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监督预算管理论文

2022-05-01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有效监督预算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国家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内控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也都会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属于单位自己的财务内控制度,但现实中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在建设上普遍不尽人意,从而对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还未能真正起到防范和管控作用。

有效监督预算管理论文 篇1:

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摘要】 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提升工程项目效益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施工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还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了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并提出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以促进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建筑施工项目 财务管理 成本控制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工程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促进建筑企业在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持续生存和发展,必须在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以促进建筑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当中,财务管理对建筑项目的计划、安排进度以及资金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监督和控制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流量,防止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有效控制,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提升。然而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过程中的运用,以促进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得以实现,进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一、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1、缺乏项目成本控制意识

建筑施工项目的工作人员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影响了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实施。建筑施工人员忽视了成本控制中全员参与的重要性。在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项目经理往往将工作的重心放在项目的质量控制、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等问题上,忽视了对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的履行;工程技术人员重视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难题、工程技术的利用和改进;工程施工人员重视项目工程进度。因此,在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工作人员分工虽然明确,但是违背了项目成本控制中全员参与的原则,造成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缺乏积极的成本控制意识,导致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存在失效情形。

2、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是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的重要条件和基础,然而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方面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机制,造成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缺乏科学性和有序性,不利于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全面有效实施。由于建筑施工项目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机制,导致成本控制局限于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与审计部门,成本控制的责任无法有效明确,不利于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权责利的明确,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难以有效落实到部门以及个人。此外,由于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机制,使得成本控制的效果难以实现,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无法根据成本控制的效果有效地调动项目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流于形式。

3、忽视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

建筑施工项目开展成本控制,能够在保证建筑施工项目工程质量和经营规模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施工项目的成本和费用,减少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但是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忽视了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他们认为提高工程质量必然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重视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而忽视成本因素,造成了施工项目的质量虽然达标,但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低,甚至亏损的情况。另外,有的施工单位一味地追求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最后形成豆腐渣工程,这使得建筑施工项目的额外质量成本增加,势必影响建筑施工项目乃至企业的信誉。

二、财务管理在控制建筑施工项目成本中的作用

1、有利于实现独立核算,建立独立的绩效考评体系

实施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推动施工项目开展独立核算,有利于建立独立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开展全过程的绩效考评。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与核心,实施独立的财务核算,将施工项目的资金流、工程项目的成本发生、设计和施工的变更以及施工项目工程款的结算等进行有效的归集和确认,从而清晰地掌握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信息,明确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权力与责任,进行独立的绩效考核和评价,通过有效的建筑施工项目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提升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的水平。

2、有利于实施预算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开展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财务管理,有利于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促进建筑施工项目资金的使用与回收,保证建筑施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通过实施预算管理,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通过进行预算、控制、监督、考核、分析等有效地规范建筑施工项目的资金的使用情况。另外,建筑施工项目独立的财务管理体制,推动了项目资金的审查与监督效率提升,切实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规范性,保证在项目施工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提高项目资金的周转率,促进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3、有利于加强施工项目资产管理,降低直接施工成本

实施建筑施工项目的独立财务管理,推动施工项目的资产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项目的直接成本,促进施工项目收益提高。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材料、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以及周转材料等实物资产的核算和科学管理,能够提高对建筑施工项目固定资产的调配效率,提高建筑施工项目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建筑施工项目固定资产的重复配置率,提高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固定资产的维护与保养,能够有效控制建筑施工项目的直接施工成本,进而有效控制项目成本,促进建筑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的提升。

4、有利于核算施工项目成本,加强成本控制力度

开展建筑施工项目独立的财务管理,有助于推动施工项目成本的核算,提升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力度。建筑施工项目是独立的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因此,在建筑施工项目进行过程中,应该以工程质量为重心,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提升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通过制定科学的成本计划,加强对建筑施工项目的人工费、材料费、间接费等的核算,实现有效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成本。

三、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1、通过财务管理控制成本,增加工程结算收入

建筑施工项目在确保成本费用开展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建筑施工项目的工程结算收入,能够有效增加经济收益。建筑施工项目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应该提高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对资金收支制度化的执行力。在向施工队支付合同款项时,应该确保手续齐全,保证流动资金充足。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在取得建筑合同收入以及其他营业收入时,应该进行科学的、准确的财务处理,对建筑施工项目所产生的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数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核对,从而确保资金使用率的增加;同时,对于建设施工项目的工程价款应该进行及时的结算,增加资金的使用率。再次,加强对应收款和应付款等相关款项的控制。建筑施工项目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明确债务债权关系,有效落实权利与责任,控制坏账呆账的数量,保证相关资料和原始凭证的完整,防止发生资金浪费。

2、通过财务管理控制成本,减少成本与费用支出

在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预期营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成本与费用的支出能够增加项目收益。建筑施工项目有效减少项目成本与费用支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制定完善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标准计划,结合实际的施工进度对工程项目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通过杠杆调度资金,以实现成本和费用缩减的目标。其次,应及时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开支进行记录,工程项目资金的开支必须保证手续齐全,应加强资金使用的审批和监督。再次,制定工程项目完善的成本费用计划。应该对建筑施工项目成本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制定计划表并及时跟进和调整,确保成本费用支出在合理的预算范围之内。例如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产生的安装费、维修费以及办公费等,作为间接成本费用应该做到定制定额,对筹集和使用资金发生的手续费等,应该做到平衡流出,做到资金余缺的适当控制。

3、将减少成本与费用开支和增加营业收入相结合

首先,注重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团队建设。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建筑施工项目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其次,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通过明确建筑施工项目的激励机制与奖惩机制,不断强化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的监督和制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员工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权责利的制约与平衡。再次,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建筑施工项目的预算管理,使预算控制充分发挥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作用。建筑施工项目的预算工作涉及项目财务管理和建筑施工项目的内外部审计的结合。建筑施工项目应该科学地制定预算计划,合理地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费用和成本开支,有效地节约成本和资源,促进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实现。

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因此,为了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通过树立科学的财务成本观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够促进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作用的最大发挥,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邸广通:浅析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与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5).

[2] 顾文莲:浅谈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和有效途径[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4(4).

[3] 徐延丰、张辉:浅议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8).

[4] 陈琦晖: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项目施工全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0(20).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金爽

有效监督预算管理论文 篇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国家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内控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也都会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属于单位自己的财务内控制度,但现实中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在建设上普遍不尽人意,从而对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还未能真正起到防范和管控作用。本文将参考自己所在单位以及同行业单位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以及实施财务内控制度过程中发现的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行政事業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内控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像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采购、公共工程建设等等一些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要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这些规定和举措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作用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财务内控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财务内控制度的目标和单位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因此,建立健全单位财务内控制度能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效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单位缺乏建立良好的财务内控制度环境,单位内控意识淡薄

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单位负责人偏重业务发展,轻内部控制管理,甚至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中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要对财务内控重要性、紧迫性有清晰的认识,足够的重视。但在现实中很多单位还未能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或虽然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建立了财务内控制度,但并没有根据单位的真实情况建立相应控制机制,控制的方法和措施过于简单化,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缺乏系统管理意识,不能认真严格按已制定的相关内控条例执行,导致单位制定的财务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实用性不强。

2.财务内控制度建立不合理,业务流程不规范

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类经济业务流程、业务环节、经济风险、风险点、风险应对策略等都没有进行认真严谨的梳理,往往用单位内部现有的财经制度或各项业务的管理办法和规定来代替单位财务内控制度,还有些单位甚至直接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条款稍加修改就作为单位财务内控制度,这样没有在内控规范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下而制定出的财务内控制度会导致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缺乏科学系统性、从而不能全面有效地防范和管控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

3.单位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是单位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要素之一和重要环节,单位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能及时识别和系统分析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及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中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措施和整体策略,进而可以有效地对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但在现实中很多单位还未能建立科学有效的可实际操作的风险评估机制,从而无法及时找出单位关键风险点,导致许多风险控制点成为“盲区”,发现问题了才去找解决方案,然而为时已晚。

4. 缺乏及时顺畅的沟通

信息与沟通贯穿于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各个要素是连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在单位内部、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平级单位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同时也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但在现实中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单位与平级单位之间、单位领导与各部门之间还未能开展良好的工作交流、业务沟通。管理人员也经常未能及时察觉违规操作现象,导致单位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

5.内部监督缺乏权威性,问责机制不健全

内部监督是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但现实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只是简单的自查,监督缺乏权威性,更不要谈对责任的追究,往往单位内审机构发现问题后也常常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式,经济活动风险得不到有效地遏制,内部控制也无法有效地执行。

三、对财务内控制度中出现问题的改进建议

1.强调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创造良好控制环境

单位负责人应在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工作,对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为单位创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单位党委在单位内部控制中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按规定的权限对单位重大经济活动进行集体决策。单位本着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单位发展战略、管理要求和单位文化等因素,合理按规从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要求、编报财务信息的要求、以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着手,建立良好的决策机制、科学的职责分工和岗位责任制。同时单位负责人还要充分发挥领导协调作用,在单位层面做好财务内控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培训及学习,并针对在建立和完善单位财务内控制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研讨和经验交流,对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从而推动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常态化,进而完善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这也将为单位财务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2.建立健全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明确业务环节

单位可以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在单位层面财务内控制度的基础上,按各项业务实现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将单位各项业务中的决策制度、执行制度和监督制度融入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譬如单位对经常性的业务活动:收入支出、预算管理、采购及政府采购、基本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项、合同管理、科研项目等业务可以从它们各自的:业务内容、会出现的主要风险、岗位分工、流程与控制、文档与记录等进行分别梳理,结合每项业务的不同特点在单位内控制度基础上形成每项业务的各自的控制制度,使每项业务都遵循单位制定的财务内控制度和流程进行严格控制,这样可以及时分析各项业务风险点,从而规避风险,有效地防范和管控各项业务活动中出现的风险。。

3.单位内部风险认定,建全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通常指潜在事项的发生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单位经济活动风险表现为经济活动的实际结果与单位内部控制目标之间的差异程度。风险评估是单位开展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立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有关识别和分析经济活动风险以及风险认定后等内容方面的制度制定。单位应依据业务流程梳理确定风险点,针对机构设置和岗位设置做具体分析,对财务内部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认定,可以按类型分为制度设计风险和制度执行的风险,可以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风险、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单位可以根据上述确定好的风险类别确定相应的后续应对策略,建立建全科学有效的业务活动风险评估机制,单位完成自我评价和风险认定后,应当编制内部控制风险自我评价表,对财务内部控制风险及其成因、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提出认定意见,形成风险自我评价报告。对于发现并认定的重大风险,单位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单位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4.单位内外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

单位应加強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拓展信息化应用,加强与财务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的管理系统,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单位与上级主管、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确保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促使重要信息能及时传递给单位领导层,为其制定单位重要决策提供条件。

5.建立单位内部监督和问责机制

目前不少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各部门之间不能形成互相监督,加上财务信息的不透明,从而产生各类工作失误,因此单位内外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就十分有必要。内外监督是《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素之一,也是内部控制得以贯彻执行的保障机制。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财务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在内部监督基础上建立问责机制,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要依法依纪作出处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严格追责问责。

四、总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是必须的并且要不断完善的,虽然从当前现实中,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和实施财务内控制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但随着行政事业各单位对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逐步重视,各项管控制度的逐步制定、各项措施的逐步完善,必将给行政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

[2]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

[4]王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会计师,2015,(24):43-44.

[5]劳秀玲.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7):180-181.

作者:吴海蓉

有效监督预算管理论文 篇3:

浅论战略高度下的内部控制

[摘要]科学的战略规划执行、企业严谨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前提。为使内部控制能够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内部员工的团队凝聚力、使企业可以长远的发展,企业就应该在战略高度下进行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发展战略相关理论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基于战略发展角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发展战略;建议

1发展战略和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发展战略,简单地说就是企业以未来长远发展作为重点,为保持或提高自身竞争优势所做的全局性的谋略与规划。企业的发展战略有让全体员工了解企业目标、明确企业自身发展方向、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增强团队凝聚力、帮助管理层做决策判断、使企业高效地利用资源、规避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作用。一般从范围及内容上可以把企业战略分为企业整体战略、战略指导思想、职能部门战略及战术实施安排等。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极为重要,企业的长期稳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是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有效监督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它们源于管理层的经营方式,并与经营过程紧密相连。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起了内部控制活动,并将内部控制上升到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去进行认识,内部控制也确实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管理系统。

2内部控制的具体作用

内部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通常汽车制造企业规模都比较大,其重要性就更为显著。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是车企经营成败的关键。简单地说,内部控制的具体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②确保企业的财务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③有效地防范生产经营风险;④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⑤促进企业的有限经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对企业的影响

31内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首先,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坚实的基础,管理层是否愿意建立适当的控制,能否遵守已建的控制,对控制制度执行效果所持的态度和处理行为等,将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而治理环境是否规范关键在于董事会是否充分发挥其作用。

其次,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因素是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企业的所有员工共同参与,员工是内控的执行者同时也被内控所影响。高素质的执行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可以协调好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在实践中产生良好效果。

最后,健康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现存的无形力量,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员工自身的能动性不仅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订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弥补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32风险评估对企业的影响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类风险,如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资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企业如何辨识、衡量各类风险,是评价企业经营者经营能力的一个尺码,也是提高企业经营能力的方式之一。在企业未来发展中,资产状况如何、管理有无风险,评估就如同“天气预报”,通过对预期收益、或有风险和资产现实价值进行预测、估计,作出专业判断。就可能有效地在风险发生之前给企业以预测,使企业风险得到控制,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历史数据、风险类型、已感知潜在威胁都是企业判断风险发生概率的因素。对风险评估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客观反映真实状况,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过分缩小,这样都会给内部控制实施造成偏差。同时企业的风险评估分析要具有及时性,这样才有助于避免或降低企业的损失,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增强。

33控制活动对企业的影响

控制活动指确保管理层的风险反应(管理策略)得以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企业通过制定政策来确保公司的各种决策与行动有助于公司使命、目标和战略的实现。

预算控制的执行能够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但预算制定要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要科学合理、强度适合太松散或太紧张的预算都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

绩效考核是单位内部组织和个人工作成绩的评价,也是预算控制有效执行的保障。绩效考核的科学完善,有助于企业员工增强工作效率,形成内部竞争意识。

34信息与沟通对企业的影响

作为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之一的信息与沟通,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内部控制的其他要素有效发挥作用提供了信息支撑,也为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信息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文化等就是靠信息与沟通传播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企业良好的信息平台系统会将信息加工整理,准确及时地传达给相关需求人员,使得人尽其责,保证各项工作更有序的进行。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采集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使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35监督检查对企业的影响

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需要。监督检查要素作用的发挥对我国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状况的提高尤其重要。

有效的检查监督能够:①曝光不执行制度的行为,督促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完善。②在控制缺陷造成重大损失之前发现并及时改进。企业对内部控制实施持续有效的监督检查,在保持和持续改进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同时,也可以容易地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如对外披露内部控制有效性。

4目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无论是工业产业还是企业内控管理起步都较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思想上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内部控制的监管机构不健全、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审计无作为、信息传递不及时、内部控制意识被外部因素削弱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将受其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会被其危害。

5从战略角度提高内控有效性的建议

51内部控制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的好坏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都有影响。企业管理者推行内部控制的意愿,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控制责任的明确程度等都将影响到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实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具备和保持正直、诚实、公正、廉洁的品质与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重视企业文化来影响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调动员工内部控制的自觉性。

52加强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建立完善的且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中,应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并根据企业的不同阶段及时进行优化变更。如对于会计核算混乱、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的企业,应该从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着手,按照合规经营的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财产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息真实;在此基础上,逐步按效益性要求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内部牵制、成本中心核算、责任中心管理、预算管理等基础工作做得较好的企业可以直接按效益性要求构建内部控制框架。

53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体系,实现科学的风险管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增强企业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开展内部风险自查活动,对发现潜在风险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人员予以奖励,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从企业全局角度充分识别风险,管理层对风险识别能力要提高并引导全员提高风险识别技能,一旦风险真的发生能采取相应预案,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损失。

54重视控制活动

加强预算控制,注重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预算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要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保驾护航。预算制定后,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企业内的每一个责任人,并且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准确的评估,给予适当的奖罚。

55建立良好的内部信息沟通平台

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运营状况,提供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企业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建立信息传递沟通平台,使信息上传下达通畅,保证工作效率。目前,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通过了信息系统进行了固化,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发展20年回顾[J].中国审计,2003(1):26

[2]鲁清访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3]王蕊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2008(1):135

作者:吴凌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路施工环保管理论文下一篇:教师教学语言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