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招生就业中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技工招生就业中学生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15年,是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招生工作的“生源结构优化年”。学院就“生源结构优化”明确提出“稳规模、调结构、提质量”的系列指标任务。据此,学院招生工作处协同各产业系和各行政部门,统一思想、砥砺士气,充分依托学院品牌做招生。

技工招生就业中学生管理论文 篇1:

运用市场营销理念,改进技工学校招生

一、市场营销与技校招生

技工学校与其他教育部门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直接面向市场,完全市场化运作。市场运作是技工学校发展的根本。属于劳动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其办学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学生的学费,小部分来自政府拨款。所以,在当前竞争激烈、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招生关系着学校能否正常运转乃至生存。另一方面,技工教育作为一种与市场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以筹措办学资金为主要目的之一的招生活动,无疑已成为一种市场行为。目前,招生活动随意性大、系统性差,存在着认识和操作上的种种误区,鉴于这种状况的普遍性,笔者尝试对招生工作中市场营销理论、营销过程及手段的体现和应用进行探讨。

营销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创意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的一种过程。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过程和管理过程。依照市场营销定义,技工学校的招生工作是一个管理过程。即将品质优良的商品以适当的价格和最合理的渠道提供给消费者的科学的、有系统的活动。技工学校的招生活动,也可以说是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将“教育”商品销售给学生。但是,这种销售不是一次性交易,而是与顾客保持长期持续的服务过程,学生对产品的消费要达到一定的时间,最后实现消费的目的。技工学校的招生活动过程是在“教育”商品真实质量的前提下的营销活动,发现有就读意愿的学生,与之沟通,挖掘其潜在需要,唤起其就读欲望,通过系列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及营销手段的组合应用,最后达成学生就读的目的。所以,招生营销活动是一个管理过程。当前,对技工学校来说,应该了解和实施这种管理过程,包括相应的营销手段的组合应用,更重要的是对招生工作中营销理念、新的认识,摆正和确立招生工作的地位,从全局上把握招生工作。

二、技工学校招生营销管理过程及手段组合的应用

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创造、建立并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关系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的过程。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为达到企业目标,通过营销调研、计划、执行与控制,管理目标市场的需求水平、时机和构成。市场营销观念有四个主要支柱: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协调营销和营利性。根据经营战略的要求,各个战略经营单位和市场营销部门一般依据以下顺序进行市场营销管理:分析机会——决定市场——市场进入决策——发展市场营销战略——实施市场营销活动。这一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发现和评价市场机会;选择和确定目标市场;定位;运用营销组合手段等。在技工学校,招生工作营销理念及运作手段的管理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市场调查及目标市场的确定

市场细分就是以消费需求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为依据,区分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群体。市场调查是招生营销活动的第一步,指以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各种有关资料,以了解营销目标及其需求,使主管人员能更有效地设计、执行和控制各项营销活动。技工学校可从教育部门获得有关生源的各种数据,如人数、毕业意向、家庭状况、现有及潜在需求,进行研究分析;或用分层调查法,以学校为单位,分为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诸个层面,以访谈、问卷方式,收集、分析各种信息,进一步接触实质情况,如生源数减少或增长原因、就读学生层次及相关需求、生源校对技工学校印象及学生选择学校就读的主要考虑等,可为学校提供较为客观的材料,以供决策参考。

由分析结果建立目标市场。所谓目标市场,是指企业打算进入的细分市场,或打算满足的具有某一需求的顾客群体。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分辨出能为之有效服务的细分市场,以利发挥优势。技工学校招生目标市场分析,以学生类别、学校和区域为主,如技校学生主要以普通中学初中毕业生为对象,再进一步细分为学业成绩中下及家景较为一般,而分布于学校影响力能及的某一区域内的学生,以及确定生源丰足的客户大校及一般学校,从而将招生工作中人力、物力资源集中于这一目标市场。

2.技工学校的市场定位

定位是在顾客心理上建立自身形象及内涵。所谓市场定位,也被称为产品定位或竞争性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简言之,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细分市场的位置。技工学校市场定位是为在目标对象中树立自身品牌地位。所以,学校应了解消费者心理,了解同类教育产品认知印象,及学校在学生眼中的地位、独特形象及优势,由定位可以确定营销方法及手段。在信息时代,技校应研究的是如何使消费者在大量信息包围下获得学校清晰的最佳形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的步骤有以下几点:

(1)识别潜在竞争优势,确认学校最有利的竞争形象。定位来源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消费者心理,学校要从自身教育系列活动到消费者心目中印象进行客观、系统的调查,依据顾客、产品差异和同类物价比关系研究来确认长期有利的竞争态势。技校可对师资、设备、环境、就业升学率、服务等进行评估、比较,根据学生认知调查,选择自身强项和特色,突出学校形象。

(2)选择竞争优势,指经系统性方法评估现有诸多因素后,选择最富形象和竞争性的优势。例如,某技校硬件差、办学条件薄弱,则选择自身在素质培养、管理方法方面的优势,并使之与就读学生和家长心理切合,对公众强调现代社会人的素质重要性,树立自身特色品牌。

(3)定位的宣传和坚持。定位是一个心理认知问题,应该是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沟通,通过宣传,使自身特色、办学理念、教育观为大众认同。宣传手段必须与定位相吻合,如宣传学校朴实校风,就不能渲染奢华;宣传现代育人手段必须有相应硬件作衬托;宣传就业率就必须有充足依据等。定位是学校品牌,宣传中一定要客观地考虑消费者印象,也要实事求是。

定位是消费者认知和感情的长期积累,因此,技校一旦确立、选择了自身定位,除非有重大情况发生,则应长期坚持、全力以赴。定位应有好的标的物,如对照某一有鲜明特点好的或坏的标的物,以衬托自身形象;或使自身形象与学生、家长脑海中形象有机衔接,比重新建立形象要容易;也可以采用新位置策略,如技校本身形象欠佳,可考虑大范围更新专业及培养目标,甚至合并或扩张、重组、改名以吸引学生。若遇到重大社会变革或政策调整,如大学扩招、普高热等,学校定位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三、技工学校招生工作中的营销组合

营销组合是行销理论的核心概念。营销组合即营销手段,是市场营销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指企业根据顾客的需求,确定可控营销因素的最佳组合。营销组合,即是企业对自己可以控制的营销手段的综合运用,归纳为四大类: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通路(Place)、促销(Promotion),简称“4P”。营销组合也就是这4个“P”的适当组合与搭配,营销组合是动态的,依据目标市场的行销目标和策略搭配组合。

1.产品

技工学校产品是教育,以满足学生及家长需求,包含三个层次;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核心产品,指向顾客提供的产品的基本效用或利益。技校提供的知识及技能可为学生解决升学或就业问题,这是技工学校教育产品的根本效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核心产品的质量。学校特色、品牌、包装,可归于具有外观和形态的有形产品内,好的包装包括学校环境、整体形象等,对学生就读意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好的品牌有利于吸引学生就读。附加产品指顾客购买形式产品和期望产品时,附带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如学校的就业保证多次推荐、回收教育、校外实习、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技工学校要推出强项专业,进行扎实全面的技能培训,提供与企业、大学联办、合办等多种教育产品,注重后续服务,还可向社会成人延伸,举办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依据市场所需,在品种、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夫。

2.定价

技校招生收费受有关机构制约,在定价时要对各专业设备、师资、实习培训、就业等系列支出加以估算,并考虑目标市场、区域经济水平及承受能力、竞争者价格、学校定位等因素,在行政部门认可范围内定出合理价格。要考虑数与量的转化关系,如低价吸引大批量学生就读,其整体效益性并未削弱;也要考虑价格心理问题,定价不是越低越好,谨防便宜无好货的心理效应。总之,价格的基础是质量,也要考虑其他因素。技校还可考虑分期缴纳学费或学费一次性缴纳的优惠、折扣,或对有影响的学生提供奖学金等。

3.通路策略

市场营销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学校必须考虑其产品和服务与目标市场的多条通路和利用。学校可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开拓生源渠道,如跨区域招生,采用多种学制满足不同要求,如春季招生手段,或根据学校发展的目标,依照经济收益状况,增加或减少一些专业,以吸引生源,广开渠道。

4.品牌策略

企业从事品牌运营,科学而合理地制定品牌策略是其核心内容。技工学校是否是国家重点,学校有无国家级品牌专业、有无名教师、有无有成绩的学生等,都关系到学校的品牌建立。

5.营销推广策略

营销推广是指企业利用各种信息载体与目标市场进行沟通的传播活动,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与公共关系等等。

(1)人员推销。人员推销是企业运用推销人员直接向顾客推销商品和劳务的一种促销活动。它指在既定目标下,与潜在或已有的顾客谈话,有针对性强、容易培养友谊、信息反馈快的优点,其缺点是成本较高。推销工作是招生工作的核心部分。如果学会了推销,就是学会了如何招生。对于技工学校而言,推的是学校的优势,销的是把学生引入到学校。一个成功的招生教师(推销人员),需要一定的素质,这种素质,有的是先天具有的,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努力,招生工作是一个人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招生工作中,人员推销可采用个人访谈、开会、电话推销等方式。在推销人员选择上,教师由于职业关系,了解学生心理、兴趣,能把握学生思想,有较好的语言能力,为学生所信服,是招生工作中推销人员的首选。笔者认为,也可采用技校校长、教师、学生的综合营销法,多层次展开,校长打开局面,教师宣讲,学生现身说法;方式上可依据推销人员社会关系及学校熟悉情况,采用总体进行或任务包干的形式。人员推销应建立一支固定队伍,选拔态度热忱、勇于进取、求知欲强、知识广博、文明礼貌、善于表达、富于应变、技巧娴熟的招生员,以老带新,在每年技校招生时间内发挥作用,维持一批有固定生源的老客户学校。

(2)广告。广告具有面广、生动、迅速的特点。技工学校招生广告对象为学生和家长及生源学校教师和其他对学生就读意愿有影响的人。要诉诸理性、情感等诸多因素,选择具有适合其目标的媒体和时间段,如学生专用频道、青少年刊物、周末或考试完毕时间段。广告的任务是建立学校的知名度,显示其教育产品实质及学校特色、环境、服务等。关键要把握帮助学生达到的某一具体目的,如用实例展示学生就读可升学,获得某一行业职位等,建立学生的信心和取向。广告的目标可分为通知、说明、提醒和建立形象等。广告通知性目标是使学生对教育产品有一个了解,产生需求和欲望;通知性目标要突出职业学校的性质、作用、就读前途和发展;广告说明性目标往往采取比较手法,突出学校独特优势;广告提醒性目标指要保持连续性、反复播放,加深顾客印象;形象性目标要造成从视觉到心灵上的震撼或感触,如宣传办学理念、校训、校史、校舍、环境及学校各种活动,也可采用侧面办法,如播放学校献爱心、公益活动、校风校纪的材料。总之,广告的设计必须有针对性和艺术性。

(3)促销。促销在企业营销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信息、提供情报、突出特点、诱导需求、指导消费、扩大销售、形成偏爱、稳定销售等手段的集合。促销行为多种多样,要有新颖性与实用性。例如,如给予生源校或协助人员个人经济奖励,给学生赠品,分发彩色印刷品,布置展板展台,甚至有技工学校在分发手提袋上印上宣传内容,学生因实惠而采用,起到好的宣传作用。

(4)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又称公众关系,是指企业在从事市场营销活动中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以便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从而促进产品销售。其具有管理功能和营销的双重作用,用以形成、维持或改变顾客对学校及其产品的态度,使学校运作及措施与目标市场一致,从而被学生和家长接纳。公共关系具有长期、特定的功能,建立绝非一朝一夕,需通过长期有效的合作,建立双方的可信度、满意率。公共关系向目标市场不断努力,辅以多种手段,加深、加固印象。群众一开始在接触某个学校时,并不会觉得很好,但通过长期的公关活动也能达到目的。例如,某技校跨区域招生,为了与学生家长沟通,影响其周边人群,每学期派出教师,到周边县区分别召开家长会,反映出学校对与家庭沟通的重视,并长期坚持,使学校各种活动、成果信息散布于广大地区;又如,技校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即在校庆、节庆假日、开学等时间邀请有关人员参加的公关活动;利用媒体及时报道学校各种活动及动向;为普通中学提供技能课师资与设备支持;热线电话、网站;开办免费的下岗职工技能培训班等。在不断的公关活动中,顾客心理产生变化,提升了对学校的认知印象,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公共关系是一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是一项与学校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事业。

四、技工学校招生工作的现代营销理念

社会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在于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使顾客满意,同时维护与增进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福利。营销不同于销售,营销注重顾客,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市场营销从以前以产品为出发点的经营哲学到如今以顾客为出发点、以满足消费者需要来实现销售目的,被认为是营销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市场从终点变为起点,消费者成为第一因素。技工教育在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后,学生即成为学校工作中心,招生活动作为职校聚集生源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技校生存发展的具体体现,因而有导向、目标的意义。根据学生是第一因素的观念,招生工作应作为技校工作起点,并贯彻始终。职校所营销的教育产品,通过招生活动中学生的选择和意见来检验质量,并以此获取信息,决定专业、改进质量、增添附加服务等。以招生营销活动为起点布局,谋划技工学校整体工作,是现代技校经营观念发展的必然。正确认识技校招生活动作用和意义,了解招生工作在全局工作的地位,才能正确调配各种因素,形成市场化机制,求得技工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技师学院)

作者:张生弟

技工招生就业中学生管理论文 篇2: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2015年,是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招生工作的“生源结构优化年”。学院就“生源结构优化”明确提出“稳规模、调结构、提质量”的系列指标任务。据此,学院招生工作处协同各产业系和各行政部门,统一思想、砥砺士气,充分依托学院品牌做招生。经过努力,学院招生工作于2015年9月中旬圆满收官,全面完成2015年度招生任务,完成学院下达的各项招生硬指标,用亮丽的招生数据为学院“十二五”收官之年献上一份“厚礼”。基于对2015年度招生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学院得出的工作体会是:以招生为“表”,以品牌内涵为“里”,做到由表及里、表里如一。学院得出的经验结论是:依托学院品牌做招生,按院系二级管理抓招生,用考核指标评招生,以守土有责促招生。

一、对2015年招生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从外部环境看,2015年技工院校招生形势相比往年更为严峻。一方面,高职院校以“大学双证(高职大专+高级工)班”、普通专科院校降分录取,对技师学院招收高中生生源形成直接竞争。另一方面,招生市场秩序仍未得到改善,一些同类学校通过“砸钱”,在某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搜索功能上进行不正当排名和恶意链接,专搞恶性竞争。还有个别学校通过变相支付高额的“介绍费”,吸引中学班主任和社会中介为自己张罗生源。此外,从内部需求方面看,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品牌知名度和办学影响力正逐年提升,对招生工作必然会提出更高要求,招生工作不应仅仅关注生源的数量,而应更加关注生源的结构和层次。政府对技师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定位,以及行业企业对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也一致要求学院要加快优化生源结构。基于以上内外部形势的分析,学院要完成所确定的2015年“优化生源结构”招生任务就显得更为艰巨。

一、审慎研究并确定2015年招生工作思路

2014年底至2015年春,学院招生工作处主导对学院发展进阶、内外部条件、政策形势、竞争优劣势的分析,并持续与各产业系、学生处、总务处等部门研究,提出对2015年度招生工作提出了“1个科学”和“2个尽可能”的工作思路。“1个科学”,即科学挖潜和调配学院3个校区用于本年度招生的办学资源(如:桌位、工位、餐位、宿位等);“2个尽可能”,即尽可能协调好学院内各产业系各专业招生的规模平衡和校区间平衡,尽可能招收更多高素质、高分段、高级班的新生。最后,由学院招生工作处将该工作思路报请学院领导班子审议批准,以便在全年的招生工作中一以贯之、抓好落实。

三、对2015年学院招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全面完成2015年招生任务后,学院结合年初所下达的各项招生考核指标,对2015年学院招生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逐一分析(统计分析时间截止到2015年9月30日),以便为2016年招生工作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和支撑。

1.完成学院2015年招生总量考核目标

2015年学院招生计划3500人,实际招收新生3534人,超计划完成招生总量考核目标。8月底,学院招生名额(新生学位)已基本用完,招生工作处此时将录取新生数控制在3500人的幅度,标志着学院进入了新生学位余量严控阶段,实行“闭门招生”,少量剩余学位仅用于录取高分段高中生。9月开学之后,仍有很多本市和外地学生前来学院报名,但结合招生总计划、学位资源有限、新生分数控制等情况,学院对这些学生不再招录。

2.完成学院2015年招生生源结构考核目标

通过“同比”和“环比”,在生源结构方面全面完成任务。

(1)与2014年同期相比,学院2015年招生在生源结构方面有了进一步优化。2015年招生总数比2014年净增538人,高级班人数增加789人,高中生人数增加360人,预备技师增加12人,广州生源增加83人。

(2)学院2015年招生在“三高一广”生源结构目标方面,超额完成考核指标任务,并创下4个历史新高(即:高级班人数创新高、高中生人数创新高、高分段人数创新高、广州生源人数创新高):一是高级班人数创历史新高。2015年学院下达高级工及以上层次招生指标2450人,实际招收高级班2950人,完成计划120%,高级班人数占招生总数的83.5%。二是高中生人数创历史新高。2015年学院下达高中生源指标1575人,实际招收高中生1648人。三是广州生源人数创新高。2015年学院下达广州生源指标1350人,实际招收广州生源1422人。四是高分段人数创新高。高中生生源:2015年学院招收二本学生7人,其中理科最高分524分,文科最高分487分,三A线学生21人,三B线学生240人;初中生生源:参加广州中考,650分以上学生1人,600~650分8人,550分~600分24人,500分~550分48人,其中最高分674分。

(3)通过对同类院校2015年招生数据进行“环比”分析,学院招生总数、高级班人数、预备技师人数、广州生源数均名列前茅。

3.对新生的生源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学院2015招收的新生中广州地区生源为1422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40.2%,同比2014年增长83人;招收粤东地区生源608人,占学院招生总数的17.2%,同比2014年增加160人;招收粤西地区生源941人,占学院招生总数的26.6%,同比2014年增加186人;招收粤北地区生源157人,占学院招生总数的4.4%,同比2014年增加48人;招收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源128人,同比2014年略减19人;招收省外生源278人,占学院招生总数的7.9%,同比2014年增加80人。据此分析可以看到:2015年学院招收初中生主要以广州地区为主,而招收的高中生则主要以粤西地区、粤东地区为主。应该说因为提前谋划、准确预判、着力部署、应对有力,2015年学院在粤东西区域选定重点生源地、有侧重地开展招生工作,卓有成效,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四、总结出若干体会和实战经验

回顾2015年,学院招生团队谋划于冬、发起于春、耕耘于夏、收获于秋,实实在在地打了一个漂亮仗,招生工作得以完美收官。走过2015年,学院得出的实战经验是:依托学院品牌做招生,按院系二级管理抓招生,用考核指标评招生,用守土有责促招生。

1.依托学院品牌做招生

(1)借力学院大宣传平台,放大招生宣传成效。一是将招生宣传经费并入学院大宣传预算,便于对招生宣传进行院级的统筹和安排,以确保招生宣传的力度。二是在学院系列大型活动中嫁接专项招生宣传,邀请各地招办主任、中学校长、教务处科长,以及中学生等到学院参与这些大型活动,感受学校办学实力、技能魅力、专业建设和人才成长,从而实现有效增强招生宣传的力度和效度。在学院于2015年5月举行的校园开放日暨职业活动体验,糅合了“世赛邀请赛、技能嘉年华、中学生体验技能”等内容,邀请了市内400多名中学生、部分中学校长和家长参与。举办该次大型活动,有效增强了中学生职业兴趣、职业理想与职业认同感,也有效“放大”了学院面向社会开放的外部影响和宣传成效。

(2)选准重点区域宣传,增强招生宣传的精准性。

一是在省内选准高中生源地进行宣传。学院把广东省分为三个片区,分别是粤东、西、北区域(区分于广州地区),主要录取该区域的高中生。学院于年初对粤东、西、北区域城市(县、区)进行选点,于3~5月期间对选定的城市(县、区)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的上门访问、到校宣传,并在5~6月份期间参加所选定城市(县、区)当地教育部门(招生管理部门)所组织的大型招生咨询会。学院根据历年在粤东西北新生生源地数据多寡进行分析,并辅以工作经验对数据偏差进行修正,再做出选点决策。经统计,学院2015年先后参加省内梅州、潮州、阳江、江门、茂名、湛江、河源、清远、韶关等地市举办的招生咨询会共11场。

二是在广州地区选准初、高中生源地进行宣传。从3月份起,学院就开始“点对点”择时访问生源较丰富的中学,进行“自选动作”的宣传。此外,配合市教育招生管理部门和人社部门共同组织的“送中职招考政策到中学”活动,深入到广州部分区生源富足的中学进行大型巡回宣传,开展“规定动作”的宣传。此外,由市招考办在琶洲会展中心举办中考、高考招生咨询会,学院亦积极参展。由于运筹得当,学院布展摊位上各专业系技能展示项目新颖、精彩,咨询动员做到热情、高效,吸引了大量广州本地的学生、家长前来咨询和登记,同时吸引了不少新闻媒体前来学院摊位采访。此外,学院选择广州区域相关中学,“科技下乡”“文艺下乡”,送本学院科技项目和文艺节目到中学,

(3)“陆海空”立体“作战”,实现宣传广覆盖。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任何单一的招生思维模式,都会变得越来越不适应招生市场的千般变化。要打赢招生这场“战役”,必须要有“陆、海、空”立体作战的思维,开展“点、线、面结合”的招生宣传。

学院招生工作处将各产业系招生驻点人员组建成若干招生“小分队”,采取“走出去”方式,兵分多路深入广州市和广东省的招生动员第一线,进村镇、进校园、进教室,与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宣传与咨询。经统计,从3月下旬至7月间学校共深入到近300所中学进行现场宣传。此外,还通过校园开放日,采取“请进来”方式,邀请学生和家长进学院、进实训室、进成果展厅,将学院办学内涵、教学模式、课堂管理、校内文化等充分展示给来访的中学生和家长,优化了学院与社会、学院与学生、学院与家长之间的交互界面,做到宣传动员内容与时俱进、宣传手法推陈出新、宣传界面亲切交融。这种“走出去,请进来”、深入一线的“地面部队”称为“陆军”,目前仍是学院招生宣传的主力军。

通过各地报考指南、海报、报刊等媒体,对重点招生区域和重点生源学校广覆盖,做好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的同时,实质上也在不断扩大学院品牌知名度。经统计,学院在省内各地,包括偏远山区,共张贴海报约2000份,先后在广州、从化、增城、湛江、河源、惠州、茂名、梅州、云浮、廉江、韶关、汕头等12个地区刊登《报考指南》,在《中学生报》《新快报》等刊登招生宣传广告共3次。“陆军”的宣传效果虽然好,但受“人手少、资源缺、时间紧”等所限,不可能跑完省内各个区域。因此,借助各地报考指南、海报、报刊等进行宣传,似海水一样渗透到更多地区、渗透到千家万户,可以称之为“海军”,它是“陆军”的有力补充与完善。

学院设置了“企业QQ”、校园网、贴吧、微博、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并安排专人值守答疑,为广大学生家长的咨询、报名提供了便利。学院坚持“传统纸媒体不放弃,信息化新媒体很重视”,并着手引入微信营销方式,成为学院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的一个亮点。添加精准“粉丝”,通过微信服务平台,与考生进行全方位互动沟通,让广大考生及时了解学院发展最新动态,使学院品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影响着广大学生与家长。借助IT技术和时空信息传递开展宣传和招生录取,学院称之为“空军”,它是新媒体新技术,是传统招生方法手段有效的、必要的补充。

(4)跳出招生做招生,让招生工作价值倍增。招生工作好比一场“战争”,有勇更需有谋,拼硬实力也拼软实力。招生工作能否取胜的关键在于学院品牌及办学的综合实力。依托学院品牌做招生,是学院开展招生工作所坚守的信条,也是学院招生团队坚实的后盾。学院要求做招生工作应“跳出招生看招生”、让招生工作价值倍增,而不应仅仅是为了招生而招生。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学院的“首文化”、一体化课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世赛成果、先进的实训设备、高质量就业、校园文化等开展,在推进招生宣传工作的“面”上,积极宣传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办学品牌、实力和内涵这个“里”;积极倡导技能成才观,在动员引导广大初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读学院的同时,将学院品牌向社会、企业、学生和家长进行广为推介,将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等理念通过学院招生工作队“上山下乡”,带到各地城市和山区,深入到千家万户,让技能成才的文化渗透到老百姓的心里,这就是“跳出招生看招生”的深层次意义和长远价值。

2.按院系二级管理抓招生

学院按院系二级管理机制进行各项制度安排,以实现各项工作推进能实现高效、可控、协同。学院招生工作亦按院系二级管理进行统筹。学院招生工作处负责统筹指导全院招生计划制定和实施,以及协调各产业系各行政部门;各产业系配合招生工作处配置系专职招生员,由招生工作处在招生期间调配使用,并在招生工作处指挥下负责各自系内招生计划的具体实施;学生处、总务处、财务处、教研室教务处等部门负责新生资源的盘点和更新、新专业报备、新生收费和迎新生等工作。基于此,有关招生的分工合作和权责利机制得以清晰明确,有统筹有协调有配合,方向一致,工作效能就高。此时,招生工作就不只是招生工作处的事,而是全院联动、牵一发动全身,真正做到了“全员招生”。在这样的机制下招生工作处抓起招生工作来就显得更有章法更有力,在招生过程中施以微调预调、节奏控制、节点把握、资源调配等也显得更为有效。

3.用考核指标评招生

学院基于对历年招生数据特别是上一年数据进行分析,然后确定本年度招生计划,并与之相应的制定本年度招生考核指标。招生考核指标实际上体现的学院发展方向、办学层次、资源水平和综合能力。因此,学院特别重视一年一次修订招生考核指标,要求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进行指标修订,并经过“二上二下”征求意见后,才提交学院班子会研究最后通过。

(1)认真做好形势研判和数据分析。对招生形势的研判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数据的技术分析。一是对本地和异地的生源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包括:过去几年本地和异地的生源数量、毕业学校分布、初高中比例、男女生比例、各专业报读人数、住宿生比例、报名报到时间等等。二是对当前招生形势和同类竞争进行分析。三是对本学院新生学位资源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学校当前在校生、本年度下厂实践学生人数、毕业生人数、课室数、机房和工位数、宿舍空床位数、新生住宿需求率。

(2)科学制定年度招生计划。按照市人社局提出“稳规模、控指标”的招生工作要求,学院根据目前办学水平、在校生人数、教学设施设备资源、实习工位资源、学生宿舍资源和各校区住宿生比例,对本年度招生总人数进行研究。而学院各产业系则确定系内各招生专业具体招生计划,根据每个专业往年的招生数、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本专业学位资源保有量,对系内各专业分配的招生计划进行平衡和确定,从而分别确定各产业系招生计划数。学院领导班子据此结合全院办学资源的实际以及学院办学事业未来发展的定位,最终确定了学院2015年招生计划为3500人。

(3)审慎修订年度考核指标。今年年初,学院多次召开班子会议,对招生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要求面对招生市场和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准部署,确定了招生专业、各校区招生额、预备技师班、高级班、高中生、广州生源等招生指标,审核并通过了《2015招生考核与奖励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招生工作处、各系、各部门职责,确定招生任务考核总指标和分指标,并相应地确定了指标未完成、指标完成及超额完成的奖励。在设定方案中的指标和奖励方法时,要求能够与学院明确提出的“稳规模、调结构、提质量”招生总原则吻合一致,并以此评价院内各部门各系年度招生工作完成情况。事实证明,各系、各部门依该方案开展招生,在招生过程中经常对照该方案进行调整修正。由于有依据、有方向、有评价、有激励,招生工作得以全力推进,并做到了统筹和协同。

4.用守土有责促招生

学院领导班子赋予了招生工作统筹指导全院招生工作的权力,同时要求在招生工作过程中以守土有责的精神向社会推介工贸品牌、完成好年度招生任务。面对激烈竞争的生源市场,为招“网罗”市内和市外各地的优质生源,学院始终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来激励招生团队、强调招生工作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性。“酒香也怕巷子深”。学院招生工作处与各系招生驻点人员,不能有丝毫懈怠。2015年年初,招生工作处就组织招生“小分队”早早地深入粤西、粤东、粤北共计51个县,以及深入到广州12个区,深入到各“生源目标”地区和中学,进行有针对性的“靶向”招生宣传和动员。招生工作人员离校离家、远赴异地,平均一天能跑一个县(区),有时甚至一天要跑二个县。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满怀激情,在粤东西北各城市和山区“上山下乡”,在各地人社部门、街镇、教办、中学、师生和家长中留下了好口碑,留下了深刻的大“工贸”品牌的影响和烙印。此外,由学院招生工作处牵头协调、各部门通力协作,认真细致地做好新生现场报名录取和“迎新”工作,以生为本,做好服务。要求“既能招得来,更能留得住”,亦体现学院招生团队“守土有责”的精神面貌。

五、对2016年招生形势进行研究和预判

一是预备技师班招生仍将有一定的困难。4年制预备技师班的招生,相对于3年制高级班的优势不明显。技师学院举办的预备技师班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于解决,譬如:考证(预备技师资格证)通过率总体偏低、解决套读本科学历有难度、预备技师小班化会带来较高的办学成本、面向社会和行业企业宣传预备技师班的力度仍不够,个别用人企业对预备技师班毕业生能力仍不了解不认可等问题。

二是仍存在新生报读专业“冷热不均”的问题。家长和学生对产业发展和技能人才需求会出现结构上和总量上的预判和误判,导致在报读各类专业的学生人数将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譬如:互联网+大潮兴起,技工院校信息类专业将出现报读学生“堆积”。传统制造类产业正处于转型期,技工院校个别制造类专业招生将出现“冷门”。

三是品牌技师学院办学影响力正日益扩大,这类技师学院仍将存在校内新生学位紧张与校外新生报读踊跃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相反地,由于技师学院招生火爆的“挤出效应”,规模偏小的职业学校及办学知名度较低职业学校均将出现招生困难、很难、更难的问题。

四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比例不断扩大,各类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生源也相应变得更紧张。在招收初、高中毕业生方面,高职院校、大专院校招生与技师学院招生均形成直接竞争关系。一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时间较早,于每年3月份开始录取,从时间节点上抢先招收高中毕业生;二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逐年“扩容”。且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与普通高校招生在考试和录取时序上并不冲突,被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仍可参加6月份普通高考。原来选择报读技工院校的高中生,也有可能因此转而选择报读高职院校。

五是由于人口变化因素等导致广州生源人数都在逐年小幅减少。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调整,广州适龄入读技工院校的生源人数也呈现出“小幅慢跌”逐年减少,预测2016年及未来若干年广州生源人数仍将持续下降,而广州中考生中的外地借读生则逐年有所提升。此外,广州的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也在扩建和增加学位。预计各类职业院校校招收广州生源会变得更为困难。

六、提出201 6年招生工作的若干对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招生形势,为了更高质量地完成2016年招生工作任务,学院必须未雨绸缪、提早谋划、统筹有力、协同作战。学院提出了2016年招生工作的若干对策,要求按“快、准、狠、广、新”五字诀推进和落实。

一是“快”字诀。尽快设计学院《2016年招生简章》。好的招生简章,是学院办学和品牌的“广告页”,也是招生工作人员手中的“利器”,务必在3月中旬之前印制完成。尽快启动2016招生宣传工作。及早赴粤东西北各地进行招生回访和招生宣传,是为2016年招生录取争取时间。尽快完成新生宿舍美化工作,确保给新生提供一个安全、干净、相对舒适的住宿环境。

二是“准”字诀。精准制定年度招生计划。要求学院各产业系要紧贴社会需求、紧贴市场,结合各产业系的教学资源,根据新生宿位数、学位数、工位数,精准制定本系2016年招生计划。由招生工作处汇总后并进行统筹微调,提出学院2016年招生计划,报送学院领导班子研究和审批。要精准完成学院各校区用于2016年招生的学位资源摸底和调整。特别是要精准摸查各个校区的新生宿位数、桌位数、实习工位数,要求各校区招生专业所对应的办学资源做到匹配和协同,为顺利完成2016年招生计划任务提供基础条件和资源保障。此外,要做到精准组织招生宣传,精准确定宣传区域、宣传招生对象,“线上线下”宣传互为补充,关注市场变化、关注网络生态,早跑市场、多跑市场、勤跑市场、跑准市场。

三是“狠”字诀。要狠抓品牌推广,做到外树形象。要求学院招生团队在招生工作实践中,用心呵护“工贸”品牌,不断擦亮“工贸”品牌,积极展现“工贸”品牌,想方设法提升办学影响力和品牌影响力。要狠抓内涵建设,做到内强素质。学院办学知名度正不断提升,要狠抓内涵建设,包括抓好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就业质量。学院“内强素质”,必将为2016年招生工作的顺利推进“强底气、涨信心、增勇气”。要狠抓招生队伍建设,提升团队协同作战能力。要求各产业系选派能吃苦、素质高、善沟通、有经验的招生驻点人员及招生值班老师,并保持选派人员的相对稳定性。要组织招生团队全体人员进行学习培训,熟悉招生环节、熟悉招生政策、熟悉专业介绍。

四是“广”字诀。要做到招生宣传广覆盖。招生宣传要尽量多地深入到省内各区域,既要体现“广”,又要“广”中有“重”,特别是广州地区、粤西地区、粤东地区,历来是各类职业院校兵家必争之地。要做到招生动员广覆盖。招生工作需要全院师生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希望全院师生2016年一如既往,继续关注招生,积极为学院招生工作出谋划策,为招生工作添砖加瓦。要做到招生政策广覆盖。招生政策广覆盖,包括国家免学费政策,国家助学金政策,广州市福利彩票资助政策,政府关于高技能人才的相关政策,学历提升包括套读成人大专的相关政策,技能成才、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奖励政策,学院高分段新生的奖励政策等,通过系列宣传招生政策,吸引广大考生积极报读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五是“新”字诀。研究确定2016年招生新目标,包括招生总人数、广州生源人数,确定高级班比例、高中生比例、预备技师比例。并相应地研究出台招生工作奖励新方案,以招生总数、生源结构为双重考核指标。创新招生工作新模式,继续优化“线上线下”互相融合的模式,要研究分析招生数据,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招生宣传策略。2016年学院将进一步实施“微信推广”,让考生和家长通过智能手机即可了解学院办学成果和校园动态,通过微信服务平台接受考生咨询、登记、报名和缴费。采用新生学位资源网格化数据管理,为了科学控制招生进度和学位管理提供实时数据,做到及时决策,及时微调预调。

近年来学院已发展成为技工教育领域的大型院校、示范院校和品牌院校,招收更多高分段、高层次、高素质的新生,可以为学院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的“血液”和上好的“原材料”,亦可以为学院稳健运营争取足够的财政生均经费,为学院全面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学院认为,招生工作的成与败,将直接折射出学院品牌的兴衰,直接折射出社会对技工教育的认同与否。2016年,是新的招生年度,学院招生工作未雨绸缪,与全院各系、各部门一起,时刻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先发意识和执行力意识,在学院领导的科学部署和领导下,谋划在前、创新思路、尽早启动,做到“谋划2016、决战2016、制胜2016”,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力完成学院所下达的2016年招生计划、目标和任务。

作者:曾威 陈高平 陈武钗 徐妮

技工招生就业中学生管理论文 篇3:

强化行政统筹调控推进职教改革创新

招生工作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830万人,在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又传出一个新信息:到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将超过普通高中教育。

一方面是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是初中毕业生人数急剧下降。这一不争的事实,成为推进中职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动因。

面对艰巨的招生任务和巨大的招生压力,职教大省、职教强省江苏通过深化中职教育招生改革,采取多种措施,强有力地确保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那么,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江苏省的教育决策机构都采取了哪些积极的应对措施?他们对中职教育招生又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不久前,江苏省教育厅杨湘宁副厅长,详细地向本刊介绍了江苏中职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创新的相关情况和具体做法。

强化调控注重过程管理

《教育与职业》:众所周知,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否发挥出统筹、协调、管理的作用,是中职招生工作的关键环节。请问我们江苏教育厅在强化统筹调控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杨湘宁:一是加强了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的宏观调控。全省按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下达2010年高中阶段招生计划,中职招生47万人,普高招生45万人。技工学校招生计划也被纳入教育部门统筹管理,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编制下达。

二是完善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协调机制。我们成立了省教育厅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教育厅高中阶段学校及五年制高职招生委员会,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研究制订指导意见,落实相关措施。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0年职业教育招生宣传工作的通知》,来指导全省高中阶段的招生工作。

三是重点抓好薄弱市县的招生工作。重点抓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低、职教占高中阶段教育比例低的“两低”市县招生,明确要求各市必须严格执行省下达的普通高中计划,不得突破。

《教育与职业》:在巨大的招生压力面前,除了要在规模上完成招生任务,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要在招生管理方面发挥作用。我们又是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管理的?

杨湘宁:招生工作我们做到了“六个统一”。一是统一组织领导。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实行由省及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各市招考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体制改革方案和重大招生政策调整意见必须报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备案。二是统一工作部署。各市招委、教育局制定全市统一的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意见,各县(市)、各招生学校都必须认真执行。三是统一招生宣传。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在招生前夕统一组织各类学校在规定时间开展招生宣传,各类学校发布、刊登的招生宣传、招生广告和招生简章等,必须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四是统一组织考试。所有应届初中毕业生均须参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五是统一录取批次。各类学校必须根据各市规定的录取分数线和批次,按照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六是统一收费规定。严格执行省物价部门制定的中考收费规定,不得提高收费标准和增加收费项目;对于热点普通高中“择校生”的收费实行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的“三限”规定。

《教育与职业》:由此可见,为了改革中职招生,我们省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办法和具体措施。但是,我们又怎样保证这些措施能得到有效落实呢?

杨湘宁:高中阶段招生明确“四项政策”。一是加强初中毕业生生源的组织。明确规定全省初中毕业的学生都要参加各省辖市统一组织的毕业考试,凡不参加毕业考试或中考的均作为辍学处理,纳入当地年辍学率。二是充分尊重学生志愿。根据考生实际情况,引导其接受适合的高中阶段教育。严禁限制、强迫学生填报志愿,严禁未经学生本人或家长同意擅自改动学生志愿。三是建立规范的招生市场。同一类型层次的学校招生一视同仁,招生部门和生源学校不许向未经批准的招生学校提供生源信息。四是建立招生督查旬报制度。招生期间,省教育厅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组织人员到有关市县(市)和学校现场督查。建立旬报制度,实行全程动态管理,各市教育局每十天向教育厅上报一次招生情况。同时,通过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各地各校上报招生数据同时提供准确的学生名单及其相关信息,确保招生数据的真实性。

加强宣传拓展招生渠道

《教育与职业》:为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教发展的良好氛围,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我们教育厅做了哪些工作?

杨湘宁:实施“省、市、县、校”四级联动,同期同步开展全省职业教育招生宣传。省教育厅在江苏教育电视台举办了江苏职业学校2010招生咨询现场直播活动,在“江苏职业教育”栏目播出各职业学校的专题片,在江苏教育新闻网及江苏教育电视台上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宣传招生政策。在《新华日报》《江苏教育报》以及江苏发行量最大的市民报纸《扬子晚报》等主流媒体上,刊登14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57所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名单,刊登2010年教育部新公布的中职专业,组织专家撰写文章介绍新的专业目录,号召广大初中毕业生选择中职,进入“同一片成长蓝天”。省教育厅沈健厅长在《新华日报》《江苏教育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宣传职教助学和免费政策。《新华日报》还连续刊登系列文章,就中职的招生、就业、创业三个方面进行宣传。在省内初中生阅读刊物《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版上推出首期“职教专辑”,帮助广大初中学生及其家长和教师更好地认识、了解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

《教育与职业》:江苏各地职业学校做得怎样?

杨湘宁:各地各校主动联系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制定宣传方案,配合招生工作加强宣传,除在主流媒体上宣传以外,还着力树立职业教育的宣传品牌。徐州市从2007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淮海职业教育节”,为学生搭建求学和就业的平台,为学校和企业搭建合作办学的平台,为职业学校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常州市教育局从2001年起每年举办中招市场,宣传职业教育,做好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今年已完成中职招生计划的107%。扬州市已连续五年开展“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职业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暨技能人才培养集中签约活动等。

《教育与职业》: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外,我们又是如何落实中职招生“两个拓展”政策的呢?

杨湘宁:一是拓展招生区域。江苏将职业教育作为援藏、援疆、援川的重要内容,推进与新疆、西藏、四川职业教育的东西合作,近两年共招生2000多人。根据教育部要求,厅负责同志多次带队前

往西部省份主动洽谈东西合作、对口支援工作,先后与陕西、宁夏、甘肃、贵州等十多个省建立了合作关系。针对应届初中毕业生生源不断减少的新情况,2010年进一步扩大东部与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规模,组织65所职业学校参加在湖南长沙市召开的“2010年春季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洽谈会”,当场签约人数达到7000余人。省教育厅每年用于东西部合作的奖励经费达200多万元。

二是拓展招生对象。引导往届初高中毕业生、社会适龄青年、农村青年、农民工、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群体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08年江苏启动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省职业教育系统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提出“把最可爱的人培养成为最有竞争能力的人”,推动退役士兵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到目前为止,2010年教育系统共招收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学员7395人,短期培训学员4112人,复学学员840人,共计12,347人。此项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及中央军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江苏共招收非应届初中毕业生28,036人。

落实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教育与职业》: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职教育要健全帮困助学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在全面落实职业教育资助政策方面,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杨湘宁:2004年省政府设立了“职业教育助学金”,截至2007年年底,累计资助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2.4亿元。2007年,江苏省将国家助学金的资助面扩大到100%。2009年,中央财政补助江苏省国家助学金1.47亿元,省财政安排国家助学金4.68亿元,省级以上资金占全省应补经费的51%。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收学费。省财政补助标准由国家的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2200元,将国家确定的补助2年提高到涉农专业补助3年、非涉农专业补助2.5年。目前,省财政已下达2009~2010学年省属学校及各市县免收学费的补助经费1.39亿元(含中央财政3460万元),占全省应补经费的70%。

《教育与职业》: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除了落实职业教育资助政策,还需要努力构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在这一方面,我们进行了哪些改革?

杨湘宁:一是稳步发展五年制高职。江苏每年招收五年制高职学生6万人,毕业生受到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二是全面改革对口单独招生制度,完善对口单招的考试体系。2008年,我们再次对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工作进行重大改革,突出专业技能考试,彰显职教升学制度的特色。全省成立了14个专业联合考试指导委员会,将过去分散的技能考试统一为全省组织,增加技能考试的信度与效度;明确技能考试的淘汰率,将技能考试成绩计人总分,强化技能考试的地位与作用。扩大公办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比例,增强职业教育升学制度的吸引力。拓宽招生面向,从2010年起,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均可参加对口单招考试,增强职业教育升学制度公平性。强调人才培养体系衔接,沟通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对口单独招生学生实行“三单独”,即单独编班、单独教学、单独评价,建立以完善专业教学为核心、以提高专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健全技能大赛优秀选手保送制度。从2010年起,参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获得技能大赛一等奖的考生可根据志愿直接录取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学习;获得二等奖的考生可根据志愿直接录取高等院校专科专业学习。四是建立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制度。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的要求,我省在《江苏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2011年起在全省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制度。同时,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业绩,作为进入高一层次院校学习的入学条件之一,在工作岗位贡献突出者可免试入学。

作者:张韦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森林防火科学发展观管理论文下一篇:计划性水利安全教育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