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

2022-09-13

艺术是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是最具普遍性、直观性、生动性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形式。他以其美的形式和独特的魅力, 伴随人类历史发展, 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丰富并美化人们的生活。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国民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加强艺术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也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全面推进艺术教育已成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审美教育的学校艺术教育, 是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但是, 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忽视艺术教育和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开发和提高, 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艺术教育受到排斥、受到挤压, 难以发挥作用。这种状况导致学生的艺术素质较差, 也影响了学生文化素质和的提高, 制约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 必须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高度重视学校艺术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 它通过艺术文化的教学, 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欣赏与表现活动, 并在艺术活动中学习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 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但是, 从学校艺术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 不少学校对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 艺术教育状况不令人满意。使得艺术教育出现了以下几种误区。

1 艺术教育存在着德育化倾向和智育化倾向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实践中, 在评价与实施艺术教育时, 我们只是产生了它是否有益于德育、智育的考虑, 或把艺术教育仅仅看成德育、智育的一条途径、一种手段, 把艺术教育的目标确立为德育、智育的目标, 把德育、智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机械地运用于艺术教学上。例如, 在音乐欣赏课中, 有的老师把经历集中在挖掘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上, 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故事情节等来展开, 而不是从分析音乐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 从分析艺术形式如何表达艺术内容入手, 让学生的注意力真正集中在艺术作品上, 以致使欣赏课沦为思想品德课。与艺术教育的德育化倾向一样, 由于国内外许多实例、研究表明, 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习成绩, 致使许多人片面强调艺术教育在智育方面所起的作用, 把艺术教育看作是智育的附属手段, 进而把艺术教育纳入到了智育的轨道, 以致一方面把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习成绩明确为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另一方面又不加区别地采用与其他学科教育相同的方法来进行艺术教学, 不考虑教师应该怎样去教, 学生应该怎样去学;不思考艺术教育究竟是在什么样的层面上,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挥德育功能、智育功能, 我们所实施的艺术教育便不在有审美的性质, 这样的艺术教育实际上已不再是艺术教育了。

2 将艺术教育看作是“特长教育”

虽然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但是,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实践中, 不少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只局限在艺术特长生教育方面, 而全体学生艺术教育被忽视。这些学校, 表面上学校的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氛围因为特长生的推动显得较为浓厚, 实际上却是把艺术教育与普通学生相隔离, 大多数学生只是学校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的“看客”。这实质上是重视了少数学生的艺术教育, 忽视了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这种情况, 是与学校全面的艺术教育精神相违背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 目的并不是培养和造就艺术家或专业艺术工作者, 而是培养、提高、发展人的艺术素质, 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 学校的艺术教育从根本上来说, 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应该享受到的教育, 是“大众”的教育, 而不是“专长”的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首先必须立足面向全体学生, 其宗旨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3 将审美教育等同于艺术教育

审美教育是一种运用艺术美和现实美来影响、感染受教育者, 并使之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它本质上是一种“美”的教育。艺术教育则是通过艺术形式向受教育者传授技艺, 使之受到情感的陶冶、审美能力的提高、思维空间的扩展, 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首先, 我们应该肯定艺术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基本途经。但是, 在肯定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的同时, 必须在理论上认识到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审美教育, 不能简单地以艺术教育替代审美教育。否则, 审美教育就有可能在艺术教育的名义下被架空, 或者走向误区。

简而言之。审美教育就是以美育美, 即席勒说的“由美的对象产生美”[1]。从审美教育的内容来看, 是一切美的事物, 其中不仅有艺术美, 还有现实美, 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等, 这就远远超出了艺术教育的范围。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中心并且围绕艺术而展开的教育, 它不能离开艺术。一旦它离开了艺术, 就不能称之为艺术教育。如果以为艺术教育就是审美教育就会把丰富多样的现实美排斥在审美教育的内容之外, 大大缩小了审美教育的范围同时也会把审美教育的职责仅仅放在艺术工作者的身上, 而不能认识到审美教育乃是一种人人、时时、处处都可实施的最有普遍性的教育。就学校的审美教育而言, 绝不只是艺术教师、艺术课程的任务, 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以课程教学为例蔡元培就曾经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 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2]且不说与人的思想、情感有着密切关系的人文社科类课程, 就是看似与情感无缘的自然科学类的专业课程, 无不充盈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有待挖掘与发挥。

审美教育不能以艺术教育来替代, 不仅因为审美教育是一种人人、时时、处处都可进行的普遍教育, 它的范围远不是艺术教育所能包容、含括, 还因为艺术教育虽然是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基本途径, 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教育都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要求“由美的对象产生美”, 即造就审美的人, 审美的世界。而艺术教育所产生的可能是美, 也可能不是美。如果以为加强艺术教育就是加强审美教育, 就必然会混淆审美教育的性质、目的, 使之走向歧途。

摘要: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国民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对学生素质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有一般语言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 它通过艺术文化的教学, 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欣赏与表现活动, 并在艺术活动中学习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 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但是, 现阶段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不容乐观, 学校对艺术教育认识不够。基础教育阶段过分强调艺术教育辅德功能, 将艺术教育看作是特长教育并将审美教育等同于艺术教育, 这些都不利于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艺术教育,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 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4.

[2] 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3] 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4] 张林.浅谈对艺术教育的理解与认识[J].科技资讯, 2007.

[5] 郭声健.艺术教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EB/OL].郭声健艺术教育网, 2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律基础》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下一篇: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