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幼师论文范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优秀幼师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幼师课程体系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中职幼师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即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三位一体中职幼师课程体系,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学校实践教育的各个方面,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

第一篇:优秀幼师论文范文

论运用合理培养方案打造优秀男幼师

摘 要:男幼师因其性别差异有着特殊的职业优势,对幼儿的思维方式、性格塑造等有着很大影响。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独立的男幼师培养体系,沿用传统的女幼师培养模式不利于男幼师的未来发展。高职院校应构建合理的培养方案,打造优秀的男幼师。文章从明确定位、组织活动、注重特色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打造优秀的男幼师。

关键词:高职教育;男幼师;人才培养方案;幼儿教师

男幼师在认知、情感、意志、语言及个性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对幼儿的思维方式、性格塑造等有着很大影响。男幼师已经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多年,可以说他们是学前教育的新生力量,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培养男幼师的目的在于促进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那么高职院校应该如何培养优秀的男幼师呢?

一、明確定位,强化责任担当

就我国目前的幼儿园师资力量而言,男幼师相对较少,甚至不到幼师总量的百分之一,这种现象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男幼师,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女幼师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很适合照顾幼儿。虽然一般女性的心思比较细密,性格温柔,但同时胆量也比较小,不够果断,不利于幼儿完整人格的塑造。男幼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可以带给幼儿很多女幼师难以给予的东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心理行为,让幼儿变得更加勇敢、豁达、乐观、坚强、有担当。这样一来,幼儿长大以后会变得更加活泼开朗,勇于直面困难,敢于拼搏。在培养男幼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把总体培养目标定为充分发挥男幼师朴实高尚的专业精神,引导男幼师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尽最大努力发挥男幼师的职业力量,使其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创新意识的专业型技能人才。这样,才能使男幼师在未来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进行创新式教育,为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有了明确的定位,男幼师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才会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将幼儿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在幼教行业站稳脚步,努力实现撑起幼儿教育“半边天”的宏伟目标。高职院校构建男幼师培养模式时,应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凸显男幼师的男性特质,发挥他们在学前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二、组织活动,培养人文情怀

在男幼师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创建富有师范教育特色的人文环境,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想要培养一名合格的男幼师,教师首先应让他了解这个职业,之后爱上这个职业,最后才能做好这份工作。注重文化传承,是高职院校培养优秀男幼师的必经之路。传承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定期组织与特色文化相关的活动,开展名师访谈、组织演讲比赛等。以演讲比赛为例,高职院校可以要求各班教师提前告知学生演讲活动内容,让学生准备好演讲素材,并反复练习。演讲的题目可以由学生自定,也可以由学校来定。以“我为什么想当男幼师”演讲话题为例,学生可以结合以往的生活经历进行生动的演讲。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学生对师德的认知,高职院校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儿童怀有一颗挚爱之心。

三、注重特色,促进持续发展

男幼师的培养要有特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男幼师最大的价值。高职院校应该构建模块与平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通过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综合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传授幼教专业知识,还要涉及政治法律、哲学伦理、艺术体验、审美情趣等领域,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高职院校对男幼师的特色培养应当主要突出性别特色,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根据男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设置,要把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起来,促进男幼师的个性发展。其中,必修课包括科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学等,选修课则包括武术、健美操、钢琴、跆拳道、轮滑等,另外也应开设一些与乡土文化有关的选修课。同时,还要指导男幼师进行包括试岗、适岗、顶岗三个阶段的岗位学习。试岗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兴趣;适岗则是引导学生将过去所学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践中,逐渐增强教育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顶岗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稳定的职业信念,合理地应用相关幼教技能。

高职院校还要实行证书制度,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要加强对男幼师的篮球、轮滑等体育技能以及乐器与计算机专项技能的训练,利用这些特长训练增强男幼师的自我认同感,使他们产生职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体现男幼师的性别特质,为男幼师未来成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总之,培养优秀男幼师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高职院校和教师紧密配合。高职院校应明确人才培养方案,贯彻并落实“以生为本”“因性施教”的教育理念,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真正为男幼师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充分突出他们的性别特色,为学前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男幼师,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玉华.男幼师入职初期管理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7).

[2]罗香群.男幼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0).

[3]叶恒元.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男幼师培养的探讨[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9).

作者:孙宇沁

第二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幼师课程体系的融合

[摘要]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幼师课程体系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中职幼师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即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三位一体中职幼师课程体系,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学校实践教育的各个方面,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幼师;课程体系;中职幼师生;融合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幼师课程体系融合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学前教育教学体系中,促进我国学前教育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二)中职幼师德育目标的需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圣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是道德教育、德性文化。俗话说,“三岁看老”,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今天的中职幼师生就是明日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是最基本的师德要求。对中职幼师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

(三)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需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职幼师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最合适的“教材”,学前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幼儿教师承担着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三位一体的中职幼师课程体系

探索中职幼师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即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三位一体的中职幼师课程体系,即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职业道德课程、以“强化职业操守”为特色的职业能力课程和以“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特色的通识课程,培养“一专多能的”合格的幼儿教师。

(一)“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职业道德课程

在德育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道德的培养,对中职幼师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如仁者爱人、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尊师重道等教育观念内化为中职幼师生的文化素养,外化为日常行为习惯,提高民族的自信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强化以“强化职业操守”为特色的职业能力课程

中职幼师职业能力课程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能力课程。在学科教学内容中找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使中职幼师生从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体验、认识再上升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例如,在中国民间舞蹈教学中,了解民族舞蹈是一定歷史时期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背景,反映了文化的再创造。如音乐、服饰、风俗等,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三)注重以“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

通识课程侧重文化基础课程,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在语文课程中,可进行古诗鉴赏、经典诵读等活动,选择解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文学知识的同时,理解其文化内涵,使经典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给人以精神力量。挖掘《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学生理解传统蒙学读物可借鉴的现代意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设礼仪课程,使学生懂得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形成“尚礼笃行敬业乐群”的良好校风,达到内在心灵与外在礼仪的完美结合。

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实践教育各环节

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在学校实践教育各环节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中突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师生在美丽、文明、人文的校园环境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上课内外结合,组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成语故事、大合唱比赛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爱国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发挥地方文化特色,丰富课程资源,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学习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国强,彭旭丹.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改进高校德育[J].知识经济,2010(11).

[2]王伟萍.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建设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优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贾钢涛.论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

[4]吴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7.

作者:于承洁

第三篇:拓展幼师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幼师生职业能力发展

[摘要]幼师体育教学应为幼儿师范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包括基本目标与拓展目标两个层次。这就需要幼师体育教学深化改革,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既能针对幼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施教,促进其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又能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幼师学生将来科学地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幼师体育教学;职业能力

一、拓展幼师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不但被我国高、中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界普遍接受,而且也是国际职教界的共识。在我国,幼儿师范学校一直是培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主要基地。幼师生作为在校学生和准幼儿教师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幼师学校对他们的培养必须既着眼于幼师生作为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又必须为幼师生将来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职业能力基础。作为幼师学校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师体育教学由此应与一般体育教学有所区别,其教学目标应包含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两个层次。其中,基本目标与一般体育教学相同,都是为了促进受教育对象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拓展目标则应与幼师学校其他领域的课程与教学一样,服务于幼师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又主要是通过培养与发展幼师学生将来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职业能力来实现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规定:幼儿园应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幼儿园体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幼儿园健康教育领域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未实施分科教学的情况下,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当具备科学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教学的能力。这种教育能力由此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准幼儿教师的幼师生除了通过幼师学校专门组织和实施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等课程来学习和获得外,幼师体育教学应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幼师学生在掌握幼儿教育基本规律与原则的基础上,能将所学习的关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知识与基本运动理论相结合,熟练掌握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组织程序与实施原则,从而为将来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奠定职业知识与技能基础。

二、幼师体育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

幼师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幼师学生在掌握系统、科学的体育运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从而为幼师生的在校学习和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方面的基础。

幼师学生大都为18~21岁的女性群体。在此年龄阶段,女生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在生理形态上已和男生有明显的差异。她们肌肉工作缓慢,灵巧性差,容易产生疲劳,恢复时间也较长;心血管系统机能也比男生差,心肌和呼吸力量较弱,脉搏输出量小,女生在运动时主要靠加快心跳次数来保证每分钟血液输出量,所以速度和耐力都差于男生。这种生理解剖特点导致她们对体育运动的惰性大、兴趣小。同时,该年龄段的女生在心理上又表现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她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内容能一反常态地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如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韵律活动等都对她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她们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使自己保持健美的身材,塑造形体美、姿态美以及高雅的气质。

针对幼师生的这一生理、心理特点,幼师体育教学应积极适应受教育对象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改变教学策略与方法,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应优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运动量。首先,应根据女生形态结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多做动力性练习,少做静力性练习,同时要考虑力量、速度配合恰当,根据幼师女生生理机能特点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防止疲劳过度。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对练习强度指数有恰当的估计,对主要练习的安排留有余地,以防失控。课堂上,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出汗量、呼吸情况及动作的准确程度等,以便随时调节运动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二是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满足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特点。首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加强其形式的竞争性、游戏性和趣味性,注意“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各种身体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其次,应想方设法将技术性的跑、跳、投等动作练习转化为健身跑、健身跳、趣味投等运动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基础上改善其身体形态机能,增进其健康。此外,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人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使人形成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面貌,坚毅顽强、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活泼开朗、合群乐观的个性倾向。幼师体育教学在积极探索适应幼师学生身体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还应将体育锻炼对幼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考虑在内,以让学生树立科学而全面的健康概念,最终形成顽强、勇敢、团结、向上的体育精神,使其身心素质获得良好的发展。

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体魄,幼师学生才有精力完成学业;也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他们才能在将来胜任繁琐而沉重的幼儿园工作。同时,也只有幼儿教师自身热爱体育,能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他们才能以自己的精神面貌与兴趣爱好影响幼儿,使幼儿也热爱体育,乐于参加体育锻炼。总之,幼师体育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对幼师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将来承担职业责任、完成工作任务都具有深远的奠基作用。

三、幼师体育教学拓展目标的实现

幼师体育教学的拓展目标应是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向幼师生传授体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与规律,并在促使其理解、掌握、运用的基础上,能自觉地将有关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下领悟和掌握将来组织实施幼儿体育活动时应遵循的教学规律、原则与方法等。

幼师生将来组织和实施幼儿体育活动时应遵循的教学规律与原则和一般的学校体育教学应遵循的规律与原则既有相同之处,也必然存在显著差异。说它们有相同之处,是因为它们从内容上而言都属于体育教学领域,都要达到促使受教育者体育观念与能力发生变化的基本目的,因此对施教者有一些基本的共同要求,如施教者应当都会喊口令、指挥队列变化、能清楚准确地讲解动作要领并进行规范正确的动作示范等。之所以有所不同,是因为受教育对象的不同必然会使其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如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可以主要采取集体教学的方式,先由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而对幼儿来说,这样刻板的教学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幼儿更喜欢游戏,

更喜欢模仿同伴,也更喜欢自由地舒展他们的肢体,因此要想幼儿体育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幼儿教师必须善于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幼儿体育活动,善于与其他领域的活动如唱歌活动、舞蹈活动等相结合来组织体育活动,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与解释动作要领及其步骤等。

为适应幼师学生将来的职业需要,幼师体育教学应有意识地强化幼师生创编体操、组织游戏、掌握幼儿运动理论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如体操是幼儿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幼儿园普遍开展的早操或集体户外活动都将体操作为重要的项目,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创编适应本园或本班幼儿身心特点、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的体操,因此幼师体育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幼师生创编体操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在向学生全面、系统地讲解徒手操、轻器械操的特点和编操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多实际运用的机会,以使幼师学生能够根据编操的原则、用途及幼儿的年龄特征,不断编出动作简单、易于模仿,而又有新意、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又如,幼师体育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和加强幼师生将来组织幼儿体育游戏的能力。教师应尽力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各样的游戏,从熟悉游戏的玩法到学会改编熟悉的游戏,再到创编新的游戏,并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教师组织游戏的方法与策略,从而为学生将来组织各类幼儿体育游戏打下基础。再如,幼师体育教学应通过理论课、观察实践课等途径使学生充分、全面地了解幼儿不同年龄阶段各身体系统、器官、组织所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等,掌握体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以及幼儿体育卫生保健、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以保证学生将来组织和实施的幼儿体育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够真正保障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其中,有关体育卫生保健与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尤为重要。因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幼儿教师在组织和实施体育活动时必须高度关注卫生保健与安全问题,一方面应有意识地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的知识和受到伤害后如何自救的知识,另一方面事先要对体育活动涉及的人、事、物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并在不可完全避免的情况下,积极准备应急预案。幼师体育教学应在此方面承担起重要的教育与培训责任,以培养幼师学生将来勇敢面对和积极应对幼儿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卫生保健与安全问题的职业能力。

体育教学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师范学校来说,幼师体育教学因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将来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职业能力,而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幼师体育教学应努力突破一般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拓展教育内容,更好地为幼儿师范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

作者:陈智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微企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幼师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