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探讨论文

2022-04-2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探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系统地分析目前成都市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成都市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并规划了现代物流体系发展规划的战略,探讨了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的保障措施。[关键词]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战略保障措施现代物流是衡量一个城市投资环境好坏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探讨论文 篇1: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取得较快发展,但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一定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西部地区 对外贸易 发展策略

一、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及优势

(一)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

西部地区具有悠久的对外贸易历史。在中国传统的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与中亚、西亚等国家的贸易成为中国一个独特的贸易通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改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渐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从结构上来看,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以加工贸易为辅;从引资以及投资的规模上来讲,我国西部地区的投资结构相对单一,技术水平较低,投资主要集中在高耗能以及原材料加工和农产品粗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大的项目以及高科技投资项目比较少。总体来讲,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大部分地区主要是小型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活动,贸易规模比较小。

(二)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优势

1、资源优势

西部地区在我国历来就是一个自然资源充足的地区,不管是能源资源还是水资源的储量在我国均占据全国第一,农产品以及畜牧产品也很有特色。另外,我国的西部地区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也异常丰富,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2、现代工业以及科技基础比较坚实

我国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落后于东部地区,但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以及高校数量在近年来实现了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了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以及科技力量。目前,西部地区的很多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和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

3、对外贸易地理优势

我国有约2万多公里的大陆边界线,其中西部地区就占据了50%以上。我国西部地区与很多国家陆路相邻,所接壤的主要有中亚和西亚等国家。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市都与周边的邻国在经济结构上有比较好的交流互补性,并且经济的交流相对比较多,边境贸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二、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差距以及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在这样的市场体制下,企业只有通过竞争来实现发展和壮大。所以,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西部企业就必须要与国外的同行业展开竞争。而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实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也就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西部地区的企业整体上竞争力不够强,经营方式相对粗放,对外贸易规模较小。

(二)投资环境差,外贸成本高

近年来,西部地区逐渐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交通设施以及能源项目,投资硬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从投资软环境来看,投资项目审批以及相关的手续办理效率也得到很大提高,投资环境一定程度上得以优化。但总体来看,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外部资本投资需要,部分外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依然缺乏信心和积极性。另外,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整体比较低,资金的支持力度也跟不上,对外资投资的服务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外资进入的一些配套条件也无法得到满足,这就使得外资的投入相对比较少,并且即使有投资规模也收到了很大的制约。

(三)对外贸易人才缺乏,工作效率较低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尤其是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更需要大量相关人才的支持。就外贸易行业来看,人才更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西部地区所面临的情况是对外贸易人才的引进以及人才的培养都存在许多问题。不论是在对外贸易的营销以及招商引资人才,还是外资管理方面的人才,都存在比较大的缺口,而且现有人才的业务水准普遍较低。这就导致了在市场的开发以及外资的引入等方面出现很多问题和困难,导致工作效率效率低下。

(四)开放层次较低,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西部地区商品的出口大都是以原材料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深加工商品和高附加值商品较少。同时,西部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等条件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准,加之外资企业数量比较少,企业规模也比较小,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还面临相当多的困难。

三、西部地区扩大对外贸易的策略

(一)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开展特色贸易

西部地区开展对外贸易的主要优势在于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另外,西部大部分地区历史比较悠久,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这也是西部地区开展对外贸易的宝贵优势。从长远发展目标来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依托这些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建立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结构,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特色贸易,依托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在依托自身优势实现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西部地区的贸易企业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主动吸取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经验;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吸取东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教训,避免单纯成为外资企业的境外加工厂。

(二)发挥本地优势,发展加工贸易

对于西部地区来讲,要想改变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落后状况,就必须对自身特殊的本地优势进行积极地利用。这主要体现在利用自身有利的条件发展深加工贸易。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在工业原料以及农牧业资源方面。传统的对外贸易只是简单的进行原材料的加工出口,造成产品的附加值过低,同时耗费大量的能源和人力资源。因此,西部地区需要大力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加工产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渐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方式。

(三)发挥地区优势,开展边境贸易

我国西部地区与多个国家接壤,具有天然的对外贸易地理优势,这是西部地区进行对外贸易的一个优势所在,伴随而生的边境贸易就成为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历史上西部地区就与西亚、中亚等国家就有着长期而广泛的联系,随着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交通设施状况的进一步改善,西部地区与所接壤的国家有了更方便的沟通和交流渠道,这就使得西部地区与这些国家边境贸易成本大大降低,更加有利于边境贸易的顺利开展。

(四)培育出口优势,改善商品结构

产业结构的问题一直以来就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西部地区要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就必须要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具体的说就是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使得产品更加具备竞争力。目前西部地区出口商品的附加值较低,高科技产品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还没有成为出口产品主要部分。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过程中加快自身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不足已经成为困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依然难以满足对外贸易的需要。同时,西部地区缺乏大量的相关人才来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西部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要想取得长足进展,就必须在基础设施投入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西部地区必须加强、改善本地区的投资环境,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政策以及税收等层面进行适当的倾斜。同时,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全方位优化对外贸易环境,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升外贸层次和质量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①韩璐. 对外贸易对西部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J],北方经济,2008(01)

②梁鲜桃. 西部地区边境贸易政策的调整与完善[J],国际经济合作,2005(05)

③给古勒其.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经济科学,2007

④谷祖莎,周慧如. 环境成本内部化与我国对外贸易[J],现代经济探讨,2008(05)

⑤陈敏,桂琦寒,陆铭,陈钊.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01)

⑥朱希伟,金祥荣,罗德明.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扩张[J],经济研究,2005(04)

⑦王兆峰. 西部地区市场集群发展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8(04)

(杜萌,1989年生,山东肥城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郭文杰,1985年生,山西大同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作者:杜萌 郭文杰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探讨论文 篇2:

成都市现代物流体系发展规划

[摘要]系统地分析目前成都市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成都市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并规划了现代物流体系发展规划的战略,探讨了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现代物流 发展规划 战略 保障措施

现代物流是衡量一个城市投资环境好坏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发展,抢先建成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对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成都作为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张 军 杜 文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探讨论文 篇3:

台商投资重庆现状及其投资环境分析

摘 要:根据“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2009年的《TEEMA调查报告》,重庆市的台商投资环境近年来不断改善。渝台交流平台的搭建、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设、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产业基础的良好配套、信息产业的打造等有利于重庆进一步吸引台商投资。但重庆整体投资环境与东部沿海地区尚存差距,面临其他中西部地区的激烈争夺、物流成本偏高、经济外向度不强等因素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台商投资重庆。重庆市在招商引资中要吸取东部地区的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引资优惠政策并保持延续性,提升行政透明度;要加强金融改革和知识产权保护,并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

关键词:台商投资;投资环境;内陆开放高地;引资优惠政策;物流成本;经济外向度;重庆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Investment Environmentof Taiwanese Merchants in Chongqing

DUAN Xiao-mei1,2, ZHANG Zong-yi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China;

2. Yangtze Upriver Economic Research Center,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Key words: Taiwanese merchant investment;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land open height; preferential policy for investment invitation; logistics cost; degree for export economy; Chongqing

当前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自2008年5月国民党重获执政权以来,两岸关系日渐热络,高层互访不断,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顺利实施,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两岸迈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随着两岸关系出现的积极变化,渝台经济合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2009年5月27日至6月1日重庆市举办首届“重庆•台湾周”活动,开启了渝台交流的新篇章。截至2009年12月底,重庆市台资(含第三地转投资)企业达903家,合同台资41.65亿美元,台湾已成为重庆市第五大投资来源地。重庆市已提出要深化渝台综合性经济合作试点,把重庆建设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第三大重点区域”和最大的“台资信息产业集聚区”。同时随着重庆市内陆开放战略的实施、西永保税港区的设立、两江新区的建设等一系列新举措,为对台经济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段小梅,张宗益:台商投资重庆现状及其投资环境分析

台商投资是渝台经济合作的重要方面。当前台商在渝投资的情况如何,重庆的投资环境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进,这些问题在学术界还未得到专门的梳理和探讨。本文力图弥补上述遗憾,以期为重庆市相关政府部门在改善投资环境和吸引台资时提供借鉴,并给未来投资重庆的台商提供参考。

一、台商在重庆投资现状分析

1.台商投资大陆的总体情况

台商投资大陆始于1983年,但直到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才始有大规模的投资。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6月,赴大陆投资的累计金额已高达898.97亿美元,投资件数为38 224件两岸统计数据差异较大的原因如下:过去台商投资大陆多循非正式渠道,或投资项目不符合现行法令规定,故未向台湾当局申报核准;还有部分台商是利用企业滞留海外的资金或者是利用在大陆的投资利润再投资以及部分利用国际融资对大陆进行投资,均未列入台湾统计之内。 。且对大陆投资占台湾对外投资的比重日趋增加,从1991年的9.51%上升到2010年6月的84.29%(见表1)。再从1991—2010年6月的累计总额来看,台商在大陆投资金额占对外总投资已超过5成,由此可以看出台湾对大陆经济依存度日益升高。

2.台商投资重庆的总体情况

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的统计资料显示,台商对重庆的投资始于1993年,而且各年份的投资起伏变化很大,在1996年最少,仅为120万美元,且为已投资企业的追加投资。2006年投资猛增至38 974万美元,主要原因是台湾茂德科技在重庆投资渝德科技有限公司,其前后的总投资金额达9.6亿美金(渝德科技投资的8英寸芯片厂是当时中西部地区第一条以0.25及0.18微米工艺技术为基础的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该项目为重庆市日后打造信息产业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台商投资再次创历史新高,投资金额达30 721.7万美元,主要以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为代表的IT业掀起了台湾对重庆的投资高潮。

从投资规模来看,仍以2006年和2010年投资规模最为大,因这两年的投资以IT产业为主,导致其平均投资规模甚大。而投资比重也以2006年和2010年最高,分别占台商投资大陆比重的5.10%和4.27%。

3.台商投资重庆的产业结构

台商在重庆投资的产业大类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其比重高达78.61%;其次为服务业,比重达21.22%;农业比重很小。在制造业中,电子零组件制造业占比最大,为53.94%,代表性的企业有鸿富锦精密电子(重庆)有限公司、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群康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硅统信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另外,计算机、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占比约为4.06%,居台商投资重庆的第五位,主要的企业有百脑汇电子信息(重庆)有限公司、渝德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在西永投资的重庆产业基地等;此外,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占比为7.68%,居第二位;“不动产”居第三位,比重为6.52%;居第四位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比重为4.66%。

服务业中的主要企业有太平洋百货有限公司、重庆远东百货有限公司、重庆赛博迈特数码广场有限公司、重庆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等。

二、台商对重庆投资环境的评价分析

本文主要以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简称电电公会或TEEMA)2009年的《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的报告为准,对台商在重庆市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从2000年开始电电公会以“两力两度”TEEMA评估模式,评估大陆经济区域及台商投资密集区的投资机会与风险,其调查所形成的年度报告具有极强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已成为台湾地区乃至海外一些大中型企业集团投资大陆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外商尤其是台商投资大陆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2009年度的TEEMA调查报告以2 588份有效样本为分析基础,问卷对象是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并以“两力两度”(即竞争力、环境力、风险度和推荐度)的评估模式作为研究理论基础,对93个县级以上城市进行风险度与竞争力的评比。其分析顺序如下:首先分析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环境,然后分析其投资风险,最后对大陆投资环境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估。本文根据此报告,仅就台商对重庆市的投资环境的评价进行分析。

1.城市竞争力

2009年《TEEMA调查报告》进行了中国内陆各城市的总体竞争力分析。2009年回卷超过15份且是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城市、直辖市的城市共计61个,并以此进行总体竞争力排名,依照加权分数的高低分为A~D四个等级。重庆的城市竞争力总分为75.349,排名第16位,等级在B级中排名第5。从近五年的排名来看,重庆市城市竞争力从2005年的31.66提升至2009年的75.349,等级从D级上升至B级。其中财政条件从24.05分上升至94.657,提升70.607分,幅度最为显著,位居第一;基础条件从34.43提升至80.992,提升幅度达46.562分,位居第二。

2.城市环境力

从2009年的评价结果来看,台商对重庆市的法制环境、基础设施、经济环境评价较高,而对自然环境、经营环境评价较低。在“法治环境”指标中,主要包括“当地的政策优惠条件(3.724分)”、“当地地方政府对台商投资承诺的实现程度(3.722分)”等细类指标得分较高;而“当地的官员操守清廉程度(3.450分)”、“当地政府积极查处伪劣仿冒品的力度(3.519分)”得分最低。在“基础设施”指标中, “当地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程度(3.890分)”、 “通讯设备、资讯设施、网路建设完善程度(3.884分)”等细类指标得分较高;而“当地的污水、废弃物处理设备完善程度(3.630分)”、“当地仓储物流处理能力(3.757分)”得分较低。在经济环境指标中,“该城市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程度(3.815分)”、“当地政府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程度(3.804分)”得分最高;而“金融体系完善的程度且贷款取得便利程度(3.623分)”、“当地的资金汇兑及利润汇出的便利程度(3.648分)”得分最低。在“经营环境”指标中,“当地市场未来发展潜力优异程度”(3.790分)、“环境适合台商发展内需、内销市场的程度(3.712分)”得分较高;而“有利于上下游产业供应链完整程度(3.560分)”、 “当地的专业及技术人才供应充裕程度(3.586分)”等细类指标的评价较低。这也是重庆市今后招商引资还需进一步提升之处。

再从历年的比较来看,重庆市各年度的变化比较大,从2005年到2008年,其排名均为下降趋势,到2009年这一局面得到了很好的扭转,2009年的排名比2008年提升了23名。从具体指标来看,“法治环境”的上升幅度最为显著,提升0.538分,其次为“经济环境”和“基础设施”。

3.投资风险度

在重庆市的“投资风险”的细类指标中,台商认为“社会风险”、“法治风险”最小,而“经济风险”、“经营风险”较大。在“社会风险”中,“当地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风险(2.161分)”、“经常发生社会治安不良、秩序不稳的风险(2.206分)”较小,表明重庆经过一系列的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既增加了民众的安全感,又给外商塑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而良好的社会和法治环境,获得了外商的一致好评。在“经济风险”中,“台商藉由当地银行体系筹措与取得资金困难(2.288分)”、“当地外汇严格管制及利润汇出不易(2.287分)”都是台商历年反映的重要风险因素;在“经营风险”层面,“当地配套厂商供应不稳定的风险(2.470分)”、“当地跨省运输不当收费频繁的风险(2.430分)”、“员工缺乏忠诚度造成人员流动频繁的风险(2.348分)”、“员工道德操守造成台商企业营运损失的风险(2.299分)”等细类指标的风险较高。

从历年的情况来看,2008年的调查资料显示其投资风险度最高,但2009年有所下降,尤其是“经营风险”和“法治风险”下降幅度最大。

4.台商推荐度

重庆市在台商推荐的93个大陆城市中位居第七,这主要是由于其加速招商引资、重视“安商护商”、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投资软硬环境不断优化,因而受到台商的广泛关注,使其2009年的评分快速提升,并从2008年的第55名跃升到2009年的第7名。其得分较高的细类项主要有“风险度”、“环境力”、“权益保护”等。

5.综合分析

在《TEEMA调查报告》2009年评估的大陆93个城市中,重庆市以其综合排名第23荣获台商“值得推荐城市”,同时在27个“值得推荐城市”中名列第一。从分类指标来看,重庆市的“投资风险度”较高,排名第39,而“台商推荐度”、“城市竞争力”均较好,分别取得第7、第16的佳绩。

从历年的综合实力排名看,2006年和2008年的排名比较靠后,均为“勉予推荐”。2005年、2007年、2009年的排名相对靠前,均为“值得推荐”。但2009年排名最靠前,在“值得推荐”等级中排名第一,这也是重庆市历年最好的排名。

三、重庆吸引台商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1.重庆吸引台商投资的机遇与潜力

随着2008年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东部沿海地区受波及比较大,再加上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台商开始把目光投向市场广阔的内陆地区,以期解决台商生产成本等问题,而且有利于占领大陆内地广阔的市场,以弥补出口的不足。这为重庆吸引台商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庆市政府积极打造两地交流平台。2009年2月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率重庆经贸团赴台参访交流,在台湾掀起了一股“重庆热”旋风;5月底在重庆举行了首届“重庆•台湾周”活动,为两地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2010年,两岸代表在重庆成功签署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这意味着两岸经贸关系已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也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这是两岸前所未有的新形势。重庆作为内陆开放型城市,在这种新形势下定会引起诸多台商的投资青睐。

(2)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渝台经济的交流合作。加快内陆开放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加快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重要举措。2009年6月重庆寸滩保税港区的正式开建,2010年2月西永保税港区由国务院批准设立,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更是重庆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助推器和前沿阵地,使其成为西部企业实施“引进来”的通道和“走出去”的桥头堡。保税港区的成立和两江新区的建设为渝台经济合作提供了内陆地区政策最优、功能最齐全、开放程度最高的合作平台。而渝台合作的拓展和深化,将更加有利于推进重庆市的对外开放步伐。

(3)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重庆享有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三峡库区等众多优惠政策。特别是两江新区,国家给予税费减免、贷款支持、财政扶持等十大优惠政策。例如,“十二五”期间,两江新区新增的地方财政不用上缴,留用新区发展;2020年以前新区内只征收15%税率的企业所得税,东部沿海地区要征收25%的所得税。这些优惠政策的叠加使重庆形成了一个政策“洼地”,成为重庆吸引台商投资的“重要法宝”。

(4)产业配套基础好。重庆是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综合配套能力较强,经过直辖十几年的发展积淀,重庆产业发展尤为迅猛,产业配套比较齐全,现已形成高新、汽摩、装备制造、资源加工等主导产业,正在积极打造天然气化工、煤化工、通机等9大产业集群,为台商在重庆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5)重庆欲把信息产业打造成为第一支柱产业,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台湾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台湾作为全球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技术水平和经验上拥有巨大优势。近年来,重庆的自身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重庆未来5年信息产业投资将达千亿,不仅要将信息产业发展成重庆第一支柱产业,还要建成9条百亿级的产业链,并将重庆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芯片制造基地、软件研发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城市。目前,已经有一大批高科技项目登陆重庆,如台湾日月光集团、台湾茂德集团、英业达等。由于台商投资往往采取“策略联盟”的上中下游垂直整合投资,或者采用“中卫模式”由核心厂家带领卫星厂家一起投资,茂德、英业达等台商对重庆的投资未来还将带动其配套企业、关联企业、下游企业一起进驻。

2.重庆吸引台商投资的挑战

虽然台商有向大陆内陆转移投资的趋势,但毕竟内陆地区许多省市也迫切想引进台商投资,作为大陆西部的直辖市重庆来说,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投资整体环境与东部沿海地区尚存在差距。虽然重庆的投资整体环境在西部地区比较好,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整体投资环境主要的问题有: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尚有缺位,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本市场急需健全;政府透明度不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这需要重庆市进一步提升和改进。

(2)面临其他中西部地区的激烈争夺。在台商有意向大陆中西部转移投资时,中西部各省也看准了台商“西进”的趋势,纷纷以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台商,这无疑对重庆吸引台商投资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西部地区以四川最为突出,近年来,四川借西博会等平台加大了对台商投资的引进力度。2010年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专程率团去台湾举行“天府四川宝岛行”活动,共签订经贸合作协议6个,采购合同达80.9亿元人民币。与重庆相比,四川在科研、技术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四川的投资环境和产业基础也非常好,这无疑对重庆吸引台商投资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3)物流成本偏高。由于重庆地处大陆西部内陆,距离出海口有2 200多公里,要把货物运到沿海出海口,不管是走水路、公路还是铁路,都有很长一段运输距离。运输距离的存在就会产生运输成本,例如,以上海口岸为目的地,重庆每标准集装箱的水运成本为3 700元,公路运输成本是11 240元,铁路为5 622元,分别比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武汉高出23%、105%和55%。偏高的物流成本是重庆吸引台商投资以及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软肋。但当前台商在重庆投资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其进出口主要依靠空运,与沿海地区的运输成本差距缩小,而且重庆市到东南亚和欧洲的空中航线都非常便捷,其空运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4)经济外向度不高。受制于物流成本偏高等因素,重庆市的进出口贸易不是很活跃,与国外经济联系不太紧密。比如,2008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达5 096.66亿元,但进出口总额仅为95.2亿美元,经济外向度仅为13.07%,远远低于沿海地区以及周边省市。

四、重庆吸引台商投资的建议

1.在招商引资中吸取东部地区的经验教训

在开放之初,大陆各地普遍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但由于相互攀比,擅自在税收减免、土地使用、产业准入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并过分依赖优惠政策引资,将投资政策工具化,忽视综合投资环境的改善,这种政策失误给引资的经济效果带来相当的负面效应。譬如加剧土地资源稀缺、开发区发展后劲不足、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而且往往导致企业追随优惠政策转移投资,根植性不强,不仅难以实现招商引资的目标,而且最终还会损害区域的引资形象。

因此,重庆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区域条件,不能急功近利,盲目以优惠政策求胜,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更应严格控制。对外商土地的取得,要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同时也要杜绝企业在开发区中遍地开花,要有前瞻性,可持续性,提高土地的产出强度,保持合理的土地价格,使投资方和引资方达到双赢。

2.完善相关引资优惠政策并保持延续性,提升行政透明度

根据2009年的《TEEMA》报告,在“投资风险度”中位于前三大劣势的细类指标分别为“当地政府行政命令经常变动的风险”、“违反台商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承诺的风险”和“当地政府协商过程难以掌握的风险”。行政透明度的缺乏,政策朝令夕改,中央与地方执行力度的不统一,都会使台商无所适从,徒增损失。而且从笔者在某地台资企业进行调研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以种种优惠政策吸引,而企业投资后不仅不兑现,反而各种收费接踵而至,这是台商非常诟病的;还有台商反映在同一条法律之下,各个地方规定不同,比如各地方的关税、营业税等税率往往会因地而异;同一件事,也往往有不同的部门依据不同的解释,去找台商办理手续或是收费。重庆市欲在吸引台商方面成为后起之秀,就应吸取当前台商投资密集区的经验教训。在招商引资时要重视“政策的延续性”与“行政的透明度”,打造“规范化、透明化、法制化”的投资环境,减少台商投资的不确定性。

同时,政府自身形象和廉洁程度也是重要的“软环境”。“当地官员操守清廉程度”在47个“投资环境竞争力”的调查细类指标中排在第46位,而“劳工、公安、消防、卫生行政效率”排名第32位,表明官员的公正廉洁还需进一步改善。同时,“当地政府干预台商企业经营运作的风险”在27个风险指标中居第1位,“当地常以刑事方式处理经济案件的风险”和 “当地政府以不当方式要求台商回馈的风险” 分别排在第2和3位。表明在这些方面大陆还有相当的提升空间,值得重庆市引以为鉴。

3.加强金融改革,便利台商融资

“台商藉由当地银行体系筹措与取得资金困难”在台商历年的调查中都属较高风险类,2009年的《TEEMA》报告中,该子项目在“经济风险”大类中位居第一。“金融体系完善的程度且贷款取得便利程度”在大陆投资环境细项指标评估中,历年得分也较低,2009年仅为3.648,在当年47个评估指标中,居第36位。大陆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对台资企业经营状况和资信度的了解,在融资和担保方面给予台资企业的协助相当有限。台湾当局以前一直固守“戒急用忍”的僵硬政策,拒绝开放台湾金融业到大陆投资,加剧了台商资金筹措和融资的困难。不过近年来,台湾当局在两岸金融政策方面有所松动,台湾的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都在积极布局大陆市场。尤其是台湾政党轮替后,金融领域的合作日益加强,开放力度日渐加大。2009年4月26日 “陈江会”签署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揭开了两岸金融制度化合作的序幕,这将有助于改变目前海峡两岸经贸合作过程中“金融领域滞后”与“大经贸小金融”的格局。大陆在2009年1月7日宣布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负责1 300亿元的台商融资贷款。然而,金融领域的合作虽有其迫切性与重要性,但因其敏感性与复杂性,实现两岸金融领域制度化与深度合作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重庆市在缓解台企融资困难、增强其抗金融危机能力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和措施,譬如专门拿出10亿元组建了台资企业担保公司,但TEEMA调查显示,重庆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经营风险仍然达2.152分。建议重庆市金融机构应继续加强自身金融体系和业务改革,针对台商的需要提供更多的特色服务,在融资方面给台商提供更多的便利。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台商产品在大陆市场的内销比例日渐增加,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亦逐渐扩大,且纠纷类型呈现多元化、深度化的趋势。从2009年大陆投资环境细项指标评估分析来看,“当地政府积极查处伪劣仿冒品的力度” 在当年47个评估指标中,居倒数第三位,而“当地政府对智慧财产权重视的态度”居倒数第十。这两项指标均显示大陆地方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这尤其会影响台湾高科技企业进军大陆的投资意愿。中央政府正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积极开展打击“仿冒”、“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持续对政府和企业使用正版软件进行检查,并加强对公众尊重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各地政府应切实落实这些措施,缓解台资企业在仿冒上遭遇的困境。

5.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

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与物流设施是重庆市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在2009年的TEEMA报告中,“当地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程度”、“当地的仓储物流处理能力”分别排在了第二位和第十三位,这表明台商对这两项指标是非常看重的。重庆市的交通设施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远不能与沿海地区相比,其跨区域铁路、公路运输通道还不是十分畅通,路网密度较低,没有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运输格局,跨省域交通也不够便捷。因此,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依然是重庆市改善投资环境的重点。

参考文献:

段小梅.2006a.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及其区域投资环境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12-266.

段小梅.2006b.中国大陆台商投资环境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71-81.

吕立才,黄祖辉. 2007.动因和决定因素: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研究评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16.

台湾经济部投审会.2009.台湾上市上柜公司赴中国大陆投资事业名录(1991—2008) [Z]:1-461.

台湾经济部投审会.2010.“中华民国”华侨及外人投资、对外投资、对大陆间接投资统计年报[Z].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工会. 2009.两岸合赢创商机——2009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R].台北:商周编辑顾问股份有限公司:59-125.

(编辑:南 北;校对:段文娟)

作者:段小梅 张宗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精神养老公共政策论文下一篇:小学语文教材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