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

2023-03-17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朗润、卖弄、宛转、静默、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等词语,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和欣赏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诵读法,让学生为自己喜爱的段落配上相应的音乐,然后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美的意境;课堂讨论、评述、借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特点。

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之美。 【教法、学法】

诵读法、点拨法、课堂讨论·评述·借鉴。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是大自然的杰作。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桐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

二、资料助读

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年少时,朱自清曾在扬州住过较长一段时间。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抗战爆发后,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学生的罪行,他积极参加反对蒋介石的群众运动。这时写了不少具有革命观点的文艺论文。1948年6月,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反动势力,拒绝接受“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的签名;8月因贫病在北京逝世。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的一些诗和散文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学习朗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随优美动听的音乐,任凭想象的翅膀,在春的田野上自由飞翔,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拥抱春的美丽。) 2.学生练习朗读,注意正音。

巢cháo应和yìnghè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 涨zhǎng蓑衣suō薄烟bó捉迷藏cáng 3.课文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以这个问题理清文章结构:盼春——绘春——赞春 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讲读体会第

一、三部分 1.朗读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文中两个“着”和“了”的作用。 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朗读第三部分。

(1)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2)这三个比喻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3)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与“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相同吗?不同在哪里?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小结及作业 1.积累重点词语。

2.熟读文章,背诵第

一、三部分。 附:板书设计

朱自清 盼春——绘春——赞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抽背第

一、三部分。

二、深入研读第二部分,品味语言 1.师生同赏朗读第二部分,整体感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2.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1)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①嫩嫩的、绿绿的、②偷偷地、钻③理由:①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②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2)分小组讨论、分析其余四幅图,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3)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点评并总结。

三、小结

1.第二部分用了七段文字来描绘春天,这七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的思路怎样?

2.第二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写得很精彩,你认为哪些方面写得好? 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

3.从这一部分的成功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

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四、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孩子”„„古今中外写春天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互相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 2.仿照《春》写一篇文章《我爱秋天》。

附:板书设计

(可以五瓣花的形式将五幅春景图的名字填在每片花瓣上)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苏教版

一、学习目标:

1. 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过程:

一、导语:

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更是有着生命的歌颂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磁带,学生找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投影显示:

读一读: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抖擞 3.感知阅读:请班里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范读。

教师做指导:朗读采用的基本调是轻盈的,因内容不同而变化,表达盼春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可用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 学生尝试着自由朗读。

三、理清思路:

1.问:由阅读提示可知,本文是描绘江南春景的散文,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几部分?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盼春(1)、绘春(2-7)、赞春(8) 2.思考第一段和文章主体部分有什么联系? 3.学生讨论,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叠用“盼望着”是用反复手法生动的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盼春是绘春的基础。 4.速读绘春部分,看看这部分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找代表回答。

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5.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春花图、和春雨图。

四、品析语言: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春草图(多媒体呈现画面)你认为在这部分中哪些词、句、用得比较贴切,试说出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可能会找的句子: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 教师可适时引导: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 (2)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最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学生讨论后明确: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的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学生齐读第三段。

2.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欣赏“春花图”

学生品析后,可引导学生赏析。如“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句中的“闹”字可否换成“叫”,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可适时引导:“闹”一字传神,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3.齐读第四段,欣赏春风图,学生自行找出美点进行讨论

五、学生自由质疑、讨论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

8、

9、10段中的三个比喻句。声情并茂的集体朗读全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味美。

六、精品佳作——对照欣赏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百花争艳。春风抚面,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那北国的春风是什么感觉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国,去感受一下北国的春风!(放录音带《北国之春》)一起欣赏林斤澜的《春风》

七、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勃、花木峥嵘的春天画图,赞美、抒唱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八、积累:学生自由背出写春天的诗句。

九、布置作业:

1、用百度搜索工具搜索一些相关《春》的知识。

2、观察某一件景物,用比喻、拟人和排比各写一句话。

(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我们同学们,就用你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某一件景物,用比喻、拟人和排比各写一句话。) 附:

板书设计: 春

一、 盼春。

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

二、 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第三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设计(推荐)

《春》的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学习目标:

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

精读、摘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 师生共赏:

1、 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 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 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 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 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 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二、 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三、 友情链接

作业布置:⑴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⑵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

链接交流;:朱自清简介、朱自清作品诵读、赞美春的文章朗读比赛

作者简介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词汇参考: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交流创作:

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板书设计:

一、 盼春。

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

二、 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课后记: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本文,更要在诵读中体会美感。此外,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教师课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春》精品教案 语文版

《春》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其文学作品,学习生字词;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品味作者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3、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体会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4、学习作者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如画。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描写春天的优美散文《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 1 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春”是季节名称,是四季之首,在文中是作者描写的对象。单字为题,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2、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现代散文家,诗人。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他的散文语言洗练,文笔秀丽,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3、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诗文创作初期的那种淡淡的哀愁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4、学习生字词。

黄晕(yùn)酝酿(yùn niàng)宛转(zhuǎn)应和(hè)烘托(hōng)抖擞(sǒu) .......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盼春。写人们盼望春天的热切心情,为全文定下了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主旋律。

第二部分(2——7):画春。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春草勃发、春花争艳、春风和煦、春雨润泽、春早人勤五幅图画,勾画出春天动人的景象。

春醒图,先画轮廓,总写春天的山、水、太阳。 春草图,突出了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写其勃发。 春花图,突出了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春风图,作者从多方面落笔,描写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 春雨图,先写春雨特征,后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 迎春图,春早人勤,写出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景。

第三部分(8——10):赞春。作者连用三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春天“新”“美”“力”三个方面的特性,抒发了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

师生共读课文,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四、教师小结:

2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赏课文:

1、师深情朗诵,学生齐读。

2、作者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展现了5幅画面。层次井然,思路清晰,从轮廓到细部,从花草到春风春雨,从大自然的画面到人们活动的画面,安排有序,画面之间的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4幅画面为第5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很好地表达了作者赞颂春天、憧憬未来的感情。

二、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明确:第1节,迎接春天。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8至10节,歌颂春天。

三、讲读体会:

1、第一部分: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明确:“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明确: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部分: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切”说明什么?

明确:没有一个例外。“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3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明确:山、水、太阳的脸。“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明确: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软绵绵,写姿态。“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明确:树,花,蜜蜂,蝴蝶,野花。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笛。怎么写的呢?

明确: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明确:“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明确:“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工夫:时间。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

4 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 “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部分:颂春 (1)、朗读

8、

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明确: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四、教师小结:

要写好景物,就必须细致观察。只有抓住特定景物在特定时节的特有情态进行细致的描摹,才能将事物特征准确地表现出来。作者通过含情的画笔,绘形绘色,描绘了春天几幅风景画,景物特征突出,充满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情境: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是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

二、理清结构:

(一)、盼春: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二)、绘春:

1、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2、细致描绘: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李,梨,赶趟儿。色——像火,像霞,像雪。味——甜味。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5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景:树叶绿得发亮。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抖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三、品味语言: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篇用反复、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纯的渴望。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朗润”写出了春山的光泽。“涨”写春水多,再现了冰消雪化 后春水泱泱的样子。“红”写春日暖人。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指不知不觉地,“钻”字体现出小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写出了草长时的挤劲。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写人的动作,表现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5、“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闹”字用得好,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形态。

6、“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运用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触觉方面的感受:春风和煦、轻柔。

7、“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比喻、排比,突出雨多、细、密、斜薄得特点;用“别恼”撇开,细说春雨的可喜;用“斜织”“薄烟”状春雨紧密、迷蒙,形象贴切。

8、“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强调它是新生的。突出它的勃勃生气之美。

9、“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强调它艳丽的容颜美。

10、“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强调它有无穷的活力。突出它的健壮的身姿美。

四、教师小结:

《春》是一幅精美的画,它形象生动,姿态万千,色彩缤纷,春意盎然;《春》是一首动听的歌,它曲调优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激发人们珍惜春光,奋发有为。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9、春

盼春——画春——赞春 ————春回大地,生机勃勃。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春教案(2)教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春(朱自清)教案(2)教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 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春》的情感。

2. 通过文章描写的景物和描绘所使用的语言,欣赏文章流露出来的情感。 3. 从写作的角度分析本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散文相关知识导入

中国现代作家李广田指出:“散文,我以为它很像一条河流,它顺了壑谷,避了丘陵,凡可以流处它都流到,而流来流去却还是归入大海,就像一个人随意散步一样,散步完了,于是回到家里去。”

散文之“散”,是形散神不散,散而有序,散而有凝。“形散”指散文运笔自如,不拘成法。 散文作者在平素的生活中有所感触,于是随手拈来,生发开去,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抒情言志,而是侃侃议论。“神不散”,指中心明确,主题突出。

中国现代作家吴伯萧说:“说真话,叙事实,写实物、实情,这仿佛是散文的传统。”

二、 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一篇写景散文? 画面、情感、语句、构思

三、 自学指导一:整体感知

自学要求:本文是典型的散文,思路发散开去,却仍有一条主线——形散神不散。请默读全文,陶醉于纷繁春色的同时,还原作者的写作提纲。 方法指导:

1、 画面:这篇课文的体裁是散文,这是一篇写景散文,那么这篇写景散文写了什么景? 可用“春 图”为小标题来概括。

2、 情感: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抒发了什么情感?这种情感在文章的首尾有没有集中的体现?

请用分别一个表达情感的词语来概括“ 春” 明确:

1、盼春(第1段)

2、绘春(第2-7段)宏观勾勒—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3、赞春(第8-10段)

五、自学指导二:把握感情基调

自学要求:朗读

1、

2、

8、

9、10自然段,通过对语句的赏析,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方法指导:

1、第1段连用两个“盼望着”有什么表达效果?表现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为文章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沉重悲凉还是活泼轻快?)

1

2、第2段抓住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写出了春天什么样的特征?从作者选取的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3、 8-10这3个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突出春天的什么特征?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在全文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

1、第1段抒写了盼春的热切心情,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旋律和诗的氛围。

2、写初春的山、水和太阳,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一个总的轮廓,为下文细致的描绘张本。

3、作者在结尾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进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从刚落地的娃娃(新),到小姑娘(美),到青年(力),三个形象化的比喻,渐次排比,气势迭起,戛然有力地归结全文。

六、小结

《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颇具匠心。至于语言的秀雅清新、朴实隽永,则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七、当堂训练 《动态》第九题

八、作业 《动态》1-4 第2课时

一、 复习导入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字是?(佩弦)这篇课文的体裁是?(散文)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分析了《春》的结构构思,也学习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篇写景的散文,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并回忆: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春》?(1.情感;2.词语;3.构思;4.画面;„„)

昨天我们从构思的角度对《春》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今天我们来从画面、情感、语句等方面来把握,来欣赏这篇著名的写景散文。

二、自学指导一:赏析“春草图”

自学要求:本文作者所使用的语言非常恰当精练,请从本段中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字、词,并说说你的理由。 方法指导:

1、可以从正面找,比如春草的情态、质感、颜色、长势;

2、也可以从侧面找,比如在草地上活动的人们,从他们动作、感受来揣摩。

明确:⑴情态:如“偷偷”“钻”,写出了小草的顽强;⑵质感:如“嫩嫩的”“软绵绵的”,写出小草柔嫩的特点;⑶颜色:如“绿绿的”,这里用绿色来象征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⑷长势:如“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里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⑸草地上活动的人们,正、侧面来描写小草。

三、自学指导二:赏析“春花图”

自学要求:对比这个文段与课文对春花的描绘,哪个更精彩?具体说说你的看法。

2

桃树、杏树和梨树上开了很多花,有红的、粉的还有白的,花儿很香,引来不少蜜蜂和蝴蝶飞来飞去,嗡嗡地叫着,吵得人心里很烦。除了树上的花,草地上也开了很多野花,实在是漂亮极了! 明确:

①“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开花的情景,写出了一种热闹的场面。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的各种鲜艳的颜色。 ③虚实结合。

④“闹”比“叫”用得好,不但写出蝴蝶蜜蜂嗡嗡的声音,还写出一派热闹的场面。

⑤“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用“眼睛”“星星”作比,写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四、 自学指导三:赏析“春风图”

方法指导:本段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刻画春风,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

明确:触觉、嗅觉、听觉。把春风轻抚比作母亲的手使人感受到春风的“温柔、亲切、喜爱”。嗅觉带来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是春天所特有的景物,作者抓住了春天的景物特征。)

六、自学指导四:赏析“春雨图”[讲授法]

雨是“最寻常的”“三两天”写出春雨多而且持续的时间很长的特点,接下来作者描绘出的是春雨的状态,“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都写出春雨的细小、轻柔,而从一个“斜”字侧面写出了缓缓的春风,也写出春雨的细密,正是这么小这么细的春雨,才会被温柔的春风吹到一种斜斜的状态,“织”字又与“密密地”相照应,屋顶上笼着的薄烟,为春天罩上了一层朦胧的色调,这一种朦胧也正写出了春雨的细、密。

这时作者笔锋一转,转而来写树叶儿和小草儿,写出它们经过春雨的洗涤之后的清新和耀眼,这与薄烟形成了一组对比,写出了春天里远看和近看景物的大不相同。

作者再把镜头渐渐拉远,看远处的万家灯火,衬托出在春雨的默默滋润下静谧的村庄,写出人民生活的宁静和平,人和房屋一起构建出一幅和谐的画面。 七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作者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

八、当堂训练: 《动态》5-8

九、作业

《动态》课外阅读《一日的春光》 第3课时

一、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二、自学指导一:感悟"迎春" 方法指导:

3

1、自由朗读,谈谈读后的收获。

2、思考:春天到了,花、草、风、雨都有各自的季节特点,人们有什么变化吗?(如衣着、精神面貌)

3、"一年之季在于春"是句格言,谁能说出它的下句。(一生之计在于勤)

三、探究:文章结尾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看看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明确: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的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顺序不能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则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这样强烈。

四、小组讨论:这篇散文在写法上还有很多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同学们从写作的角度来分析鉴赏本文。

① 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如形、色、声、味等; ② 按一定顺序从不同角度写景; 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④描写的语言准确生动。

五、小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在五幅春景图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达美好的感受。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作用。

六、当堂训练:

1、“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的含义是:(c) A.春天伊始,万紫千红,充满活力。

B.春是一年之始,干劲最足,工作最出色。 C.春天是计划安排一年工作的关键。

D.春天风和日丽,天气暖和,是充满浪漫和希望的季节。 2、“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一种树花跟着一种树不停地开放。 B.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桃花、杏花、梨花的数量繁多。 C.采用夸张手法写出所有的花竞相吐艳。

D.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桃花、杏花、梨花等竞相开放。

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句中的“眨”说明:(d) A.花的种类丰富、竞相开放。 B.写野花遍地,逗人喜爱。 C.写花儿繁多,美丽鲜艳。

D.写野花闪闪发亮,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从修辞手法看,此句运用了 比喻、排比 ,描写出春雨的 细 、 密的特征。

5、“雨是最寻常的”写出春雨的什么特征:(c) A.雨量很多

B.雨期很长

4

C.经常下雨

D.雨下很小

七、作业:《语文周报》拓展阅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七年级上道德与法练习下一篇:七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