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和途径

2022-09-12

1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散走向系统的过程。教育部在2002年4月确定清华、北大、人大、北航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序幕由此拉开。各高校近年来逐步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但是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情况, 加强学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 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机制, 是当前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2“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突出的问题

2.1 专业双创师资力量缺乏

创新创业课程涉及管理学、营销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创新创业活动又具有复杂性, 对教师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高校没有设置创业学院或创新创业专业, 也没有系统的双创教师培训体系, 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从事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的教师、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教师, 专职教师较少, 难以形成专业的教学团队。调查显示, 全国高校专职创业课程教师的比例仅占创业指导课程任课教师的10.8%, 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是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行政人员和辅导员构成的比例超过66%。专业的双创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严重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2.2 双创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双创教育实践性、实战性较强。传统的单一理论讲授模式难有成效, 需要探索、引进体验式、引导式等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 能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注同学们感兴趣的创新创业领域,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但目前很多双创教师没参与过产品的研发和改进, 没有企业从业与管理经历, 没有过创新创业体验, 对创新创业的理解脱离当前市场, 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也难以起到实际的指导帮扶作用。

2.3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双创教育的关键是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一体化。这就要求双创教师需要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 又要具备娴熟的专业实践能力, 这样才能熟练地将创新创业与学科专业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予以挖掘和充实。但当前很多高校的院系没有领会国家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精神, 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作有创业意愿和创业理念的少数学生的培养工作, 是就业指导部门的任务, 在学科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重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这样就导致双创课程和专业课程呈现“两张皮”的状态。

3 创新“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和途径

3.1 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进一步提升双创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双创教育应该被高校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中去, 师资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较高的双创教师群体。完善双创教师进修、专门培训、研修访学等相关制度, 多渠道、多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 组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和导师人才库。二是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师资。鼓励学校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等担任专兼职教师, 改善教师团队结构形成, 形成双能型教学团队, 探索更加有利于促进协同创新、持续创新的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办法。学校还可以聘请热心教育事业、参与过创新创业的科学家、创业者、企业家、天使投资人等社会成功人士走进学校, 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或指导教师。三是学校鼓励双创教育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专项短期实践锻炼, 了解最新市场发展趋势和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3.2 创新双创课堂教学模式

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专业课程教师和创业教育教师还要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超前性和新颖性, 介绍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先进水平和相关创新创业项目。此外, 创业教育必须启动小班化教学改革, 采取项目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3.3 改变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现状

高校在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 应当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体系。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建设,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 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将现有专业课程与创新类课程有机结合, 使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二是可跨院系、学科和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把那些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转入创业学院进行集中学习培养。三是建立“课堂学习—校内实习—社会实践”递进式的科研培育机制, 加强学生的实践实训锻炼。

3.4 发挥高校双创平台优势

高校应在广泛开展和地方、企业合作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利用“双创”基地、创客中心、创业大本营等众创空间, 构建“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位一体、“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校校、校地、校企”三个协同为标志的“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开展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当前高校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高校只有尽快转变理念和教育方式, 健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培训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才能培养出“双创型”优秀人才,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摘要: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高校亟须健全创新创业指导队伍培训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双创,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学军, 周益发, 邓卫权.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建设体系建构[J].职教论坛, 2017 (11)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国发[2012]41号.

[3] 李薇薇.双创教育如何融入人才培养体系[N].中国教育报, 2016-10-2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会化媒体中信息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下一篇:碱性焊条焊接性能培训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