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022-12-19

第一篇: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2017--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一

2017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百姓)”这是用来描述哪个历史传说的(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精卫填海

D.大禹治水 2.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

)

A.传说、遗址 B.化石、遗址 C.遗物、记载 D.传说、记载

3.我国一早期遗址,提到了“长江流域”、 “水稻”、“干栏式”。此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以下四幅头像中,哪一幅是北京人?(

)

A. B. C. D.

5.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马陵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李冰主持建造 ②修建于西周时期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之处是(

)

①都促进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②都导致乌孙与汉联姻 ③都达到预期的目的 ④都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9、为加强统治,秦朝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治者在地方设立的政府职位是(

)

①太尉 ②丞相 ③御史大夫 ④郡守 ⑤县令。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10.《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统一度量衡、文字,对后世影响深远 B.结束长期的分裂割据,完成国家的统一

C.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确定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 11.下列秦朝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B.统一六国的货币、度量衡 C.修筑长城,徭役繁重 D.秦的暴政使人民不堪忍受 12秦统一后,全国市场上通用的货币是

(

)

初中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A. B. C. D.

13.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 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剩的是哪一种(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

14.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主要是(

)

A.与汉族贵族联姻

B.学习汉族的礼法 C.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D.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15.有一段评书“这些火船往哪儿开呀?那东风这么一鼓啊,火船就奔曹操的水寨来了。”它讲的是(

)

A.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16.北魏孝文帝纳汉女为妃,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黜官职”。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采用汉族官制 ⑤提倡与汉族通婚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⑥

17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

)

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

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

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如图反映我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口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19.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

A.江南社C.北方人

A. B. C. D.

20.你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你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这次考试没考好,发现了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运用了以下哪家的思想主张(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21.“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同时就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22.党的十八大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

23《淮南子•人间训》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初中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24.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

A. 刻画符号 B. 楔形文字 C. 甲骨文 D. 纸草文字

25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②加快了统一步伐 ③.加剧了分裂

④有利于民族融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附加题.: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

)

①历史的倒退

②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 .③历史的进步

.④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②

二、非选择题

26.【6分】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为此,记者采访汉武帝,以下是相关的采访记录:

(1)记者问:“陛下,为加强中央集权。你接受谁的建议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诸侯势力膨胀?”(2分)

汉武帝答:

(2)记者问:“陛下,你听取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思想上的统治?” (2分)

汉武帝答: ____ (3)记者问:“陛下,你通过哪些措施加强中央对货币的管理和增加国家的赋税?” (2分)

汉武帝答: _____

27【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回答:

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

(1)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2)“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2)

(3)“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2)

28【5分】.如图是一个水利工程示意图,它依自然水势而建,属世界遗产,历经2000多年 ,依然经受住8.0级的地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初中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 。

问题: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谁主持修建的?它使成都平原获得了什么美称? 它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29.【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域以考武(汉武帝)时始通 „„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数国„„乃使吉(郑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 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材料三:如图

问题一:材料一记载的是西汉与西域关系的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4分)

问题二:依据材料三“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是在哪一时期开通的?起点及终点分别是什么?(4分)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5分) 30【7分】.读表,请回答:

初中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

(1)如表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开创者是谁?该朝代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3分)

(2)上面制度的开创者,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统治、巩固统一?(4分)

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两汉时期,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在南方形成先进的农业经济区,经过六朝时期的长期开发,逐渐可与北方媲美。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逐渐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6分)

【8分】) 32【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他)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请回答:

(1)三个材料中的“他”是谁?请你用两句话评价下一他的成就(4分)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2分)

初中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

(3)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2分)

(4)请写出“他”关于教育方面的言论(至少两句)(2分)

初中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第二篇: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知识点一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的之一。

2.元谋人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元谋县。

(3)生活状况

① 依据: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遗迹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碳屑和烧骨。

② 结论:证明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点二 北京人的发现

1.地点: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命名:“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3.发现:经过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4.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知识点三 北京人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采用不同的打制石器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靴器,石锤和石砧等猎取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3)北京人学会使用火,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4)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1: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本课顺口溜总结: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会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知识拓展 山顶洞人

1.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和缝纫技术。

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距今约三万年前。

由上可知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人会创造和使用工具。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点一 半坡居民的生活

1.距今时间时间:约6000年。

2.生活地点:黄河流域陕西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1)居住: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居住区有房屋,窑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穴和烧制窑厂。

(2)饮食: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等。

(3)农业

① 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用石器和骨器,角器,从事农业生产。

② 种植水稻。

(4)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家畜。

(5)手工业:制作陶器,最具有特色的为彩陶(代表:鱼纹彩陶盆)。

知识点二 河姆渡人的生活

1.距今时间:7000年左右。

2.生活地点:长江中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3.生产生活

(1)农业工具以骨耜(si)最为典型。

(2)人工栽培水稻,说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3)畜牧业: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4)手工业:制作陶器,最具有特色的是黑陶,(代表:猪纹陶钵),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有中国最早的织布机,会养蚕缫丝。

(5)居住: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的木构建筑干栏式房屋,有木结构的水井(最早)。

知识点三 原始农业的发展

1.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最早栽培粟:黄河流域,公元前900至公元前7000年。

3.原始农业

① 时间:距今9000-7000年。

② 范围: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③ 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发展到 用耒(lei)耜(si)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④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

知识点一 炎黄联盟

1.早期社会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2.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3.概况

(1)黄河流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战败,归顺黄帝,结成联盟。

(2)炎黄部落在逐鹿打败蚩尤部落。

4.影响:

(1)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2)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知识点二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互换;传说他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相传黄帝时期的发明

衣食住行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文化艺术

仓颉(jie):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 ,隶首发明算盘

3.这些远古传说,反应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考古学者在河南等地距今8000至5000年的遗址中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壶等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知识点三 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首领先后顺序:尧-舜-禹

① 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

② 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止水,解除水患。

③ 禹: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失败,禹总结经验教训,不辞辛苦,治水有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第三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练习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单项选择

1.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据《东观汉记》载: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其原因应该是蔡伦( ) A.出使西域归来 B.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C.发明“麻沸散” D.改进造纸术

3.医坛素有“医门之仲景,犹如儒门之孔子”的佳话。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是我国传统医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被后人称为“医圣”,他所著的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是( ) A.《水经注》 B.《伤寒杂病论》 C.《九章算术》 D.《齐民要术》

4.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为此他( ) A.编写《伤寒杂病论》 B.创编“五禽戏” C.发明“麻沸散” D.编写《本草纲目》

5.史学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可以从《史记》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张骞出使西域 ③商鞅变法 ④蔡伦改进造纸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 ) 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

7.有一则广告词:“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 A.春秋、战国 B.春秋、秦朝 C.战国、西汉 D.战国、东汉

8.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时期佛教在我国广泛传播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佛教的主张符合人民的心理 B.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 C.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D.佛教能让人彻底摆脱痛苦

二、组合列举

9.两汉时期,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1)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东汉末年,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3)神医华佗创“________”行手术,编“五禽戏”健身体。 (4)东汉末年,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三、材料解析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竹木简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的造价低廉,携带方便……

材料二 英国科学家培根在评价包括造纸术在内的我国的四大发明时说:“它们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看来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没有一个显赫人物,对人类事业曾经比这些机械的发明施展过更大的威力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说说“蔡侯纸”有何优点。(2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

四、活动与探究

11.秦汉时期我国科技和文化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你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科技名人榜】

材料一 身为宦官名气大,改进造纸传天下。

(1)材料一中所说的“宦官”指的是谁?他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天下”?(4分)

【史著评论组】

材料二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2)司马迁生活在哪一朝代?司马迁在哪部著作中实现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愿望?这部史书记述了哪一历史时期的史事?这部史书的体例是什么?(4分)

【旅游风景点】

(3)上述建筑景观让你想到了哪两个宗教?这两个宗教在我国是如何传播开来的?(4分)

1.A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描述“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可知,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2.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D项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司马迁完成历史巨著《史记》;华佗发明“麻沸散”。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B 4.B 5.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④蔡伦改进造纸术发生在东汉时期,因此不能从《史记》中查阅。排除含有④的A、B、D三项,故答案为C。

6.B 7.D 8.B [解析] 东汉时期佛教在我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包括: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佛教所宣传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使人们有了精神寄托;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用和扶持。故答案为B。

9.(1)西汉 (2)张仲景 (3)麻沸散 (4)张陵

10.(1)造价低廉,携带方便。

(2)纸的发明引起了一场书写材料的革命,它使文化知识被普及的范围逐步扩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1.(1)蔡伦。纸的质量好,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2)西汉。《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纪传体通史。 (3)道教和佛教。道教中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吸引力,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再加上统治阶层的扶持,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版)教案: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创设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西部优美风景导入:

师:看到黄沙万里的大漠,优美的吐鲁番,神秘的天池,此时此刻,想必大家都想知道这块神秘的土地在哪里呢?在古代,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它对于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自主预习】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汉初的西域

汉朝玉门关、阳关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这里有三十六国之多。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36万。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西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国。

2、张骞出使西域

提问 (1) 匈奴是如何统治西域各国的?举例说明。

(2) 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

(3) 匈按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

(4) 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老师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结合课件及书中《张骞出使西域图》讨论上述问题,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展示汉与西域的物质往来图)

3、西域督护府的建立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这是西汉派驻西域的总监护,是进行军事、行政管理的长官,其职责是管理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这说明我国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汉时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说明新疆已纳入中国的版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请同学们谈谈你如何评价张骞? 答案提示: 第一:个人品格----具有探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

第二:历史影响----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

二、 丝绸之路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 提问:

(1) 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2) 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有哪些影响? 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和其他文明区域建立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

三、 班超经营西域

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

教师形象的讲述班超的故事,也可由学生补充。

2、甘英到达波斯弯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公元166年,大秦安墩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交往的开始,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 【合作探究】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时,汉与匈奴的关系如何?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有没有分别达成目标?通过学习你从张骞身上学到什么?

2、为什么汉朝时从长安到亚非各国的商路被成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对汉代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汉与西域的联系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置

二、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第五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积累运用(共23分) 1.请把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翻开七年级上册这本泛着油墨清香的语文教材,我们遇见美不胜( )收的四时风.光,体会亲人之间纯cuὶ( )动人的感情,感受永恒的童真、童趣和友谊,感动于书中 zhᾱng( )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反思人与动物之间的相处模式,遐( )想在.童话、诗歌,神话和离言的世界里. 2.默写。(8分) ①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 ,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闻笛》)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⑥淫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诫子书》) ⑦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⑧ ,寒光照铁衣。 (北朝民歌《木兰诗》)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处表达错误,请按要求修改。(4分) ①日前,丹阳市稽查队发现在例行检查时,有一家网吧接纳了多名未成年人。②近年来,虽然有关方面扩大了对网吧的管理力度,然而未成年人泡网吧的现象并没有绝迹。③未成年人上网之所以屡禁不绝的原因,一是少数学生懒于学业,欺骗家长,逃课上网;二是有些网吧经营者受利益驱动,顶风违纪,接纳未成年人进网吧。④另外,无法准确判断上网者是否未成年人,这也是个别网吧经营者心存侥幸的原因之

(1)第①句语序不当,应改为 (1分) (2)第②句用词不当,应改为 (1分) (3)第③句句式杂糅,应改为 (1分) (4)第④句搭配不当,应改为 (1分) 4.名著阅读。(5分) 好大圣,即现本象,将金睛兽解了缰绳,扑一把跨上雕鞍,径直骑出水底。到于潭外,将身变作牛王模样,打着兽,纵着云,不多时,已至翠云山芭蕉洞口,叫声:“开门!”那洞门里有两个女童,闻得声音开了门,看见是牛魔王嘴脸,即入报:“奶奶,爷爷来家了。”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出门迎接。这大圣下雕鞍,牵进金睛兽;弄大胆,诓骗女佳人 (1)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是《西游记》里的经典,值得我们]精读,请问这是大圣第 去借芭蕉扇?(1分)

(2)这次大圣变成牛魔王骗取芭蕉扇,你能说说其他两次大圣分别用什么方法借芭蕉扇的?(2分)

(3)下列有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范爱农。

B.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有“肚子疼”绰号的是沈四太太。

C. 唐僧分别在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 D.《西游记》中白骨精先后三次变为美女、老翁、老妇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识破。 5. 为了提高镇江市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镇江工市教研室讨论确定了我币初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推荐书目以下为七年级的阅读书目:(4分) (1)《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著

(2)《呼兰河传》萧红

(3)《居里夫人传》【法】艾芙·居里/著

(4)《故事新编》鲁迅

(5)《昆虫记》【法】法布尔/著

(6)《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俄】契诃夫著、汝龙译

(7)《城南旧事》林海音

(8)《八十天环游地球》【法】凡尔纳

(9)《动物农场》【美】乔治。奥威尔著傅惟慈/译

(10)《希腊神话》【德】施瓦布/著

因此学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随我亻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1)【交流台】请你从目录中选取一本名著推荐给大家,并写出推荐理由。(50字以内)。(2分)

(2)【心情树】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你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100字以内)(2分)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秋词》一诗,完成6~7题。(共4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2分)

7.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1题。(共11分) 【甲】狼

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 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万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鸣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①犬坐( ) ②狼亦黠矣 ( ) ..③乃伪睡以俟( ) ④犬阻之不使前(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2)然野心不过遁逸耳。(2分)

10.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

(三)阅读郑振铎的《猫》选段,完成11~14题。(共9分)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语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日,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压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米呜!”便逃到至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1.依据文中“我”对第三只猫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填空。(2分) ( ) 愤怒 ( )

12.“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个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3分)

1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要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2分)

14.从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看,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2分)

(四)阅读《夜晚》,完成15—19题(共13分)

夜晚(韩少功) 1)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2)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九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可,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3)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4)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5)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l,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6)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5.文章第3段中加点的“烙下”一词,能不能用“印下”“留下”“刻下”代替?请你说说理由。(2分) 16.第

3、4段中,作者对月光作了精彩的描写,请你摘录其中的一处,说说写法上的妙处。(3分)

17.请从“星星、太阳、云彩”中选一个词语为对象,仿照文章第一句“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写一个句子。(3分)

18.文章的结尾意味深沉,请你写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2分)

19.文章第5段中说“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分)

三、作文(共40分) 20.刘禹锡由秋日风光而生发独特感受,郑振铎为误解了那只猫而有锥心之痛,韩少功因月光而感受到夜晚的美好,当岁月一天天从我们指缝间溜走,当青春一日日在我们眉宇间晕开,总会有那么一件事,那么人,甚至只是一抹阳光,一株小草………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叩击我们的心灵。请以“在我的心头荡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④书写工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下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