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技术论文

2022-05-16

小编精心整理了《航空航天技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一、海军航天遥感技术环境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众所周知,海军是拥有多种高技术装备的特殊军种,海洋水体发生的“热盐”运动,如温、盐、密、跃层等及海流、海浪、内波、潮汐、水色、海底沉积物、海底地质构造等是影响海上武器装备设计、试验和作战训练的基本要素,对于海军充分发挥高技术装备的效率极为关键。

第一篇:航空航天技术论文

基于SFA的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分析

摘 要:航空航天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在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术效率作为体现科技含量带来的成效以及投入-产出之间关系的参量,能够较好地衡量和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发展内涵。本文运用SFA方法,以近9年间的面板数据为依据,对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影响技术效率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改善和提高技术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随机前沿分析(SFA)

一、引 言

航空航天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具备着高技术性、高投入性、高风险性、高附加值、典型的军民结合性等产业特征,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不仅是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体现,而且是国家制造业水平和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军民融合”进程的加快,航空航天制造业正在转向发展军民双核产业。与之相适应,产业发展的效率,尤其是技术效率的高低,业已成为企业决策者十分关注和重视的管理内容。

技术效率的概念最早由Farrell于1957年从投入的角度提出,后来,Leibenstein又从产出的角度进行论述。目前,国内关于技术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参数估计方法分析高技术产业所涵盖的5类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定性比较。本文着重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结合面板数据对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近9年间的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对影响航空航天制造业效率发挥因素的定量分析,找出影响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政府制定相关发展政策、合理配置资源以及航空航天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介绍

随机前沿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简称SFA)是由Aigner, Lovell and Schmid(1977)和Meeusen and van den Broeck(1977)最先提出的,其特点是将误差项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随机误差,表示任何不可控因素带来的影响,另一部分是无效率项。目前采用的随机前沿模型是Battese and Coelli分别在1992年、1995年提出的生产函数模型(简称B-C模型)。B-C(1995)模型与B-C(1992)相比加入了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适用于面板数据。

(一)模型构建

本文运用B-C(1995)模型,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分析。模型构建如下:

i = 1,2,…,N ;t = 1,2,…,T (1)

i = 1,2,…,N ;t = 1,2,…,T (2)

在式(1)中,是第i地区在第t期的产出;是第i地区在第t期的资本投入;是第i地区在第t期的劳动投入;为随机误差项,假定服从分布,并且与独立;为技术的无效率项,并且为非负的随机变量,服从于0点截尾的分布。同时定义和,这样定义是考虑到最大似然估计的计算,可以看到必然位于0到1之间。越大表示造成无效率的影响因素越明显。如果为0,即说明不存在技术的无效率,可以直接用最小二乘法估计。

式(2)为效率模型,其中为影响效率的各个因素,为待估计的参数。

(二)数据来源及参数定义

本文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版》、《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0版》的资料,选取了2001-2009年9年间我国31个省市中的22个重要地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他9个省、自治区(内蒙古、浙江、广西、海南、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由于不属于国家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地区,国家相关投资较少,地方扶持较弱,导致相关数据不存在或统计不完善,因此未被列入本文研究对象。

式(1)中,表示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出;表示航空航天制造业年末固定资产原价;表示航空航天制造业从业人员年均人数。

式(2)中,第1个影响因素是航空航天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第2个影响因素是航空航天制造业R&D经费的内部支出;第3个影响因素是航空航天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第4个影响因素是航空航天制造业新增固定资产;第5个影响因素是航空航天制造业出口交货值。

三、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实证分析

(一)随机边界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本文使用Frontier 4.1软件对2001-2009年我国22个省市航空航天制造业数据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方差系数部分可以看出,由模型估计出的值约为0.6845,超过了0.5,且LR统计检验在1%水平下显著,所以技术的无效率情况在航空航天制造业中是比较显著的。

生产函数的6个变量中,所有T检验值通过了显著性为1%的假设检验,所以模型通过检验。

(二)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分析

从表1的效率函数值可以看出:

(1)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不显著,其统计显著性较低,说明在该模型中航空航天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其原因在于相关统计数据不全面,以及由于政策原因导致科学家和工程师人员配置效率低下。

(2)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为负值,说明R&D经费的内部支出与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存在正向关系,即增加R&D经费的内部支出将会提升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

(3)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为负值,表明新产品销售收入与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也存在正向关系。新产品销售状况体现了研发的成果,是R&D经费支出的最终结果。优秀的研发队伍、不断创新的技术以及与世界航空航天制造业相接轨的产品,都是提升技术效率的有力保证。

(4)的系数虽然在1%的水平下不显著,但在5%的水平下显著,亦属可接受范围。为负值说明行业新增固定资产对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存在积极的作用。新增固定资产是以项目是否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为标准计算的,所以也体现了企业规模的扩张情况。适当加大对新增固定资产的投入,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升。

(5)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为负值,说明出口交货值与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存在正向关系。出口交货值是衡量企业生产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参数。影响出口交货值的原因包括产品的结构特征、质量水平、外国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贸易体制对商品进出口的限制等,优化这些因素将有益于提高技术效率。

(三)不同地区技术效率分析

根据B-C(1995)模型,使用Frontier 4.1软件进行计算,得出我国22个省市在不同年份的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值,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技术效率值可以看出:

(1)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9年总平均值为0.3942,说明与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技术效率值接近于1的其他制造业相比,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值明显处于较低的水平,该行业的技术效率依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2)从不同年份的技术效率平均值来看,<,说明航空航天制造业的技术效率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稳步增长的,而是存在小的波动,相邻年份技术效率增长的幅度位于-0.0069和0.0643之间,这些都表明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存在不稳定性。

(3)从区域视野看,我国东中部大多数地区的技术效率值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如辽宁、黑龙江、江苏、福建等地区,由于在研发经费、高技术人员、产品出口、新增固定资产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投入,因而其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较高。但西部地区也有技术效率极高的省市,比如陕西、四川2个航空航天产业大省,其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均值分别达到0.8361和0.6255,尤其是陕西地区,其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已形成规模,加上国家的政策扶持以及民营资本的投入等,使其在“产学研”上均有较好表现。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及建议:

(1)从整体上看,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实际产出远没有达到最优产出,技术效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提升空间依然很大。应当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增加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同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有效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

(2)在增加资源的投入方面,应当注重提高高素质人员的配置效率,以保证企业持续的创新能力和R&D经费的使用效果。为了达到更优的效果,建议设立人才引进与使用的责任与奖励机制,同时提供各种技术流动和人才培训的通道。

(3)出口交货值系数是对技术效率影响很大的因素,出口交货值较高的地区,其产品竞争力和技术含量较高,因而技术效率也相对偏高。因此,应当鼓励航空航天制造业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出口交易额。

(4)航空航天制造业属于高技术产业,企业在不断提高高技术能力的同时,必须兼顾管理水平的提升。只有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同时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注重管理创新,航空航天制造业企业才能保持快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Subal C. Kumbhakar, C.A. Knox Lovell.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8-11

[2] Tim Coelli, D.S. Prasada Rao, Christopher J. O’Donnell, George E. Battese. An Introduction to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 [M].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pringer. 2005. P271-280

[3] Tim Coelli. Centre for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 http://www.une.edu.au/econometrics/ cepawp.htm

[4] 叶蓁,刘志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6(5). P17-20

[5]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6]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0[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The Research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hinese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Based on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Model

(School of Humanities,Economics and Law,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72)

Key words: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technical efficiency,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作者:张近乐 刘恬

第二篇:美国海军航天遥感技术述评

一、海军航天遥感技术

环境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海军是拥有多种高技术装备的特殊军种,海洋水体发生的“热盐”运动,如温、盐、密、跃层等及海流、海浪、内波、潮汐、水色、海底沉积物、海底地质构造等是影响海上武器装备设计、试验和作战训练的基本要素,对于海军充分发挥高技术装备的效率极为关键。例如海上风暴和大浪会使水面舰艇偏离航向;海上污损生物会使潜艇壳体增厚,航速下降;潜艇潜航、跟踪和鱼雷布放等受海水温度的影响很大,强大的温度跃层会给潜艇下沉和航行带来困难,甚至造成潜艇颠覆,减慢其移动速度;强而厚的跃层又是潜艇的天然屏障,因为它对声波、无线电波具有很强的折射作用,使隐匿于跃层之下的潜艇不易被雷达发现。然而,上下水层水温的差异,又直接影响鱼雷的使用效果。再例如海洋中普遍存在着对声波在水中传播特别有效的声道,它直接影响声纳探测潜艇的作用距离和性能。因为在声道之外,声波发生强烈的折射或被吸收,声纳根本接收不到潜艇信号,海水中声道的位置则与海水温度、跃层、水团、流系密切相关。根据水声与温度和盐度的函数关系,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可经计算得出,从而可以大致确定声道位置。

海洋卫星水色扫描仪和红外通道遥感器(如欧洲遥感卫星上的沿轨迹扫描辐射计和先进甚高分辨率辐射计等)可提供海表温度和水色等数据,雷达高度计可提供大地水准面、大洋流和海浪等数据,合成孔径雷达可提供海浪谱、内波和海冰等数据,散射计可提供海面风场数据,微波辐射计可提供海表温度、海面风速、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等数据,完全可为海上军事活动提供各种环境保障服务。

当前美国海军已建立较完善的海上战场、训练场和试验场环境保障体系。其职责是:海军气象海洋司令部负责向战斗部队提供最准确和最新的海洋信息,下属的海军海洋局和舰队数值气象海洋中心专门负责全球海洋数据的处理,生产海上军事活动所需的各类海洋信息产品。舰队数值气象海洋中心已建立西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北极水文气象数据库、水声环境参数数据库,主要处理国防气象卫星专用遥感器(SSM/I及其改进型SSMIS)和散射计(如AMI风模式、NSCAT)的数据,生产海冰冰情和风矢量产品等。而海军海洋局侧重于高度计卫星(如测地卫星、托佩克斯/海神和后续型测地卫星等)、先进甚高分辨率辐射计遥感器、水色卫星(如沿海水色扫描仪和海洋宽视场水色扫描仪等)、陆地卫星和斯波特卫星高分辨率图像等数据和资料的处理以及海表温度、海水清澈度及海水光学特性、海洋锋和涡漩图等产品的制作与分发。

1997年2月,美国海军研究署成立了海军空间科学技术办公室,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协调军内外为海洋战场环境保障提供技术支撑的空间科学技术研究。至此,美国海军海上战场环境空间科学技术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水色卫星的军事应用

海洋水色遥感已成为近些年国际海洋遥感的热点,取得了显著技术进步,水色遥感从多光谱扫描遥感器(如沿海水色扫描仪)发展到超光谱遥感器(如沿海海洋成像光谱仪),光谱通道从6个发展到210个,空间分辨率从1千米提高到30米,信噪比可达700:1,仪器灵敏度将有很大提高,水色卫星的技术进步为军事应用奠定了基础。

美国海军空间科学技术办公室正在策划的“海军地图观测者”卫星就是世界上第一颗水色军用卫星。该卫星将采用600千米高的太阳同步圆形轨道,星载超光谱遥感器沿海海洋成像光谱仪有200个光谱波段(有报道称为210个),波段宽度为0.4-2.5微米,扫描数据采样宽度为30千米,地面采样距离为60米(可选择为30米)。它可提供作战海区,敌点区域不可达到的海区、尤其是沿海地区(距海岸50千米范围内)动态水体光学参数、浅海水深以及地形、地貌、海区上空大气参数等海军舰艇活动不可缺乏的实时环境数据。

三、高度计卫星的军事应用

高度计卫星最早引起美国海军的重视。1985年3月12日,美国海军发射测地卫星,星载有效载荷为13.5吉赫的雷达高度计和微波辐射计,可获得海面高度和风速测量数据,通过数据反演可获得海洋重力场数据,从而对提高潜艇弹道导弹发射命中率具有重要意义。其军事使命是:

1改进大地水准面高度和垂直偏差等的测量及飞行中重力制图补偿;

2确定需要船舶进行地球物理与地质详查的特定区域;

3发现潜艇水下航行可能发生的水深突变灾害区。

工作于Ku波段的测地卫星共运行了5年(1985-1989年),前18个月军事使命于1986年9月30日结束,轨道重复周期为3天。后经过1个月的轨道调整,进入17天精确重复轨道,执行民用科学研究使命。但是前18个月的3.5厘米精度的海面高度测量数据长期处于保密状态。

在经过长达8年的间断之后,美国海军于1998年2月发射了测地卫星的后续星GFO,其科学有效载荷与前者相同,海面高度测量精度优于3.5厘米。星上另一有效载荷为双频微波辐射计(工作于22和37吉赫),主要用于高度计数据水汽影响订正。该卫星2000年11月交付海军卫星业务中心控制,它采用17天精度重复轨道向海军提供中尺度海洋锋和涡漩等海面地形数据,改善海军全球海洋预报模式。GFO卫星重量仅为300千克,有效载荷重47千克,总功耗121瓦,将对美国海军军用小卫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合成孔径雷达

卫星的军事应用

海洋卫星对海上军事活动的重大贡献之一或许是合成孔径雷达对内波的监测。内波对潜艇水下航行的安全至关重要。由于不了解潜艇活动海域内波运动规律,历史上曾发生过隐蔽待命的潜艇被突然抛出海面或突然被摔向海底,造成艇毁人亡的惨剧。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内波在亮背景(假设是在粗糙海面条件下)要么呈现暗色,要么在暗背景下(无风条件)呈现亮色,或者在介于两者之间的海况条件下呈亮暗相间的条带。这表明,在不同海况条件下,内波都可能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呈像。因此,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成为迄今为止海洋内波有效监测的唯一手段。

合成孔径雷达在军事上的另一应用是对全球海洋水面舰艇的监视。众多水面舰艇航行,往往激起浪花飞溅的尾流,航行海域的海面粗糙度发生改变,雷达高度计和合成孔径雷达都有可能探测到这一变化。加拿大雷达卫星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有7种工作模式以及不同入射角(在20-60度之间),可探测船长23-225米的各类船舶。在该卫星的合成孔雷达图像上,船只以海洋暗背景下的亮目标出现,然而,舰艇探测与舰艇的物理性质,与相对于雷达观测方向的定向和风速有关。随着风速增强,海面后向散射也增强,舰艇亮目标回波与海面类似亮回波之间的对比度下降,探测效果受影响。近此年,美国科学家根据船尾迹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密度谱和波浪斜率谱的变化,开展运动船只船体外形识别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此外,多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潜艇探测及跟踪技术研究。目前美国已能够在近海小风速海况下找出巡航中潜艇航行的尾迹,正在开发任何海况条件下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探潜的新方法。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近些年所取得的技术突破也为军事应用开拓了广阔前景。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器已实现多波段、多极化、多投射角和多工作模式,仪器分辨率有极大提高(从现在的25米将提高到1-3米),而且仪器重量轻、体积小、功耗及成本低、寿命长。尽管至今未见到美国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计划的报道,但是1996年美国航宇局正式提出了轻型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计划,这显然是技术水平更高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据称,高技术水平的轻型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具有海洋军事动态监测(船舶调动)、重点战区军事动态侦察等功能。

五、结论与建议

美国海军最近10多年建立起来的以航天遥感技术为技术支撑的环境保障服务体系应引起国家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布什政府视中国为“竞争对手”,派遣军用侦察机抵近中国近海侦察,国家决策部门应重视采用高技术手段,捍卫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下面略举数例,说明美国海军环境保障服务体系对中国海域主权的在威胁。

1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集结航空母舰4艘,各类战舰247艘。这次战争既考验了美国海军拥有的高技术装备,同时也检验了美国海军的战争服务保障体系。美国海军舰队数值气象海洋中心实时接收多颗卫星数据,一天两次发布沙漠地区和海湾地区上空24-36小时的风速风向预报,改善了6天以上的海洋天气预报,表明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不能没有像海洋卫星一类的高技术应用卫星的支持;同时也表明美国现有技术条件已可获得中国海洋环境信息。

2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海军制订了“沿海和半封闭海计划”,毫不掩饰地宣称,其目的是为了“研究高度变化的沿海和浅水滨海环境对水陆两栖战、特殊战争以及自卫反击战的影响”。该计划将海洋水文、海洋动力、海洋生物和海洋光学等要素数据的获取列为重要目标。

3美国海军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将西太平洋列为全球大洋海温、盐度及跃层预报的重心海区,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被列入其中。显而易见,美国海军发布黄海、东海和南海水温、盐度、海流预报的数据来自卫星遥感。

笔者针对来自中国海域上空的潜在威胁,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1在卫星海洋应用“十五”计划和15年规划中,应充实军事遥感应用的指标和项目,使“军民结合”原则落实到实处,在岛礁、水深及浅海地形测绘方面应以军事应用为主;

2海军应从自身需要出发,制定“海洋军事遥感规划和计划”,明确战略目标和技术需求,引导国内现有的遥感技术力量为军事服务;

3海军应加强对海洋环境保障技术跟踪及其对策研究的支持力度,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针对性较强,有分析、有一定参考可靠的依据。

作者:吴克勤

第三篇:航空雷达数据总线技术研究

摘要:雷达数据总线是雷达设备内部以及雷达设备与雷达通信设备之间的公共信息传输通道。它是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在雷达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使用总线技术。系统结构可以大大简化。通过提高系统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来降低系统成本。在航空雷达数据总线上。串行总线是应用最广泛的类型。它具有连接性低、界面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雷达设备与雷达通信设备之间的公路。

关键词:雷电总线;航空;数据总线技术;信息通路

前言

雷达是现代信息战争中最重要的信息采集设备。随着无线电领域新技术的出现和传播,我国在目标环境和电磁环境中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今后,为了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生存和有效,雷达不仅必须将其硬件平台数字化,而且还必须使用软件定义其功能。总线技术是软件雷达的关键技术。雷达体系结构基于标准总线和通用总线接口,因此研究雷达总线技术很重要。

一、总线技术分析

提供不同的总线技术来解决不同的问题,通常只适用于某些领域。理想的软件雷达总线需要大量的寻址空间、高吞吐量和卓越的实时处理能力。最好不要要求延长总线长度以方便升级的扩展和维护。软件雷达的实时特性由它对具体雷达事件的响应时间决定,与软件雷达系统的内部总线长度无关。但是,由于雷达收发的电磁信号的传输速度,增加总线长度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反应时间增加。有许多因素影响公共通路的性能。一般来说,汇流排的效能是以下列几个因素来衡量:1)最大频宽:2)数据传输的最大粒度;3)时钟同步模式;4)可扩展性;5)拓扑等。

VME和PCI是并行总线,而PCI-E和串行I/o是串行总线。如表所示,PCI-E和串行I/o性能明显优于VME和PCI,VME和PCI并行总线性能受到负载增加的严重影响,而PCI-E和串行I/o性能受到负载增加的影响,因为它们是点对点传输。 它有自己的专用传输通道,不会影响性能,因此对于开放系统和可扩展软件雷达。

二、雷达内总线

1.RS-232C总线

RS-232C总线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1969年制定的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用于数据传输速率介于0到20,000 bps之间的通信。此标准中的串行通信接口问题。例如,信号线的功能和电气特性得到明确界定。通讯设备制造商生产符合Rs-232标准的通讯设备。因此,它被广泛用作计算机串行通信接口的标准。在串行通信中,根据数据流采用不同的分段、同步和同步方法。串行通信可分为异步串行通信和同步串行通信。异步串行通信广泛应用于雷达内部总线。在异步串行通信中。传输字符出现在数据流中的相对时间是任意和随机的,以确保异步通信的准确性。您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同步接收方与发送方之间随机传输的字符。此方法以字符数据格式设置开始位和结束位。发件人先发送一个开始位,然后发送一个或多个结束位,最后发送一个或多个结束位。当接收器检测到开始位时,它知道字符已经到达并且必须接收它。检测到停止位时,字符结束。此通信模式使用开始和结束位来同步字符。这称为开始和结束数据格式。

2.RS-422A总线

RS-422标准的全称是“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电气特性”,是一种常见的接口总线。采用均衡传输技术,在传输速度、传输距离、抗干扰性能等方面优于RS-232C。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0。传输距离现在为120米。您可以通过适当地降低传输速率来增加通信距离,例如,以mbit速度,距离可达1200米。100米长的扭矩上通常可用的最大传输速度是LMB/ s,差分计算是相同速度下传输距离长度的主要原因,这是RS-232的根本区别。RS - 422中电气特性和逻辑电平的定义基于两条输电线路之间的电位差。

3.3RS-485总线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分布式控制系统应运而生,迫切需要一辆能够在多个地点和远距离进行通信的公共通路。基于RS-422标准。EIA开发了RS-485总线标准,支持多点、长距离和高接收灵敏度。它允许在简单扭矩上进行双向多点通讯。它的噪音消除能力、数据传输速率、电缆长度和可靠性与其他标准相比是前所未有的。这辆公共通路被广泛接受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平凡化。RS - 485标准仅定义接口的电气特性。它不是电缆或连接器协议。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高级通信协议。

三、雷达外总线

1.ARINC429总线

ARINC429总线是美国航空无线电公司(ARINC)制定的与航空电源系统通信的航空工业标准。ARINC429是在飞机电子系统之间传输数字数据的标准格式。它没有考虑到不同供应商的航空和电力系统之间接口的复杂性,有效解决了旧的ARINC419规格中的许多矛盾和冲突,为系统互连提供了统一的平台,并确保了电子设备之间数据通信的标准化和标准化。

2.MIL-STD-1553B总线

MIL-STD-1553B总线的全名是飞机上的多路复用控制数据總线。这是一种集中式的定时串行总线,其特点是分布式处理、毛巾控制和实时响应。其可靠性机制包括错误预防、容错、错误侦测和定位、错误隔离、错误修正、系统监控和系统还原。使用双冗馀系统。两条传输通道提供良好的容错能力和良好的故障隔离。因此这辆公共通路性能很好该网络广泛用于航空、空间、导航和其他武器装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雷达内部总线是指雷达设备内部分机之间使用的总线。它主要有三种形式:RS-232C、RS-422A和RS-485。雷达外总线是雷达设备与通信设备之间使用的总线,主要包括ARINC429、MIL-STD-1553B等。只了解各种总线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以了解雷达的通信和工作特点。

参考文献

[1]刘迎欢.ARRINC429协议和与之对应的俄罗斯标准的比较[J].航空电子技术,2002,33(1):12-15.

作者:刘军 周正 韦冠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下一篇:应用统计学导论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