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冬奥项目人才培养现状

2022-10-07

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召开还有短短的4年, 时不我待。纵观我国冬季项目历年来的比赛成绩, 与我国的夏季项目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与北京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的成绩, 与中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GDP总量世界第二的大国地位相比, 与我国广袤富饶的冰雪资源基础相比, 是极不相称的。

显而易见, 要实现我国体育强国的国家战略, 提升冬季项目的整体水平, 使冬奥金牌和奖牌数量步入世界冰雪运动强国第一集团的行列是目前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达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培养我国冬奥项目人才。冬奥项目对人才有着特殊的需求, 因此本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冬奥项目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我国冬奥项目人才培养的研究背景

对于冬季体育, 特别是冰雪体育的发展本身与休闲关系密切, 因此国外学者多从不同学科, 不同发展方向上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例如, 美国在对体育管理专业的探索上认为人才的培养需强调课程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特别是在滑雪资源丰富地区, 提出冬季人才需要关注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德国则更关注对冰雪人才培养的社会效应评价研究;意大利提倡高校应通过专业应用解决滑雪度假区联合经营问题;日本则提出高等教育应该关注滑雪产业的深层次开发, 例如对滑雪制造基地的分开模式及滑雪度假区的创新经营。

可见, 国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 在各国经济体制的发展框架下, 体育高级人才的培养体制与机制逐步完善, 专业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外高校注重学科建设, 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目前国外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特别是体育人才专业技能的实践研究方面, 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突出理论与实际的紧密性及产学研的联动是目前国外相关研究的共性。

但基于冬奥会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目前并不十分多见。同时, 在全民健身和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上, 确立了争取全国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 制约这一目标实现的主用瓶颈是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仅从我国大众冰雪体育指导员统计, 按2千人配备1名冰雪指导员, 我国未来尚需至少10万名冰雪指导员, 人才需求旺盛。

二、我国冬奥项目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 我国冬季项目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不够

现今创新已成为国际上共同关注的焦点, 教育创新则是国际社会以及各个国家所关注的对象, 判断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培养出创新人才。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高校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创新, 以提高培养单位的教学、科研、实践资源严重超负荷的限制。

现实中, 冰雪人才教育同时面临着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的两个现实问题, 尤其是当今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相对滞后。加之大部分高校人才实践、学习条件均滞后于国际教育的发展速度, 特别在体育领域显现的更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优秀人才的培养质量, 制约了其发展。因此解决冰雪人才教育培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就可以进一步推动冰雪人才的创新培养进程。

(二) 体育人才培养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不够

我国竞技体育实行的是举国体制和运动员的一条龙培养体制, 即少体校——省体工队——国家队, 从政策上, 已将体育学院排除在奥运选手培养之外。已有研究表明:高等体育院校解决了高级运动员的文化与学历教育, 但在解决运动员学历的单招单考政策上, 国家重点放在大量综合性院校和师范院校上, 并未将运动员培养主要放在体育院校上。这就形成了目前高级运动员的学历高、院校优、水平差, 客观造成体育院校接受的只能是二、三线运动员, 使体育院校为我国奥运争光作用受限。

同时由于体育院校竞技作用不强等原因, 国家体育总局与各省体育局, 基于金牌为重的投入原则, 很难在群众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体育硕士人才培养上, 在行业上为体育院校的软发展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体育院校经费来源单一, 发展受限, 形成了体育院校虽然在性质上是行业院校, 但实际在行业上却未得到应有的政策与资金, 受益不多。

(三) 体育高级人才培养的地域优势和传统项目优势发挥不明显

我国在建国初期创办体育学院时, 就通盘考虑了学校的服务区域和攻关项目重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客观形成了每一所院校所特有的具有地域优势的传统项目与特色。但实行市场经济以来, 特别是国家体育总局将5所直属体育学院下放地方后, 出现了体育学院发展责任区不明, 项目优势发挥不明显的现象。研究表明:体育学院从生存出发, 逐渐向纯粹的大学教育过渡, 不但从规模上急剧扩大招生人数, 在学科专业上还热衷跨学科、增专业, 搞大而全;结果是项目越分越细, 学科基础知识越来越薄, 大大降低了体育人才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舍弃了体育的本质。体育院校的特色也越来越不明显, 特别是在区域性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项目上, 各体育院校难当主角。

(四) 体育院校科技研发能力不足

体育院校是单科性为主的院校, 除了常规的教学研究, 在训练手段、方法、心理医疗、保健、设施与器材等方面的研发, 却明显存在的不足, 特别是在发展战略与项目攻关上, 需要一线教练员、运动员、科研所和其他综合院校学科成员的共同配合, 包括体育院校间的共同协作和企业产业的支持。但是现在的研发能力不足, 实践技能水平不高。从冬季项目看, 研究是相对落后的, 现目前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冰雪资源比较丰富的东北三省, 而且研究人员数量较少, 学术专著较匮乏。整体而言, 我国关于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的研究较其他体育学科少得多, 并且其研究多集中在战略、战术内容上, 学术研究内容的支撑学科单一、角度单一, 研究内容也相对匮乏, 对新兴的冬季体育运动产业认识不足, 深入研究更少, 实践探索缺失, 大部分研究多属理论研究范畴。

(五) 高水平、高学历体育专业人才匮乏、服务体育事业能力不强

已有研究表明:学历结构严重制约着我国竞技运动的发展水平, 对于建设体育强国, 推广体育运动, 无疑会严重掣肘。在国家体育总局基金课题《全国体育系统体育竞赛组织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里明确指出了体育人才队伍中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高学历结构不合理, 高学历人才匮乏;二是现存的竞赛组织人才培训学校培训次数少、时间短、不系统, 所培训知识结构不合理、流于形式;三是外语水平偏低, 对外交流能力不强。此外, 还有学者指出:从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的人员中存在学历结构不合理, 指导能力不足;年龄偏大;从业时间短;有效指导率低及农村社会指导员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可见,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现有体育人才中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不足, 相应必然会制约体育事业的服务能力提升, 培养高层次冰雪体育人才迫在眉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想要实现建设冰雪体育强国的远大目标, 需要有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基础, 为高层次优秀人才的文化学习解决后顾之忧, 为他们退役后的再就业奠定基础, 需要有全方位多领域作为保障, 为我国冰雪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训练竞技、赛事运作、产品研发、传播交流、医疗指导等人才流。我国在冬奥项目的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2022年冬奥会举办在即, 冬奥项目的人才培养刻不容缓。我们应该正视现在面临的问题努力推动我国冬奥项目的人才培养, 明确冰雪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现实操作性, 从而引领冰雪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和谐发展, 为2022年我国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人才保障并为我国今后冬季体育项目的发展形成战略性支撑。同时为我国备战2022年冬奥会能够为我国培养出“能教学、会训练、懂管理、有后劲”的应用型高层次冰雪人才形成通识教育与应用需求的有效衔接, 为提升我国冰雪人才的高等教育长远化形成有利铺垫。

摘要:2022年冬奥会召开在即, 我国现阶段在冬奥项目上还存在许多短板, 其中冬奥项目的人才培养则是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要想实现中国冬季项目跻身世界冰雪运动强国的战略目标, 冬奥项目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冬奥项目的人才培养不同于其他项目, 有其自身存在的特殊性。

关键词:冬奥项目,人才培养,研究背景,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1] 刘巍.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冰雪运动, 2008, 30 (2) :47-50.

[2] 任玉梅, 刘涛.冰雪体育后备人才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冰雪运动, 2013, 35 (6) :36-41.

[3] 林艳冰.哈尔滨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009.

[4] 张瑞林.基于北京冬奥会视域下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6, 32 (1) :1-4.

[5] 马毅, 吕晶红.我国备战2022年冬奥会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探究[J].体育科学, 2016, 36 (4) :3-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讨ETFE薄膜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前景下一篇:褫夺公权——亨利八世独特的专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