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教学大学物理论文

2022-04-2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交互式教学大学物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阐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问题,层层递进,相互渗透,引导学生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物理图像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交互式教学大学物理论文 篇1:

大学物理实验的交互式和嵌入式教学探讨

摘 要:嵌入式和交互式实验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固有的对实验教师指导实验的依赖性,培养学生对实验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另外,改变实验老师传统的“保姆式”的教学思维和理念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 嵌入式 交互式 实验教学 创新型人才

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物理学是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基础学科,而物理实验是本科生进入大学后系统学习科学实验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的入门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打造综合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目前高校的实验教学课程主要以“教师理论讲解、操作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的模式进行。这种方式利于学生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内完成实验任务,但不利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被动模仿就可完成实验任务。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现行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的这一目的相距深远。

科技的进步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校对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必将是一种趋向个性化的教育,而传统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教育模式的陈旧呆板制约了“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教育”的广泛推行,这也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瓶颈之一。

传授学生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实验方法和技术只是物理实验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则是教育更本质、更核心的内容。我们当前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信息的飞速膨胀使得我们完全有可能探索出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符合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的开放的新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和体系。

2开放的嵌入式和交互式实验教学的特点

NI ELVIS是由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 简称NI)发布的设计与原型开发平台的新版本,被全球众多教师应用于动手实验和项目学习中。它基于强大的LabVIEW图形化系统设计软件与课程资源套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为科学和工程实验室创建了理想的动手平台。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实验本身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使用NI ELVIS在交互式环境中对概念进行探索和设计的机会。”

本教学方式是在开发虚拟实验软件的基础上,依据NI ELVIS自身的特点与功能,构建一种开放的嵌入式和能实现人机交互的物理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将具备以下特点:

(1)形象、直观、操作方便、简化了实验室的配置,并且加深了学生对嵌入式和开放式创新实验的理解”。

(2)适合全方位开放、功能强大可以与多种应用软件和硬件连接。

(3)开放式的操作平台,学生可以选作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可以和各种硬件和传感器连接进行自主设计和嵌入,从而完成创新实验内容,可实现自主、交互与创新的教学模式。

(4)教师和学生利用NI ELVIS可以在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之间进行切换,使用同一个仪器查看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在仿真或测试中利用单一平台查看电路设计过程的整体情况——从设计与原型开发直至实现阶段。

平台建设的成功,将会实现学生真正的以兴趣为导向选择自己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从而开创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为其他教师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新的教学研究平台。

另外,我校物理实验中心多年以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验中心在人员、设备、场地及时间等方面具有足够的条件保障,能够确保这种嵌入式、交互式实验教学平台顺利构建和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3嵌入式和交互式实验教学的实施

开放的嵌入式和交互式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建设符合大学教学改革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创新,并有充分的条件保障支持,能够顺利地进行并圆满完成。它的建设成功必将对促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改革进程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3.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改革的内容: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改革的经验,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形式。先用LabVIEW开发出一系列的可与其它软件兼容并可和其它硬件、传感器相连接的物理虚拟实验,如霍尔效应、综合光学等实验,然后在此基础上与ELVIS系统整合一起,搭建开放的交互式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在了解实验的物理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实际物理实验模型和实验设计电路。这些初期的模型和电路当做一个可以兼容的实验模块,以后做相关实测实验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本实验平台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可以实现物理实验的虚拟演示和实际信号采集相结合,培养“虚实结合”的教学理念。其中“虚”就是只需一台计算机而不需要其它任何实验设备就可完成相应物理实验的虚拟演示与操作;“实”就是该平台辅以相应的硬件设施又可以完成真实的实验。例如,光的衍射实验,我们可以在开发的实验软件上用虚拟的激光演示实验现象,又可以直接通过ELVIS对实际的激光信号进行采集,从而完成实际的激光衍射实验。“虚实结合”体现了该教学平台的开放性与自主性。

改革目标是在开发该实验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更灵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新的教学模式。要使平台体现真正的开放性与自主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设计新实验、拓展实验平台的外延性,设计一些与学生自己专业相近或者兴趣相关的实验课题。这必将促使对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这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改变学生固有的对实验教师指导实验的依赖性,如何培养学生对实验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另外,改变实验老师传统的“保姆式”的教学思维和理念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3.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及可行性分析

在确定一系列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后,再开发相应的虚拟实验项目和平台后,而后在实验中心或者学校网站的公告栏里张贴出新实验教学平台的特征和特色,阐述新实验教学模式自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在完全开放和自愿的前提下自主报名参加新模式的教学效果尝试。教学结束后,以问卷的形式在报名的学生中间,调查新模式的教学效果,由受教育的主体来检验新的教学平台和模式在提高他们创新意识和自主动手能力是否方面卓有成效。

因为新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中淡化了传统教学中“教”与“学”某种程度上的对立,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所以在理论上都有很大的可行性。

目前,全国多数高校中,实验教学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由于授课内容的整齐划一,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削弱了学生自主动手和自我思考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试图改变这一状况:

(1)试图通过引导性的授课方式代替灌输式的上课模式。

(2)试图改变和完善传统的教育模式,推行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个性化教育。

(3)试图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寻求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试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设计与操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动手能力,并为学生主体价值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平台,

我校物理实验中心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改革,不断开出新实验,不断实践新的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不断对教学改革进行总结,在1997年与物理教研室联合完成〈物理课程改革与建设〉教改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00、2002及2003年完成学校对实验中心的三次投资建设(共投入470万元),先后开出5门应用技术课程,开出了近80个新实验项目,完成了实验课程考核机制教改项目,并对实验室实行了切实有效的开放,先后发表教改论文3篇,编写教材及讲义9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改革经验。

上述教学方式的实施需要实验中心的人才结构合理,大多数老师都从事过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并具有丰富的经验,对实验项目及实验设备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尤其在仪器的性能控制、维修、改造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河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大力投入,仅对物理实验中心,2000年以来就陆续投入470万元用于新实验项目建设。新校区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在人员、场地、设备等方面均具有优良的基础条件。目前用于实验项目开发的软件和硬件已经到位,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总结

总而言之,开放的嵌入式和交互式实验教学平台具有一下优点:

(1)由引导性的授课方式代替灌输式的上课模式。

(2)改变和完善传统的教育模式,推行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个性化教育。

(3)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寻求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设计与操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动手能力,并为学生主体价值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平台。

参考文献:

[1]杨德广.教育新视野新理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兰明乾.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35).

[3]陈明通,翟秀云.大学物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J].教育探索,2007(12).

[4]李秀平,杜磊.非物理类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新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

[5]王庆飞.浅议当代大学物理教育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7(9).

[6]何娟美.大学物理与人才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

作者:李立新 李 明 孙超伦

交互式教学大学物理论文 篇2:

大学物理“基于问题的交互式教学”探讨

[摘要]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阐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问题,层层递进,相互渗透,引导学生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物理图像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大学物理 交互式教学 自主学习

针对物理学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基于问题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物理难学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一、理论基础

交互式教学最早由Palincsar(1982)提出,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它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思想为基础来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有两个特点:(1)着眼于培养学生以特定的、具体的用以促进理解的策略。(2)这种教学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为背景。在交互式教学的开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便逐渐更多地引导学生来使用学习策略,直到他们能独立地运用这些策略,体现了教学控制由教师向学生的动态转移。后来国内教育界引入这种教学模式,并进一步研究于各学科门类的教学中。

究其核心思想,很好地符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也就是在教学中针对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激发其学习热情,全面参与教师教学过程,教师进行指导性教、学生进行主动性学,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合作,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建构。

二、基于问题的交互式教学

大学物理由力、热、光、电、近代物理基础等部分构成,每部分有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知识体系,但又都具有相似之处。研究方法,从特殊到一般,从理论到应用;所用理论,牛顿经典理论和现代物理理论相结合;研究手段,先建立模型,然后用数学知识建立方程或进行数学表推导,最后给出结论和讨论。但每部分所用到的物理理论以及物理、数学方面的结论多,且需要进行严谨的数学推导,学生学习起来备感吃力、抽象。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提出了基于问题的交互式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问题,就是首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具体问题设计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问题,这些问题层层递进,相互渗透,逐步向要解决的问题逼近。交互式,也就是学生在问题的引导和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物理图像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行知识意义构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基于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提问式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里设计的问题可以是一种思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问难;也可以是一些预备知识,让学生作为工具去解决问题。

三、基于问题交互式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注意的问题

1.一般步骤

(1)教学定标,也就是确定每堂课让学生学习的主要教学目标,以便有针对地进行问题设计,展开教学。

(2)课前“问诊”。一是分析学习新内容必备的预备知识或铺垫。二是充分了解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情况,甚至听取学生的意见,做到对症下药。三是准备所需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具等。

(3)问题设计。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

(4)展示目标。也就是课堂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有何应用,从而进行定向学习。

(5)合作互动。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在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给出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最后解决问题,完成知识建构。

(6)课堂评价。通过练习、总结、讨论等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掌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2.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交互式教学时也不能完成摒弃传统的课程讲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媒体相结合。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选择。大学物理涵盖的内容多,且自成体系,各具特点,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用。

(2)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科学素质。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认真领悟、独立思考、共同探讨、主动实践,最终获取知识和能力,同时在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3)教学评价的选择。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不应只看重卷面分数,采取综合评价体系。也就是说,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综合考虑出勤率、课堂表现、平日作业等诸方面的因素,既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又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基于问题的交互式教学实践

《气体分子运动论》一章,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就研究对象而言,首次从宏观领域转向微观领域;就所用理论而言,首次从经典力学转向统计物理,学生无法直接运用已有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成为教学的难点。而“理想气体的压强”是该部分内容的第一个教学知识点,要用微观物理量来反映宏观物理量,必须运用统计方法,即对微观量求统计平均值的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思想和理论。教学中,笔者运用基于问题的交互式教学实践,科学设置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进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交互式课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理想气体对器壁的压强,伯努力认为,气体作用于器壁的压力是气体中大量分子对器壁碰撞的结果,碰撞时气体分子对器壁作用以冲量,从而使器壁受到几乎不变的气体压强的作用。基于这里的理论基础,设计图1所示的思路求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通过图1可以看出,要想求解理想气体的压强,既要研究单个分子对器壁的作用,又要研究一类分子对器壁的作用,还要考虑所有能与器壁碰撞的全部分子的作用;理论上既要用完全弹性碰撞,又要用统计力学规律。因此按这样的思路设计如下问题。

(1)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伯努力对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2)研究方法。对单个气体分子用牛顿力学,对大量气体分子运用统计力学规律。(3)研究思路。图1所示思路。(4)所用理论和公式。完全弹性碰撞,作用于反作用,统计平均。(5)选取什么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器壁?还是一小部分器壁?结论是否一样?(6)分别求出一个速度为vi的分子对dS的冲量△Ii,dt时间内vi的分子对dS的合冲量dIi,dt时间内所有分子对dS的总冲量dI。求出压强P的表达式。(7)运用统计平均化简。(8)对压强公式分析讨论。

在这些问题环环相扣,给出了思路和需要的工具,也建构了一系列清晰的物理图像,大部分同学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能够独立得到结果,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教育技术通讯,2001,(5).

[2]孙燕等.自主互动式教学研究与实践.黑龙江教育,2007,(10).

[3]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

基金项目:校级教研课题(2007)、校级教研课题(XJG0810)。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农业大学理学院)

作者:刘 杰

交互式教学大学物理论文 篇3:

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仿真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 要:介紹了微课和仿真物理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微课+仿真"在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中的意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指导,从微课及仿真的教学设计入手,构建了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仿真课堂教学模式,为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微课 仿真课堂 大学物理 教学模式

前言

近年来,仿真物理已经成为计算机辅助和模拟物理实验教学软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之一,虽然仿真物理能使复杂问题,抽象概念更加生动,但大学物理内容太多以致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解得过于详细,学生预习、复习、自学成大问题。而近两年兴起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因为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方便应用等特点,而逐渐被引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事实显示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微课和仿真课件进行有机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制定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仿真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来,共建个性化、信息化、多样性的教学模式。

1 仿真物理的概念及特点

1.1仿真物理的概念

物理仿真也称实体仿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实际系统的物理模型并利用所见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一般仿真的过程是以物理性质和几何形状相似为基础,其他性质不变,在系统的物理模型上进行试验的技术。物理模型是用几何相似或物理类比方法建立的,它可以描述系统的内部特性,也可以描述试验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1.2物理仿真的特点

1.2.1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物理仿真是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实现模拟实际系统的。对于同一个物理过程(如机械运动过程或电的动态过程等)物理仿真给出了不同尺寸系统之间的相似关系,生动形象。若两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例如机械运动和电的动态过程等)具有相同的数学描述,则它们可以互為仿真实验模型,模拟整个实验过程和仪器操作,通俗易懂。

1.2.2实时仿真,情景再现。根据仿真时钟与实际时钟的关系,物理仿真属于实时仿真,对于复杂的现象,繁琐的过程等均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其真实的还原,情景再现,以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课堂讲授。

2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2.1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2.2微课的特点

2.2.1短小精悍,实用性强。”微课”视频的教学时间较短,一般为5—8分钟左右,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2.2.2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而且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生活思考、教学反思、难点突破、重点强调、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具体的、真实的问题。

2.2.3资源多样,情景真实。“微课”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3 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仿真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意义

3.1将微课和物理仿真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大学物理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符合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特点,适应现阶段的物理课程课时设置,对教学质量和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引入微课,通过微课资源可以弥补大学物理课堂因为学时受限而不能将丰富的物理方法和前沿知识传播给学生的缺陷,有利于知识的补充和拓展。

3.2构建“微课+仿真”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满足学生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大学物理仿真课堂能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但学时减少、内容太多以致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解得过于详细,学生预习、复习、自学成大问题。引入微课后,利用微课“短小精悍,实用性强;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来。

3.3在大学物理仿真课堂的基础之上引入微课,建立大学物理“微课程库”,能促进教师进行更深入充分的备课,也便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微课资源的共享和设计开发,对大学物理的教学研究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促进和提高。

4 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仿真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4.1 微课及仿真的教学内容

根据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状,深入分析教学大纲和教材,确定要制作仿真课件和微课视频的内容如下:

大学物理理论部分内容: 大学物理实验部分内容:

4.2 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仿真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根据上述内容制作仿真课件,包含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研究内容中已经罗列出来了,利用Mathematica软件,Flash软件和物理实验仿真软件等进行仿真课件的制作,与PPT融合构成大学物理教学课件。光有仿真课件也是不够的,有些仿真课件是需要老师边操作边解说的,特别是涉及到有交互式对话的仿真课件,因此,接下来还要将物理知识点和仿真课件加以融合,再进行微课视频的录制,得到一个个的微课视频,建立大学物理微课视频庫。最后,将微课视频和大学物理仿真课件进行有机结合,合理编排,确定教改方案和新型教学模式。

4.3 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仿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4.3.1组建课程团队,定期对教师进行仿真课件和微课设计开发的培训,组建一支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优质微课资源,便于教师备课、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反思,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预习和复习,并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微课资源共享。

4.3.2利用Mathematica软件,Flash軟件和物理实验仿真软件来制作大学物理课程(理论+实验)仿真课件。Mathematica是一个集成化交互式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有:符号计算, 数值计算,图形功能。计算是在用户与Mathematica相互交换,传递信息数据过程中完成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更改参数,得到不同参数下的仿真图形,更加有利于在物理仿真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4.3.3利用Camtasia Studio 7软件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结合仿真课件进行微课视频的录制。因为微课是半结构化的,所以需要资源开发者、教学者设计有效的支架,设计学习的路径,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微课。例如充分利用微课资源让其在大学物理课程的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和课后复习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进行快速有效的预习,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导学和问题展示,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来巩固复习所学内容,如此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又帮助教师展开了教学讨论和反思。

因此,将”微课”与高校物理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应用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仿真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十分必要,这将有利于提高广大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率,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从而应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多样性、个性化需求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作者简介:

鲁芬(1982-),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武昌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研究方向为物理教育和复杂网络。

作者:鲁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学实验情境教学法论文下一篇:情境创设之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