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2022-04-2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技工院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技工院校学生在价值认同、能力结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因此技工院校必须根据这一规律性和特殊性进行有效的德育管理。技工院校在德育管理中,应紧扣技工教育市场性、职业性等本质特征,秉持一定原则,坚持创新思路,着力构建技工院校德育管理新模式,以实行有效德育。

技工院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1:

推进技工院校内涵建设促进“双核人才”培养

当今社会,国家高度重视对人的素质培养,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技工院校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技工院校是以培养产业大军为主体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肩负着无人可以替代的育人使命,将在国家的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重新定位办学目标是把握人才培养方向的前提

技工院校应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紧紧围绕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拓展专业面,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及时做好相应的调整。同时,不断探索多元化办学的途径,将办学功能向技工培训、技能水平评价和就业指导服务等综合性功能转变,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创新,树立推倒“围墙”办学的新思维,“将企业办在学校内、学校办在企业中”。推行“超市”形式的各类职业培训,让从业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职业内容的培训机制,为企、事业职工终身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平台。按照培养“职业人”的内涵和要求,实施学历教育向“双核人才”(即核心素质、核心技能)培养转变,以核心任务为抓手,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社会欢迎和企业满意的“职业人”。

二、改革课程体系是核心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

要达到“双核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必须创新课程体系,这是核心技能培养的主要环节。目前,世界各地职业教育采用的课程体系形式多样,已形成各自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对应我国技工院校的办学方向,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创新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重点,设计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一体化模块教学:所有这些已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共识,只是苦于条件和投入有限,处于无奈的境地。

以一体化模块教学为设计文本,一般包含七个环节:基础知识环节;专业基础知识环节;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训练环节;核心素质训练(含理想信念养成教育,职业道德和通用职业能力)环节;顶岗实习环节;毕业设计(包含核心素质和核心技能两个方面内容)环节;毕业定岗实习环节。科学合理的设置会产生“新”、“特”的效果。同时,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把握四个原则:公共基础课程尽可能实行资源共享,以大课讲座形式为主;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有用为原则,为能力培养服务;实行技能“双轨教育”,即技能模块在课堂训练,顶岗实训和项目开发在企业,科学的交替和合理的安排不仅可利用有限的资源,还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岗位化、项目化、全面推行考核过程化、评估标准社会化,努力做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对接,教学方式与生产方式对接,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对接。

三、锻造学校文化精神是核心素质培养的终极目标

在技工院校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成绩不理想、缺乏人生追求,自暴自弃,自卑。形成一支规模庞大、数量可观的“低素质”群体,其中有许多孩子已不知道德为何物,消沉、颓废、虚无、是非观模糊,犹如黑暗中迷失的羔羊,他们有可能对未来的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产生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充斥着浮躁的社会,对技工院校的学生心灵冲击更大、涉及范围更广,更进一步加大了技工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难度。由此,更加凸显技工院校核心素质训练的紧迫感和必要性。在技工院校学习的几年,是每个学生整个成长阶段非常关键的分水岭,重新塑造或是再造一个健全的人格,甚至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学生技能水平提高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会受到制约,要突破这一瓶颈,仅仅简单的从技能到技能来寻找突破非常困难,只有另辟蹊径,从道德和文化精神上来寻求新的突破。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出发点,成才必先成人,方能水到渠成。德育为先,是本,智育为后,是末,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犹如浇树先浇根,育人先育心。只有顺应这样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实现核心素质培养之目标。

目标明确以后,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就显得尤为关键。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拓展,就是要寻找行之有效的“配方”组合。人在专业、技能上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人文素养却是每个受教育者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培养宽泛的心胸、丰富的想象力和博大的爱心。因此,要有的放矢地将“双核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放在最基本的养成教育上,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经典教育、基本通用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有机结合。中华传统经典是文化精神的根本,基本通用职业能力训练是养成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他们之间各模块的“配方”比例根据不同的对象、素质、层次来确定,这也是形成技工院校自身特色的落脚点。文化的渗透力则为养成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提升道德修养的同时,感受现代文明的精神感召,并不断给学生带来创新的动力;通用职业能力训练则要与团队合作、责任意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基础的夯实,逐步上升到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较高层面。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应的方式方法,通过团队互动、创业场景形造等形式,以快乐教育形式传递给学生一个信号,人是可以变的、人心永远是向善的。在建设学生工作的德育平台时,重点要放在学生公寓、教学的课堂和实训的车间,体悟在“没有阳光下”有道德,在阳光下就一定能有道德的精神理念,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锻造自身的精神气质,规范自身的文明礼仪,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并上升为一种文化。所以,核心素质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精神,学院文化精神虽然不像学校的建筑风格、技术装备那样显山露水,但文化精神是一种耳濡目染,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文化精神的终极体现于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品牌个性和独特的教育模式。

四、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建设一流的学校,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教师队伍是关键,谁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谁就拥有一流院校的主导地位。所以,教师首先应“品高,身正”,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和引路人。其次,是“善学,精艺”,不仅是道德的模范,更是学识和技能的专家。在许多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选拔教师都有一套规范有序的制度,招聘一体化教师的基本条件,最起码大学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种五年以上的工作实践,并且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而我国技工院校由于条件所限,要招聘到这样的人才很困难,又没有相应的院校培养这类人才,有这样的院校质量也相差甚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主动到企业了解和熟悉生产过程,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知识层。对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管理、企业的生产流程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更好地在教学中有所发挥,教学的内容就能更多地融入企业的元素,会更加生动、贴近实际。

技工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必须适应市场,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市场要求教师不仅要与时俱进,更应具备拓展和跨越的能力。从目前技工院校教师的基本现状分析,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型专业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仅仅依靠单兵作战,很难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这就必须换个角度、换种思路,发挥团队的作用,形成合力。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培养模式时,充分考虑教师的特长、特点,让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大化。以企业流水线生产这样的形式来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我们的教师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或几个模块的专家,业精于专。然后,腾出精力,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攻关或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同步提高,与此同时,加快推进专家工作室建设,建立技师工作站,校企紧密合作,资源共享,实现双赢。

五、加大对教育研究的投入是技工院校腾飞的翅膀

技工教育坚持服务至上,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能力多元化;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对外实行校企合作,对内推行一体化教学;坚持以培养“双核”人才为目标,定位恰当,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其根本原因是技工院校本身流淌着培养技能人才的血液,它们绝大部分是从企业的母体里应运而生,具有企业的遗传因子。而一般职业类学校的根在学校,它们是从学校到学校,由政府主导下的被动转型,进入职业教育的领域,这或许就是“两家”之间本质上的区别。同时,技工教育在确定办学思路、探讨教育规律时,更多的是以就业为导向,而职业院校更多的是从教育到教学,现在虽有改观,但很多人的思路依然滞后。

近几年来,职业院校也开始意识到技工院校虽然投入有限、师资力量匮乏,但依然能够办得红红火火,广受企业欢迎,肯定有其可学之处,所以他们放下架子,集中力量研究技工教育的发展、成长规律,分析提炼,总结并充实成为职业教育的理论,用之所长,少走了许多弯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甚至与技工院校有“同质化”的倾向,逐渐开始消解技工院校的特色。如何突破这种现状,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再塑技工院校新的办学特色,笔者认为,就是要凝心聚力,抓核心素质的培养,并以此来带动核心技能的提升。职业院校毕竟缺少企业的遗传因子,他们更擅长于课堂教学而缺乏对车间情景教学的感性认识,到了一定的阶段,要么产生排他作用,要么后来者居上,值得每个技工教育的管理者深思。

目前,几乎每个地级以上的城市都有一所或以上较大规模的技工院校,有相当长的办学史,虽然投入有限,但在市场大潮中,凭借其灵活的办学机制体制,如鱼得水、活得很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看,“埋头苦干的多,仰望星空的少”,特别是对技工教育的发展规律、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规律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同时,受到行政体制机制的制约,苦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配置,对技工教育的研究浅尝辄止,很难出更多的成果,所以,从符合规律、遵循规律的本意出发,笔者深感技工院校的内涵建设,必要而紧迫。只有真正领会了技工院校的办学思路,把住了技工院校的办学方向,才能找到开具技能人才培养的钥匙,真正办出技工教育的质量和特色。

(作者单位:无锡技师学院)

作者:巫伟钢

技工院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2:

技工院校德育管理初探

摘 要:技工院校学生在价值认同、能力结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因此技工院校必须根据这一规律性和特殊性进行有效的德育管理。技工院校在德育管理中,应紧扣技工教育市场性、职业性等本质特征,秉持一定原则,坚持创新思路,着力构建技工院校德育管理新模式,以实行有效德育。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管理 五大原则 三大创新

技工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一种特殊的教育层次,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越来越清晰。与普通教育相比较,技工院校的学生在价值认同、能力结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技工院校必须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特殊性实行符合自身规定性的、有效的德育管理。技工院校的德育管理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行为规律,以保证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主要特征

1.朝气蓬勃,但任性,纪律意识弱,做事缺乏耐心、恒心

技校学生常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得朝气蓬勃,精力旺盛,能够积极参加班级、学校开展的各项社会工作和活动。但是,一些学生纪律意识缺乏,规则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常表现出某种叛逆性的年龄特征,参加活动时,缺乏耐心,浅尝辄止。

2.个性突出,勇于表现自己,但自卑,抗挫折能力差

受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响,技工院校学生表现更为个性、独立,很多学生在中学时因成绩欠佳等原因,有强烈的挫败感。在一些学生看来,进入技工院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入学校的,常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心理,社会责任感不强。

3.有一定的求知欲望

经过中考、高考的检验和选择,他们感觉到知识的重要,渴求以知识改变命运。但一些学生刻苦求知精神严重欠缺,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意识差。一些学生文化基础差,缺乏科学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这些心理、行为特征,技工院校必须实行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技工院校德育管理的主要原则

1.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

技工院校德育工作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用主流价值观和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成果滋润学生的精神世界。加强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激励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

2.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根据有关德育课程改革的文件要求,要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改革德育考试制度。但是德育不是简单的单向灌输和知识传承。因为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因而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自觉接受主流价值观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能力,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3.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学校德育必须研究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认知、心理需求、行为习惯的实际,紧扣学生的精神发展、社会成长、心理发育和职业生涯的实际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如部分学生存在有说粗话脏话的陋习,则可以在德育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生活的小事做起,这是技工院校德育工作取得成功的途径。

4.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技工院校学生作为与社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利益诉求。由于他们涉世未深,判断是非能力差,他们的这种追求或诉求常常通过一种非理性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能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化解学生的思想纠结,同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

5.开放性和社会性的原则

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合力联动育人机制,走出单纯的学校教育这一封闭化的误区。学校要主动争取社会力量对德育工作的参与,营造环境,构建开放型的德育新模式。同时学校德育要研究社会观念、社会文化和社会现象对学生积极、消极的影响,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接触企业,在社会生活的历练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为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提供可能性。

三、创新思路,构建技工院校德育管理新模式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不仅给技工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信息辨别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增大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德育管理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管理方式、完善育人机制、强化队伍建设,遵循技工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构建德育管理新模式。

1.创新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具体地说,班主任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者,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因此要重视班主任的选择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实施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培养工程,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的名班主任;重视班主任工作研究,推动班主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尊重班主任的劳动,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要将班主任工作成绩作为教师聘任、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教师高级岗位评聘应向优秀班主任倾斜等。

在指导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要重视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帮助他们提高德育理论素养,真正掌握实施有效德育的路径和方法。有研究者指出,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主要呈现为知识性德育。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种与学生德育实践割裂的德育,很难达到实现德育目标的目的。因此,根据技工院校部分学生文明意识不强这一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应是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还要着力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感,保持一颗对学生的爱心。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的切入点就是感情投入,就是爱。对学生的爱,不是教育策略或教育技巧,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一种最自然的情愫。只有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对他们诚挚的爱时,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这是成功的班主任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2.创新计划管理,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

德育是通过作为非强制性制度因素又作为精神因素影响人的经济行为以致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学者陈宪认为,职业精神是责任心、事业心、竞争意识、团队精神,乃至敬业精神的总和。在很多情况下,有职业精神的人,会自觉寻求发展的机会,或在工作中增加自己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技工院校学生是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精神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充分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制订德育计划,确定阶段性德育内容时,必须把职业教育内容置于重要位置。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增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学习和践行以严谨认真、勤勉负责、精益求精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精神。

职业教育必须融入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和岗位实际。教师利用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等有利时机,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把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重要内容列入实习实训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学生实习实训工作规程,建立学生实习实训

档案。

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也应该是技工院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如果技工院校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能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那么,技工院校的吸引力将得到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北京市职教学会副会长蒋乃平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职业院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重要载体。技工院校的创业教育内容应包括:一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分工和职业分类,了解各类职业的一般特点、要求等(即了解社会);二是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即如何做人);三是教育学生如何择业,如何创业,指导学生走向社会,选择职业岗位等(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创新过程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应用各种手段对学生实施管理,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体因素,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既是学生思想品德塑造中的最高形式,也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最高形式。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是放任自流,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校应建立稳定的机构、机制和制度,保证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广泛参有机结合。如成立学生自律机构、构建学生自律评价标准等,以规范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努力使自律成为每个学生提高个人修养的内在需求,并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总之,技工院校的德育管理是技工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关乎学校的办学方向,关乎技工院校能否真正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以求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化论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曹辉.道德教育与人的经济生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仪征技师学院)

作者:王志强

技工院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如何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 要: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文化知识的教学,还应该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技能的应用着手做好教学引导,所以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针对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加强;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分析

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理想信念教育缺失、法治观念比较淡薄和职业道德观念缺乏等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希望对开展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发。

一、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理想信念教育缺失

技工院校的学生多数是经历了中考或高考的失败,再加上社会的传统认识偏见,导致技工院校学生可能自身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很容易丧失进取意识,对学习和自身的职业规划定位不准,学习态度不认真,并不专心学习相应的理论和职业技能。技工院校学生在生活中往往不注重对自己的要求,更多的沉迷在网络和虚拟世界中,给人的职业规划和学习计划制定不完善,平日里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二)法治观念比较淡薄

技工院校学生对法律认知不准,学生的法治观念不强,再加上青少年时期,学生往往有很大的叛逆心理,遇到事情往往意气用事,不重视法律规范。可能会由于小事而大打出手,造成人员伤亡,这些情况对于技工院校的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职业道德观念缺乏

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多的注重对技能型人才的青睐,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不准确的偏差,导致学生可能会错误的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所以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制定不准,在学习上得过且过,缺乏钻研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这种方面的错误认识,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形势,对个人工作和成长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二、把握两个重点

技工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应该要从源头上做好把握,新生入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和素质,做好新生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信心和自尊自爱以及文明礼仪和校规校纪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这些基础性的新生入学教育能够为学生在技工院校的学习和生活都打好良好的基础。

针对毕业班的学生的教育教学,教师应该把握教育培养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择业和求职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好自身的心态,技工院校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培养和引导活动,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择业观念,以此来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确保学生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职业道德和理想,不断培养学生更加正确的就业观念。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和树立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开展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技工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紧密联系。第一结合具体的形式和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对对敬业和精业精神的强调,也要求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好认真对待,当然,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来说,我国的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有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开展实践活动也需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工作质量的提升,由此也能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技工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联系。

四、发挥出各方管理服务角色的作用

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教学引导,在此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世和主动学习等方面的教学引导,所以教师应该要借助教学教材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了解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做好模范示范作用,通过自身的严格要求来为学生做好行为和仪态的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积极正确和严谨规范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同时,班级干部和班级管理员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发挥出引导和管理服务作用。注重对学生的管理服务,当好班主任的助手,发现相关问题及时予以反馈会处理,确保学生的思想状态处于积极健康状态。当然,班级干部也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整个班级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提高。

五、结语

新时期,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应该要重视对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缺失和法治观念比较淡薄以及职业道德观念缺乏等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要把握新生入学和毕业学生教学引导两个重点,同时要培养和树立核心价值观,努力发挥出各方管理服务角色的作用,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田美晶.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五年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94-96.

[2]王伟.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2):20-21.

[3]张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1):139-140.

[4]吴成钢.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5):69-71+95.

作者:杨成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视觉文化语境管理论文下一篇:新时期幼儿园创新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