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2022-08-20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爱弥儿》读书心得

《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读了卢梭的《爱弥儿》,我深深地感受到莎士比亚那句话的含义,"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所以,如果我们想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就要看看卢梭的《爱弥儿》。 卢梭的《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令人觉得蕴含深刻的哲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不得不佩服卢梭,因为他在《爱弥儿》里主要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能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让儿童任性发展。我们应该把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我深深的感受到,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会无形地影响他的一生,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孟母三迁"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而我觉得家长在培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孩子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孩子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我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从《爱弥儿》中得到很多启发。爱弥儿的知识虽然不多,但他所知的东西真正是他自己的,而且其中没有一样是一知半解的。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自己所学的内容,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学得再多有什么用呢?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

而事实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所听所见所经历的都会在白纸上留下烙印。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落在白纸上是永远抹不去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我们会经常看到这些例子: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或冷语讽刺,这个学生以后再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性格变得沉默起来。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

建设祖国的重任落在孩子们身上,而培育学生的重任也落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将更加用心学习有关学生的教育方法。

第二篇: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读《爱弥儿》体会

卢梭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1859—1952)即受到了卢梭的影响,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主张,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此外,他批判传统教育“书本中心”,主张“从做中学”,以直观教学为主,让学生充分实践,通过实践获得对事物的认知,同时杜威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另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1902—1987)的有意义学习和卢梭的观点则不谋而合,都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关注儿童的整个生命体成才的成长,要教育孩子最有用的内?? 首先,在教育内容上,卢梭认为要将儿童的教育还原,不能给儿童太大的负担,要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健康体魄和人格的形成,而不是知识、技能的学习。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给了中国儿童太多的负担,让他们的童年消逝得太早,如今

6、7岁的孩子就背上了几公斤的书包,不到15岁就成了“眼镜”小博士,要是卢梭在世的话,肯定会骂现在的家长是最愚蠢的人,会骂社会是毒杀儿童的机器。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发展,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有了变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改成了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大致说明了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得到培养。当然,完全按照卢梭的体力、感官教育肯定不行的,单单地回归自然无法使儿童能够在社会上生活,现在的社会知识积累已经达到相当丰富的程度,过去一 百年积累的财富比过去几千年积累的还要多,知识呈指数增长,所以仅仅对儿童进行体力的教育是肯定行不通的,还要注意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不过他推崇的自然教育把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儿童本身,对儿童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卢梭主张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儿童教育阶段。卢梭说,“我们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我们宁可让他们为人忠厚而不愿他们有一肚子学问”,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的知识,反对抽象地啃书本,甚至在儿童阶段,卢梭极力反对进行语言和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教育,认为它们都离儿童本身的经验太远,对儿童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学习是无效的。卢梭的直观教学法还对教学设计领域产生了影响,在社会经验不足的儿童阶段,即使是传授知识,都应该将学习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避免枯燥的道理论述,这才现在的中小学教材中体现得很明显,你会在小学教材里发现很多插图,同时他们的书本颜色通常也是很鲜艳的,因为“儿童喜欢颜色鲜艳”。当然,直观教学法和实物教学对教学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校为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具,就拿卢梭举例教育爱弥儿跑步的例子来说,跑步就需要场地的支持,此外,直观教学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能力,善于把抽象的知识或经验用学生能够接受的直观的经验相联系起来。也有人对过于直观的教学提出了批评,认为直观教学只能增长孩子的知识,而对孩子的抽象能力锻炼很少,不利于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等。 第三,卢梭提倡个性解放,自由教育。这个自由不是任意无度的自由,而是在有限制的自由。体现在教育中便是“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中国的基础教育受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影响较大,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时候,过多地重视了教育的产出,统一学习步调,力求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认知、情感上得到提高,殊不知,过分地统一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我是不同意行为主义学家说的“给我足够的条件,我能让任何一个人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医生、律师等”的观点,人和人的出生是有区别的,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读书,教育要建立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所以要对儿童进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儿童能够发展个性,不受过多教育的束缚,此外,因材施教还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对认知水平不同或者起始能力不同的儿童,要进行仔细地辨别,制订出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教育方法。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卢梭的教育思想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他教育爱弥儿过程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在第一卷中,他不只一次地提到农夫粗鲁、仆人等,认为由“仆人带大的孩子以后也会是仆人”,还有对保姆工作的蔑视等,都带有强烈的阶级色彩。他的自然教育思想,顺应人的发展培养人的教育方法实际上是教育“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当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后来为不少垄断资产阶级教育家所利用的时候,他们就把资产阶级的教育鼓吹为“超阶级”、“超政治”的东西了。这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阶级局限性。 第四,卢梭的教育对象过于理想化,把社会看得很悲观。我们从卢梭选拔爱弥儿的过程就可以看到,卢梭不愿意收一个身体脆弱的孩子为学生,因为他不相信一个成天为健康发愁的儿童能够被教育得好,这其中隐含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同时,在进行儿童教育时,他甚至愿意将孩子和社会独立开来,原因是怕“被别人影响养成了不良习惯”,这就好比怕咽就不吃饭一样,人一出生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生活,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不应该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而放弃了和社会的交互,我想这条在卢梭所在的年代就没法实现,在当代就更不可能。

最后,卢梭对孩子的分阶段教育不科学。卢梭提出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瑞士著名的认知主义学家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或许就受到了卢梭的启示。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分开进行教育的方法是不科学,人的成长是连续不断的过程,同时也是主体和社会充分交互,主体间相互建构的过程。

“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第三篇:《爱弥儿》读书笔记

阅读版本:【法】卢梭 著彭正梅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号10092310138姓名 陈琴

在该书的出版说明有这样一句话,不禁让我停下阅读,反思自己。“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罪过”,很沉重的一个词,久久浮现在我的脑海。三年之后,我将踏上讲台成为教育事业当中重要的角色——人民教师,将会背负太多的责任。不禁自问,凭着当初报考时的一腔热血,我真的能胜任这样一份神圣的职业吗!真的能为社会和民族的幸福作出贡献,而不至于成为民族的罪人!我不得不承认,不能。至少对于现在的我。但是,我并不后悔签上那一份免费师范生协议,教书育人就是我的人生理想,我不怕从教十年,哪怕是一辈子!我不能因为害怕成为罪人而放弃理!幸而离真正教书的那天还有时间,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充实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有一个质的提升!以至于不要成为千古罪人!

于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我开始阅读正文。在本书中,卢梭通过其虚构的小说主人公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他的教育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的。开篇他便讲到,“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人们破坏自然之态,随意改变、扭曲其天性,颠倒一切,但是,卢梭又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样的

裁剪,人类的处境可能会更糟一些。 ”我们可以把他说的裁剪看作是教育,即使人生下来便是善的,但并不代表他天生就是一个有用的社会人,一个幸福的人。因此,教育是必要的,一直到现在,教育仍然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分了五卷来描述爱弥儿不同时期的教育。

在第一卷中,他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给孩子多些真正的自由。在本卷中,卢梭提出了教育的意义,“生活,这就是我要教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做到做人的本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人,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但这只是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教育的另一个意义应该使其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的,教育是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假如生活在社会的人都不会感到幸福,那这样的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卢梭这样的一句话更坚定了我的信念“热情可以弥补才能的不足”,我很愿意相信这句话,才能多不多没关系,重要的是有热情,有能力使其获得更多的才能,帮助其成为幸福的人。

在此,他也为老师提出了一些要求,“一个好老师最为根本的品质就是,他绝不是一个可以被雇佣的人,有些职业是如何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那么表明他们不配从

事这些职业。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的职业不同,选择了教师这一行,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付出!

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处于理性的睡眠期,不应当对他们的心灵有所教化,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应该把成人当作成人,孩子看作孩子,按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反对为了不确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遭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但是,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一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害了多少的中国孩子?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还未落地时便考虑其教育问题,这是没错的。但是许多家长是盲目的,你家孩子会跳舞,我家孩子不但要学舞蹈,还要学弹琴。我家孩子的成绩一定要好,于是,小小的年纪便背上重重的书包,穿梭在什么英语班,奥数班,特长班中。这其实跟中国人特别爱面子有关,你家孩子这样好,我家孩子必须比你还好。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态,布置磨灭了多少孩子的天性。我还发现现在的家长似乎把学习成绩认为是与孩子唯一有联系的事情,“其它的事你就别担心、别操心”,但孩子们真正应该得到的是什么?卢梭对此提出,在他们的心灵还不具备各种能力以前,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性的,不要教学生道德和知识。个人认为,这样太过于极端,而且要想这样也不太现实。所以,这阶段可以教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

第三卷论述对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的智育教育。这里卢梭主要讲了三点,

(一)“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一切,不是由于你的告知而是由于他的理解,不要教他科学知识,要让他自己发现。”这也就是中

国常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与其教给他知识,不如教给他学习的能力,探索的精神。但是,个人还是觉得“授人渔不如受人欲”,一个人只要有了学习的欲望,便会贪婪的吮吸着知识,遇到困难,也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要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他想!

(二)“他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问题不在于他学的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我相信,这也是教育一直最求的理想,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那何谓对其有用的知识,这其实是不好评价的。有的知识对其现在有用,有些又是对其长远发展有用。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思维的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我们却无法评价。

(三)“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本身”,对于爱弥儿来讲,这很容易实现,因为老师就只教他一个人,但这对于现在的教育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的班级制教育,一个老师往往要面对多个学生,在一些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一个老师所带学生的数量更为庞大。那么,我们如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使教育适应每个人的发展呢?我觉得这需要学校,家长与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应该控制班级的规模,人数最好不超过40,毕竟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其实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特别高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

第四卷侧重十五至二十岁青年的德育教育。18岁是博爱的年龄,20岁是爱的年龄,指导和教育成年人,所采取单独的方法和教育儿童的方法完全相反,你应该毫不犹豫的把你精心隐瞒了如此之久的危险的神秘事情告诉他。

第五卷则是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卢梭的性别歧视特别严重,很重男轻女,什么“一个女人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温顺,因为她生来就要服从不太完美甚至有许多缺点和恶习的男人。因此,她们从小就要学会忍受不公正对待,毫无怨言地忍耐她们丈夫的错误行为。”虽然男女有别,教育也应该有别。但也应该是教育方式而不是地位不平等。但是,阅读到后面越觉得有趣,觉得卢梭如果作为女人,一定会是很有智慧的女人,将会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他指出“女人要机敏,她才能保持她的平等地位,才能对男人表面服从而实际上是管理它”。再者,觉得卢梭的爱情教育是很好的。特别是对于现在的社会,我觉得我们的学校缺少爱情教育这一方面,或是是对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特别现在的孩子又很早熟,教师应积极引导其对爱情,对恋爱的观念,而不是一味的逃避或禁止。包括对现在的大学生,虽然恋爱是自由的。但是,许多人并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更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法去爱对方,也无法处理恋爱中的小摩擦。这其实很大一部分有我们教育的责任。所以,希望学校老师及家长能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读完本书,我对教育对教师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尽管有些地方会比较片面,但还是很享受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像卢梭,杜威等教育家的思想一直到现在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理论转化为现实总是不那么一番风顺的,但是我会努力学习那些大家的教育思想,希望有一天怀揣着自己的教育理想走上讲台,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第四篇:《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它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儿童审慎地选择,避开无知和荒谬的东西,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而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点。

卢梭这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反封建的教育先驱,不曾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未曾长久地从事教师工作。但通过顽强的自学和吸收前人先进的思想,通过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培养自然人,找出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身心特征,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依次实施,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儿童的兴趣,反对教师、成人的干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极不平凡的见解,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一定的科学性。

第五篇:《爱弥儿》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为《爱弥儿》,卢梭在书中系统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人类最伟大的教育家几乎都是在实践中得出教育真理,但是卢梭用真、善、美的道德规范和深邃的思想光芒阐释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为后人进行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主要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论科学与艺术》等。

二、写作背景

十八世纪中期,资产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卢梭所处的时代,学校教育与世隔绝,法国的天主教会统治着学校教育,儿童的个性发展受到极大的压抑。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原罪说”认为教育目的就是通过对儿童的约束、限制和惩罚改变儿童的本性,根除儿童的恶源。这种教育遭到了卢梭的不满,他在 《爱弥儿》 中写到“尽管有许多人著书立说,其目的,据说,完全是为了有益人群,然而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却被人忽视了。”

当时,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一要求。《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三、内容概要

本书以作者假想的爱弥儿的成长为线索,阐述了其教育思想,爱弥儿的成长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教育以及婚姻与爱情五个部分本书共分五卷。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前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第二卷,他认为2—12岁的儿童缺乏思维能力,主张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主张对12—15岁儿童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认为15—20岁青年开始进入社会,论述德育教育;第五卷,论述对子女的教育及男女爱情教育。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于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

1 之于事物,也就是自然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我们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核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相结合才能达到教育目的,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重点分析

第一卷中,“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引出了本书的探讨主题:我们必须了解自然人。本卷主要是对婴儿期教育的论述。第一,“新生的婴儿需要伸展和活动他的四肢,以便使它们不再感到麻木,因为它们蜷成一团,已经麻木很久了。”作者反对婴儿出生后用襁褓包裹婴儿使它们,认为这样会使新生婴儿表现在身体运动的内在的成长驱力遭到无法逾越的障碍。人们害怕自由活动会使孩子成为畸形,结果却逼着孩子长成畸形。第二“难道孩子需要母亲的关怀,不如他需要母亲的奶吗?其他的妇女,甚至牲畜,也可以使孩子吃到他的母亲不愿意给他吃的奶,然而她们绝不能像母亲那样地关心孩子”。作者提出真正的保姆是母亲,倡导母亲应亲自哺育婴儿,而且这是母亲应尽的义务。第三,“他的做法拿钱去雇佣一个是雇一个拿钱去替他完成他所担任的责任。满身铜臭的人,你以为用钱就可以给你儿子找到一个父亲吗?你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你给你的孩子雇来的这个人,甚至不能说是教师,他是一个奴仆。他不久就将你的儿子培养成第二个奴仆。”作者认为真正的教师是父亲,孩子由审慎而能力有限的父亲来培养,也许要好于世界上最能干的教师,因为热情可以弥补才能的不足。因此,他也为老师提出了一些要求,“一个好老师最为根本的品质就是,他绝不是一个可以被雇佣的人,有些职业是如此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那么就表明他们不配从事这些职业。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的职业不同,选择了教师这一行,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付出!

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处于理性的睡眠期,不应当对他们的心灵有所教化,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应该把成人当作成人,孩子看作孩子,按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反对为了不确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遭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因此,他提出:“远虑!这个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并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的远虑,恰恰就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根源像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疯了!”作者还提出一定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悲惨的方法就是:一贯顺从他,让他习惯于要什么就给什么。作者认为这样会增加儿童的欲望,并导致儿童愤怒和坏脾气的形成。

2 第三卷论述对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的智育教育。这里卢梭主要讲了三点:第一,“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一切,不是由于你的告知而是由于他的理解,不要教他科学知识,要让他自己发现”,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孩子,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二,他也在后面说明“我的目标不是教给他种种知识,而是教他在需要的时候获得知识的能力”,这与我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是教孩子知识,而是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他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问题不在于他学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作者这句话体现了知识的实用价值,在当今社会人们也很看重知识的实用价值,但我觉得知识的人文价值也很重要,知识可以提升人的内在素养,净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情感。

第四卷侧重十五至二十岁青年的德育教育。十八岁是博爱的年龄,二十岁是爱的年龄,指导和教育成年人,所采取单独的方法和教育儿童的方法完全相反,你应该毫不犹豫的把你精心隐瞒了如此之久的危险的神秘事情告诉他。“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比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所造成的危害要少得多”,“要么就让让他们产生一点好奇心,要么就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免他们达到一定的年龄后,会受到自己好奇心的危害”。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压抑孩子的好奇心或者不对孩子的好奇进行解答,可能孩子会通过自己的途径来了解,而我们是不能保证这种途径是否合理、合法,也无法预知这种途径会给所带来的危害。

第五卷则是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认为:“女子的所有教育都要与男子有关:要取悦男人,要对他们有所帮助,得到他们的爱和尊重,在幼年时期抚养他们,在壮年时期关心和照料他们,对他们提出建议和给予安慰,使他们的生活快乐而甜美,所有这些在任何时候都是妇女们的天职,我们应该从小就以此来教育她们”。男女从出生起都是平等的,卢梭所提出的爱情观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卢梭对女性存在一定意义上的歧视,女性就是为男性服务的,这是错误的观点,男女对社会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贡献,没有地位高低之分,在爱情中,双方也应该是平等的。

五、 读后感

1.培养自然人

卢梭所著的《爱弥儿》,详细地阐述了卢梭对人的教育的观点。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我觉得这是一篇内涵深厚,有着新颖观点的作品。“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深深 3 吸引了我,这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作者的主张:即人性本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2.不损害别人的思想

整本书始终贯穿着一种思想,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的思想”。卢梭提倡对孩子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要灌注绝不损害别人的思想,书中写道:“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孩子,而且对各种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虽然,社会上有很多坏人,甚至是十恶不赦的人,他们也有善的一面。有的对父母有孝顺的一面,有的对妻子有体贴的一面,有的对儿女有慈爱的一面。对于坏人或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不能以牙还牙,一眼还眼,做出伤害对方的事。别人伤害我们是他们的不对,如果我们又反过来伤害他们,那我们也有错。“不做坏事”才是一种境界,即便你没有做一件好事,但是你没有做危害别人、危害社会的事情就应该是一个好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圣人,什么事情做得都很完美,因此每个人都有必要不断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的行为有损别人就应该改过,这样才会不断地净化纯化自己的灵魂。 3.多方教育的重要性

《爱弥儿》认为我们生来软弱,生来愚昧,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人和事物的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为支撑点,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育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不同而互相冲突的话,那么对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种教育都趋向于同一个目的的话,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此,要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要使孩子受到这三方面协调的教育。 4.婚姻的忠告

卢梭讲到,“如果一个结子打的太紧,结子就会断掉的。婚姻的结合也是如此:你想使结婚的结合愈紧密,结果它反而会不紧密。婚姻的结合要求夫妇双方都要忠诚,忠诚是一切权利中最神圣的权利;不过,一要求忠实就必然会使一方把对方管束过严。限制和爱情并不相容,婚姻的幸福不能靠命令。占有或控制都不能束缚住一个人的心。怎么才能把最温存的关心变成一种义务,把最甜蜜的爱情变成一种权利?要使她成为一种权利,就需要双方有共

4 同的愿望,除此之外,在大自然中是找不到其他的办法的。”美满的婚姻最重要的是彼此的信任,不是一方紧紧地拴住或占有,另一方,而是两个人有共同的愿望,是一种亲人般的感情将他们一辈子聚在一起。现在社会的离婚率很高,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我觉得他们缺少对婚姻内涵的认识,甚至不知道为什么结婚,两个人吵吵嘴就离婚,这种婚姻是多么脆弱。建立在深厚感情基础上的婚姻,又怎么会这么随便的离婚呢?婚姻是需要两个人发自内心忠诚来维系的。

六、小结

通过读《爱弥儿》这本书,我对卢梭的教育思想有了深刻的了解,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对现在的教学有指导意义,由于时代的限制,他的有些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待他的思想,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全教育培训和评估下一篇:爱情长久的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