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勤工俭学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0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校园勤工俭学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本文提出要准确定位目标,让勤工俭学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扭转观念,让勤工俭学促进学生根本素养的全面发展;关注课改,让勤工俭学实现综合实践课程的有序推进,为素质教育增添一抹亮色。关键词:定位目标关注课改扭转观念勤工俭学素质教育是我国将教育确定为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之后形成的一项基本政策。

校园勤工俭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1:

论大学生在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意义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在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国外高校的实践经验也给了我们有力的支持。本文重点论述了高校勤工俭学在一些困难学生中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图书馆发展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勤工俭学 困难生 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发生了转变,高校已实行收取学费制度。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高校教育体制逐步国际化的必然趋势。这给普通经济水平的家庭带来了一定压力,低收入家庭更是不堪重负。实践证明,勤工俭学是缓解学生家庭经济压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完成学业的一条有效途径,而高校图书馆给学生勤工俭学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1 高校图书馆引入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1 勤工俭学体现了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高等学校实践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勤工俭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勤工俭学成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将为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已及将来的就业和创新创业提供帮助。

1.2 勤工俭学是我国教育方针在高校实践的体现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邓小平同志在论述这一方针时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实践证明,目的明确,管理完善的勤工俭学,通过“工”“学”结合,实现“教”“劳”结合,是新时期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实践。

1.3 国外高校的实践经验为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引入勤工俭学提供借鉴和支持

国外高校图书馆使用大学生的做法值得中国同行借鉴,尤其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生工的总数平均达工作人员总数的28.86%。美国高校图书馆大量引入了学生工是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的,美国高校图书馆界认为图书馆大约1/3的工作是技术性的,如选书、编目、参考咨询等;2/3的工作是非技术性的,如上架、整架、装磁针、补书、搬运和打扫卫生。美国高校图书馆大量使用学生工承担繁重的和重复的非技术性工作。学生酬薪按小时计算,起薪是法定最低工资约为5 美元/h,并且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做法既缓解了部分学生经济压力,又减轻了图书馆人员不足的压力。

2 勤工俭学对解决高校困难生问题有主导意义

鉴于奖励、贷款和减免学费等帮困方式的弊端及实施难度 ,勤工俭学不失为既扶贫又扶志、既助学又育人的积极措施 ,应当作为高校帮困的主导方向。有关部门已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资助在校困难生的政策,各高校纷纷制定安排困难生参加学校勤工俭学的具体措施,其中安排到图书馆进行勤工俭学是一重要内容之一。

我校图书馆因教学科研需要,延长了开馆时间,原有的工作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量的需求,馆领导和学生处从勤工助学的角度考虑大胆从学生中招聘了一批名品学兼优的来图书馆工作。这些困难生根据他们的课余时间分成中午班、下午班、晚班和周末班,分别被安排到图书馆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等三个部门工作,以每小时8元的工资标准给他们以工作补助。每个学生每月可以有120元至160元不等的工资。这一举措同时解决了安排贫困生勤工助学岗位和配合图书馆改革工作的两个问题。直接实现在校园参加了社会实践,将是他们大学生活中一份宝贵的人生财富。

3 大学生在高校图书馆进行勤工俭学的特殊意义

高校图书馆引入大学生勤工俭学除了缓解学生经济压力,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外,还对图书馆工作和学生自身品德修养也有着特殊作用,是其他岗位勤工俭学所不能替代的。

3.1 图书馆是勤工俭学学生汲取知识的海洋

图书馆的勤工俭学生活让学生汲取知识更是如鱼得水。老师传授给同学们文献分类、书目查询的相关知识,教会他们如何上架、整理图书等。琐碎的工作,却磨练了他们做人的耐心;搬书倒架的顺序是不能出错的,这又锻炼了他们的细心。工作的经验促使学生广泛的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法律等各方向的书籍,更加贪婪的汲取知识,使自己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

3.2 勤工俭学学生的信息反馈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勤工俭学的学生是沟通读者与图书馆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他们本身是读者,另一方面他们又为读者服务。作为读者,他们要遵守规章制度;作为服务者,他们了解各种规章制度,在读者面前必须以身作则,这样就起到了模范带头和宣传作用。他们还可以将其他学生对该服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意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便于进一步提高部门的服务质量。

3.3 勤工俭学能培养学生爱馆和爱书的文明风尚

勤工俭学的学生通过打扫卫生、整理书架、补书等劳动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于是他们自觉地爱书、护书,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文明借阅。我馆有一位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说:“以前,我随手丢书,拿了书随便乱放,现在通过自己劳动体验到工作人员整书的辛苦,我再也不会随手丢书了,不仅这样,我还把我的体会告诉同学,同学们也表示以后要文明借阅,做文明读者。”的确,自从引入学生勤工俭学后,我馆的书整齐多了,同学们借阅习惯比以前好多了。可见这对培养学生做文明公民的品德是多么有意义。

3.4 勤工俭学让馆员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高层次服务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提高

由于种种原因,图书馆一些部门人员缺编,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任务重,压力大,馆员只得穷于应付借还、上架、整架等简单的劳动,而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高层次服务。这样无疑是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勤工俭学学生的加盟,使馆员从一些单纯的重体力中适当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层次服务中,从而可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馆员勤勤恳恳,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耐心细致的良好品德往往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5 勤工俭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高校图书馆通过吸引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真正意识到他们是参与图书馆管理的主人,而不是被管理的对象,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总之,大学生在高校图书馆参加勤工俭学,既扶贫又扶志、既助学又育人,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自身品德修养有着积极意义,特别是对图书馆服务和各方面工作有特殊意义,应该长期坚持并完善勤工俭学机制。

参考文献

[1] 高立平.大学生勤工助学透视[J].安康师专学报,1997,(1):91-93.

[2] 郑玮,马小红.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科学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2003,(6):98-101.

[3] 郑彩莲.高校”勤工俭学”的现状和前景[J].中国青年研究,2002,(6):77-79.

[4] 王祝伟,李怀民.勤工助学是解决高校困难生问题的主导方向[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5] 王芳.风景这边正好——展眸图书馆改革[J].图书馆通讯,河南大学图书馆主办,2001,6(4).

作者:郑纯根

校园勤工俭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勤工俭学,为素质教育增添一抹亮色

摘 要:本文提出要准确定位目标,让勤工俭学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扭转观念,让勤工俭学促进学生根本素养的全面发展;关注课改,让勤工俭学实现综合实践课程的有序推进,为素质教育增添一抹亮色。

关键词:定位目标 关注课改 扭转观念 勤工俭学

素质教育是我国将教育确定为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之后形成的一项基本政策。勤工俭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自主意识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在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准确定位目标,让勤工俭学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是非常广泛的,融合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积淀、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进行勤工俭学的实践活动,就有机会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脱离对劳动传统认知的束缚,促进生命个体智力和劳动技能的协调发展。另外,在学校办学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活动进行创造、改造,改善学校的办学,学生看到自己的辛勤投入给学校带来的整体变化,以学生自然产生的强烈的自豪感,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提升。

这种基于勤工俭学模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意识、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舆论错误地认为,体力劳动已经被社会淘汰。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健康是不利的,长此以往,素质教育也就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在学校中,无论是总务,还是德育;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应该结合自身职能,为学生创设勤工俭学的实践路径,锻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扭转观念,让勤工俭学促进学生根本素养的全面发展

清朝诗人龚自珍说过:“不拘一格降人才。”其中的“不拘一格”就凸显了诗人对人才观多元化、丰富化的理解。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行业与岗位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但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家长,将人才这一概念的理解逐渐异化,他们认为只有坐在办公室,避免风吹日晒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事实上,社会错综复杂,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但这些如果仅仅依托学校、教师的口头说教,显然无法改变社会的价值观。我们学校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更多呈现前人实践的优秀成果。死守课堂,我们能做的仅仅是接受、内化,要想有真正的发展,就必须在充分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进行实践性的操作与认知,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实践中摸索,从而产生新的体验,发现自己的特长与不足,正确地看待自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们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于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否则就会处于沉睡状态。”鉴于此,勤工俭学是两者充分结合的有效平台。在结合中,学生在目标习得、实践操作等过程中加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从而在历练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历练自我能力,能促进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关注课改,让勤工俭学实现综合实践课程的有序推进

论及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显然不能不提。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内容,这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这一课程的内容较为丰富,包含了探究性学习、劳动实践活动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多方面内容,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

综合实践课程融丰富的知识、无痕的给予、具体的实践于一体,给予了学生明确的方向和自主设置的空间。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学校非常重视这一课程的实施,利用勤工俭学,组织学生到生产基地参加形式多样的生产考察观摩、体验尝试,甚至进行竞赛活动。比如央视有档发明创造的节目《异想天开》,学校常常将节目录像播放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实践与创造激情,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进行发明创造。有的学生开始进行飞行、轮船模型的拆装;有的学生则进行无线电控制的研究;有的学生醉心于陶艺制作……针对学生,学校也录制了校园版的《异想天开》,为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创建了平台,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更可贵的是,学生不仅收获了丰厚的物质成果,还收获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学生在实践中彼此信任、彼此合作、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参考文献:

张宇敏.新时期勤工俭学改革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 山西教育, 2003,(15).

作者:徐源

校园勤工俭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3:

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服务

(2007年10月31日)

在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全省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之际,我们在怒江州召开全省勤工俭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交流总结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经验,进一步适应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问题,推动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更好地为促进“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服务。结合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我讲几点意见。

一、“十五”期间云南省勤工俭学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根据云南省的实际和特点,调整了全省勤工俭学的发展思路,把农村中小学广泛开展以种植、养殖为主要内容的勤工俭学活动作为主要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两基”工作的推进,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要内容的勤工俭学活动,育人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勤工俭学活动,已成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成为学校筹措经费,改善师生生活待遇,救助贫困学生,改善办学条件的有效渠道,为全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校园经济稳步发展。“十五”期间,全省开展了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要内容的勤工俭学活动,到2006年底,全省开展各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的校点达到25796个;拥有各类型实习基地27404个,有校办企业和农场16865个,全省中小学农业生产基地共有地(含水面)142403亩,农村中小学校勤工俭学开展面达90%以上。

2002年到2006年间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共实现收入14.4亿元,累计投入改善办学条件8.7亿元,用于改善师生生活福利2.3亿元,仅2006年一年,全省勤工俭学收入就达2.6亿元,用于补贴学生学习费用1062万元,补助学生生活费2373万元,共有628万学生获得帮助,用于改善办学条件1.6亿元。

中小学勤工俭学的开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学生克服困难,自身发展的能力。

(二)因地制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全省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结合自身条件,充分利用政府划拨的土地、校园闲置空地,广泛开展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建生产基地,办好食堂,向学生提供自产的蔬菜、肉、蛋等,改善学生生活,提高营养水平,减免学生生活费;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购置教学和办公设备,修缮和建造教学设施,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有些贫困山区学校通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做到了学生生活费全免,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生活贫困而上不了学。“苦熬不是办法,苦干才有希望”,已成为激励贫困山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的精神动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农村学校勤工俭学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西盟县、澜沧县、孟连县、贡山县、福贡县、泸水县等地的学校,不但通过勤工俭学解决了寄宿制学生的生活问题,而且有的学校还每月杀2~3头猪,让学生们免费吃上了猪肉。过去孩子们因贫困进不了学校,因吃不饱、吃不好离开学校,现在孩子们在学校吃得饱、吃得好,舍不得离开学校。这是贫困山区勤工俭学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勤工俭学活动对巩固“两基”成果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勤工俭学活动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全省各地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勤工俭学育人的功能,在育人环节上下功夫。勤工俭学积极发挥育人和服务农业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解决学校办学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每年全省各类校办工厂、农场和其他勤工俭学场所,接纳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共2000多万人次。促进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受到了劳动观念和集体主义的教育。

农村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农村学校开展学农教育,开展农、科、教“三教统筹”,需要一个有效途径和载体。勤工俭学生产基地不但能解决学生吃饭问题,同时也能成为学生学农、教育务农的有效载体。

学校通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生产劳动技能和科学技术知识,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和当地农业科技部门结合在勤工俭学生产基地中开展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和推广活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农业新科技,并向农户推广,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示范作用。

全省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在教育战线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走出了一条有云南特色、集助学、育人、务农功能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勤工俭学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得到了教育部、各兄弟省区和社会的认可。2005年教育部在云南省召开了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会议向全国展示了云南省勤工俭学工作的成果,总结了建好一片基地,办好一个食堂,资助一批贫困生的经验(“三个一”),对全国开展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推进全省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

(一)勤工俭学对农村教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勤工俭学活动是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全省已有117个县(市、区)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占人口90%的地区实现了“普九”,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扫除青壮年文盲,全省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农村义务教育巩固提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的乡镇、学校学生辍学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家庭贫困、在学校生活困难是一个主要方面。农村近250万寄宿制学生,生活质量不高,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营养状况令人担忧。许多学校基本上只能向学生提供一碗米饭一勺清汤的伙食。让学生进得来,吃得饱,留得住,促进身心健康,是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的重要工作,勤工俭学工作的开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在教育经费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勤工俭学对农村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各级领导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对勤工俭学工作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是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也是勤工俭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抓好勤工俭学工作,首先必须解决好各级领导的认识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加深对勤工俭学工作的认识。我们谈对勤工俭学的认识,不能停留于过去的传统看法,不能只认识到勤工俭学的表面或某一方面,而应当从现实出发,从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要求来理解勤工俭学工作对教育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贡献。要看到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赋予勤工俭学工作的新内涵和新要求,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农村“两基”工作的发展,深化教育改革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勤工俭学工作。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工作方向,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推进工作向正确的方向开展。

(三)勤工俭学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劳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勤工俭学是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动手能力,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生缺乏劳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开展勤工俭学,加强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在勤工俭学活动中能多一些实践,多参加一些劳动,对学生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而且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到教室里学不到的经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对于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推进勤工俭学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的意识,充分发挥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创造条件。

三、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

教育部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云南省楚雄州和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充分肯定了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要坚定不移的推进勤工俭学的开展。云南省教育厅十分重视勤工俭学工作,号召各地农村中小学广泛开展以养猪、种菜为主要内容的勤工俭学活动。通过各地努力,云南省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为巩固取得的成果,我提几点要求: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云南省是边疆省份,边境线长,山区和民族多,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历史、自然、经济和文化不大相同,即使各县、乡(镇)之间情况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各地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必须坚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应继续坚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种植、养殖和农副业生产加工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经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各地学校要念好“山”字经,做好“土”文章;从“小”开始,种好小菜地,小果园,建好小猪厩,小苗圃,小鱼塘,种菜养猪,办好食堂,不因小而不为,不贪大求全。有条件的学校生产规模可以大一点,科技含量高一点,从小开始,逐步壮大。为推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开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这方面,楚雄州、怒江州、昆明市、普洱市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树立了榜样。

(二)勤工俭学工作要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办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小学校勤工俭学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学校,主要目标就是着力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全面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勤工俭学有利于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巩固“两基”成果,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花大力气抓紧抓好。只要勤工俭学工作紧扣农村教育的发展,造福于广大学生,就能让农民群众满意,勤工俭学事业就能长盛不衰,深入人心。

(三)认真做好勤工俭学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勤工俭学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地方党政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关心支持,就难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各地教育局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学校勤工俭学工作,加强对勤工俭学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纳入教育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勤工俭学管理机构和队伍,强化对学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服务职能。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统筹协调勤工俭学工作的发展,要研究学校开展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各种有利条件和资源,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勤工俭学工作的开展。教育局要统筹规划勤工俭学基地和场所的建设,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在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对学校给予支持。

(四)突出重点、明确方向,走可持续发展的勤工俭学路子。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是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重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勤工俭学工作的方向,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要把解决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困难问题作为重点抓紧抓实,有条件的学校都要开展工作,把学生食堂办起来,通过种菜养猪等生产活动,让学生进得了学校,吃得饱,吃得好,安心学习,决不能让学生在学校因为生活困难而失学。全面提高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质量,提供学生成长必须的营养,是一个关系到子孙后代能否健康成长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勤工俭学必须坚持的工作路子。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要抓好基地的建设工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再就是抓好生产管理工作,做到生产经营科学规范,三是要注重实效,确实解决学校的困难和问题。

(五)重视农村中小学校后勤管理工作。随着农村普及教育的深入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规模会不断增加,给农村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各地教育部门要重视农村中小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努力解决好学生吃饭、睡觉和学校安全、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教育部实施的新农村学校建设试点工作正在各地进行,项目学校要充分研究,把生产基地、食堂、饮水工程、沼气池、厕所改造,校园绿化美化一并纳入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彻底解决学生生活和学校环境问题。勤工俭学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监督和服务职能,帮助学校做好后勤管理工作,促进新农村学校的建设,努力创造文明、和谐、安全的农村学校。

(六)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勤工俭学工作开展的社会氛围。各地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广泛宣传勤工俭学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各地勤工俭学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宣传勤工俭学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通过宣传从思想上和舆论导向上为勤工俭学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社会氛围,让社会了解勤工俭学,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更加广泛的关心理解,支持帮助勤工俭学工作。这几年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勤工俭学工作先进典型,各地要注意总结宣传,学习交流先进典型的工作经验,推动工作全面发展。这次会议在怒江召开,就是要宣传怒江的工作经验,把怒江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向全省推广。

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对勤工俭学工作非常重视,早在2004年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对各地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和要求;2005年、2006年教育部两次召开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会议,进一步阐明了勤工俭学在农村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各地确实推进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着力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中发〔2007〕7号文件已提出明确要求,要继续抓好勤工俭学生产基地的落实和建设管理工作,有组织、有指导的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促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去年省教育厅在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今后我省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通过财政资助、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补贴标准,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真贯彻中央和我省的有关精神,工作打开了局面,取得了成绩。但也有少数地方没有认真去落实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落实,不开会、不研究、不要求,工作止步不前。这次会议以后,各地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有关工作精神和工作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好工作。明年起,教育厅将对各地开展勤工俭学解决学生生活困难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建立监督机制,推进工作的发展。

同志们,在进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过去的岁月,勤工俭学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今后,勤工俭学工作任重道远,历史赋予了勤工俭学新的使命。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我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教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全省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两基”攻坚和“普九”的巩固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王建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教育经济模型研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