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师资培训前景分析

2022-09-14

在中国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是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需求。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受历史和地理位置影响, 汉语师资仍然是新疆地区民族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汉语教师在数量、专业素质等方面都不能较好的适应民族汉语教学发展需要, 是制约少数民族汉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新疆地区民族学校中, 汉语教师的质量和数量是影响其汉语教学的重要因素, 优秀汉语教师的缺乏制约着汉语教学。

一、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 汉语教学质量不高

教育部办公厅相关文件明确指出, 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时, 汉语HSK应达到8级。从过去的发展情况来看新疆汉语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都还未达到此要求: (1) 少数民族学校高中毕业生未达到文件要求的水平; (2) 高校汉语专业学生也未达到既定要求 (米兰花, 2013) 。民族学校学生汉语水平不能达到既定要求, 原因之一在于学校汉语教学质量低, 越是基层的学校, 汉语教学质量越是不高, 存在的问题也越多。当地汉语教师自身汉语水平不高, 缺少专业的针对基层汉语教学的教师, 是造成少数民族中小学阶段教学质量差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

(二) 汉语教师队伍结构失衡

新疆地区少汉语教学在学生和师资来源上都受其民族性质影响。曾有调查发现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97%以上都是少数民族, 他们担负着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汉语教师培养主要通过师范类高校设置的针对汉族学生的少数民族语言专业和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专业, 这两个专业一直都是按1:3甚至是1:4或1:5的比例来培养汉语教师 (米兰花, 2013) , 汉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源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少数民族语言专业汉族学生数明显低于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人数, 队伍不平衡。而汉语专业的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受自身民族语言文化影响, 方言特征明显, 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毕业生成为民族地区汉语教师后, 可能会出现教学质量不高问题。师范类高校培养体系中, 汉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过多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三) 教师培训机会缺乏

新疆地区因地理位置特殊, 汉语教师缺乏在目的语地区深入学习体会的时间和机会, 长期以往汉语教学水平将会停留在传统较低层次,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影响。部分教师会参加周末或假期的短期培训。这种培训较为集中且时间较短, 短时间提高可以语言技能, 但容易厌倦, 缺少语言学习主动性, 质量不高。相对而言, 长期培训对语言学习及技能的掌握来说是更为有益的一种选择。

(四) 师范类专业汉语教师缺乏

师资来源复杂, 没有形成统一标准, 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和学历背景。据调查, 在泽普县调研的3所民族学校, 在现有的46名汉语教师中, 只有26人是高校汉语专业的毕业生, 部分教师是中等师范汉语专业毕业 (米兰花, 2013) 的。部分老师非汉语专业科班出身, 因学过简单的汉语并在特定条件下到贫困地区或者急缺汉语教师的地方去支教, 降低了教师任教的专业性和合格性。从师资来源看, 此类教师教育背景复杂, 缺乏专业性, 未经过系统正规的汉语专业教师培训, 汉语基础知识及语言习得技能较低, 教学经验少, 影响汉语教学质量。

二、新疆地区未来汉语师资培训前景分析

(一) 预备师资的培养

1. 着重培养民族地区基层汉语师资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汉语教学水平不高。除了受其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究其原因在于缺少针对基层的专业性的汉语教师。应该把基层汉语教育及双语教师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注重基础教育, 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配备专业的语言教师, 保证基础教育阶段汉语教学质量。

2. 调整汉语师资队伍民族成分

优化民族师范类学校汉语教师培养结构, 着重培养少数民族专业的汉民族学生。从之前的招生培养比例来看, 应调整教师民族成分, 增加少数民族专业汉族学生招生比重。鼓励更多汉民族学生报考少数民族语言专业, 在保证汉语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培养“双语”教师, 毕业后去往民族学校担任汉语教师。

3. 强调汉语教师的专业性

注重教师的专业性, 尽可能要求高校汉语专业、师范类的教师担任民族学校汉语教学。其他非汉语言专业毕业的、非师范类教师不能担任汉语教学任务。教师培养过程涉及到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及教学等各方面因素。调整汉语教师民族成分, 严格要求学校汉语教师入职要求, 提高汉语教师的师范性和专业性, 更好的促进民族地区汉语教育发展。

4. 加强对现任汉语教师的培训

教师的定期培训及进修是有必要的, 应受到校方和教育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增加教师培养时间和机会, 坚持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除了利用假期或者周末时间对教师展开的培训, 还可以选取部分教师人到教育发达地区去接受为期几年的汉语教师专业性培训, 做学术研究, 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和其他地区汉语教师多做学术交流, 进行评估测试, 获取资格证书, 再返回本民族进行汉语教学。加强对现任汉语教师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以促进汉语教学。

(二) 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

1. 本土汉语教师产生背景

新疆地区语言文化独具特色。派去的汉语教师会存在“水土不服”问题, 而且有很大的流动性。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是推动未来新疆汉语教育的必要选择。本土汉语教师是指出生在新疆, 了解新疆语言文化, 经过师范类高校汉语专业系统培养出来的从事当地汉语教学及文化传播的教师。他们更加了解教学对象、教学环境, 熟练运用当地语及汉语, 更加稳定, 降低了汉语推广成本, 有助于汉语融入当地主流。

2. 本土汉语教师培训

(1) 培训教师应具备的技能

首先, 完善汉语专业生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技能, 提高汉语教师培训教师应具备的技能。汉语教师的培养包括基础知识、业务技能、综合素质三方面。基础知识包括汉语基础知识和交际技能。业务技能指具备娴熟的汉语教学专业技能。此外, 教师还需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

其次, 跨文化施教能力。新疆地区因为其民族性质明显, 该地区汉语教学也是一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需要教师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施教的能力。更好的应对处理在民族地区教学的语言与文化冲突, 更好的协调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再者, 注重语言与文化的结合。新疆是中国西北内陆边境地区, 语言文化都有着很强的民族性, 严格来说依然是一个非汉语的语言文化环境。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 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要同步发展互相促进。

最后, 熟练掌握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较好的融入教学, 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应需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新疆地区汉语教师资格证的认证制度

加强新疆地区汉语教师持证上岗, 教师资格证的认证制度。重视持证人员的岗前或上岗培训, 规范教师选拔制度。规范汉语教师师资队伍, 也会使得少数民族教师培训专业化, 使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变得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提高教学质量。

(3) 建立合理的汉语教师评价考核制度

建立合理有力的汉语教师评价考核制度, 鼓励教师不断完善自我, 提升个人素质。可以从“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几个方面建立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 合理有力的评价考核制度是完善提升汉语教师师资队伍的指挥棒。

(4) 政府加大对本土汉语教师资金力量以及设备投入

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及支持。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应重视对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的资金设备投入, 加大对汉语师范学院教学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建设的资助。同时还需提高对本土汉语教师的补助, 将其纳入编制, 保障教师生活质量, 鼓励教师投身于地区汉语教育事业, 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摘要: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是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需求。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汉语师资仍然是新疆地区民族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为着眼点, 分析目前该地区汉语教学及汉语师资培养现状, 根据其存在的问题做出前景分析, 关注预备师资和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师资培训,本土教师,现状及问题

参考文献

[1]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2] 米花兰.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培养”和“培训”之我见[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汉文版, 2013, 34 (1) :102-10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对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初探下一篇:地铁机电安装综合管线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