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策略

2022-09-13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识字、阅读和习作三个模块的教学中, 习作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因此, 怎样让老师们愿教习作, 学生愿意习作、写好习作, 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是一种综合训练, 文章写得好不好, “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 但是再往根上想, 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 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常做的, 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 一到写的时候就成了极关重要的东西。基础扎实, 构思、动笔、修改总不至于太差:基础薄弱, 构思、动笔、修改就没有着落, 成绩就很难说了。” (《叶圣陶文集》) 这里说的基础, 就是平时的积累。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章, 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平时积累充实, 习作就不会感到难了。

现在学生感到习作难, 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无内容可写”, 这就是平常的积累不够。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周围的世界每天发生着多少事情?学校、家庭、街头……虽事事入了眼, 却未必入了心, 学生经常熟视无睹, 视而不见, 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生活一缺少观察, 缺少体验;二缺少思考, 缺少发现。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还要注意在习作时调动学生积累, 让学生的各种积累“呈于眼前, 浮于笔端”。而积累的途径, 有效的无外乎两种, 即充实生活, 博览书籍。

1. 在生活经历中积累感受, 增强体验。

要让孩子善于从生活中学习积累,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 积极为孩子创造感受生活、丰富人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教师要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 引导孩子融入到多彩的生活之中, “快乐着孩子的快乐, 悲伤着孩子的悲伤”。和孩子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的快乐, 去品味生活的丰富, 去积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生活充实, 语言表达才有源头, “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习作只有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融, 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要使生活向充实的方向发展, 有两个致力的目标, 那就是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如何训练思想, 培养情感呢?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引导学生不放过点滴的琐事, 并从中提炼形成自己的思考。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尽管教师或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了活动, 可仍然有一些学生参加过后一无所得或印象不深, 写出的文章仍是一本流水账, 甚至连流水账也记不清。这种情况, 如何避免?我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 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引导孩子养成在生活中思考的习惯。他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素材本, 留心注意一天, 看看从早到晚究竟发生多少事情。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了很多材料。有了内容, 思考就会形成;对于同一内容, 不同的学生形成了自己不同的思考。这样的训练, 有意识引导学生留心生活, 观察生活, 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 可以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促使学生随时随地地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 可以练就学生一双慧眼。习作的时候, 何愁“无米下锅”?

2. 在广泛的阅读实践中做到厚积薄发。

在阅读方面, 首先, 我们要好现成的课内阅读教材。让阅读与习作形成良性互动, 实现“以读促写, 读写迁移”。当前学生习作能力不高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关系。叶圣陶先生认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 学生读得好, 才能写得好。”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因此, “倾吐是否合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吸收得好, 才能倾吐得好, 即“阅读得其方, 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 阅读教学应该由两个过程组成:一是由语言----内容;二是由内容----语言。前者, 对课文达到初步理解;后者, 完成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并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的。而目前, 阅读课仍然重视的是第一个过程, 忽视第二个过程, 学生在语言上受益不大, 这也是学生作文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因此, 要抓住文本的聚焦点, 让“阅读与写作良性互动”。其次, 要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博览群书。学生的作文内容, 除大量的从生活中感受到的材料外, 有时要涉及某些不能直接感受的知识, 需要从书本中获得。现在的学生作文内容贫乏空洞的原因, 除了生活不充实外, 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也很贫乏, 除了语数外课本中获得的一点知识外, 有关自然、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少得可怜, 时间都用在了应付考试上, 没时间读书。有的学生有时间也是用来看电视、上网等, 很少静下心来读一本书, 不仅造成作文难, 阅读理解也感到很难。所以, 要引导学生多读书, 营造读书的环境和氛围。通过读书。不仅可以积累知识, 还可以活跃思想, 提高认识, 更可以积累语言, 学习别人是怎样表达的。书读多了, 语言丰富了, 思维活跃了, 往往文思泉涌, 写文章时就能“信手拈来”。大量的课外阅读, 除了可以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以丰富学生情感, 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二、从读学写, 读写结合, 习得习作方法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读是途径, 写是目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读与写都不可忽视。《新课标》中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也说过:“在我们语文教学中, 一方面, 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 要加强读写联系, 做到读写渗透, 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如何结合这两种能力, 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轻松写作呢?

1. 在阅读的基础上练习续写。

习作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才能提高习作水平?传统的做法就是:“练、练、练”。但是, 学生作文水平似乎也没提高多少。这无疑是我们教师所面临最棘手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师生“束手无策”变为“有章可循”, 使文章由无序到有序, 我认为要加强阅读教学, 从阅读中学习学会写作的方法。

因为读是知识的积累, 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读是写的基础, 写以读为前提.所以, 加强阅读是重要的, 从读学写更是重中之重。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的描述是有条理的。

2. 发现课文典型处, 设计写的训练。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联系的, 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写作, 想必也是“空中楼阁”, 不够现实。

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我在教学阅读课时, 尽量发现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段落给学生分析, 并让他们“依葫芦画瓢”进行仿写训练。

3. 抓住概括处, 扩展写的训练。

选入教材中都是经过锤炼的课文, 往往有一些高度概括的语句, 教师可抓住概括处, 扩展写的训练。如《穷人》的结尾处写到渔夫的表现, 我在让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 顺着作者的思路将这个故事续写下去。

三、引导学生在习作评改中提升能力, 感受成功

习作批改与讲评, 是习作指导的延续和补充, 是学生习作学习新的加油站。但是传统习作评改中, 多是教师唱主角, 学生当配角, 甚至教师全权代理, 学生写完作文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 习作评改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我认为当前习作教学评改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变教师评改作文为学生自评互评。

目前, 小学生作文, 大多数学校还把教师的“精批细改”作为典范进行宣传。叶圣陶曾总结自己一生给学生改作文所得到的深刻体会:教师给学生改作文完全是“徒劳无功”。学生作文教师评改, 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 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叶老再三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 而教师, 则研究怎样去引导和点拨。作文评改能力应该是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 必须变“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改”, 变“学生作文一交了事”为“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作文训练全过程”。我认为, 从四年级开始, 就应该采取学生自改、互改、教师批改相结合的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自能批改习作的能力。

2. 训练学生评改作文须把握好几个要点。

一是教给评改文章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内容。即修改什么?这当然要结合各年段的要求, 不可一概而论。评改习作还要教学生学习独立修改, 做到“三读三改”:第一遍默读, 看看文章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 调整顺序, 充实内容;第二遍轻声读, 改正明显的病句和错别字;第三遍放声读, 进一步调换、修正词句或认真誊写。二是将个人评改与小组互相评改、教师评改相结合。自己独立修改后, 接着在小组中互评互改。第一步是每个人都要谈一谈自己文章的构思以及自己初次修改了些什么;第二步是读一读自己的文章, 请小组同学评议、启发、补充;第三步是自己结合小组的好意见再次修改;第四步是小组交换后互相阅读、修改、写意见;第五步是学生阅读同学提的修改意见。写下自己的看法;第六步是上交老师评改。

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采取学生自改、小组互改的方法批改作文, 学生参与了全过程。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了。教师的工作有四点:一是在学生自改前全面阅读学生的习作, 发现共性的优劣和个性化、典型的习作, 以提出大家自改作文的方向;二是提供典型习作进行“修改引路”, 引导学生掌握修改一篇作文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三是对一些困难生进行个别指导, 或帮助其自改, “点石成金”, “化腐朽为神奇”, 或帮助其评改他人习作, 把指导修改的过程变成指导作文的过程。

摘要:当前小学高段习作教学出现了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观念陈旧、研究不深入、指导不到位、指导环节程序化等误区。作者从教学实践的经验和研究中提出习作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亲身经历和阅读实践中积累习作素材;在口语训练中教会学生表达;在经典阅读中习得方法;在习作指导中从小处着手;做到一课一得;在习作评改中注重能力训练。这样, 学生的习作兴趣就会得到培养, 习作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现状就会得到改变。

关键词:小学高段,习作,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

[2] 叶圣陶集[z]。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8.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临床研究下一篇:广告设计中的视觉修辞运用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