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水增语文教学之效

2022-09-10

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改革, 关键在贴近生活, 这是‘根’。课堂教学要改革创新, 要提高质量, 教师应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 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课堂内有了生活的活水, 学生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从而真正达到“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

1 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1.1 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课堂, 教师应抓住每个学生和家庭的关系巧妙设计语文教学,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情不自禁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 笔者就指导学生感受“父亲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里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的父亲或母亲在细微的琐事中所倾注的爱, 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 由于学生受父亲的“背影”的感染, 很快便挖掘出有关父爱或母爱的感人细节, 且描述得各各不同声情并茂。

1.2 将课堂扩展到生活之中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 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 逛马路, 马路旁有广告牌;买东西, 有随带的说明书, 到处可以学语文。”语文和生活是同一内涵,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学习必须和生活相结合。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再现生活, 把语文学习由课堂扩展到生活之中。

2 联系生活, 在生活的体验中享受语文魅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必须与生活相联系, 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要提高语文教学, 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语文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 鼓励学生走向生活, 将生活引入课堂, 让语文回归生活, 一句话, 教师要开辟生活化语文课堂, 尝试生活化语文教学。

2.1 亲近生活, 感受语文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要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联系, 加强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应避免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再次出现。而对于学生来说, “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 把生活所得的一点点地积累起来, 积累得越多, 了解才越见深切。”可见, 五彩斑斓的生活才是语文教学的内容, 它给语文课堂提供了源头活水。

如学习《麻雀》后, 为了让学生更深体会母爱的伟大,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动物界中的亲子之情的故事。可孩子们却哑然了。面对一双双困惑的眼睛, 笔者只好言传身教,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给他们听:一条鳝鱼很不幸地被人们捕获了, 正在热锅里承受着煎熬, 可它总是竭尽全力地弓着腰身, 尽量地把自己的腹部抬高, 即使已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一现象引起了一位厨师的注意, 于是他解剖了这条鳝鱼, 发现它的肚子里竟有着无数的卵。这位厨师讶然了, 顿时, 他对这条美丽的鳝鱼———一位伟大的母亲肃然起敬。听这个故事时班上静极了, 除了几声赞叹声外, 没有一丝的杂音。大家静静地坐在那儿, 沉醉在爱的国度中。笔者意想不到, 一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现象, 竟成了这堂课的铺路石, 成了孩子们思维的点金石。由此可见, 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有限的课堂, 不应局限于对文本的理解和积累, 而应将学习文本、积累文本的过程变成了寻找美、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既能深刻地了解文本, 又能受到美的熏陶、情的陶冶、心灵的涤荡。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享受语文, 在语文课中感悟生活。当他们感到有一滴纯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 当他们被没膝的风划过所震撼的时候, 当他们被蜻蜓的薄弱而感动的时候, 通过符号与语言, 自然与生灵, 真诚与热情播撒的种子, 就已经在一颗幼小的生命里生根、发芽。我们也可以说, 教育的目的达到了。

2.2 借助多媒体再现生活原貌

如, 教学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 由于年代久远, 学生对于孔乙己的形象理解起来存在很大的难度, 对其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这一点更是无从把握, 又怎能理解作品的主旨呢?教学中尽管教者费尽口舌对语言、内容进行解释, 但仍收效甚微。然借助课件给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观看孔乙己的视频资料, 让学生边看孔乙己的神态、动作, 边听孔乙己的说话音调。学生在影音结合中自然理解孔乙己之所以成为一个好吃懒做、没有尊严的“不幸”的人, 除了其“不争”的因素外, 主要是由于封建科举制度长期毒害的结果, 从而理解了作者在其身上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而在观察各种人物的表情、说话语气时自然也产生对孔乙己的同情。学生入情入境了, 语文课便不是语言的机械操练, 而是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2.3 组织各种课外活动, 开拓学语文的天地

陶行知先生认为“是生活就是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笔者认为:可以指导学生编演小品或课本剧, 鼓励他们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或文艺演出, 使他们在编演或演讲的过程中培养说写能力, 感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兴趣, 激发创造意识;也可组织讨论辩论活动, 针对现代学生喜欢上网, 喜欢追星, 关注时政要闻的特点, 笔者巧妙的投其所好, 让他们以“我看互连网”、“我心目中的明星”、“如何看中日冲突”、“我看经济危机”等为话题经常开展辩论比赛。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在阅读筛选信息, 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 学会了关注生活、关心国事, 提高了思辨能力和说写能力。

德国蒂斯多惠指出:“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 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 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 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引领学生热爱生活, 走进生活, 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学习课本, 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广泛应用, 在实践应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摘要:语文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成效, 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是不够的, 应把视野扩展到校内外的语文课外活动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语文环境, 让各种活生生的信息走入学生的生活, 走进我们的课堂。本文从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在生活的体验中享受语文魅力等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生活,语文教学,结合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采油井资料录取标准的应用与完善下一篇: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及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