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习作的讲座

2022-08-09

第一篇:阅读与习作的讲座

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本站推荐)

《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明确要求: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教学的精髓。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净化心灵,发展健全个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处于“自流”状态, “难读”、“厌读”的现象较为普遍。阅读意识淡薄,缺乏阅读兴趣,没有阅读方法。我校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总体上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①学生课业量重,无暇进行课外阅读;②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占用课余时间比例很小,远远少于看电视等其他活动;③阅读指导较少,系统性的指导更少;④认为没有合适的书籍。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归结于“考试猛如虎”,对课外阅读的理解、认识不够以及家庭经济条件、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其一,在升学的强大压力下,学生首先需要考虑搞好课业学习。同时,学校和家庭普遍认为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能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分配时间,因此不重视甚至是不提倡学生课外阅读;其二,学校和家庭仍觉得课外阅读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课业学习;另外,学生没有兴趣,不知道该读哪些书。这也表现出学校和家庭自身对课外阅读的不够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不足。还有,受经济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一些家庭,除了课本以外就找不到一本可读的书。

关键词:家校联手创新课堂活化课程读写结合科学评价

一、家校联手,深入落实“读书行动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们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和环境,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的理念,创造显性的学习氛围,以氛围去影响广大师生,甚至学生家长。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明确具体阅读要求:低年级(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图文结合,了解故事情节,读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把学到的优美词语抄下来;中年级(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边读边积累,除摘抄优美词语外还要摘录好句、好片断,可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高年级(第三学段)可适当增加品评和感想的内容,发挥想象和联想,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提高直接取决于教师。因此,我们着力加强教师业务培训的同时,激励广大教师进行经典阅读。首先应努力从儿童

的视角去阅读学校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为学生做好表率;其次,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对于中外经典教育名著要广泛涉猎。对于阅读的形式,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一)、生生共读。

课外阅读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在学校,我们要求教师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鼓励学生自由组成“读书学习小组”,共同确定目标、选择书籍、制订计划、控制进度。每天课余保证最少半小时阅读,适时做好读书笔记,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二)、师生共读。

从时间上来说,我校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阅读交流课,师生共读并相机进行指导或交流。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一至四年级: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五至六年级:教给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以及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训练。

(三)、亲子共读。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介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交流孩子读书的方法与看法,鼓励家庭建立“亲子小书房”,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气氛。

二、创新课堂,努力探究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人是自我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主体,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最宝贵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摈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

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低年级,教师能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唱游的作用,把古诗、儿歌、名言警句、绕口令、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积极创设情境或提供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鼓励用口语表达出来。

在中年级,教师能积极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学一学,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高年级,教师重点进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对课的设计突出一个“新”字,对教法的选择突出一个“活”字,通过各种尝试,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激励学生不断创新。让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悟、自得。

三、活化课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孜孜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一)、开展“手抄报设计大赛”创造活动。

为深化课外阅读成果,我们利用大队部组织开展 “手抄报设计大赛”,引导队员展开想象,展望祖国的光辉前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立志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这一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丰富了知识积累,拓宽了学习领域,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表演课本剧。

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少教师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搞活动,即使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不例外。他们自己策划、编导,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锻炼了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形式以阅读教材为载体,寓教育性、知识

性、娱乐性于一体,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活动主题都能体现时代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培养,普遍有所提高。

(三)、布置实践性作业,锻炼实践能力。

实验教师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在生活的大环境中得到锻炼。他们能经常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成语接龙”,让学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等比试成语,争夺冠军;如“我是小诗人”,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与精练,提高阅读的兴趣和理解力。如“花的联想”,鼓励学生走访花农,照顾花草,体验生活,自己查阅、收集有关花的信息并认真整理,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帮助他们接触自然,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读写结合,放飞阅读想象的翅膀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读写结合有两种结合法,一般是自然结合,即我们常讲的“熟读成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有根据迁移规律,按不同的训练项目进行读写结合的,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说来,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思想内容上,经得起推敲;语言文字上,经过编者的字斟句酌,是合乎规范的;文章的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求教者要做有心人,认真把握教材,找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使二者紧密联系,指导学生勤练习。

(一)、利用教材仿写

模仿别人的文章进行习作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学生可以在体裁、结构、写法等方面与原文类似,根据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内容,有所改变,有所创造。提高习作能力,为今后独立习作打下基础。

如学习了《秦兵马俑》一文,围绕第三自然段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进行仿写,或结合书中的插图,以导游的身份,围绕“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写一段话,注意写具体,或以“谁的手艺真好!” 为中心句展开写。学生颇能乐意习作,较好地运用知识的迁移。

(二)、利用教材续写

这种方法就是在学生学完课文以后,指导学生再次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继续把文章往后写。例如,学完了《嫦娥奔月》一文,让学生以《美丽的嫦娥》为题,写一篇短文。

学习了《月光启蒙》之后,让学生阅读《小学阅读》中表达同一中心的《小河潺潺地流》,并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这样,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也把美好的品格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三)、利用教材缩写

对于教材中那些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进行提炼,抓住重点,简要叙述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快速阅读的同时,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文章中重点内容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也保证了阅读的质量。如缩写《郑和远航》、《牛郎织女》等文章。

(四)、利用教材改写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如对古诗进行改写。通过改写《村居》,想象春天里儿童在乡野自由自在放风筝的情景;用叙事的方式改写儿童诗《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可以《走进春天》为题。

第二篇: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

【内容提要】本文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这一问题为角度,全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习作的关系,它们是互相渗透的,也是互相促进的。提出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不能简单割裂。推出“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这一辩证的观点,为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和成功的范例。

【关键词】阅读习作互相渗透共同促进策略范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然而我们有许多老师在处理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或偏重阅读,或偏重习作;或上课时阅读课就是阅读课,作文课就是作文课,经常出现阅读和习作两张皮的现象,这不仅违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使自己的教学进入到一个教学的误区。

新课标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激发情感体验,丰富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写作训练目标包括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以上的叙述来看,阅读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信息输入过程,而写作训练过程实际是信息输出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作文训练是对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深化、升华,是注重语文学科实践性特点的体现。 我做为一线任教的语文教师,开展了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 问题的探究,,慎重地思考这个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做尝试,结合听课研讨,反思自己教学,认为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把阅读训练与作文训练联系起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训练的因素,会大大的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养成习惯,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训练,则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写作水平。比如,我在教学《松鼠》这一课时,在第一课时,先和学生一起分析了课文的结构--总分式,然后品味课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上课后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第二课时课上运用《松鼠》一课学到的总分结构和语言特点来进行写作,很多同学写出《可爱的小鸡》、《哈巴狗》、《我的猫咪》等一些结构、语言都相当精彩的文章,这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扎扎实实地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训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

二、 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中渗透作文教学。

有人说: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 1

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优美的词、句、段,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有神了。如捧读《搭石》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写得非常生动,我让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并摘录相关的语句,学生在读写中受到启发,明白要选取生活中一幕幕非常平凡的镜头进行平实的叙述;抓住他们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节进行描绘;还可展开想象,利用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去描写。在学会了描绘的同时还积累了ABCC型的“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声韵形象优美的词语;走搭石的几种行为细致描述的优美句式。课后叫学生以“搭桥”为题写了一段话,发现他们自然而然地就用上了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和修辞方法,而且还写得较为生动,不至于提起笔来没写的。

三、在教学课文的主体部分,渗透作文教学。

《第一场雪》这篇文章抓住雪大、雪美、雪好来写的。我在教雪大这一段渗透作文教学的。我先让学生认真地品读这一段话。找出描写雪大的句子。学生找到了“鹅毛般的雪花”,“簌簌不断往下落”。我继续引导“鹅——毛——般”的雪花是抓住雪的什么来写?“簌簌的不断往下落”。又是抓住雪的什么来写?学生经过我的再次范读后,学生很快说出是抓住雪形和雪声来写的。我继续追问作者还通过了哪些地方写雪大?学生通过读找到了“地上”“和树上”。我指名让学生读这两句话,“地上一会儿就白了”“树上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并问他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答道:“一会儿就白了”说明雪下的速度快,面积大;“树枝被积雪压断了”说明雪厚。最后,我总结,同学们,通过地面上和树枝上写雪大这叫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刚才抓住雪的形状和声音来写雪大,这叫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我又让学生当堂作了练习。利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来写雪景。

最后我告诉同学们,当然描写劳动、活动、运动,节日等场面都可以采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四、抓住中学生模仿心理的特点,给他们以范文,让他

们有章可循

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它们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还有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都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习

作的范本。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如教学《长城》一文时,就利用该文的明晰线索“远看景(壮观)——近看景(坚固)——联想(血汗、智慧)——赞叹(奇迹)”,来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课堂练笔。我教学生描写景物时,除了要求按游踪的顺序外,让学生把自己的心理变化穿插于其中。这样一课一得,学生的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通过课堂上有意识的、长期的培养,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再如《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总──分──合,作者运用由近到远,先分后总的观察方法和丰富的联想结合起来。通过充满感情的笔调,将课文按照观察的顺序,先总述,再分述,再综合的写法,层次十分清楚地把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文章的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另外,文中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节奏明快,感情强烈。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秀丽的景色,那如诗如画,宛若画卷一般的美景深深吸引大家。桂林的魅力不正来源于作者笔下的优美文字吗?我们是否也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呢?我想,在他们对优美词句读悟体会和产生美感享受的一刹那,一定有人会怦然心动、跃跃欲试,写作冲动和热情会油然而生吧!就该在引导学生咀嚼文中两个“对比烘托处、排比修辞处”后,趁热打铁,进行仿写。

五、在教材文本空白处渗透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那么学生就会像一颗种子的发芽生长找到了适宜的气候,水份,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联想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想象的翅膀也展开了。如此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如《去年的树》一文的教学,教材的结构非常有特色。明示鸟儿实现了承诺,暗示朋友间的真诚守信。因此我就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悟到的情感进行课堂练笔。我教学生写多角度的感受:你是鸟儿;你是树朋友;你是读者„„你会说什么?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设想内心的情景语言。由于学生们第一次换位表述,所以我给了他们一定的格式,让他们像完成填空题那样写出心中的话,续完故事。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锻炼提高了自己的习作表达能力,同时情感更丰富、真诚守信的德育也渗透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丰满。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了情趣,又提高了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六、在课文的整篇文章中渗透作文教学

《颐和园》是四年级上学期一篇解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按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抓住特点,生动形象的展开了颐和园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优美图案,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因此,我就选择此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习作范文。

为了在教学中很好的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理清脉络,了解游记的写法。

同学们颐和园有这么多景点,真是又大又美,要想在这美丽的大公园玩的尽兴,可要认真读书了。咱们就请出今天优秀的导游——课文作者吧。大家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学生找出游览路线的四个句子。明确了游览路线,我又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表达动作的“进了,走完,登上,下来”等词语的用法,从中渗透游记的写法。告诉学生这叫移步换景法。这种方法是说,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到的景物也不固定。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出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丽景色,展现了颐和园的全貌特征。当我讲到这里,此时学生正兴趣浓,同学们,你们对我们的校园很熟悉吧,你们现在采用移步换景法的顺序来简单介绍我们的学校,有个学生说道:“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三层高的教学楼。一进门厅向右拐第四个就是我们四二班的教室,走进教室,就看见整齐的桌椅,乌黑发亮的黑板。走出教室,穿过教学楼,就是我们乐园,我们的天地——操场。操场后边是绿油油的草坪,一棵棵挺拔的小树„„”另外,我告诉学生游记的写法还有定点换景法,定景换点法。定点换景法:观察点固定不变,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依次描写,如《观潮》一文,作者在固定的观察点海塘大堤上,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钱塘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定景换点法:不改变所要观察的景物,而是变换观察点。四年级上册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庐山是连绵起伏,侧面看又是陡峭山峰,远看,近看,从高处看,从低处看,庐山的面目都不同。这就是游记的另外两种写法。

2 、 抓住段落,了解文章的结构。

我听学生在文章中找作者游览的感受,学生找到了两句,课文开头总括一句,称赞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结尾又总括一句,称赞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我告诉学生写法叫首尾呼应,起强调作用,加深印象,引起共鸣。我举了个例子如:开头写,今天我做了一件有趣的事,结尾写这件事真有趣。当堂我又让学生做了练习。有个学生写道:有一件事,我至今难忘,因为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使我后悔不以。结尾写我一想起这件事还很后怕,自己既后悔又伤心。还有的同学说道: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的,我最喜欢下象棋。结尾:我迷上象棋,使我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经过前面几个同学的发言,受到了启发,班上很

多同学举起手。

3 、紧扣特点,了解不同的写作方法。

课文围绕“美丽”展开了生动的叙述,为了更好地体现颐和园中不同景物特点,作者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写长廊用了具体翔实的数据来表现“长”,写佛香阁时“耸立”一词感到它的“高”,“排排”感受到宫殿的面积大。“黄”“绿”“朱红“等颜色又使人感到古色古香的美。我告诉学生这些描写手法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素材。

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会不少写作方法。在课后的小练笔中,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游记。许多孩子能够学以致用。

七、意犹未尽处——续写

有许多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巧妙把握教材延伸点,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内容的延伸,情感的升华。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恰到好处的课堂练笔同样可以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学完后,我让学生想象十年后的故事情节。“某年后,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同样的人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时间里。学生在练笔中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延伸,对课文情境进行合理性推测,完成了“爱的传递”。不难看出,这样的课堂小练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了新的境界。不少课文,具有供读者想像的语言空间,在阅读中引导把握语言空间,拓展语言情境,想像语言情节,可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八、角色多元处——评价

一个好的课堂练笔,还得提倡开放性评价。练笔是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产物,学生的想象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了灵性。即使有相同感受或认识的学生,运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是迥异而富有个性的。只要是源自内心真实的感受、感想,哪怕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问题的,教师也不必求全责备,应当有民主的胸怀,大力提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精神,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学生的健全个性。文本的内容均可以评价:评价遣词造句,评价段落结构,评价思想内容,评价插图体裁,评价人物性情品质;文本的关联也可以评价:评价人景状态,评价美丑好坏„„比如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评价飞蛾、香瓜子、作者林杏子对待生命的态度,还可以评价与文本关联的正反人物对待生命的态度:霍金、雷锋、张海迪等对待生命的态度,摧残生命,浪费生命的人事。导引学生陈述观点,张扬个性,使其在阅读表达中表现真实,陶冶情操,健全自我。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

路,这明确告诉我们:与生活接轨,与时代共进是学好语文与写好作文的关键。从好的练笔中可看出学生是在语境中学习课文,以笔归纳了自己的思维、想像、情感等,他们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更加透彻,因而能比较迅捷地加以表达,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在品读文本,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阅读习作能力。因此我们要在文本可生成处开发资源,创设练笔的桥梁。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文本资源取之不尽。只要从学生、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好课程资源,深入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把握文本,发掘文本,那么今日的课堂小练笔,将会搭起明日的习作大舞台!

【参考文献】

1.现代《教学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习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第三篇:阅读教学渗透习作策略研究的阶段小结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策略的研究 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秋期)工作小结 语文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就是通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能力),教育学生在习得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创造。于是,我们大胆地提出“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策略的研究”的课题,学习了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理论,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更新观念,揭开创造的神秘面纱

实验伊始,参加实践的教师普通存在疑惑和缺乏自信的:一是认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都形以提高,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二是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根深蒂固,难以突破;三是认为应试教育还未能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教“砸”了怎么办?四是认为即使按实践方案实施,学生是否真正能够接受?等等。因而忧心仲仲,信心不足,思想包袱很重。

针对上述种种思想,课题组经过细致周密的分析研究,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正确对待教学改革实践,明确该项改革实践的意义。为此,采取了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实践教师要澄清错误认识,转变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重大的教育决策,是不可逆转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二是要辩证地正视教改实践的实质,解除思想包袱:任何教改实验都有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既是教学改革,就应大刀阔斧,不要有丝毫顾虑,失败了可吸取教训,成功了可总结经验。三是要相信学生、相信自己,坚定教改信念:学生思

1想活跃,思维灵活,潜能巨大,只要教师“启”得有道,“导”得有法,学生便能“自会”,便能“独创”。四是加强理论学习,坚定教师的信心。五是实验班级要经常互相交流、切磋,集思广益,共同的解决问题。

教师认识澄清了,思想统一,信心坚定了,但对“读与写”的内涵、“读与写”的实质仍不甚明确,不可避免地为“读与写”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课题组认为整个实践的核心就在于“读与写得结合、渗透”,教师首先要有“创”的强烈意识和积极的行动,才能在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突出学科特点,建立阅读教学渗透习作的初步框架

实践的路子如何走?课题组每位成员都是明确的:实验的最终目的与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创造力是素质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生机勃勃的创造力是现代化语文教育的主旋律。语文教育在发展创造能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实践应紧紧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两大优势:一是语文优势,语言是创造能力的基本因素,一切创造及其过程都需要语言的参与;二是思维优势,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因素,而“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言的发展对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实验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挖掘读和写的结合点上。因为读和写尽管有着不同的心理过程,但它们是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两种语文能力,显示着不同的功能:阅读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存,发展学生的思维加工能力;写作是使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上产生新的观念,提高学生用尽可能精而简的语言符号来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的能力。

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学语文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思考和动手操作上又有其个性特点,这都为语文教学实施创造力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条件。正是在上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我们通过归纳概括形成了阅读教学渗透习作策略研究的初步框架。

1.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思想。树立语文教育整体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课内外语文活动的作用,把阅读、作文及其他语文能力训练与思维培养、创造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情感修养教育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语文知识丰富、语文能力高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能胜任未来学习、生存、发展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创造人才。

2.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教学实验的内容和目标。内容:(1)抓住阅读与写作的对立统一规律。突出阅读与写作的重点、难点和连接点,着力使学生掌握阅读、写作技能的训练点,智力的开发点。(2)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读、写、思、创的多种能力。(3)抓住阅读与写作的发展统一规律。进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着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4)抓住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在阅读渗透写作教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3.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教学实验的环节和方法。环节:(1)读——指导阅读要强调针对性、选择性、趣味性、多样性、广泛性。(2)写——指导写作要强调争辩性、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3)创——指导创造活动要强调活动性、层次性、特点性、艺术性。上述三方面都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情感性、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方法:实

验重在探索,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制定要综合考虑,要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4.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教学实践的管理。(1)优化学生管理。精心制订学习活动常规,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强化激励机制,使学生学得乐、学得活,知识、技能、智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2)优化教学管理。实验要做到学习、研究、运用、发展相结合,实验教学要做到形象性、审美性、整体性、创造性的统一。(3)优化科研管理。把阶段性研究与示范课、探索课、观摩课、评比课、汇报课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深入调查研究与请行家里手指点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创造紧密结合起来。

三、找准阅读教学渗透习作的训练点,巧妙进行“课堂小练笔”

模仿文本练笔,可以仿内容,仿写法;充实文本练笔,可以抓省略号、抓提示语、抓语言、抓情节补白,可以根据课文的语言环境展开想象;拓展文本练笔,可以续写、改写、创写。

四、本阶段开展的主要工作和收获

1.组织参研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我们以《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为主要学习内容,认真组织参研教师学习、讨论,使参研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根据课题研究内容,设计第一次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对学校的语文老师和实验班级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师中有部分对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存在一些认识不到位、教学方法、策略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等问题。本次调查共发学生问卷335份,涉及我校8个班级、335人,收回的有效问卷320份,占问卷总数的95.52%。问卷中78.77%的学生在阅读和习作方面

仍然存在学习是被动接受,不喜欢读书,作文水平低。许多学生,只知道完成老师交给的课业,而学生害怕写,一提到习作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3.针对问题及时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在学校开展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以读写结合为核心,分析教材,撰写教案,分析修改,二次备课,最后定稿的形式,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杜绝上课随意发挥等现象的发生。第二,召开家长会,了解每个孩子在家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重点和家长交换了学生的读写习惯和能力等,鼓励家长和学生多交流,促进学生多读多写习惯的养成。第三,组织教师进行课堂反思,找出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撰写教学(育)随笔,参研教师在此基础上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做了大量改进,并进行了总结。第四,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学生谈心交朋友,了解他们学习中的障碍、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法与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第五,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案研究,写出研究报告,从而为后续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第六,参研教师通过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及时总结得失,为后续的研究找准了方向和目标。

4.组织第二次学生问卷调查并认真分析。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和上次的学生一样,收回的有效问卷330份,占98.5%,和第一次差距不大,但不喜欢读书和作文、被动学习的学生比例下降到了66.04%,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由于接受调查的学生部分是

一、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这部分学生对写作还比较陌生,调查的数据可能与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偏差。

2.限于研究条件的限制,课堂实录仍然停留在教师的观察和描述等方法,与课堂的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和设备,使研究更科学和便捷。

3.由于我校参加研究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班主任,加上学校其他事情也比较多,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研究。另外,部分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

4.虽然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对读写的认识上有较大的提高,但任然有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转变观念,这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更有赖于参研教师的大量研究和不懈追求。

第四篇:“课堂阅读教学中随机习作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心得

挖掘教材,寻找读写契合点

——“课堂阅读教学中随机习作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收获

康定县回民小学谭继平

“课堂阅读教学中随机习作训练的研究”是康定县回民小学申报的县级课题,这一课题从开题到现在结题,已经有两个多年头了,课题组老师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探索并总结出读写训练的一些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在习作训练中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明显的提升。作为其中的一名参研者,我在这两年中更是受益匪浅,特别是对语文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学生写作,常常苦于无话可说。虽然生活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的源头,但是,我们的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较弱,把生活经历凝聚成文字的能力更差。如何解决学生作文中材料匮乏的问题呢?课题提出,依托教材,运用教材,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 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于是我们再次把目光回到教材中来,惊喜地发现,原来教材中文本也能成为学生取之不竭的习作的源泉。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名家名篇,在立意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为学生写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我们的课题目标设定之一就是从教材的文本中捕捉写作素材,为学生创设读写结合、读中练写的机会,促

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借助教材进行写作训练的关键在于捕捉文本中的读写契合点。那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去有效地捕捉读写的契合点,来引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习作水平呢?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的一些认识。

一、将单元阅读的主题与课堂随机习作训练相联系,把握文本内容,注重对文本内容的拓展理解。首先是整体确定单元写作重点,课堂读写与单元作文要密切结合。例如教材三年级下期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单元的内容重点和写作重点都落实在对大自然的描摹和赞赏。因此,在学习第1课《燕子》一文时,我抓住“燕子停在电线上像音符”的情景描写这一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这一类特定情景作恰当的仿写。学生很好地运用了对《燕子》的阅读感受,不仅写出了许多春天里自然界中的美,还随机进行了拓展,写到了另外三个季节大自然中的特有的情景。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学生从优秀文学作品中学习语言,进行情感的迁移,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个内化过程真切自然,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积累。而在教学这一单元的后续课文中,如《荷花》这一课文时,我又让学生作了“假如我是荷花”的片段练笔,以写促读,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层面上更加贴近教材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这一类的读写契合点主要是围绕单元习作训练的要求,在相关的文本阅读中利

用小练笔等形式进行语言的积累,为单元习作训练服务。

二、通过把握文本的情感脉络,对作者的思想作深入的认识和评析,注重对文本中作者情感的解读,引导学生由读生情、由情生文。例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我就在情感脉络中寻找读写的契合点,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文中讲到“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很好的读写契合点,我让学生写一个片段,描写孩子们此时于沉默中的想法,同时抒发一下自己在读到这里的心情和感受。这样的读写结合,联系了文本,又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文本中的思想情感能产生强烈共鸣,从而使阅读教学更具感染力,学生习作训练能达到预期目标。这一类的读写契合点主要表现在对文本内容或情感的拓展上,如续写、补空、读后感等。

三、阅读中抓文本中典型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训练,积累写作技巧。例如四年级下期第一单元中的《桂林山水》一文,写作上有其鲜明的特色,在具体描写桂林的山和水的段落中,大量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又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还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的美,生动形象地把一幅如画的桂林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为了让学生对上述的写作方法作一次有效的实践,我选择文本中“山”和“水”两段话作

读写结合的契合点,布置片段练笔“康定的山”“康定的水”,要求突出山水特点,并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等手法,仿照文本中的句式。诸如这样的读写相结合的实践,使学生对某个典型的写作方法从认识到亲手操作,这个过程中,学以致用,感受真切,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也就激发了他们的习作兴趣。这一类的读写契合点主要表现在仿上,低段的仿句,中高段的仿段,甚至是仿篇。

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从读中寻找到写的契合点,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学生的习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教师应该深挖教材,利用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的习作的积累源,但是,又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借鸡生蛋,从教材文本中来,又有异于教材文本,融入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我认为,这,就是我们这一课题的目的所在。而我们教师,就要改变与教材的关系,善于从文本中挖掘出习作点,为学生的习作训练铺好路。

第五篇:习作课标讲座材料

中段习作教学例谈

开县汉丰三校

谢泽友

各位同行:今天我们坐在一起,研究中段作文教学。从接到这个任务,我迷茫了好久,不知怎么讲,不知从哪儿讲起。一天晚上,我在网上看教学视频,看到了这样一小则报道,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与我们今天内容有关的一个片段。

播放视频

报道里边讲的很多东西我们都似曾相识。其实,老师们也在努力,也在探索,只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提起作文,学生皱眉,教师无奈。尽管新课程改革,从理念的层面对作文教学作了正确的方向指引,但观察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现状,仍然不甚理想。作文教学的课堂上,依旧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教师为了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不得不抛出写作话题(实施新课改之后,现在确实很少“命题”,而改为“话题”了,这是一大进步),然后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等环节的“启发”和“指导”;学生为了完成老师提出的写作任务,不得不冥思苦想,或者翻查作文书,努力搜寻可以套用的“范文”,最后在本子上留下一通套话、空话和假话。作文教学老大难问题,作文教学到底该有些什么基本动作?

带着这个思考,我去了一躺重庆,翻遍了重庆书城所有有关作文教学的书,我找到了四本。就这四本书让我找到了方向,所以,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东西,很多还是有书可查的。

本次讲解,我想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 让各位了解中国传统习作教学经验与新中国成立以来习作教学的研究概况,知道习作教学的主要实验,认识习作教学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

2. 理解中段习作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3. 掌握习作教学的过程及注意要点,尝试设计中段习作教学教案。

所以,本次讲解,我想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习作教学研究文献导读(了解);二是习作教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三是中段习作教学设计(掌握);四是习作教学技能(熟悉)。

一、习作教学研究文献导读。

(一)传统习作教学经验

我国传统习作教学在习作基础训练、习作训练程序、习作教学方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当今作文教学仍有指导意义,值得借鉴。

1. 基础训练:属对 研究文献:

毛力群:对中国传统属对教学的认识(课程*教材*教法,2004【3】) 易闻晓、李最欣:论属对。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2】

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主要观点:

①属对又称对对子、对句,是传统习作教学中的一种基础训练形式。在宋元之际,蒙学教育中出现了指导属对的课本《对类》。蔡元培说:“这是一种功课,不但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基础。”属对在古代习作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属对类似于今天的用词造句训练。

②今天的作文教学虽不把教学生填词当成教学目标,但在语言理解和巩固字词,了解浅显的语法知识方面依然十分重要,因此,如何借鉴属对教学经验,提高习作教学水平,是一个十分值得探索的问题。

2. 训练程序:先放后收 研究文献:

韩红星:论王筠的蒙学语文教育思想。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3】 杨敬法:中国古代作文教学法举要,山东教育2002【5】

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主要观点:

“先放后收”“放”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放手写。所谓“收”就是待其习作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要求习作精练和严谨。王筠对先放后收的习作训练程序有过深刻的论述,初学文“以放为主,越多越好”,鼓励儿童大胆地写,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其兴致得以尽情发挥。待儿童懂得一定的文法知识后,再引导其学习写作技巧。他以驯马为喻“作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踢跳咆嗥(hao),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王筠还认为,在放与收之间还存在一个“脱换期”。这期间,学生作文往往显得平淡无奇甚至退步,但这是作文进步的必然过程,经过几次脱换,学生作文才会有大的长进,他形象地用蚕喻:“蚕,一开始是卵,然后渐渐有头有身体,能够蠕动,织茧后变成蛹,再慢慢升华为蛾子。学生也一样,作文而不脱换,终是无用材,屡次脱换,必能成家者也”

3. 教学方法:多读多作多改 研究文献:

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张鸿苓:语文教学方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主要观点:

多读就是指大量阅读别人所写的文章,不断积累和占有材料,使其“有文料可以取资”,还可以通过细心揣摩别人如何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了解习作基本知识,吸取他人写作经验。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元朝学者程端礼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作文如随模铸器,一冶即成”销铜指理解、消化所读内容,写作是随模铸器,将自己的写作内容倒入已定型的模子之内,文章便成了。

多作就是多写作文,多加实践。古代规定“逢

三、八日作文,初

一、十五作史论及诗赋” 多改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要精心修改学生的文章,二是学生会自改文章。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习作教学研究

1. 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经验,倡导先放后收的作文训练步骤。 研究文献:

周韫玉: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教学经验谈。中学语文1980【3】 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主要观点:

先放后收,从整体走向局部。三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是要让学生把笔写开,充分发展学生写连贯语言的能力,二是让学生把笔写顺,因此,三年级主要写放胆文,在题材、思想、形式等方面不加限制,让学生自由表达,自由选择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学生觉得写作不是难事,更不是苦差事,三年级解决写什么后,四年级主要解决如何写的问题,也就是进行严格的作文训练,教给学生一些习作规律和方法,习作形式是放胆文与命题作文相结合,五年级是综合运用阶段,强调运用规律,提高习作水平。

2. 吸收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科学设计习作训练序列。 研究文献:

李昌斌、马兆铭:小学作文四步训练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主要观点:

李昌斌、马兆铭把习作训练序列定义为“一个中心两条线”,一个中心指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结合,两条线指横线(观察、阅读、习作相结合),竖线(说话训练、写话训练、片段训练与命题作文训练四步),编成一个序列一张网,分格突破。

3. 站在整体观的视阈内,统整习作与其他相关因素。 研究文献:

丁有宽:读写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徐家良、徐鹄,顾维萍:生活中的作文,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主要观点:

丁有宽强调读写结合,李吉林强调习作与情感联动,徐家良等重视习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主要的作文教学实验

1. 吴立岗、贾志敏的素描作文训练 研究文献:

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吴立岗:观察作文与素描训练,小学语文教学2007【1】 主要观点:

三四年级以观察实物为途径,以片段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与叙述结合起来,三年级素描的内容有:静物素描、自然景物素描、人物对话、人物动作、人物外貌、小动物、房间陈设、周围环境。四年级素描作文训练内容有完整记叙一件事,正确地确定和表现中心思想。

2. 李吉林的情境作文 研究文献:

李吉林:李吉林文集 第2卷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主要观点:

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或创设典型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强化情感体验,继而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这一研究影响深远。李吉林认为,习作是语言的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要发展语言能力首先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打开思路对促进学生的表达是极其重要的,可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丰富情境,二是深化情境,三是拓宽情境,四是放宽文题范围,五是灵活安排材料,六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她主张“提前起步,螺旋上升”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大量的说一句话的训练,三个月后进行口头作文,一年级下期写一句话训练,二年级上期每周写两段话,二年级下期每天写一篇短小日记,三四年级进行情境作文,五年级开始有意识教给学生写作的理性认识。

3. 张化万的生活作文 研究文献:

张化万:我的语文人生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张化万:生活作文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11】 主要观点:

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充满激情并真实、自然地记录在家庭、校园或社区活动中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过程。张化万提出了作文教学三途径:一“老老实实记录昨天”学写纪实作文,二“大胆实践写好今天”学写生活应用作文,三“展开想象描绘明天”学写想象作文。

(四)习作教学的热点问题 1. 作文教学生活化 研究文献:

张化万:生活作文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11】 朱建人:生活作文之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1】

朱竞芳:生活化:作文教学本色回归。小学语文教学2006【1】 主要观点:

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的本源,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何研究作文生活化,寻找实现作文生活化的有效策略,让作文回归本源,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话题。

2. 作文个性化 研究文献:

谢志礼、苏玉春:总论个性化作文写作浅析 语文教学通讯2004【17】 李辉、胡继敏: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研究 作文教学研究 2008【2】 贺松涛:个性化作文教学面面观 语文教学研究2008【10】 主要观点:

作文教学个性化强调作文中展示学生个性,包括独特的思想情感,独特的文章立意,独特的篇章结构,独特的语言风格与表达习惯等。很多教师以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标准与流程求得统一的具有共性的成果,表面上省时,实质是一种虚假的情感,功利的思想,成人化的表达,实际是“无我之文”。仔细看前次比赛的光盘,发现个别高年级课堂老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还是在进行一步怎么说怎么写,然后串起来成文,全班写得基本上是一个模子,缺乏个性化表达,有违新教材之意图。

3. 作文教学网络化研究 研究文献:

彭艳秋:小学网络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开放教育研究2000【4】 高万祥等:关于网络化作文的对话 语文教学通讯2004【1】

钟晨音等:小学生网络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建构 课程*教材*教法2008【2】 主要观点:

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作文教学平台,以网上相关文献作为作文教学的资源来实施作文教学活动,主要包括网上指导、网上写作、网上交流、网上评改等。这点十分重要,现在网上资源丰富,怎样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范文引路的作用,同时又要杜绝网络抄袭,值得研究。

二、习作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习作教学目标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

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作文教学总目标是: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阶段目标

(一)一学段写话目标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二)二学段习作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三)习作三学段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怎样理解和认识中段习作目标: 1.从态度上看:主要是习作的兴趣:乐于

自信心

愿意分享习作的快乐(一学段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二学段关注写作自信心与写作的快乐,三学段要求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 从形式上看:更偏重于不拘形式的写作。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一学段我手写我口,二学段放胆写,敢于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三学段全面达标)

3. 从写的内容上看:重在三个方面,一是写实的,二是想象,三是应用文如书信。

4. 从写作习惯上看:强调习惯养成。如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写作动机

国内不少成功的作文教学改革都十分重视习作动机的激发。张化万认为,游戏是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他创设“玩玩说说课”、“科学实验课”提出“将玩进行到底”“在玩中获得乐趣”“在玩中探究奥秘”“在玩中激活潜能”“在玩中掌握工具”。(例尝人尿,再如解剖鲫鱼)

(二)注重读写结合(语文课评价的两个标准,突出语文工具性,找准写作模仿点,设计教学思路,《赵洲桥过渡句》《燕子的外形》《荷花写花卉》)教材中有很多小练笔,阅读教学中也一定要渗透写作,新教材最强调单元主题,要从整体上把握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三)鼓励自由表达(作文教学千篇一律现象十分普遍,到了高年级,大家还只写一个实验,把实验的过程做重点指导,写出来的肯定是大同小异。我们的教材为了避免这个现象,通常给学生设计了很多选择,目的是要让学生选择真正有话可写的内容,还看到前次写童话的作文课,大家都来编一个故事,我想这应该是二年级或三年级上可以思考的,这样要求老师指导很细,是帮他们发现怎样才能写具体,一旦学生有了基础,就一定要放开,让他们各表达各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

(四)培养写作习惯

1. 仔细观察(观察记录本,每天观察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可写的材料,周末带孩子走出去,寻找材料) 2. 主动积累(很多班都在好词好句段摘抄本) 3. 认真表达(特别强调写作时有意运用好的词句) 4. 自主修改(很多班都是给孩子作文打个分数就完成任务,这是很不负责的表现,如果没有作文讲评,没有自主修改环节,作文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三、习作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材习作教学设计 请看案例一《介绍自己》,(三年级下第三单元习作要求:写一写你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写完以后再加个题目)播放教学录像。

怎么看这堂课? ★习作指导:

一、指导习作要从内容入手。

1. 明确内容,范围,知道写什么?让学生上台写可以写哪些方面, 2. 拓宽思路,有内容可写。

二、指导习作要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挑战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之中。 1. 介绍一个人从哪几个方面去说?打开思路,思维不受局限。

2. 一男女同学观察不同,学生思维向纵深推进,人人都有不同之处。

3. 本人的补充,明白真正要介绍好,只有自己,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关键内容。

三、指导习作要注意抓住重点,打开思路 1. 引导学生抓人物特点

2. 用许多生活图片,打开学生思路,讲自己的爱好,

3. 水到渠成,独立习作,想别人没想的,写别人想不到的。 ★习作讲评:

1. 猜猜我是谁?看学生是否抓特点 2. 精彩题目大餐,学生写得各有侧重,体现个性化表现。 3. 精彩内容展示,找精彩语句,深入交流,展示独有的我。

4. 指导修改,明显错误的词句。一个案例后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

再以三年级下一单元作文教学为例:写一处家乡的风景。我们学生写了汉丰湖,写了毛城桃花岛,写了雪宝山,写了温泉仙女洞好多地方,不可能大家写一样的材料。

所以,三年级习作教学一定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自由表达,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在老师看来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在教学中可以更放开一些,对教材的安排可以更灵活地处理,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范围,完全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安排。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注意好的作品对习作的引导作用。教材中不少地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有些话题,是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动笔的机会,要重视利用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的习作。三年级二单元作文是:可以写一写你调查到的保护环境的内容,也可几年后家乡的环境,还可以写发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趣事。怎么指导?

我先让学生分组,再分成空气考察,水污染考查、环境卫生考查等几个方面给孩子们下达任务,上周末我专门参加了环境卫生考查组活动,结果,让我真不知所措,走出门找,开县的环境哪点都好,难到要让孩子们硬去找点不好的地方?怎么想也找不到人们想象的污秽的景象。于是,我就直接引导孩子找两个方面,一是哪些地方体现开县的美,二是你发现人们为了这个美,都做了哪些努力,再回家上网查一查,以前的开县什么样,在网上找一些以前的大人们留下的照片,再去把文章写成自己的演讲稿到班上参加演讲比赛。一位同学这样做的,请看幻灯片《开县巨变》另一位同学做的请看。

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合作写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4.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这是重要的再现生活的能力。在指导时要重视一点: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把看到的事物写得像,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要注重培养学生再现生活的能力,练就表达的基本功。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请再看下面一个案例

作文教学:想说爱你也容易

──从一个案例透视作文教学之有效性问题 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小学部 占桔林

【案例】

蕙宁现在读小学三年级了。这个周末,语文老师给她布置了一个任务: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一篇观察日记。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蕙宁是从来不敢懈怠的,一回到家就缠着要我带她去买小动物。第二天,吃过早饭,我领着蕙宁来到镇上,可是转遍了大街小巷,也没有看见卖小动物的。蕙宁的脸上写满了失望的表情。下午,我再次领着蕙宁来到镇上。啊!在街道的一角,终于发现了一个专卖各种小宠物的地摊。我们喜出望外地奔了过去。

这里的小宠物还真多,有乌龟、金鱼、鹦鹉、八哥、松鼠、金丝属„„我问蕙宁:“你想买哪种小动物啊?”她一会儿瞅瞅这个,一会儿瞧瞧那个,还时不时伸出手指去摸一摸,碰一碰,比较了老半天,她终于决定买金丝鼠。摊主把两只金丝鼠装在一个粉红色的小铁丝笼里。

蕙宁拎着金丝鼠,如获至宝地走在街上,路人看见了,总是赞叹一句:“好可爱啊!”每当这个时候,蕙宁的脸上就写满了自豪的神情。我对她说:“你是不是得给它们取个好听的名字啊?”蕙宁想了想,说:“就叫‘咿咿’和‘呀呀’吧!”我说:“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啊?”蕙宁不假思索地说:“因为这两个名字好听啊,连起来就是‘咿咿呀呀’,好像一对双胞胎!”

回到家里,蕙宁立刻找来了各种各样的吃的,迫不及待地要喂金丝鼠。我笑着说:“你先别急着喂啊,它们还不饿呢!刚才走在街上,都没仔细瞅瞅这两个小家伙长什么样呢。来,我们现在仔细看看!”于是,蕙宁把笼子摆在桌子上,我们就仔仔细细地端详起来。这两只金丝鼠确实长得很可爱,身子小巧玲珑,皮毛光滑柔软,眼睛黑亮亮的,四肢粉嫩嫩的,还藏着一条又细又短的小尾巴呢!两只金丝鼠在笼子里尽情地嬉闹着,咿咿特别顽皮,在笼子里上串下跳,有时候还吊在笼子里荡秋千;呀呀则略显文静,在笼子里这儿咬咬哪儿啃啃。

蕙宁终于忍不住开始喂起金丝鼠来,一会儿是饼干片,一会儿是花生米,一会儿是干面条,一会儿是矿泉水„„两只金丝鼠显出各种各样的吃相,有时斯文,有时滑稽,有时安静,有时急躁,吃着吃着,还突然掉出几粒黑黑的粪便来,惹得我们哈哈大笑。大概是吃饱了,喝足了,玩累了,呀呀把身子缩得像只鸡蛋开始睡觉了,咿咿独自再折腾了一阵,也把身子缩成一团,渐渐闭上了眼睛。

我对蕙宁说:“现在你可以写日记了。两只金丝鼠这么可爱,相信你的日记也会写得很精彩!”我帮助她理好了写作的顺序之后,就让她自己独立习作。她写得很认真、也很有效率。下面是她这次完成的习作,题目是她自己取的,有几处错字或病句我稍作了修改:

咿咿和呀呀

今天下午,阿姨又带我去街上,看有没有卖小动物的。我们来到街上,终于在路边发现了一个小摊,那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上窜下跳的松鼠,有游来游去的金鱼,有花花绿绿的鹦鹉,还有超级可爱的金丝鼠。我选来选去,最后买了两只金丝鼠。

金丝鼠装在一个小笼子里。我拎着它们走在街上,许多人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眼光。阿姨说:“你可以给它们取个好听的名字呀!”我想了想,便给它们取了“咿咿”和“呀呀”,因为我觉得这两个名字连起来是“咿咿呀呀”,很像一对双胞胎的名字。

咿咿和呀呀都长得非常可爱。它们的身子小巧玲珑,缩起来的时候就像两个圆溜溜的鸡蛋。它们的眼睛非常小,就像两粒黑芝麻。它们的嘴巴是三瓣的,嘴里还长着尖尖的牙齿;嘴角旁边还有许多长长的胡须呢。它们的两只小耳朵是有点透明的,就像两片指甲。它们的四肢细细的、短短的,上面有锋利的爪子。它们的尾巴很小,好像藏在身子后面,几乎都看不见。它们看起来只有一点不同,咿咿的皮毛是褐色和白色相间的,而呀呀的皮毛全都是褐色。

咿咿很淘气。它特别喜欢动,有时它会抓住笼子的铁丝在那里荡秋千,荡着荡着,一不小心掉了下来,正好砸在呀呀的身上。它总是闲不住,一会儿啃啃笼子的铁丝,一会儿啃啃垫在笼子里的纸板,可能是饿坏了吧。呀呀却显得很文静,总是静静地在一边睡觉,偶尔也会和咿咿吵吵架,可能是咿咿吵醒了它的的美梦吧。

咿咿和呀呀吃东西很像人。吃花生米的时候,它们先用两只前爪抱住,然后送到嘴边,再闭上眼睛津津有味地啃起来,嘴角边的胡须一动一动的,很有趣。它们吃干面条的时候更有趣,有时好像在吹长笛,有时好像在拄拐杖,吃着吃着,还突然滚出几颗大便来,就像烧焦的米饭。

咿咿和呀呀吃饱了,玩累了,就开始睡觉。它们睡觉的时候,我摸一下它们,它们就打个哈欠,伸个懒腰,眼睛也不愿意睁开,接着又呼呼大睡。它们睡觉喜欢凑在一起,咿咿侧着,呀呀卧着,好像很亲密的样子。

咿咿和呀呀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们!

【透视】

蕙宁这篇习作,足足有七八百字,而且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基本没有空话、套话,表达了真情实感,写出了童真童趣。刚上三年级的蕙宁,天资和悟性都很一般,竟然也可以完成这样一篇习作,而且还完成得比较轻松,这着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但回头反思蕙宁这次写作实践的过程,我又觉得这篇习作的“出炉”,是完全不足为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归功于蕙宁的语文老师,是她用心地布置了这次有意义的写作实践活动,这是蕙宁买金丝鼠、观察金丝鼠、写金丝鼠的直接驱动力。我翻看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语文园地四》中的“口语交际·习作”,主题是“观察中的发现”,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写进日记里。在教学这一内容之前,老师提前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观察,目的性很明确,也非常有必要。如果教师偷懒,省略了这个环节,那教学这一内容时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其次,要归功于蕙宁自己的亲身实践和观察体验过程。通过买金丝鼠、养金丝鼠,蕙宁真正经历了一次快乐的观察金丝鼠的实践过程。蕙宁在这篇习作中所写的,无非是她的亲身经历、亲眼发现和亲身感受。“它们的身子小巧玲珑,缩起来的时候就像两个圆溜溜的鸡蛋。”“咿咿很淘气。它特别喜欢动,有时它会抓住笼子的铁丝在那里荡秋千,荡着荡着,一不小心掉了下来,正好砸在呀呀的身上。”“它们吃干面条的时候更有趣,有时好像在吹长笛,有时好像在拄拐杖,吃着吃着,还突然滚出几颗大便来,就像烧焦的米饭。”这些具体而生动的细节,如果离开了亲身的观察和体验,是无论如何也发现不了的,又怎能写得出来呢?

最后,也要归功于我的必要指导和帮助。因为自己也是个语文教师,所以在蕙宁观察金丝鼠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蕙宁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和体验,从金丝鼠的外形特点,到金丝鼠的活动特点,再到金丝鼠吃东西和睡觉的特点。这其实也是蕙宁后来写作的内容和顺序。此外,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也适时地进行了一些引导,比如在蕙宁观察的时候启发她展开想象:金丝鼠长得好可爱啊,你看她的身子缩起来特别像什么?眼睛特别像什么?耳朵特别像什么?

【参悟】

有效的作文教学,必须开放作文教学的课堂,让学生的写作实践走向生活;有效的写作指导,应该把功夫下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知和体验上。

生活中处处皆语文,作文更离不开生活。“写作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然而,学生写作时却经常感到“无从入手,没什么可写”,显然问题不在于学生缺少写作内容,而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只局限于狭隘的课堂之中,100%属于课堂行为,把作文与学生的生活人为地剥离开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充实的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作文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话,自然能说某种话”;“生活充实的涵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性情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所以,我们要开放作文教学的课堂,让学生的写作实践走向生活。作文之前,教师应该留给学生一个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积累生活和感悟生活的时空。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提前规划好一个学期的习作内容,然后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生活中去发掘素材、创造素材、积累素材,并以日记或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作文教学课堂上,我们则要创造性引导学生挖掘生活情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又引导学生把这种能力和习惯逐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使他们在生活中积极体验,自觉地发现写作素材。作文教学的内容也不必完全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上学路上的一人一物,餐桌上的一次闲聊,课堂上的一次实验„„可以说“整个生活”都是作文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自觉地留意生活,用心地感受生活,积极地创造生活,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最受欢迎的好伙伴。那么,作文教学,其实想说爱你也容易!

◆四年级教材习作教学设计

四年级相对于三年级来讲,习作要求肯定有所不同,如果说三年级还需要老师一步一步地做指导的话,四年级的指导就应该粗略得多,教师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讲清要求,打开思路,调动写作激情方面。下面我们从一堂习作讲评课的教学来思考四年级习作教学的一些要领。播放《成长的故事》录像。

怎么看? ★习作指导:

1.拓宽题材范围,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 拓宽习作的范围,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充分体现在习作编写中。本次习作提供了三项内容的选择,一是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二是由乌塔想到的,三是写回信,增加学生写的自由度。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可写,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指导兼顾每一个选项,同时又重点指导写成长故事,不平均用力。

2. 三个内容指导过渡自然,形成整体。先从课文乌塔引导学生思考由乌塔想到的怎么写,再由成长过程中也可能有烦脑过渡到写回信,再由写回信的王红引到自身,想哪件事深深地触动过自己,引到写自己或他人的成长故事。指导内容与范围注意突出重点。写由乌塔想到的重点突出带给人们的启示,写回信重点突出给王红出主意,出建议,写成长故事重点突出思想的触动点,从中悟到什么,懂得什么,从习作看出自己真的成长了。

3.作文指导重在内容选择和激发写作兴趣。

写真实、写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习作时,要让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写具体的训练要有一个过程,要求不要太高,要在不断的练习和讲评中逐步达到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正确的文风。

★习作讲评:

评改和交流,是学写作文、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方面。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从这一基点出发,在习作安排中,大都提出了交流和评改的要求,本课时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①讲评重在激励。增加习作自信心,总评激励全班,点评激励个人,表扬进步同学。

②交流展示的面很大,读片段,交流面大。在展示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习作。

③多侧面多角度的习作,体现了同学习作的高水平,认识的高水平。关注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活动作文教学设计

只有教材设计的一期8次习作训练是远不够的,教师还得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或生活细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写作素材。因此,创设作文活动是教材作文不可缺少的补充,也只有丰富了作文活动,学生的校园生活也才显得多姿多彩。下面举几个例子:

告别母校 养小动物 摔鸡蛋 考试

王崧舟亲情测试教学录像观看

四、习作教学技能

(一)作文批改的原则 1. 将学生视为批改的主体 2. “多就少改”的主要取向 3. 以互动式批改为主要方式

(二)作文批改的内容 思想内容 篇章结构 语言文字 书写质量

(三)作文批改方式 符号说明

(四)作文批改的策略

1. 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批改 2. 注意批改的针对性

3. 充分发挥评语的导向作用(如何给出评语并设计针对性练习) 结束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运动与健康演讲稿下一篇:药店销售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