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演阿巴斯电影的美学特征

2022-09-11

一、镜头语言的长镜头之美

阿巴斯喜欢呈现完整的现实, 他希望通过有限的镜头来表达背后真实的生活。他的电影大量运用长镜头, 而且这种长镜头, 又以大全景或者全景长镜头为主。只有为数不多的特写、近景穿插其中。阿巴斯用这些长镜头表达深沉的遗憾, 他认为电影的重心就是生活本身。所以, 在《生生不息》中, 沿路的长镜头展现了大地震之后, 伊朗的现状, 还有人民的生活现状。《橄榄树下的情人》里, 透过小巴士挡风玻璃的主观镜头, 看到了蜿蜒盘旋的道路、橄榄树林、残破的房屋帐篷把整个小镇的真实景象完全呈现出来。《何处是我朋友家》中以课堂开始, 以课堂结束。两场课堂的戏就足足用了14分钟的长镜头来表现:小艾哈迈德央求母亲让他出去送作业本的一场戏中, 也是用了13分钟。

二、电影的诗性叙述

分析阿巴斯的电影呈现出的诗性气质首先从电影的台词开始。虽然在阿巴斯的电影中, 人物台词不像好莱坞影片一样, 依靠人物的嘴来讲故事。就是在这不多的语言中, 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美的, 充满哲理的语言。但是它又是朴实的。在《生生不息》中, 开着车的爸爸一直在问的一句话就是:这条路通吗?路上, 父亲似乎对着儿子说, 似乎又是自己在说:“这条路通向哪里?所有的路都能到达某个地方。”简单的一句话, 说出了深刻的哲理, 特别是在遇到大地震之后的伊朗。灾难过后, 人们的生活变得不知所措。但是只要路还在, 这里活着的人就像仍然存在的路一样, 就能走通, 就能勇敢的生活下去。

不仅台词耐人寻味, 在他的电影中一直都有一个永恒的主题, 那就是寻找。课间休息》男孩寻找另外一条回家的路;《一种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法》寻找的就是合适的解决方法;《何处是我朋友家》寻找的是同学的家;《生生不息》寻找的是小演员艾哈迈德;《橄榄树下的情人》寻找的是打动塔赫丽的机会;《樱桃的滋味》宝迪寻找的是帮自己收殓的人……阿巴斯钟爱这种寻找的叙事模式, 因为在寻找的过程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可以引起观众的很多思考。阿巴斯希望通过这些寻找的过程, 让观众看到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希望在寻找的过程中磨炼自己, 考验意志, 从而获得形而上的认识。也因为寻找这个模式, 构成了阿巴斯散文诗似的影响风格。

三、对传统表演方式的重建

阿巴斯倾向于导演和观众一起完成影片的创作模式。为了让影片呈现出生活的本来面目, 让观众很好的理解并进入影片, 那么演员的表演就非常重要, 要求演员表演的真实性更强。因此, 阿巴斯在演员的选择上, 更倾向于与非职业演员进行合作, 他影片中的人物就是现实中的那个人。这一点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片模式类似, 人和角色的完全合一就是阿巴斯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因为对阿巴斯来说, 一个专业演员不管是多么的优秀, 在对待剧本的时候, 还是以“别人的生活”来处理。这样表演出来的感觉总是会很“隔”的感觉, 也就使得这个剧中人物的个性流失了。

而在阿巴斯的电影中, 角色的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比如对女性角色的设置, 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屈指可数, 但大多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处是我朋友家》中的妈妈, 《橄榄树下的情人》中的塔赫丽以及西瓦太太, 《生生不息》中搭车的妇女、新婚夫妇和失去女儿的母亲, 《随风而逝》中挤牛奶的女孩。这些以生活中本来面目出现的女性们, 因为他们在剧中, 与主人公有着密切的接触和交谈, 对人物的命运的改变起到作用, 而且对影片的主题也担负着提示的作用。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女性们自己看待世界、人生的观点。

四、浓厚的人文主义意味

阿巴斯的电影中充满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意味。在电影中, 故事的主体、表现的主体是人。关于人这个复杂的个体, 在西方的电影界中, 因为陷入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中, 导演们对人性的阴暗面关注更多。妄图通过剖开人性中的恶, 让人自己认清自己。就是因为这样残酷的方式, 电影中的人变得丑陋、低俗、软弱。也是因为媒介过多的重视人性中的灰色时, 人越来越看清自己, 人与人的关系变得不信任。但是在东方主义的影响下的阿巴斯, 在他的影片中展示给观众的总是人最美的一面。虽然, 伊朗有很多穷人, 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但是可以看到穷人们仍然在努力的生活。他们并没有因为今天的贫穷而放弃自己。《樱桃的滋味》捡垃圾为生的中年男人, 宁可穿着从垃圾堆捡来的衣服, 宁可靠自己的双手劳动, 也不接受宝迪提供的横财机会。阿巴斯相信人有善、恶之分,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冷漠, 人与人之间肯定存在最温暖的情谊的。《特写》中的萨博齐安可以说是阿巴斯电影中最“恶”的一个了。冒充著名导演招摇撞骗。但是阿巴斯并没有把镜头全用在刻画他如何可恶, 如何骗人钱财上面。相反, 他发现萨博齐安身上有大多数满怀梦想年轻人的影子, 他因为太喜欢导演马克马尔巴夫而模仿他, 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像他那样成功的导演。这样的“恶”也没办法让观众讨厌起来。

电影, 应该是给人力量的。阿巴斯的电影总是选取生活中最“阳光”的一面给我们看, 充满的人文关怀, 对人充满了信心、使得观众去感受来自生命的感动。也正是因为这中精神, 所以阿巴斯的影片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而且引起的共鸣是超越国界、文化的。

摘要:随着电影的发展, 不同的电影流派、不同的创作方法也是日新月异。电影表达方式的丰富为电影注入了更强的直指人心的力量。纵观阿巴斯的所有电影作品,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鲜明的阿巴斯导演风格。他的影片充分展示了专属于阿巴斯的电影语言特征。这些电影语言虽然只是外部表现, 但是却充分表达了阿巴斯的电影美学诉求。本文将从四方面分析其美学特征。

关键词:阿巴斯,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 刘昊博, 阿巴斯电影观和长镜头美学, [J], 《电影评介》, 2007年第5期.

[2] 单万里, 大器晚成大盈若缺——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素描[J], 《当代电影》, 2000年第3期.

[3] 单万里, 橄榄树下的生命礼赞——评<橄榄树下>兼谈阿巴斯电影三部曲[J], 《当代电影》, 2000年第3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线性代数中行列式Laplace展开式的证明下一篇: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