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产业管理论文

2022-05-0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工业设计产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中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通过对支柱产业发展现状的介绍以及工业设计产业对湖北省支柱产业的影响进行研究,来提高支柱产业的创新意识、品牌和知识产权意识。

工业设计产业管理论文 篇1:

从“温州制造”到“温州智造”的人才培养战略研究①

摘 要:工业设计产业的崛起依靠具有高度专业性和高学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是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人才驱动”,创新多元产业联盟是加速产业形态由“温州制造”到“温州智造”的巨大推动力。

关键词:设计 人才 网络 工业4.0

目前温州工业企业迅速发展,截至2015年温州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到31家。工业设计在企业发展中越来越起决定作用,、李克强总理在清华大学视察时说,设计的竞争是未来国家间的主要竞争,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中国工业设计的概念主要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而来的,最初主要还是强调外观设计,当时工业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这当然有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又开始了,回顾过去主要是我们创造的东西太少了,大多是仿制、引进、反复引进。现在我们有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正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好时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是对民族企业历史使命的精确定位,更是无数国人的梦想。所谓国货当自强,首先是生产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要有追求和荣誉感。生产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销售和赚钱,而且生产制造创造着人类的生活方式,肩负着创造人类幸福的巨大责任。作为生产制造的主体——生产企业一定要重视设计,要将工业设计放在产品研发的核心地位,统筹企业的产品企划和研发生产。当前是我国发展设计产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设计产业,工业设计的关键是综合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设计。

1 完整体系

工业设计是工业化时代创造性设计活动,涉及到市场需求、工业制造、营销流通、消费使用、环境保护等众多社会活动中。现在,世界各国都在重视设计工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使工业制造业面临重新洗牌,富士康等世界著名制造装配企业搬离了我国,我国海尔集团等企业也开始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投资建厂。许多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增长,开始重塑本国制造业,不管是欧盟还是美国,都加大扶持工业制造的创意创新,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规划,发现制造业正加速向高附加值的软件、服务、解决方案转移,电子信息控制系统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和普及。制造业不只是零部件的组合与装配,发达国家制造业向模块化、数字化、高附加值转型。所谓模块化是将标准化的零部件进行组装,据此原理设计产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缩短工序和时间,提高效率和效益。李克强总理2016年1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今年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现在的热词叫做“物理信息融合”。主要的内容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等,并由此掀起新一波创新浪潮。工业设计与发展必须要在世界范围内借助外脑,仅靠自己搞研究已经行不通了。互联网已经联通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既降低了生产销售成本,有提高了生产效率。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谈到工业设计时强调,创客不缺好的想法,缺的是好的工业设计;美国工业设计协会有测算,工业品外观如果每投入1美元,就可带来1500美元的收益。这是工业设计重要性的真实写照。美国、德国等是世界设计产业较好的国家,无论是设计规模、设计出口和设计创新都处于领先的水平。

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就制造业企业来讲,很多企业的工业设计通过委托专业设计公司来完成,而不是采取技术合作的方式,工业设计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目前,温州工业设计实力过硬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工业设计的发展,政府部门团结各方面、各行业的翘楚和精英人才,建立最广大的战略联盟,突破工业设计人才瓶颈。

2 人才链

人才链是指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档次,包括产业链顶端的开发设计人才以及产业衍生下行分化所形成的不同梯队。在职业教育中,专业链和人才链是统一的。产业链与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又是统一的,职业教育人才链和专业链是基础,服务于产业链和价值链,提供学科知识和人才支持,于是就有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说法,或者说,职业教育对产业链起着引领作用,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产业链是职业教育就业的对象,但是,产业革命反过来又促进职业教育的优化设置。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好了,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当前,温州工业制造业创新不足的问题,传统制造业还占很大比例,而传统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相差一到两个等级如图1所示,一是对职业教育工业设计投入的欠缺,包括师职的配置和专业的设置;二是产业落后,更新改革的动力不足。

3 多元产业联盟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工业设计教学内容和培养风格上,供需尚需协调,专业设置和设计知识体系需要完善。(1)在专业设置上,参与办学的不同个体不统一理念存在差异,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也不同。工业设计的本质特点是创造性,要重视创造性与知识面以及思维的综合性,个体素质综合性的培养缺少考虑,因此要创造性对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工业设计自身的特点,在推行工业4.0的前提下对当前工业设计专业设立课程以有利于培养出更多创造性的工业设计人才。工业设计的创造性、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应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融合起来,工业设计教育专业的教学与课程结构一直缺少柔性的专业目录,在设置专业时过于狭窄,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必须根据市场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跨学科、综合化地进行规划。(2)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吸引产业界更多地参与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上来,聘请企业工程师传授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更新教学内容,跟上市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解决了设计院校专业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可以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产学合作是培养高级工业设计人才的重要举措。(3)闲暇顶岗制度需要进一步推广,闲暇顶岗创设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情境,真正实现师傅带徒弟的岗位实践,实现了学生与设计生产零距离,理顺了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同时,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知识本位”到“能力开发”的转化,工学融合,符合了职业能力形成的一般規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提供了连续生产的人力资源,激发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动力,实现了校企紧密合作。然而,目前工业设计教育“象牙塔”的模式基本没有改变,高校与企业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没有有效配置,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4 尽快解决温州工业设计人才瓶颈

4.1 设计与网络+跨界融合

基于工业云服务,用户一方面可以获得云化的工业设计、加工工艺分析、装配工艺分析、模具设计、机械零部件设计与性能分析、电磁场模拟等服务,从而大幅缩短产品升级换代周期、降低设计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性能。

4.2 3D打印建立多元产业联盟,促进人才交流

西门子成都工厂是中国一家有名的数字化企业,它认为工业4.0就是高效率的个性化定制。工业4.0通过在工业设计、供应链、制造、物流、服务等流程嵌入用户参与界面,使每个客户针对每项产品进行不同设计、采购、制造加工、物流配送,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例如,红领集团C2M模式(Customer to Manufacturer),通过互联网连接消费者与制造商的直接交互平台,这种模式没有商场、渠道等中间环节,从服装定制—设计生产—物流售后服务,整个过程借助数据平台和网络运作,从而降低了成本。红领集团通过内部设立的数据自动流动的生产系统,数据自动采集、自动传输、自动处理、自动执行,减少了定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海尔、腾讯、联想、百度、中国移动小米等制造企业以及许多天使基金通过打造“双创”平台,构建创客空间,打造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商业模式,优化本企业内部设计和生产水平,他们打造的创客空间已经成为集技术创新、项目孵化、投融资平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黄埔商校”。

4.3 数字化领域企业建立多元产业联盟,提升竞争力

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为例,其在中国市场发布最新的TIA博途、Simatic S7-1500T与支持Profi net通讯功能的Sinamics V90伺服驱动系统,将自动化组件(从控制器和HMI设备到驱动)的参数编排组态、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等操作系统集成在统一的工程平台,而且,在运动控制应用领域,还将Simatic S7-1500T-CPU运动控制器和 Sinamics V90 PN伺服驱动系统组成的控制系统集成到TIA博途工程软件平台中,它可以带来直观的工厂操作系统和数据显示、工厂监控和经济的系统生命周期管理,安装了安全功能的分布式Simatic ET 200SP开放控制装置,降低工程、评估和服务成本与能耗。总之,先进的数字化系统装置将助推温州工业设计制造顺利完成中国制造2025宏伟战略。

工业设计是衡量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是创新发展方向,对塑造制造业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创新多元产业联盟人才的培养加快温州本地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息息相关,两者合力推动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战略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代秀峰,张琲.我国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创新[J].艺术教育,2012(03).

[2] 钟蕾,朱荔丽.综合性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跨学科联动模式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2(13).

[3] 夏志良.河北省与浙江省工业设计类人才创新创造提升能力对比研究——以秦皇岛市与温州市为例[J].中国商论,2016(11).

[4] 夏志良,田启明.隐宿商业模式的形成机理分析与发展路径[J].生产力研究,2016(12).

[5] 徐庭丽.论“产学研”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6(12).

[6] 赵宇飞.关于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模式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6(17).

①基金项目:2016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課题(2016070)。

作者简介:罗小阳(1979-),男,浙江苍南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才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作者:罗小阳

工业设计产业管理论文 篇2:

工业设计提升湖北支柱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摘要】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中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通过对支柱产业发展现状的介绍以及工业设计产业对湖北省支柱产业的影响进行研究,来提高支柱产业的创新意识、品牌和知识产权意识。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市场竞争 产业化

一、湖北支柱产业发展现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人均 GDP 由 1978 年的332元上升为 2007 年的16206元,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40.5%下降为 2007 年的 15.5%, 下降了 25 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42.2%上升为 2007 年的44.8%,上升了 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17.3%上升为 2007年的 39.7%,上升了 22.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变化大致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但是第二产业产值占 GDP的比重上升太慢,30 年中年均只上升了 0.08 个百分点,这说明了湖北省的工业化速度还比较慢;从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来看,湖北省的工业化呈现了重工业化的趋势,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1990 年的 52.7%上升为 2007年的 70.5%。

在第二产业中,2007 年湖北省39个工业行业的工业增加值超过 60亿元的行业有 14 个,这14 个工业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的总和接近 70%。14个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烟草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8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过百亿,比重达到了53.19%,因此这8个行业是第二产业的支柱。

湖北省的电力产业、钢铁产业、船舶业、汽车制造业、桥梁建筑业、化工业等是推动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湖北省工业化的主要任务。要提升和改造这些产业,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科技存量与经济增量的有效衔接。除此之外,工业设计是目前推动技术创新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力量。

二、工业设计与产业竞争力

1、工业设计推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工业设计的不断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日新月异的设计产品。现代的工业设计公司追求一种叫做“技术爆炸”的创新战略,将旧的创意用新手段表现出来,从而建立强有力的社会网络的内部和外部的团体,并广泛的从现行的工作中汲取经验(Hargadon 2002)。事实上,无论是新的或改进的产品,工业设计公司都会提供以各种知识为资本的服务来帮助他们的客户进行创新。不论是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是组织结构创新上,工业设计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通过产品创新推动整个产业创新升级 ;通过对技术进行创意、构思、创造,赋予技术新的功能,设计出新产品;以设计活动为核心,对企业管理进行整合,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协调能力;工业设计以其专业化、国际化的特点引导消费,从而促进市场创新能力的提高,这是包括像波音、卡特彼勒、通用和福特汽车公司(Reina and Tulacz 2001,Hoecht and Trott 2006)等现代工业企业越来越重要的生存和成功的经验。

2、工业设计推动产业产品档次的提高

首先是工业设计能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包括产品外观、包装、品牌等。其次,工业设计能够增加产品品种,改善产品结构,拉长产品链条,对资源进行市场导向的深加工。再次,工业设计通过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塑造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最后,工业设计能降低成本、缩短生产时间,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文化层次,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产业经济效益。

3、工业设计推动产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工业设计是公司内部一个战略资源,正确的设计可能是产品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新产品进入市场,最重要的是能否令顾客感到该产品更切合他们的需要,而工业设计侧重于改进产品的功能或特性来迎合顾客。很多时候,为获得最佳组合,工业设计对各种矛盾因素进行权衡,产品的优雅性与使用的便利性;产品价格与质量;技术上的最优化与用户的使用习惯等,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在协调复杂的矛盾之间发挥重要作用。

三、工业设计与湖北支柱产业竞争力提升

1、工业设计与湖北电力产业

湖北省拥有国家电力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事务所、荆门电力设计院、荆门电力勘测设计院、咸宁市电力勘测设计院和竹山县水利电力设计院等竞争力较强的设计院所。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中南电力设计院在电力勘测设计领域屡开先河,写就了我国电力设计史上的诸多“第一”:我国第一座国产化引进型30万千瓦机组的电厂工程、第一座10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第一个220千伏、500千伏长江大跨越、第一条交流500千伏输电工程、第一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第一座±500千伏换流站、第一条数字微波通讯工程、第一条500千伏绿色环保线路、第一个电力系统BOT项目、第一个超高压跨海交流联网工程等,为发展新中国的电力事业做出了积极重大的贡献。

湖北省提出的“两型社会”建设方案,将面临着不同层面的环境问题,对于电力工业来讲,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电力设计提倡绿色设计,依照循环经济的原则,如提高电力行业的环保水平。随着有关环保政策的出台,火电厂的发展前景显得越发暗淡,对从事火力发电设计的企业造成了很大影响,而提高设计水平是面临这一困境的有效方法。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湖北省的电力设计在技术、经营、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技术进步是我国电力工业从数量速度型发展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发展的主要途径。

2、工业设计与湖北钢铁产业

工业设计能力的提高是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刺激市场需求,使企业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经营管理水平升级换代的过程,更是产业升级换代、实现产业高级化的必经之路,对于钢铁企业来说更是如此。Nils Henrik Solum(1996)对钢铁行业的工业设计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是:在所有行业中,钢铁行业是拥有设计部门最多的行业;钢铁行业的产品设计占整个创新成本的比重是50%左右;钢铁行业产品设计的强度与产品的销售额的相关系数为0.46(显著度为0.01);产品设计强度与新产品在销售额中的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52(显著度为0.01)。

2006年湖北省生产钢材1689万吨,铁合金10万吨,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但是钢铁工业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产业。如武钢集团虽然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实业基础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未来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再依靠生产规模的扩大,这些客观的事实与未来的挑战,要求武钢必须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的核心竞争能力。2006年,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和旗下分立出去的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申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7项,在湖北省的工矿企业中名列前茅。该公司以研发、设计为基础,以工程总承包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成套及制造为核心业务,其营业额2007已经达到40亿,2008年预计突破100亿。优秀的设计行业将为钢铁行业升级带来巨大的推动力量。工程设计最大炉容逾5000 m3,工程总承包最大炉容3200 m3,涟钢2200m3高炉等多项工程设计获国家、省市级优秀工程设计奖。2007年,设计了国内最大并完全实现国产化的320t转炉工程——马钢三炼钢建成投产,其年设计能力为70万吨。这是武钢依靠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吨钢利润差距,提高市场占有率,走精品名牌之路取得的卓越成绩。

3、工业设计与湖北船舶产业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船舶制造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具有较雄厚的基础。我省是内陆最大的船舶产品生产省份,是国内军民两用船舶的科研设计开发中心,船舶生产能力及配套产品供给能力,在全国仅次于上海、江苏、辽宁、广东之后,排名第五。461厂的焊条、471厂的铸锻件、宜昌403厂的生产主机和武钢的部分钢材,都是全国船舶制造厂的主要供货商,可以说,湖北省船舶制造及船舶配套产品已初步具有完整产业链的雏形。建造新型船舶,采取新工艺技术和采用现代造船模式是造船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

随着船舶制造模式的发展,船舶产品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船舶的研发设计技术攻关对于造船而言变得愈加重要。湖北省拥有全国较为先进的船舶研究机构以及人才、地理等优势,其船舶科研技术一直走在中国造船业的前沿,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方面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领军力量。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第七〇一研究所)是我国一流的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单位,该所利用军工技术从事医用高压氧舱领域的设计研制已有四十余年历史,开发研制了婴儿氧舱、安全型医用高压氧舱、氧舱专用空调、计算机操舱系统和氧舱水消防系统等氧舱相关的配套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并获得多项该领域的国家专利。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第七〇九研究所)是以舰船总体研究、设计为主,兼顾民用开发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大型总体研究所。长江船舶设计院是交通系统最大的船舶设计研究单位,主要从事各类海洋及内河的民用船舶、军辅船舶和港口起重机械的研究与设计。另外还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设计能力的增强能够提高船舶产品技术含量和在国际造船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有利于生产更多的高端产品。船舶制造的最终目的是出口创汇,想要开发更多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就应大力研究和推广造船新技术、新工艺,发挥自我优势,争取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高额利润。因此,湖北省要实现从造船大省转向造船强省的目标,工业设计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4、工业设计与湖北汽车产业

湖北省早在2003年就将汽车产业列为本省的支柱产业。2006年汽车行业的销售收入过千亿,但是,汽车产业不等于汽车制造,湖北要引领“汽车创造”,产业导向要逐渐转变,把研发中心变为扶持的对象。2006至2007年间,33家中外汽车及零部件研发机构云集武汉沌口区,100多项技术专利和创新产品在湖北诞生。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竞争之源泉和核心推动力之一,它对生产技术的发挥以及品牌建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先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作为工业设计的高级阶段,汽车设计尤其如此。多年以来,技术的外溢令汽车质量上的差距愈来愈小,评判汽车性能的指标已悄然发生变化,能让消费者明显感觉到的差异就是设计,设计的好坏成为竞争中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汽车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美国权威汽车质量调查机构J.D Power&Associaties的调查研究显示:美国汽车的新车质量在过去5年内提高了24%。1998年随机抽查100辆汽车,最好质量的与最差质量车之间的技术差距有212处,目前这个数字已经减少到了53处。所以,要继续在质量上取得竞争优势明显面临困难。与此同时,车型的变化及推出却在加速。根据《汽车新闻》报道:1995年美国共有910种不同车型上市;到2002年这个数字增长了44%,达到了1314种。在众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重要的就是设计,要令自己的车与众不同,形成独特强烈的个性,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我省汽车产业链尚未形成,大量的OEM(定牌生产合作)使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但自主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能力上形成了对国外的依赖。近两年来各大汽车主机厂都开始创造自主品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但由于机制原因,主机厂对设计投入不足,更缺乏对设计师队伍的再培养,核心设计仍然是从国外购买的。因此,工业设计的投入成了新时期汽车产业竞争力优势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5、工业设计与湖北建筑产业

湖北省的建筑设计机构在朝着公司化、专业化、规模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截止2007年底,湖北拥有48家建筑设计院所,最著名的有中南建筑设计院,2008年该院共承担海外工程设计项目8个,工程项目管理2个,完成合同额3000万美元,超过该院前5年海外工程合同额的总和,该院大胆实施“走出去”战略,足迹已遍及欧洲、美洲、非洲等15个国家和地区。另外还有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社会对建筑设计的需要都比较单一,对建筑师而言,在其设计生涯中可能从事过各类建筑设计,从工业到民用,从住宅到公共建筑,扮演全能型设计人员的角色,而各种技术条件和需求基本由业主来设定或提供。在此条件下,建筑师只要掌握相应的规范、标准,运用基本的设计技术和专业知识,就能在蓝图上绘就相应的建筑,交付业主去建造。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建筑功能需求呈现出两级趋势,一方面要求某一单项建筑的功能越来越细化,如办公建筑、酒店、体育、医疗、商业、文化、大型社区等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又要求建筑具有多种复合功能,如集娱乐、休闲、学习、比赛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建筑,将观演与培训、休闲融合的大型文化中心等。

设计的内涵在于扩展,设计已经真正走向职业化。设计者不仅应拥有基本的设计技能等基础专业能力,更应在某一领域内有所钻研,在设计知识和技术的掌握上有相应的深度。专业化的发展是建筑师从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技术人员走向职业化和专家型的重要催化因素,也迫使建筑设计机构必须走向公司化、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建筑行业内部竞争差异性小、建筑企业普遍技术应用层次不高、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技术创新缺乏。许多文献都验证了良好的建筑设计能力与工程成本和时间的节约,以及安全性和高质量的外观之间存在着正向效应(Geile,1996;Griffith and Sidwell,1997;Francisetal.,1999;Jergeas and Put,2001;Low and Abeyegoonasekera 2001;Trigunarsyah,2004a,b)。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以艺术性、空间布局和功能性为重点,很少关注生产制造方面,将其留给承包商去处理建造过程和设计需求的匹配(Griffith and Sidwell,1995)。培养良好的设计能力、设计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推动建筑业的发展。

6、工业设计与湖北化工产业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石化行业将建设重点项目118个,总投资572亿元,预计到2010年,全省石化总产量将达到14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7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80亿元。总体上看,化工产业经济发展仍然是以外延扩张为主,产品结构不合理仍然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小而散,集中度低,许多装置达不到经济规模。我国有炼油企业120 多家,平均规模为年产261 万吨,而2005 年全球有炼油厂674家,原油加工能力41.2 亿吨,平均规模达年产611 万吨。

(2)石油和化工产品在品种和质量上不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要求。高消耗、高污染、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偏高,造成总量供大于求、生产能力过剩,而许多产品又大量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原始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不足,工程化能力差,成套技术的开发能力比较弱,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工作薄弱,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要落后15 年—20 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全行业科技力量的协调和科技资源的整合有待加强。

工业设计对化工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以及绿色化工等领域积极发挥工程化的技术桥梁作用,增加产品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很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化工产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我们要充分利用湖北省制造业的优势,重点发展像工业设计这样的专业化生产服务业。湖北省的食品、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早在2006年工业增加值就超过60亿元,这两个行业都是设计密集行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也可以将这两个行业培育成湖北省的支柱行业。同时通过跨行业的产业链,带动教育、工业、材料、先进技术、信息、市场等行业的协调与发展,有效促进湖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Britton,J.N.H:Network structure of an industrial cluster:electronics in Toronto[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03,35.

[2] Bryson,J.R,Daniels,P.W. and Rusten,G: Design Workshops of the World:The produ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design expertise into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 Norway and the United Kingdom.Working Paper No.53/04.Design Norwegian Competitiveness,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2004.

[3] Hagedoorn, J: Inter-firm R&D Partnerships-An Overview of Patterns and Trends since 1960[J] . Research Policy2002(31).

[4] Reina,P. and Tulacz,G.J:Global firms increase their local presences acquisitions and local joint ventures are helping major firms overcome regional economic hurdles[R]. Engineering News-Record 2001(4).

[5] Hoecht,A. and Trott,P:Innovation risks of strategic outsourcing[J]. Technovation2006(2).

[6] Nils Henrik Solum,Keith Smith and Eva N?覸ss Karlsen.Design and innovationin Norwegian industry:Paper prepared for the Norwegian Design Council,1996 STEP rapport / report ISSN 0804-8185 Oslo, september,1996 Revised september 1998.

[7] Viscusi, W.K. and Moore,M.J:.Product Liabili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ndInnovation[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 1993,101(1).

[8]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年鉴[Z].2008.

(实习编辑:唐石泉)

作者:王娟娟 邹平东

工业设计产业管理论文 篇3:

北京“设计”的参考路径

看似工业设计产业已在北京呈燎原之势,也或将成为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的北京继续领跑中国经济的重要砝码,但北京要真正实现工业设计的振兴,政府必须将散落的设计产业布局优化整合,明确发力点,打通产业发展瓶颈,并在空间上依据产业特性进行合理配置,才能最终实现这一产业在北京的成功落地,进而成为拉动北京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而这一切都需进行战略“设计”。

明确市场定位

虽然DRC的成功让人有北京工业设计振兴阶段性胜利的感受。但从产业良性发展的角度考虑,宋慰祖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宋慰祖指出,如果企业没有创新的需求,设计师再多、再优秀,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现在多数企业对于设计的要求还仅限于模仿,很多类似的项目由中专学生就可以解决,这样就必然会造成许多设计资源和人才的闲置。对于北京来讲,教育、人文因素等天然优势使这座城市容易形成设计、创意人才的集聚区,但要想真正成为设计机构、设计产业的集聚区,更为重要的是要自下而上形成巨大的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需求和产业消化能力,DRC的成功或许只能代表工业设计产业在北京一个美好的开始。

苏彤也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达了其“需求第一”的观点,苏彤认为,在产业中,需求始终是第一位,北京的制造业虽然已经越来越少,但并不缺乏设计服务的“买单”者。

“设计产业的商业化程度非常高,设计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靠拢为设计‘买单’的人,并不是说设计师应该在哪里集聚,而要考虑为设计‘买单’的人在哪里。在新一轮的产业淘汰升级赛中,北京通过研发、管理、流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设计创新,依旧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让更多的企业看到设计是一种开发而不是成本,众多遭受制造危机的企业已经纷纷到北京取经寻求突破。”很显然,在苏彤看来,北京已经形成了设计服务的强大需求市场。

“北京必须得走设计产品交易中心的道路,强大的需求市场一定能够在北京产生工业设计的交易平台。”苏彤指出,北京要实现设计振兴,一定要区别于拥有强大制造业基础的深圳、上海,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

打通发展瓶颈

创意经济的核心是知识产权,工业设计作为创意经济的分支,自然也不例外。由于之前我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不够,造成知识产权体系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是三权分立,即国家知识产权局是由原来的专利局演变过来,现在管的主要是专利;商标是由工商局管理;版权、著作权是由版权局管理。而有关设计的产权是缺位的,只是从外观新型专利的角度由知识产权局进行管理,但设计产权包含的制度设计、组织结构设计、盈利模式设计等内容,这些在国外同样可以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在我国却找不到相应的主管部门。而发达国家对这四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是由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的。

设计知识产权的管理、申报、评价、评估缺位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设计产业在我国的发展。

“设计产业在某一区域的腾飞,是政策杠杆、市场杠杆和资金杠杆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政策杠杆,需要政府对设计知识产权给予一个特殊的推动,让企业家、个人肯为设计付费。政府要做出这方面的表率,如政府的工程,要肯于为优秀的设计在资金、名誉上加大投入,这实际是政府用很小的代价去刺激设计创造力的发挥,因为设计师设计产品是要靠刺激去获得的,一定要有一个刺激设计的鼓励机制。”苏彤认为,一个好的制度对设计产业的振兴尤为关键,北京要建设工业设计基地可以在制度上进行设计创新,向全国作出表率。

多年从事工业设计研究的宋慰祖向记者指出:诞生于工业文明的工业设计如今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发生着巨变,国际最具权威的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等三大设计组织正在酝酿组建一个跨领域、跨行业的统一的设计组织,这说明在专业化分工的大背景下,不同设计门类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一个统一的设计服务业正在形成。

宋慰祖认为,北京要成为设计振兴的基地,除需对知识产权管理的体制进行创新外,还应顺应这一产业的发展趋势,打通不同设计门类之间的界限,在一个区域内形成设计各门类相互激发、相互启迪的平台,用设计去激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可能会让北京抢占设计产业的制高点。

形成循环链条

“如果依托顺义的工业品牌,在顺义建设一个北京工业品牌展示交易区,并逐步吸引更多的中国品牌入驻,让制造出的最新产品在这一展示区内进行展示交易,通过购买者对产品第一时间给出的反馈,一定会形成这些品牌拥有企业的设计服务需求,这种需求肯定会吸引众多一流的工业设计公司集聚顺义,顺义也会因此抓住产业链条‘微笑曲线’的两个利润端——设计与市场,形成设计——制造——市场在顺义的良性循环。”通过DRC基地与顺义工业局在工业设计方面的合作,宋慰祖得出了以上的结论。

苏彤在认同宋慰祖观点的同时,用更宏伟的设计产业在北京“十”字布局,进一步放大了设计产业的循环链条。

“南部的大兴可以利用交通、土地的后发优势,又兼备国家新媒体基地吸引去的高校形成的设计人才优势,还应集聚更多的设计人才的基础教育,有了人才自然能吸引到更多的设计总部进驻,以弥补制造业薄弱的‘短板’;北部的昌平依托像天图这样的龙头企业,结合昌平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国际设计师交流、体验、旅游、生活的集聚区,在这里设计师可以进行灵感的相互激发;东部的顺义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又有新国展和临空优势,重点吸引设计产业应用的集聚,定会形成一个设计应用大平台;西部可以利用首钢搬迁后的工业遗存进行设计产业的引入,形成一个能不断激发设计师灵感的研发设计基地;中间除依托已经形成龙头的DRC作技术支撑,再寻找一个既能贴近百姓生活,又有商务设计消费需求的区域,可以考虑在已经自发形成广告、艺术、工艺美术、动漫设计的朝阳区建设一个设计产业的交易市场。”

苏彤认为,布局在东西南北中的设计产业“十”字格局,将可能形成设计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体系链,这个体系链既能不断提供设计人才,又能让最高水准的设计师互相借鉴、共同成长,同时也跟市场紧密结合,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工业设计和人才培养。任何一个公司需要设计一个产品,只要进入到这个体系链的某一环节,就会迅速形成最贴近市场、最具产业前沿的设计产品。

作者:赵方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金融发展农村经济论文下一篇: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