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校本课程总结

2023-02-27

总结是记录某个时期的学习或工作情况,通过系统性分析的方式,编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通过这份报告的内容,可让我们更加了解工作情况。那如何写出科学合理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技创新校本课程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科技创新校本课程总结

科技创新校本课程总结

转眼,一学期的校本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了,回顾这学期科技创新小组的活动情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兴趣小组,特将本学期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以便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向学生传授科普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科普的兴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科普的兴趣

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有一部学生分本身就对科普充满了兴趣,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参加科技创新小组的。因此,培养学生对科普的兴趣是组织科技创新小组的首要任务。在本学期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我大胆使用课外教材,以新的切入点进行科普教育,并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科普是一件好玩又有趣的事,从而对科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拓展了学生的科普知识面

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主要是通过课本来获取知识,在课外获取科普知识的途径贫乏。因此我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各种科普资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学唱科普小歌谣等,让学生多接受生活中常用的科普,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科普的实用性,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用。

三、增加了学生动手能力锻炼的机会

科普是一门动手课,因此能动手才是真正的重点,因此我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与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上。使学生真正领悟科普的精髓,而不是单纯的学“哑巴科普”。

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科技创新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开阔了学生的科普视野,播下了爱好科普的种子,兴趣组的学生的科普成绩都比较稳定且优秀。

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第二篇: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意义: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实力的最关键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

开设科技创新校本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方法,初步具备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可以激起学生自主探究学科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总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提升办学品位、创建新优质学校的重要突破口。

二、课程内容:

1、传授性活动: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观赏科普类影视作品,在校园设立专题宣传橱窗和展板,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展览、科技馆和科研院所,邀请科学家或科技人员到校开设讲座和演示,定期开展科学小知识竞赛等,通过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2、操作性活动:结合科学课等学科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手段,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重点开展航模、海模、车模、建模、机器人、创意设计、机械探秘以及生产生活中实用器具的制作和改进等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3、探究性活动:通过想象设计、观察调研、分析比较、探索求证、表达交流等手段开展探究性活动,活动成果呈现为设计方案、科技小论文、调查报告、科幻画和电脑制作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开展上述活动过程中,应坚持实践性原则,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坚持开放性原则,关注现实生活,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和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活动;坚持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对学习内容与合作伙伴的选择;坚持探究性原则,强调动态生成,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现象到本质地探求知识。

三、实施条件:

1、清原镇逸夫中心小学科技创新特色鲜明,成果斐然。作为抚顺市校园科普示范学校,抚顺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我校近年来在抚顺市历届科普比赛中成绩突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具有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和条件。

2、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硬件条件。学校新建科技教育基地共设7个科技活动室,开设9门课程。

四、推进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前期准备:

1、出台项目实施方案,成立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

2、召开全校师生动员会,制订实施细则。

3、建立专职教师队伍,聘请专家培训教师。

4、建立科技创新活动室,图书室设立科技类图书专架。

5、设立科技创新宣传专栏,校报开设科普宣传栏,营造校园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第二阶段(2013年8月—2014年12月)全面铺开:

1、各班开展科普教育,做到人手一份《科普报》和一本其它科普读物。

2、开展科技创意与科幻画制作活动,全校学生人人参与。

3、开设科技活动课,每周两节:航模、车模、海模、建模、机器人、机械探秘、创意设计、电子百拼等。

4、选拔部分学生开展专项培训,参与有关比赛活动。

5、设立科技节或科技创新活动月,集中开展宣传、展示、评比等活动。

6、建立校外科技创新活动基地或较为固定的联系单位,定期开展活动。

第三阶段(2015年1月—2016年10月)调整提高:

1、邀请专家到校进行中期评估。

2、找差补缺,调整方案,提高效益。

第四阶段(2016年11月—

)形成特色:

1、整理资料,总结成果,形成报告,迎接评估。

2、完成评估,形成特色,长期坚持,良性发展。

五、预期成果:

1、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特色鲜明,具体表现为:

(1)校园物化环境具有明显而独特的科技创新教育特征和风格。

(2)学校具有浓郁的科技创新教育文化氛围,构建了科技创新特色活动系列和实践平台。

(3)学校编写科技创新教育的校本教材,形成了稳定运作的校本课程。

(4)学校形成了科技创新特色教育的运作机制,建立了“科技特长生”成长通道,师生大面积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到新的层次,为创建新优质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高,具体表现为:

(1)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为进一步的发展和深造奠定了基础。

(2)初步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和行为习惯等。

(3)确立了科学道德观,如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友善交往、合作共处等。

3、教师科学素养全面提高,具体表现为:

(1)教育观念的更新。破除教师为中心、知识为本位的观念,确立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2)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摒弃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确立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方法,由注重教转为更注重学,由注重结果转为更注重过程,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改进课堂教学。

(3)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努力吸收新知识、更新旧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成为研究型教师。

六、组织机构:

成立领导小组,组长:邵连君,副组长:齐惠鹏,葛晓华,成员:徐胜洋、张连辉、邹长利、于江、王毅力、徐艳秋、王棣。责任部门:德育处、少先队。

第三篇:论述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字数:2567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3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加强科技教育、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作为重要任务;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列为重中之重的工作。而美国的未来越来越取决于能否向全体美国儿童提供有质量并具有本国特色的科学教育”,并对小学科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要;韩国把培养儿童的科学研究能力作为基本措施来抓,制定了有关科技教育法规;英国在教育改革中采取了鲜明的科技取向策略,要求通过学校课程来强化小学科学教育„„等。国外发达国家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和采取的有效措施,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科学教育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小学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我们学校也不例外。

开展创新教育是符合学生生命成长规律的,学习、体验创新的过程将激扬学生生命潜能,让学生个性飞扬,形成主动进取、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个性品质,让学生终身发展受益。

一、明确目标

第一,学校领导对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十分支持科技活动的开展,积极规划未来发展,力图进一步彰显我校科技教育特色。

第二,抓住学校以科技特色活动的开展带动科技教育为主线,因此,在科技特色活动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科技创新无从谈起。

第三,加强科科普宣传工作,让小学生徜徉在科学的世界里,徘徊在自然与人文社会之间,探究先辈智慧的结晶,感受社会的变迁。

第四,特色活动的系列化,提炼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为抓手,通过教师有步骤、有重点、可持续地组织学生开展生物、环保的科技探究活动,进行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基础性培养的实践探索,强化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教育,从而整合学校的科技活动,并坚持可持续开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提炼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通过亲身亲身实践和直接体验,为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二、确定研究内容

第一,将科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与教材编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本校小学生的特点,对我校的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力求创新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二,让小学生走进生活,亲身实践时,一定会有精彩的发现和体验。让小学生知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生活实践中是学习的源泉。在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中探索、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现中学习,体验科技实践活动课的魅力。

第三,通过平时的教学,让小学生知道,与许多课不同,这门课的学习主要不是由老师直接讲授,学习的内容主要不是在课本之中,学习的地点也是不限于教室和课堂上。

第四,科技活动课引人注目,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实践,探究和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展示自我,服务社会的宽广舞台。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本地和本校的教育资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三、明确研究开发的重点、难点

重点: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及其它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打下基础。

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四、确定研究与开发的创新点

第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为高、(

五、六年级),中(

三、四年级),低(

一、二年级)三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活动系列化,计划化,人人参与。

第二,在科技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强对科技的浓厚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发明能力,

第三,研究发展和影响小学生热爱科技,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以及创新发明的因素,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促进小学生科学技能的发展。

五、明确思路

第一,成立并组建以学校科技领导小组成员,富有经验的优秀骨干数学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开展校本培训,落实教师专业化。结合我校非科技专职教师任教科技课的具体情况,开展校本培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影响教师价值观、教育观,能力结构和思维方式,力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科学教师的综合促进我校科学技术教育发展的目的。”

第二,努力壮大科学学科教师队伍。组织落实好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

第三,组织落实好每周一科技校本课程的特色课,提升任课教师也就是数学老师意识,做到专时专用。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教育活动。以学校科技节为平台,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好各项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作科学DVD。还有现场比赛项目:纸船承载活动、气球动力火箭、水顶乒乓球等等。

第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活动。转变学生思想,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在科技节中,让学生参与发现、发明趣味科技比赛项目,丰富比赛项目,让赛事更符合学生兴趣,其次发动全校学生共同设计科技节活动节徽,让学生既成为这次活动的主人,也借次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灵感,为学生发明创造营造氛围,最后还让学生共同策划开幕式、闭幕式活动,共同制定活动方案,营造更浓厚的活动氛围

第六,加强植物墙和蔬菜种植基地等科技实基地的建设,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平台,既能激起学生参与种植的乐趣中,也能激起学生们长期护理,观察植物 生长的活动中。

经过一系列的措施,研究与开发适合本校科技活动的校本课程,提高小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科技人材打下一定基础。

第四篇:校本课程《物理兴趣活动与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方案

活动方案的名称:校本课程《物理兴趣活动与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方案

活动方案设计人:黄石二十中

鞠丹

一、方案的背景: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与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为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和科技含量,推动我校科技创新工作。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少年科技活动,并在各级各类科技活动比赛中获得较大的成果,而且涌现了一批热心指导中学生科技活动的优秀教师。结合师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我校开设了以科学活动为特色的兴趣活动小组,旨在让学生通过详实的科普知识介绍,生动有趣的科技小制作,令人着迷的航模、车模等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强化科技意识,深化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多种能力与良好的科学习惯,加快我校科技创新工作建设的步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方案的目标:

1、科普知识介绍

(1)介绍一些国内和国外的伟大的科学家,了解他们不平凡的事迹,并自觉学习他们的科学品质。

(2)通过介绍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和物理学史,了解科技发展过程的艰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认识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更离不开发明。发明能使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上升到新水平,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2、生活小常识

(1)懂得一些生活小常识、小窍门,并把它们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2)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物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3、科学幻想画

(1)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到能源危机和生态资源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节能意识。

(2)引导学生大胆幻想,绘制科学幻想画,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4、科技小制作

(1)围绕以往学生制作的获奖作品,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道理,激发他们的兴趣。

(2)通过动手、动脑搞制作,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操作与讨论,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养成精益求精的科学品质。

5、科技模型(航模、车模、航空、建筑模型等)

(1)通过展示航空工具实物和工作情景,引导学生自行制作简单的航空模型。

(2)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飞机升降和转弯的道理,并能运用此知识来对自己制作的航空模型进行调试,能使模型较好地在空中飞行。

(3)了解车模、航模的工作原理,会拼装车模、航模并较好地控制它们。培养学生对科技模型的兴趣。

(4)在活动过程中能克服困难,善始善终,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5)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及省、市、区等举办的科技模型比赛,力争取得好成绩。

6、科学小论文

能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些发明创造活动,写一些科学小论文。

总之,通过开展物理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技术的兴趣,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敢于动手、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关心科技的新发展、新动态。

三、活动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和需求分析

1、对象和人数:

黄石二十中学生。具体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骨干学生为“物理兴趣活动小组”的80人左右,通过他们回到班级中带动更多的同学开展活动。

2、需求分析:

物理学是初二学生新开设的一门学科,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科学问题的方式,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他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说,科学探究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教学方式,又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判断决策的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具体体现在科学探究的五个基本要素中(提出问题和假设、制定计划、使用工具和搜集证据、处理数据和解释问题、表达与交流)。

从学校课程发展角度来看,现代学习理论强调“发现、体验、合作、反思”的学力目标,强调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只能选择合理的、基础的、能转化为方法的、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普遍意义的少量知识为载体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逐步学会辩明真伪、探求真知,不断获取有效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让他们在探究实践中体验科学方法的魅力,让科学方法教育成为他们迅速成长的“催化剂”,为他们成长为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活动方案的主体部分:

1、活动内容:

我们设计的这套校本课程教材安排了20课时。分为“科普知识介绍”、“四小活动(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科学幻想画”、“生活小常识”“科技模型”五个单元;这套教材体现了以下一些思想:

(1)全面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2)实践性。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课程在教学内容、活动组织、学习评价等方面给老师、学生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4)合作性。在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教育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互助、尽职尽责,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5)适应性。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能及时、方便地获取材料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利于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最必需的内容。

2、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校本教材编写力求内容的广泛性、真实性和可行性 难点:

校本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和合作性的具体体现方式 创新点:

以我校开展的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和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可利用的科技教育资源:

场所:多媒体电教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绘画室,科技展馆。 资料:近几年开展物理兴趣活动积累的各项资料,教导处收集的资料,科技展馆收集的资料,绘画室收集的资料,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收集的资料,图书室资料。

器材:校本课程教材中所设计的器材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如实验室器材、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玩具的零件等。

4、活动的过程和步骤:

(1)座谈、讨论校本课程必要性,调查、访谈主题及内容。(3天)

(2)收集资料。动员老师和学生收集近几年开展物理兴趣活动积累的各项资料,教导处收集的资料,科技展馆收集的资料,绘画室收集的资料,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收集的资料,图书室资料。(20天)

(3)编辑校本教程具体细节及实施建议:

a.关于科普知识

通过讲故事、演讲比赛、观看科普录像、自行阅读科普书籍等形式,开展“我心中最崇拜的科学家”主题活动和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拓学生的科学技术领域,引领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

b.科技小制作(包括科技模型制作)

(1)定向阶段。首先要明确任务,制作一件什么东西;然后借助于实物、模像等,制成图纸。指导老师明确下达任务,以防止思想的互相干扰;具体指导学生定向和设计。要教育学生在没有设计出图纸之前,不要动手去制作。要培养他们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创造的能力,告诫他们,懒于思考和粗心大意都会导致整个小制作的失败。

(2)制作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包括①正确掌握和安全使用工具的技能;②正确地使用材料的技能;③准确地制作零部件的技能;④熟练而合理地把零部件组装起来,成为一件完整的小制作的技能。

制作开始时,学生会很高兴,也会表现出急于求成的心态。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先慢后快,以保证质量。时间长了,学生的兴趣又会减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制作过程中,除非发现原有设计确实有错误外,一般不要轻易对原设计进行改动。

(3)完成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会很兴奋、很自豪,认为自己付出了劳动,掌握了一种技能,创造了一种东西,有了成果。而且,总希望自己的成果是最好的,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可以粗略地根据小制作的工艺水平评分,肯定成绩和优点,指出不足,并具体分析产生不足的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使学生的小制作能得到预想的效果。在完善小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正确技能的形成,为下一阶段工作打下基础。

(4)坚持阶段

一件科技小制作完成后,要检验是否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就要通过实践,如航空模型要试飞,航海模型要试航,风向环要安装试放……这是科技小制作的关键阶段。经验证明,往往不能一次成功,需要经过多次改进,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思考方法:可在这件东西上添加些什么吗?把这件东西跟其他东西组合在一起,可在这件东西上减去些什么吗?使这件东西放大,或使这件东西的某部分缩小,改变一下形状、颜色、音响、味道、气味,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吗?如果用别的材料、零件、方法等,代替另一种材料、零件、方法等,会有什么结果? 辅导教师要针对学生容易灰心的情况,加强思想教育,告诉他们不要灰心,坚持就能胜利。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这件科技小制作做成功为止。这样,会使学生受到深刻教育,使他们养成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毅品质。

c.生活小常识和小论文的撰写

教学时,尽量避免照本宣读,空谈主义,要利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向学生介绍,并尽可能让学生当场试验一下,这样,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并经常应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五、实施措施

1、设置机构

为加强对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学校专门成立科技活动领导网络并明确责任。

2、制度保证

学校定期召开研讨活动,讨论解决教材编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之间还应随时对所遇问题进行交流、协商。

3、 完善设施

为了保证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在资金上给予保证,根据需要添置相应的设施和器材。

4、成果展示

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科技节;学校建立科技成果展示室,定期组织师生学习、参观,接受科技熏陶、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发明、创造热情,取得更大成绩。

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1、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由于本方案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教材编辑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展示活动必须在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资金和人员)下方能完成。所以,实施本方案的最大困难就是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②目前,社会、家长和学校领导对学生的考试卷面分数看得特别重,教师和学生思想压力很大,所以,开展课外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很有限,如何处理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争取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的理解和支持是开展好本方案的的第二个关键问题。

③学生制作素材的供应和收集也是一大困难。

2、解决预案:

①将本活动方案列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学校统一协调安排有关活动、人员和经费。

②每次物理兴趣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活动的效率。靠丰富的活动内容、新颖的活动方式之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参加研究既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拓展知识视野、增强学习动力、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还可体验开展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有助于提升自身科学素养。

③加强组织管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

七、活动结果及呈现方式

1、“民乐三中首届科技创新节”成果汇报展示会。

2、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成果汇报展示会。

八、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科技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地评价,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强调评价的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

在评价方式上,主要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九、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1、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学习和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进行科学实践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学习、查阅、整理和宣讲获奖科学家的研究和成长的故事等系列活动,将科学精神的教育渗透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进行人格教育,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突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整个活动过程,增强学习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方法。

4、浓厚学校学术研究气氛,教师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少一分强制,多一分自主;少一点束缚,多一点自由;少一点作业,多一点探究。”尽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的环境氛围,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第五篇:科技节奖状 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 石狮一中校本课程

同学:

在石狮一中2017-2018学年科技节生物 学科竞赛中,成绩优秀,荣获

等奖, 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石狮一中

2018.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护士长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快乐的心情优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