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业务财务会计论文

2022-04-26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医院业务财务会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现阶段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以保障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的质量。据此,有利于提高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医院业务财务会计论文 篇1:

医疗机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探讨

【摘要】  成本核算是医院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基本医疗结算制度、财政补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基础。文章首先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三种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方法,然后针对我国医疗机构成本核算运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对我国现代医疗机构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帮助,提高我国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

成本核算是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基本医疗结算制度、财政补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基础。在新医改形势下,国家不断加强医疗成本核算改革,力求建立科学的医疗成本核算机制。本文首先介绍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三种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方法——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作业成本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再针对我国医疗机构成本核算运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一、国际上医疗机构的三种成本核算方法

(一)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

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力求按照一定标准,如:程序、诊断结果或是年龄将需求相似的资源消费患者归为同质患者群。在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中,通过合并临床數据和成本数据来计算单元成本。临床数据来源于特定类别下有编号患者的临床单位水平上的资料,而成本数据来源于医院成本会计系统。按病种分组付费(DGRs)系统通常由具有DRGs专业知识的专家进行操作管理。

在按病种分组付费(DGRs)系统中,成本核算需要特定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法国和德国引入“医控嵌入系统”来管理DRGs数据。在德国,具有医疗和经济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医生、护士、管理人员以及IT专家均可管理“医控嵌入系统”。而在法国,只有医生可管理“医控嵌入系统”。“医控嵌入系统”的管理者是正式临床人员的一部分,服从临床医生和医院的主任的管理。从本质上讲,“医控嵌入系统”不仅负责医院数据的内部报告,也负责医院对外的成本报告。“医控嵌入系统”可以视为医学和管理学的制度化混合。因此,对于医院的管理会计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目前许多国家的医疗机构定价以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以及相关的成本数据为基础。在葡萄牙、英国、法国和德国,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被用作向医疗服务提供者付费的一种方式。在瑞典和芬兰,主要是用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来支持医疗服务的规划和管理。尽管各个国家选择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的动机不同,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的主要目标就是使DRGs单元成本与实际资源的消耗成本尽可能的接近。Tan et al.(2011)研究认为,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和成本会计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更准确的说,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能够促进成本核算的发展。首先,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规定了成本核算的主要目标。其次,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的结构能够影响成本核算的方法。再次,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能够影响成本的分类。总体来说,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能够减少医疗服务的等候时间、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透明度,从而加剧医院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二)作业成本法(ABC)

作业成本法又叫做ABC成本法,是一种基于资源消耗来分配产品的资源成本的高级成本计算方法,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医疗工资成本被分配到监管费用或是医疗护理费等不同的作业中,然后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再通过相应的作业动因分配给医疗服务。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医疗机构更加准确地理解其成本构成,从而对其定价、产品规划与控制做出更为有效的决策。

尽管实践研究发现作业成本法能为医疗管理提供更加详细的成本分析以及成本和价值的提升机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并不容易。Lievens et al.和 King et al.认为作业成本法系统的缺点在于发展和管理系统时所消耗的时间和资源成本较高。首先,在建立作业成本法模型之前,医疗机构需要调查评估每个医务人员花在或是愿意花在不同作业活动上的时间所占比例,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来将资源按比例分配给各个部门,这将不可避免会出现度量上的失误。其次,作业成本法需要经常进行系统升级来更新过时的作业成本动因比率,而持续升级作业成本模型需要付出高昂成本,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医疗机构很少更新作业成本法系统,这会导致对作业流程、作业产品以及患者成本等的不准确评估。另外,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比率产生于对医务人员对过去以及未来行为的主观评价,其准确性也就成了一个问题。再者,在实际作业成本法操作中,每一项作业均使用同一个驱动率,因此,成本作业模型很难模拟多动因作业。比如说,门诊诊所患者的挂号成本不仅仅取决于挂号的患者数量,也取决于患者的种类,尽管有学者建议将这一项作业分为两项——已知患者挂号和未知患者挂号,但是,这种分类能够增大成本作业系统中的作业数量,从而增加了评估作业实际容量的困难。

(三)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

为了克服作业成本法中的这些难题, Kaplan and Anderson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新的方法,称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模型的实施只需要两个参数的估量:(1)供应产能的单位成本;(2)实行会计事项或作业的单位时间。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较于传统作业成本法的突破在于采用时间方程来评估每一项作业所需花费的时间成本。通过包含多个时间驱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能够简便地抓住机构的复杂性。因此,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能够适用于具有复杂活动的环境中,例如:医疗机构。和传统的作业成本法一样,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也是从评估供应容量开始。时间作业成本法能够识别不同部门的实际供应容量和成本。对于医疗手术而言,实际容量就是医生去掉空闲时间之后的工作时间,实际容量通常是理论容量的80%或者85%。用总成本除以实际容量能够得到单位时间成本,然后将单位时间成本乘以作业所需时间得出的成本分配到成本主体。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较之传统作业成本法的创新在于时间方程的运用,值得强调的是,这里所指的时间不是员工完成一项作业的实际时间,而是指完成每一单元作业的应该所需时间,例如:一位患者挂号的所需时间而不是一位患者挂号的实际时间。另外,患者种类不同因而所需要的挂号时间也不相同,在传统成本作业法下,需要对患者进行分类,例如已知患者挂号和未知患者挂号,而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运用一个简单的时间方程就能解决问题。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中的时间方程能够模拟不同的时间动因如何驱动每项作业中的时间。在复杂的环境下,每一项作业往往有很多动因,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可以包含多个时间驱动,因此,相比传统作业成本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中的时间方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作业评估过程并且产生更为精确的作业成本模型。

相比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或是传统作业成本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能够为医疗机构带来更加透明的成本,因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中的时间方程能够清晰地表明哪些作业需要更多的时间,从而使医疗机构管理者可以知道哪些作业会导致更高的成本,进而帮助医疗机构管理者降低成本,改善医疗机构的运营环境和水平。

二、我国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方法运用状况

(一)现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功能定位不准确,未能成功服务医院公益性本质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支撑着公立医院的逐利动机和条件。首先,政府将公立医院归为有条件自收自支的“半财政拨款”单位,公立医院获得的财政投入越来越少,这为公立医院逐利行为打开了大门。其次,设施设备等硬件水平是医院提高自身医疗水平以及衡量医院发展壮大的标志,不少医院盲目追求与实际需求并不相符的硬件设施条件,如:床位规模、大型医用设备、超标准装修等,这就造成不少医院市场收入水平很高,但成本核算时每年仍处于“亏损”状态,医疗业务方面收不抵支,促使医院不得不追逐高额利润,同时也以此寻求更多的政府财政补贴。第三,提高医院技术水平,吸引高素质人才也是医院增强软实力的关键因素,但是公立医院严格执行国家工资标准,为了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公立医院应充分调动医生积极性。就目前来说,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更多的服务于医院的逐利机制,用于获取更多的政府财政补贴,功能定位不准确,未能服务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本质。

(二)医疗费用增长有失合理,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难以全面实施

目前,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造成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印发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医院的逐利机制以及政府补贴严重不足使得医院把眼光投在医疗服务和药品创收上,医疗服务成本高,创收困难,而药品加成政策却允许医院通过提高药品和卫生材料定价从中获利,逐渐形成“以药补医”的局面。其次,目前多数医院实行按项目收费,医院和患者之间没有建立内在的费用制约,易诱导医院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再次,医院自身经营成本过高,一是由于硬件设施的盲目扩张,二是医院作为人才技术密集型经营实体的特点支出较大,也会造成医院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而盲目收取医疗费用。

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发改委和卫生部三次下发《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计委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进行医疗服务支付方式改革,改革内容包括总额预付、单病种付费、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和按人头付费。尽管如此,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的公立医院采用病种核算,究其原因,新《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方法”。也就是说,在实行病种付费时,病人治疗超出费用由医院承担,会造成医院和医生的負担和压力,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甚至亏损。同时,医院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医保,而医保欠费和坏账率较高,严重影响预算目标的实现,并影响医院的财务安全。为了减少医疗支出成本,医生可能会通过压缩工作任务来控制医疗费用,把正常的业务支出压缩下来作为结余,从而影响医疗安全与服务质量。

三、对我国医疗机构完善成本核算的思考与建议

就我国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来说,首先应当做的就是从政策上将成本核算功能定位于破除医院逐利机制,服务医院公益性本质。2015年《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已明确将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作为基本目标,要求加强公立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落实政府责任的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具体来讲:

(一)改变以收入为核心的科室成本核算机制,积极开展新成本会计核算

与传统的以收入为核心的科室成本核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通过划分作业来分配耗费的资源,可以更为有效地对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目前北京地区有部分医院已开展作业成本法试点工作,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尚未普及,尤其是地方基层医院,成本会计核算体系较为落后。时间作业成本法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加入时间驱动因素,能够为医疗机构带来更加透明的成本,抓住医疗机构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就目前来说,时间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医疗机构成本管理中鲜有研究,在医疗机构中的实践应用是少之又少,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医疗机构成本核算的成功经验,在以完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作业成本法、时间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能够改变目前以收入为核心成本核算的逐利机制,为医疗机构成本经营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帮助。

(二)改变传统的按项目支付方式,积极推广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

传统的项目支付方式易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能够有效控制这种现象。但目前我国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一是医院需要承担病人治疗超出费用,造成医院经济压力。二是医保欠费和坏账率较高,影响医院的财务安全。三是医生可能会通过压缩工作任务来减少医疗支出成本。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医疗机构中的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系统相对成熟与完善,在系统技术的设计以及管理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另外,我国病种成本核算工作难以开展的最大难题在于病种成本核算工作会影响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目前医疗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缺少社会资金来源渠道。因此,政府部门在大力推广病种成本核算工作的同时,应提倡社会办医,扩大医疗机构的资金收入来源,例如: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对医疗机构的捐赠,严格控制与医疗机构相关联的企业以捐赠名义从医疗机构中谋取利益。

(三)通过调节医疗机构收入结构、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多种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

2012年《“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和2015年《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均提出:要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改革医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取消药品加成,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就医院方面来说,目前的医疗收入结构有失合理,服务性收费总体上低于成本收费,因此,取消药品加成率后,应实施多措施联动以弥补公立医院的收入缺口,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原则,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比重,例如:通过适度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增设医事服务费、药事服务费等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格来进行价格补偿,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另外,医院规模应与当地经济条件和就医需求相匹配,同时也要加强对公立医院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四)改革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方式,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

医务人员是医疗机构经营运作的核心,公立医院应建立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的绩效考核标准,改革医务人员以创收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方式,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也要增强医务人员成本控制的意识,从而才能遏制公立医院的逐利性,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本质。Z

【主要参考文献】

[1] Christopher C,Anja K,and Aziza L,Costing Practices in Healthcare[J].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2014,28(2).

[2] 张永征,崔伟萍,张琳,朱梦笛.加强医院运营管理路径研究——基于医疗项目成本及病种成本核算结果应用的视角[J/OL].卫生经济研究,2019,(04).

[3] 张伟.作业成本法在医院心电功能科室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9,(06).

作者:孙依愿

医院业务财务会计论文 篇2: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现阶段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以保障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的质量。据此,有利于提高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医疗事业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医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这种状况,医院为满足新时期下的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对医院的管理,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稳定发展。在医院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业界人士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则必须重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可使医院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以构建完善的医院管理信息化体系,为医院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

一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搜集最为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其能将医院各科室各部门的相关信息都录入于计算机数据库中,以方便医护人员日后查询,缩短了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可使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工作更具规范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对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整合,能够确保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以为医院经营者提供了靠的决策依据。除此之外,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开展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工作,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可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登陆状态都记录下来,以约束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有利于促进医院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水平。

二 现阶段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在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针对性,太过于盲目,仅仅只重视引进别院所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借鉴其他医院的经验,却并未立足于医院自身的发展特点,导致在建设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体系的时候,系统经常无法运行。在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并未重视对物资设备的管理,虽然应用计算机来执行管理工作,但是并未进行高效的物流管理,在计算物资成本的时候数据比较混乱。

三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 建立完善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体系,实现全面建设

为提高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则必须建立完善的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以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特点和管理状况为依据,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信息管理体系。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所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会计信息管理流程,以确保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建立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时候,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以保障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完善性。例如,从自主知识产权方面来说,所采用的计算机信息软件要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避免出現法律纠纷等问题;从专业性方面来说,所建立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必须是针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设立,这就需要信息软件的供应商熟悉医院的日常运作,以提高所使用的信息软件具有专业性。在选择计算机信息软件系统的时候,可以选择口碑比较好,使用效果有目共睹的产品,从而为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二) 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在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具备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不仅要能对预算编制方案进行有效的审核,还能对预算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在编制预算方案的时候,要以医院的每一个科室为基础,结合各个部门的各业务,以保障所设计的预算编制符合实际状况,确保其数据具有准确性。在医院财务会计预算管理过程中,所面对的预算对象比较多,包含了医院中的每个科室,以此有利于实现医院财务会计预算工作的全面化。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中可分为四个部份,分别是医院业务、资本、财务预算和筹资。

(三) 重视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为推动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则必须提高医院经营管理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重要,以使管理工作更为简便,有利于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可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从而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

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与人们的生活不密不可分。其在社会各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也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以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提高我国医院内部管理现代化水平。现阶段,在我国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改善,为此必须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突破传统财务会计管理的束缚,以促进医院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蔡文博.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3

[2]张立新.浅谈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及管理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

[3]孙建荣.目前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

[4]金哲子,于润吉.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必须靠信息化建设支撑[J].医院院长论坛,2010

作者:陈君 张宏

医院业务财务会计论文 篇3:

公立医院财务会计转型管理会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 要】从国家管理会计政策的顶层设计基础上来看,可以明确的是管理会计的作用日益突显。现阶段,国家管理会计政策的落实不断深入,使得财务人员认识到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进而积极向管理会计转型,从而切实满足当前社会会计改革的实际需求,同时,这也是实现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因此,论文就公立医院中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關键词】公立医院;财务会计;转型;管理会计;现状;对策

1 引言

对于作为特殊经济体的公立医院来说,其提供服务的对象也较为特殊,也因此可以说公立医院经济活动的动态变化以及经济要素和发展趋势与民生有密切的联系。鉴于此,公立医院也应该密切关注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预测、决策以及控制医院内部经济活动,对医院内部财务情况进行切实掌握并严格把控。现阶段,在我国公立医院医药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财务人员也处于转型的过程中。管理会计政策的落实以及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方式、如何在进行医院经济管理中对管理会计进行使用、医院经济决策的积极参与程度等方面问题,都是公立医院财务人员需要面对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公立医院财务会计转型管理会计的现状分析

2.1 财务管理环境不佳,难以发挥管理职能

对于我国的公立医院来说,其层次以及管理的需求、定位等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对于财务管理在医院工作中的作用来说,各级医院决策层的认知方面也必然会存在一定差异,如此就造成了各个医院财务管理环境中有优劣之分[1]。现阶段,对于一些省市级的大型三甲级医院来说,其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然实现,与此同时,也相应的突出了财务监管的职能,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的作用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但是从医院的整体情况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分析数据以及管理建议的提出仍然是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而在医院决策体系中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仍然没有充分全面地发挥。从大部分医院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医学专业出身的管理人员占据管理者中的大半比例,而这些并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因而致使管理工作中一些措施的落实情况极不乐观,对于一些人员提出的管理建议没有加以重视和考虑,从而使得财务管理职能效应发挥状况不佳。

2.2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管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基于医院发展战略导向的背景下,融合医院的财务和业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科学的管理工作方式进行合理地运用,将核心内容放在为医院创造价值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医院的经济决策,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一系列的步骤都是管理会计职能定位的要求[2]。为了将这些职能充分且全面地实现,必然要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从现阶段各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来看,水平不一、建设落后、对相应的信息并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取,也没有实现财务业务信息良好的结合,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中不能准确且全面地分析数据,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没有充分的依据,难以提升分析的准确性,同时,对于医院运营状况的预测也达不到高度准确性。在环境以及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管理会计的功能作用自然而然地就得不到良好的发挥,加之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和工具极度匮乏,致使决策层的相应方案、决策得不到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3 公立医院财务会计转型管理会计的对策分析

3.1 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一切行为的主体和载体就是人,公立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则是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力度,才能保障公立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实效性的充分发挥[3]。首先,公立医院可以对当地领军人才培养平台加以利用,进而对自身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系统以及针对性地培训,促使其综合能力以及工作素养不断提升,实现公立医院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队伍的组建。此外,公立医院还可以为财务人员进修以及财务管理培训学习创造机会,并大力支持和鼓励,会计人员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等方式,促使其自身理论和实践学习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强化。通过对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进而取长补短,自我提升。其次,公立医院应对财会人员参与医院管理的积极性进行激励,在以高度准确的会计核算信息为基础的背景下,将财务分析体系进行积极地完善,通过全面分析医院经济运营效益的实际情况,将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地挖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确保医院运营效益的实现能够做到有据可依。

3.2 加强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政策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医院在已经具备良好人才基础的情况下,要想促使财会人员的管理会计职能得到充分全面發挥,一项必然的条件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对于医院来说,其在针对预算、成本、内控等方面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医院整体人员保持高度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还应确保医院整体人员都能够明确相应的管理规定和要求。鉴于此,医院应在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的整合和制度方面加强宣传力度,由此才能确保医院整体人员都能够对财务管理目标以及方法和控制重点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充分且全面地了解,进而促使整体人员对管理工作的参与性以及业务员部门积极主动配合意识等得到切实有效的强化,实现良好管理环境的打造,积极地推动医院财务和业务的结合,进而确保医院业务发展的每个环节都将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贯彻落实,以实现最终管理绩效提升的目标。

3.3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和业务的融合

基于“互联网+”背景,现阶段,社会以及政府等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开始向“互联网+医疗”的方面发展。在当今社会多种线上线下支付方式融合的基础上,也相应地扩展财务监管工作范围。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没有依托信息化技术,多角度全方位的监控是无法得以有效实现的。在医院财务和业务融合的背景下,传统财会人员转型管理会计也已然成为必然举措。鉴于此,医院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合理利用的同时,促使医院财务和业务的结合得以有效实现,确保医院业务、资金、信息等不断积累,流动的数据源共享平台得以建立健全,为医院决策以及规划和控制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确保医院实际效益的最大化获取。HRP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运用就可以实现医院信息化建设,将医院整体运营管理平台进行健全建立,进而促使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良好实现。通过整合人力以及资金、物品和医院业务系统,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嵌入医院各项业务环节的控制点,在此基础上确保业务和财务深度融合得以良好的实现,为医院财务会计对管理会计知识、工具、工作方式等的运用创造有利条件,通过集中的指导和管控医院业务和财务信息,为医院财务向智能化方向转型给予有效的推动[4]。

4 结语

公立医院财务会计转型管理会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举措,同时,其也为财务人才自身价值的提升提供了目标方向。公立医院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之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进行切实考虑,进而进行针对性地改进,才能确保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良好实现,基于财务和业务有机结合的基础,为医院管理的革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单葵.公立医院财务会计转型管理会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财经界,2018(26):86-87.

【2】马英静.“互联网+”视角下公立医院财务工作转型之我见[J].中国集体经济,2018(30):43-44.

【3】薛彦清.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的应用与实施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26):142-143.

【4】李青倢.医院财务管理转型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190-191.

作者:靳笑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论文下一篇:数学分层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