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推动作用探究

2023-01-16

近年来智能手机普及程度不断加深, 特别是大学生群体, 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利用智能手机可以随时连接网络, 获取网络资讯, 因此智能手机获得了广大学生的欢迎。高校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 构建形式多样的公众教育平台, 通过微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这是巩固社会发展以及主流意识的重要形式。此外, 随着科技的发展, 电信、联通与移动等运营商针对大学生群体开通了流量免费的服务, 这一举措极大的丰富了智能手机的作用, 手机上网的成本被进一步压缩, 这些都满足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同时, 微信公众号的申请流程并不复杂, 这在某种意义上消除了微信公众平台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障碍。高校要抓住这些优势, 科学的使用微信平台提升对学生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一、微信公众平台概述

微信公众平台指的是使用公众账号平台实施自媒体活动, 换言之就是开展一对多媒体行为活动。在高校中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自媒体活动有着独特的工鞥呢, 这种形式极具内涵, 富有特色, 可以显著提升思政教育范围。

首先, 针对性。微信公众平台不同于传统的网络平台, 其是一种自媒体平台, 具有特定的群体与受众, 主要负责分类整理各种复杂化的网络信息资源, 将其推送给受众。同时, 微信公众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具备针对性的特征, 这就导致了人们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时候, 并不需要从网络资源当中寻找适用于自身的信息, 微信公众平台会直接向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资讯。

其次, 互动性。微信公众平台本身还具有社交属性, 可以为用户提供共享以及交流信息的平台。运营者只需要使用群发功能向用户发送各种信息, 用户通过客户端就能够接收这些信息, 同时, 微信公众平台还具备了留言、在线客服以及自动回复等功能, 实现了用户以及平台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

最后, 开放性。因为网络比较开放, 以网络为依托的微信公众平台自然而然的具备了开放性的基本特征, 用户在平台使用的进程中能够连接各种各样的小程序, 有效拓展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

二、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一) 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1. 营造立体化思政教育平台

传统意识中, 思政教师通常是思政教学工作的主体, 学生以及教学资源通常被看做是课题。尽管近年来, 很多学生开始将教师以及学生都看做是教育主体, 但是从实际教学工作来看, 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不够显著,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得到体现和实践。在微信公众平台上, 信息可以实现自我表达, 每个人都能够追踪社会舆情以及热点问题的发展情况。为此, 思政教师要注重教育观念的创新, 注重应用这一全新的教育渠道, 保证自身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种新媒体, 以“益友”的身份融入到师生交流中, 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将理论教育转变为对学生生活以及学习困难的关心, 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核心实现对校园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的不断优化。

2. 创新内容载体

过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主要将课堂作为教育载体, 传播形式相对单一。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资源对学生产生了猛烈的冲击, 学生注意力变得更加分散, 对于文字以及语言敏感程度被压缩, 这就导致了教育工作者要对教学内容载体进行创新, 提升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奋度, 使得学生有进一步了解内容的兴趣。新媒体背景下, 大学生信息的获取形式、交往方式以及课余生活形式都趋于网络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选择图片、文字以及音频等众多媒体方式表达内容, 打造出一组多形式、全范围以及广角度的内容载体群, 丰富传统教育内容载体, 采用大学生喜欢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 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营造文化氛围

传统思政教学中, 教师会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与理念, 这种传播知识的形式通常是单向的, 教师长期处在主导者的位置, 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感, 师生之间会产生一定距离, 长此以往, 学生会逐渐抗拒教师向他们灌输各种思政教育内容。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思政教育工作注重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 以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为根本目标, 营造出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构建以校园文化依托的微信公众平台的进程中, 会吸引大量的学生参与其中, 这对于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是一大创新。全国很多高校都已经构建了以专职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专业化新媒体工作队伍, 并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这种以思政教师为主要意见领袖, 新媒体工作队伍参与者为二级意见领袖的思政教育模式, 有助于构建碎片舆论氛围, 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 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作用

1. 思政教育碎片化

尽管微信公众平台具备了针对性以及即时性的基本特征, 可是在网络背景下, 信息呈现出倍数增长的态势, 人们被各种繁杂的信息所覆盖。高校微信平台作为订阅平台, 用户能够随时取消对该平台的订阅, 所以, 信息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决定了平台被该用户订阅的可能性。可是高校思政微信公众平台所发布的通常都是一些思想教育类的资讯, 这部分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关注, 尤其是在这种海量的碎片化信息破坏了思政教育的持续性, 使得学生自身的能力会迷失和被误导。

2. 传播内容繁杂

相较于传统思政教育所具备的控制性, 微信公众平台所传播的信息通常不具备权威性, 信息杂乱, 数量繁多。学生对思政教育当中所弘扬以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以及认可度不断的降低, 这也代表了思政教育本身的效力被不断削弱。因为高校微信平台信息会通过点对点的形式传播出现, 管理者无法完全掌控信息二次传播以及延伸传播, 部分学生以及人员受到了消极意识的影响会反向使用这些信息, 从而形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这些工作都会导致思政教育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3. 传播方式裂变

传统思政教育的控制作用会直接体现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 可是微信公众平台打破了这种特性, 特别是微信本身所具有的交互性使得所有个体都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 传播主体优势不断沦丧。这种缺少核心的传播形式呈现出了后现代特征, 再加上社会媒体传播本身的裂变性特征, 学生能够利用群聊、分享等诸多方式传播信息, 如果信息传播的进程中产生了具备煽动作用的信息, 短时间内就会引起舆论漩涡,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思政教师失去对思政工作的控制力。

三、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 强化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频率, 有助于加强师生沟通力度, 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合理化的应用现代科技手段, 拓展思政教育的渠道, 对思政教育方式进行优化创新, 构建满足师生发展要求, 充分体现思政教育特色的全新教育模式, 可以保证高效思政教育工作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教育”的形式日渐成熟, 其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有效的抓住机遇, 勇于面对挑战, 逐渐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应用新媒体过程中, 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微信公众平台的合理化应用出发, 探究了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对于二者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校思政教育,推动

参考文献

[1] 王毓, 邓雅兮.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以“动漫学子”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8 (11) :11-12.

[2] 左安源, 李栋祥.基于新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政教育功能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 (04) :82-85.

[3] 王咏.以微信为载体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以TL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 31 (18) :73-74+77.

[4] 余扬燕, 李文英.基于微信公众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以宁波工程学院“学在宁工”官微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 2018 (30) :155-156.

[5] 全昕, 朱宇, 黄莉.高校教师微信平台对于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推广研究[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8 (09) :99-101.

[6] 岳瑾明.高校思政课“三课堂协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 2018 (08) :21-25.

[7] 张欣.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03) :41-4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历史街区的规划保护研究——以中国科举博物馆为例下一篇:论述社会利益——以与国家利益关系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