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论文范文

2022-05-0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网络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网上的负面信息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原来仅仅靠人情删掉不利信息的“删贴工作”也逐渐“职业化”,从而催生了一个靠网络吃饭的新鲜群体——“网络删贴公司”,或称之为网络危机公关公司。

第一篇:网络论文范文

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网络权力对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在研究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网络权力以及网络创新绩效相关概念的同时,得到了网络权力的分类,并且确定了技术创新网络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归纳了网络权力对于网络绩效指标的影响,得出了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网络权力对于网络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的结论,最后对于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通过增强网络权力来提高网络绩效给出了我们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网络 核心企业 网络权力 创新绩效

1 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网络权力及其分类

学术界对“创新网络”的学术概念的探讨,始于创新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Research Policy”第20卷第6期关于“创新者网络”的研究专集。在该期的论文中,作者使用“创新联网”这一概念表示创新过程中企业的联网行为[1]。在创新网络中,一些成员企业往往对于其他成员企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掌握着网络中重要的知识、资源、技术等,处于创新网络的核心位置,这些企业被称之为核心企业。而核心企业的网络权力是来源于核心企业所拥有的关键资源以及核心地位,核心企业通过运用、分享这些关键资源,在协调、领导网络技术创新活动中支配、影响其余成员企业行为。

对于网络权力的具体分类,张巍,党兴华则从权力配置的角度将网络权力分为知识权力和位置权力[2]。我们认为,权力的本质是一种依赖关系,而这种依赖关系的产生,其根源便是依赖被依赖一方对任何关键性资源的控制[3]。在这种不平衡资本的作用下,依赖双方存在着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于是我们认为核心企业网络权力的分类应该从资源控制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因此我们更愿意接受张巍等人的观点。但同时我们认为核心企业自身魅力也能对网络成员企业产生一种约束力,在这里我们命名它为感召权力。本文中,我们将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网络权力分为三类,分别是知识权力、位置权力以及感召权力。

1.1 知识权力

知识权力是指由于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拥有知识、技术等资源(主要是知识资源)优势所具有的影响其他网络成员企业的能力。对于创新网络来说,首要的条件便是资源。我们认为知识权力的产生是拥有知识的行为主体(核心企业)在对知识的使用、传播、分享、创新活动中,对知识的作用对象(其与创新网络成员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力。

1.2 位置权力

位置权力主要是指创新网络中由于核心企业所处的网络关键位置从而所被赋予的权力。这种权力通常是网络成员企业所公认的,相当于创新网络中一个契约、规则。成员企业在网络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服从核心企业的指令与安排。

1.3 感召权力

感召权力是核心企业的自身的魅力使得其他成员对于核心企业产生的一种认同感以及跟随性,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网络权力。我们将感召权力定义为创新网络中由于核心企业独特的魅力而使得网络其余成员企业所对其产生的认同感。

2 网络创新绩效以及评价指标

2.1 技术创新绩效

绩效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高建认为技术创新绩效是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效率、产出的成果及其对商业成功的贡献,包括技术创新产出绩效和技术创新过程绩效[4]。我们赞同高建的观点,认为创新网络的技术创新绩效是指网络在创新过程中的收益,包括创新成果收益,企业知识水平提高以及网络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增强等等。

2.2 技术创新绩效指标

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的研究就是确定网络技术创新绩效的具体维度。例如汪江华在研究中技术创新的投入、技术创新的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效果三个方面构建了11个评价指标[5]。我们认为创新网络中创新绩效应该从整体以及个体的两个角度去分别进行研究,其中网络整体绩效是指创新网络作为一个整体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包括:网络创新成果收益、网络创新能力以及网络品牌效应。而网络个体绩效是单个成员企业在网络创新活动中所获得的收益,包括:成员企业创新收益、成员企业知识水平以及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度。

3 核心企业网络权力对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

3.1 知识权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3.1.1 知识权力对网络整体绩效的影响

核心企业知识权力在网络创新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核心企业的知识权力越大,对其他成员企业的控制力就越强。Panda和Ramanathan等人指出企业与外部(培训机构、咨询机构、科研机构等)的互动可以有效弥补企业自身劣势,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6]。同时,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知识权力越大,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则会越快。我们得出结论,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所拥有的知识权力越大,其对于网络整体绩效的贡献就越大,网络整体绩效则会越显著。

3.1.2 知识权力对网络个体绩效的影响

对于成员企业来说,核心企业的知识权力越大,他们则会在网络中更愿意服从核心企业的指示。Maloni等学者在研究权力对供应链整合的影响时认为,关系质量对供应链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7]。核心企业的知识权力越强,成员企业的行为就会越规范。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知识权力越大,网络的个体绩效就会越显著。

3.2 位置权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3.2.1 位置权力对网络整体绩效的影响

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通过位置权力,可以很好的控制技术创新成果顺利投入市场,收获利益。而在创新成果的产出中,核心企业可以运用位置权力去指导成员企业的创新行为,提升网络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在创新成果市场化的过程中,位置权力可以很好地规范成员企业出现损害网络品牌的行为出现,从而很好地营造的网络的品牌效应。因此,核心企业的位置权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网络的整体效益。

3.2.2 位置权力对网络个体绩效的影响

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主导技术创新成果的分配,核心企业的位置权力越大,成员企业对于利益分配的抱怨就会越少。但是,这并不代表成员企业对于不公平的感知就会越少。同时核心企业的位置权力的大小并不能影响成员企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另外核心企业的位置权力可以有效规范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因此核心企业的位置权力对于网络个体绩效的影响是微弱的正相关。

3.3 感召权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3.3.1 感召权力对网络整体绩效的影响

感召权力是指创新网络中由于核心企业独特的魅力而使得网络其余成员企业所对其产生的认同感,可以使得成员企业更愿意存在创新网络之中,接受核心企业的领导。核心企业的感召力越强,核心企业就越可以被成员企业接受。同时,核心企业的感召权力可以很好的巩固网络的品牌效应。因此核心企业的感召权力越大,网络整体绩效就会越显著。

3.3.2 感召权力对网络个体绩效的影响

核心企业的感召权力增强了网络的整体凝聚力。核心企业的感召力越大,成员对于核心企业的信任度越高。成员企业就会越愿意去接受核心企业的指导,成员企业间的合作意愿也会越强烈我们认为核心企业的感召权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网络的个体效益。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网络权力与网络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得出了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网络权力对于网络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的结论。我们认为核心企业应该不断向外部学习扩展自身的知识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保证技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其次核心企业应该谨慎运用自身的地位权力,坚决不过度使用,从而保持创新网络的稳定性。最后,核心企业应该重视培养自身的感召权力,从而得到核心企业以及其他成员企业的肯定,促进网络中成员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Freeman.v.C Networks of innovator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Research Policy,1991,(20),363—379.

[2]张巍,党兴华,企业网络权力与网络能力关联性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网络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7期.

[3]Aghon E, and Tirole J.,“ Formal and real authority i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105(1),pl—29.

[4]张仲英,胡实秋,宋化民,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法[J].统计与决策,2000年第7期.

[5]Panda,H.,Ramanathan,K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ssessment of a firm in the electricity sector.Technovation,1996.10(16):561—588.

[6]MALONI M, BENTON W C. Power Influences in the Supply Chain[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00,21(1):49—73.

作者简介:邵理辰(1988—)男,甘肃兰州人,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

作者:邵理辰

第二篇:“网络水军”:网络媒体责任缺失

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网上的负面信息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原来仅仅靠人情删掉不利信息的“删贴工作”也逐渐“职业化”,从而催生了一个靠网络吃饭的新鲜群体——“网络删贴公司”,或称之为网络危机公关公司。他们宣称只要付费就能帮企业删除网上“负面信息”,为企业“重塑形象”。这些游走于网络或者论坛版主与企业之间的网络“掮客”肆意操纵网络舆论方向,在其背后形成了庞大的灰色利益链条。

“网络水军”作為网络公关公司雇佣的廉价人肉工具,到处在博客论坛上制造舆论。用在正道上,叫“口碑营销”,用在负面上恶意攻击竞争对手,就成“黑社会”了。毫无疑问,在一场场“水淹互联网”的商业大战中,屡屡出现的种种违规行为是对消费者权益和消费环境的野蛮损害,严重干扰了网站正常的经营秩序。

网络是个江湖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因素。网上舆论和网下舆论形成“共振”:很多新闻事件,先在网上形成气候,接着传统媒体跟进,然后网上舆论再呼应,进一步扩大影响,最终促使事情解决。“信访不如信网”,就是网络影响力的生动概括。正是看到网络这种强大的影响力,网络公关也风生水起,以网络手段影响网上舆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舆论对某种商品或某个人的评价。正常的网络公关未尝不可,但如果网络公关触及了法律底线,那就成了非法网络公关公司。那种雇用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用键盘和手指头对竞争对手恶意攻击的做法,已不再是正当的商业竞争,需要制止和打击。

网络删贴开始被公众关注,肇始于三鹿奶粉事件。当时,三鹿集团花钱在某搜索网站上删除与之相关的负面新闻。虽然此举并没有阻止住三鹿奶粉事件最终的彻底曝光和被公开查处,然而寄希望于删贴来消除不利于企业的“负面”信息,却被不少问题企业当作了一根救命的稻草。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活动,企业忽然发现这里面蕴藏着极大的商业价值,因此网络公关公司应运而生。有需求才有存在,删贴公司生意越红火,恰恰说明问题企业还有很多,当然,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的情况也很普遍。

无独有偶,最为典型的就是轰动全国的伊利商誉受损案。蒙牛集团就其“品牌经理利用网络公关公司恶意损害伊利集团品牌信誉”一事致歉,同时,这两家国内乳业巨头互曝对方卑劣竞争手段,引得各界哗然。在蒙牛“诽谤门”事件发生后,经过公安机关侦查发现,该事件确系蒙牛“未来星”品牌经理安勇与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共同制定的网络攻击方案。通过论坛、博客、wiki问答等多种形式在网络上发布了多篇对QQ星奶食品抵毁的文章。

网络公关公司的种种行为已经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有媒体将这些公关公司称为“网络打手公司”,他们能为企业提供品牌炒作、产品营销、口碑维护、危机公关等服务,也能按客户指令进行密集发贴,诋毁、诽谤竞争对手,使其无法正常运营。这些网络公关公司除了使一些企业成为受害者,也在挑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公正性,干扰网络媒体的正常舆论监督和经营活动。

拷问网络媒体公信力

“网络删贴”作为一个重要话题进入公共视野,其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中国互联网的“纯真年代”已经彻底成为一个遥远的记忆,现在我们步入了“电子丛林”。人们原来对网络抱有一种田园化或者牧歌式的浪漫想法,以为现实世界的很多扭曲,在网络中会得到有力的纠正,大家通过互联网可以发现真相。而实际上,从这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现由以往的“田园牧歌”已变成各种有目的的群体进行操作和摆弄的舆论博弈场。当下,我们正前所未有地遭遇一种无法证实信息真伪的信任危机。网络公关公司逐渐沦为互联网丛林时代的黑社会“恶之花”。

互联网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公众总是欣喜于在网络上能够找到一切,但如果任由这些“付费删稿”的现象肆意滋生,就意味着可能在不经意间公众都会“被不明真相”了。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不是舆论公器,而成了谋求私利的武器。这些网络公关公司的删贴行为正在给人一种错觉:网络上的信息都是不严肃的,给钱就能删除负面新闻和贴文、给钱就能操纵网络媒体。有人说,删贴公司删的不是贴,是诚信。这些行为不仅降低了公众对网站的主体社会评价,而且也严重干扰了网站正常的经营秩序。非法网络公关行为恰恰击中了网络媒体的软肋,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消弱和损伤。

事实上,对于删除新闻或贴子,各大网站论坛都有明文规定和规范的删贴流程,对私自删除稿件的行为是明令禁止的,编辑或版主不能通过收费的形式随意删贴。大多网络论坛规定,删贴申请由综合客服部接收受理。根据删除贴子的不同类别,申请者需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如企业需提供营业执照、申请书,个人需要提供身份证等相关信息,并承诺愿为删贴行为承担全部的法律责任。对个人而言,侵犯其个人隐私、污蔑其做某事等贴子,通过客服部门按规定流程进行申请,正常删贴不需支付任何费用。虽然论坛编辑一般都有相应的删贴权限,可以自行删贴,但删贴时需填写详细的删贴原因,私自删贴者一经发现会被严惩。但对于各大门户网站每天接到数千条删贴需求,执行起来也有相当难度,而这种正规的贴子删除量也是极其微小的。

谈及网络删贴公司存在及其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北京信息网络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德成认为,没有法律规定删贴公司是不是合法。“但对于网络删贴公司,我们坚决不能承认其合理性。毕竟,很多发贴的人没说瞎话,这些贴子就不应该随意删掉。”网络秩序的维系需要有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网络删贴公司作为一般的民事主体,是不能扮演“准司法机构”的角色对贴子加以删除的,是否应当删除,还是要经过司法程序或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才能实施。当删贴行为成了一种赚钱的方式之后,其性质也在随之发生改变。这种与绝大多数网民意志背道而驰的非法网络公关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强奸”了民众诉求表达的空间,侵害了公众知情权,而且还侵犯了媒体的话语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非法网络删贴的出现也是对网络道德和文明的粗暴践踏。既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又有悖于网络道德建设,这些非法网络公关行为已经触及法律底线,损害了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利益,更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国新办表示,加强治理已迫在眉睫。

在法律责任与公众利益间寻求平衡

不可否认,随着近年来网络的兴起与普及,网络在社会监督、投诉方面的强大作用愈发显现,一大批不法事件通过网络曝光而被查处,从居民的经济消费到对官员的权力监督。网络正在成为人们履行监督义务、维护公民权利的最为有效便捷的途径之一。整治

非法网络公关行为需要政府、网络媒体和社会各界合力使出一套有法可依的组合拳,净化网络空间,制止网络公关公司对网络媒体正常舆论监督的干扰,营造健康文明的上网环境。

目前国内法律对网络删贴的监管规定还处于空白地带。网络公关的非法行为乱象丛生,单靠行业规范的执行力显然是不够的。营造绿色的网络公关环境,出台相关法律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自2010年7月1日起正式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明确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法》首次为发贴者、跟贴者、恶意删贴者等网络用户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名誉侵权、隐私侵权的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侵权责任法》是一部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着支架性作用的法律,它对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制止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网络环境下,要在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与促进网络产业正常发展之间取得平衡,要在公众言论自由与个人权益保护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完善法律规范的关键仍在于怎样真正保证媒体的公信力,比如在内部实行严格的采编分离,在外部则确保媒体权利,使其经营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运行。事实上,一些媒体丑闻最终通过媒体曝光也表明,那些出卖舆论监督以及媒体良知的丑闻,仍需要通过进一步扩大舆论监督、激励新闻良知来避免。

删贴公司的出现使正常的企业公关行为“变质”。如果相关部门不对此进行管理和控制,长期下去恶意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很多网站就变成了某些编辑和删贴公司敛财的平台。当然,把互联网站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根本上取决于在源头上对内容的严格把关和行业自律。2009年12月,天涯社区、半岛网、大众网等网站联合发起成立“网络媒体反不良公关联盟”。联盟倡议,加强网站内部的管理,形成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制度规范,防止网站编辑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联盟呼吁,网站对舆论监督类的稿件要慎重处理,做到事实明白、来源清楚,坚决杜绝虚假报道,支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作为新兴媒体,社会各界都对网络媒体寄予厚望,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决定了网络媒体的发展水平,管理是否有效最终取决于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构建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推进机制

2009年,中国开展了一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活动,涉及大量的网络媒体,其中不乏一些国内的知名网站,充分暴露了中国网络媒体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严重缺失。网络媒体应当承担履行法律法规之外的更宽泛的社会责任,对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约束不仅是一种“自我约束”,也是一种“社会约束”。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推进机制应当建立在自愿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自律、合作、信息、规则和监督等机制的建设,形成有效激励,使履行社会责任成为网络媒体自愿和理性的选择。互联网可以带来一种平等、民主、自由的生态,并且天然具有分享性,然而当互联网信息的真假界限被有意混淆之后,网络的原生态就会遭到破坏,和现实当中的生态危机一样,最后会给生态圈中的所有人的生存造成威胁。

2010年9月29日,由媒体管理部门、业界、学界及网民代表共同组成的北京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召开本年度第四次会议,主题为“自觉遵守《侵权责任法》、防止网络侵权行为”。评议会充分肯定了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众多成员单位近期纷纷开设宣传报道《侵权责任法》专栏的积极做法。社会评议机制不仅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还是对社会公众,都是一次普法教育。通过评议和学习,从而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目的,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净化网络公共空间。11月3日又召開本年度第五次会议,主题为“维护网络文明,规范网络公关”。会议指出,这些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严重干扰网络正常传播秩序,破坏网络媒体公信力,损害网络舆论环境,危害公关利益,引起社会不满,应当下力气加以治理整顿,切实网络传播秩序。

2010年10月,在江苏南京参加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中央及地方网络媒体,共同签署了《建设绿色互联网南京宣言》,倡导全体网络媒体坚持正确导向,坚守网络文明,注重网络安全,坚持改革创新,实施科技引领,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构建在法律规范下中国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整体环境,把网络媒体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真理、倡导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和谐的舆论阵地。

综上,互联网企业应该坚持依法办网、文明办网、诚信办网,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认真开展行业自律,进一步严格内部管理,完善制度规定,规范信息发布流程,切实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和公共利益;积极开展从业人员网络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网站编辑和版主行为规范,提高从业人员道德操守,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倡网上理性思考、文明发言、有序参与,营造积极健康的网上舆论环境。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譬如新闻评议会、自律专员、妈妈评审团、举报热线、网络监督志愿者等各种民间组织要加强联合,共同抵制违法、有悖社会公德、不正当的网络公关行为,共同维护网络文明。

作者:常凌翀

第三篇:网络语言文化与网络新闻

摘要:网络语言文化对网络新闻的选题、新闻语言、新闻标题及新闻风格等都有影响,网络新闻对网络语言文化的接受遵循一定的原则,反过来,网络新闻可以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能够促成健康向上的文化观。

关键词:网络语言文化 网络新闻 网络新词语 接受原则

网络语言文化是因为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通过网络词语的发展创新呈现出来的,它自然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可作为网络文化的代表。网络语言文化与网络新闻关系密不可分。网络语言文化时刻影响着网络新闻,网络新闻对网络语言文化的接受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反过来,网络新闻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可以规范和引导网络语言文化。

网络语言文化影响网络新闻

语言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其词语需要不断的丰富,需要有来源,需要有创新。当今的网络语言创造了大量的新词语,这对丰富现代汉语语言词汇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发展正做着积极的贡献。网络语言拓宽了网络新闻在语言表达上的自由度,使其在话语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网络语言文化对网络新闻在思想上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由于新闻的特性就是求新,网络语言文化的创新特点自然能让网络新闻更容易接受,使其独具特色。

对网络新闻报道选题的影响。网络语言文化的创新推动了网络新闻报道观念的更新,引导新闻选题比传统媒体更前卫、更自由、更开放、更宽容。网络语言文化追求自由平等的特性,网络语言的任意性,促使中国传媒在对权力禁区的监督上向前迈出了突破性的步伐。现在许多传统媒体因为“规范”思想的制约害怕“犯规”,在社会监督方面仍不敢越雷池一步,而网络新闻则显示出截然不同的先锋观念。如下面的新闻,在网上更容易发出或者只能在网上发出:

原瓮安县委书记调任黔南州财政局副局长遭质疑

中广网北京3月25日消息 震惊全国的“6·28”瓮安事件发生大半年后仍有余波,被撤销瓮安县的一切党政职务的原县委书记王勤悄悄地“复出”,调任黔南州财政局副局长一职,这事被网民发现后网络论坛上一时议论纷纷。

对新闻标题的影响。在网络语言的影响下,把网络新词语用到标题中,已经是网络新闻常见的现象。以下是一些网络新闻的标题:

阿雅与众美女明星PK 迅雷资讯

“悟空”改名“武昆”遭龙珠粉丝抗议 凤凰娱乐

最惊艳、最性感的刘备!美女团体COS三国各英雄 游久网

提前公映让团队抓狂 新浪娱乐

山寨也疯狂 《量子危机》终极收藏版上市圈钱 网易娱乐

这些新闻标题中画线的都是比较流行的网络新词。既然它们能被广泛地用到网络新闻中,说明它们不仅能被网民理解,而且很受网民欢迎。

对新闻语言的影响。网络语言直接影响网络新闻的语言使用。为了让网民喜爱新闻,新闻作者很乐于引入网络新语,吸引、取悦网民。而网络新闻引用的网络语言,一般也是被广大网民认可的、喜爱的,富有生命力的。有新潮的网络词语,也有前卫的语音语调等。

对新闻风格的影响。追求幽默、风趣、轻松自由的文风,是网络新闻受网络语言文化影响的又一方面。下面是网络贴吧发的一则新闻:

“天堂地府联合国居民身份证”现身网络

记者看到,帖子里的“天堂地府联合国居民身份证”,底纹和普通居民身份证几乎一模一样,上面印有“天堂地府”、“天地通用”、“天地户籍部”等字样。帖子一发,网友们纷纷跟帖,直言“太雷人、太封建”,也有网友表示很有创意。

下午,记者来到成都四圣祠北街和桂王桥南街的几家殡葬用品商铺,店铺里卖的都是些比较常见的纸钱、火烛。随后记者来到文殊坊附近的老街上,这里殡葬用品“超市”、“大全”有数十家,日常生活常用的“衣食住行”各种物品,在这里都能找到纸制版本。

这样的新闻没有多大的意义,但在网络中的点击率很高,也是网络上非常有特色的新闻。同样有趣的跟帖,让新闻主体更加增色,整个新闻则实现了很好的娱乐读者的效果。

近几年来,传统媒体新闻一直在提新闻的“三贴近”,即新闻应该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口号,是因为传统的媒体离读者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尤其党报党刊,受党政领导干部官僚思想的影响,给读者明显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网络新闻则不,它一出生就混迹于草根中间,有一种天生的民本思想。自然,网络语言的幽默、风趣特性就同化了网络新闻的文风。和传统媒体新闻的古板庄重相比,它在行文上往往喜欢活泼、清新。

网络新闻对网络语言文化的接受原则

网络新闻对网络语言文化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新词语的接受上。它对网络新词语的采纳会有一个甄选、使用、规范的过程。在这个问题上,过于前卫和过于保守都是不适宜的。根据新闻及网络的特点,它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形式上一致的原则。汉语网络新闻上出现的网络语言,在形式上必须能够融入汉语体系,与其保持一致,原则上应采用汉字,必须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网络语言以迅猛之势发展,对传统汉语体系的完整性、规范性是一种有力的冲击。汉语文化及汉语有其自身的特点,传统的外来语需经历语言、语法的汉语化改造之后,还要在语义上接受汉文化的严格考验,才能被汉语接纳。网络语言除了传统的汉字和标点符号外,还包括数字、符号、拼音和英文字母等。有些词汇彻底抛弃了汉语的汉字基石,不顾汉字的表意功能,增加了汉语的阅读难度,也无形中对汉语的根基形成冲击,并造成一部分受众对电视、报刊上时不时冒出的外文字母不知所云。对于上面提到的非汉字网络语言,网络新闻报道采用时要慎之又慎。

约定俗成的原则。网络新闻是面向广大网络公众的,因此,新闻必须选用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在社会上较为通行的那些网络语言。要把符合词汇规范化和群众语言习惯的网络语言,跟由于临时表达的需要而使用的随机词、随意拼凑而形成的网络语言区别开来。有些网络语言已经广泛普及,如“版主”、“黑客”、“博客”等,恐怕无人不晓。但如果有些网络语言完全丧失其本来面目,将传统规范的语汇彻底变乱,其概念的意指和符指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比如那些数字加符号加字母的网语表达方式,会让大多数人不知所云。如“201314”(爱你一生一世)、“KMP”(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这种表述恐怕就只能限于特定网民之间的交流,但必须接受时间的考验,所以不能轻易让它们登上网络媒体。青少年创造网络新词语的能力非常强,差不多网上天天都有新词跳出来。有些词语显然走向了恶作剧的极端,如近来青少年网民中火爆传播的“火星文”,往常的一句简单的话语被无数的繁体字、符号、冷僻字和乱码取而代之。这样的网络语言,网络新闻更要敬而远之。

不可替代的原则。一个词语在词汇家族中有其存在的地位与使用的价值,是由于它的特定的含义或特有的色彩,没有另外一个词语能代替它。传统的、固定的现有语汇系统,有时缺少能准确表达网络概念的新词汇,于是吸纳一部分网络语言成为新词,对提高网络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丰富新闻的语言表达及扩大网络新闻的影响力都有一定益处。如网络新闻里频频引用的“驴友”、“粉丝”、“潜规则”、“山寨”、“人肉搜索”等词语,所含的词义都有不可替代性。这些词语活泼幽默、方便时尚,极大弘扬了人们都喜爱的网络语言文化,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如果换用传统词语表达,根本不能把背后的网络语言文化展示出来,甚至连基本的概念都可能表达不出。

传统规范的原则。网络新闻作为汉语语言文字在网络上存在的重要平台,对规范使用汉语语言文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要把粗话脏话等低俗化的网络语言拒之门外,同时还要考虑对传统语言的继承性。在一些小圈子中,网络流行语有滥用语言的现象,这是语言低俗化的一种表现。不作考证或者根本无从考证的事情,动不动冠以“史上最××”,动不动就云“都是××惹的祸”等,诸如此类的程式化语言,在网络新闻标题中有所露脸。并不是说这类语言不能使用,但用得过多过滥会让人觉得轻率、做作、哗众取宠、缺少个性,新闻传播效果和影响能力将会大大降低。至于那些庸俗的低级趣味的谩骂性的语言,更不能让其走进新闻的大门。

网络新闻可以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

语言只是交际工具,而新闻则肩负着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的使命,所以新闻能吸收网络语言的新成果,而对其损害社会的部分有抵抗力。所以,另一方面,新闻能引导和规范已经创新的网络语言,并进一步统一和引导网络语言文化。

网络新闻能够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相对于网络语言交流而言,网络新闻是一支正规军。网络新闻的性质在于它先是新闻,而后才是网络的新闻。新闻是需要有规范的、有社会责任的,要面对各式各样的读者。而网络语言交流则有很强的随意性,又没有多大的影响面。这样,网络新闻就有了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的资本。

规范网络语言应按其接受原则结合语言的实际进行。没有必要将网络语言视为洪水猛兽。网络语言产生于网络,盛行于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网络语言毕竟有很强的随意性、流行性,所以它们中的大多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有的甚至一闪即逝,比如有的网民将“网络首页”(HomePage)称作“烘胚鸡”,没有赢得更广泛的响应,在网上仅仅闪现一下就消失了。因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本身有很强的稳定性、规范性,使用语言的多数人会在自己使用的过程中,将好的或者是方便的网络语言留下来,其他的不能被大众认可的或者是不够“幸运”的就惨遭淘汰了。所以一段时间之后,比如十年八年,人们再来整理这些词汇,再收进官方的或者是比较有学术权威的辞典里,这些语言就会成为规范的现代汉语语言的一部分。现在,网络语言刚一出现,有些人就认为它扰乱了传统的语言,于是,要进一步立法进行规范,要对网络语言进行设防或清理。有些人还居然把语言看做是民族文化的围墙。我们认为,用这样的心态保护语言是语言的悲哀。实际上,为此出台法规条例,规定某些词可以用,某些词不能用,在实践中是难以落实的,最后很可能是一纸空文。

网络语言需要规范,网络新闻也能规范网络语言,但是没有必要去规范所有的网络语言。网络新闻应按照其对网络语言的接受原则引用网络语言,然后对其不符合一般的现代汉语语言规律或者可能被人们诟病的地方进行调整、改进。这样就实现了网络语言的规范。当然,网络新闻对网络语言的规范还需要普通的新闻作者而不是语言学者、专家来做,这就需要网络新闻的作者有一定的现代汉语语言的素养。如果网络上的新闻作者不具备这样的素养,那么他就可能没有规范网络语言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不了对网络语言的规范。一旦网络语言被合理地规范,会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容易被传播,同时也有助于网络新闻的传播。对网络语言的规范有以下几种情形:首先,对不适合的网络语言拒绝使用就是一种规范方式;其次,应对网络词语本身进行规范;再次,应对语言使用的方法、环境进行规范,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引导网络语言应以健康向上的文化观作指导。尽管文化观也需要发展变化,但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多数人会接受多元的、富有个性的文化观,并反对低俗、颓废的文化。如果网络新闻寻求迎合所有网民,则有可能滑向低俗的深渊,所以应该注意抵御低俗的语言。乐观向上的文化观永远应该是人类文化观的主流。网络新闻也和其他新闻一样,不会是纯客观的,所以就应该本着为社会负责的精神积极支持乐观向上的文化观。由于社会的多样性,各式各样的文化观,比如颓废的、求奇的、扭曲的等都有可能出现,甚至会有一定市场。而网络新闻对那些东西只要有一个不支持的态度,它们就难以兴风作浪。实际上,从另一方面说,如果网络新闻不能远离那些非主流的文化观而支持乐观向上的文化观,它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也会出现危机。

网络语言文化与网络新闻总体上是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的,二者的相互作用及效果需要未来广大网民的认可。用一句话说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

N

作者:郭爱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机械论文范文下一篇:党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