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的爱情观

2022-08-05

第一篇:现代诗歌的爱情观

寻觅爱情的爱情诗歌

寻觅幸福快乐的羽翼捕捉你的跫音

拾取你的脚步

爱情你在哪里

寻觅在每一春夏秋冬季

我在这里…

你在哪里…

喜欢爱情海的美丽

羡慕柏拉图式的恋爱

用思念谱写着寻觅的乐谱

拿幻想来演奏梦想的乐曲

找遍你的身影

踏过你的足迹

寻觅在每一东南西北

我在这里…

你在哪里…

灯火阑珊下的倩影

风花雪月里的微笑

一幕幕回荡在眼前

一次次漂浮在梦里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思念里

我在这里…

你在哪里…

第二篇:渴望爱情的爱情诗歌

我已潦倒半生,修炼出沧桑而猥琐的面孔,

可是,

我依然在追寻爱情。

世俗的凶残把我撕咬,

无情的现实把我欺凌,

我站在冷冷的渡口,

聆听世界的狰狞。

夜深了,

又起风,

泪水迷蒙了我怯怯的眼睛。

虽然,

我弱不禁风,

但是,

我会用倔强,

痴痴地等,

等待那份唯美的爱情。

文字对于我,

只是一个借口,

爱情,

才是我的初衷。

心爱的人啊,

你是否正在聆听?

我这份爱的嘶鸣!

夕阳,

正在洇红我奄奄一息的痴梦,

我只需要一个人懂。

在这个寂寞的夜,

有一种欲望,

在心中躁动,

我知道,

那是因为爱情。

夜很冷,

时下正是严冬,

一如我此刻的心境,

被世界的冷落冰封。

我不知道,

未来的路还有多长,

但是,我已决定,

我要用我所有的生命,

等,

直到成功,

或是,

带着梦,

走进那座坟茔。

亲爱的人啊,

如果你听懂,

请回声,

我们剩余的日子,

如同这个萧条的季节,

已经有些凋零。

请尊重,

我们这剩余不多的生命。

只要你存在,

我会一直等,

在一路的寻找和呼唤里,

把你惊醒,

从此,

让我们两颗本属于一起的灵魂,

重新归整,

归整在一起,

让我们的两颗彼此痴爱的心,

在同一频率里律动。

第三篇:爱情就要流走的爱情诗歌

没有音乐我度不过最后一个冬季无法飞越的爱情海却可再次爱恋你

看日子慢慢长大我被时光撕碎

前世的回眸要有多珍贵

望长夜漫漫也不与人说

来到这里我一颗脆弱心

灯光灭倾诉故事可有人听

今夜小雨淅沥不留情

哪比一生一人一句我爱你

最后的爱情,最后要流走

哪里找寻我的无措

一个愚钝少年又怎能想太多

可需停止这份想念你告诉我

绿茵场上你的发芳

任春日晚风明媚阳光被带走

未知的生活也再熟悉不过

当爱情,就要流走,我还能忧伤多久

当绝望,就要实现,我还能哭泣多久

愚钝的少年想得太多

可否停止这份想念你我不能懂

那次关于我的理想

与音乐和我一起变老

陪伴我,

远方的风景提足再走

也再熟悉不过

如果爱情,离我远走,这份爱再没借口

第四篇:以哭泣的爱情为题的爱情诗歌

寻寻觅觅寻不到你

我不停的问自己

你在哪里

点点滴滴

全是回忆

心被千万次剥离

淌在雨里

既然不能在一起

为何让我认识你

既然认识你

为何要分离

难道是我绿叶不解花的情意

真的是我不懂爱的另一层含义

你就这样悄然别离没有任何消息

像是断了我的呼吸带走所有美丽

我在很深的惆怅里

伤痛不已

当初在一起

真的不容易

说好长相依

永远不分离

你怎么可以

轻易将爱放弃

怎么可以

随便将誓言枪毙

难道在你心里

我根本就不是你的唯一

你就这么忍心看我的心被狠狠撞击

忍心看我的哀伤似黄河决堤

没有你

就没有了我的天地

没有你

我不知道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第五篇:谈论金庸小说的现代爱情观

湖北鄂州大学基础科学系04级中文(2)班 刘江雄 436000

【摘 要】言情自始至终是贯穿金庸小说创作的一个最基本的主题。而金庸的小说突破了旧日言情小说“才子佳人”的单一模式,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是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现代言情小说。本文主要从爱之平等、自由、本色、源泉、归宿等五个方面来探究金庸小说的现代爱情观和独特价值。 【关键词】 金庸小说;

现代性特征;

现代爱情观

引 言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与进步,一切都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说,现在的青年享受着空前绝后的自由恋爱。然而在古代中国却没有这么幸运。翻开中国的古代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爱情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没有选择的婚姻中又有多少人拥有真正的爱情呢?没有爱情的婚姻就像坟墓一样了无生气,它造成了多少人间悲剧。为了传承美妙的爱情,爱情自古以来被无数的文人骚客娓娓道来,从而传达出对正常人性欲望的渴求和呼唤。在封建意识的残渣余孽还没有消失的情况下,倡导具有现代特征的爱情观尤为重要。正如金庸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中所说的那样“我自己的爱情生活不是很圆满,也谈不上凄美,总之不是很圆满,不很理想”。[1]为了成就他的理想,金庸在他的小说世界里塑造了一系列行侠仗义、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的男女侠客形象,他们在江湖世界中无拘无束地挥洒着他们的光辉和人性,编织着美妙的具有超时代特征的爱情童话,寄托着金庸美好的爱情理想与追求。

1.爱之平等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人道主义的宣言,就是人人平等的宣言书”[2]。金庸小说中的现代爱情观首先体现在恋爱双方主体性的平等地位。在武侠小说江湖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小说中的人物摆脱了律法和各种陈规陋习的束缚,为男女平等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现代的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

1 他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在这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同等的地位,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见一向都征求妇女同意的”。[3]男尊女卑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陋习,在古代男女之间毫无平等可言。然而在金庸的小说之中,其历史背景虽是封建社会,但江湖世界却使之与古代的历史真实相对的脱离,为金庸小说的情爱观中的男女平等创造了条件。在金庸小说中,义薄云天的男女侠客们不问出身,不讲家庭社会背景,只讲两情相悦、以情相许。在这个虚拟的江湖之中实现了真正的男女平等。在传统社会中,女子一般是操守家务、独守闺房、相夫教子。而在金庸的小说中,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一样可以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可以随心所欲的爱慕、追求自己心仪的男子。她们和异性一起游历江湖、水中泛舟、山涧习武等。这些无一不体现了现代男女平等的行为价值观。这一点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社会中是不可思议的。若依据当时的社会历史真实和道德标准,这些女子无一不违背伦理道德,必然引起封建文人的指责、批评和唾弃,但是这些却被金庸以赞许的态度娓娓道来。小说之中男女主人公在恋爱过程中不问出身,地位,双方都积极发起爱的攻势,男女主人公之间互相爱慕、互相追求,特别是女主人公首先对男主人公展开行动攻势,这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是不可能允许存在的,并认为是荡的体现。

金庸笔下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抛开了一切社会经济利害因素,从而成为了美妙的纯情的理想的爱情。郭靖完全不考滤华筝的公主地位而毅然决心只同黄蓉相好。赵敏不顾公主的高贵身份,为了一教之主张无忌,毅然离开郡主家门,背叛父兄。胡一刀在选择妻子时,置价值连城的宝藏而不顾。他说:“世上最宝贵之物,乃是两心想悦的真正情爱,决非价值连城的宝藏。”[4]同样,出身大理皇室的段誉并不顾自己的王子身份,为追求王语嫣而受尽千辛万苦,忍受了万般侮辱。“梦姑”也不顾西夏公主的身份对出身少林的虚竹一往情深,招为驸马等。在叙述这些故事的时候,金庸对他们没有作出贵贱之分,而是将他们置于平等的地位加以客观的评价和称赞。当然,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金庸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是不讲究门当户对的。情义在爱情中占据了绝对的支配地位,爱情的精髓就在于一个情字,为情而做出一些违背当时落后伦理习俗的行为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还是值得称赞和支持的!一个情字使青年男女撇开了一切社会地 2 位和经济上的差距。从而走上了真正的平等。然而这种平等在现代爱情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是现代爱情不可或缺的一个特征。

2.爱之自由

“生命可以牺牲,意志自由不可以牺牲,不得自由我宁死,人们要不知道争恋爱自由,则所有的一切都不必提了。”[5]没有自由的爱情是不完美的,爱的自由使人们充分体会到幸福的美妙。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是现代人个性解放的重要体现之一,更是现代爱情观的基本特征。在金庸的小说世界中,社会习俗,伦理规范是不干涉侠客们的爱情的。这就为具有现代特征的恋爱创造了基本条件。在古代专制的封建社会中,自由恋爱对当时的男男女女来说无异于异想天开、痴人说梦。即使有那么一两个冲破重重阻碍,也未必成功。再退一步说,即使成功,要么是委曲求全,要么是向封建伦理道德规范投降,符合其要求。要么变为底下的连理枝,要么化为天上的比翼鸟,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正如张生与崔莺莺喜结秦晋,则是以张生点了状元门当户对为条件的,它符合了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这也可以说是文学家的理想的寄托和好意成全的;梁祝二人化为蝴蝶比翼双飞,他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则是以死为代价的,成为了千古的佳话。总之,在古代封建社会之中,自由恋爱是不可能的。但在金庸的小说之中古代封建社会的江湖世界就没有这些麻烦。

以南宋末年宋、金、蒙古之间波澜壮阔的战争和社会生活背景。郭靖和黄蓉的爱情,要排除的障碍也只是对黄蓉带有偏见的郭靖的师傅们和如何获得黄蓉爱才的父亲的支持。虽然遭遇了种种困难和磨练,但是金庸终于力排万难,让黄蓉和郭靖自由恋爱,从而成为一对令人羡慕的人间情侣。在追求自由恋爱的过程中,最执著最艰辛的莫过于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小龙女的师傅身份使得杨过要取小龙女违背了当时的伦理规范,这使得对恋爱自由渴望的具有强烈的反抗个性的杨过将一帮人骂的个狗血淋头。他带有反封建礼教,反封建伦理的炽热甚至发出自由恋爱的告白:“我做什么事碍着你们了?我又害谁啦?姑姑教过我武功,可我偏要她做我妻子。你们斩我一千刀,一万刀,我还是要他做我的妻子。”[6]这些话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完全可以说是语惊四座、骇人听闻、肆无忌惮的叛逆之言。你也许可以忘记杨过的一生中凄惨的经历和黄河边的侠义之行,但你不能忘记也无法忘记这惊天破石之语。杨过公开叛逆整个社会,只是为了能和小龙女自由恋

3 爱,长厢斯守。正是杨过坚守自我,坚持自由恋爱,从而成为了当代青年爱慕和追求自我爱情的偶像,他的叛逆和忠贞成为现代人竟相模仿的典范。更为可贵的是当杨过得知自己的心上人小龙女早已被迫失身与武当派的尹志平时,并无半点嫌弃、厌恶小龙女之意。因为爱情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他对小龙女的爱是如此的刻骨铭心、至死不渝。只要能和心上人小龙女长厢斯守,他根本不会理会其他任何事任何人。尽管二人之间也发生了种种误会,但始终都能够相爱相惜。即使小龙女莫名其妙的离开,那怕一走就是十六年,杨过也无半点怨言,更不用说追杀报复了。反而执著的追求,为了爱情,毅然跳下了悬崖。这种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感人肺腑、令人钦佩。其他的如胡一刀夫妇、石清和闵柔、夏青青和袁承志、令狐冲和任盈盈等等,他们都是对自由恋爱追求的典范。尽管他们的自由恋爱之途不尽相同,但是却都没有受到来自社会制度的压力和阻挠,从而超越了当时而直指现代,充分展现了爱的自由的权利。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对恋爱自由追求的侠义之士外,还有一大批女性成为追求恋爱自由、充分发挥个性的新时代的女性。20世纪,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日益觉醒,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女性越来越表现出她们的坚强、勇敢、柔韧、坚持不懈等等。从金庸的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女性可以说是自由恋爱的主动者、引导者、实践者和追求者。她们具有现代女性的特征积极追求自由恋爱,而不是像传统女性那样消极地等待男性的爱,只要是自己的所爱,只要能使自己幸福,就会不顾一切地勇敢地不懈地追求。这在古代传统社会中是不可思议的和无法想象的。南兰、任盈盈、霍青铜、李元芷、夏青青、黄蓉等等都是典型代表。她们已经不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女追男的层面上了,它有着一定的更为深刻的内涵,那就是女性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的一个重要体现。金庸小说中的这些女性追求者都打上了主体意识的烙印,这种主体意识的增强反映了人类挑战自我,使自我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就像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发展观一样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观念无疑是具有现代性甚至超现代性的。

3.爱之本色

金庸小说中的现代爱情观的表现出现代人的勇于牺牲、勇于奉献的本色。在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基础的封建社会中,女子嫁人,首要的选择是解决吃住问题。正如民间谚语中所说的那样“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女子对丈夫有着强烈的依

4 附色彩。这样的经济基础和女子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她们的依附关系,从而导致了几千年来的“男尊女卑”的思想,缺乏经济独立和物质基础的男女爱情必然无法上升为精神上的理解。因而,也就不存在为了爱而无怨无悔,更不会为了爱而自动的、由衷的去奉献、去牺牲。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吃穿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情况下,人们对爱的追求也就理所当然的上升为精神层面,并勇于为爱而奉献。金庸小说中主人公对爱的追求恰恰体现这一点。

在《天龙八部》中,痴情公子段誉对王语嫣的爱慕与牺牲让人钦佩不已。痴情的段誉为了不让心上人王语嫣伤心断肠,反而去撮合王语嫣与慕容复,力劝慕容复不要去西夏参加驸马比武招亲大会,和王语嫣结为百年之好。慕容复一气之下将他扔入枯井之中,他仍无怨无悔。段誉劝慕容复的那些话,自然句句是真,他不是为了慕容复,也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王语嫣,更是为了表达对王语嫣的爱。他是真正的爱者,所以为了使王语嫣快乐开心,竟然不断地违背自己的心愿,反而劝慕容复与王语嫣结为秦晋之好。段誉的爱情的真挚与高洁、勇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充分的表现出来了。在少林寺打斗之中,段誉遭到慕容复的侮辱和暗算,并且又将段誉之父——段正淳打成重伤,迫使段誉出手,用六脉神剑将慕容复打得狼狈不堪。如此深仇大恨,即使杀了慕容复也无可厚非。但是段誉并没有这样做,反而饶了他的性命,只因不想王语嫣伤心。如此痴情与牺牲,真是人间罕见。同样,黄蓉若不是深爱郭靖,也就不会陪郭靖一起死死守卫襄阳几十年,最后殒命于此。程灵素为了救胡斐的性命,不惜用嘴吸出毒素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素有武林第一美男子之称的“白胜刀王”胡逸之,他的刀法绝伦、风流潇洒。然而当他见到陈圆圆之后,从此便神魂颠倒而不能自拔。为了追随她保护她而退隐江湖。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当年陈姑娘在平西王府之时,我在王府里做园丁,给她种花拔草。她去了三圣庵,我便跟着去做火夫,我别无他求„„”。 “这二十三年中,跟她也只说过三十九句话。她倒向我说过五十五句”。一代刀王为了他的爱做出如此大的牺牲,抛弃身份地位,甘做杂役,保护着心爱的人。几十年来说过的话都一清二楚,这正如他对韦小宝所说的那样“你喜欢一个女子,那就要让她心里高兴,为的是她,不是自己„„”。[7]这简直就是现代人对爱的奉献、牺牲的宣言。正如黑格尔所说:“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

[7] 5 止停留在性欲上,而显示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8]

4.爱之源泉

爱情的源泉是男女之间的欲望和性本能的相互吸引而产生的。欲望是爱产生的前提,性则是爱得以维持的一个重要条件。爱情则是欲望的实现和对性对象的选择,同时也可以说是对性的升华。欲望使人产生行动,性的吸引可以发生于任何一对男女之间,而爱的选择则是特定的。‘爱是为了他人,指向他人,而奉献自己的身心情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欲则是为了自己,指向自己,占有对象,满足自己的欲望,是“人心不知足,天高不为高。”[9]在传统社会中,性和欲一直是人们避而不谈的话题,男人谈性则认为淫,女人谈性认为荡,并对其采取回避、批判、打击的态度。这种对人性进行无情的摧残和压榨,使人的本能无法真正的体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个禁区已经逐渐的开放,性已不再是见不得人的事,欲也不是丑陋和下流的代名词。在金庸的小说之中则是更多的强调爱情,但同时也客观的对性加以尊重,具有现代人的爱情意识。

性、欲和爱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爱的性是不道德的。“爱情的精神力量使男女之间的感情在性欲这种强有力的生物刺激因素消失之后不至于冷却”。[10]在中国,由爱到性,我们认为是正常的、顺理成章的、理所当然的。但反过来则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然而,由于性的冲动及其满足而激发出热烈的爱情在社会上也是存在的。这可以说是现代人的爱情观的一个方面。在金庸小说中对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加以批评,而是加以客观的尊重和赞许。在《天龙八部》中,作为“四大恶人”排行老二的、罪大恶极的、无恶不做的叶二娘与玄慈大师的感情纠葛。这里,我们姑且不论他们的品行如何,从他们相识到叶二娘怀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爱不可以不说是欲望促使爱的行动,而爱的行动进一步发展为性关系,从而使爱得以升华。在萧远山和虚竹要叶二娘说出她所深爱的那个男子是谁,她死也不肯说。萧远山接着又说:“这男子只顾自己的声名前程,全不顾你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未嫁生子,处境是何等的凄惨。”“他为什么让你孤零零的漂泊江湖?”叶二娘说:“我是不能嫁他的,他怎么能取我为妻„„他是好人。”[11]这些话中充满了对情人的思念。昔日的恩情,不因自己深受苦难、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直到最后,当事情被披露在众人面前,作为当时的少林方丈

6 玄慈大师犯下了双重罪孽(依据佛规),自绝经脉而死,叶二娘随之徇情而亡。就他们的爱情本身而言,却是可歌可泣的。他们的双双身死使得他们的人性的光辉得以闪烁。如果这一点还不足以证明这个观点的话,那么虚竹与西夏公主的爱情途径则完全是由欲望发展为爱情的。在金庸小说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态度则是赞许和客观的加以尊重。当年过九旬童姥诱惑并迫使虚竹破戒。于是她将虚竹强行带进一个冰窟,同时,也将西夏公主俘进冰窟之中,迫使他们睡在同一张床上,他们二人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由在第一天时间的流逝中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欲望和朦胧的爱,然后在第二天、第三天欲望的煎熬之下发生了性关系,进而发展成爱。从书中的“次日,童姥又将那少女带来和虚竹相聚。两人第三日相逢,迷惘之意渐去,恩爱无比,尽情欢乐。”[12]可以看出。一别多年,茫茫人海,虚竹对“梦姑”的思念慢慢的转化为刻骨铭心的关怀,此时的性本能已经升华并成为坚贞不渝的爱情了!金庸对他们的由性发展成为爱情的故事是以一种赞许的态度加以叙述的。

在《倚天屠龙记》中,光明左使杨逍以暴力手段占有了纪晓芙,并且使她求死不能。纪晓芙瞅着一个机会逃了出来,生下一女,取名杨不悔。光从这个名字中就可以看出纪晓芙对杨逍的爱是不后悔的。姓是杨逍的“杨”,而“不悔”则是她情感意志的体现。特别是当纪晓芙得知名扬天下的大师伯孤鸿子居然是给杨逍活活气死的就更加不悔了,反以为傲。最后,当灭绝师太要纪晓芙去刺杀杨逍时,她至死不肯,被灭绝师太一掌击毙。直到张无忌运用他的医术使纪晓芙在临死之前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求„„求你„„送她(杨不悔)到她爹爹那

[13]里„„我不肯„„不肯害她爹爹„„”这一句更深刻更明确的表达了他对杨逍的爱是真心的、永不后悔。如果我们还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强暴的性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尽管它是以这种方式开始的,但却是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告终。即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爱情结束的。造成这种悲剧(纪晓芙之死)的原因并非主人公的性爱关系和性爱本身,而是社会伦理和教派仇恨。性是爱的一个潜在的根源,又是它期待的结局。也就是说它既是爱的起点,又是爱的一个目的地。如果说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那么性则是羊肠小道上的一座座凉亭。金庸小说不再回避性这一个敏感问题,而是对此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尊重着人的本性,是现代爱情观的一个典型特征。

7 5.爱之归宿

在男女情爱的观念上,金庸所作的最重要的现代意识的改造,是他笔下的男女主人公都“用情专一”,并且可以根据他们的爱情情况推断出他们以后的婚姻是实行“一夫一妻”制。如果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带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话,那么书中众多女子的爱得不到回报而落得个悲惨命运实际上则是金庸强烈的现代意识所致。金庸笔下的男主人公都是侠骨柔情的至情至性者,一方面他们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武功高强、魅力四射,吸引了众多的美丽少女,另一方面为了成就他的用情专一,维持爱情的忠贞和婚姻的“一夫一妻”制,最终使这些女子要么无所依附,要么终生守望,出家为尼,要么为情而死等等。然而,在古代中国,“一夫多妻”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一个男人拥有三妻四妾甚至可以说是财富和权势的象征。但在金庸的小说中(《鹿鼎记》除外)都完全超越了当时的历史现实,而依据现代人的情感、理想等方面的需要去重新选取、发掘或移植新的材料,从而呈现出与古代历史真实面貌完全不同又息息相通的意境来。

在《天龙八部》之中,段誉以其侠骨柔情、宅心仁厚吸引着钟灵、木婉清、王语嫣三位美女。为了成就段誉的“用情专一”,钟灵、木婉清则香魂臆断,从而使“一夫一妻”制成为必然。在《神雕侠侣》之中,郭芙、郭襄、小龙女都爱上了杨过,但文中却以杨过和小龙女隐退江湖为结局。赵敏、殷离、小昭、周芷若都深爱着明教教主张无忌,张无忌实在难以取舍。因为周芷若对他不仅有汉水船中喂饭之恩,而且有光明顶上指点之惠;殷离对他有断腿处赠饼送饭之情,更兼有舅表兄血缘之亲;小昭自命丫鬟、殷勤服侍张无忌,并且在光明顶密洞中相助他练就乾坤大挪移之恩;赵敏几次搭救、背叛父兄之恩。然而为了成就“一夫一妻”制,金庸以小昭在火芦岛上为救其母和明教教主张无忌等人而不得不离去,做了波斯的圣女,终身守望;殷离面目全灰而不得不离开明教教主张无忌;周芷若最后接任峨眉派掌门(峨眉派是道姑,不能谈婚论嫁);赵敏和张无忌相亲相爱,正如张无忌对周芷若所说:“小昭离我而去,我自是十分伤心。我表妹逝世,我更是难过。你„„你后来这样,我既痛心又深感惋惜。然而,芷若,我不能瞒你,要是我这一生再也不能见到赵姑娘,我宁可死了的好。这样的心意,我以前对旁人从未有过”;“ 芷若,我对你一向敬重,对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对小昭是

8 意存怜惜,但对赵姑娘却是----却是刻骨铭心的相爱。”[14]这说明了张无忌并非风流成性,而是一个“用情专一”之人,最后小说以赵敏和张无忌两人隐居火芦岛,过着“一夫一妻”制生活为结尾。用情专一是现代爱情观的一个道德标准,他战士了现代人在感情上的平等。而一夫一妻制则是现代婚姻制度的一个要求。在金庸的小说之中,他们的历史背景是古代社会,但其爱情观、婚姻观却符合现代人的特征,具有十分明显的现代性,我们不能不说这是处于现代的金庸的爱情意识作用与其作品的重要体现,展现了现代人的爱情婚姻的需求。

总 结

金庸小说是一门反映生活、改造生活、提高生活、展示生活的艺术形式。尽管其中有着大量的虚构和夸张,但是小说所要表达的精神却是来自生活,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金庸在其小说中展示出来的爱情是现代爱情的一个缩影,反映了现代人在爱情问题上的观点,对于残留在现代社会中的腐朽落后的传统封建思想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让现代人在阅读其作品是接受了爱情的洗礼,为我们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特征的爱情观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而在某些传统思想仍然侵蚀的今天,勇于追求自由恋爱的今天,回味金庸小说的爱情观和对其独特的价值加以挖掘、阐释、研究,对我们仍有启迪。

参考文献

[1] 傅国涌. 金庸传[M]. 北京十月出版社,2003.7.375 [2] [保]基-瓦西列夫. 情爱论[M]. 赵永穆、范国恩、陈行惠译,上海:三联出版社,1984,392

[3]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室编. 马克思恩格斯学说集要[M].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95.4.1 , 3574 [4] 金庸. 雪山飞狐[M]. 广州:广州出版社, 2002. 11, 192 [5] 冯沅君. 卷葹[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83,4 [6] 金庸. 神雕侠侣[M]. 北京:三联出版社 1994,510 [7] 金庸. 鹿鼎记[M]. 北京:三联出版社 1994,1228 [8] 转摘自 语文学刊[J]. 佘爱春 构筑真善美——论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德育意义 . 2004,6:108.

9 [9] 陈墨. 金庸小说情爱论[M].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2000.4, 168 [10] [保]基-瓦西列夫. 情爱论[M]. 赵永穆、范国恩、陈行惠译,三联出版社,1984.10,20 [11] 金庸. 天龙八部[M]. 广州:广州出版社 ,2002.11 ,1486 [12] 金庸. 天龙八部[M]. 广州:广州出版社, 2002.11,1286 [13] 金庸. 倚天屠龙记[M]. 北京:三联出版社 ,1994.5,494 [14] 金庸.

倚天屠龙记 [M]. 北京:三联出版社10

1994,79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消防安全考试题库下一篇:现代物流技术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