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书下注释范文

2022-06-21

第一篇:诫子书书下注释范文

文言文课下注释检测

七年级上册 《童趣》

1、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外:___________________

3、项:____________ 4强:______________

5、素帐:____________

6、徐:________

7、唳:________

8、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盖:______

10、鞭:___________ 《论语十则》

1、时习:__________________

2、说:_________________

3、 愠:____________

4、 君子:________________

5、吾:_____________

6、 日:________

7、 三省: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

8、信:__________

9、传:_______________

10、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殆:_______

13、 女:____________

14、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 知,___________

15、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弘毅:__________

17、凋:_________

18、 其恕乎:______________其,___________ 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市》

1、邑:______

2、数年恒不一见:___________________恒,_____

3、青冥:__________

4、相顾:______________

5、近中:_____

6、无何、未几:________

7、飞甍:_____甍,_____

8、始悟:_________

9、高垣睥睨:_______________ 高垣,_______ 睥睨,___________________

10、连亘:____________

11、居然城郭:________________居然,_______ 城郭,______

12、中有楼若者:____________ 堂若者:_________堂,______坊若者:____________坊,_______

13、历历在目:______________

14、莽莽然:________莽莽,________

15、依稀:_____________

16、乌有:_____乌,____

17、危楼:______危,____

18、霄汉:___________

19、窗扉:________ 20、洞开:______

21、裁:_______

22、黯然缥缈:_____________缥缈,_______________

23、往来屑屑:________________

24、凭:______

25、不一状:___________

26、逾时:__________

27、倏忽:___________

28、市肆:______ 肆,__________ 《世说新语》两则

1、内集:___________

2、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

3、俄而:___________

4、差可拟:____________差,_________拟,________

5、期行:_________期,_______

6、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__________

7、舍去:_________去,______

8、乃至:______ 乃,___

9、尊君在不:__________尊君,_________ 不,_______

10、相委而去:___________委,_______

11、家君:_______

12、引:___

13、顾:__________ 《寓言两则》

1、坏:_____

2、筑:_____

3、亦云:________

4、暮:____

5、果:_____

6、亡:______

7、塞、塞上:______________

8、善术者:____________________ 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9、亡:_______

10、吊:___________

11、何遽:_____

12、居:_____

13、将:______

14、髀:________

15、丁壮:_______

16、引弦而战:_______________引弦,__________

17、十九:________

18、此:__________

19、跛:_________ 20、保: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

1、世隶耕:______________ 隶,_______2.尝:________ 3.异焉:_______________ 4.旁近:_______________5.自为其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收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________ 7.自是:_______

8.立就:___________ 9.文理:________10.稍稍:______11.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_____宾客,________12.乞:___________________ 13.利其然:__________________14.扳:______________

15环谒:_____________ 16.称:________ 17.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悟:__________19.贤于材人:_______________20.不至:_________ 21.彼其:_____ 22.得为众人而已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受之天:_______________ 受,_______ 24.受于人:____________天,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1. 当户织:_________ 2.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ō)子。

3. 惟:____ 4.何所思/忆:_________________5. 军贴:_____________

6. 军书十二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7. 愿为市鞍马:_____________为,____市,____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8. 溅溅(jiān jiān):水流声。9.旦:_____10.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1. 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戎机,_______12. 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度,____ 13. 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朔,____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14. 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勋,记功。十二转为最高的功勋。15. 赏赐百千强:________________ 强,_______ 16. 问所欲:________________ 17. 不用:_________ 18.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19.郭:_____ 20.扶将:_______21.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2. 霍霍(huò huò):磨刀的声音。23. 著:____24. 云鬓(bì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帖花黄:帖,_________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26. 火伴:同“伙伴”。当时规定若干土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27.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

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__________迷离,___________ 28.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傍地走,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

1、当涂:___________

2、辞:_____

3、务:____

4、治经:__________

5、博士:__________

6、涉猎shâ:_____________

7、见往事:____________

8、乃:______ 9及:____________

10、过:__________

11、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非复:________

13、更:_____

14、刮目相看:______________刮目,______

15、见事:________________ 《口技》

1、会:______

2、厅事:大厅,客厅。

3、施:_______

4、团坐:_____

5、少顷:________

6、但闻:______

7、满坐寂然:____________坐,_________

8、欠伸:______________

9、呓语yì:_________

10、既而:________

11、抚:________

12、乳:______

13、絮絮xù:___________

14、是:______15一时:___________

16、众妙必备:____________________毕,________

17、侧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默叹:______________

19、未几:____________ 20、齁hōu:__________

21、意少舒:__________________少,______舒,_________

22、中间:_______________

23、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模拟声音的词。

24、曳屋许许声yâ hǔ:拉塌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___许许,拟声词。

2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_______________

26、虽:_____

27、一端:一头,文中指声音中的一种。

28、名:______

29、奋袖出臂:_________奋,____30、股:____

31、战战:_______

32、几jī:____ 《短文两篇》

1、逐日:______________

2、逐走:_____________

3、入日:___________________

4、道渴而死:__________________

5、触:_______

6、昔者:_____

7、天柱折,地维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____绝,____

8、水潦:_________潦,______

9、尘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狼》

1、止:________

2、缀行zhuì甚远:____________ 缀,___________

3、从:________

4、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__ 并,____故,______

5、窘jiǒng:_______________

6、敌:____________

7、顾: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积薪:____________

9、苫蔽成丘shàn:_________________苫蔽,____________

10、弛:_______________

11、耽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少时:___________

13、径去:__________

14、少时shǎo:__________

15、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

16、久之:__________

17、瞑mǐng:______

18、意暇甚xiá:_____________ 意,__________暇,____________

19、暴:___________ 20、毙:_________

21、洞其中:_____________ 洞,______

22、隧suì:_________________

23、尻kāo:________

24、假寐mâi:________

25、黠xiá:_________

26、顷刻:________

27、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变诈,_____________几何,__________

28、止增笑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

1、落英:____________________

2、缤纷:__________________

3、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才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6、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俨然:_____________

8、属:_____

9、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 阡陌:____________

10、相闻:________________

11、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2、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3、要:___________

14、绝境:_______________

15、无论:______________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6、具言:___________

17、叹惋:___________

18、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___ 扶: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___

19、及郡下:__________________ 20、诣:______________

21、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_____

22、遂:______________

23、规:_________

24、未果:__________

25、寻:____________

26、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________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1、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龙则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____ 惟,_____ 吾,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鸿儒:____________鸿,____儒,___________

7、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调素琴:调,___________________素琴,_________________

9、金经:____________

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

11、案牍:________________

12、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_______________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4、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蕃:_____

16、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_______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_______妖,___________

19、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亭亭,______________ 植,________

21、亵玩:_________ 亵,___________________

22、隐逸:_________________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4、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6、菊之爱: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宜,________

《大道之行也》

1、大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

3、讲信修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亲:__________________

5、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________________ 寡,_______________ 孤,_________ 独,_________废疾,________________

6、男有分:_________________ 分,_________

7、女有归:________归,_________

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恶,_____

9、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

11、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_ 乱,_____ 贼,______ 作,______

12、外户:_________________

13、大同:_________________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

1、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无,________ 阙,__________

3、亭午:_________

4、夜分:____________

5、曦:_________

6、襄:______

7、沿:_____________

8、溯:__________________

9、奔:______________

10、疾:_______

11、素湍:________________

12、回清:________________

13、绝巘: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飞漱:____________________

15、清荣峻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晴初:____________

17、霜旦:__________

18、属引:______________ 属,动词,___________ 引,____________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1、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 交辉,_________

2、四时:______

3、歇:__________

4、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颓,________

5、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鳞,__________________

6、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

7、康乐:______________

8、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念,____________

2、相与:_______________

3、中庭:___________

4、空明:________________

5、但少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 但,_________ 闲人,__________________

《观潮》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________(______叫望)。

2、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其,指潮。出,___________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3、仅如银线:__________________仅,______________

4、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_____________

5、沃日:_____________________ 沃,____________

6、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

7、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8、艨艟(mãngchōng):_________

9、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_________ 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10、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骑,_________ 弄,__________ 标,_____________

11、略不相睹:_______________

12、一舸(gě)无迹:_________________ 舸,________

13、逝:__________________

14、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披发文身:___________________文,___________

16、溯迎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鲸波万仞: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18、腾身百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江干:______ 20、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溢目,________

21、倍穹:____________穹,_______

22、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僦、赁,__________ 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心亭看雪》

1、挐:___________________

2、拥毳衣炉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 雾凇,____________ 沆砀,_________________

4、一白:_________

5、惟长堤一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焉得,_________ 更,_______

7、强:_______

8、白:___________

9、客此: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

1、共色:__________________

2、从流飘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

3、缥碧:_________

4、直视无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甚箭:________

6、奔:____________

7、寒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负势竞上: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轩,____邈,_______

10、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千百成峰:__________________

12、泠泠作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泠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相鸣:_________________

14、嘤嘤成韵:____________________嘤嘤,________

15、千转:_______________转,________________

16、鸢飞戾天: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戾,____

17、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纶,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________ 20、横柯上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柯,____________

21、在昼犹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疏条交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柳先生传》

1、何许:__________________ 许,_______

2、不详:___________

3、因以为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为,____________ 焉,语气助词

4、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会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__________

6、亲旧:__________亲,__________ 旧,________________

7、或:___________

8、造饮辄尽:____________造,________ 辄,______

9、期在必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________

10、曾不吝情去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不,__________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__________ 去留,_________

11、环堵萧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堵,________________萧然,_________

12、短褐穿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3、箪瓢屡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自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戚戚,____________汲汲,___________

1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人,________俦,_______

19、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觞,__________

《马说》

1、祗:_______________

2、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骈,_________骈死,_______________槽枥,喂牲口用的槽。

3、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食:___________________

5、食:_________________ 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i。

6、外见:__________________ 见,____________

7、且:________________

8、策之___________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_______________

10、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___________

11、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临: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

1、致:________

2、假借:_____

3、弗之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弗,______之,__________

4、走:______

5、逾约:__________________

6、以是:______________

7、既加冠:___________________ 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8、硕师:_________________ 硕,__________

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叩,______

10、德隆望尊:____________________

11、稍降辞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辞色,_________________

12、援疑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援,___________质,__________

13、俯身倾耳以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叱咄:__________________

15、至:_________

16、俟:____________

17、负箧曳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穷冬:____________________

19、皲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21、肢:_________________

22、媵人:________________

23、汤:____________

24、沃灌:_______

25、衾:______

26、寓逆旅:_____________ 逆旅,___________

27、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容臭:__________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烨然:_________________ 30、缊袍敝衣:_________________ 缊,________ 敝,_____

31、略无慕艳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慕艳,_________

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指吃的穿的。

《小石潭记》

1、篁竹:_________

2、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佩、环,_________________

3、水尤清冽:____________ 尤:_______

4、全石以为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____以,_____

6、坻,______________

7、屿,_______

8、嵁,_______________

9、翠蔓:__________________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_______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2、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佁然:________________

15、俶尔远逝:________ __________

16、翕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悄怆:__________

21、清:_____

22、隶而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2、越明年:_________________ 越,_______

3、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______________

6、胜状:_________________

7、浩浩汤汤:_________________

8、横无际涯:_________横,_______际涯,_____

9、朝晖夕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晖,________

10、大观:_____________

11、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2、然则:_________________

13、南极潇湘:__________极,______

14、迁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18、淫雨:______________

19、霏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开:_______

21、排空:_________________

22、日星隐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山岳潜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樯倾楫摧:___________________

25、薄暮冥冥:________________薄,_______

26、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景:_________

28、波澜不惊:_________________惊,这里有_________的意思。

29、上下天光,一碧万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顷,极言其广。 30、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 集,_____________

31、锦鳞:________________

32、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

33、郁郁:__________________

34、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______

35、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静影沉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_________

37、何极:____________

38、宠辱偕忘:____________________宠,_____偕,______

39、把酒临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40、求:_____

41、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4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庙,宗庙。堂,殿堂。庙堂,__________。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45、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46、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

47、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________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_______

《醉翁亭记》

1、环滁:_______着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蔚然,_________________

3、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翼然临于泉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_______

5、太守自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__________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

9、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晦明变化: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_____

12、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秀,__________________

13、风霜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负者:________________

15、休于树:_________________

16、伛偻提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____________

17、山肴野蔌:_____________ 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蔌,_______

18、陈:_______________

1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酣,_____________丝,弦乐器。竹,管乐器。20、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21、弈:____________

2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_________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23、苍颜:_____________

24、颓然乎其间:__________________颓然,愿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_________

25、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_________

26、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乐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谓:___________

《满井游记》

1、冻风时作:___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 冻风,______

2、局促:____________

3、廿日:___________

4、稍和:____________

5、土膏:_____________膏:__________

6、若脱笼之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于时:__________

8、波色乍明:___________________乍,_________

9、鳞浪:_______________

10、新开:________

11、山峦为晴雪所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

12、娟然:________________

13、冷光乍出于匣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乍,________ 匣,指镜匣。

14、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倩女,_______________ 靧,________ 掠,________

15、柔梢披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梢:柳梢。披风,_____________披,_________

16、劲:_______________

17、浃:__________

18、未始无春:____________________

19、夫不能以游堕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堕,________________ 20、而此地适与余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____________

21、恶能:___________ 恶,__________

《核舟记》

1、奇巧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径寸之木: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_______________

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罔不:_______________

5、贻:________

6、盖大苏泛赤壁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__ 有,________

8、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________ 许,_________

9、箬篷:____________________

10、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1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里的文句。徐,___________兴,________

12、峨冠: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膝相比: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互相靠近。比,________

14、绝类弥勒:极象弥勒佛。类,________

15、矫首昂视:___________ 矫,___

16、不属:_________

17、诎:__________

18、历历:____________________

19、衡:___________________ 20、视端容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夷:_________

22、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的。甫,______________

23、了了:_______________

24、曾不盈寸:还不满一寸。曾,尚、还。盈,满。

25、简:挑选。

26、修狭:长。

27、技亦灵怪矣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中轩敞者为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

《陈涉世家》

1、尝与人佣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尝,_______

2、辍耕之垄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

3、怅恨久之:____________________ 怅,_________

4、苟:________

5、若:______

6、太息:________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_______

8、適戍:______________適,___________

9、屯:________

10、皆次当行:次,________________

11、会天大雨:会,________________

12、失期:__________

13、亡:___________

14、举大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等:___________

16、死国: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苦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以数谏故:____________________数,______

19、上使外将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怜:_________

21、诚以吾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唱:___________________

23、宜多应者:____________

24、乃行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指意:______

26、念鬼:______________

27、威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丹,___________书,________

29、置人所罾鱼腹中: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罾,___________ 30、固以怪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

31、间令:_________间,______________

32、篝火:______________

33、之次所旁丛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所,_____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

34、旦日:____________

35、往往语:________________

36、指目:__________________

37、多为用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广故数言欲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忿恚尉:______________40、令辱之:_______________

41、笞:_________________

42、剑挺:____________

43、并杀:____________

44、召令徒属:____________________

45、藉第令毋斩:_____________________藉第令,_____________

4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__________

47、受命:_______________

48、为坛而盟:_______________

49、蕲下:___________ 50、徇蕲以东:______________

51、行收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比至陈:_______

53、谯门中:_____

54、三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豪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与皆来会计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_______被,______________坚,_________ 执,_________锐,_________

58、刑其长吏:_________________

《唐雎不辱使命》

1、辱:_________________

2、易:__________

3、其许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惠:______________

5、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广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广,________

8、直:_______

9、怫然:_________________

10、布衣:_________

11、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抢,______

12、庸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仓鹰:________________

1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祲,_____________

16、缟素:_____________

17、秦王色挠:___________________挠,_______

18、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谢,___________

19、谕:____________________

《隆中对》

1、对:___________

2、陇亩:田地。

3、好为《梁父吟》:_________《梁父吟》。

4、莫之许:就是“莫许之”。之,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许,____________

5、谓为信然:______________谓,________信然,______________

6、器:_______________

7、谓:______________

8、与俱来:__________________

9、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______________

10、屈致:_______________致,_____________

11、宜枉驾顾之:_______________枉,________驾,指车马。顾,_______

12、诣:__________________

13、凡:___________

14、乃见:_____________

15、因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__屏,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汉室倾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倾颓,__________

17、奸臣窃命: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窃命,___________________

18、蒙尘:蒙受风尘,专指_______________

19、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20、度德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信:________________

22、遂用猖獗,至于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猖獗,______________

23、然志犹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___________已,______

24、计将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_______出,________

25、自董卓已来:指董卓杀死少帝刘辩,独掌大权以来。已,______________

26、众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非惟天时,抑亦人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惟,_______抑,_______

28、挟天子而令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挟,______________29争锋:______________30、国险而民附: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利尽南海:意思是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利,_______尽,______________

33、此用武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殆,_________ 资,_______________

35、刘璋暗弱:______ __________

36、殷:____________

37、存恤:____________

38、总揽:_________________揽,这里有________的意思。

39、岩阻: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41、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42、政理:________

43、身:________

44、箪(d1n)食壶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箪,用竹或苇制成的盛物器具。

45、日:__________ 《出师表》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崩殂:______崩,____________殂,_______

3、秋:_____

4、殊遇:________________

5、开张圣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光:___________

7、恢弘:___________________

8、引喻失义:____________引喻,_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_

9、陟罚臧否,不宜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臧否,________

10、作奸犯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刑,_______

12、理:______

13、内外异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简拔:_______

16、遗:_______

17、悉以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咨,________

18、必能裨补阙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性行淑均:____________________淑,_____均,_____20、优劣得所:____________________

2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

23、猥:__________

24、驱驰:_____________

25、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

26、尔来:_____________

27、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28、夙夜忧叹:________________

29、不毛:___________ 30、驽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驽,_____________钝,_______________

31、攘除:____________

32、斟酌损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损,_________益,_______________

33、慢:_______________

34、彰其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彰,____________

35、咨诹善道:_____________________诹,______

36、雅言:________

九年级下册 《公输》

1、起:______

2、何命焉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愿借子杀之:__________________子,__________________

4、请献十金:____________________请,_______________

5、义:______________

6、说之:___________

7、何罪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仁:________

10、知而不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知类:___________

12、然:____

13、胡:__________

14、已:_________

15、见:____________

16、文轩:_____________

17、敝舆:_________

18、褐:____________

19、粱肉:__________20、何若:_________

21、犹„„之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长木:________________ 24:王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虽然:________________

26、牒:_________

27、九设攻城之机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距:_____________

29、守圉:_______________30、诎:________

31、所以:_____________

32、寇:______

33、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两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选自《孟子•告子下》。

2、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发,________________畎亩,___________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____________

4、任:______________

5、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6、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空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8、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 拂,________乱,_________

9、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曾益:_______曾,_________

11、恒过:______________

12、衡于虑:___________________衡,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___________________

14、征于色:________________,意思则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15、发于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而后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7、入:_______________

18、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拂士,______________拂,_______________

19、出:____________20、敌国:__________

21、生于忧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___________

24、百里奚举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郭:________

2、环:_________

3、池:__________

4、兵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委,_______去,___________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域,_______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

9、至:______

10、亲戚:________________

11、畔:_____________

12、顺:__________

1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1、选自《孟子•告子上》

2、苟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患:_______________

4、辟:______________

5、如使:________________

6、何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

7、勿丧:___________

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9、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10、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蹴:_________

12、不屑: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万钟:________________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4、辩:_________________

15、何加:_________________

16、奉:______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与,通“欤”,语气助词。

18、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______________

19、已:_________________ 20、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

1、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

2、肉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间:________

4、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_______弗,_____专,_____________

7、必以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_________

9、徧:__________________

10、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

11、牺牲,____________帛,___________

12、加:________

13、信:________

14、小信未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孚:___________

15、福:_______________

16、狱:________

17、虽:_________

18、察:________

19、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忠之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忠,_________________

21、可以一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战则请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4、鼓:___________,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25、败绩:_______

26、驰:______________

27、辙:________________

28、登轼:__________________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29、逐:_____________30、既克:战胜齐军后。既,_______

31、故:________________

32、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33、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

34、再:___________

35、盈: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测:___________

37、伏:______

38、靡:_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选自《战国策》。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纳,______

2、修:__________

3、昳丽:_____________

4、朝服衣冠:_________________服,_______

5、窥镜:_____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旦日:_______

8、明日:_____

9、弗如远甚:____________

10、美我:___________

11、私:____________

12、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四境之内:_________________

14、蔽:________________

15、面刺:______________

16、谤讥于市朝:______________谤,_______________讥,_____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市朝,________

17、闻:_______________

18、时时:________

19、间进:__________间,____________ 20、期年:___________

21、朝于齐:_______________

22、战胜于朝廷:_______________

《愚公移山》

1、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仞:___________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3、本:________

4、且:_______

5、面山而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_______

6、惩:____________________

7、塞:_______

8、迂:________

9、聚室而谋:____________

室,_____

10、汝:______

11、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

12、指通豫南:_______________指,_____

13、杂然相许:_______________杂然,________许,_______

14、献疑:_______________

15、以:_____

1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_____损,______丘,________

17、如太行、王屋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焉,疑问代词,________置,_______

19、投诸渤海之尾:________________诸,______20、荷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________荷,___________

21、叩石垦壤:___________________叩,_________

22、箕畚:___________________畚,_________

23、孀妻:_______

24、遗男:_______________

25、始龀:_____________龀,________

26、寒暑易节:___________________易,________节,________

27、始一反焉:________反,______________

28、叟:_______

29、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这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句。先说甚矣,有强调的意味。惠,____________________ 30、残年:指人的晚年。

31、一毛:一根草,或一草一木。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其: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33、长息:长叹。

3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曾不若:_____________

36、虽我之死:_____________虽,________

37、穷匮:_______

38、苦:______

39、亡以应:_______________亡,_______40、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________

41、惧其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感其诚:_____________________

43、负:______

44、一厝朔东:___________厝,_____________

45、阴:________________

46、陇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诫子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三、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作业设置结合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感受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和爱国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参与讨论。 (1)难点预见: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

(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

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3、总结交流:

(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研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

{提示板书: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见上,略)

(4)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 自背。互背。齐背。

(5)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周围实例及社会贪污腐败现象 、“八荣八耻”精神,自由交流感想。指定优秀代表发言)

(五)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1)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 警句推荐: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2)积累文章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于读书笔记上。

(六)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古往今来,抒发人间真情的诗词浩如烟海,或抒爱国之情,或赞亲密友情,或歌殷殷亲情,或咏浓浓乡情„„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

第三篇:《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掌握下列字的读音:澹泊(dàn bó ) 淫慢(yín) 险躁(zào)

3、理解下列掌握词语:君子、行、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志、淫慢、险躁 治性、驰、穷庐、将复何及 4、翻译全文。

5、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弄清文章的层次关系。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法、学法设想:

1、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2、置换法。针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1)生字:澹泊、淫慢、险躁

(2)停顿: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学/无以广才 3、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 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师强调重点词(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4、生译全文。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译文的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优美。(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房子,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研读赏析课文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 些诗句?

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明确:(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关系,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弄清本文的逻辑层次。

明确: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五、背诵积累。

学生背诵课文。提醒学生:注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要注意句间停顿,开始时,要慢背,心里装着现代文,嘴里说着古文。

六、谈感受,说启发。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如,(1)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2、背默课文。

七、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 自主学习 1.《诫子书》选自 ,作者 ,字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我们以前学过他感人肺腑的课文《 》,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 , 。 2.给粗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夫君子之行( ) 澹泊 ( ) 淫慢( )则不能lì( )精 .....险躁( )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遂成枯落( )悲守穷lú(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 ①夫君子之行 ②非澹泊无以明志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非志无以成学 ...⑤淫慢则不能励精 ⑥险躁则不能治性 ......⑦年与时驰 ⑧遂成枯落 ⑨悲守穷庐 ....4.背诵默写

夫君子之行, , 。非澹泊无以明志,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 精读文章,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学习:

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句子

1、 指名背诵,听读质疑

2、 交流质疑

3、 齐背文章

三、 合作探究

1、 解题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或亮从哪几个方面来告诫和勉励儿子的?)

3、齐背文章,进一步感受父对子地殷殷深情。

五、课堂练习

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

10.在《出师表》一文中也有能体现诸葛亮的淡泊名利的思想的语句是 ,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回答后面问题。 章武三年春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②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③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注释】①笃:病重。②竭:用尽。③敕:告诫,嘱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必能安国: 若嗣子可辅: 事之如父: ...2.翻译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3.请写出一个人们陈赞诸葛亮高风亮节的成语。 4.近人游俊曾写过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你知道其中的“两表”“三顾”“一对”分别是指什么呢?

两表: 三顾: 一对: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第四篇: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翻译与理解。

3、理解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重点与难点:重点字词掌握、课文背诵,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谈自己了解的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国丞相,军事家、政治家,“孔明灯”,三顾茅庐„„(2分钟)

二、朗读课文(约8分钟)

1、自由朗读(3分钟),要求(1)标记生字注音,注意几个字 夫(fú)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2)注意词句停顿

2、指定学生朗读——学生评价(5分钟)

3、全班齐读

三、检查预习,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约8分钟) 小组答题必答题:

第一组:

1、 诫

2、书

第二组:

3、夫

4、静

第三组

5、淡泊

6、明志

第四组:

7、致远

8、广才

第五组:

9、淫慢

10、励精 第六组:11险躁

12、治性

抢答题:

1、年与时驰

2、意与日去

3、遂成枯落

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注意句式特点)这是逻辑学中“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3、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想一想:诸葛亮告诫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小组合作,质疑探究

1、为什么修身要静,养德要俭?俭以养德与静有什么关系?

2、怎么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成学”?

【注释】

①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②夫fu2:语气词,文言虚词的一种,用于句首。如“夫”、“盖”。表示将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③君子:这里泛指德才兼备并出众的人。④静以修身:此句中“以”是介词,“用、凭借、依靠”的意思。“静以修身”即“以静修身”,“静”是“以”的宾语,提前了,属于介词宾语前置。④淫:放纵,沉溺,无节制。⑤慢:怠慢,懈怠,松懈懒惰,不紧张。⑥励:振奋,振作。⑦躁:急躁,不冷静。⑧遂:终于,最终。⑨接世:为世所接,被社会接受、认可,即对社会有用,适应社会。⑩庐:简陋的房屋。 【译文一】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内心平静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业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想回到过去的青少年时代重新学习)还有什么用呢!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作者简介及背景】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山东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名句赏析】

(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逻辑学中“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老子》“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及欲扬先抑、欲擒故纵、“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的“淡泊”、“宁静”,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作为,但现在“不为”正是为了将来“有所为”。

现在的“淡泊”、“宁静”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更加有所为。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且贯穿诸葛亮一生,作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其原创《淮南子》。

诸葛亮54年的一生,因此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27年。前27年,是他博览群书、修身养性、静观天下、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而后27年,则是他身体力行、完善自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阶段。我们也可以说,前27年是他的“淡泊”“宁静”阶段,而后27年则是他的“明志”“致远”阶段。

(二)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志向总是最重要的。 非学无以广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唐朝韩愈在《师说》中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在中小学的时候,要刻苦学习,因为我们无知,我们要想了解这个世界,必须跟随老师刻苦学习。在上大学时,我们几乎都是成年人了,熬过了人生学业中的最重要、最艰苦的关口-----高考,所以很多大学生开始松口气歇下来了,失去了往日高中时拼搏的身影,平时的学习只要考及格就行,最后只图混个文凭,仿佛大学只是供“天之骄子”休息娱乐的场所。他们中的很多人最后也能找到工作,但是当他们埋头于工作之后,看到自己大学同学继续刻苦读书找到更好工作的时候,他们的悔意也就慢慢涌上心头了。

古今中外的天才宁有种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诫儿子“非学无以广才”的话语既是很普通的谆谆告诫,也是亘古未变的哲理。

他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愤学习,并要注意学习方法:要“静”、“志”,不能“淫慢”、“险躁”,并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的无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的人生无奈与悲叹警醒儿子。 非志无以成学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北宋•苏轼)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们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随波逐流。他们的人生注定将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穷庐”。 “志不强者智不达。”(战国•墨翟)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学业的。东晋时期的葛洪就说:“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没有坚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学中去的。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人是靠肉体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撑生存于世的。肉体上倘若出了问题疾病是可以用汤药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问题疾病却是很难治愈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思想上的绝望。思想上的绝望比任何难以治愈的顽疾都要可怕千万倍。

“人无志,非人也。”(三国•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人若无志,则与动物何异?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无味。没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虚、灵魂缥缈的一副躯壳,即使苟活于世,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第五篇:诫子书1

诫子书》教案

时间: 2011-06-22 来源: 未知 作者: 林海波 点击:

《诫子书》教案

教学目标:

o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意 o 品读课文,把握主旨,体会情感 o 赏析精彩妙点,汲取精神养料

 教学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 教具:多媒体  教学过程: 

804 次

(一)、导入:

师:诸葛亮,大家非常熟悉,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评价一下你心目的诸葛亮? 生:足智多谋 智慧的化身 神机妙算 千古名相 贤相

师:刚才大家主要从政治、军事 为人等方面评价了诸葛亮,其实诸葛亮不仅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一位品格高尚、才学渊博的好父亲,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诸葛亮在他54岁时给儿子写的一封信《诫子书》 板书:诫子书

师:题目是后人加的,意思是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整体感知

师:找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完成(屏幕显示) 找同学读课文,完成

 标记生字,注意下列划线字的写法。

澹泊 淫慢 励精 险躁 治性

(2)注意停顿

1、静以修身

2、非澹泊无以明志

3、夫学须静也

4、非学无以广才 (订正)

师:齐读课文,同桌俩对照课下注释、参考屏幕上补充的内容翻译全文 (屏幕显示)补充注释:

无以:用来; 广才:增长才干 成学:成就 励精:振奋 年与时驰:年华 意与日去:意志;岁月 遂成枯落: 最终;枯败 凋落 将复何及:又

师:找同学解释划横线字的意思 (屏幕显示) 解释划横线的字:

夫君子之行:操守品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淡泊 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非志无以成学: 志向,这里指立志。 淫慢则不能励精: 过度享乐。

险躁则不能治性:暴躁 陶冶性情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找同学翻译课文)

三、精读品味:

师: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完成屏幕上的问题

1、细读课文,诸葛亮在信中对儿子有哪些告诫?举出例句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边提问边回答边板书) 静 俭 淡泊 治性 静 学 立志 惜时 励精

师:诸葛亮在信中对儿子的告诫我们可以归结为两方面? 生:做人 学习

破房子。 师:也可以归结为修身 治学(板书)他不但从正面要求,而且从反面强调,由此,我们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生: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师:品到这里,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屏幕显示) 问题设置与探究: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四、小结:

师:这封家书只有86个字,既是对儿子的要求,也是他一生经历的总结,诸葛亮对后代言传身教,他完美的人格也影响了后代,他的儿子、孙子都为国捐躯,一门三代忠烈。这封信除了在内容上影响后人之外,在写法上也值得我们学习文中语言短小精悍,用了修辞和特殊句式,分析一下: (屏幕显示)

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五、拓展提高

师:齐读课文,圈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启发 (学生畅所欲言) 作业:背诵课文 附板书:

做人:静 俭 淡泊 不险躁 学习:静 学 立志 惜时 不淫慢 正 反

语文初四《诫子书》教案(鲁教版)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当然这是主观意见,还有待同仁智者商榷。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三、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作业设置结合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感受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和爱国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参与讨论。 (1)难点预见: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

(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

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3、总结交流: (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研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

{提示板书: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见上,略)

(4)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 自背。互背。齐背。

(5)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周围实例及社会贪污腐败现象 、“八荣八耻”精神,自由交流感想。指定优秀代表发言)

(五)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1)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 警句推荐: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2)积累文章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于读书笔记上。

(六)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古往今来,抒发人间真情的诗词浩如烟海,或抒爱国之情,或赞亲密友情,或歌殷殷亲情,或咏浓浓乡情„„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

教学目标】

1 知 识 和 能 力: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 过 程 和 方 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提问法 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为什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然后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出师表》、《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教师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我认为,导语不仅仅是只起导入作用,它起温故而知新的复习作用;起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起知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深的作用。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上导语。)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一共有七步: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2)注意词句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有自己解决不了的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有在自己读的过程中觉得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也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

4、找学生个别朗读,要求读准音,把握好朗读节奏。其余学生认真听,作出点评。屏幕出示一些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字的读音和节奏

5、学生齐读全文。

(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通过范读、自由阅读、速读、指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指导熟读,理解文章内容,理清结构。根据学生初步阅读形成的印象,自主提出疑惑,有效地利用,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6、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串释课文,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译,能译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难可与同学们交流探讨,然后找同学来说,教师注意指正错误或强调重点难点句的翻译。教师要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BCD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A的简洁精警),如:

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让学生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两方面进行论述的?同学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个问题,要从原文中找依据。

提示板书:提出论点--{治学正(静)---修身反(躁)}两方面论证。 (说明:弄清楚了中心论点和论证内容也就基本疏通了课文,而这一切都是学生依据课文讨论、探究的结果。设计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教师已经列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紧贴文本,思考并组织运用语言来回答的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过程。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和讨论探究相结合。)

(四)精读品味

1、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说明:这一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好这个问题,才能充分了解诸葛亮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对后辈的劝勉之意。通过疑难共解、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锻炼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明确;A、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

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是否关系?

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说明: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这一问题的设计在于指导学生在分析问题中有所感悟,加深学生对感悟对象的深刻认识。也从诸葛亮的教诲中汲取力量,砥砺意志。这不仅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更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内化。学生应该反复在品读这四句名言中去感悟、去发现。)

3、朗读,积累词句: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说明: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是要求学生在上一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课文中有所领悟,有所借鉴,在品德培养、学业立志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启发学生谈论的角度不要拘泥,最好结合自身的特点,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说出深度。要让学生充分发言,谈收获,谈心得,谈所悟,谈感慨,谈反思,要学会思考,学会自省。)

(五)内容回顾,课堂小结。这个环节我采取让学生谈收获的形式来进行。学生可以从写作特点上也可以从思想内容上来谈。

(1)学习精辟严密的论证。

(2)从总结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中感受诸葛亮的高洁的人格魅力。

(六)拓展延伸

提供给学生关于修身、惜时、立志等古今名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熟

读。

警句推荐: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

止。(席勒)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整理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诗词。

附:板书设计

诫子书

治学

中心论点---- 静 躁 (危害性) 静以修身 (正) (反)

俭以养德 修身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掌握下列字的读音:澹泊(dàn bó )

淫慢(yín)

险躁(zào) 3、理解下列掌握词语:君子、行、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志、淫慢、险躁 治性、驰、穷庐、将复何及 4、翻译全文。

5、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弄清文章的层次关系。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法、学法设想:

1、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2、置换法。针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1)生字:澹泊、淫慢、险躁

(2)停顿: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学/无以广才 3、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

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师强调重点词(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4、生译全文。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译文的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优美。(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房子,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研读赏析课文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

些诗句? 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明确:(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关系,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弄清本文的逻辑层次。

明确: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五、背诵积累。

学生背诵课文。提醒学生:注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要注意句间停顿,开始时,要

慢背,心里装着现代文,嘴里说着古文。

六、谈感受,说启发。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如,(1)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2、背默课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考察期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急诊科工作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