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22-09-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转变, 高校不断的扩招与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各大学纷纷推进学院建设以及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二级学院作为高校最基础的实体单位, 在推动学科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管理组织形式层面, 由于以学校行政部门为主体的传统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权力过于行政化, 无法真正做到让最能体现学校办学主体的学院享有自主权;这成为最阻碍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新问题。可见,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成为高校改革的新趋势。在继承学校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 打破原有单一的集权管理且进行重新组建。

一、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的现状

大学是汇集了所有学术大师的学术场所。而这些学术大师又分布在各个二级学院之中为其服务。此外, 二级学院也集合了所有的学科专业, 使得相应的学术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分配。大学的整体发展离不开二级学院的贡献, 二级学院作为大学内部的智囊团为学校的革新提供新助力。二级学院作为一个具有松散耦合特点的科层化组织, 是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二元权力结构的交汇点。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相互碰撞中各自发挥作用。可见, 在大学不断丰富自身并日益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二级学院的管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

权力的分配是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 高校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权力在管理机构之间的分配。而在高等学校中, 校级管理机构的权力分配问题是管理模式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学院制的不断发展, 高校管理重心不断下移, 在不断完善与解决二级学院发展中的权力分配与制衡的问题。

首先, 由于高校的扩招, 学院所负责的各项工作量也随之加重, 相应的对于各项管理工作的权力界限也随之模糊。由于, 学院是大学底部最基层的组织, 它既没从学校获得足够的授权, 也不能把系的权力统统集中, 结果则是责权不清晰, 形同虚设。由于学校过多的干预, 二级学院所承担的职责与其拥有的权力并不相称, 导致职责与权力不相匹配、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失衡。

其次,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可发现, 在高校中学生作为二级学院最多的利益主体, 参与二级学院治理具有必要性。但对于学院重大问题的决策与实行, 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监督管理的热情。另外, 管理者对学生参与的信度不高, 认为学生缺乏对学院的深入了解, 也未接受过专业的管理经验;在有限的参与治理氛围内产生的效果对二级学院治理的作用也是表层的。

二级学院作为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输送方, 在与社会联系方面是更为紧密。一些学院的管理者往往局限于对学院本身的管理, 却忽视了社会参与学院管理的意义, 阻碍了学校在未来长期发展中的突破创新。

二、国外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的借鉴

西方高校二级学院的源头可追溯到欧洲中世纪大学。在早期西方学者是通过学院而进行的教学实践, 后期由众多的学院逐渐发展起来而形成大学, 即大学是囊括多个学院的一个学术集合体。院制是随着大学的产生而产生, 又随着欧洲国家殖民地的扩张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多元化因素影响下, 经历了本土化和多元化两个发展阶段, 逐渐形成稳定的发展模式, 学院管理模式被多个国家所采用。经过不断发展融合, 成为了国外高校中最成功, 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内部管理模式。学院管理制度虽兴起于欧洲, 但实质上是在美国全面发展, 在美国的高校管理中, 其下属二级学院得到充分授权, 拥有独立决断的高度自主权和处理权, 在教学效果上更具吸引力。目前, 国外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特点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学术权力

西方高校二级学院都特别重视学术自由。提倡“教授治校”, 主张决策民主化。在现实生活没有对每门学科都精通的校长或院长, 教授团体才是高校的关键资源。教授团体在高校中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归结其原因在于建立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管理架构, 以行政权力加以辅佐使二者权力进行合理整合。只有当学术中心获得自主权力时, 学术权力的地位才会得到彰显, 其发挥的作用也会不言而喻。在管理过程中, 减少行政干预手段, 适当提升学术权力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 成立以教授或学者为主体的学术团体机构, 让学术带头人在学校的管理决策中起关键作用。但也应该注意要避免教授的学术权力超过行政权力, 产生偏激教授个人治校的现象。

(二) 重视不同主体参与管理

国外二级学院管理中, 更倾向于注重政府官员、著名企业家、杰出校友、教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整合利用多方面、多渠道的人事资源, 从多角度共同促进二级学院治理结构更加民主化与透明化, 从而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的自主化。最具代表性的英国二级学院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管理成员包括政府官员、社会组织、企业家等都可以参与学院治理, 他们在二级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实质性影响;美国高校二级学院管理的最突出的特色是强调相关利益主体共同治理, 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民主化的治理结构, 强调二级学院内外部治理主体共同参与二级学院治理。

三、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法

(一) 转变管理理念

要解决高校二级学院在管理上存在的首要问题, 必须对二级学院的管理体制进行改进, 这就需要管理人员不断加强自我管理的意识。管理者应该主动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文化, 促进学院内涵式发展。二级学院的管理者应明确各自所肩负的职责, 制定管理制度, 划分明确的工作重点和作用;明晰管的重要性, 理清工作思路, 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制定科学有效合理的对策, 寻求优化管理质量的方法, 搞好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二) 明确二级学院的权责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离开责任就失去了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根本凭据, 任何权力必然走向失范。如何达成权责一致, 避免权责背离是改革中众多院校更为关心的话题。权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 是治理的核心问题。学院与高校因权力尺度上的问题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突出。学校过于集权则不利于调动各个学院的积极性;此时学院不能充分放开被束缚的手脚管理各项事务。过于放权, 则可能出现学校缺乏掌控力, 导致学院各自为政, 让学校里的各个学院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互不干涉, 无法形成发展合力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首要任务是把集权下放到学院基层, 这是现代高校采取的普遍管理手段。在把权力下放的过程中不能走直线式一步到位的路线, 对于二级学院权责行使中的出现的权力失责, 权力滥用等问题给予及时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学院增大了办学的自主权, 同时学院的行政权力也得到提高, 但也必须牢记自身应履行的职责。学校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人权、事权和财权下放到学院, 但放权不等同于让学院完全脱离学校的监管。而是让学院最大程度上行驶权力的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只有充分且合理的放权才会极大的调动人员的热情与积极性, 在赋予二级学院权力的同时, 还应保证权力的充分性与自主性, 实现权责统一。

(三) 提倡民主监督的管理

只有广泛的民主参与才会防止权力的滥用。学院应给予在校师生一定程度的民主管理权力, 充分发挥调动学院师生的能动性与积极性, 这样才会确保学院的每项决策是符合师生所需, 以此促进学院的健康发展。学院的管理人员应该通过网络平台等多渠道的方式鼓励师生对学院进行献言建策的交流互动, 为学院未来的发展把握方向与此同时注入新鲜生命力。二级学院也可以根据学院专业的鲜明特色发展需要, 与当地产学对接的企业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在原有的管理监督基础之上增加第三方企业的监督管理方式, 既有利于二级学院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 又有利于所培养的专项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日趋深入的影响下, 高校的招生规模迅速壮大, 学院制的快速发展也应运而生;由此, 高校管理重心从权力的顶端不断下移, 单一的传统集权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下的管理。从当前我国院校的发展关系来看, 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落实, 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校院关系;在权责分化、学术管理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借鉴国外高校学院管理模式中的特点, 通过以转变管理理念;明确二级学院的权责;以及进行民主监督的管理确保二级学院的高效健康发展。

关键词:二级学院,管理模式,高校

参考文献

[1] 赵庆典等著.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 石中英.大学办学院还是“学院办大学”[N].光明日报, 2016-5-16.

[3] 张德祥, 李洋帆.二级学院治理:大学治理的重要课题[J].中国高教研究, 2017 (3) :7-7.

[4] 陶应军.现代大学治理视野下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5 (23) :30-33.

[5] 宣勇.论大学的校院关系与二级学院治理[J].现代教育管理, 2016 (7) :1-5.

[6] 江涛, 张磊.创新与协调:高校二级学院治理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17 (2) :18-22.

[7] 张红峰, 靳希斌.美、英、德三国大学学院制组织模式的多视角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 2008, 30 (3) :61-64.

[8] 曲志丽, 王殿华.高校二级学院管理中凸显问题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 2010 (2) :48-49.

[9] 方芳.大学治理结构变迁中的权力重构——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6) :87-9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十项全能的成绩分析下一篇:网络时代信息图设计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