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问题改革管理论文

2022-04-18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英语课程问题改革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依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英语发展现状入手,从“课程定位”、“教材编写”、“等级证书”、“第二课堂”和“就业导向”五个方面,列举改革策略,提出三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从而努力实现高职高专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专门应用人才的战略目标。

英语课程问题改革管理论文 篇1:

职业导向的民办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

对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进行详细的阐述,进而提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通过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为期三年的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数据分析来检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使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性也具有实践性。统计结果表明,以上改革策略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旅游英语学习又能使学生的英语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职业能力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国家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个“发展”不仅意味着扩大办学规模还意味着要提高教育质量。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关键是看民办院校高职学生是否能掌握了适应行业要求、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

英语交际能力就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西安欧亚学院十分重视英语交际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旅游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公共英语课程于2009年率先进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本阶段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指导作用下,按照在第一、二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研究思路下,采用交际教学法针对西安欧亚学院管理学院2009级,2010级和2011级旅游专业学生进行分级教学,采用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控制班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即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听说教学的新模式和提高课堂听说技能的具体方法进行教学。然后采用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效果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

一、高职旅游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旅游英语的特征

旅游英语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实用为目的,因此,通过旅游英语的教学又可以达到传递知识,拓宽知识面,扩大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高职旅游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和理论依据

鉴于旅游英语的特征,在高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我院西安欧亚学院率先推广交际法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交际法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重视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在该模式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高职旅游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一)运用交际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以交际法为主的课堂活动中,交际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即兴语言输入与输出。交际教学活动可以以角色的扮演(Role P1ay)、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 Task)、演讲(speech making),情景对话(situational dialogue)等形式实现。(1)角色的扮演形式role play:role play属于集体项目,分组搜集整理自行编排与旅游业相关的对话或者短剧,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演,要求表演中尽可能与专业挂钩,表演过程中老师帮忙改进语音、语调。这样对所学和所整理的单词和句子进行了训练,并巩固了旅游专业知识。(2)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每次上课,老师准备一些有关旅游的相关话题,分组进行讨论:比如,有节课分组讨论旅游过程中的游客的习惯问题,南北差异和作为导游的你应如何处理等相关问题。这样在用英文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的口语和听力,也学会如何在实际中应用。(3)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 task:上课前,老师准备一些作为游客有关名胜古迹的问题和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提前分配给学生课下准备,上课时进行现场解决,用英文很好的表达出来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技能,还学会实际操作的具体做法。(4)演讲speech making:学生自行搜集英文演讲稿,名为“讲讲自己家乡美”,英文准确的表达出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提前让老师修改、修订,避免词汇、句法错误。课堂上,老师对演讲进行点评,并给出演讲成绩。(5)情景对话situational dialogue:旅游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突发状况:老师在课前准备一些情景,学生自行编造对话,进行展示。

三、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改革效果,我针对2008级旅游专业0801、0802班,2009级旅游专业0901~0904班和2010级旅游专业1001、1002班分别进行了实验并进行了分级教学,得出以下结论:

(一)2010级旅游专业学生入学情况

2010级旅游专业学生入学时采用较平均的方法来进行分班,控制班1001班和实验班1002班的总人数均为55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例相当,控制班1001男生15人,女生40人,实验班男生14人,女生41人,针对两个班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教学,采用的是不同的教学方法,控制班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即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听说教学的新模式和提高课堂听说技能的具体方法进行教学。自2010年~2011年两学期的英语教学后,对两个班进行测评,采用的试题是较权威的全国职场英语考试(一级)试题,只抽出其中听力部分进行测评,得出的数据是:控制班入学平均成绩为430,入学的英语平均成绩为71,及格率57%,一年后考试及格率68%;实验班入学平均成绩为427,入学的英语平均成绩为70,及格率55%,一年后考试及格率88%。

(二)2008级、2009级与2010级学生考取英语导游资格证书过关率

2008级、2009级旅游专业学生还没有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而在2010级的实验班中采用的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即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听说教学的新模式和提高课堂听说技能的具体方法。通过数据可以看出,08级和09级的学生在考取英语导游证书的比率上并不高,23.6%和26.9%,而在2010级实验班的英语导游证书的考取比率来看,33.8%的比率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2009级、2010级学生毕业实习成绩表

统专旅0901、0902、1001、1002班级人数为45、49、55和55人,毕业生优秀的比率为14%9%19%和24%,良好的比率为86%91%81%76%,旅游10级的学生的一个班1002班实行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即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听说教学的新模式和提高课堂听说技能的具体方法进行教学,毕业实习成绩的优秀率是远远高于旅游2009级的学生和旅游1001控制班的学生。

(四)对8个用人单位的人力总监及部分人事主管采访结果

2012年7月~12月对西安康辉旅行社等8个用人单位的人力总监及部分人数主管进行访谈,针对2010级毕业生进行工作效率的回访后,得出结论是这8个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英语听说技能表示比较满意,说明我校全新的教学模式即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听说教学的新模式和提高课堂听说技能的培养方案是初具成效的。

通过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为期三年的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旅游英语学习,学生的英语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说明此次教学改革是颇具成效的,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数据的分析还有一些片面性,需要今后还进一步探讨并改进。

作者:王茹

英语课程问题改革管理论文 篇2: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依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英语发展现状入手,从“课程定位”、“教材编写”、“等级证书”、“第二课堂”和“就业导向”五个方面,列举改革策略,提出三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从而努力实现高职高专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专门应用人才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课程改革 就业导向 课程定位 第二课堂

近些年,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问题成为各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因学历低,无经验而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尽管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是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应用性较强的英语课程改革也迫在眉睫。

1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当前,高职教育正在面临重大转型,以高校为对象的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而高职高专由于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在英语课程改革必然不同于普通高校。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如何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新路子,摆脱传统英语教学的种种弊端,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是摆在广大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作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和管理改革的重要方面,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改革已形成以体现“就业导向,实用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的特色。

1.1 当前高职英语发展现状分析

1.1.1 教材的针对性不强

高职高专院校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多为公共英语教材,如《高职高专新编实用英语》、《新世纪英语教程》等。这些教材编排新颖,但并不适合所有的高职院校学生使用。而且,分门别类的英语教材也层出不穷,内容难度较大。因教材缺乏针对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1.2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高职英语教学强调以实用为主,应该大力培养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英语应用技能。高职高专实用性英语的特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难度。然而,实践教学课程偏离实用性,所学知识与将来就业岗位学习脱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与将来就业岗位能力的差距很大。怎样加强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进行英语课程改革应当重视的问题。

1.1.3 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还是采取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以一次或几次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些都是侧重测试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其他综合能力,这和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悖。

1.2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确切的说,高职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进行研究或学术交流,而是为了从事与专业有关的业务工作。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和近几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事业的重视,对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尤为重要。

2 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

2.1 建立“先定位,后发展”的课程改革策略

《职业教育课程论》一书中指出,职业院校的普通文化课程与普通学校的普通文化课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职业院校的普通文化课程,因教育性质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因而其普通文化课程也应追求自身特色。高职英语课程属于高职院校普通文化课程体系中的工具列课程,是必不可缺少的课程。高职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第一,高职英语教学目标首先应该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课程。第二,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也是学生拓宽知识,了解世界的文化素质教育的渠道,具有强大的人文性。第三,高职英语课程应当把传播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定位在其中,培养学生在中外文化中担负起桥梁的作用。

2.2 建立“编写直观形象教材”的课程改革策略

由于各个院校和不同专业学生的未来岗位的英语能力需求千差万别,每种教材只是依据一般情况为教与学提供一个教学思路和设计方案,不可能完全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教育对象的具体要求。因此组织教师按不同专业选择或编写实用的教材是实施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当考虑专业的特色和岗位的特点,侧重从各自职业岗位中选取教学内容。

2.3 建立“英语等级证与职业英语技能证书并行”的课程改革策略

建立全面、客观的成绩评估体系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关键,而评估体系的建立主要表现在学生英语等级证和英语技能证书的获取上。把考核作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检测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把阶段性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阶段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敦促学生考取英语等级证书,从而考察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为适应市场需求,高职英语课程应增加职业英语技能证书的考核,例如《英语翻译证书》、《中国职业英语水平等级证书》等。学生持有一份职业英语技能证书会更有就业竞争力。

2.4 建立以“传统教学和第二课堂”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课程改革策略

现代高职英语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广大师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第二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提供比课内学习丰富得多的教学手段和内容,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以第二课堂为平台,将所学知识进行对应性的操练,以达到学会使用语言的最终目的。第二课堂可以采取的组织形式有:组织“英语角”,成立英语协会,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播放英语节目,成立英语戏剧社,举办大学生英语文化节等。

2.5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任务驱动、英语语言与专业素养一体化”的课程改革策略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处理好社会需求、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课程目标之间的协调关系,合理、科学的进行课程目标设计。“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应减少教学的单一性和强制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以学生将来的实用性为准则,以实际的任务为驱动方式,从现实出发,将英语语言和专业素养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可以引入校企合作理念,把企业勇于奉献、锐意创新、关心他人、与时俱进的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到英语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 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3.1 课程体系的改革

高职英语课程体系要形成职业特色,围绕职业教育开设英语课程,把英语教学融入职业教育中,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因此,对于高职英语的公共课程,可以采用“2+1+1”的课程设置模式,即每周设置四课时,两课时学习综合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点与听说交际能力;一课时口语听力练习,培养语言的应用能力;一课时特殊情境模拟练习,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3.2 评价体系的改革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英语是一门语言工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意念。因此,在评价中应突出能力测评,要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建立多元化体系,适应发展的需要。

3.3 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英语教材应该体现高职的特色,课程内容要突出应用性的特点。教材编写要紧跟形势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思路,体现实用性和针对性。除此之外,教材的内容也要及时地更新,使之既能促进基础教学目标又能适应新时期英语教学的特殊要求。在改变教学模式上,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结语

高职高专英语人才的培养应真正体现新时期英语教育朝着个性化和应用性方向发展的趋势,强调对受教育者个性能力和与全面素质的培养。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改革的一部分,其实质是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把英语教学和学生就业、个人发展紧急结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通过科学手段,实现培养应用性、能力强、专门型人才的宏伟战略目标,同时还能使学习者更加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春萍,李秋萍.信息不对称背景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J].技术与教育,2011(1).

[2]尹小梅.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索[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2(1).

[3]熊丽丽.基于校本研究的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0(02).

作者:张良

英语课程问题改革管理论文 篇3:

技工院校基于工学一体化的英语课程改革探索和思考

摘要:目前,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低,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企业对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对技工院校的英语课程进行改革。工学一体化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本文通过对工学一体化内涵的研究,从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三方面,对技工院校基于工学一体化的英语课程改革实践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 工学一体化 英语课程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对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目前技工院校的英语教学存在教学方法传统、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麦肯锡的报告中提出过这样的说法:“英语成为了困扰中国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工学一体化概述

工学一体化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具体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工学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从真实的工作过程中提取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结合在一起,即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工学一体化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的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技工院校基于工学一体化的英语课程改革实践

1.更新教学目标

技工院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复合型的技能人才,技工教育中的英语课程应以此为出发点,其教学目的不是应试、考高分,而是要与专业对接,为专业服务,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一定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英语的实用性和交际性,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第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来确定英语教学目标。技工院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比较薄弱,同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降低教学难度、放慢教学速度。第三,与学生所学专业对接融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例如自主探究、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第四,通过对企业、学院、学生三方的调研,为英语课程改革提供现实依据,进而重新建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最后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学目标。

2.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目前,技工院校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教學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英语课程改革中,笔者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创造趣味课堂,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任务型教学法。所谓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学习任务为主线,所有教学活动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能。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来实现建构、内化和运用。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遵循必需和实用的原则,设置贴近学生专业、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思考一讨论一交流一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海报制作、对话表演和主题演讲等。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做英文汇报或表演,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任务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训练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教学法。所谓小组教学法,就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因为英语基础较弱,而缺乏自信,不敢开口讲英语,小组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羞怯、怕出错的心理,使学生形成学习合力,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在教学实践中,小组教学容易出现分组不合理、时间难把控、部分学生“搭顺风车”的问题,对此,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首先,分组合理,分工明确。研究表明,合理的分组可以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在分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异质分组,也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但应尽量将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并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意识地将班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力求做到均衡,避免出现两极分化严重和冷热不均的现象。另外,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核心人物,即组长。核心人物可以是英语基础好、敢于开口讲英语的学生,也可以是组织能力特别强,善于分工和管理团队的学生。此外,小组每个成员都要有明确的职责,例如计时员、观察员等。教师也要注意观察和引导,以便及时做出动态调整。

其次,教师要通过有效指导来把控小组学习时间。小组学习过程一般包括明确任务和要求,围绕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分组汇报展示,评价总结等环节,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必须掌握好各环节的进度和时间。在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时,教师应加强巡视,多听、多看,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点和帮助。对于一些整体基础较弱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辅导,或者参与其中,亲身示范,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最后,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完善评价标准。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喜欢游戏和竞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课堂表现活跃的个人和小组给予奖励。教师可以直接在黑板上计分,或张贴红花榜,或发放积分卡,例如彩色卡纸、扑克牌等,在下课前统计各小组的总得分,并评选出“最佳发言小组…最佳交流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并将评价结果计入平时成绩,与期末总评成绩挂钩。对于小组中“搭顺风车”的个别学生,在小组教学的初期可采用连坐扣分制,有意将小组的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紧密相连,从而激发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例如,在汇报展示环节,要求小组所有成员都上台发言,哪怕只是说一两个英文单词。如果小组有不上台发言的成员,则根据人数扣除小组相应的分数。

(3)善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资源。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等单一的纸质媒体。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网络上的海量英语教学资源,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资源或交互式教学软件,不仅能大大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还能为教学创设更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其次,网络提供的海量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可汗学院的兴起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教学改革的新浪潮,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打破了英语学习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在网络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自主掌控学习的时间、速度和深度。

最后,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有利于师生进行实时的、有效的、全面的互动。在传统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沟通不顺畅,学生的困惑得不到及时解答,教师批改作业和试卷的效率低下,很难全面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而在网络时代,这些问题都能通过信息化手段轻松解决。例如,教师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或蓝墨云班等网络平台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和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通过QQ群或微信群等平台向教师提问,或与同学交流讨论。教师在与学生聊天和答疑的过程中可以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随时根据平台上的学生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出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还可通过类似问卷星这样的软件,对学生进行即时测评,学生在手机或电脑上完成测试后,系统会立刻统计分数,并进行分析,实现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3.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估。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的不断优化。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教师为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标准单一,注重终结性评价,以考代评,不能对学生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也不能及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在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来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打破教师评价垄断,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在每节课教学任务完成后,开展小组互评,让学生谈谈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在互评中取长补短,巩固新知。教师扮演导演的角色,提前将剧本,即具体的评价标准发给学生,引導学生按照评价表中的要点进行评价,把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作为评价的重点。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评价,例如,“你的发音很好”“你的声音很响亮”“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积极学习、勇于探究。

其次,评价过程多元化。构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程性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教学反馈机制,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对学生课堂讨论、小组任务、平时作业等参与度和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总评成绩挂钩。在期末总评时,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例如,课堂表现占30%,学习任务和平时作业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30%。

最后,评价形式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目前,技工院校英语考核评价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试题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单词、句型的机械记忆,缺乏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技工院校英语教学强调实用性和交际性,因此,应增加听说测试,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例如,在听说测试中,教师用英语要求学生朗读单词、句子、对话,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听说问答。又如,在笔试方面,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出一份英语试卷,并做出正确答案。

三、小结

工学一体化既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办法。技工院校英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思考,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刘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网络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