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

2022-09-11

第一篇: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

工业云服务平台合作框架协议书

甲 方: 乙 方:

鉴于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目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第一条 双方基本情况 (一)甲方

(二)乙方

第二条 合作原则

(一)平等原则。 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前提下签署本协议,协议内容经过双方充分协商。 (二)长期、稳定合作原则。 双方的合作基于彼此充分信任,着眼于长期利益,双方致力于长期、稳定的合作。

(三)共同发展原则。 本协议旨在利用各自的资源和条件开展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四)诚实守信、市场化原则。 双方恪守本协议中所作之承诺,确保双方的共同利益,具体合作事项应按市场化方式运作。

第三条 合作内容、方式 (一) 工业云平台开发

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乙方负责开发甲方的工业云平台。 第四条 合作机制 (一)建立信息通报制度。甲方及时向乙方提供相应资料或文档。乙方向甲方提供云平台设计及进度等。

(二)双方各自指定具体牵头机构或个人,负责日常协调、传达、布置、汇总、反馈和跟踪有关事宜。甲乙双方约定定期会晤以说明项目进度,问题及反馈意见。

第五条 附 则

(一) 本协议有效期为___年,自___年__月__日起到____年__月__日为本协议商定合作方案的执行期限

(二) 双方约定:本协议内容,以及在双方具体合作过程中可能相互需要提供专有的具有价值的保密信息,未取得提供方事先书面同意前提下,须各自遵守保密义务,不以任何理由或目的向第三方披露(各自的咨询顾问、代理人除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三) 甲乙任何一方如提前终止协议,需提前一个月通知另一方;如一方擅自终止协议,另一方将保留对违约方追究违约责任的权利。 (四) 本协议正本一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法律效力均等。

(五) 本协议为合作框架协议,合作项目中具体事宜需在工业云平台需求说明书中进一步予以明确。框架协议与正式合作合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甲乙双方合作的法律文件

(六) 本协议期满时,双方应优先考虑与对方续约合作

甲方:

代表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盖章:

乙方: 代表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盖章:

第二篇:基于云计算的山东省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王爱云 段峰 王晓兵

一、本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从2008年底进入人们视野,是一种新的IT资源提供模式,是前一代计算模式的阶段升级。国际IT巨头已经相继开始云计算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2009年被称为中国“云计算”元年,国际IT 巨头纷纷登陆中国合作开发云计算应用。IBM 与无锡市政府 于2008 年初合作建立了无锡软件园云计算中心,开始了云计算在中国的商业应用。微软的鲍尔默于2009 年5 月访华,与杭州市政府合作推出云计算孵化中心,涵盖了个人服务、企业服务和开发人员服务的3 个服务的层面。随着国外IT巨头的进入,国内已经建成了 “ 中国云计算网” 网站,成立了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业委员会,世纪互联公司发展“云主机”,瑞星公司提出“云安全”等,云计算的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介绍云计算的专家和文章也见多起来。最近,也出版了中文的云计算专著。在2011年12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的信息系统国际会议上来自43个国家约1000名学者以及200多名业界专家在“云计算”讨论专场中一致认为云计算不是某种具体的技术,而是信息服务模式。

分析相关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信息服务起步于20世纪70、80年代。当时信息服务采用广播、电视、电话和报刊等传统媒体,将农业资源、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行情、政策法规等信息发送到农民手中,指导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这样一种服务模式。传统信息服务模式具有易开展、覆盖面广、信息传播成本低的特点,但存在着信息传播方向单

一、需求者被动接受信息等缺陷。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进入21 世纪后,随着Internet 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知识网格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在农业领域,特别是农业信息服务当中的应用,服务主体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结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条件等,采用相应可行的如“三网合一”、“三电合一”、“天地合一”、“三网一库”、“3G 手机”等技术模式。这些信息服务模式在我国农村信息服务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受农村信息化程度和农民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要完全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利用新技术的发展彻底解决制约农村信息环境优化的人、财、物瓶颈显得尤为重要。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整合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语音和农村信息服务站等多种传输方式为一体,建设功能完备的信息网络体系、创新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提供了技术条件。

云计算在农村信息服务方面应用的理论研究发端于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廊坊市大华夏神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农业部信息中心、北京华夏神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研究课题《云模式在农村信息服务的应用》,该课题于2009年6月13日通过鉴定。该研究通过引入“云计算”和“统一通信”的技术框架,在原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再创新开发出来了崭新的虚拟化的基于云模式的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云计算在实践中的应用起步于2010年1月国内云经营服务系统领军企业讯鸟软件正式与江苏省镇江市丁岗镇签约,讯鸟将利用其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为丁岗镇构建中国首个云计算应用的电子政务和便民服务公共服务平台。根据协议,讯鸟公司为丁岗镇政府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将采用国际先进的云计算架构和基于互联网递送的服务模式和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成熟、稳定的SAAS模式运营的系统,在丁岗镇政府、服务提供商及居民之间搭建起高速通畅的信息交互系统(据千龙网2010-01-22 12:12:34)。截至2011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以“云计算”并含“信息服务”进行主题检索,可以检索出243篇相关文献;以“云计算”并含 “农村信息”或“农业信息”进行主题检索,目前只能检出8篇相关文献,其中包括本课题负责人及成员的两篇文献,而以“云计算”并含“农村信息服务”进行主题检索,则只能检索到本题主持人与成员的两篇文献。分析相关资料可知,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与科研院所已经积极开展、参与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解决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虚拟化技术问题,在已有的网络基础上,已初步搭建了私有云的基础架构,按照云计算技术发展的状态对其进行了初步设想。但是,云计算在农村农业信息技术领域的运用尚未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落后于云计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相关研究仍待深化和完善,实践中的应用也还需探索和提高。

二、云计算技术在山东省的发展及应用 1.云计算技术在山东省的发展历程

2009年上半年,原山东省信息产业厅、省科学院计算中心组成项目组,针对山东省软件园区、企业创新需求进行了调研。当时,山东省拥有13家软件产业园区、1200余家软件企业以及众多中小企业,主要存在园区建设发展不平衡、软件企业开发盗版率高和规范程度低、企业信息化需求旺盛但投资较低等问题。而“云计算”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模式,软件、硬件、数据等都可以在“云计算”这一平台上低成本租赁使用,用户无需购买和维护相应的软硬件环境。为此,2009年下半年,省经信委启动了“山东省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项目,经专家论证,委托山东省科学院作为建设和技术支撑单位,按照“政府领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完善山东省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低成本、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2010年8月,山东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山东省云计算中心。作为国内首家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山东云中心聚合了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国家超算济南中心、齐鲁软件园等多方资源,拥有超过3PB的海量存储能力和超过千万亿次的计算能力,服务器数量达千余台,致力于对云计算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研究,提供软件与信息化服务,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两化融合”,建设和运营山东省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专业从事云计算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截止目前,已完成云计算平台功能研发,包括IaaS、PaaS、SaaS三种服务方式;实现齐鲁软件园、东营软件园、省科学院资源整合和服务共用;与加拿大创新社区有限公司、浪潮、微软、各软件园区等建立合作关系。

2.云计算技术在山东的应用

(1)“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山东云平台为全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共享平台的建设提供支撑服务,采集来自省厅不同部门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并在各部门门户网站发布公开。通过这一平台,除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外,还避免了重复建设,大大节省了费用,平均每个厅局节约设备购置费用70多万元,设备折旧、运行和维护费用30万/年。目前已经为5个省厅部门开通使用,采集信息公开数据2.3万余条;另外,济南、威海、聊城、济宁等4个市级平台也部署云计算平台,累计采集信息公开数据1.2万余条,共计节省建设资金投入560万元,每年节省运维费240万元。

(2)山东云计算产业联盟。2011年5月26日,山东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联合省计算中心共同发起成立山东云计算产业联盟,该联盟将通过联合致力于云计算产业发展与应用推广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在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下,促进云计算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与市场的开拓,并在政府指导下积极研究拟定云计算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积极推动云计算产业的自主创新与科学发展。目前,联盟已吸引运营商、软件产业园区、行业用户、科研单位、软件厂商代表等近50家企事业单位加入。

(3) “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于2012年6月进入试运行阶段。为全省60多万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政务、商务、中介、软件等4方面服务的综合性、一站式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针对当前全省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数量多、布局散、水平低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难以协同与形成合力的问题,该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级公共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促进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与广大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推动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

(4)“区域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和“居民健康物联感知平台”。根据山东省卫生厅要求,2012年年底,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普及,这无疑也为云计算提供了用武之地。据介绍,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居民健康物联感知平台”通过整合个人医疗档案信息和家庭保健信息,建立市民健康档案,为居民及其家庭提供以个人为中心的保健和医疗信息管理,为医疗机构、保健机构、卫生管理机构、医药产品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和产业发展咨询服务。通过3到5年的建设,将实现运营商级别、国家级水平的“全民健康云”。

(5)“零售业务支撑平台”。即将开通的“零售业务支撑平台”是面向美容、美发、超市等中小微零售企业,提供在线收银、进销存、会员管理的综合业务支撑平台,用户只需要购买价格低廉的通用终端设备(如条码扫描仪、小票打印机等),即可获得完整的零售业务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节约大量的信息化投入,也为百姓提供了巨大便利。

三、云计算在农村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农村信息服务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信息服务模式,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受农村信息化程度和农民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要完全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然需要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模式。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整合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语音和农村信息服务站等多种传输方式为一体,建设功能完备的信息网络体系,创新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提供了技术条件。云计算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农业科技信息缺乏横向交流,精确度不高,时效性差,信息形式单一等相关的问题,加速农业信息化向云计算的转化,云计算的实践运用能够解决农业生产环境的分散和生产者知识落后的局限性等问题,能够节省软硬件、维护人员的成本,只需租赁云计算相关的服务即可满足用户的需求,弥补了行业上相关的弱点。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与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参与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解决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虚拟化技术问题,在已有的网络基础上,已初步搭建了私有云的基础架构,按照云计算技术发展的状态对其进行了初步设想。第1步,搭建服务器和存储基础架构,将现有的服务器迁移到虚拟化环境中去。第2步,实现带有自助服务入口的真正私有云,以跨平台的Java语言为开发工具,基础构件引进与应用构件开发相结合,以开发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地域性、动态性、共享度表述为重点的农村信息资源规范为业务核心,满足农村科技信息的共享服务业务的特色需求,建设支持多终端的综合服务平台软件系统。

当前,人们设想第一步搭建私有云。根据实施方案和有关硬件、软件运维的信息,依托农业信息服务主干网搭建模拟环境,选择网上农业信息咨询和服务业务涉及的3台DELL UNIX服务器、5台IBM刀片服务器、15台PC服务器或PC机,使用开源软件10gen MongoDB、VirtualBox和Ulteo公司的开源虚拟桌面OVD2.5等完成系统虚拟化整合实验,在此基础上的以Java语言为开发的支持多终端的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尚在完善和进一步研究和讨论中。

四、基于云计算的新型农村信息服务模式设计与实现

农村信息服务云模式的构建要结合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信息服务需求,从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构建符合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可以实现与农户互动、专家咨询、信息资源共享、数据远程存储、农户管理等业务,以农民为中心的农村信息服务的创新模式,具体而言,是要采用国际先进的云计算架构和基于互联网递送的服务模式和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成熟、稳定的SAAS模式运营的系统,在政府、服务提供商及农民之间搭建起高速通畅的信息交互系统。其实现的难点在于:如何在云计算环境下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协调机制,将目前分割式的农村信息服务格局联结为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新技术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推动作用。

1.农村信息服务云模式的架构为“终端+网络+云计算中心”。终端采用嵌入式系统,终端仅完成显示和上网浏览等简单数据处理功能,其余大量的数据处理和操作均由云计算中心完成,开创一种新的低成本、交互式、易操作的终端模式。网络采用ADSL、光纤网络或者无线网络,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网络要求。云计算中心采用云计算技术设计开发信息服务平台。云计算中心作为农村信息化系统的“大脑”,接收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种类的海量数据,使用数据挖掘、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最符合农民需要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发送给相应的农民,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

2.农村信息服务云模式要以农民需求为中心。“云计算”已经能够把PC上好的应用放到手机、电视等终端设备上,云服务平台建成后,将把政府部门、家庭用户、签约公司、合作机构、服务中心等机构,通过电话渠道、网站主页、网页呼叫、短信等方式实现信息传递、共享、互动,帮助服务的供需双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通讯网的双重资源进行有效的服务沟通,提高服务效率。结合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信息服务需求,从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构建符合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可以实现与农户互动、专家咨询、信息资源共享、数据远程存储、农户管理等业务、以农民为中心的农村信息服务的创新模式。

3. 农村信息服务云模式要通过把开发环境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得以最终实现。各基层部门不需要自己建立机房、购买硬件与设置软件环境,只需花少量的钱来租用相关的云服务商所提供的相关服务,便可以在供应商的基础架构上创建自己的应用软件来运行,然后通过网络直接从供应商的服务器上传递给用户,这可以大大降低基层部门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搭建服务门户的难度和维护难度,使他们可以借此技术平台克服财力、技术以及人才的不足,实现农村信息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4.政府应搭建农村信息服务的公共云。 “云”作为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未来将有大量的需求,应当成为重要的公共设施。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就需要建设大量的“云”。然而,目前国内外已经建立或这正在建立的“云”,大多是有 IT 企业投资的“私有云”,具有很强的赢利性而非公益性。对于农村信息服务而言,更需要政府投资搭建农村信息服务公共云。

第三篇:云服务器(云主机)与传统服务器托管对比

云主机介绍

一 、 云 服 务 器 (云 主 机 与 传 统 服 务 器 托 管 对 比

1、高可用: 云服务器(云主机架构于云端大型服务器集群之上,计算能力更强;庞大的硬件资 源池保障,硬件冗余,可排除单点故障。

传统服务器扩展性能差,投入高,存在单点故障和高成本的缺点。

2、按需分配: 云服务器(云主机根据客户需求弹性分配云计算资源(CPU 、内存、硬盘、带宽。 您无需任何硬件投入,只专注您的核心业务。

传统服务器托管业务需增加需采购硬件、部署周期长,前期成本投入高,后期市场前 景不明确。

3、安全性: 云服务器(独立云主机间彼此互相隔离,所有主机资源都是独立划分的,不受其他 用户干扰。

4、容灾性: 云服务器有庞大硬件资源池保障, 一台物理服务器发生故障, 其他所有的数据照常运行, 互不影响。

传统服务器存储、备份集中,风险高,备份策略不够灵活。

5、快速部署环境

云服务器(云主机部署周期短,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整个服务器的部署。

传统服务器部署环境可能需要几天时间。

用户可根据需要灵活分配 CPU 、内存、带宽的资源;(备注: CPU的最大值受需要操作系 统的限制

同时可以灵活增减已经启用的云主机的计算资源,使用者灵活度高,平台安全有保证; 硬盘:存储卷的大小灵活分配,增、减方便部署,几分钟就可以配置好。

2、实时镜像备份存储

每台云主机的存储空间都有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物理服务器提供 镜像功能 , 实时保存 数据 ,实时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3、备份快照

每个备份快照都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包括所有数据的可执行文件;可以方便的、轻松 的恢复原先的应用状态。

4、系统自我修复功能

系统故障,具备自我修复功能,同时产生错误信息提示;如需人工提供帮助,系统自动 提示人工修复,此期间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效果;

5、独有的(本地、异地存储交叉备份功能

云服务器(云主机可以把数据从一个数据中心迁移到另一个数据中心。同时整台云服务 器(云主机可在云平台上进行复制备份,需要时可以快速切换到复制备份云服务器(云 主机上继续工作;

6、负载均衡

云平台内嵌负载均衡模块,可实现多个应用程序的负载均衡;

7、安全性

软件方面:云平台内嵌防火墙模块,客户可根据需要选用,从资源池直接划分。 硬件方面: DELL R410品牌服务器,机房优势(BGP 双线机房

第四篇:教育云平台

校内培训:生成教师、学生账号,登陆修改密码

教学助手:帮助完成教学设计,制作课堂授课课件,可以帮助完成课堂测练以及课堂资源的统计。辅助课后练习,展示相应课堂素材。提升教师的备课效率和教学效果。 家校帮:帮助线上和线下更简单更高效的作业方式,帮助家长实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实现趣味互动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移动授课,脱离三尺讲台束缚。

多级通知公告:局、校、班、个人通知精准发送,人人必答。

多级问卷调查:局、校、班、个人通知精准发送,人人必答。

多级网络活动:局、校、班网络活动轻松组织。

第五篇:智慧消防云平台

系统概述研发背景

近期,全国及我省部分地市相继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其中很多重大事故暴露出很多问题。部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日常巡查检查不严、不细,隐患整改不力,或者不愿查、不会查等问题异常突出;值得我们去反思、去解决。为此,我们结合“烟台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探索建立防消结合工作新模式,研发出“智慧消防安全服务云平台”,全力推动社会化消防工作的整体提升。

该平台一方面可以督促社会单位认真进行消防巡查工作,使单位安全管理人可实时掌控本单位安全状况,如:该单位的巡查人员是否认真巡查,发现的问题是否认真整改等;同时系统还提供智慧安全用电、固定消防设施远程监控、重点部位可视化监控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现场数据,无人值守也可防范火灾事故发生。

智慧消防安全服务云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健全以信息化为主导监督执法、服务社会的新机制。平台侧重事前预警,通过人防+技防将各类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营造社会安全稳定的大环境。 系统介绍

安全隐患巡查系统

按照自身岗位责任制,进行日常安全巡查计划派发、执行、隐患上传、隐患整改,通过系统大数据统计、分析主体责任执行情况,明确单位责任主体职责,改变了单位传统的安全巡查不到位、检查记录不真实的现状。同时,系统提供消防重点部位以及消防设施的检查标准,解决了单位巡检人员“不会查”、“不愿查”的问题。

消防重点部位和消防设施建立身份标识

在重点安全部位、消防设施等位置处建立身份证标识。 巡查标签

结合实际制定巡查路线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巡查路线,包括该路线的检查时间、检查周期、检查人员、检查路线点等内容。 巡查人员展开防火巡查检查工作

巡查人员按照系统提示的时限、路线和内容开展巡查检查。并对路线中的所有身份证标识进行扫描,让社会单位能够更清楚的掌握重点部位和安全设施的检查方法、合格依据、底数、位置及完好率。

火灾隐患闭环管理

巡查人员通过手机扫描重点部位、安全设施上的身份证标识,通过对照手机端提供的检查标准,识别现场的火灾隐患,并通过手机直接拍照上传。

由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隐患进行内部派发,相关部门指定人员进行整改,待整改完毕后再次对整改完的现场照片拍照上传,从而完成快速的内部处理和进度汇报;如遇大问题及时通知维保公司,并对他们保养过程进行查看,确保安全防设施完整有效。 检查痕迹

改变了传统的安全巡查和安全工作模式,加强了对巡查人员的监管,提升了巡查人员业务水平,并留下了检查记录,通过巡查的大数据分析,实时查看巡查人员的工作量和检查痕迹;系统中将已进行巡查过的痕迹标注为绿色,未巡查的痕迹标注为红色,存在隐患的为橙色。

点击痕迹按钮系统会自动弹出,该身份证标识的相关信息(位置、编码、责任部门、责任人等),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可以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实时掌控单位日常消防管理工作的进度,从而把岗位责任制进一步理清。 工作考核

通过后台可实时监控巡查人员的工作情况。可按照巡查路线、巡查时间对巡查情况进行统计。该结果也可作为巡查人员的业绩考核标准。 大数据分析

按月份统计本的火灾隐患情况,当察觉到企业处于隐患高发期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隐患发生,降低隐患数。 智慧安全用电监管服务系统

智慧安全用电监管功能是具有远程服务平台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它对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线缆温度、电流、剩余电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和统计分析,可实现对配电柜、二级箱柜、末端的配电箱等各关键节点的剩余电流、电流和温度的实时检测,采集剩余电流、导线温度和电流的数据变化,手机及时掌握线路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状态,预防并发现电气线路动态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通过系统分析电气设备回路的相关参数,判断故障发生的原因,指导企业开展治理,达到消除潜在的电气火灾安全隐患,实现“防范于未燃”的目的。 设备现场安装

在单位配电柜中加入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剩余电流传感器,实时采集电气线路的剩余电流、导线温度和电流参数,并通过无线方式把数据上传到电气火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安装过程无需断电,方便快捷。 PC端实时监控

一旦监测到电气线路的剩余电流、导线温度和电流值的异常,智慧式用电安全管理服务系统会通过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本地报警、平台报警、短信提醒和定期的电器火灾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通知客户。客户可以通过电脑登录平台,实时掌握用电安全情况。

手机端方便快捷

同时企业单位通过物联网技术,手机上即可24小时管理单位用电情况,当出现电流异常情况,手机端自动收到推送消息,方便快速处理。有效预防了电气火灾的发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用电隐患装进了智慧的笼子。

固定消防设施监管系统

“固定消防设施监管服务系统”是利用物联网应用的技术思想,采用专用网络、宽带网络、3G等多种联网方式将分散在城市中各个建筑内部的前端感知设备控制器(如: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联成网络,实时采集联网建筑物内前端感知设备(如: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紫外火焰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等)的报警信息和运行状态信息,发送至接警中心和单位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手机上。对于单位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即可随时随地掌握单位消防设施状况。 设备原理

将单位安装的火灾报警联动装置加上数据传输装置,将单位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防火门及卷帘系统、消防应急广播、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产生的火警、误报、故障等信息发送至接警中心和单位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手机上。 PC端监管

一旦监测到各个系统的异常,包括火警、误报、故障以及其他,固定消防设施监管服务系统通过本地报警、平台报警、短信提醒等多种形式通知客户。客户可以通过电脑登录平台,实时掌握单位消防设施情况。

手机端报警信息处理

同时企业单位通过物联网技术,手机上即可24小时管理单位消防设施情况,改变了传统需要人工看守火灾报警联动装置的模式,升级为单位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通过手机都可收到火警信息及相应的火警处置确认情况。 报警数据分析

系统将每月每日产生的报警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通过折线图分析单位报警的波峰波谷,有针对性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消防大培训系统

加强消防知识的普及与培训,扩大防火群体。单位消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火宣传和消防知识的普及培训。接受消防知识教育的人群越多,发生火灾的几率或火灾受损的程度就会越小、越低。

消防大培训系统涵盖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常识、火灾案例分析等内容,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普及知识以及配置考试题进行考试。

这就要求单位主管消防安全的领导定期对专兼职消防员、重点工作人员、新分配职工、保洁员工等各类人群在系统上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不定期抽查、考核,以扩大防火的社会覆盖面,增强防火力量,充实消防队伍,尽可能地减少火灾的发生或在火灾发生后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系统达成效果

有效的推动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运用此系统,坚持做好每日防火检查,“谁检查、谁负责”,切实整改火灾隐患每日防火检查是确保单位消防安全的重要手段。单位消防管理人应对单位消防工作采取“严防死守”的措施,每天坚持下病区、宿舍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完整及性能进行逐个查看、测试,对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进行疏通,对杂物间进行清理,发现的火灾隐患手机拍照上传,对于隐患分管安全的领导不及时进行整改的,将预警到上级领导,最终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用电“看得见”

通过物联网技术,电脑和手机上即可24小时查看电流值、线缆温度、是否漏电,有效预防了电气火灾的发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用电隐患装进了智慧的笼子。 有限安保人员解决多重难题

系统改变了传统监管模式,传统模式下对于单位内部的消防设施以及重点部位可视化监管需要人工24小时值守,如今即可随时随地查看消防设施及重点部位的情况。对单位的高压氧舱、病理室、手术室、药房、易燃危险药品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视频监控,减少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质量。 人防+技防

智慧安全服务云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健全以信息化为主导监督执法、服务社会的新机制。平台侧重事前预警,通过人防+技防将各类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营造单位安全稳定的大环境。 平台服务

我公司将“为客户服务,时刻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企业的首要点,力求通过完美的服务来实践企业承诺。公司由软、硬件以及系统工作人员组成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小组,为每一个客户提供全程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提供免费电话支持,电话解决不了,本地两小时现场解决,外地24小时内解决。 警情人工提醒

当系统收到单位的报警时,公司接警中心将电话联系单位值班人员,对报警信息进行确认,于此同时该报警信息立即推送到单位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手机上。 软件维护以及设备质量

当系统某项功能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时,公司将立即做出响应,并在30分钟内对系统进行维护。同时为了软件更实用先进,我公司也会定期升级。

除人为因素外,当设备出现损坏、故障时,公司保证免费更换与维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供应员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工作表态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