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

2022-10-25

第一篇: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二)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的原则和目标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病人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各种营养物质。目标包括:①获得并平衡理想的血糖水平;②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和高血压;③提供均衡营养的膳食;④维持合理体重,超重患者体重减少的目标是体重在3~6个月内减轻5%~10%,消瘦的患者应通过均衡的营养计划恢复理想体重,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总热量的计算糖尿病患者每日总热量是依据以下公式计算:每日总热量=病人理想体重数×单位体重所需热量。其中病人理想体重数是病人身高厘米数减去105,而不是病人实际体重数,比如一个身高175cm,体重75kg的病人,他的理想体重数是175减105,为70kg(而不是75kg)。

单位体重所需热量①轻体力劳动者需要25~30kcal/kg;②中体力劳动者需要30~35kcal/kg;③重体力劳动者需要35~40kcal/kg。其中肥胖者按照下限计算,而消瘦者按照上限计算。另外,早餐占总热量的1/5,中餐占总热量的2/5,晚餐占总热量的2/5,或各占1/3.

脂肪摄入应注意①膳食由脂肪提供的热量不能超过饮食总热量的30%;②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能超过饮食总热量的10%;③避免或限制下列食物:肥肉、全脂食品、棕榈油、花生油及油炸食品,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为<300mg/日。 碳水化合物摄入应注意①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5%~60%;②主要成分为复合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含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豆类、全麦谷类、燕麦和水果;③蔗糖所提供的热量不能超过饮食总热量的10%;④可摄入少量的食糖做为健康食谱的一部分,无热量的甜味剂可以用来替代食糖;⑤每日进三餐,碳水化合物均匀分配。

蛋白质摄入应注意①蛋白质应提供总热量的15%~20%,有微量白蛋白的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应控制在0.8~1.0g/kg体重,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应控制在≤0.8g/kg体重;②富含优质蛋白的食品是鱼、海产品、瘦肉、鸡肉、低脂奶制品、坚果和豆类。

饮酒与盐的摄入应注意①限制饮酒量,不超过1~2份标准量/日(1份标准量为285ml啤酒、375ml生啤、100ml红酒或30ml白酒,约含10g酒精);②酒精可诱发磺脲类或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出现低血糖;③食盐摄入量限制在≤6g/日,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的病人;④限制含盐量高的食物,例如加工食品、调味酱等,尽量选择含盐量低得食品。

第二篇:糖尿病患者的中医健康教育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四种慢性疾病之一的糖尿病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据统计,现在全世界约有1.2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约2000万。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并发症较多,因此成为致死率仅次于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第3号杀手。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糖尿病的宝贵理论和方法,但运用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精神开展中医糖尿病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与现代医学较为成熟的糖尿病教育方法相比,中医糖尿病教育未形成一整套规范化教育方式,也没有系统的研究和论著,但我们可以根据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来探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

1中医饮食疗法的教育

消渴病的发病与饮食失调有关。饮食失调,损伤脾胃,不仅可致消化不良,食积日久还可郁而化热,聚湿生痰,甚至影响气血流通,成为诱发和加重糖尿病的因素。合理的饮食治疗方案既可使患者获得较为全面的营养,提供全天基本能量消耗而又不增加胰岛B细胞的负担。

祖国医学认为,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石:“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丹溪心法·消渴篇》记载:“酒而无节,酷嗜炙搏... ...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所以,饮食疗法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教育患者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1.1饮食规律定时一定量饮食,可以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对食量的要求是既不“太过”,也不能“不及”,这两种情况都是饮食所忌。提倡少食多餐,切忌贪食。指导病人及家属根据自己的性别、年龄和身高计算自己的理想体重,然后根据理想体重、工作性质及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热量,掌握每日总热量的计算方法,根据饮食习惯具体量化饮食标准,保证有利于血糖控制,又不至于营养不良,可多吃些粗粮、麦皮制品、绿叶蔬菜、无糖水果或低糖瓜果。目的在于维持标准体重,控制高血糖和预防低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和降低高血压。

1.2合理搭配给予低糖、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粮食、肉类、蔬菜、果品等合理搭配,才能更好地补益精气血津液。

1.3谨和五味不同的食物其性味不同,归经不同,如“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甘入脾、咸入肾”等。正确服食五味,可以增补相应的五脏之气,五味偏嗜,五脏营养失调,阴阳失衡,就会发生疾病。

1.4饮食清淡糖尿病患者饮食更宜清淡、低脂、低糖,多吃鱼肉、瓜菜、黑木耳、蒜等。

另外,在遵循以上原则基础上,采用易懂易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辨证施食。饮食控制应做到“三定”,即定量、定时、定餐次。据患者不同情况对患者的饮食指导细化、通俗化、具体化。对饮食控制采取大致估算加自我感觉的方法,制订饮食的原则。

2中医运动疗法的教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国家。早在1300年前,著名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糖尿病饭前“先行一百一十步,多者千余步,然后食之”。唐代医家工熹提出:糖尿病人应“食毕即步行,稍畅而坐”,并指出“不欲饱食便卧,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并不能强所不能堪耳”。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所以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对运动的时间、程度和方法有独到的认识。2.1运动有时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患者一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2.2运动有度运动要遵循适度运动、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动健身时一不可过劳,否则会损伤脏腑精气,诱发疾病。适度的活动对防治糖尿病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消渴病的运动强度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特别是对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

2.3运动多样在运动形式上可多种多样,通常采用太极拳、太极剑、保健气功等传统健身法,这是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和经络脏腑学说,以及相应的导引、行气、存思、内丹技术,建立的“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协调身心的演练功法。通过运动健身法可以舒筋通络,形神兼备;调和气血,充实脏腑,壮内以

强外;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平衡。也可采用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方式。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一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质代谢和减轻体重;使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等得到改善,预防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消除应激状态,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

3中医心理疗法的教育

《临床指南医案·二消》中指出:“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渴大病”。历代医家对消渴的发病,均十分注重精神因素。《儒门事亲·二消论》:“消渴者„„狂乱精神,过违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致令消渴”;《医宗己任篇·消症》:“消之为病,源于心火炽炎„„然其病之始,皆由不节嗜欲,不慎喜怒”。情志过极,心理活动变化过度可以致气血功能紊乱,使人体阴阳失衡。长期的情志不遂是疾病发生的诱发因素。现代医学亦认为精神波动易致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导致血糖升高、血管收缩。因此,消渴病高发人群和消渴患者应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有家族倾向的人群和肥胖超重的糖尿病高发人群,要正确对待疾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首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既不要忽视本病的发生、发展,也不要对疾病过分担心而焦虑不安,应增强治疗信心。其次应该避免精神紧张,自我克制,喜怒哀乐要有节制,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刺激和过度兴奋因素,保持平静。

4中医治疗的误区

中医药治疗可以调节和改善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环境,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干口渴、疲劳乏力、腰酸腿疼、头晕眼花等临床症状,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工作质量、生活质量;通过中医药的补益调节疗法,能减轻或避免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降糖西药引起的肝、肾损害及其他毒副作用,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肝、肾功能;配合传统的推拿、按摩、针灸、拔罐、膏药、药浴、保健气功、药膳食疗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能延缓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产生,使糖尿病患者健康长寿。但市场上一些所谓糖尿病保健食品并没有临床认证,打着纯中药制剂的旗

号,添加了西药的成分,且对药品成分却不按规定进行说明,这样的保健食品患者服用后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更大。所以患者在选择类似产品的时候需小心谨慎。

进行糖尿病患者的中医健康教育除了以上一些内容之外,还包括中医用药教育以及中医护理教育等。例如做好对患者中医基础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加强医护人员教育能力,如沟通技巧、语言艺术的培训;加强对患者临床常用中医预防保健和康复知识的培训等,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符合中医理论的健康行为。此外,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与人群结构和文化背景相适应,采用通俗易懂、简单、形象、贴近生活的教育方法,将糖尿病的理论知识融于日常生活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生活化,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因素之一。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体,糖尿病教育的形式应有所不同。“因人施教,因病宣传”,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进行个体化教育。我们相信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及中医糖尿病教育的不断完善,实施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糖尿病教育模式必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第三篇: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分析论文

妊娠期糖尿病是女性在怀孕期间的病症,是指孕妇在怀孕前没有糖尿不能,但在怀孕约24周后的糖耐测试中却出现了高血糖的现象[1]。妊娠期糖尿病多发生在妊娠的中期至晚期,如不对血糖加以控制,对胎儿的影响极大,比如先天性畸形、巨大儿甚至导致胎儿死亡。优质护理服务对降低孕妇血糖提升胎儿出生治疗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主要选择108例患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为其中54例采取优质护理并强化健康教育,下文是研究的结果和详细说明,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

2014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孕妇年龄在23~38岁之间,年龄中位数(27.3±3.5)岁,孕周24~38周,平均孕周(32.3±3.2)周,初次受孕29例,经产妇24例。对照组孕妇年龄在24~39岁之间,年龄中位数(29.4±2.6)岁,孕周24~39周,平均孕周(33.7±3.1)周,初次受孕23例,经产妇31例。将患者的年龄、孕周和症状等各项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教育方法

为观察组患者给予行常规的护理,同时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包括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常见病症以及治疗注意事项。对照组在观察组的患者的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并进行更深入的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常规健康护理

孕妇入院后,安排主治医师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包括护理人员和营养科医师,仔细检查孕妇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发展程度,指定健康教育方案[2]。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流程,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实施健康教育方案。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1.2.2对孕妇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

妊娠期糖尿病会给孕妇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造成妊娠期过度紧张、焦虑。护理人员需和孕妇保持良好的沟通,耐心为孕妇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过程,安抚孕妇心理提升其对治愈的信心[3]。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要合理控制饮食,护理人员要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多选粗粮、控制甜食,促进血糖正常。

1.2.3定期检查和健康评估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要经常进行血糖监测,护理人员可以为孕妇及家人讲解测试血糖的方法,加强孕妇的自我健康管理,有助于孕妇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护理人员还要对孕妇的身体情况进行严密的管擦,定期评估,保证一旦孕妇出现异常能够及时调整护理方案[4]。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孕妇的血糖情况,以及进行护理和强化健康教育管理后孕妇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观察并记录孕妇的妊娠和分娩情况。

1.4统计方法

选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版本进行数据分析。以[n(%)],χ2表示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

观察组孕妇的血糖控制合格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为别为61.1%、70.4%,对照组分别为87.0%、92.6%,对照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有可对比性(P<0.05)。见表1。

2.2两组孕妇的妊娠和分娩情况

观察组孕妇出现产后出血、胎儿窒息以及巨大儿等情况的概率为58.0%,对照组的出现概率为12.0%,对照组孕妇的妊娠和分娩情况优于观察组(χ2=4.3652,P=0.0324)。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如不及早进行控制对孕妇和胎儿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对孕妇的健康教育管理,是控制孕妇血糖促进孕妇康复的有效方法[5]。在孕妇入院之后立即成立健康教育小组,根据孕妇的身体情况和个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护理措施,与孕妇及家人进行良好沟通,缓解孕妇的心理压力。同时,为孕妇讲解病症的有关知识及大概的治疗流程,耐心回答孕妇的问题,对孕妇进行全程全面的健康指导。运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情况,提高胎儿的出生质量,让护理效果大大提升。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0.4%,明显低于对照组92.6%的知晓率;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观察组。对照组出现产后出血、胎儿窒息以及窘迫等情况的概率要低于观察组,整体疗效更为显著(P<0.05)。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改善孕妇血糖情况,还能提升胎儿的出生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运红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

[参考文献]

[1]兰广珠.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7):339,342.

[2]李志云,李正梅,胡桂芳,等.优质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15(5):40-43.

[3]马冬霞,季秋梅,孙玉红.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288-289.

[4]娄希云,王迪.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教育方式及效果初步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203-205.

[5]曾宪莉.优质护理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的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2):187-188.

第四篇: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当中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来进行治疗,从而分析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采用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护肤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的恢复率,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水平,提高自我控制血糖能力,对维持糖尿病长期稳定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提升,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只能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加以控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除了全身乏力外还表现为“三多一少”(吃得多、饮得多、尿得多,人消瘦),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影响身体各组织尤其是对眼、肾、心脏、血管、神经造成慢性功能性损害。糖尿病没有根治可能,一旦得上终身痛苦,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本研究探讨了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7月的收治的12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为50~76岁,平均年龄为(52.1±6.7)岁,病程7.7~13年,平均6.7年;对照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为53~69岁,平均年龄为(51.3±5.4)岁。病程6.3~12年,平均9.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128例患者都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性护理控制血糖量,减轻患者痛苦。在护理当中具体使用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认真积极的回答患者的疑惑与问题。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之外,对患者实施教育,更好的减缓病情提高护理质量。具体操作为将护理护士及医生营养师一起建立小组,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依据每个患者的健康程度学习能力等,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计划。

1.3评价指标 通过相关指标的对比来判断患者的好转情况,以及对每位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评,来找出这两种护理方式的差异,分析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起到的重要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系统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系统进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较高,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好感度满意度也较高。而进行一般护理的对照组好转率较低,满意度也不高,见表1。

从表1中可得出观察组好转率及满意度都大大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健康教育的讨论

糖尿病发病原因就在于血糖过高,因此稳定及降低血糖含量就成为糖尿病治疗及护理上的首要目标。而且糖尿病并发症死亡率也较高[2]。

根据现代治疗糖尿病的综合措施,针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告知患者及家属糖尿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早治疗;给患者讲解一些营养学上的知识,从饮食上控制糖分的摄入;指导其正确使用血糖检测仪器的使用,了解血糖的正常范围;对所服药物的讲解,降糖药的注意事项,如果需要注射胰岛素,应认真示范该药的注射方法,提醒储存时应注意事项。另外告知患者做好自我护理及运动计划,锻炼身体,促使自身抵抗能力的增强。及时发现患者的焦虑心情,加以倾听疏导,增加抵御病魔的信心[3]。

对一些普及性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授课,由教育小组成员负责安排场地,调整时间,通知患者。这些共性问题比如糖尿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并发症等;由医院编发手册,选取一般护理知识及饮食注意事项等,当患者入院时就交入手中,督促患者家属也一起学习,共同照顾患者;某些由于病情严重不宜下床,或者知识文化水平有限,难以消化共同大课的患者,要单独进行辅导,认真负责的解答患者问题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只能巩固不能根治,所以在出院以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医院可以订立电话回访制度,定期查看,督促患者自觉自律。另外也可以组织义诊活动,为广大老年患者测血糖,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糖尿病防治的知识,减少发病率[4]。

本研究也证明了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减低患者痛苦,减轻经济负担也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查万群健康护理教育路径在糖尿病治万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万,2012,17(6):99-100.

[2]王娜,李欣川台床护理路径在1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12,1(36):78-79.

[3]曹玉芝.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63-64.

[4]杨琴,袁丽.家庭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3,(7):2030-2031.

编辑/罗茗柯

第五篇:糖尿病患者护理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们的工作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3年8月~2005年2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132例,病情稳定后出院继续巩固治疗,年龄36~76岁,平均58岁,男78例,女54例。

2护理方法

2.1合理安排生活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2.2饮食护理合理安排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一个主要方面,合理的控制饮食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控制饮食中糖、脂肪的摄入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指导患者进餐要定时、定量,食品要以粗粮为主,细粮搭配,必要时加餐,病情有变化是要及时改变膳食量等。在血糖控制理想稳定期间,含糖量少、水分多的水果,如橙子、草莓等,都可以根据食物交换份法在2次正餐之间适当食用。

2.3做好心理护理

2.3.1紧张心理有些患者十分畏惧糖尿病,通过调查得知,紧张的心理可导致许多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进一步升高,通过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明白紧张焦虑可诱发病情加重,帮助他们克服紧张心理,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2.3.2消极心理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一些患者对自己疾病的重视程度逐渐产生消极心理,针对此类患者,向他们讲解该病的危害后果,帮助其转变观念,思想上消除抵触情绪,督促患者遵守治疗和护理计划,树立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3.3淡化心理由于患者对所患疾病了解甚少,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对饮食不加以控制,认为已服降糖药物,不必控制饮食,产生侥幸心理,对于这类患者应多与其沟通,教育他们控制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

2.4低血糖反应的防治低血糖反应表现为:肾上腺素样作用,出汗、心慌、手颤、饥饿感、烦躁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头疼、视物模糊、精神病样发作、痴呆、昏迷等。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按时进餐及适时加餐,规律运动,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及糖尿病急救卡片,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2.5加强卫生宣教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时随访。

3小结

经过上述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铁路售票员考试题库下一篇:听课后的感想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