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论文

2022-04-17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的资金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整体进度以及整体质量。作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不仅体现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亦对行政单位资金利用率的提升产生影响。而在具体资金管理期间,因内外部因素的限制,使得资金管理工作尚存诸多问题,影响到项目工程建设,甚至对单位运行产生制约。

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论文 篇1:

建设项目工程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 要: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前期投入高、资金回笼慢的特点,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建设单位,由于本身可利用的资金较少,更需要强化资金管理,一方面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避免出现资金浪费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资金安全,满足正常施工建设需要。但是由于筹资渠道单一,管控力度不强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建筑工程资金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探究提高资金管理工作质量的可行性措施,也成为建设单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资金管理是建设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只有借助于资金管理,才能帮助建设单位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省更多的资金,进而为技術创新、设备引进提供必要的支持,实现建设单位自身的发展。文章首先指出了现阶段资金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随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别从拓展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就如何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建设工程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施工中,各个方面都需要花费资金,包括物料的采购和运输、施工设备的租赁等。要想在各个环节都做好资金管理工作,除了要求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外,还必须借助于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按部就班的开展。但是目前来看,建设单位一方面是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和符合本单位实际需要的资金管理制度,容易导致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陷入盲目性和无序化,难以发挥预期的管理效果;另一方面,有些建设单位虽然认识到了资金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补充和完善工作。但是多数情况下还是停留在制度层面,并没有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也就难以为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二)工程项目筹资渠道单一化

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上,既要通过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资金,做到“节流”,又要主动拓展筹资渠道,实现“开源”。但是目前多数建设单位仅从自身工作出发,做到了合理利用资金,但是筹资渠道有限,一旦遇到市场波动变化,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上升,就容易出现资金紧张现象,严重情况下还会因为资金供应不足而导致施工进度被迫中断。

二、建设项目强化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资金管理意识,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建设单位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视,并切实采取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营造良好的环境。企业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要主动转变工作观念,关注市场发展形式,引进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实行事前编制预算、事后执行管理的方式,确保资金管理工作能够按部就班的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在建设项目的编制、审批、施工、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实行有效的资金预算和管理,这样就有效避免了项目施工中可能存在的资金浪费问题。例如,通过提前编制预算,明确该项目所用物料的成本,进而在施工中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策略,避免应材料浪费产生额外的成本,达到了资金管理的目的。

(二)依托信息技术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是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的基础。传统的资金管理主要以人工记账方式完成,由于建设项目中需要资金管理的内容较多,数据核算复杂,因此资金管理效率低下。而引入信息技术后,则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快速完成资金核算和管理工作,不仅减轻了人工压力,而且还能够动态跟踪项目建设中资金利用情况,这对于杜绝资金浪费问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日益成熟,建设单位也必须与时俱进的进行技术革新,将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资金管理工作中,为推动建设项目的开展以及企业经营利润的提升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三)拓展筹资渠道,丰富资金来源

对于一些大型建设项目来说,需要花费的资金较多。同时,由于施工周期较长,期间可能会因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上涨,需要额外花费一定的资金。为了保证项目工程能够顺利完成,除了要做好资金管理外,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也是一种可行性措施。要善于利用各种筹资手段,看清楚市场上各种筹资方法的利弊,要做到量体裁衣。各种筹资手段的具体利弊决定了要建立一个健康有效的资金运作体系必须做到双结合,在这两大类筹资手段中充分考虑本企业资金使用的首要问题,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四)重视企业资金安全管理

资金安全是建设企业完善资金配置、提高资金效率的首要基础。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并保证这一机制有效运行。建立企业资金安全保障机制。在资金使用全过程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将企业资金的筹集、调拨、支付等建立在严格控制之下,结合合理的审批授权制度、复核制度、授信制度、结算制度、盘点制度等相关的资金保障制度,首先从制度上保证资金的安全使用,做到有据可依。警惕招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舞弊现象等,对企业所建立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机制有效运行。

三、结束语

资金管理成效将会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质量,强化资金管理也成为当前建设单位核心工作之一。针对现阶段资金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建设单位既要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同时又要将新制度、新技术尽快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切实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帮助建设单位节省资金,维护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吕兴旺.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责任与使命——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2015.

[2]贲中怀.浅析地方政府公共工程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公共支出与采购,2016,(09):40-40.

作者简介:

曾志剑,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南县供电分公司。

作者:曾志剑

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论文 篇2:

探讨建设项目工程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摘  要】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的资金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整体进度以及整体质量。作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不仅体现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亦对行政单位资金利用率的提升产生影响。而在具体资金管理期间,因内外部因素的限制,使得资金管理工作尚存诸多问题,影响到项目工程建设,甚至对单位运行产生制约。基于此,论文针对建设项目工程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建设项目;存在问题;资金管理;措施

1 引言

基于我國经济水平的稳定提升,建设项目工程的数量与规划不断增多,工程质量、资金、进度等方面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在实际项目管理期间,资金管理效果关乎到项目工程建设质量与效果,并影响到单位资金利用率。所以,如何进行高质量的项目资金管理俨然成为行政单位的主要关注问题之一。需深入分析当前资金管理期间尚存的问题,采取科学的优化措施来提高资金管理有效性,确保项目专项资金利用达到预期要求。

2 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预算与资金利用脱节

分析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开展,存在预算与资金利用脱节的问题,具体体现为:部分资金无法做到及时到位,甚至存在部分资金到位时间拖延至项目建设完成后,导致建设期间资金极度匮乏。

2.2 较差的资金管理水平

在具体项目建设期间,因管理人员素质能力较差、资金管理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单位资金管理水平较差,无法满足项目建设的具体需求,再加上部分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缺乏资金管理的全局感,出现前期大量消耗资金,后期资金匮乏的现象,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管控造成影响[1]。

2.3 不到位的监督执行

尽管当前项目建设期间行政单位会构建相应的资金管理计划、费用开支计划等,但是部分单位无法严格按照计划要求开展资金管理,使得资金管理实际情况与预期计划相偏离,制约项目工程的顺利开展。此外,行政单位虽构建了资金管理、费用支持计划,但是未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资金管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导致资金管理、费用支持计划的施行与项目建设具体情况不相符,影响到单位资金管理的有效性。

2.4 滞后的管理手段

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行政单位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管理手段的应用存在质疑,所以在实际管理期间仍依靠人工管理的方式[2]。再加上管理人员未认知人工资金管理方式极易导致管理误差、偏差的出现,并且在管理效率方面无法满足项目建设具体需求,无法最大化发挥出资金管理的作用及其价值。

3 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优化措施

3.1 进行专项资金管理体制构建

要想进一步提升资金管理水平,行政单位须依据相关规定制度构建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体制,落实并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以期借助制度与体制的落实为项目资金管理提供依据与支撑[3]。在具体专项资金管理中,依据管理体制落实对资金申请、资金拨付、资金核算、资金使用等工作进行规范化开展。强化项目预算管理,若项目建设存在预算外资金,单位管理人员须明确资金性质与来源,并按照规定要求将资金纳入财政性资金中[4]。与此同时,分析资金预算工作开展现状,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并依据对单位年度资金管理目标、年度计划编制科学年度预算。需注意,在具体预算编制期间,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优先考虑必须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3.2 进行资金利用率的提升

要想进一步提升资金管理有效性,提升资金资源利用率,须侧重在项目建设期间降低建设成本。所以,单位需在保障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降低资金成本,结合对资金流动性管理的强化,并注重开展以下几点,来实现资金利用率的提升: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预先编制科学工程量清单、材料采购计划,并在具体建设中严格要求人员按照计划清单开展作业,避免出现资金浪费;②依据对采购计划的合理编制,开展高质量的采购招标、工程招标,利用招标公平竞争的形式来购进性价比最高的材料,达到合理利用资金的目的;③对项目工程的最终结算进行加速,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结算支付,做到款项支付有法有据,避免单位资金管理存在不到位、不合理问题,提升资金利用率[5]。

3.3 进行资金管理监督的强化

可以结合以下方面来强化资金管理监督工作,为资金管理效果的提升提供依据:①施行全面预算管理。需在具体资金管理期间,依据具体情况构建完善且科学的预算编制、监督、审批、考核等方面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对单位资金管理工作开展进行全面资金预算。而在全面预算管理落实期间,施行逐级审批、逐步编报办法,若单位预算编制确定,不得擅自修改和调整。②强化资金监督管理,在具体资金管理期间实施一级对一级的监督管理,以此避免资金决策的制定较为随意。而上级在监督管控下级资金管理事项中,需要在保障资金到位的前提下,确保其资金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产生资金流失现象。此外,须健全单位内部审计与监督控制机制,做到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控制,确保资金管理期间各项资金的使用与支出都在严密的监控下开展[6]。③借助信息技术。行政单位须重视资金管理与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结合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强化,大幅度提升资金管理效果,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水平,避免信息失真现象出现[7]。

3.4 进行工程监理制度的完善

单位须加大对监理机构的管控力度,通过对监理机构监督检查工作的强化开展,提升监理单位履行职责义务的自觉性。若在监督检查期间发现监理机构、监理人员存在不履行职责的现象,须按照规定开展责任追究。同时,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落实招投标活动的开展,借助招投标的形式择优选择监理单位,并通过合同签订来明确监理机构与行政单位各自的职责与义务。作为项目建设主要监管主体,为提升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有效性,行政单位须做到对项目建设进度、成本、质量的实时监督管控,若发现存在项目资金浪费、项目进度延误等问题,须第一时间落实解决措施。通过上述措施的施行,实现项目资金监管效果的提升[8,9]。

4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建设的深入促使项目工程建设面临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关乎到项目工程建设质量、成本以及进度,影响着行政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水平。鉴于此,单位须加强资金管理,深入探析当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实行优化措施来完善资金管理工作,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水平,促进项目工程的顺利建设。

【参考文献】

【1】梁余兰.行政单位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会计师,2015(04):37-38.

【2】杨洋.浅谈建设项目工程资金管理存在问题与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

【3】夏慧.论建筑施工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企业导报,2016(04):155+153.

【4】王景春.论建筑施工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商业经济,2014(08):47-48.

【5】陈晓燕.浅谈公路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207-208.

【6】卢燕.工程建设项目中资金管理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8(05):161.

【7】胡興民.建筑施工企业EPC总承包模式下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营者,2019,33(17).

【8】郑静静.施工企业盘活存量资金的途径探究——以长兴公司为例[J].西部财会,2018(07):40-43.

【9】袁志强.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8(3):103.

作者:马小青

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论文 篇3: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解读及信息工程监理产生的背景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性质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信办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特点和问题,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我国第一部针对信息化工程提出的系统性管理规范,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从事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和机构必须严格遵守的法规性文件。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目的

出台管理办法力求通过对重要环节的严格把握,对需求分析、资源共享、招标投标等关键点实行有效控制,努力做到需求不清的项目不批,贪大求洋的项目不批,做不到互联共享的项目不批,提高电子政务工程质量,发挥国家投资效益,实现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出台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原因

出台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首先是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发布后,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步入了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发展阶段。但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制定管理办法来明确立项规则,强化项目管理,约束政府投资行为,遏制盲目建设风潮。

其次,是规范审批程序和要求的需要。项目审批时间过长是目前项目建设单位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最主要的是项目建设单位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符合审批要求的立项或可研报告,许多时间被用在对项目方案的反复讨论、调整和修改中。这其中虽有申报部门缺乏项目组织经验,申报、审批部门间缺少有效沟通等方面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规则不清、程序不明造成的。因此,有效解决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批时间长的矛盾,必须从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审批程序、明晰审批规则、改善审批服务这一关键环节入手。

第三,是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的需要。电子政务工程与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有着完全不同的建设管理特点和规律。电子政务工程从任务提出到建设、营运,目前均为同一政务部门,项目建设后能否发挥应有效益,取决于政务需求的挖掘深度和现行法规、管理体制对系统的支持程度。因此,需要有比普通基建项目更为严格的制约和管理机制,做好立项前的咨询服务尤其重要。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

管理办法分为正文和附件两大部分。其中,正文共九章三十八条,主要是对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项目审批管理、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验收评价管理、运行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程序和管理进行规范,对项目建设主体和审理、监管部门的责任、权力做出明确规定。管理办法有四个附件,均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性规定,包括: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初步设计及概算报告编制大纲、项目验收大纲。管理办法中对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具体解读如下:

什么是国家电子政务工程

第二条 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涉及的部门及分工

项目建设单位: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职责: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项目审批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项目审批部门职责: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约束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须严格执行项目的建设流程和验收流程。

建设流程应包括:申报和审批管理、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验收评价管理和运行管理。

验收流程应包括:初步验收(初验前可组织分项验收或专项验收)、竣工验收和工程后评价。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申报和审批

第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

第七条 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申报:建设单位提出立项申请。

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其中,项目建议书不属于必需环节,即在一定条件下,可省略该步骤。同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是同步申报内容,不是先后关系。

第十三条 项目审批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批复文件是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批复中核定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总投资概算和其他控制指标原则上应严格遵守。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建议书批复内容有重大变更的,应重新报批项目建议书。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有重大变更或变更投资超出已批复总投资额度百分之十的,应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有少量调整且其调整内容未超出已批复总投资额度百分之十的,需在提交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时以独立章节对调整部分进行定量补充说明。

调整额度:超过10%与未超10%的操作环节截然不同。未超过,则只需在初设报告中单列章节说明调整情况,如超过,则必须重新申报项目可研,一般此审批时间会较长。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管理

第十六条 电子政務项目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遵从优先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原则。

第十八条 电子政务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 。

注意进口产品采购:如果国产设备不能完全满足项目需求,需要进行进口设备采购,应按财政部财库[2007]119号文件《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规定向财政部报批,周期在30天左右。

监理依据:强化了信息系统监理的工程依据。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于每年七月底和次年一月底前,向项目审批部门、财政部门报告项目上半年和全年建设进度和概预算执行情况。

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加强过程中与项目审批部门及财政主管部门的联系,为后续项目整体验收打好基础。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可申请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应用需求分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编制、专家咨询评审等工作。项目审批部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批准下达前期工作经费,前期工作经费计入项目总投资。

前期工作经费:需要注意前期工作经费的归垫。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验收评价管理

第二十九条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实行验收和后评价制度。

第三十条 电子政务项目应遵循《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大纲》(附件四)的相关规定开展验收工作。

两个阶段:项目验收包括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验收包括工程、技术、财务、档案等四个方面;

初步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验收工作大纲》要求自行组织;

竣工验收由项目审批部门或其组织成立的电子政务项目竣工验收委员会组织;

对建设规模较小或建设内容较简单的电子政务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委托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第三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后的半年内,组织完成建设项目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初步验收工作。

初步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并将项目建设总结、初步验收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文件作为附件一并上报。

项目审批部门应适时组织竣工验收。

项目建设单位未按期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的,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

第三十二条 项目审批部门根据电子政务项目验收后的运行情况,可适时组织专家或委托相关机构对建设项目的系统运行效率、使用效果等情况进行后评价。

后评价认为建设项目未实现批复的建设目标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项目建设单位要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可对其进行通报批评。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效益评价、项目影响评价、项目过程评价和项目持续性评价。

项目效益评价是通过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所产生的实际效益与可行性研究时所预测的经济效益的比较,评价时常预测是否准确,项目投资是否值得,并以项目投入使用后实际取得的数据为基础,重新计算项目的各主要投资效益指标,与当初预测值进行比较,从分析效益目标实现程度和产生的偏差的原因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改进措施,为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投资决策水平服务。

项目的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对项目给所在地区经济、社会、技术和文化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主要是从项目的外部作用和影响来分析和评价特定项目的优势和缺点,分析项目对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

项目的过程评价是根据项目效益和影响评价中发现的变化和问题,对照项目立项时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分析和评价项目执行过程,从中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过程评价主要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令、制度和规定,对项目的工程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进行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工作评价;建设实施评价;运营评价;投资执行评价;管理工作评价;技术服务和配套投入评价。

项目的持续性评价是分析项目在建设投入完成之后,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还可以持续;项目是否可以顺利地延续进行下去。持续性要考虑政策变化、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化对项目持续性的影响。

项目后评价的结论应该是定性地总结项目的成功度。项目的成功度一般分为五个等级:非常成功的项目,成功的项目,部分成功的项目,不成功的项目,失败的项目,是项目评价专家组对项目后评价的定性和集体结论。项目成功度评价的程序:首先确定评议专家,选定评价因素及其指标,专家个人打分,集体评议,数据处理,得出结论。

项目评价的三个阶段采用的方法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般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项目评价从决策的角度看,其核心内容主要是项目的市场评价、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等。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截留、挪用电子政务项目资金等,由有关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惩处;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或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严重超概算、质量低劣、损失浪费、安全事故或者其他责任事故的,项目审批部门可予以通报批评,并提请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信息工程监理产生的背景

在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后,第十八条明确规定“电子政务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 。”强化了信息工程监理的政策依据,对信息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信息工程监理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也陆续暴露了许多问题,如:不能满足设计需求、工期拖延、资金超预算、信息泄露等。更严重的是近年来在信息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豆腐渣”、“半拉子”工程,极大地浪费了信息化投资。为此,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和领导机构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给予密切关注并且采取了有效措施,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引入监理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

信息工程监理的定义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在政府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項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其主要作用和目的是通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基于职业谨慎”的工作,力求在计划的质量、进度、投资以及信息安全的范围内实现信息系统建设目标。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将不是,也不能成为任何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的工程承保人或保证人”。监理阶段主要包括工程招标、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工程验收四个阶段。

信息工程监理的发展历程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应该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标准,它为我国提高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工程质量、技术性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对国际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它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

1999年,原信息产业部在起草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的相关文件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筹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

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2】47号文件转发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实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

2002年11月,原信息产业部部信【2002】570号文件发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共六章,二十二条。

2003年3月,原信息产业部部信【2003】142号文件发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

2004年6月,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被列为国务院发布的首批行政许可项目之一。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继续受到肯定和支持。

2005年2月1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共同发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国家标准——GB /T 19668-2005《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共分总则、通用布缆系统工程监理规范、电子设备机房系统工程监理规范、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监理规范、软件工程监理规范、信息化工程安全监理规范六个部分。至此,我国信息化工程监理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作者:张大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步骤论文下一篇:微课程下提升中职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