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探究

2022-09-18

“高校思想政治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哺育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站在价值取向以及信息多元化的今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人文思想对新时代研究生理想信念的培养而言无疑是极为重要和十分紧迫的。研究生作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 加强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从内因出发, 强化研究生自身竞争力和饱和度,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营养, 并以此塑造完整的道德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强化奋斗意识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与新时代研究生道德素养相融合

人无德而不立,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是人们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法则, 按礼仪要求去处理人际关系并提高自身修养的行为规范。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道德的修养, 我们的先辈对道德美德、道德人格、道德修养的论述都体现了崇德的精神。高校对当代研究生加强道德修养, 尤其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应当作为帮助其培养优秀人格的核心内容。当今时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各种社会思潮暗流涌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研究生面临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 一些判断力不足的研究生难免会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 产生错误的思想。因此, 高校在提升研究生专业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时, 更要注重对他们的思想引导。作为我国较高知识层次的青年, 他们的道德水准, 将直接影响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未来。道德素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 它可以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加强对当代研究生的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 使他们具备符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道德观, 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与新时代研究生价值取向相一致

自上古时代起, 就有知识分子反复强调义利观, 并一直在论证正确的义利观内涵, 大力倡导“义大于利, 舍生取义”。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那些所谓的“丛林法则”“霸权主义”“利益至上”等观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人的判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是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必备的人身准则, 更是当代高层次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有助于帮助新时代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一些研究生身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因此, 在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义利观的过程中, 要着重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义利观的丰富内涵, 加以扬弃并传承, 以正气压邪气, 肃清不正之风, 从而为其构建良好的学习和教育氛围, 通过社会大环境教育输出以及个体自身正确价值取向以带动研究生良好义利观的培育和发展[2]。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刚健理念与新时代研究生奋斗意识相统一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刚健理念, 中国现在有多所高校校训中提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从这里不难看出, 教育工作者们对培养学生不断形成团结协作, 严以律己, 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殷切希望, 同时又号召广大青年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培养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 拥有自强不息的奋斗意识。研究生群体相较于本科生存在多方面特殊性, 研究生作为高校年龄较大的群体, 同时面临着来自学习、科研、生活、婚恋以及就业多方面的困扰和压力。以研究生就业压力为例, 部分研究生对自我认知不清, 片面性地认为个人已取得较高的学历, 滋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错误心理, 在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选择上更倾向于大城市、高薪酬、低压力的职位, 不愿选择一些小型企业或者是偏远的工作单位[3]。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就体现在充分继承和发扬了伟大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当前一个历史时期, 青年学生特别是研究生, 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领头羊和主力军,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新时代研究生要具备自强不息的坚定意志品格, 这就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刚健理念同积极培养当代研究生的艰苦奋斗精神进行有效对接,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大的精神力量武装头脑, 锻炼意志品格, 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兼济精神与时代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相契合

兼济, 最早典出于《庄子·列御寇》之中, 兼济精神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曾主张“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 孟子也曾说“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范仲淹又曾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这些先辈们的教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黄大年等当代科学家, 至诚报国、胸怀国家、无私奉献, 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为祖国奋斗终身的无悔誓言。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大发展、大变革阶段, 研究生也处于价值取向养成阶段。当代的研究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他们能否继承和发扬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兼济精神, 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新时代我们要将兼济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培育家国意识, 弘扬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精神, 这对当代研究生的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新的传输手段融入众多研究生的民族血液之中, 形成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不败、蓬勃发展的精神命脉, 蕴藏着几千年历史积淀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它具有超强的包容性, 博大精深, 其所包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 不仅对于塑造新时代研究生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有着正确的指引作用,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核是历代中华儿女的精神追求, 帮助中华民族打造了最坚定的中国精神和最牢固的中国力量, 是整个社会所认同并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极大地丰富了新时代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内涵。研究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力量, 高校要教育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 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根植在内心深处, 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新时代研究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理念上、内容上、表达上、形式上等各层面帮助研究生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 采用逐渐渗透的方式来发挥教化作用, 将个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之中, 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励志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 扩宽新时代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表现形式。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响应新时代国家号召而开展的工作, 是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必然需要。本文从研究生道德素养、价值取向、奋斗意识、社会责任感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新时代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N].解放日报, 2016-12-9.

[2] 孙露.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价值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 2010.

[3] 王勇, 肖万飞.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对策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1 (2) :42-4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甲亚胺—H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硼下一篇:城市路灯设施规划与施工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