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教法教学论文

2022-05-0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语文新教法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一种教学模式只能体现一种教学思想,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很显然教师要具备多种教学思想才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就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的教法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语文新教法教学论文 篇1: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与教材、教法

摘要:语文专业所学内容是语文教师的“根”,是语文教学的“源”。语文味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教师有丰富的‘语文味”专业知识,教起书来必定得心应手、收放自如。

关键词:语文课;学科;语文味;教学;语文课堂的灵魂

一、“语文味”概念的界定

程少堂认为“‘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一种境界。

二、缺失原因的探析

真正的“语文味”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同样也不能偏废。而现在的语文课恰恰走向了我们担心的方向,所以语文课上不出“语文味”,便成了一种必然。究其原因,笔者分析了以下几点:

1. 教材

一方面,教材的编写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极力突出文本的人文性,甚至不惜大量删减经典作品,选择了一些没有经过时间淘洗的文章,并根据一定的目的对文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减,使有些文章丧失了原有的连贯性,变得有文无质,甚至是文质皆无。

另一方面,课本以模块和板块编排,每一模块主题都是以人文性划分的,导致工具性体现不足,和老版本教材相比,工具性被明显弱化,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的学科特征之一,是语文学科性质所在,不谈语文的工具性,语文味从何谈起?

2. 教师

这要看教师的培养机制,很多教师是非师范专业毕业,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理论学习,在很多方面是欠缺的,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突击学习,就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准入门槛太低。而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也有很多不足,在校期间忙于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找工作,如此导致教师基本功较差。由于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任务、目的并不十分清楚,其教学的着眼点、着力点都缺乏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不阅读文本、语言品味浅尝辄止、没有朗读习惯,不板书等现象。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和课堂主体的学生,就好比“语文味”的两条腿,有一条腿先天不足,“语文味”岂能不跛?

3. 选拔机制

我们跟随少堂先生喊了十几年的“语文味”,口干舌燥!可效果不大,原因何在?花大量时间精力教学生,让学生去品,可考试不考这些。高考语文考不出好成绩,家长不会同意,学校不会同意,学生更不会同意。现在这个时期,学生考高分,你就是优秀教师,你就是骨干教师;考不好,你什么都不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大部分教师只能举起“语文知识”的大旗,捡起“训练”这个武器,在题海中冲锋陷阵。游的不亦乐乎,运气好的游到了对岸,心满意足,运气不好的……考出好成绩就是优秀教师的标准,为了做所谓的好教师,谁还有心情去注重语文味。有心而无力!

三、解决之道

再黑的夜里,也会有几盏指路的明灯,以教育家钱梦龙、魏书生为代表的一批教育教学专家给了我们启示,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他们做到了两头兼顾,效果也十分明显。

虽然走向“语文味”殿堂的路途还很遥远,但希望同仁们都能成为路途上的探索者。当然,光喊口号不行,我们要有一身本领,方可游刃有余。

1. 要有过硬的技能性知识。所谓有过硬的技能性知识,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是每一位教师自立的基础。

(1)语文教师必须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朗读对感悟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的范读具有极重要的作用。(2)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即使使用多媒体,语文课也不能缺少板书,一手好字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从而对语文产生好感。(3)娴熟的多媒体使用技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多媒体使用尤为重要,多媒体承载课堂上很多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放音乐和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能使我们语文教学取得“多快好省”的效果。

2. 要有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语文知识包括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美学、写作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学的专业课程,可以说语文专业所学内容是语文教师的“根”,是语文教学的“源”。教师有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教起书来必定得心应手,收放自如。

3. 要有广博的语文专业外知识。美国教育家科勒涅克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上起语文课来才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4. 教師要有高尚的人格修养。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乐为语文教师;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团结同事,合作共事;爱美审美,情趣高雅;心理健康,心态良好,这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

一杯香茗,一盏台灯,一本好书,以淡泊的心态,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追求语文的味道,这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关键在于一个“活”字[J].课程·教材·教法,1991(10).

[2] 程少堂.“语文味儿”理论构想[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3).

[3] 何永康,李 丹.语文教学时心灵的远游——何永康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

作者:郑海宁

语文新教法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教法的体会和认识

摘 要:一种教学模式只能体现一种教学思想,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很显然教师要具备多种教学思想才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就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的教法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教法

“守正出新”是语文新课改的最主要的核心内容,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语文应用能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所突破和改变。语文作为学生所有课程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新课程改革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优化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众多老师共同思考的问题。一种教学模式只能体现一种教学思想,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很显然教师要具备多种教学思想才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就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的教法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在语文课堂营造诗意的生活情境

无论是多大年纪的学生,他们都拥有最平实的生活环境,如果在课堂上能够为他们创设出一种最贴近平时生活的情境模式,而又在这种模式中增添一些不一样的美感,就很容易让学生融入其中。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可以积极的尝试使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譬如在教学《雨霖铃》这篇课文时,学生大概最开始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诗人在分别时的感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的诗句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抽象性,毕竟大多数学生不能够理解“把酒送别”的情境,这样也就很难理解全篇课文。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与朋友或亲人离别时候的场景,并且配合诗歌引导学生创造情境:这首诗歌塑造分别时的天气、景物有怎样深层次的寓意等,这些描写又是否会进一步对诗人的心情产生影响;这样的影响和诗歌中诗人塑造的情境是否有相似之处……这样有了切身的体会之后,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诗歌的情境中去,对教师教授的诗歌也能有更深刻的体会。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同样,教学的进步也是对美的一种不懈的追求。诗意的生活使语文课程成为师生之间的一种内在需求,当诗意融入到教师和学生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中去时,生活的广阔时空也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

二、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教师想要把握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就要积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观念转变。新课改中明确表示:“当前社会,学生素质教育不是降低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要求,而是要求更高、更全,使学生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的外向型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表示,无论是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方法等各方面,语文教师都有必要在教学中进行观念的改革和创新。只有语文教师转变“唯考是图”的老旧语文教学观念,进而转换为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将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潜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的教学应该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来开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中表现出来的缺陷和不足,帮助他们进行一个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师要在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的情况下,着重培养学生的优良学习习惯,使语文教学的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三、做好新课改下优秀语文教学方法的推广工作

虽然不少语文教师在新課改下已经注意到原来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也有不少语文教师已经在这一方面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由于语文教师的整体还是缺乏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所以大多数新的语文教学方法没有得以广泛的推广、传播和运用。不少教师的语文教学方法依然比较陈旧,且在学校中个别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研究方式较浓,缺乏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优秀的教学研究成果难以在全校、全教学系统中普遍推广。面对这样的情况,负责语文教研活动的教研室、教研机构就要切实发挥加强对语文教学研究的领导职能。组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教师的语文教学状况与特点,制定出更适合不同类型语文教育使用的教学改革方案,并认真地组织进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师自觉地以现代科学理论指导语文教学的研究,并且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分析和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其实,不同的地区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认真钻研本地区的教学实际,认真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可以说,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多的方面可以完善,以上仅是几点实践中的体会和认识。我们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才能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收获更多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钟发全.课堂新问题诊断[M].天津教育出版社.

[2]崔传岭.浅谈语文课堂与生活的链接[M].北京教育出版社.

[3]周玉才.语文课堂导语艺术探求[M].江苏教育出版社.

[4]卫灿金,武勇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作者:陈茵

语文新教法教学论文 篇3: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研究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成为了教师开展有效性工作的重要标志,教师要认识到语文作文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系统性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有效掌握作文写作方法,优化作文创作内容,增强情感注入质量,从而加强作文文本的推敲价值。教师要结合初中语文作文教法现状,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探索,使学生作文写作问题与不足及时暴露出来,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详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进行教法解答,提高初中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水平,让学生在有效“教学教法”的影响下,认识到作文写作的精髓与内涵;教师借助教学教法创新过程,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内容,促使学生作文写作难度降低,增强学生创作自信心,进而全面践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创新成效。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

引言:

初中语文作文课程是学生展现语文学习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增强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要根据语文作文教学要求,逐步进行创新性学习活动,有效培养作文创作兴趣和动力,结合作文课教学大纲要求,创新初中语文作文课程内容,优化作文教法过程,促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得以拓展,让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增强口语交际技能、合理组织语言文字等,全面提升初中生的阅读与写作综合水平,让语文作文教学目标更为广泛、高效,促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新的认知,全面增强学生文学知识积累成效,进而提高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加强作文教学教法创新

教师要结合新课改教学思想,在语文作文教学教法上给予创新与改革,教师要认识到教法创新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升想象,有效应用语文语言文字进行作文创作。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作文教学创新过程,科学引导学生文学创作思想,促使学生改变传统教学教法中的作文创作心态,积极开展多元化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写景”类作文创作时,教师要在传授教学教法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放飞自我、张扬个性,积极开展不同层面的文学创作活动,从而拓展文学创作切入点,全面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竞争力。比如:在以“四季”为主题进行作文写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写作突破口,让学生多维度思考四季的特点和特征,围绕“四季”天气、温度、动物、植物等等多个方面开展写作创作。同时,在写作环境创设上也要别出心裁,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自然中,进而唤醒初中生的作文创作潜力。

二、创新语文阅读教学引导

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转折阶段,教师要秉承“读写不分家”思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促使二者相辅相成,成为学生获得高超语文技能、优秀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应用与驾驭能力,展现出对语文作文創作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融入到作文写作学习过程中来。

例如:在以“民俗风情”为主题进行写作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在实践阅读体验中,积累民俗风情素材内容,激发学生对民俗风情的认知与了解,并且将民俗风情作为主要写作素材有效利用、抒发情感,从而有效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综合能力。

三、巧妙运用作文教学情境

在培养学生语文作文写作能力时,为了帮助学生高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教师巧妙运用作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驾驭与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竞争力,为学生综合性发展提供助力。与此同时,教师要从实践学习活动中,有效总结出具体写作经验和方法,进而展现出作文创作过程中情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进而全面启发初中生作文写作灵感。

例如:在以“校园文化”为主题进行作文写作训练时,教师要创设实物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情感体验等形式,重新审视校园景色、人文气息、学校风气等,进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融入真挚情感,促使学生在具有特色性和时代性背景下的校园文化中,逐步提升核心素养,增强写作创作意识,从而开展多元化、多层次提高写作能力做好准备。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结合当代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个人习惯等,科学创设适宜的作文教学教法,让学生在良好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高水平、高质量的语文思维意识,进而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语文作文创作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所积累的语文知识点有的放矢,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要合理应用自身专业教学技能,促使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进行改革创新,提升初中生作文创作欲望,展现高水平、高技能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对语文作文写作要领、规则的驾驭能力,全面彰显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的重要性,最终达成高超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红梅.巧注“活水”,渠内清水常流――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思想深度地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4).

[2]谢活.作文教学过于拔高目标要求,妨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11).

作者:颜宝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下一篇:一体化通信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