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1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专业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新时代下,社会治理受到高度重视,公共管理的人才需求也日益提高。如何在大类招生模式下提高学生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认同,培养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成为新兴研究重点。以安徽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为例,发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转专业比例大,专业认同度低,这与大类教学、社会认可等密切相关。

第一篇:专业管理论文范文

请问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是经济类专业还是管理类专业等

Q 请问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是经济类专业还是管理类专业?有哪些学校开设这个专业?

安徽安庆市第一中学 魏巍

A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而设立的应用经济学科。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主攻方向:一是国民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等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与方法的应用;二是国民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转轨中的国民经济运行、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三是地区经济与城市发展的理论等。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在我国本科专业目录内是属于经济学门类专业,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虽然涉及管理学和宏观经济管理,但从其产生、主要内容、课程设置、学科属性以及最后授予学位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是属于经济类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辽宁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

Q 请问什么是学位?学位与学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广东肇庆市二中 胡华

A 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

学位不等同于学历,获得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者仍为原学历。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同样,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现在经常出现将学位与学历相混淆的现象,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以后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时,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博士学历”。在职申请学位不是学历教育。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只表明其在学术上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具有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的同等学力(学习能力的“力”),不涉及学历。因此申请人的学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Q 请问社会工作专业是培养什么人才的?它跟社会学专业有什么不同?

上海市浦东区 李国林

A 社会工作专业是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学是社会工作的相近专业,它们同属于法学门类下的社会学类专业,本科毕业后授予的学位都是法学或哲学学士学位。社会工作的主干学科是社会学,社会学的主干学科是社会学、法学。在课程设置上,社会学更注重史论,社会工作的实践性更强一些。

Q 我报考了表演类专业,请问时装表演专业考试对考生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山东青岛市实验中学 向芸芸

A 时装表演类专业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学习时装表演专业的素质:

基础条件测试:骨骼——头型小,肩宽,窄髋,四肢修长;身材——身材挺拔,比例适中,无明显赘肉,体态健康;皮肤——健康、光洁、无明显疤痕;发质——光亮、浓密;五官——线条清晰,轮廓有特点,具有雕塑感;脸型——脸型线条分明,脸小,脸颊无脂肪堆积;手型——手指修长,手背无过多集肉,活动灵活自如;腿形——大小腿围比例适中,挺直修长,双腿合缝;牙齿——整齐、洁白,大小适中,无异型牙;仪态——自然、大方、热情、潇洒;语言表达能力——自我介绍语言流畅,意思表达准确,无口吃,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回答问题迅捷、准确,充满自信。

基本测试:身高、体重、三围、肩宽、比例符合时装表演专业的要求。

艺术素质:步态要求步伐矫健、潇洒有力,颈部挺直,背部平整,直线行走不偏不离;音乐节奏感要求准确表现主考老师给出的节奏示范;平衡能力要考查平衡及旋转能力;

艺术表现力:艺术特长展示(声乐、器乐、小品表演等)和镜头感(镜头前表现力及上镜效果)。

Q 我想了解一下会计学专业,请问跟它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有哪些?

甘肃省敦煌市 王焱

A 会计学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学等。不同学校开设课程会有所差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大部分院校都开设有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读期间修满规定学分毕业,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会计学属于工商管理大类,这一大类专业与之相近的专业有审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等。

Q 我想成为一名宇航员,请问怎样才能成为宇航员?需要报考哪些学校的哪些专业?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中学 邓春奇

A 宇航员主要分为驾驶航天员、任务专家航天员和载荷专家。载荷专家主要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一般来讲,前两类宇航员一要学习飞行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天文学和宇宙航行学,以及火箭和飞船的设计原理等,学习载人飞船总体和各分系统的工程技术知识;二要进行相关分系统船载设备的单项操作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制导导航和控制分系统、仪表照明分系统、飞船上的乘员分系统;三要进行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学习各种飞行文件,包括飞行程序、任务内容和技术要求等;最后是利用各种模拟器,主要是飞行模拟器,进行飞行训练,内容包括正常情况下的飞行训练、应急情况下的飞行训练,在飞行中发生故障时对故障的检查、判断和处理。一般来讲,宇航员候选人要经过三年左右的训练才能成为正式宇航员。在这三年的训练中,头一年为基础训练,第二年为高级训练,最后还有7个月至一年的专门强化训练。因此,你可以报考航天类专业或者飞行类专业。

目前,我国的航天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等专业。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大学等院校的航天类专业较强。这类培养的主要是技术类宇航员。

目前,飞行类专业有飞行技术、航空飞行与指挥、航空

工程等专业。空军飞行员由中国空军航空大学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也培养飞行人才。我国航天员大多是从飞行员当中选拔出来的。

Q 我儿子是广西武宣县中学高三学生何承恩,他的英语口语、笔试都在年级1、2名,而且喜欢对外汉语专业,国内大学都有哪些学校开设了外汉语专业?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

何承恩妈妈 何玉玲

A 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因此,你儿子英语成绩好,对学对外汉语专业是一种优势。

目前,我国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遍布全国各地,有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辽宁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广西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延边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近200所大学。

Q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河南商水一高 范孟孟

A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主要有以下几个:1、教师。要求文笔好,口才好,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2、各类编辑职务。要求写作能力强,知识面比较广,具备一定的策划、组织能力。3、文秘。要求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扎实的公文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英语水平。最好能有相关资格证书。4、文案策划人员。要求很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广告专业知识。5、公务员。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公务员应该具备的能力。每年公务员招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人数相对较多。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总体供大于求,但需求量比较大。如果你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对文学及写作又比较感兴趣,可以选报本专业。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平稳,不那么热门。

(编校 周 立)

第二篇: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探析

摘 要:新时代下,社会治理受到高度重视,公共管理的人才需求也日益提高。如何在大类招生模式下提高学生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认同,培养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成为新兴研究重点。以安徽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为例,发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转专业比例大,专业认同度低,这与大类教学、社会认可等密切相关。为了使学生对专业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定位、更清晰的职业规划,笔者探讨在大类招生模式下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对策。

关键词:大类招生模式;公共管理类专业;专业认同

0 引言

我国高校的招生模式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的教学改革。它是指将同一或相似的学科、相同或不同部门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进行招生。在实践中,大类招生模式较好运转,扩大了学生专业选择的空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填报志愿的精准性,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其中,专业认同是大类招生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我国实行公共管理学科大类招生模式后,建立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等多个二级学科,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划分。安徽财经大学实行公共管理类专业大类招生模式,包括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三个专业。

两年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生活,笔者发现,公共管理类学生转专业比例很高,认同感较低。因此,为了深入理解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笔者以安徽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类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类招生模式公共管理类学生的认知与学习状况。并实行二次分流,分别于大一下进行一级学科分流和大二下开展二级学科专业分流。

1 基础数据分析

本次調研以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2016级、2017级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其中大一学生150人,大二学生46人,大三学生24人,共220人填写电子问卷。在调研中发现涉及专业认同问题时,大一与大二、大三在专业了解程度上差距过大。 大一普遍不了解公共管理类专业,不清楚公共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有76.6%的同学表示不了解公共管理类专业, 60%的同学表示想要换专业学习;大二与大三中,80%的同学表示了解公共管理类专业,71.4%的同学内心已经认同这个专业。

2 学生专业认同感低的原因

2.1 非自主选择此专业,调剂专业占比大

接受调查的同学,其中53.75%因高考志愿调剂进入本专业,7.5%是因父母或其他人意愿选择这个专业,只有37.5%是从兴趣而选择这个专业。这表明,大多数学生是非自愿的,自主选择的学生较少。在专业认同的调查问卷中,自主选择专业的同学中认同率达到80%,非自主选择的同学中认同率仅为40.6%,这种差距必然会形成广泛的影响,导致学生对此专业的认同感普遍较低,对未来缺乏信心,同时转专业的期望高。

2.2 大类招生模式的影响

(1)分流政策标准单一,专业日益冷门。

高校实行大类招生模式,按照大类授课,不分小专业,统一开展通识教育,大二时再进行专业分流。在分配过程中,虽然不同学校的分流政策不同,但大多数高校根据录取后1~2年的学业成绩进行排名,并设定了一定的专业分流比例。此外,学生的从众心理和父母意愿的影响,大多倾向于选择热门专业。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学生多选择转专业到会计、经济、金融等优势专业。同时,若成绩达不到转到优势专业的要求,大多学生会选择较为热门且限制条件较低的专业,如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中的财政类专业,导致公共管理类专业日益“冷门”。

(2)开展通识教育,专业特色不显。

进入大学后,首先对大一新生进行通识教育,学习基础通识课程。但因为原先报考此专业时对专业了解较少,加之统一学习基础课,使公共管理类专业缺乏特色和吸引力,学生容易跟随潮流,转专业学习所谓的“热门”专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以经济、政治、社会为主线,从课程体系可以看出公共管理专业特色体现不明显,专业知识针对性不强,涉猎面太广,学生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体会到专业的精髓。

(3)缺乏专业引导机制。

大类招生模式的初衷是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每个专业的内涵和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首先,在进行通识教育的前提下,学生大多接触通识课老师,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老师接触较少,缺乏本专业老师的引导,每次分流前虽进行专业分流指导会,但并不能解决广大同学的对本专业的疑惑。其次,在以分数为主导的大学分流政策下,学生会通过成绩高低定专业,而没有考虑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专业,当然,也因为缺乏了解专业的平台。

2.3 社会认可度较低

在专业认同调查中,无论是大一,还是大二大三的同学,对今后从事的职业以及专业前景普遍不了解,并有75%的同学担忧今后的就业问题。大二、大三的同学,虽已慢慢接受公共管理类专业,但仍有60%的受调查同学对未来充满迷茫,对本专业持有怀疑的态度。安徽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类有三大专业,分别为行政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虽有其特色,但总体区别不大。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公共管理人才。其中,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色较为突出,倾向于“技术+管理” 复合型应用人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差异较小。行政管理专业定位较广,社会保障、土地管理专业范围较明确,但学生对三个专业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而且,真正进入党政机关、社区机构的学生毕业后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大多本专业毕业生进入其他行业,如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从事管理工作。就业与专业的匹配度低导致学生对专业的前景不看好,对职业规划模糊不清。

3 三方合力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志愿、大类招生模式和社会接受程度共同导致了学生对专业的接受度较低。心理上的分歧使得学生很难主动学习专业,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未能真正培养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个人、学校与社会三方合力探索解决措施。

3.1 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专业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兴趣和就业。在分流前的一学年,应该多渠道了解专业信息,加深对大类专业的认识,明确自己是否对专业感兴趣。

(1)保持探索的心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读专业书籍,多参加学术讲座和专业实践,并与专业领域的师生进行交流,以拓宽和深化对专业的理解。只有当我们对专业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才能明确自己的兴趣,才能认同所学专业。

(2)坚持刻意练习。通过刻意练习,发现自己与专业匹配中的优势和不足所在,从而培养相匹配的个人特质,从内心上认同公共管理类专业。在练习中,经常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景,增长专业知识。

(3)坚持参加实践活动。在专业学习期间,要根据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能力,体验专业带来的成就感,提升就业能力。

3.2 学校多方面支持

学校应在大类招生模式下,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了解专业的渠道和平台,制定合适的分流政策和人才培养方式。

(1)拓宽专业认识的渠道和平台。通过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如专业交流会、新老生交流会、学术沙龙等,将师生联系起来,将不同年级的学生联系起来。此外,学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如社会实践。高校可以加强与公共部门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踊跃引进具备实践经验的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通过开课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实践、练习。

(2)制定科学的分流政策。目前大多学校将成绩作为分流的主要标准,吸引了优秀学子到热门专业,虽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其弊端不可忽视。其一刀切的做法加深了学生的从众心理,不利于他们对专业的选择,同样也不利于专业的健康发展。

(3)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学校应根据大类招生模式的特点,结合本校本专业发展和就业的状况,从而调整专业培训方法,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方面,结合公共管理的社会需求,本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原则,梳理课程体系,制定专业特色课程,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明确各门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准确向学生传达本课程在专业知识框架中的地位,使学生既知道要学什么,又知道为什么要学。

3.3 社会提高包容度

学生对公共管理的认识深受其就业前景的影响。但是,由于公共管理发展较晚,社会对该专业的认识程度相对较浅。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社会包容,这包括政府引导社会观念、用人单位改变就业标准。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培训,他们不仅初步掌握了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而且培养了一定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公共责任。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公务员行列,其更有优势,更能发挥公共管理的作用,促进事业的发展,社会治理的进步。

总之,提高学生、学校和社会对该专业的整体意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职业认知环境,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提高职业认同感是培养应用型公共法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芮化勤.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问题探析——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6,(4):48-50.

[2]秦攀博.大學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9.

[3]崔树银,陈新春.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大学教育,2013,(12):9-11.

作者:岳俊跃 李文轩 张术松

第三篇: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整合

摘要:指出了扬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存在课程体系不稳定性、课程设置逻辑关系不明确和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教学问题,阐述了管理类课程相互之间的顺序和平行关系,按照专业基础课先于专业课开设、平台课程先于专业方向课程开设的原则梳理了管理类课程的逻辑关系,绘制了逻辑关系图。以专业基础课教学侧重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课教学注重于应用性知识的原则整合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逻辑关系;整合

一、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院从1999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办学历史。这期间,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等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完善,但相对于21世纪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着差距。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管理类课程的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稳定性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根据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以基础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在专业方向上,共设工程项目管理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二个方向。平台课程包括技术平台课程、经济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法律平台课程。平台课程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所有学生都要掌握。专业方向课程仅为主修该方向的学生掌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平台课程的设置不稳定。如前一次教学计划中管理平台课程包括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3门专业基础课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工程财务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5门专业课。在其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管理平台课程又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3门专业基础课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工程财务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合同管理6门专业课组成。在最近的教学计划调整中管理平台课程又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4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6门专业课程组成。另外,对同一门课程是选修还是必修定位不准。如前一次教学计划中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纳入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和城市土地管理课程归入任意选修课。而其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放入必修课中;城市土地管理放入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必修课中。

2.课程设置逻辑关系不明确

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每一个要素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各个课程不是单一的个体,它们之间有着逻辑关系。[2]课程的逻辑关系,在时间安排上有两种关系:一是顺序关系和平行关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先后顺序关系,同一类课程中各课程间的平行或顺序关系视课程内容而定。二是有些课程间无相关性或相关性很少,但又是构成工程管理专业复合性知识结构所必需的,这类课程开课的时间则应根据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统筹考虑。[3]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部分课程之间曾出现逻辑关系混乱,衔接顺序不合理的情况。如工程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做基础,但工程财务管理课程放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之前开设;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和物业管理课程需要工程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但工程财务管理课程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和物业管理课程后开设等。运筹学为管理决策提供决策方法和量化工具,应先于管理学原理课程开设,但管理学原理在运筹学课程之前开设。组织行为学课程帮助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达到提高组织绩效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组织行为学课程应放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前开设,但工程项目管理却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之前开设等。

3.课程之间内容重复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过于追求自身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部分课程间内容重复。如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理课程中管理的基本原理完全一样,三大目标控制和生产要素管理原理上也是一致的,只是性质和目的有所区别。工程项目管理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三大目标控制重复,工程项目管理与物业管理课程中均有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城市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均有土地开发的内容,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中的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设计重复,房地产开发项目客户定位、产品定位和定价的内容在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与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中重复。

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

目前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平台课程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4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6门专业课程组成。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管理类课程由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审计2门专业课程组成。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管理类课程由城市土地管理、房地产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房地产项目策划4门专业课程组成。对以上课程按照专业基础课先于专业课开设、平台课程先于专业方向课程开设的原则梳理关系。[4]

平台课中管理学原理是本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是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工程项目管理奠定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应放在工程项目管理前开设。运筹学为管理决策提供决策方法和量化工具,应先于管理学原理开设。会计学原理为工程财务管理奠定基础,应放在工程财务管理前开设。工程财务管理是全面分析业主和承包商双方与工程项目有关的财务管理活动,因此应在工程项目管理后开设。工程财务管理也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审计、物业管理提供经济分析方法,应先于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审计、物业管理开设。组织行为学是培养与人沟通、管理组织协调的能力。因此,组织行为学应放在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物业管理前开设。工程估价是专业核心课,为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审计提供基本知识和方法,所以工程估价后开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审计。工程合同管理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奠定基础,工程合同管理后开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项目管理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是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管理,为后续的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提供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应放在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前开设。

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中的管理类课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是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具体应用,应放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财务管理后开设。工程审计课程主要内容是工程造价审计、工程财务审计、效益审计和运营管理审计,应在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后开设。

对于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中的管理类课程,城市土地管理不需要其他课程做基础,应该先于房地产开发开设,房地产开发后开设房地产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房地产项目策划。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梳理,可以得出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见图1)。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按照梳理出的课程逻辑关系整合课程内容,使课程之间整体协调、相互渗透、避免重复。整合原则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应用性知识。整合后各课程内容如下:

运筹学:线性规划和单纯形法,对偶问题,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马尔可夫链决策规划,网络优化模型,排队论,库存论,博弈论。

管理学: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设计,领导,激励,沟通,控制。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行为和群体冲突,非正式群体及行为,人际关系与信息沟通,领导及其影响力。

会计学原理:会计帐户和复式记帐,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和成本计算,会计凭证和帐簿,核算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等。

工程财务管理:筹资方式,资金成本与资金结构,项目投资,证券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财务预算、控制、分析等。

工程估价:工程费用结构,工程建设定额原理,施工资源的价格确定,工程量计算,建筑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建筑工程招标标底与投标报价等。

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合同体系,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工程合同的审查谈判与签订,工程合同的履行,工程合同索赔管理等。

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计划,工程项目的组织,工程项目采购,工程项目时间管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项目费用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等。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管理职能,现代企业制度,建筑企业管理组织,建筑企业文化,建筑企业战略管理,建筑企业经营预测和决策,建筑企业计划管理,建筑企业生产要素管理,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等。

工程建设监理:工程监理企业,工程建设监理组织,工程建设监理规划,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工程建设监理的组织协调等。

工程审计:工程计划审计,工程招标投标审计,工程造价审计,工程财务收支审计,工程投资效益审计,工程管理审计等。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项目选择,土地开发,开发项目规划设计与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管理等。

城市土地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城市地价管理,城市土地的经营与储备,城市地籍管理等。

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营销计划及组织,房地产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开发项目客户定位、产品定位,营销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

物业管理:业主自治管理,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招标与投标,物业管理早期介入,前期物业管理,房屋维修管理,物业设备管理,物业环境卫生、绿化管理,物业安全管理,物业综合管理与综合经营,物业服务收费等。

房地产项目策划:房地产项目投资策划,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房地产经营策划,房地产品牌策划等。

四、结语

管理类课程在整个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构成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的要素,管理类课程关系的梳理和课程内容的整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王立国,高平.关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3).

[3]项喜章,付晓灵,等.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J].交通高教研究,2002,(2).

[4]金长宏.对我国本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8,(3).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张晓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学英语论文范文下一篇:股票交易论文范文

热门文章

专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