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2022-10-04

第一篇: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Qpognf历史的天大讽刺,你不知道的历史事实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历史的天大讽刺,你不知道的历史事实

1. 早年有人劝沈从文入党,他冷笑:没兴趣。建国后一番改造,让他惶恐无地。57年反右,他竟然诬陷自己的弟子萧乾是特务。但是萧乾不敢跟老师计较,多年后去看望沈从文,发现他住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就出面替沈从文要房子,不想沈从文大怒,吼曰:我还要入党呢!从此与弟子绝交

2. “她12岁被学校开除,17岁嫁给富二代裴明伦,两个月后离婚。18岁认识第二任丈夫俞启威(现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父亲)。21岁闯荡电影圈,22岁与唐纳结婚。23岁独闯西安延安,从此走上不归路。她曾经也叛逆时尚青春。她叫李云鹤、也叫李进孩、后来是蓝萍,再后来叫江青。”—她曾说一定要找棵大树

3. 大跃进能够发生的一个原因是人们的科学精神丧失殆尽,包括钱学森这样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著名物理学家。1958年,钱学森曾在《大众科学》和《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粮食亩产会有多少?”和“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两篇文章,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释了亩产百万斤粮的可能性,钱学森这位既不是农艺学家、也不是植物生理学家的导弹专家却大胆声称: 粮食产量可以无限地增加,太阳光能射到地表,只要利用其30%,亩产就可能达到“两千多斤的60多倍 !”(钱学森: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钱先生以他科学家的名誉作担保,让千千万万的人相信“大跃进”政策的“科学性”,其效果和国内外影响是极为恶劣(南冠客:为什么中国大陆和诺贝尔奖无缘?),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人于是便对下面虚报的粮食产量信以为真,担心起“粮食多了可怎么办呀” 的问题,毛泽东也表示中国人吃不了,可以请外国人来吃嘛 !

后来毛泽东自己也检讨说,他是上了钱学森的当,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曾问毛泽东:“你也不是没当过农民,你应当知道亩产万斤粮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说:我是看了大科学家钱学森的文章,才相信的

4. 秦国是第一个……国家。商鞅变法实行公有制改造,农民承包国有土地,不能自由迁徙。管制思想文化,批评朝廷者灭族。一切资源集中到中央,遏制私人经济。内需不振,通过修阿房宫和长城拉动GDP,很快实现翻几翻

5. 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 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 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 ,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仅为4% 。只能说那时的中国更像中国

自1572 年“隆庆开关”到1644 年明朝灭亡,这70 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 涌入中国,共计约3.53 亿两(保守估计,目前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并且全球2/3 的贸易与中国有关。资本主义萌芽 ?这简直是一只脚迈入资本主义了

6. 至1945年,满洲国已经悄然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其生产总值在全球仅次于美、苏、英。 1932 年,东北三省已开辟空中航线1.5万公里,而1949年中国全国的空中航线仅有1.14万公里。1943年,东北三省的公路总里程为6万公里,而1949 年中国全国的公路总里程是5.09万公里。1945年,东北三省拥有铁路15479公里,而中国全国在1949年拥有铁路才不过22000公里。是否有人记得,大连机车厂在1940年就制造出了运营时速达到130公里的SL-7客运列车,该车常年往返于大连和长春之间,其运营速度与今日奔驰在中国铁路线上的特快列车不相上下

1927年,沈阳开通了直达欧洲和北美洲的通讯业务,当时,由北京和上海发出的国际电报都需要先抵达沈阳,再从沈阳发往欧美。1928年,哈尔滨就已经开始出售直接前往欧洲各国的火车票与飞机票,当年,哈尔滨已有外国商业机构1809家,巴黎、纽约均开设与哈尔滨的直接商业往来。1932 年,包括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瑞士银行、巴莱克银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银行在内的34家外国金融企业在东北三省设立分支机构。1938年,长春开始建设2条地铁线路、7条轻轨线路以及环城高速公路,根据当年统计,即使在大规模征地用于城建的时期,长春人均占有绿地依然达到2272平方米,是华盛顿的2倍、东京的15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档案记载,1942年,东北三省城市化率达到23.8%,比1990年中国城市化率高4.84个百分点

1931年,东北三省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9.3%,比2003年中国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高1.8个百分点。根据满洲国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的统计数据,至1943年秋季,东北三省依靠占中国12%的土地和10%的人口,生产了占中国93%的钢材、66%的水泥、69%的化工品、95%的机械、78%的电力

7. 三一八惨案中,总理府卫队擅自开了枪,死伤多人。鲁迅的学生刘和珍、程德群等数十人中弹死亡。不是段祺瑞下令开的枪,作为一国总理,他对着死难学生长跪不 起,向天下人谢罪。他让人立即调查死难者的名字,给予优抚,在悼念死难同胞大会上,当众长跪不起,并立誓终身食素以赎罪。这个誓言一直坚持到他病危,虽然医生一再劝他改变饮食,增加营养,他大辈子“不动摇”,直到临终

8. 袁世凯小站练兵,徐世昌帮写了《大帅练兵歌》,用的是德皇威廉练兵曲。歌成,被两湖总督张之洞抄走,歌名不变。张作霖不知什么时候听到了,也不改歌名抄 走。又被冯玉祥听到了,抄走,改名为《练兵歌》……现在我们还经常能听到这支曲子,只不过歌词改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9. 曾昭抡,曾国藩侄重孙,与妻子俞大絪,都是民国知名学者,建国时两人滞留于香港,蒋介石欲抢救二人去台湾,两人断然拒绝,归来报国。文革时,红卫兵将俞大絪教授上衣剥除,用皮带死命抽打,俞教授悲愤难抑,是夜仰药自尽。4个月后曾昭抡也被折磨死,兴盛百年的曾氏传承,至此不复见于神州故国

10. 梅思平,五四运动领头学生之一,火烧赵家楼第一把火就是他放的。倭国侵华后,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并未接受正式伪职。倒是当年的爱国者梅思平摇身一变,成为汪精卫投敌的策划人,铁杆正牌汉奸。高喊爱国的人,往往最容易变成汉奸

11. 王圆箓,世称王道士,一个被余秋雨在《道士塔》里丑化的伟人。身为道士,却成为佛教

圣地莫高窟的保护神,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集攒钱财,用于清 理洞窟中的积沙。为保护莫高窟,他向各级官员求助,甚至冒死向慈禧上书。他把文物卖给斯坦因等人,所得钱财全部用于保护洞窟。即使是卖出的文物,也在各国博物馆得到了妥善保存。余国师,为何不向王道士谢罪?

12. 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列宁同志的名言

13. 赫鲁晓夫彻底否定斯大林,引起了斯大林老乡们的不满,顿时吵闹起来。老乡们不理解是正常的,可是波兰的领导人博莱斯瓦夫贝鲁特,他竟然因为这件事活活气 死。波兰人愤怒了,公开闹事,迫得赫鲁晓夫派兵弹压。再后来,证实斯大林对波兰压根就没干过好事……为了暴君而拼命,这就是人类愚蠢的下限

14. 当我离开克里姆林宫时,上百的记者们以为我会哭泣。我没有哭,因为我生活的主要目的已达到,对于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来说,其目的不是保卫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而是推进国家的进步和民主。———戈尔巴乔夫

15. 日本强占胶济铁路,康有为的女婿罗昌时任外交交涉员,他只身站在铁轨间,对日本军官说:"除非从我身上碾过,否则休想前进一步!"日军行进竟因此受阻

16. 1984 年,美国男子约翰逊,当众焚烧美国国旗,却无法律可以追究。美国人怒,遂出台国旗保护法。不料法律出台之日,美国妇人埃里奇,悍然以身试法,烧掉国旗,于 是法庭判罪,埃里奇大闹,闹到最高法院。判曰:国旗保护法与自由宗旨相背,属于违宪,宣布无效,你们谁爱烧国旗快去烧,谁也管不着……

17. 马英九:“我们邦交国只有23个,可是却有一百多个国家地区愿给免签证,它背后代表的是,这些国家对我国的形象、人民的素质投下信任票。”——这才是国家软实力,软实力不是靠开几个会放几个烟花就能搞出来的

18. 在1939年的纳粹德国,有1/3的报纸还是私人拥有的,鉴于德国最大的伏斯日报于1934前被迫停刊,第二,三名的柏林日报和法兰克福日报股东被清洗, 那些在纳粹淫威中幸存下来的报纸,他们为纳粹党服务的忠心程度,比纳粹党人办的报纸还过之而无不及,媒体彻底成了权力的婢女——私有并不意味着自由

19. 西南联大有两个孩子要去延安抗日,钱穆说去那里干嘛?你们好好上学得了。打仗不是你们的事,再说,延安不是前线是后方啊 !

20. 吴佩孚在北伐战争之后,由于拒绝接受日本的诱降条件,拒绝做汉奸,拔牙的时候被日本人割喉致死(也有说是病死在医院的),他为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指挥几十万大军转战大半个中国,但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非常难能可贵

吴佩孚在最潦倒落魄的时候, 日本人看中他过去极高的威望和“常胜将军”这块金字招牌,几度拉他下水,日本第一遣外舰队总司令荒城二郎中将,海军驻沪特务机关长佐藤秀少将,专诚拜访这位落魄的吴大帅,表示:

一、愿供给私人借款一千万;

二、愿赠步枪一百万支,

大炮五万门,机关枪五千挺连同弹药,这对于有意东山再起的人自然是一个大诱惑。可是对吴佩孚这位硬汉,则毫不起作用。吴义正词严地对日本人说:“过去我有枪不止一百万,有钱不止千万,尚且一败涂地,可见成败是不在于枪炮和金钱,我如果愿意借外债,引外援,何必待到今日?中国事应该由中国人自了。贵国贵官的盛意我是不会承受的。”

在当时人眼中,国家统一的希望寄托在吴佩孚身上。因为南方仍做革命大梦的孙中山没有实力,有实力的云南、广西、广东军阀们各有算盘,历史几乎不用假设:只要吴佩孚一声令下,他的大军即可底定三湘并进而荡平粤桂两省,北京政府“武力统一”的梦想则指日可待

1920年5月,吴佩孚不听段祺瑞的命令,自衡阳领兵北撤,随后通电反对皖系“安福俱乐部”把持政权。他的通电是:“中国之大,能否尽为一人所盘踞?疆吏之多,能否尽为一党所居奇?兆民之众,能否尽为一人所鞭笞 ?”

21. 徐世昌的名字现在许多人已经很陌生了。因为他没有突出的政绩,也没有昭彰的劣迹。但他确实当过几年中华民国的总统。七七事变后,汉奸王克敏曾以师生之谊前来拜会,企图拖徐世昌下水。徐闭门不见,并向人表示“我没有这样的门生。”

22. 段祺瑞因为制造了三一八惨案被鲁迅好一顿声讨(《记念刘和珍君》就因此而作)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军方列入了“合作者”的花名册。日本人巴望着曾是中国头面人物的老段出面组织华北伪政权。老段虽有亲日恶名,却未同异国入侵者接触过。倒是他的老友和部下有向个耐不住寂寞,当了汉奸。为了不让一位有影响的前国家领导人为敌寇所挟,蒋介石写亲笔信,恳请“芝泉老”南下。当69岁的段祺瑞抵达南京浦口时,不光在京的少将以上的军人集体过江迎接,蒋介石本人也亲自到码头恭候。享受国宾级待遇的老段,当即对记者发表了对时局的书面讲话:“当此共赴国难之际,政府既有整个御侮文句和办法,无论朝野,皆应一致起为后援。瑞虽衰年,亦当勉从国人之后。”后来他从南京移居上海,有记者登门采访,他铿锵作答:“日本横暴行为,已到情不能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只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备战,合力应付,则虽有十个日本,何足畏哉?”

23. 曹锟在历史上名声不好,为了过把总统瘾,不懂大把花银子贿赂选举者,留下了“贿选总统”的恶名。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华北沦陷。曹锟的老部下纷纷落水,出任汉奸政权要职。日本侵略者还千方百计地拖曹锟出来当俘虏,年迈的曹锟却在刘夫人的劝导下,立誓宁肯喝稀粥,也不给日本人办事。日本人碰壁后,派出已当上伪“华北治安军”总司令的齐燮元前来叩门,曹锟夫妇让家人把他关在门外。接着河北省省长高凌蔚又奉日寇之命来访,曹锟一见,脸色陡变,大声吼道: “你给我滚出去,以后不许你登曹家的门!”吓得高凌蔚浑身哆嗦,被几个侍从驾着慌忙溜走

24. 日本人打主意最早的莫过于东北王张作霖,最有戏剧性的也是这个土匪出身的张作霖。大元帅府的电报处处长周大文回忆说:“1928年5月17日,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求见张作霖,张将芳泽晾在客厅,自己在另一间屋里大声嚷着说:“„日本人不讲交情,来乘机要挟,我豁出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也不能出卖国家的权利,让人家骂我是卖国贼,叫后辈儿孙也都跟着挨骂,那办不到!‟”

在张离开北京之前,芳泽仍去纠缠张作霖,逼他正式履行“日张密约”的手续。对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张作霖非常气愤,拒绝在芳泽送来的文件上签字。1928年 6月4日当他的专车

开到皇姑屯附近时,日军按动电钮,张作霖的蓝色铁甲车被炸得粉碎,一代有血性的中国军人,就这样向国人和历史交上了最后的试卷,为自己书写了最后的光荣

25. 当年汪精卫北上行刺,来挽回和唤醒民众对革命的信心,当然最坚决和汪精卫一起北上的是陈璧君,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你有一张英国臣民的护照,当然不怕死。到关键时刻,你把英国护照一抛,英国领事馆自会来救你。”陈璧君听完二话不说,拿出英国护照当场撕成碎片,满座皆惊,也让那位说风凉话的人羞得恨不得钻入地缝。可惜,现在再也看不到陈璧君那样顶天立地有志气的烈女子了

(日本投降后)陈璧君被捕后,更是表示坚决不服罪。1946年4月16日江苏高等法院开庭审讯陈璧君,陈璧君在法庭上说:“日寇侵略,国土沦丧,人民遭殃,这是蒋介石的责任,还是汪先生的责任?说汪先生卖国?重庆统治下的地区,由不得汪先生去卖。南京统治下的地区,是日本人的占领区,并无寸土是汪先生断送的,相反只有从敌人手中夺回权利,还有什么国可卖?汪先生创导和平运动,赤手收回沦陷区,如今完壁归还国家,不但无罪而且有功。”法庭最后判处陈璧君无期徒刑,陈璧君接到判决书时却说:“本人有受死的勇气,而无坐牢的耐性,所以希望法庭改判死刑。”

陈璧君个性十分刚烈,汪精卫在日本治病时,陈璧君一直伴随汪身旁,但从来没有对日本人说过一句感谢的话,日本人对她也很发怵。1952年,和陈璧君私交很深的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和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去监狱探望陈璧君。宋庆龄和何香凝告诉陈璧君,中央已经决定,只要陈璧君承认汪精卫有罪,写一篇悔过书就可以释放出狱。陈璧君却立即拒绝:汪精卫无罪。她宁可坐牢,也不承认汪精卫有罪。1959年6月17日,68岁的陈璧君死于监狱中

多少被诬蔑的军阀是真正的抗日英雄,多少被吹捧的英雄是真正的暴君败类。历史就是这样开玩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等后人评

第二篇:还原真实的历史:关于诸葛亮,你必须要知道的8个真相

94版《三国演义》诸葛亮剧照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是我国历史上著名且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发明家。可是现在人们经过小说《三国演义》的洗礼,对于历史上诸葛亮的真实面目,早已变得模糊起来,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纠正一下,那些《三国演义》里关于诸葛亮不符合史实的事迹吧。1.火烧博望坡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把火烧博望坡写成了诸葛亮初出茅庐立下的第一件功劳。可实际上,“火烧博望坡”和诸葛亮没有什么关系,这场战斗其实是刘备亲自指挥的,《三国志》记载,刘备投奔刘表后,便屯兵新野,和曹操的军队在博望坡对峙,刘备在道路两旁埋设好伏兵,然后自己烧掉了驻扎的营地,假装逃走,结果曹将夏侯惇不知有诈,领兵前去追击,被伏兵扑了个正着。而且最主要的是,博望坡战斗发生在公元202年,而诸葛亮直到207年才出山。94版《三国演义》刘备剧照2.草船借箭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使用过“草船借箭”,真正使用这个计策的人是孙权。《三国志》上记载,在公元213年,也就是赤壁之战5年后,曹操平定了关中地区后,又率军南下,准备伺机进攻孙吴,东吴军队和曹军在濡须口对峙。一天,孙权借江面有雾,便亲自派遣出小分队,乘坐战船,前去靠近曹军水军阵地,打探军情。后被曹军发现,因为江面有雾,曹操不敢派军出战,就下令射箭退敌,孙权的船上很快就被射满了弓箭,因为一面受箭,重心不稳,就在快倾覆的时候,孙权下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船恢复平衡后,便划着小船大摇大摆的离开。孙权本意并没有想借箭的意思,不过这笔意外之财还是让人很惊喜的啊,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孙权所乘的船就是特意制作的草船。94版《三国演义》孙权剧照3.借东风《三国志》里在描写赤壁之战的时候,确实提到了用火攻,不过这个火攻和诸葛亮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至于《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借东风,史学家们做过大量的研究,最后认定,赤壁之战的战场发生在今湖北省,时间是冬天,而湖北省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冬季基本上吹不了东风。所以借东风也是作者为了凸显诸葛亮能力而虚构的。而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开战前为孙刘联盟建立的奔波上。94版《三国演义》诸葛亮剧照4.三气周瑜第一气是孙刘为了南郡这个城池而发生的,小说上说,诸葛亮用计策占领了南郡,气坏了周瑜,而事实上,是赤壁之战后,孙刘继续联合力量抗击曹操,孙权作为一名合格的盟友,为了让刘备的势力变得稍微大一点,可以面对曹操,而主动把南郡交给了刘备,小说中所讲的“借荆州”其实只借了一个南郡而已。第二气是关于刘备和孙尚香结婚的,原著的内容我们就不多赘述了,真实的历史是,当时刘备已经在荆州站稳了脚跟,孙权十分顾忌刘备的力量,于是把妹妹嫁给刘备,希望巩固一下孙刘联盟。现如今我们已经无法猜测当时孙权的真实目的了,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孙权当时是真的想跟刘备联姻的,而非小说中所说的那样。第三气直接要了周瑜的老命,小说上讲是诸葛亮将周瑜围困,以至于周瑜气急攻心,旧伤复发,吐血身亡。而真实的历史是,公元210年,周瑜向孙权请求发兵攻蜀,然后率兵走到了巴丘这个地方,自己病逝的。94版《三国演义》周瑜剧照5.八阵图关于八阵图,读者应该一看就可以感觉出来是杜撰的,摆了几块石头,竟然让刘备七百里连营都打不过的陆逊退兵了,实在是太扯了。后来进入阵中的陆逊出不来,还被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给领了出来,我们细想一下,马谡丢了个街亭就被杀,而黄承彦放出了敌将,还安然无事,情节上很明显不严谨。所以关于八阵图,我们看着乐呵乐呵就可以了。94版《三国演义》陆逊剧照6.七擒孟获关于七擒孟获,《三国志》中有简要的记载,但是现在史学家们通过研究,普遍认为,七擒孟获发生的可能性太低了,更有人认为,七擒孟获就是完全的虚构,目的就是为了凸显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丰富其人物形象。就连到底是否有孟获这个人存在,也一直都充满了争议。至于为什么史书中会有记载,通过研究,史学家们认为,这是史书收录了地方传说而造成的。94版《三国演义》孟获剧照7.空城计空城计可以说是诸葛亮最具代表性的一场战斗了,很可惜的是,这个故事也是虚构的,发生空城计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28年,当时司马懿还在千里之外的宛城当都督,怎么可能跟西城的诸葛亮对峙呢?也许你会问,那或许是和别的魏将对峙呢?很可惜的是,根据南宋著名的史学家裴松之的考察分析,诸葛亮从来没有在阳平关一带抵抗过魏军。而诸葛亮当时见街亭丢失,就急忙撤军回到汉中了。94版《三国演义》司马懿剧照8.死诸葛走活仲达《三国演义》中写到,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死了的消息高兴坏了,立刻亲自上马前去追杀,结果半道上发现已经死了的诸葛亮竟然又出现了,以为自己中了埋伏,掉头就跑,跑了老远,才问手下,自己的脑袋是不是还在脖子上。关于这个情节,史书中都有过记载,我们也可以认定,它肯定是发生过的,可是和小说中描写的,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司马懿率军前去追击撤退的蜀军,遇到了蜀军后,蜀军将领杨仪鸣鼓立旗,摆出准备跟司马懿大干一场的架势,司马懿多疑,又不知道虚实,担心有伏兵,只好下令退兵。而根据《晋书》记载,司马懿撤兵是因为本着“穷寇莫追”的原则。从上我们可以看出,真实的历史和小说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当我们观看完精彩的《三国演义》后,一定不要把它和历史弄混淆哦。

第三篇:你不知道的“背诵”

先看看大家对背诵的看法。

A 说: Boring! 最最讨厌的就是背诵。自己对着一段文字,“死记硬背”,很快我就忘了,浪费时间。

B说:对!没啥用。这么传统的学习方法! 老师没什么教学技能就知道叫我背诵。这是谁想出来整人的方法。

基本上,谈到读书背诵,大家都是不赞成不支持的态度,因为它形式简单粗暴,方式单调统一,常常不受学生的喜爱。 然而常常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情况,比如,虽然学了很久英语,但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句式单调、简单句堆砌、遣词造句错漏百出、词汇和表达也带有明显的中式痕迹。口语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头脑一片空白。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对英语材料的模仿和积累远远不足。

任何语言的学习在初始阶段都要经历一个模仿过程,而模仿要依托于大量的语言输入积累。通过背诵能够很好实现这一积累,强化输入和输出能力。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这是语言学习根本离不开的方法,学语言有一个从“死”到“活”的过程,“死”的东西多了,熟能生巧,慢慢就会“活”。死记硬背到一定程度,便会“死”去“活”来。“死”的过程中,是一个人语言原始积累和创建个人的语料库的过程,语料丰富了,一旦掌握了运用技巧,就能随意提取,运用自如。 接下来,谈谈背诵的好处。

1. 背诵可以内化语言知识,增强语感

加拿大语言学家 Bialystok 将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显性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句式、语法等知识,这些知识存在于学习者的意识层中,他们可以将这些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隐性知识指那些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它们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层中,学习者并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些知识的存在,但能够不假思索地使用它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

举个例子,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类似"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Thanks a lot." 这样的表达在多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已经内化,在具体使用场合中能够脱口而出。但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词汇和句式,要做到这一点就会难很多,比如类似"How do you like your coffee?","What do you make of this news?" 这样的表达。

为了更好地提升利用目标语的能力,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积累隐性知识,而背诵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背诵能让我们积累和巩固语言知识,从而将原本是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语言知识,在这过程中语感也会随着加强。

2. 能有效地学习词汇。通过背诵有意义的对话或短文(语境),能使学生迅速有效地记忆和掌握词汇,这是因为通过语境去学词汇是一种最佳的方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很多语言学习的学者也认为 “语词的意义只有通过语境才能学到”。没有语境,就看不出词汇的搭配。相反,如果孤立地去背词汇表中的词汇,收效就很小,因为这种做法实际上把每一个外语的语词和母语的语词等同起来,而且把它从语言和语境中孤立开来。然而,在实际的阅读中,我们不是一个一个词地去读,而是一组一组词地读,也就是说读语境中的词。可见,通过背诵英语文章去记忆学习词汇是有效的途径。

3. 背诵可以提高听说能力

长期的朗读和背诵训练可以提升语流和连贯性,纠正语音语调,帮助学习者掌握英语口语的多种技巧,比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同时,背诵还能使我们的口语表达更加准确和严谨。学习者一旦对原文背诵的材料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在后面的口语练习中,他们就可以随时提取运用原材料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式,让口语表达更加自然和准确。同时,在背诵的同时学习者也会记住单词和短语对应的发音,从视觉-听觉上对单词建立联系,这样在做听力时更容易将它们分辨出来。 背诵能够带来很多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材料都值得背诵。值得背诵的材料应满足语言规范、自然、地道、再生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学习者模仿和活用。可以优先选择带有音频的版本,这样可以在背诵过程中纠正语音语调,同时练习听力。建议可以选择新概念系列,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可以尝试背诵新概念英语3的一些经典名篇,比如 Illusions of pastoral peace, The power of the press, Do it yourself, New Year resolutions, In the public interest 等,同时,新概念4中也有一些文章段落值得背诵,比如 Youth, The sporting spirit, How to grow old. 在背诵的同时可以对其中的句式和段落进行仿写,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大家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背诵,比如美国总统和各大高校毕业演讲稿、外刊文章、散文、经典议论文等。在背诵这些材料时不能“不求甚解”,在背诵之前要弄清楚生词,句型以及文章的含义,这样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切实提升语言技能。

第四篇:你不知道的事

幻想着,一天清早。早晨起来走向洗脸池用自动牙刷轻松的刷起了牙;把今天不穿的两件衣服丢进洗衣机以后;吃早饭时却因不愿洗筷子而用了一次性筷子;上学时因懒惰而让爸爸开车去学校;到了教室因桌面上有一小点灰尘而用一张餐巾纸擦桌子……

等等的一切你可能都经历过——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吧

电动牙刷,每天要增加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汽车排气管排出的废气中含有15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通常一公顷阔叶林一天才可以消耗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

据统计,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800亿双,首尾相接,可以从地球往返月球21次,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立方米。更是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再说仅因使用的纸巾,全球每年就有1000万立方米树木消失。

在你快乐的享受轻松生活时,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却倒了霉:由于树木的减少,温室气体让地球发了高烧。全球变暖、气候发生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11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直接威胁从东京到上海至新奥尔良的数以百万记的城市居民。

因为过度的工业化——湖水上到处都是死鱼,因为湖水被工业废水污染了;草地变得枯黄,因为灰尘让它透不过气来;天空灰蒙蒙的,因为工业排放的废气遮住了美丽的天空。

听到这,你还快乐,享受的起来吗?看到这,你还轻松,满足起来了吗?让我们动起手,去打造美好的未来——举手之劳改变命运!

让我们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吧,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这样做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在屋子里,养一盆绿色植物吧,既美观、省心,又绿色环保。

就让我们帮地球清理血液——让湖水依旧清澈

让我们帮地球穿上新衣——让草地依旧鲜嫩

让我们帮地球洗个澡——让天空依旧湛蓝

这不是幻想,每天环保一点点,这将是你我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你不知道的事

考生:陈君仪/2014年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应考试卷:湖北卷(转自微信公众号:求声)

《求学》碎评:不愧为一篇少女风格的好文章,让小编想起《初恋这件小事》这部电影。中学时懵懂的情感,是我们青春美好的记忆。

在后高考时代,再来写高考作文,其实我是拒绝的。毕竟已经过了列举大把事例毫不费力、矫情词句信手拈来的巅峰时期,对着作文题呆愣了十多分钟,还是很难理出一个考场逻辑来,如今写写也只是献丑罢了。

与2013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上善若水任方圆”相比,2015年的湖北省高考作文题目其实不算难,立意也不是那么令人捉摸不透。“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作文立意大抵与厚积薄发、默默积淀无差。

但是,既然过了高考,既然过了十八岁,这一次,便想写一篇与“泉水与喷泉”有一丝相关却又不那么相关的少女风格的文章。

这一次,不谈人生,来谈谈感情。

前一阵子,在好友一句“看了这部片子你就再也不会相信爱情”的强烈推荐下,我看完了《消失的爱人》。

影片故事主线不算复杂。对于婚姻生活里丈夫的日益冷淡和背叛,妻子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怀疑中挣扎,内心的绝望一点一点侵蚀原本就病态的理性,最后她由爱生恨,萌生出报复渣男的念头,自导自演了一起谋杀嫁祸案。

血腥的场面没有想象中的毛骨悚然,但最后妻子像猫一样神秘而诡谲的笑容着实让我不寒而栗。七年之痒,说的就是男女主角那样的婚姻状态吧。就像是曾经跷着二郎腿和爷爷奶奶一起看的方言节目里扯的那些家长里短,抑或是街边发的宣传册上印着的深夜情感故事,恋人之间经历的许多称得上美好回忆的折腾与热闹,最终难免会在柴米油盐的算计中归于平淡。

其实,平淡本身是一种很美好也很平衡的状态。只是正如泉水会变成喷泉一样,当爱情失去了光环,失去了最初迷乱人眼球的激情,由那些琐事拼凑起来的争吵、冷战,甚至是仇恨、背叛,就会慢慢堆积成蓄势待发的火山,然后地动山摇,爱情不复存在。

好了,说了那么多不那么乐观的话之后,还是有必要回到那些洋溢着青春与少女气息的感情上来的。

2014年光棍节,在好友一句“这部片子简直虐死单身狗”的强烈推荐下,我看完了《怦然心动》。

影片的故事情节较《消失的爱人》更为简单。男女主角从小就相识,在经过漫长的陪伴后,爱情之泉在他们看清自己内心的那一刻喷涌而出,然后画面定格在了夕阳下满是甜蜜的那一吻。

奇怪的是,这部电影没有想象中甜到发腻的被虐感,那拂面而来的清新唤起了我身体里的一个声音。

还在青春期的时候,我喜欢过隔壁班的一个男生。印象中他高高瘦瘦,斯文儒雅,像极了女生常看的小说里写的那一类受欢迎的男孩子。那个时候,饱读各类言情小说的我心中也住着一位少女,对这样的男生自然没有半分抵抗力。

不过,说是喜欢,倒不如说是拥有朦胧的好感。每一次从窗户口偷偷看他走过的身影,我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脏透过胸腔发出来的“怦怦”的声音;下楼梯时在人群的缝隙中拼命地穿梭努力地钻到他的身边,都能感受得到自己急促得跟不上脚步的呼吸声;放学后宁愿绕远路也要跟着他坐同一辆公车回家,不敢太明显,不敢太刻意,一味地放低姿态,恨不得将头埋到地下,但是目光却不自觉地往他的方向看去。

不知道那段日子持续了多久,只是很多年后每次回想起来,都会嗤笑自己做过的那些小事,那些关于暗恋的小事。

嗯,暗恋是我想说的第二部分。一般人暗恋的结果,要么像《怦然心动》里的男女主角那样有情人终成眷属,要么像曾经的我一样,将所有的话打碎了埋在肚子里。那时我坚持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办法鼓起勇气迈出表白的那一步,于是我选择了放弃。放弃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好比你曾经单方面地拥有很多回忆,这些回忆在你的心里不知不觉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的厚度,然后你不得不去面对,去把它们都捋清楚,最后丢掉它们。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本应该膨胀到爆炸,最后却只能以一种落寞的方式谢幕,不甘心地漏着气,流着难为情的眼泪。

当然,第一种结果是所有人都希望拥有的。一点一滴汇集起来的感情,在心里慢慢地萌芽,直到某一个合适的时点,悄然绽放,这是多么令人向往。那绚烂如火花的结合,总归是寄予了太多默默攒下的细腻情思。

感情或许便是这样。爱也好,恨也罢;明也好,暗也罢。细水长流,感情总在平淡中生起波澜,总在无言中蓄力着喷薄。

只是,那些都是你不知道的事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族自治宗教的学案下一篇:内部沟通与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