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管理信息系统

2023-04-26

第一篇:厦门大学管理信息系统

安徽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知识、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信息产业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信息管理概论、信息组织原理、信息检索、数据结构、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C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宏观与微观经济学。

就业去向:党政机关、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金融、保险、邮电、工商、税务、信息、咨询、公安、交通以及其它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管理及信息系统开发等工作。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第二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生涯规划

大学生涯规划

时间过得很快,如今大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好些日子了,为一名信息系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当代大学生,觉得有必要回首有些邋遢的过去,展望下自己的未来,四年,我有好长的路要走。

一、自我评价

S:

1、我的优点

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活动,做事认真。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待人真诚友善。做事脚踏实地,坚守原则、重视纪律,对人谦逊,有独树一格的幽默感。

2、我的优势

待人真诚,能得到大部分人的尊重,意志力强,品性执着;有一定工作能力。 W:

1、我的缺点

海拔高度低,体质偏弱,性格偏内向,交际能力差;过于执着偏固执,思想陈旧,缺乏自信心,做事不干脆利落,好吃懒做。

2、我的劣势

自我形象差,亲和力差;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预见性和团队意识等各方面均不见长。

O:

1、机会

电子、网络铺天盖地,知识信息飞速发展,国内及国际的信息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自己正处于转型期,对未来充满向往,有信心克服障碍,改掉过去的坏毛病,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努力学习,掌握基础和专业技能,用持之以恒的心来加以贯彻。再者,我们处于沿海地区,工作岗位相对多些,经济方面很有发展前景。

T:

1、威胁

个人缺点明显,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惊人,同行中优秀者不在少数。且个人面对诱惑抵抗力不足,容易沉迷于网络等。而后我们学校是普通学校,相对于那些名牌大学,我们的竞争力相对较低,并缺少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而这都必须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有所积累,特别是工作经验是目前的用人单位较看重的,关乎四年后的就业问题。

小结:

能够较清醒认识到自己优缺点,要在接下的日子里,扬长避短,努力克服缺点转化劣势,发挥优势,锻炼及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从而更好的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在日常生

活中,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运用,将自己打造成合格优秀的新世纪大学生。

二、职业分析

1、学科特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复合型学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

个方面,本门课程偏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课程设置目标标于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

2、就业形势:

就业方面,因为属复合型学科,决定了日后可从事工作的多向性,主要可发展计算

机技术型、财务型、管理型。并且中国政治稳定,现在进入高速发展时代,每年以10%以上的经济速度增加,对科学、资本市场很重视,所以我们这个专业还是能体现出时代化的需求。

二、职业定位

具备信息资源收集、分析、检索、利用的综合能力,能在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信息化领域从事实施、维护、分析、智能决策等“IT+管理”类深具发展潜力的工作。主要到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并可在银行业、服务业、证券业、图书馆、学校、机关等担任计算机工程助理师。主要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负责管理信息领域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使用和管理工作;大型数据库数据管理员,在信息管理领域内负责大型数据库的系统管理、安全管理和性能管理工作;网站,在工程师的指导下,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工作;计算机高级文员。(以上两段摘自百度百科)

三、计划实施

1、大一规划

1努力完成学业,绝不挂科,争取获得奖学金○

2积极参加学校院系各级组织的各项活动,锻炼交际、动手等能力。 ○

3在不落下学习的前提下,参加至少一次以上支教等公益活动。 ○

4在闲暇时做兼职工作,以培养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为主。 ○

5在各院系组织中表现突出,争取来年竞选部门部长。 ○

2、四年规划

1大一时认真完成基础学科;大二掌握专业技能并过英语四级;大三主要培养自身○

的领导工作能力;大四注重毕业实习和设计等。

2大学期间至少担任一次学生干部 ○

3至少参加三次以上公益活动 ○

4至少一次以上工作经历 ○

5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取相关证书 ○

6优秀毕业,取得学位,并取得有效证书 ○

四、评估调整

1、评估内容

1职业目标评估,即是否需要重新选择职业 ○

2职业路径评估,即是否需要重新选择攻读就业方向 ○

3其他因素评估,如社会、家庭、经济方面突发的状况等 ○

2、评估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隔半年到一年,即每一或两个学期进行一次评估,并适时作出调整;其他突发状况另议。

3、调整原则

适时果断,不拖延,通过与老师、父母等的交谈,较为清晰的把握形势,参考他人成功经验,不照搬照抄,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五、结束语

近日,习近平主席再次和我们强调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当前的社会条件形势,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其中的必要性,而作为祖国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努力进取,扎实苦干,历练和磨练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管理)大学四年课程

汪云云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管理)

课程: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程序设计基础、政治经济学、宏观(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运筹学、经济法、JAVA程序设计、JAVA高级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ERP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管理专业英语、数据结构、网页设计、Oracle数据库、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IT服务管理、财务会计、软件测试、网络金融、电子商务概论、金融学、证券分析、金融理财、平面动画制作、平面图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银行会计实验等 个人建议:这个专业学得太多,太杂最好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别选,只是名字听起来好听。

第四篇:理工大学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

1.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3.信息特点:(1)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2)信息是可以通讯的。(3)信息形成知识。

性质: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 4.信息量的定义:利用概率来度量信息。度量信息的实质就是确定信息量的大小。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消息的内容,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

5.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6.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要素和子系统的集合

目的性:系统运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相关性:各要素既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

环境适应性:系统与其环境相互交流、影响,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

7.信息系统是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整体性) 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目的性)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8.信息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 (1)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2)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3)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4)网络化

9.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10.决策过程是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因素的制约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可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作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 11.决策科学先驱西蒙描述了决策划定的四个阶段:

(1)情报活动阶段(2)设计活动阶段(3)选择活动阶段(4)执行活动阶段。 12.决策问题三种类型:

1.结构化决策是重复的、惯常的、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

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

2.非结构化决策是新颖的、重要的、非惯常的,决策过程复杂,且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

3.半结构化决策: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一般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13.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数学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资源,为组织的运行、管理、分析、计划及决策等职能服务的集成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人员实施组织目标的有效工具。 14.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对组织乃至整个供应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3)人机结合的系统

(4)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 (5)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15.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三要素是: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 16.MIS战略规划的作用(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进行MIS系统的开发,而不是一切从头开始】

(2)通过制订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更正确地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MIS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指导MIS系统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 17.MIS战略规划的内容

(1)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 (2)单位(企业、部门)的现状

(3)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 (4)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18.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诺兰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初装阶段指单位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一般,“初装”阶段大多发生在单位的财务部门。

第二阶段:蔓延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使单位的事务处理效率有了提高。本阶段主要的问题:如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第三阶段:控制阶段:本阶段将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

第四阶段: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由于重新装备大量设备,此阶段预算费用又一次迅速增长。【企业局域网络的建设,实现企业数据的共享】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既由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数据为中心的管理。 第六阶段:成熟阶段指具有完备的MIS和DSS,并真正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它是个相对的概念。

19.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整个MIS。【即先建功能模块,再进行系统集成。】

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开发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在初装和蔓延阶段,常常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缺点:系统设计不够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 (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它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这种开发策略逻辑性强,难度较大,是一种更重要的策略,是信息系统的发展走向集成和成熟的要求。【如同结构化程序设计,先划分功能模块和总体布局,再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

优缺点:“自下而上”的策略用于小型MIS系统的设计;而“自上而下”的策略用于大型MIS系统的设计。对于大型系统往往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先自上而下地作好MIS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这是建设MIS的正确策略。 20.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 2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

(1)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2)面向用户:开发过程中要面向用户,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愿望;(只有用户才真正了解系统需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3)开发过程工程化,工作成果文档标准化、图表规范化,保证系统开发的连续性,减少错误,增强沟通—开发中的各种文档资料

(4)工作进度阶段性明确,结构化开发方法严格遵循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论,认为系统的开发过程本身具有不可跨越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22.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缺点: (1)系统目标难以确定 (2)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3)系统的开发周期长,这会导致原来的方案和了解的需求因环境的变化而不适合 (4)工作量大,有时会造成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23.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而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可行性分析需建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最终任务:完成逻辑模型设计) 24.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1)管理上的可行性:管理人员对开发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

(2)技术上的可行性:论证现有技术对系统所提出目标的支持程度,开发人员的水平,如果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或者单纯依靠外部力量进行开发,是很难成功的; (3)经济上的可行性:主要是预估费用支出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25分析报告的重点内容是: 1)系统简述;(2)项目目标;(3)所需资源,预算和期望效益;(4)对项目可行性的结论。 26.详细调查的对象:是现行系统(包括手工系统和已采用计算机的 管理信息系统);

详细调查目的: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

详细调查的原则:用户参与,即由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主管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共同完成调查。

27.数据字典的内容: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28.系统化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系统目标、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数据属性分析、数据存储分析、数据查询要求分析、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绘制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29.数据的属性分析:1.数据的静态特性分析,2.数据的动态分析(固定值属性、固定个体变动属性、随机变动属性)。

30.逻辑方案的内容: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新系统的数据流程;新系统的逻辑结构;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31.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即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 32.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总体设计: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等。 (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

(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等。

(4)数据存储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密设计等

(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及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等 32.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系统是作为统一整体而存在的,因此,在系统设计中,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

(2)灵活性:生命力长久的系统必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可变性。

(3)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 (4)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 33.代码的种类 :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 34.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如何计算)

35.输入设计的原则:控制输入量,减少输入延迟,减少输入错误,输入过程应尽量简化 36.数据出错的校验方法:重复校验,视觉校验,检验位校验,控制总数校验,数据类型校验,格式校验,逻辑校验,界限校验,记录计数校验,平衡校验,对照校验。 37.文件的分类

(1)按文件的存储介质分类:纸带文件、磁盘文件、磁带文件和打印文件等;

(2)按文件的信息流向分类:输入文件(如卡片文件)、输出文件(如打印文件)和输入输出文件(如磁盘文件);

(3)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分类: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 (4)按文件的用途分类(本节的重点)

1)主文件:主文件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主要存放具有固定值属性的数据(如职工姓名、职务等数据)

2)处理文件:又称事务文件,是用来存放事务数据的临时文件,包含了对主文件进行更新的全部数据,主要存放具有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

3)工作文件:工作文件是处理过程中暂时存放数据的文件。如排序过程中建立的排序文件,打印时建立的报表文件等。

4)周转文件: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 5)其他文件:例如备份文件,档案文件等。 38.数据库设计(重点)

39.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项目管理、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转换和评价等。

40. MIS物理系统的实施内容: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订购、机房的准备和设备的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是MIS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 41.计算机系统的实施:

(1)计算机系统是否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2)系统是不是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扩充性是系统生命力的重要指标。 (3)能否得到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42.网络系统的实施主要是通信设备的安装、电缆线的铺设及网络性能的调试等工作。网络系统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合理的性价比、良好完善的技术支持等,其中安全性能是关键指标。

43.程序设计的目标: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 44.系统切换三种方法:

(1)直接切换法:就是在某一确定的时刻,老系统停止运行,新系统投入运行。 (2)并行切换法(是最可靠也最常采用的系统转换方法)

(3)试点过渡法:试点过渡法先选用新系统的某一部分代替者系统,作为试点,逐步地代替整个老系统。 45.系统运行管理内容:

(1)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录入及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此外,还包括简单的硬件管理和设施管理。

(2)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整个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能够反映出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状态和工作效率,对于系统的评价与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6.MIS系统的维护内容:程序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代码的维护。

47.信息系统评价的目的:是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的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指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与扩展提出意见。 48.系统性能指标:

(1)人机交互的灵活性与方便性;(可使用性) (2)单位时间内的故障次数与故障时间;(可靠性) (3)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改进及扩展,与其他系统交互或集成的难易程度;(可扩充性)

(4)系统故障诊断、排除、恢复的难易程度;(可维护性) (5)系统安全保密措施的完整性、规范性与有效性;(安全性与保密性) (6)系统文档资料的规范、完备与正确程度。(完备性)

49. DSS(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50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子系统,对话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方法子系统。 51.电子商务的概念:狭义:电子商务主要指利用网络环境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广义的电子商务则除了电子交易以外,还包括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其他商务活动,包括商品管理、客户管理、市场分析、商务决策和组建虚拟企业等。

第五篇:福建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主要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管理与计算机相互结合的实用型专业,具有复合性、宽口径的特点。主要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知识与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该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文理兼收,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学位为管理学学士。相近专业为管理科学、电子商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知识和扎实的计算机技能,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有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维护与应用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信息组织管理、分析研究、开发与利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系特色:(1)本系具有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及信息管理三大知识系列有机融和的特色。(2)重视知识教学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紧密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能力。(3)专业适应面广,可在多个领域就业。(4)专业具有较强时代性,适应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

主要课程:本系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体包括: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生产与运作管理、运筹学、应用数理统计、电子商务、会计学、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资源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C+ + 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项目部技术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向老婆的认错的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