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后果预测

2022-11-30

第一篇:中美贸易战后果预测

预测中美贸易战的三种后果

据新华社12月17日报道,在今日举行的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发表了题为“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演讲,他表示,一定要彻底摒弃我赢你输的零和游戏概念,要防止如果贸易战发生,造成两败俱伤的这种后果。朱光耀还援引了美国智库彼得森研究所的报告,模拟了中美贸易战,三种可能性的后果都对美国有非常重大的负面冲击。第一种,全面的贸易战爆发,美国对中国征45%的关税,对方也照方抓药,全面的回击。第二种,非对称性的贸易战,中国有选择的采取一些反制的措施,可能威胁终止购买乃至抛售美政府债券以及其他金融市场等。第三种,短暂的贸易战,预测估计不超过一年。其中,苹果手机可能成为中国反击的秘密武器。以下为演讲全文:在世界范围内,人们说中美关系、中美经济关系,远远超出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范畴,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在这个方面,世界在关注着中美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中美两国人民期待着中美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为中美两国人民的福祉带来更多的收获和贡献。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顺应了中美两国人民的意志,反映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我们首先从全球经济的现状看,2015年全球经济总规模73.6万亿美元。美国的经济规模,是18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规模是11万亿美元,美国的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规模的24.5%,中国的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规模的15%。中美两国合计,占全球经济总规模的40%。我们再从刚才我们的智库的报告看,全球经济2016增长3.1%,美国经济增长1.6%,中国经济增长6.6%,我用的是IMF的数据,全部是IMF的数据,IMF预测美国经济2016增长1.6%,中国经济增长6.6%。那么中国经济在2016年,新增增长部分7300万亿美元。我们的总规模11万亿,增长6.6%,我们增长是7360亿。中国的2016新增经济增长部分,7360亿,美国2015全球的总规模是18万亿,增长率1.6%,新增部分是2880亿。那么中国新增增长7300亿,占全球新增增长的30%,美国占12%。所以从新增增长贡献率方面,中美两国对全球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超过10%,那么实际上和我们的经济规模,也是一致的。2015,全球贸易总规模是32万亿,中国的贸易总规模3.9万亿,差一点不到4万亿。美国的贸易总规模,3.8万亿多一点,所以中美两国很接近,但是在2015,中国的贸易额是稍高于美国。所以从份额上,我们占11.9%,美国占11.6%,中美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总规模40%左右,中国和美国新增的增量也占全球的40%。而中美两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为20%以上。所以,就看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有着举轻若重的影响,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领域的合作,影响着全球的经济的走势。它同全球的和平与发展,这个重大事业,有着重要的关联。中美合作,对全球的贡献是正能量,中美合作对全球的发展,是正的外溢性影响。这是从中美两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影响而言。那么从中美两国人民的福祉而言,首先贸易,2015,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额,5584亿美金,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1979年是中美建交之年,中美建交之年,当时中美的贸易额只有24.5亿美元。那么去年2015,中美的这个贸易额,5584亿美元,和1979年的24.5亿美元相比,增长了228倍。在中美建交之后,中美的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什么中美的贸易有这样快的发展?因为它反映了中美两国经济的高度互补,反映了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福祉,在中美的贸易合作中得到了提升。所以,中美两国人民真诚地支持中美贸易发展。在投资方面,1979年应该说是零,但是到了去年,现在数字统计已经超过了1600亿美金。而且,也有新的不断汇总的数据,可能这个数据还不能完整地体现中美两国之间的相互投资的这种实际规模。这也就是为什么中美两国之间投资协定谈判、一个高标准的互利双赢的投资协定,就变得如此的重要,受到中美两国人民的高度的关注和支持。正因为它是高标准的,而必须要体现互利双赢的原则,所以在谈判过程中,中美两国的团队都是非常专业的,每个字都“斤斤计较”,体现了一种负责的精神,这种负责的精神就是要把这种互利双赢的这种原则,通过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它不仅指导中美两国未来投资的发展,对全世界未来投资发展方向,也是一个标准性的范本。在现在已经达成的这种非常好的基础同时,也还有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非常的期待,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议的谈判进程早日达成一个高标准的互利双赢的中美投资协定,这是中美两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世界的期待。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会有更多的共识。在全球广泛的领域,特别是G20这个全球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平台上,中美两国保持了密切的政策沟通。从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美两国合作应对这种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在中美两国的共同推动下,G20首次会议,2008年11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在危机的关键时刻,G20峰会应运而生,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协调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政策和加强了国际社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华盛顿的第一次峰会,还是随后,在伦敦举行的第二次G20峰会,在筹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万亿的资金总量、强化国际货币基金、应对危机的资金能力的过程中,中美两国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在G20第三次峰会上,中美两国共同推进确定,G20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最重要的平台。提出了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全球经济发展方向。在今年9月份举行的G20杭州峰会上,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主持下,在G20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大家认识到G20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一定要适应新的情况,一定要更加有针对性,特别是对一些经济全球化的倾向,一些经济的内部倾向,我们必须强化包容性的联动发展。所以G20成员一致同意,G20的政策方向应该是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的增长。中国的倡议、中国的理念,在习近平主席主持G20杭州峰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G20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同时,其中也反映了中美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大家还会清晰地记得,在今年的2月份,中国作为G202016的主席国,第一次在上海主持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是在这次会议上,中美两国事先经过了密切的政策沟通,同时和广大G20成员进行政策协调。在这次会议上,明确了两个重要的财政和金融的政策的指导思路。第一,要综合利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政策,来全面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这是第一次在G20史上如此明确的提出了,综合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经济结构改革政策的方针。第二,在历次G20峰会强调反对竞争性的货币贬值的基础上,上海G20财长、央行行长会议,首次同意就外汇市场进行密切的政策沟通。这两条重要的共识反映在G20杭州峰会的共识中,成为G20目前应对国际经济挑战的重要的政策共识。同样,它是在中国的主持下,是在杭州形成的共识,它是中国智慧的体现和反映,也体现了中美两国的政策协调和G20全体成员的共同的努力的方向。所以,无论是贸易、投资、金融监管,还是国际经济治理,中美两国的合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方面,我们要特别向大家报告的,就是在贸易上,我们历来讲的都是商品贸易,5584亿美元的中美双边贸易额,并不包括服务贸易的这个统计,而美方,美国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是,2015年,美中两国双边的服务贸易,已经达到了635.5亿美元。其中,美国从中国进口,是151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是484亿美元。美方在服务贸易上,对中国有着很大的贸易顺差,但是这个确实是一个新的态势。商务部会更加全面地统计,现在的数据不反映服务贸易,但是这个服务贸易确实是一个新的发展非常迅速的业态。美方在这个领域是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从贸易、投资、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再到全球经济治理,中美两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个关系是基于习近平主席明确的原则,双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我们是本着这个原则来不断增进同美国方面的了解,同美国方面的互信。当然我们也明确地声明,明确地指出,在核心利益问题上,我们是坚定不移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的。中国的核心利益,就是领土的完整,就是主权的维护,就是我们政治制度的安全。在领土完整,在主权问题上,在我们的政治制度安全问题上,没有任何的谈判的余地,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我们要毫不犹豫,坚定地维护。我们同样也尊重美国的核心利益,在反恐、在美国的国家安全、在全球的反对恐怖金融等方面,我们都和美方进行了密切的政策协调。在彼此核心利益上相互尊重,这是发展中美全面关系的一个根本的前提条件。而中美经济关系,是中美整体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第三,全面贯彻合作,是中美两国之间唯一正确选择的战略思想,彻底摒弃零和游戏的概念,保持中美经济关系健康持续向前发展。刚才我向大家报告了,中美两国实际上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以来,中美关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起伏,但是方向是坚定不移的。我们中美广大是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两国人民的根本支持,所以才能在风风雨雨之下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主席在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通话时特别强调,合作是中美两国之间唯一的正确选择。那么如何促进合作,我们想,原则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我们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个原则,中美经济关系一定会乘风破浪,向前发展。当然,我们也知道,发展的过程中间也有风浪,也有一些矛盾和冲突,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中美经济关系快速发展,中美经济贸易投资总量快速增加,中美在全球领导的经济合作的内容不断拓宽,而自然而然产生的。我们怎么样来应对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这就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执行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本着合作是中美两国之间唯一正确选择的战略思想来加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彻底摒弃我赢你输的零和游戏概念,要防止如果贸易战发生,造成两败俱伤的这种后果。因为历史的实践告诉我们,中美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它的涵盖的领域不仅包括中美两国,而且在全世界范围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我们也不讳言,如果出现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这种贸易战,怎么办?我们要妥善地应对,首先我们要进行双边的密切的政策沟通,同时我们要运用WTO这种多边的这种规则,来进行磋商。我们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它的后果确实是会造成两败俱伤。上个月我们晓强主任和布鲁金斯的桑顿联合主席共同主持了中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中美智库对话,双方进行了坦诚的政策交流。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拉迪教授,就专门向我介绍,彼得森研究所在9月份发表了一份报告:如果美中之间产生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他说,他们这篇报告是相当有份量,而且在美方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知识版权所在,我下边说的完全是彼得森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大家可以查阅彼得森研究所的网站,今年9月份,它是针对当时的总统竞选人特朗普先生提出的,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45%的关税,对墨西哥输美产品征收35%的关税,它设计了三种可能性的后果,这个后果对美国都是有着非常重大的负面冲击的。对美国经济,我给大家原文的报告,第一个就是全面的贸易战爆发,那么你对中国征45%的关税,对墨西哥征35%的关税,对方也照方抓药,全面的回击。这是第一个它的分析,全面贸易战。第二,非对称性的贸易战,所谓非对称性的贸易战就是中国和墨西哥不全面的进行反击,但是有选择的采取一些反制的措施,这里边可能是禁止中国的国有企业与美国企业进行电子信息服务,以及其他软件服务行业。第二,中国可能拒绝提供关键要素资源,使美国难以采购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第三,中国可能威胁终止购买乃至抛售美政府债券以及其他金融市场,这将扰乱美国的金融市场。第五,中国可能废除或拖延执行现有关于视频资料、电影、生物制药的产权。在此情况下,它这个报告就量化分析了中国有可能采取的三项具体措施,第一,影响17.9万个就业岗位。第二,禁止中国国有企业购买美国公司业务服务,这将导致美国失去8.5万个就业岗位。第三,中国禁止进口美国大豆,中美大豆贸易占全球贸易的四分之一,如果中国采取此项报复措施,将导致美国21个农业县失去10%的就业岗位。这是非对称性的贸易战。第三,就是短暂的贸易战。这个短暂的贸易战,它预测估计不超过一年。想法就是,一个就是有一些因素使得这个贸易战停止了,这个原因可能是中国和墨西哥这些国家向美国妥协。第二,是特朗普政府在贸易诉讼中败诉,或是出于公众强烈反对这种舆论下,而不得不采取相关措施。在这个情况下,即使在一年贸易战的情况下,私营领域预计也将失去130万个工作岗位,占该领域就业总人数的1%。这里边包括美国境内依赖跨境供应链的工厂不得不关停,影响可能集中在纳税大户企业。第二,由于中国终端供应链切断,美国金融市场陷入动荡。第三消费者商品出现短缺,价格攀升,苹果手机可能成为中国反击的秘密武器。这是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今年9月在它的网站上公开登出的贸易战对美国的负面冲击影响。现在这个文章还在,所以再说一遍,这个版权所在,这是美国彼得森研究所三位研究员的研究成果,而且现在彼得森网站上还在公开的刊登。当然,他的研究,人家是付出了很大的辛劳的,这是我们尊重彼得森研究所的知识产权,我们借用要说明来源。我借用它这个讲到,主要是我们要避免我输你赢的这种零和的游戏概念,这个确实要不得,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那么我们的办法,是通过加强沟通,通过政策磋商,通过谈判来解决中美经济关系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我有两个实例想跟大家分享,第一个就是今年是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建立十周年,十年以前,是小布什政府的保尔森财长作为美国总统的特别代表,和中方建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那时候还只涵盖经济,一共进行了五届。那么奥巴马总统上台以后,变成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共进行了八年、八次。布什政府下是每年两次,那时候我与晓强主任是共同从第一次就参与。美方保尔森财长写了一本书,同中国打交道,我想关心中美关系的同事们都看过。他在书中盛赞他的办公厅副主任,就是美方负责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磋商的美方代表,这是一位女士,他在书中明确地赞誉这位助手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他为什么这么写?我想大家非常清楚,就是他表明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双方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谈判是非常的艰难的。但是,正是通过这种谈判,通过这种政策沟通,我们双方之间的理解在不断地加深,互信也在增强。大家还记得,在希拉里第一次竞选的时候,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广告,就是半夜凌晨3点钟,你接到一个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电话,你如何应对。我有一个实例,就是这位女士确实是在2008年底,给我在北京时间凌晨3点多就打了紧急电话。中方的第一任特别代表是吴仪副总理,第二任是王岐山副总理。当时鲍尔森要在清晨就和中国国家主席的特别代表紧急通话,所以他只能在凌晨3点多叫醒我,要不然没法报告。所以这就反映了中美对重大问题及时磋商的重要性和双方之间的理解和互信在加强。我们讲了特朗普当选总统后贸易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但是我想大家也都注意到了,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个视频,就是特朗普先生4岁的外孙女,穿着中国红色的唐装,用普通话背中国的唐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她的那种童真的笑容,她那种童音和她那种标准的普通话,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使我们感到中美之间、中美文化之间彼此的影响,中美经济关系在其中起着一个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希望,更多的美国人到中国,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人到美国,我们希望中美经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真正落实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中美之间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谢谢大家!

第二篇: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方向: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是一场考验

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方向: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是一场考验

美国宣布自9月24日开始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这是美国第二轮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加上第一轮500亿美元输美产品,这将覆盖中国出口美国产品的一半贸易额。美国甚至扬言,如果中国政府反击,特朗普政府会考虑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

回想2017年的习特会,双方领导人都在传递着积极的信号,特朗普也曾表示,美中两国作为世界大国,责任重大,双方应该就重要问题保持沟通和协调,可以共同办成一些大事。

新闻看着是多么的美好啊!两个大国相互促进、加强沟通,最终共同发展,我们仿佛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乌托邦”。

但是现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曾提出一个概念,叫“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其实历史上殷鉴不远,20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日本货凭借技术、质量和尤其是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于是,时任美国开始了对日本的打压,通过出口限制、加征关税、“广场协议”等各种手段,最终导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日本进入失落的三十年。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当下,是不是当时的日本和中国的处境很像?

美国就是在用当时的手段对付中国!其实除了日本、中国,欧洲、苏联也遇到过类似的经历。

一个不可辨驳的事实是,谁是“老二”,美国就要遏制他、打击他、甚至是消灭他。因为这涉及到全球话语权的问题、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问题、涉及到美国人民能否继续享受高质量生活的问题。

所以,就像刘慈欣在《三体》小说里面说的一样,国家之间也好、企业之间也好都要遵循“黑暗森林法则”,强大的个体才能有肉吃。

冷战中的苏联消亡了、“世界货币”争夺战中欧洲失败了、日本的“崛起梦”落空了。

现在轮到了中国!

但是我相信,正如哲人有言,“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一样,我们看到了很多失败,但这不是一切,“中国梦”也必定会通过这次考验!

第三篇: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的三种前景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好事,是一个机遇。特兰普引发贸易战的理由是中美贸易逆差额达500亿美元,那我们就来看看真正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原因是那些。

第一就是冷战 军备竞赛 然后美国的科技力量就把民用市场让给德国 日本 亚洲四小龙 中国了所以他要不停止军备竞赛他是没有戏的那么这是第一 第二是美国的福利社会加上美元的霸权,你美国只要印钞票你就可以买全世界的东西,那他当然是过度消费

第三条就是里根的减税,特朗普减税的路是一样,你减税过后呢政府入不敷出就发债,发债利率升高,推高美元那你就逼得进口商就赚了你美元高了涨价了,你可以廉价进口商品,那你出口都卖不出去的话,那你产业就外移。所以特朗普的减税与恢复“美国制造”是矛盾的,如果特朗普学习里根搞减税,他恢复美国制造业希望就是没有的,所以真正的贸易逆差的原因都是美国自己内部。

第四条那么贸易战的前景非常简单,因为中国是个防御型的国家所以发动贸易战一定是美国发动的那么就有三种可能,就是小大,中打,大打 小打

原来就是小打就是打摩擦,打打谈谈,实际上他打作为一个讨价还价的筹码,那我认为小打贸易战对中国的威胁最大,为什么呢?美国实际上押宝押在什么地方呢?他认为打贸易战的胜算是不大的,他实际上是逼中国金融开放,他认为金融开放美国可以有胜算的,你要知道中国手上有3万亿美元,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是国际市场交易量,一天就有上亿美元,所以如果你是找一个阿斗在那里执政的话你几天就把中国的外汇储备打爆了,所以我认为小打然后接受美国的条件过早过快开放金融市场,是对中国最大的危险。 中打

中打什么结果呢?好几年以前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我就在欧洲和美国旅游过,中打的结果就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结束,会走向三国演义,三家分晋那就是北美一家 欧洲一家 中国是东亚一家这三家里面我认为最有生命力的是中国这一家,为什么呢?我管它叫大中华经济区,因为它可以整合东北亚和东南亚,然后东北亚日本的体量和中国没法相比,所以出不了一个法德联盟,所以中国在东亚一做大以后,我认为会发展到太平洋西岸,也就是美国的加州西部甚至南部的德州,因为德州出口石油,中国也需要石油,这样都会加入大中华经济区,德国一个非常有名的企业家隆格讲,如果欧盟瓦解的话德国应该和中国形成货币联盟,那这不就是中打的结果,那也是中国成长最快的。 大打

那么大打是什么结果呢,大打就是像特朗普现在这样子,如果他把他说的威胁都付诸于实施那就是大打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诺奖经济学家讲了,特朗普的政策相当于墨索里尼那是政治上批评,那我的批评是从经济上分析。我是说如果是要大打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就变成Divided States of America,就美利坚合众国就变成美利坚裂众国了,这句话不是我发明的是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故事,将特朗普上台以后就造成美国的族群分裂,黑人 墨西哥人 白人都分裂了,我讲的是经济分裂,经济分裂的原因是什么呢?就美国现在除了军事霸权以外有一个美元霸权,美国的美元霸权的基础是石油美元,美国原来是石油进口国,所以大量进口中东的石油扶植亲美政权,亲美政权购买美国的国债和美国武器就回流。所以在1970年美元和黄金脱钩以后美国维持美元霸权实际上是靠着美国控制,中东石油国家的经济命脉然后石油国家依赖美国经济,这个格局被美国的技术跟新打破了。 现在美国经济的真正生长点在德洲,就是他发现了油页岩气的提炼技术还有天然气,所以现在美国已经从能源的进口国变成能源的出口国,德州政府是最恐惧油价波动的,原来美国操控金融寡头操纵油价波动他是赚钱的,现在他就动他的根本所以德州政府现在是非常有积极性要跟中国能源进口企业形成稳定的关系而不是打贸易战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要独立的是哪里呢?我讲的是实的不是虚的是加州因为加州是高科技的产业,譬如说你生产芯片生产软件那些东西它的技术更新的投资是很大的,它成本收不收得回来,完全取决于市场规模。现在中国高科技产品,包括互联网 通讯什么东西是世界上第一大的市场如果打贸易战,中国对等报复美国失去中国市场美国高科技的企业本来是龙头企业就会变成老二企业了,然后中国的芯片生产现在中国都有技术了只是市场规模上不去一打贸易战中国这些,包括芯片什么都会取代美国所以打贸易战以后会加快中国高科技产业升级而且变成世界龙头地位。

第三条所以我讲贸易战的话,第一中国是不怕第二我认为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然后打到后面的结果,中国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对中国来说绝对是利号呢不是什么贸易战而是美国一看摆不平了以后,干脆跟中国做一个交易,这个交易陈平老师好多年以前就建议过了,然后美国的《纽约时报》也响应,就是什么了?中国手上拿了美国上万亿美元的国债美国认为这是中国对美国最大的国家安全的威胁要解脱美国的金融危机我出的方案很简单,美国要卖武器给台湾对不对,你每年也就是卖20亿美元十年就200亿,我中国给你2000亿美元你把美台条约废除掉台湾统一自动就解决了,中国只要统一台湾整个东南亚和平问题什么第一岛链问题都没有了,然后日本也没办法反华了,日本 东亚 东北亚和东南亚都可以整合到中国的大中华的经济圈东亚就和平解决了别的都不重要什么贸易战 技术那都是虚张声势然后现在在美国要价涨到上万亿美元了但是甭管是多少钱 看形势如果中东发生战争,乌克兰发生**然后美国内部又起火他要求救于中国稳定他就降价,如果中国自己什么事情着急了那就加价这一仗打下去的结果,我认为会打出一个新时代。

第四篇:中美贸易战感悟

【篇一】

5月13日《新闻联播》的一段口播刷屏了,不仅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在朋友圈也引发广泛转发和点赞。内容如下: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

打,奉陪到底。经历了5000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坎儿,没什么大不了,中国必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斗出一片新天地。最后的几句话,大家之前也一定有过耳闻,重新在《联播》这样的平台讲出来,也格外耐人寻味。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这篇评论可谓典型“三有”,有理有力有节,其中也说到: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美国下一步是要谈,还是要打,抑或是采取别的动作,中国都已备足了政策工具箱,做好了全面应对的准备。

一直以来,美国都在操纵国际舆论,特朗普本人频频发布推特,国际媒体上美国声音随处可见。舆论场也是战场,中方通过最权威的平台及时发声,亮明态度,让国际社会包括美国政府和民众在内更清晰地知道中方立场,丢掉中方可能会在原则问题上妥协让步的幻想。同时,中方立场引发网友刷屏和广泛支持,充分说明在美国贸易霸凌面前,中国民众能够团结一致,这是中国抵制不合理要求的底气所在。中国不可欺!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也要努力提升自我。中国的竞争力、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说到底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是中国人民勤奋努力的结果。我们有全世界最勤奋的人民,我们培养着全世界最多的工程师,生产线能搬走,中国创造稳步向前的澎湃动力搬不走,庞大的科技创新团队和工程师搬不走,掌握劳动技能、勤奋努力的工人搬不走。我们唯有努力提升、努力奋斗,让美国人知道,即便你加征关税,但我们的竞争力仍然是无可替代的,我们的科技创新水平仍在稳步提高。这是我们面对美国霸凌做法最好的回应。中国必将越过沟壑山丘,阔步向前!

【篇二】

时局瞬息万变,近些天来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美方枉顾人类文明发展事实,倒行逆施地施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在谈判桌旁搞起小动作,妄图通过霸凌主义和极限施压来迫使我们吞下损害自身核心利益的苦果,这一伎俩,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似乎显得太过拙劣。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之前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俎上鱼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当今发展已步入快车道,任何妄图通过损害我国利益而某得自身发展的行为终将不会得逞。美国的行为侵害违背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试曾想如若某一国家要以践踏人类共同利益为代价发展和促进本国进步,要以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要以单边主义挑战世界共识,结果和下场也终将只有灭亡。

中国是华夏文明为主体,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已在深深烙刻于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我们作为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无时无刻都为能够生活在这里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国人民亲人善邻守望相助,千百年的历史让我们有足够的的勇气和决心去应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各国守望相助携手共济,一定能够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未来。

【篇三】

“谈,大门敞开;

打,奉陪到底”这句话迅速燃爆了网络,我为我的祖国骄傲,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我国始终都没有失掉礼仪之邦,君子之国的风范,也没有露出一丝怕意。我不敢妄谈对于此次由美方发起的贸易战有什么见解,我只是在想,中国现在到了一个新的危险的时刻了,我能够为我的祖国做些什么。

春风十里不如学习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现有的信息和技能可能永远走在过时的路上,我们的一生都必须不断掌握并且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不落后于时代。为什么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不能学习新东西,始终是愚昧和衰老的标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学习能力提高关乎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上来认识。学习能力并不能仅仅依靠学习成绩来判断,现在的“高分低能儿”也让人汗颜。俗话说“技多不压身”,要全面的学,也要有重要点的学,学习要有“宽度”也要有“深度”。提高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

春风十里不如独立思考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的本质是:“用思想拷问思想,就是思考”,那独立思考的本质就是:“不但关心答案,更关心答应是如何产生的”。独立思考本应是教育最基本并且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可悲的是,我们从幼儿园走到现在一直是靠着标准答案走过来的。我们在面对信息或者知识时,能够不被动的全盘接受,在保持思考自主性的同时能够保证逻辑的严密清晰。思考决定选择,选择触发行动,行动构成命运。因此,一个不能独立思考的人,其命运最终也会如脱轨的列车不受控制,其未来必将是一团乱麻无法解脱。我们不能再一味地“复制粘贴”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唯有自主创新,既有技术领域的创新,更有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

春风十里不如自主选择能“力”,“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二十一世纪是个自主选择的世纪,我们一睁开眼就会面临很多选择,可是我们真的会选择吗?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还剩有多少自主选择的能力,我们的标准答案在老师手上,我们的喜好被父母掌控,我们在课堂上提不出问题来,也没有问题意识。我们在选择中应该注意自己的“短板”,回避我们的短处,其实也就是自主选择了我们的长处。下个月高考即将来临,我们身边的同事一直在为孩子的志愿着急,可是当问到他们孩子喜欢什么的时候,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不知道”,这是一个很可悲的事情,那对专业的选择多半就是依靠父母的阅历来为孩子选择。

春风十里不如战胜困难能“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中困难其实是一种常态,而幸福反而是短暂的。我们的同龄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生来就享受父母的宠爱以及这和平的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我们生活在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年代,所以我们的吃苦能力,战胜困难的能力相对于弱一些,因此我们更加要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海明威说“勇气就是优雅地面对压力”,但是要优雅地面对压力真的太难了,一个人如果在压力、困难面前能够保持优雅,那肯定就是已经习惯了困难这种困境。我们的人生也不在于有没有困难,其实是在于我们如何去应对困难、战胜困难,这种能力也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苦难。

春风十里不如使命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命感始终与功利名义物无关,我们不要把使命感看做很遥远神圣之物,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好现阶段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可以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奋斗终身,这其实也是一种使命感。带着使命感生活,尝试为我们的国家,为这个世界作出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为更加高尚的事业作出奉献,那我们的生命不再苍白。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不是国土沦丧、家破人亡的民族危亡状态,而是处在快速崛起的进程当中,所以我们普通人可能感受不到危机感,但是我们应该有使命感,为了我们的“中国梦”,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付出自己那份力量,这样中华民族才真的有希望。

【篇四】

最近一段时期,美方肆意加征中国输美商品关税,致使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使中美经贸磋商过程遭受严重挫折,给两国经贸关系乃至世界经济前景蒙上了阴影。对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的信念高度一致、决心坚如磐石。

中国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才走到了今天,靠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中国的信心和底气,来自长期发展积累起来的雄厚基础和强大势能。中国人口十三亿,这个巨大的基数既是资源也是动力,中国人肯干事,必成大事。

中国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取得的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一条正确的且需要长期坚持的路,能带领中国走向更加富强的明天。

中国的信心和底气,来自日益成熟自信的国民心态。国人对身为一名中国人越来越自豪,越来越多地支持国产,越来越热爱传统文化。

【篇五】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5月15日在北京开幕,此次大会是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为世界发展搭建互学互鉴、繁荣发展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明的力量,更是创新的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论断,更是带领中国人民,走好新时代“一带一路”,以中国的文明崛起,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中国力量,提供中国范本。

文明,是世界发展的动力,无论是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都是世界发展的助推力,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是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在世界发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期的发展中,更是形成了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的中国文明,这是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发展的表现,更是中国努力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表现。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立足中国发展实际以及世界发展形势,创造性的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自始至终主张不同的文明之间,要互学互鉴,要积极拓展文明合作,切忌互相排斥、互相抵制,要站在平等的角度,促进双方对话,互相学习,互采优点,剔除糟粕,切实做到和谐共生。

坚持文明互学互鉴、坚持和谐共生,并不是没有原则,也绝不是一味地委曲求全,牺牲自己国家的利益,去维持所谓的表面和谐,而是要在捍卫领土和主权完整、捍卫国家尊严、捍卫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文明对话,要做到有力、有理、有节的据理力争,坚持在碰撞中捍卫自我文明,坚持做到在碰撞中传播文明,在碰撞中推进人类命运体的构建。

当下,中美贸易战已进入白热化,对于美国近乎无理取闹般的贸易征收关税,中国在坚持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有力有礼有节的对抗。这是中国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中国一贯主张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责任的彰显,更是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彰显。

在中国文明的指引下,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中国十几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始终加持走和谐共生的文明崛起之路,也始终带领中国人民,努力推进“一带一路”的构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着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为世界文明的繁荣与发展,为世界文明的不断融合,提供中国助力,让文明,成为世界各国连接的纽带,让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第五篇:中美贸易战开打之际

2018年是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长期以来,中美两国舆论都相当关注危机10年来中美实力消长变化。在今年特殊的时间节点,真实客观地比较中美实力变迁以及两国博弈的战略走向,显得相当重要。

客观理性地看待中美两国国力的对比与变化

对中美国力变化,两国舆论普遍认为“此消彼长”,即美国在衰落、中国在崛起。不过,对两国实力消长程度却存在着极化的两类看法。一类认为中国实力已全面超过美国,“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强国”;另一类则认为中国实力与美国差距仍相当大,有的甚至惊呼“中国离美国还差50年”。

事实上,以上看法都不准确。美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份额从2008年的23.3%上升到了2017年的24.8%,其间有小幅振荡,但稍有上升。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份额由7.3%上升到15%,的确是快速崛起,2010年超过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短短七年后GDP已是日本的近3倍。但中国国力离美国仍存在明显差距,只是这种差距并非全面性的,而是局部性的并呈现渐进式的缩小趋势。

在经济方面,当前中国GDP约是美国的65%,但2017年中国第一产业(农业)生产总值却是美国的约6倍,第二产业(工业)生产产值约是美国的1.5倍,两者领先美国的幅度均逐年扩大。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2013年以来,中国货物贸易总量已多年超越美国,跃升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目前,中国约是130个国家的第一贸易伙伴国,是美国的两倍。5000多种商品门类中,约40%产品门类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源于中国,而美国只占15%左右。可见,尽管美国GDP总量、服务贸易、第三产业等方面的发展水平领先中国,但中美经济优势各有千秋,中国经济贡献率、全球领导力与未来前景近年来更被全世界所看好。

在金融方面,人民币与美元的货币国际化程度差距较大。近年来,美元国际化指数一直保持在55%左右,而人民币仅在3%上下。中国资本市场体量约是美国的1/3,且金融开放程度中国还要向美国看齐。尽管如此,中国金融也在奋起直追。2016年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权重达到10.92%,美元是41.7%。全球外汇储备中,人民币的比重开始逐渐提升。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经济在中国的普及,中国移动支付规模一骑绝尘,2017年规模几乎是美国的90倍。相信网络时代将给予中国金融对美国“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军事方面,中国已被公认是全球三大军事强国之一,但中国2017年军费仅是美国的1/3左右。军力是中美实力比较变量中差距最大的。但鉴于军事力量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有效作用在减弱,且中国军力立足于和平的战略初衷与足够捍卫核心利益的国防信心,两国军力差距在当下中美比较中的重要性远不如过去。

在科技方面,近年来中国科研经费投入保持在世界第二的位置,约是美国的80%,但增幅更快。且当前中国工程师的数量已远远超过美国。2016年以来,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大幅超过美国。当前科技界较为公认的事实是,在效率驱动型与客户中心型的科技领域,中国较美国有优势,如基建、高铁、家电等;而在科学研究型、工程技术型方面,美国领先的优势较为明显,如生物制药、芯片等。中国注重科技应用,美国注重基础研究,这是两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化特征。

在国家形象上,近年来全球对美国的认可度急剧下降。据皮尤中心数据,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认可度优于美国,美国呈“失道寡助”之势。据“今日俄罗斯”报道,世界仅有12%的国家相信美国是值得信赖的伙伴,而高达42%的国家相信中国更值得信赖。近年来,中国在社会稳定、城市治安、基础设施、共享经济等方面的卓越发展,使得中国治国理政的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道路选择上提供了“去西方中心主义”的新选项。相比之下,美国的社会治理长期处在种族矛盾、枪支管治、周期性危机等困境中。

综上所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美实力变迁来讲是一个节点式事件。美国实力整体上原地踏步,部分呈现被超越之势,而中国则大步向前。从19世纪末美国跃升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算起,德国、苏联与日本先后在国力上追赶美国,但全面历史地比较支撑21世纪全球强国的综合指标,中国毫无疑问已是过去一个世纪以来距美国实力最近的崛起大国。可见,比较中美实力时,必须客观理性,既要看到中美存在的差距,也要对中国多年来的发展与前景持有信心。

过去十年来,中美之间的战略态势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舆论的焦虑感与紧张感急剧上升。这体现了全球舆论对实力排名最靠前的两个国家互动关系的高度关切,也折射了中美两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影响力。但从贸易摩擦真实体量与两国合作的实际深度来看,舆论显然高估了贸易摩擦的冲击力,也高估了美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力。实际上,受全球瞩目的中美贸易摩擦,充其量只是千百亿美元体量的实际利益之争,并未动摇两国政治、军事与经济大局。 事实上,当前的中美关系合作与竞争并存,合作广度、冲突烈度均完全不同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且在本质上有根本的不同。二战以后的美苏关系呈现的是两个意识形态迥异的军事集团恶斗,相互之间多数时候只有“军备竞赛”与“暂时妥协”两个选项,也仅有“你死”或“我亡”两种结局。中美关系则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状况,年均600万人次的社会交往、约6000亿美元的贸易往来、相对稳定的中美军事交流与国际反恐合作、100多条的双边官方对话渠道,支撑着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多数时候在并行轨道上同时行驶。几十年间无数事实反复证明,尽管中美之间有分歧、有矛盾、有摩擦、有竞争,但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并压倒这些分歧矛盾摩擦竞争。这是中美关系与当年美苏关系最大的不同。 自中美建交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10年来,中美之间的战略互动态势已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尽管2018年新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首次定位为“首要的、全面的、全球性的战略竞争对手”,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担忧与全球舆论界的关切。其实,这恰恰折射了在战略态势上,美国真正开始正视中国崛起,而另一方面也折射了,中国对美国的战略互动地位也不再是次要方、附属方、被动回应方、被忽视方。 从整体态势上看,中国对美国的互动地位已从战略被动变为战略对等。基于对国际经验与中美互动诸多危机事件的总结,中国已深刻认识到强大国力对发展中美关系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十年来,中国国力持续上升,迫使美国不得不正视中国。2013年,中国推出具有全球视野的“一带一路”倡议,美国在中国战略格局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中国对美国的战略反制与塑造能力大大提升。中国不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而是有自己的发展节奏。美国推行的政策、动向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也远不如过去。相反,中国对外传播、政策走向、金融波动对美国社会的溢出效应日益显现。近年来,美国智库界密切追踪中共十九大报告、“一带一路”进展与每年“两会”信息,对中国“锐实力”空前关注,这些都表明中国与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对等的战略行为体。更重要的是,两国关系发展则“共同确保演进”、恶化则“相互确保摧毁”的对等状况,促使中美双方处在难得的战略平衡与稳定期,从而对干扰因素具有更强的战略承受力。两国不得不相互尊重、相互忌惮、相互评估彼此正反馈效应的结果。

从全球形象上看,中国相较美国的国际地位已从战略寡助变成战略多助。近年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接连写入联合国官方文件,“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新型全球治理观受到了世界的普遍支持。中国坚持平等互利的理念广交朋友,美国却以“胡萝卜+大棒”之策四处树敌。中国主张不结盟,但结伴而行的朋友越来越多;美国盟友遍布全球,但威胁美国的敌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美国优先”“美国第一”政策与屡屡“退群”举动使得美国国家形象下降到二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据皮尤中心数据,全球74%人群不信任美国总统,近半数人群不喜欢美国。美国的传统盟友体系日益松散,“貌合神离”之态明显,韩国、菲律宾近年来不再坚定追随美国,连铁杆盟友欧洲都频频发声“美国靠不住”,在伊核、贸易与气候变化等议题上求助于中国。

从民众底气上看,中国民众看美国的社会心理已从战略自卑变为战略自信。十年来,中国社会的美国观逐渐“去神话化”。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眼里,美国不再是“自由民主灯塔”,中国也没有必要复制美国道路。伊拉克战争、国际金融危机、斯诺登事件、叙利亚危机、中美贸易战等事件像是给中国人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全民爱国主义教育课,“美式民主”与“美式监管”的虚伪性已被广大中国人充分认清。而近年来,高铁、微信、网购、共享单车等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便捷,使中国人对本国社会发展普遍持有巨大信心。尤其是90后、00后的下一代中国人,与世界最发达国家与地区同步甚至优先享受最新产品、信息与消费时尚的红利,对国家的拥戴与支持更是他国无法比拟的。多项国际民调显示,中国人是对国家未来发展最有信心的民众,也是最支持政府发展战略的民众。相较于美国的社会分裂、政治党争以及近年来美国学界对本国体制越来越多的自我否定,社会高度团结是中国在中美博弈进程中占优势的重要筹码。

可见,评估中美实力比较与博弈进程时,不能只看一时一事,更要看长远走向;不能只在乎一城一池,还要看战略态势。“时”与“势”结合,“道”与“术”统一,才能在当下纷繁复杂的全球大背景下认清中美互动的现状。

对美国要保持战略定力、精准施策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与越南、古巴、苏联、南斯拉夫、利比亚、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俄罗斯、朝鲜等国的战略博弈中损耗了大量宝贵的战略资源,挥霍了大量的信誉储备,明显暴露了美国的战略缺点,更让中国积累了正确认识美国的充足历史经验与分析素材。 第一,要认清美国在对外博弈中善于“拳击”、弱于“太极”,善于“速决战”、弱于“持久战”的特点。历史经验表明,在硬碰硬的短期“对撞”中,美国会越战越勇,胜算更高。但在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上,美国则会由于国内选举、总统换届、社会舆论等诸多因素而出现失误与政策调整。美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总统更乐见短期收益,而中国更看重长远获得。对此,中国一定要对美国展开迂回策略,以持久战的心态对美国展开全方位的耐心博弈。事实上,40年来中国对美国保持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与策略韧性,恰恰是在每一轮残酷的中美博弈中化险为夷的根本原因。从中美实力消长的角度看,未来的时间站在中国一边。

第二,要认清美国是社会内部分裂、靠外部树敌而粘合的政治共同体。从好莱坞大片到反恐战争,从美苏冷战到美朝博弈,事实证明,美国一旦认定外部敌人,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凝聚力与政策动员力。长期以来,中国不愿与美国为敌,屡屡四两拨千斤式地化解美国挑衅,使美国始终确立不了统一的、持续的对华战略。当下,美国对中国快速发展空前警觉,主张对华强硬的战略认识已日趋一致,但如何对华强硬仍存在“分歧”,即怎么强硬、强硬程度几何、什么时候强硬等。中国须抓住美国内部矛盾,团结所有可团结的全球力量,以坚忍明智的战略定力,继续以“太极”之法与之周旋,在韧性的战略周旋中把握机遇,赢得主动。 第三,要认清中美比拼的最终归宿是两国国内的治国理政水平。从两国实力现状看,作为外部力量,美国仅是中国发展的长期干预变量,已失去了遏制中国的能力与时机。当下的中美博弈,比的是意志与内力,而非招式与拳脚。“中国不会被他杀,但会被骗自杀”,警惕被外力伐谋,维持国内稳定、发展与改革的有机统一,是中国长远发展的基础。抓住美国对华的挤压时机,深化与落实国内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按“两个一百年”与2035年、2050年“两步走”的战略步骤,以既定的发展战略继续前行,中国定会成为两者博弈的最终优胜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赞美母亲的名言佳句下一篇:在浓厚时光里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