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容器人”现象探究

2022-12-20

一、“00后”大学生“容器人”的特点

“容器人”现象并非“00后”大学生群体特有, 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群中都能观察到它的身影。与其他人群相比, “00”后大学生自身在深度数字化的环境中长大, 因此呈现出独特色“容器人”特征。

(一) 呈现内部的差异化

“容器人”现象在“00后”大学生中的表现并非千人一面, 不同群体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沟通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突出, 成为“意见领袖”, 在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轻松转换角色, “破壁”能力较强, 受“容器”的限制最小。另一部分人虽然每天上网时间较长, 但能够理性看待网络, 热爱现实生活, 受“容器”的限制一般。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缺乏自信, 性情羞涩, 不善言辞, 不乐于与人交际;网络的出现使得他们仿佛找到了放飞自我的归宿, 却在不知不觉中对现实生活越来越疏远, 最后出现种种心理问题, 受“容器”限制最深。

(二) “容器”依赖和“海草式”摇摆

网络已经被相当多的“00后”大学生视为生活中必不可少、难以割舍的事物。他们喜欢“宅”起来, 一方面在网络上追求精神满足, 在各种网站和APP上开展移动学习、娱乐和社交;另一方面在网络上满足物质需求, 在淘宝、京东、携程、美团等平台上货比三家, 解决衣食住行, 离开了手机和网络的他们会感觉到焦虑和空虚。此外, 他们猎奇心重, 追求新鲜有趣, 注意力稀缺且摇摆不定, 平均注意停留时在8-10秒, 在网络上像海草一样摇摆, 在不知不觉中消耗了大量时间。

(三) “容器”内自由与孤独并存

“容器”并不意味着自由的狂欢, 更不意味着绝对的封闭, 新媒体环境下的“00后”自由与孤独并存。据调查显示, “00后”拥有多个社交应用且每天花费超过1小时在社交应用上。他们高度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 重视话语权, 喜欢反对权威, 对网络舆论的参与度更强, 对于网络语言的接受和使用更为得心应手;然而, 互联网缩小了人际交往的物理距离, 但却未能够消除千禧一代的焦虑。他们渴望知己, 渴望倾诉, 却又不愿意把内心真实想法轻易示人, 因此他们的社交自由通常是“容器外壁”的碰撞, 并不能真正抚平内心的孤独。“容器壁”内, 是这些学生群体性的孤独、迷茫和焦急的呐喊。

这种倾向既体现在“00后”大学生热衷的线上娱乐项目上, 又体现在他们娱乐化看待事物的态度上。一方面, 海量的在线娱乐内容充斥着他们的生活, 泛娱乐类应用如手游、直播、社交软件、明星八卦等。

二、“00后”大学生“容器人”现象形成的原因

“00后”大学生“容器人”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其他人群不尽相同, 与“00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密不可分, 主要可以归纳为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高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四个方面。

(一) 社会环境因素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新媒体环境既为“00后”大学生们提供了便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同时也容易给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塑造不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过度的网络冗余社交和在线娱乐浪费了学生们的精力, 侵占了他们原本应该投入到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大量时间, 产生了严重的媒介依赖。

(二) 家庭环境因素

首先, “00后”大学生一般在“4+2+1”的家庭结构中长大, 这使得一些学生相对自我, 逆反心理较强, 不乐于、不善于沟通和分享, 容易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其次, 与“90后”大学生相比, “00后”大学生的家庭条件更为优越, 为“容器人”的养成提供了现实条件。最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很多家长未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 也没有有效管控孩子使用智能设备, 使得这些孩子直接暴露在互联网的诱惑之下, 在进入大学之前, 有些学生就已经对网络流连忘返, 难以割舍。

(三) 高校因素

首批“00后”刚刚进入大学, 尚处于对大学生活的新奇和逐步适应过程中, 迫切需要精心关注和科学引导,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 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然而部分高校并未能够充分做到这点, 究其原因, 一是对于“00后”这批互联网原住民的了解和研究还不够, 对千禧一代入学后的挑战应对不足, 高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以看待“90后”甚至“80后”的眼光看待他们;二是对于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还不够重视, 没有形成完善的应对机制和教育体系;三是很多高校的生师比还不达标, 一线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以给每位同学春风化雨般的心灵沟通和科学引导。

(四) 个人因素

一些“00后”大学生自我认知不清晰, 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进入大学后对未来感到非常迷茫, 不知道如何规划和度过大学时光。同时, 他们的自制能力较差, 容易盲从, 轻易就被互联网俘获, 成为虚拟空间花花世界的拥趸。此外, 部分学生性格相对内向, 抗压能力较差, 又缺乏对现实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长期的“拿来主义”使得他们不仅习惯了从网络上搜集和获取信息, 更有很多习惯了从网络上获取态度和看法, 逐渐变得人云亦云, 沉默寡言, 基于个体则呈现出热情积极与沉默寡言交相辉映的特点。

三、应对措施

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00后”大学生的“容器人”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采取多种措施予以改善。

(一) 宏观角度

首先, 要本着对社会、对青少年成长负责的态度, 加快构建打造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推动、社会监督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形成全社会关心、老百姓放心的协同育人格局, 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 做好网络信息的“把关人”, 为青少年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其次, 主流媒体要强化责任与担当, 不断做大做强,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再次, 要在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引导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爱家人、爱自己, 用自身追求梦想的青春梦, 涤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奋斗和拼搏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而不是在虚拟世界内荒废年华。

(二) 家庭角度

“00后”大学生的父母应当给孩子做出榜样, 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如何做事, 加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应当适度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 挣脱键盘、鼠标的过分束缚;应当带领孩子多接触大自然, 体验新鲜的空气、鲜活的生命、无限的乐趣、无穷的奥秘;应当多用亲情和爱, 缓解他们的情感空虚和孤独;应当多和学校沟通交流, 形成家校协同的良好循环。

(三) 高校角度

高校应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第一, 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引导学生承担起新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使命和责任, 改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职业, 及早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第二, 应大力提升教师媒介素养,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多种形式,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第三, 应当改进心理健康教育, 将教学活动从传统的课堂和书本中解放出来, 实施体验式教学法, 切实化解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第四, 应当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 拓展社会实践途径;第五, 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建设, 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人生路上的知心朋友。

(四) 学生角度

作为“00后”大学生, 应当对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有清醒的认知, 应当坚定理想信念,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将“小我”融入“大我”, 争做新时代的逐梦人, 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而非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容器”里荒废青春。对于互联网, 要敢于、善于打破壁垒, 适度使用移动智能设备, 强化自我管理能力, 避免过分的沉溺。要多和家人、同学、朋友交流, 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多读书, 充实自身知识储备, 追求健康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结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媒介化的社会, 离开媒介, 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就会处处碰“壁”;而过度依赖媒介, 就很容易变成一个“容器人”。在移动智能设备日益普及, 以及VR虚拟现实技术迅速发展的趋势下, 未来媒介技术与人的关系将会变得会日益复杂, “容器人”现象不可能轻易被消除。媒介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面对初入大学的校园、个性鲜明的“00后”大学生, 开展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变得刻不容缓。整个社会应当协同起来, 尊重“00后”大学生成长规律, 尊重大众传媒运行发展规律, 广泛开展相关研究, 采取各种综合措施, 引导“00后”大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 降低互联网给新生代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新产品的样态层出不穷且更替频繁, 受众对互联网显得更加依赖。伴随互联网蓬勃发展成长的首批“00后”已经进入大学, 他们身上“容器人”现象开始呈现新的变化。为给“0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文主要探究了他们中“容器人”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00后,大学生,容器人

参考文献

[1] 《创造未来——红杉“00后”泛娱乐消费研究报告》[R].红杉资本, 2018:8.

[2] 李凯乐.“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技风, 2019 (1) :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双外语创新教学之浸入式教学法论文下一篇:计算机应用中网络安全防范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