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训经管类管理创新论文

2022-04-14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专业实训经管类管理创新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实验实训室是高校的重要实验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办好高校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针对实验实训室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从如何管理好实验实训室以及如何使用好实验实训室进行了若干思考。

专业实训经管类管理创新论文 篇1:

如何发挥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教学功能探析

【摘 要】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发挥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

【关键词】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教学功能 发挥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纷纷结合各自实际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并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为满足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立了“学生为主体”的经营性实习基地——大学生实验超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发挥“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习基地的教学功能进行了大胆探索,极大地促进了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本文以此为例对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教学功能的发挥进行探讨。

一、依托“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加强真实岗位实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有以下的实施方式:一种是教学消耗性的实训,学校购进基本的实训设备和耗材,让学生按照实训步骤进行操作,达到基本技能的实训;另一种是仿真性实训,实训依托计算机及软件,在实践指导教师辅导下,进行仿真实训;还有一种是在校内或校外经营性实训基地的实训,这是真实岗位实训,有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工作任务,学生经过岗前培训,在真实的岗位上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最主要的功能是教学实训,其最大特点在于为学生实训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集经营、实训于一体,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让学生以一个“职业人”的角色在真实工作岗位上履行岗位责任,进入真正的职业工作状态,接触经营管理等实际业务,经受实际经营活动的复杂情况锻炼,在真实的经营环境中完成经营与实训任务。学生在经营现场、实际岗位中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巩固和充实的同时,更好地获得了在书本上没有的实际经营现管理知识,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巩固、提高和锻炼,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为主体”校内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不仅是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训练平台。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认知的提高、非专业素养的培养,只有在现实的职业岗位中,才能形成最深刻的印象与行为或心理定势,通过理解、获取、发现、熟练、养成等行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全真的生产环境,可使学生在大量“做”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大量的“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兴趣;同时,实训基地的经营性决定了师生在实践基地内必须从经营者角度出发,以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这样,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市场风险意识、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多方面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现代生产管理能力,使得学生适应从实训岗位向职业岗位转变,从“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此外,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各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能离开其他部门的合作,因此,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能亲身体验在工作中合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依托“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立新的实训效果评价标准,实现学生实训由“消耗性实训”到“造血性实训”转变

以往学生实训基本上是在校内实训室,借助实训设备进行模拟实训。学生只要能够按照老师规定的实训步骤完成任务,就算达到教学目标。学校为此要投入一定的经费,以保证校内实训的正常运行,属于消耗性实训。而校外实习则要依托行业企业才能实施,需要联系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学生虽然也能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下实习,但企业囿于“经济利润指标”,学校的教学实习计划很大程度上难以得到完全落实,实习效果也大打折扣。虽然,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实习大多不需要向实习单位缴纳实习费用,但学校需承担学生实习的交通补贴等相关费用,也属于消耗性实习。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学生为主体”的经营性实训基地,使学生不出校门便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经营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任务,有效地落实了实习实训计划。学生在具有实战氛围的职业环境下实训和历练,其专业素养、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都能得到全方位锻炼和提高,极大地提高实习实训效果,而学校也有效地降低了实习实训成本。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校内经营性实习基地的宗旨当然是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旨在为经管类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完全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训场所,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一般来说,“现实企业如果不能赢利,就意味着失败”。同样,如果我们依托经营性实训基地的“经营”不能赢利,那么无疑也意味着学生“实训”是失败的,达不到企业岗位合格员工要求。为此,为了提高经营性实习基地的实训效果,学校用企业经营的利润指标来评价实训效果,通过经营的业绩反馈实训工作的成绩与不足,以不断总结、提高。因此,几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经营性实训基地在发挥实践基地功能、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校利用“实训”经营创造的经济效益,不断增添实训设备,改善实训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依托“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建设

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积极倡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依托“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的改革。

第一,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实训内容项目化。“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实训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在此基础上我们按照经营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设置实训项目,实训内容以产品为逻辑线索,分析出产品经营的项目任务,确定训练项目的目标、内容和课时安排等。如人力资源专业分为问题诊断、组织结构设计、工作分析、招聘、绩效考核、培训、薪酬管理等项目;市场营销专业从市场调查到商品采购谈判、签约、下订单进货、店面营销及策划等进行递进式项目训练;物流管理专业分为商品入库、点货、商品信息系统录入、出库、理货、盘点等项目;会计电算化专业则分为审核凭证、制单、记账、出账、复核、点钞、办理银行业务、报表及分析、统计、档案管理、纳税申报等项目。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在实训中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强化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落实了高职教育“理论必须够用,强化学生能力”的教育理念。

第二,创新岗前集中培训制和业余时间轮岗制相结合的实训组织形式和“教、学、做”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实训任务来源于真实岗位的工作任务,学生完成实训任务就是完成一项真实的工作任务,它既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要求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能融会贯通,是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由于经营性的特点,任何工作失误都会造成经济损失,为了尽量减少损失,经营性实训基地的实训都要进行岗前培训集中制和工作轮岗制。岗前培训集中制就是在安排班级学生实训前,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实训计划和实习岗位的要求,将有关实习内容、实习岗位的职责、操作流程、相关问题的处理等对学生进行培训,并发给实训指导书。实训培训后,根据实训基地生产经营岗位的需要,学生可以分期分批在课余时间到相应的岗位上独立工作,并指派有主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每个岗位实训一周后进行换岗。这样,学生经过轮岗实训,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边接受指导边熟练岗位,最终达到工作岗位“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实现“实训即工作、课堂即基地、学员即员工”,融“教、学、做”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的零距离对接。

第三,依托“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创新实训教学评价方式。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教学内容、方式的变化,促进了教学评价方式的变化。对学生实训成绩的评价,不再是通过一份试卷检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通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业绩作为评价要素。不仅要评价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检验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评价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状况。评价人主要是“主管”和“同事”。评价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不仅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注重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养成“踏实、能干、肯干、会干”的职业精神和“想尽办法完成任务”的职业意识。

四、依托“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和教师教科研能力

在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筹建、完善和运转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开展市场调研、制订基地建设方案、选配设备、经营管理等的实训教学,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经营流程,促使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理论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在经营性实训基地中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使得教学更生动、目标更具体、效果更明显。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拓宽了专业知识面,提高了产教研结合能力,并最终提升教师开展技术推广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科研、服务是教师的三大职责。虽然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教学工作,但是科研、服务也不可偏废,应以科研、服务促进教学,三者协调发展。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骨干教师,积极开展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把它作为一个教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边探索边总结,培养了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近年来教师们以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为依托进行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以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为背景设计的商场推销礼仪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课程和现代推销技巧课程整体设计,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教学课件大赛三等奖、学院精品课程和教师说课比赛奖;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大学生实验超市)3名财务部成员参加全国高职院校会计技能赛获得三等奖。还有与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相关的自治区级教学科研项目2项,教师发表相关教学教改论文10篇。其中《“学生主体”下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意义》一举摘取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意义》、《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初探》、《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分获第八次全国优秀职教文章评选一、二、三等奖。(下转第103页)

(上接第48页)

五、依托“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目前,高职院校中均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必修课程,指导学生认真思考“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但无论是授课老师还是学生,基本上都是典型的“校园人”,大都缺乏企业历练的阅历,因而学生的“职业人”意识还是欠缺。我们通过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经营管理”实训,使学生体验职业感受,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某一职业的岗位要求差距有多少,确定自己是否适合某一职业。从而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找到弥补差距的方法,以便毕业时知识技能达到理想岗位的要求,接受企业的挑选并成功就业。

综上所述,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以“学生为主体”、“生产经营性”为主要特征,实现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到“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模式”,从“仿真实训”到“全真实训”,从“纸上谈兵”到“实战练兵”的转变,进行了工学结合模式的新尝试、课程改革的新探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载体,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中,“做中学、学中做”,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增强职业适应能力,积累职场经验,缩短了学校学习和社会工作岗位的磨合期,大大增强了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迅.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2]王昌国,商小琴.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之探索[J].中国市场, 2011(2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08B120)

【作者简介】全细珍(1967-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伍耿清(1964-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编 黎 原)

作者:全细珍 伍耿清

专业实训经管类管理创新论文 篇2:

实验实训室的管理与使用的若干思考

摘 要:实验实训室是高校的重要实验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办好高校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针对实验实训室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从如何管理好实验实训室以及如何使用好实验实训室进行了若干思考。

关键词:实验实训室;管理;使用

实验实训室对于提高大学生(特别高职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就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管理好、使用好实验实训室,是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实验实训室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实训室建设缺少整体规划

实验实训室很多是教研室或系里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单独规划,缺少全局的统一规划。没有整体的概念,各实验实训室不能整体制约,也缺少和企业的沟通。

(二)实验实训队伍得不到重视,积极性不够

实验实训队伍学历和工资普遍低于专职教师。在评定职称时很多是实验师或助理研究员,但待遇仍低于讲师职称。积极性不够,出现问题不会立马解决。学校对专职教师也较重视,对实验队伍的建设却常常忽视。

(三)实验实训耗材使用程序复杂

实验实训耗材使用程序复杂,从最开始教研室申购,实验实训中心审核,后勤去购买,再到耗材到达仓库,之后从仓库领用,占用的时间很多。

(四)实验实训项目不适当

项目的训练常常不注重实用性、针对性、趣味性相结合,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

(五)教学定位不准

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强,能在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人才。但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中却体现的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

二、如何管理好实验实训室

向管理要效益,而管理离不开人和制度。

(一)培养一支服务意识强,专业素质高的实验实训管理员

1、倡导实验实训室管理员要有奉献精神。管理员是教辅人员,在学校舞台上是配角,因此我们每个从事实验实训室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有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甘当配角,还要当好配角,不但要有服务意识,还要有端正的服务态度和优质的服务水平。

2、激励机制。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评价理念。每学期安排实验实训中心管理人员进行深造与进修,让他们能与时俱进;实验实训室工作不同于专职教师工作,工作量难以量化,要制定适合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的考评制度;对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定期对实验实训室和管理人员进行评优。当然,对于发生事故的,给予批评教育,甚至处罚。总之,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激励:一是建立精神激励,对于工作成绩突出明显的,可每学期给予“优秀教职工”荣誉称号;二是建立物质激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机结合,充分调动管理员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科学有效的管理,不仅是实验实训中心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实验实训中心发展的标志。实验实训室管理好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靠制度的约束力和员工的执行力,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很有必要。有了章法,实验实训室管理就有了依据,严格管理的指导思想也能落在实处。可制定《实验实训室管理员制度》、《实验实训室基本信息管理办法》、《实验实训指导老师职责》,《学生实验实训守则》、《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各种制度,并张贴上墙,还要措施到位,为全校实验实训室配发各种记录本,如:《实验实训室管理员工作日志》和《实验实训室教师工作日志》。通过这些日志,了解实验实训室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安全管理

国外高校相当重视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专门设有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各种安全措施相当到位。实验实训室集中了大量的仪器设备、易燃易爆等物品。加强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可行的机制。第一,树立危机意识。预防为主,应从本校实际出发,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各种预防措施。第二,开展各种防灾培训。学校可联合保卫处一起组织各种火灾等应急培训,模拟各种危机处理,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第三,以人为本,生命第一。

(四)创新管理模式

1、实验实训室的管理模式不是千篇一律,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如规模、专业、校园分布等)确定自己的管理模式,若学校经管类专业较多,设备的共用性较大,就适合集中管理,这样可以做到减少重复建设、资源共享,避免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实验实训室经费投入。

2、引入6S实验实训室管理。6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1)整理。首先把实验实训室里要与不要的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事、物加以处理。重点是对实验实训室各种设备物品等分类管理,用得到的就留下,用不到的干脆就清理出实验实训室。目的是腾出足够的空间,创造整理有序的场所。

(2)整顿。经过上一阶段的整理,接下来就对留下来的设备物品等科学合理的布置,目的是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减少寻找的时间,提高实验实训室管理效率。

(3)清扫。把实验实训室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立马报修,今日事今日毕。目的是通过清扫来创建干净整洁的实验实训环境。

(4)清洁。经过以上三个步骤后,还要继续保持清洁,以给学生和实验实训教师良好的工作环境,这可以通过制度化来执行。目的是进一步强化以上整理、整顿和清扫(3S)。

(5)素养。这是管理的核心所在。学生和教师都要养成良好的实验实训习惯,按规定办事。目的是培养一支高品质的团队。

(6)安全。永远记住安全第一。目的是在安全绿色环保下开展工作。

6S活动不仅能够改善实验实训室环境,还能提高管理员的工作效率,是提升实验实训中心管理水平的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五)借鉴国外的实验实训模式

1、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指校企合作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教育也就是基础教育为“一元”,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二元”。德国教育以企业为主导,以实训为核心值得我们学习。

2、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学生一年中必须有1/4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训。学生上岗实训前,由学校讲解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训目的,任务和学校要求;学生上岗实训后,学校会经常去企业监督和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型实训基地获得企业和更多的办学信息。

3、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模式。指建立在明确的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是教育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者,院校是实施者;二是人才培养过程完全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模式。

4、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实训模式。由某个或某些社会上的生产厂家与学校联合开办的,以提供或借用方式在学校装备一个完全与实际工厂一样的生产车间,以教学和技能训练为目的,用以开展基于项目训练的实训模式。

三、关于如何使用好实验实训室

(一)准入制度

1、课程设置方面。课程设置是相当重要的一环。首先,任课教师如需要使用实验实训室,先填写“实验实训室授课计划”,授课计划中一定要明确所需要的实验实训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要求;其次,教务处认真审核授课计划。再次,针对审核通过的授课计划,实验实训中心联合教务处一起安排实验实训课程。最后,根据教务处和实验实训中心商量讨论后定下来的课表,由任课老师一起协助管理员准备好各种硬件和软件。

如果课程设置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进行科学管理统筹规划,实验实训室在使用率和共享方面就会得到很大提升,更能促进校内跨系、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合作。

2、学生方面。不迟到、不早退,无故迟到超过15分钟以上不得进入实验实训室;不得带食品等进入实验实训室;带上相关的实验实训教材来上课;要接受统一安全教育后才准进入实验实训室。

3、实训教师方面。教师要提前15分钟左右进入实验实训室;一定要相当熟悉实验实训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能熟练使用各项实验实训设备;第一次上实验实训课时要认真向学生讲解安全规定和实训操作规范;因材施材,采用各种先进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4、管理员方面。管理员对所管理的实验实训室一定要和自己的专业对口,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责任心,对实验实训各种硬件和软件调试在最佳状态,给任课教师创造一个理想的实验实训环境。

(二)培养业务精湛的实验实训管理员

1、学习制度。就是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实验实训室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以老带新,提高大家遵守实验实训室各项管理制度的自觉性,每个人要自觉地运用有效的制度来约束自己。

2、学习各种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杜绝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人为事故。

3、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能力,让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为了提高管理员理论水平,可定期出版有关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刊物,或与学校学报(刊)合作出专刊,为广大实验实训人员进行理论研究、交流实验教学经验提供了平台。

4、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员要学会管理,合理科学地管理,学习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协调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协调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共同维护好实验实训室,提高实验实训效果;协调好同事之间的关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队伍建设是实验实训中心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待遇上没有给“双师型”教师特有的优势,缺少在实践方面的进修培训,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是来自刚毕业的研究生,理论上足够,但是实践方面欠缺。

为了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特别是实训教师的优化配置,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利用实验实训室先天的自然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去企业增强实践能力,让教师到优秀的高职院校学习交流。

2、完善职称评定体系。对于实训类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没有单独的职称评定标准。必须建设完善的职称评定体系,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特点和“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满足大家的利益。

3、建立奖惩制度。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奖励力度还不够。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高职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如英国的职业院校教师深造可享受各种津贴。因此,奖惩要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加强硬件和软件维护

管理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维护技能和常用工具。对于常见的实验实训室硬件软件的故障,要能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于一些疑难故障,在保修范围内,可与厂商售后部门联系。

总而言之,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管理与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的主、客观因素很多。

参考文献:

[1] 董贾寿、张文桂.实验室管理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 翟学东、刘红普.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6,(06).

[3] 梁建军.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

[4] 沈海东.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模式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5] 王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资源流程式管理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0,(02).

[6] 柳峰、徐冬梅、刘琼琼等.江苏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发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6).

[7] 魏先民.实验室工作的创新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5).

作者:周福萍

专业实训经管类管理创新论文 篇3:

经管类课程互联网智慧实训平台设计与资源优化

【摘要】    互联网智慧实训是解决当前高校经管类课程实训开设不足以及实训效果不佳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互联网智慧实训的现状入手,分析平台如何实现实训目的,重点研究互联网智慧实训平台如何支持在普通教室内完成绝大部分实训任务,以及如何引入真实问题和真实任务驱动实训教学,探索因地制宜、因课制宜的互联网智慧实训平台的硬件、软件及资源优化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智慧实训    实训平台    智慧教学平台    行动学习    资源优化

实训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受制于高校经管模拟实验室的稀少,实训课开设欠缺,学生巨大的实训需求与硬件稀缺形成冲突性矛盾。那么,能否借助互联网智慧实训平台,通过教学模式优化,实现泛在环境下或普通教室内完成课程实训的绝大部分任务?

一、互联网智慧实训平台的意义

互联网智慧实训实质是在两个方面对传统实训的升级迭代:一是借助技术实现智能驱动与即时反馈,相比传统实训,能开展更大规模的实训,接受人数更多,覆盖面更广,辐射更多专业及课程,运行和响应速度更快,即时能给予反馈,其依据数据给予的反馈更准确。二是基于智慧平台,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进行翻转。相较传统实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案为依据,互联网智慧实训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中面临的核心问题为导向,全程引导学生实操并形成正确概念性认知。

互联网智慧实训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将网络、云平台和智能终端串联起来,融合网络资源、平台资源、实验室资源等多种资源,对实训模式进行翻转与优化。在教学模式上,互联网智慧实训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根据平台及网络数据反馈开展决策分析,通过项目驱动和行动任务来开拓知识和能力,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衔接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评价一体化。经管类学科和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通过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校内课程在内容上与社会发展相关联、相同步,突破时空物理环境的限制,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其创新意识,培养其智慧。互联网智慧实训平台是创设情境、激发行动、引发学习与反思、增进智慧的物质基础,是校企交流协同平台,是行动转化生成智慧的平台。

二、实训平台现状与问题

1.硬件设施难以支持泛在环境或普通教室内完成实训任务。一类是实训室硬件设施设备陈旧,功能单一,硬件设施操作复杂;二类是实训平台技术要求高维护难、软件多而杂、彼此难兼容,软件更新需要经费投入大,人员配套要求多;三类是运行效率较低等问题。实验室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同专业共享难度大、信息离散及信息收集人工手动完成低效率。从操作角度来讲,缺乏简便实用、界面友好、用户多元的校企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学训用一体化平台,尚不能实现泛在环境下或者普通教室内完成课程实训的绝大部分任务。

2.实训内容与真实的企业脱离。一是实训内容仿真度低,未充分完全地反映企业实际。实训内容按照教材安排,按照教师教案以及教学便利组织,没有严格仿照企业生产运营流程走,未达到全真水准;二是实训考核脱离企业真实的绩效标准;三是实训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与用人单位需求有一定脱离,从书本出发的时间动作研究和具体企业具体岗位实操的动作规范有很大的出入;四是实训范围覆盖度低,往往只能挑选一两个企业作为经典案例研究,而不能全面涵盖行业特性;五是实训环节课程化严重,以课时安排为核心,匆匆走一遍流程,而学生动手环节时量缺少,缺少反复操作的机会和资源。

3.实训室内资源运用效率低下。高校实训室因为设备本身的原因或是管理机制的原因,或是因为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够,造成某些实训室内资源运用效率低下。效率是指平台是否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处理。其响应时间、处理速度、交易处理平台的处理业务量都不容乐观。

三、實训平台设计及资源优化的原因

1.实训平台应该具备什么硬件以解决泛在实训的问题。互联网智慧实训课堂必要的硬件条件是集PAD、一体化电子大屏、全方位视频监控等于一体的互联网智慧实训环境,以IT技术为支撑,依托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设智能化、物联化、可感知、泛在环境下适时匹配支持的互联网智慧实训平台。硬件配置要求应遵循智慧化、数据驱动,同时紧密联系产业发展,贴切企业岗位工作要求,模仿现代企业部门设置进行实验室布局设计,融入多种经管类实训软件,并且保持人机互动及虚拟仿真,能开展沙盘推演、管理角色扮演,财务做账、创业模拟训练等形式多样的实训教学。

2.实训平台应该具备什么软件以解决真实性问题。互联网智慧实训课堂必备的软件是指实现教学在线化、数据化、可视化和个性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安装的软件集合。出于经费和人力物力集约的考虑,高校可以不必自己开发,可利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课堂派等智慧教学平台,实现实训模式的翻转。通过智慧平台可以实现校企协同,无缝链接和即时同步沟通。互联网智慧实训平台的软件集合一般要模拟两个层次的环境:1.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就是以VBSE虚拟仿真软件为核心、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突破口的校企共建虚拟商业社会,学生可以在其中体验产学研多种组织多样的岗位工作内容。2.沉浸式互动学习环境,通过IT技术,对人、资源、环境、技术等多种因素进行融合和互动,让学习者沉浸在虚拟业务情境中。组织者通过将实训者的行为统计并转化为数据,从而推动经验式教学转变为精准教学。

3.实训平台何以破解实训资源不足的现实困境。为了给学生项目开发训练和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内容,可以从预设型和生成型两个途径开发资源。预设型资源包括与实训相关的真实项目库、案例库、开发工具库和学习资源库(如实训电子教材、课件、试题、微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源)等。除了预设型资源,还应该鼓励教师开发生成型资源以及研发课程资源的载体。通过云平台留存实训数据、痕迹等,根据机器计算和分析,得出统计数据辅助实训教学模式优化。云平台加入实训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使教学资源共享更方便、快捷、易用,还利于引入企业信息化环境到实训教学过程中。平台通过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服务, 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低, 学生只要有智能手机就可接驳,并进行资源共享。资源的使用应打破时空限制,学生不但可以在课堂训练中使用,也可以在课前课后,实现教学课堂翻转。

四、互联网智慧实训平台设计及资源优化的对策与途径

1.从硬件入手打造泛在环境下智能化实训平台。泛在实训是指借助互联网通用设备,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需借用网络通用设备即可开展实训。与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可穿戴设备、生产设备等在数字实验室进行的课堂实训不同,泛在实训灵活机动。互联网智慧实训平台要支持学生的不断反复训练及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学生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要精确提供个性化的实训方案及训练策略,精准引导其调整训练方向,其必备的硬件如下:一是泛在网络环境,主要用于提供泛在的无线接入环境,实现实训师生与终端设备、网络资源三者无缝连接;二是智慧互动系统,实现不同时空下分散的学习者与实训智慧中心(往往是实训教师)形式多样、随时随地适时互动及反馈。

2.从平台入手打造智慧教学平台。智慧教学平台可以解决翻转课堂发展过程中课外学习监督困难、课堂教学交互困难、课堂动态生成内容缺乏可靠分析系统支持、教师与学生之间交互“断层”等现实困境。高校不必开发,而是利用现成的免费智慧教学平台如雨课堂、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课堂派、励志君等,这些平台都支持智能手机移动端使用。智慧教学平台可以支持互联网智慧实训,只需要无线网络、多媒体教学工具和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即可,而无需太多额外的基础建设及设备投入, 使得教学模式更轻松便利,也极大地减轻了高校负担。

3.从软件入手,搭建校企直通信息化平台。要实现校企直通需要以下平台:一是智慧教学服务平台支持实训课堂上的师生交互、组间交互、人机交互、资源交互、社群交互等核心应用,它构建了情境模拟、深度参与、行为采集、智能感知、数据驱动的沉浸式实训环境。智慧教学服务平台还将实践教学软件与智慧实验室硬件之间紧密结合,无缝连接。二是智慧资源开发平台主要用于各类互动教学资源的开发,如探究游戏、交互微课、视频微课、动画微课等。 三是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主要用于收集教学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和管理服务。为师生提供实训全过程的痕迹数据及全方位的评估资料,为进一步精准实训提供统计数据。

4.从资源入手,建设丰富的经管专业数据资源平台。实训教学资源质量具有战略性重要意义,它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实训效果。实训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软件、视频、课件、试题库、公开课等,资源库可以课堂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师生,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备课、教学、复习等, 也可以开放资源的形式面向社会并获得一定的费用回报。实训包括虚拟企业战略运营训练、信息化企业运营演练、企业运营全景体验、企业经营人才决策分析等。通过智慧平台提供的资源,以图表、模型等多种形式呈现,经管类课程的经营模拟课程如战略决策、运营与竞争、生产销售、物流运输等都可以共享使用,图表和模型使得抽象的企业经营管理能让学生更好理解与体验。

5.从实训模式入手,打造真实的项目实践平台。从实训模式入手,以真实场景和真实企业软件平台训练,联合校内师资和校外企业导师共同打造真实项目实训平台。企业提供顶岗實训资源与岗位,企业导师提供工作实践案例,校内教师具体主持项目开展、实训任务检查及答疑辅导。 具体做法是企业提供项目,学生被安排在实训岗位上,师生共同完成真实的项目任务,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训活动和行动任务。教师通过智慧平台向企业提供业务数据和实训痕迹,企业提供业务评价反馈和实训成效评价,校企共同打造真实的项目实践平台。

6.从实训机制入手,校企共建经营导向型实训平台。国内有部分高校尝试在校内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实训体验平台。例如南京师范大学与京东集团共建了“JD·AS”校园孵化中心。中心通过经营导向型“教学车间”的运营机制,将传统的仿真实验转变为全真训练。学生在校园孵化中心接受实训的同时就是作为员工参与生产的过程,“上网就是上课、上课就是上班”。通过经营导向型实训平台实现了高校育人、企业盈利、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三方共赢,效果良好。其中,学校的政策指导、教务处的教学督导、实验室管理部门的引导是运营的保障,教师指导、学生主体、企业监督三方协同是实现运营目标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胡晓敏.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7):276-280.

[2]黄丽芬,刘道敬.智慧学习环境下高职实验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6(10):23-27.

[3]刘尧飞.产教融合背景下经营导向型“教学车间”运营研究——以“JD·AS”校园孵化中心为例[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1,23(04):83-86+93.

[4]黄莉娟.“互联网+”时代会计智慧实训平台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8):138-139.

作者:邓俏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