教师发挥自身闪光点的作用,能够为孩子成长道路提供指引。在孩子实际发展的情况下,要在思想意识和言行上提供支持。这是从内心上洗礼孩子的一种保证,让孩子看到自我发展的希望和机会。拥有跟随教师发展步伐的情况下,也真正的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

(一)闪光点型影响,灯塔角度

普通教师除了带给学生应有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会在一些时候给予学生很大的影响。对于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对待某件焦点事情的观点,这些事情往往被学生关注,同时,事件的高曝光率也意味着学生敏感的内心在接触这些件时,事件本身以及周围成熟人对待事件的观点看法处理手段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影响因为印象深刻,我们称为闪光点型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深受影响。他们在之后的生活里,遇到类似的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措施都会参考当时教师的行为,教师当时的做作所为对于学生就是灯塔一样,指引他们。

教师的思想意识会在极大程度上对孩子产生影响。通过以上的内容分析,我们就看出教师对待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内心。教师要让自己的优势得以发挥,通过自己的良好示范为孩子提供指引。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迷惑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出指明灯的作用。为孩子照亮前行的路,不断的通过自身正确思想意识打造符合孩子发展的教育体系。在思想意识上净化和洗礼孩子的内心,真正的释放教育的价值。

(二)潜移默化型影响

除了闪光点型的影响外,更多的更普遍的是受教师日常行为影响更多。这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曾经有教师因为粉笔头太硬,影响书写,每次板书每每都是掰断一小节再开始,后来他发现他的学生每次板书都要掰断一小节。他深感诧异,不禁发问,何人教导他们要如此使用粉笔,得到的答案却出乎他的意料,没人教,他们就是看着老师这么用,习惯了,不自觉的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哪位老师从那之后,就节约用粉笔,并且认真整理讲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

由此,在这个事件中我们清晰的看出了,教师的日常言行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来说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巨大的。教师自身彰显出教书育人的作用和价值,也是对孩子内心的一种洗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在理论知识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引导,还应该让学生关注自己的良好言行。教师注重自己的说话方式,也关注自己的行为举止。比如,教师要举止大方,穿着要得体。在道德素养等方面的熏陶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诚信做人,能够公平和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学习榜样,也会在跟随教师的教育步伐下健康成长和发展。所以,教师通过自身潜移默化的言行影响,要格外关注孩子的具体成长状态。为孩子提供良好教育引导之下,让教育事业顺利实施。

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他的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学科基础知识储备,这一切对于学生的影响又分为两种模式。因为学生阶段是人一生成长发展的快速阶段,教师是这段旅途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人。提倡教师都具备完善的专业素养势在必行。希望通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升华学生发展,让学生在自我成长和发展之中拥有良好的指引和帮助。在师生之間共同努力和发展下,看到良好的成长景象。希望在本文的详细分析和研究之下,能够从根本上的带动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为教育事业工作作出努力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师(2012)1号

[2]周文叶,崔允濟.何为教师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的视角.全球教育展望,2012(4):31-37

[3]吴秋芬.教师专业性向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究,2008(5):68-72

[4]朱欣欣,张丽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究评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45-50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徐辛庄小学)

作者:魏华丽

第三篇:教师的情感支持对不同学生的影响研究

摘 要 教师的情感支持对于学生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各个学科学习中的“学优生”和“学困生”感受到的教师的情感支持是否相同?他们对教师的情感需求是否相同?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有助于教师教学态度的改善,进而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研究表明,初中阶段学优生和学困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总体以及三个二级维度都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学优生对数学教师情感支持的感受明显高于学困生,并且学困生对数学教师尊重的需要远高于学优生。

关键词 数学教师 情感支持 学优生 学困生

近几年来,教师的情感支持对学生的影响已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情感支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1]。例如,在影响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2];教师支持与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呈显著的正相关[3];等等。因此,如果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就有可能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同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学科学习上的差异,因此出现了所谓“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称谓,在数学学科学习方面同样如此。研究表明,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是一个数量可观的群体,无论从促进个人发展的层面,还是从推动社会进步的层面,他们都应得到理解与关注[4]。目前关于数学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划分大多数还是依据学业成绩。例如,将学习成绩居于全年级前后各15%或20%的学生定义为学优生与学困生[5]。那么在现实中,数学学困生和学优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的情感支持是怎样的呢?这种感受是否存在差异呢?

研究学优生和学困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是否存在不同,对于改进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

我们选择了初一和初二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是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比较敏感,教师的情感支持会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假设教师的情感支持对不同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研究方法与工具设计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数学教师情感支持问卷的二级维度设计为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和理解学生[6][7]。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式计分。封闭型试题得出的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主要是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开放型访谈问题则通过归类进行整理。我们还在问卷中设置了开放性的访谈问题:“你能用一个我们熟悉的东西来形容你最喜欢的数学教师吗?为什么选择它?”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归类,之后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学生的真实感受。

2.施测过程

我们按照全年级前后各20%的学生定义学优生与学困生,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问卷共计128份,回收率为85%。其中男生共63人,包括学困生32人、学优生31人;女生共65人,包括学困生30人、学优生35人。问卷采用在班级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

在访谈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说出选择此事物的原因才为有效调查。经过整理得出,学优生有41份为有效问卷,学困生为29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不同学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的差异性比较

学优生和学困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的情感支持是否一致呢?本研究对此做了数据分析(见表1)。

表1 学优生和学困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

差异性分析

从表1可以得出,被试学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的表现从大到小依次为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理解学生,并且学优生感受到的情感支持总体、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以及理解学生的程度都要高于学困生。经过进一步的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在情感支持总体以及三个二级维度方面两类学生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学优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与学困生是不同的,其程度显著高于学困生。

分析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我们认为学优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因为成绩好,所以自信心较强,与教师的接触也就更多,交流起来更加顺畅,彼此间的理解也更容易产生,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会感受到来自教师更多的关注。而学困生由于数学成绩较差,因此容易有自卑倾向,在和教师相处时难免会有抵触情绪,因此不易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

2.不同性别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的差异性比较

(1)男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的差异性比较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学优生和学困生中的男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进行统计,可以了解他们对数学教师的看法(见表2)。

从表2可以得出学优生中男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学优生和学困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的理解得分都是最低的。

对于上面的结果,我们认为,由于男生的性格比较开朗,对教师的一言一行没有过多的关注,因此,学优生和学困生中男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的差异没有那么显著。

(2)女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的差异性比较

女生的情感相对细腻,那么学优生和学困生中的女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是否一样呢?(见表3)

表3 学优生和学困生中的女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

差异性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女生中的学困生和学优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理解学生。但通过差异性检验得出,不论是情感支持总体还是二级维度,学优生和学困生中女生之间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学困生的女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少于学优生的女生。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与男生相比,女生性格比较细腻,会较多地关注教师对待自己的态度与方式。另外,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心理不同,尤其是学困生的女生会有更多的自卑感。此外,女生在平时的校园学习中获得的关爱和在家里获得的关爱程度不同,这也会使学困生的女生感受到更多的失落。

3.学生对心中最喜欢的数学教师的描述存在差异

在开放式问卷调查中,针对“你能用一个我们熟悉的东西来形容你最喜欢的数学教师吗?为什么选择这个东西?”学生的描述各不相同。他们分别选择了“园丁”、“蜡烛”、“活字典”、“电脑”、“家人”、“小猫”、“尺子”、“板书”、“电灯”、“灯塔”、“鼓”等词汇来形容“最喜欢的数学教师”。

在这些选择中,我们发现,选择“家人”、“小猫”等词汇来形容“最喜欢的数学教师”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师在和自己交谈以及处事时更多的是一种朋友的关系,给他们留下温柔、亲切、暖暖的感觉,学生在描述理由时也使用了亲切、可爱等词语。在调查中,有38%的学困生选择此类描述,22%的学优生选择此类描述。

此外,还有学生选择了“电灯”、“灯塔”等来形容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数学老师,并且在描述理由时说明最喜欢的数学教师能够指引人生的方向;在调查中,分别有20%和12%的学困生、学优生选择这类事物。

以上列举的学生用来描述心目中喜欢的教师的词汇主要与教师的情感支持有关,统计数据表明,58%学困生选择了这类词汇,而学优生中的34%选择此类词汇,因此,我们发现学困生与学优生相比,更看重心目中最喜欢的教师在情感上的支持和成长方向上的指引,他们希望数学教师平时能够像朋友或家人一样温柔亲切地对待自己,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三、结论及建议

1.主要结论

(1)不同群体学生对教师情感支持的差异

通过以学习水平和性别两个变量对初中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进行调查,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①初中阶段学优生和学困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总体以及三个二级维度都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学优生对数学教师情感支持的感受明显高于学困生;

②学优生和学困生中的男生感受到的数学教师情感支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学优生和学困生中的女生之间不论是情感支持总体以及三个二级维度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2)学生对教师的描述的差异

学困生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情感支持,对渴望关心和帮助方面的需求远高于学优生。

2.给教师的建议

我们希望教师能够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更多的鼓励

研究表明,学困生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没有自信,意志力薄弱,面对困难便想放弃,在平时也经常表现为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多多关注这类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包括课堂提问、课后的作业等),让他们体会到能够完成任务的满足感,进而产生成功的体验,慢慢树立自信。

(2)更多的尊重与理解

有研究表明,学优生与学困生内隐自尊水平无差异,两者的自尊发展水平相当。建议教师在与学困生交流时要特别注意,多多关注学困生的心理,态度和言语上体现出更多的关心和尊重,避免因为着急、“恨铁不成钢”等情绪带来的冲动和负面影响,

(3)更多的耐心与坚持

面对学困生,部分数学教师会选择放弃,这会导致学困生对自身更加没有信心,从而造成学习成绩持续下降。尤其是对于数学这样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教师要能够从具体、直观的事物入手,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坚持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 朱浩亮,吴胜涛.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教师支持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0(8).

[2] 孟洪武,尹金泉,徐晓锋.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学习倦怠及教师支持感受关系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24).

[3] 苑婷婷.高中一年级语文学优生与学困生元认知策略水平与改进对策的初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 柴晓运,龚少英.中学生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问卷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4).

[5] 贾娟.教师情感支持及其对中学生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6] 李梦丽,杨海波,白学军.不同年级学困生与学优生数学学习内隐态度的比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7] 韩笑.中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作者:刘晓玫(1962-),女,辽宁沈阳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宋庆莉(1989-),女,河北邯郸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旧宫实验小学教师;赵其蕙(1992-),女,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杨 子】

作者:刘晓玫 宋庆莉 赵其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环境与生态保护论文下一篇:大学生实习实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