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2022-04-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西部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逐渐普及城乡学校。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与发达地区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展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西部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1:

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①

摘 要: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西部地区中学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呼伦贝尔市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对该市三中教师的课堂观察,分析了西部地区中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学教师 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 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呼伦贝尔市中学教师,学校分初中、高中两个层次,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从20岁左右到50岁,涵盖了专科至硕士各个不同的学历层次。

本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3份,回收率为91%,有效问卷250份,有效率为91.6%。调查后收集的数据采用Excel进行录入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为了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具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外,还要具有将信息技术有效用于教学的能力,这种应用主要包括3个侧面: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职业发展[1]。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过程的能力。

(1)教师教学行为。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教师通过运用Internet搜集教学资料、教案的占到了76.8%,58.3%的教师经常在课前使用教育教学资源总库上的信息资源进行备课。说明在教师的课前准备中经常利用信息技术来搜索、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源或案例。68.4%的中学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67.2%的中学教师经常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展示教学内容,可以说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常利用信息技术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但仅有65%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37%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44%的教师指导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示学习成果和作品。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2)教师信息素养。

此外,在调查中有77%的中学教师掌握了微机的基本操作,只有55%的中学教师了解互联网上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源网站,43%的中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对在互联网上查找到的资源进行再加工或处理。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不仅不熟悉学科相关的教育资源网站,而且不能有效地对查找到的资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73.4%的教师不能按照新课标要求有效的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案,体现出中学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案上的能力不足。

(3)教师的动机。

通过对教师动机的调查发现,65%的中学教师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69%的中学教师认为应该与时俱进,经常提升和更新知识,储备良好的专业技能,55%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创新精神的提升。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70%左右的中学教师认为应该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新观念,对信息技术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及教学持肯定态度。

(4)环境氛围。

通过调查,77%的中学有充足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80%的中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84%的中学主管领导常常采取积极的奖励措施鼓励中学教师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77%的中学每年组织教师参加省内外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培训或讲座。通过调查可以说明,中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得到了中学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肯定,而且大部分中学采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但仍有43%的教师认为在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以学为主”教学方案时,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可满足教学需要。

3 存在的问题

(1)利用信息技术能满足教育教学资源能力的不足。

虽然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利用信息技术来搜索、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源,但他们并不熟悉与所教学科相关的教育资源网站,也不能根据教学目标对查找到的资源进行提炼和加工。在笔者对三中几个教师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他们只是使用学校提供的课件进行简单演示,不能根据课堂的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加工。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呈现的能力不足。

在教学中教师虽然经常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教学信息,但是在笔者对三中几个教师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他们并没有将多媒体的演示与自己的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总是出现媒体播放超前或者滞后讲授的情况,比如在《扼住命运的咽喉》一节课中教师提问,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给出最后的答案,但是在小组讨论期间问题的答案已经呈现在PPT上。而且有些多媒体呈现的内容又使用板书重复了一遍。

(3)悉心设计教学过程,将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到教学中的能力不足。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在大部分中学教师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况很普遍,领导也鼓励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在对三中教师的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几位老师都在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一节中教师利用图片呈现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让学生判断以激发学习的动机。但是教师应凭借信息技术探寻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以使教育教学效率达到更高,此外,还要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与判断能力;在师生互动方面,信息技术应帮助学生有着更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体验[2]。而上面的数据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而且几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干预,只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没有帮助学生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的分析、综合、解释、推理等高级思维活动并没有得到锻炼。在教学模式方面,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利用现代教学理论支持教学的能力,以及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的能力不足。而且他们认为在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案时,学生不太接受这种方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也不能满足这种教学的需要。

4 建议与对策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呼伦贝尔地区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问题并非是教师内在动机的原因,也不是他们所处环境氛围的原因。笔者认为是教师没有将已学习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进行有效迁移的原因,而且教师在日常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经验丰富或权威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人员对其提供指导和帮助,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在自己摸索中进行的。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除了具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具备教学设计的能力、媒体与资源应用和开发的能力以及教学研究的能力[3]。因此,应充分发挥各个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教师日常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帮助学科教师进行资源的提炼和加工。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帮助学科教师对相关的教育资源网站进行筛选、整理和链接,并且可以将整理和筛选的资源在校园网上进行发布,以帮助学科教师在海量的信息环境中有效地获取需要的资源。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科教师制作符合自己教学思想的资源。

(2)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指导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帮助学科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科教师明确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中、什么样的条件下适合用信息技术,什么时候避免使用信息技术、如何将多媒体演示与自己的讲解进行有机整合,以利于学生的理解等。同时应该经常与学科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对学科教师每次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况进行评价,促进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

(3)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提供“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示范。

目前大多数的学科教师对“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理解存在偏差,加上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以及没有很好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范例,即使学科教师设计出“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案,也与真正的“以学为主”相差甚远。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承担起扮演示范者的责任,以公开课的形式示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合作沟通、如何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应帮助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让他们体会到学生能力锻炼和提高的过程。同时要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这是学科教师实施“以学为中心”教学方案的条件。

当然,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以上作用,一方面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组织制度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建伟,师书恩,苗逢春,等.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193):1-4.

[2] 崔青,曹燕,李秀红,等.文史类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47-49.

[3] 陈梅,李龙.关于信息技术教师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267):89-91.

作者:郭姣

西部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2: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逐渐普及城乡学校。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与发达地区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展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中学 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一 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想陈旧,管理薄弱

少数民族地区多在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导致对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然,思想的滞后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源于一种错误观念——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孩子读书主要为了考上大学,而信息技术教育无关紧要。中学管理者普遍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当前我国的计算机还处于普及阶段,计算机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一些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一方面强调其重要性,另一方面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减少了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总量。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断挤占信息技术教育课时,信息技术教学未能在许多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占重要地位,或干脆没有设置该课程,致使信息技术教育滞后于整个素质教育的发展。

2.经费不足,设备短缺

首先,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国家对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的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教育投入不足、扶持力度不够。因教育经费紧张,许多学校的计算机是接受捐赠得来的,计算机拥有量普遍不足,使用年限较久远,配置低,并且多媒体教室更是严重不足,学校几乎没有条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难以在很多中学实施,教师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一方面学生没有足够上机的时间;另一方面仍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授一些计算机知识和概念,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学习动机,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极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挥,制约着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教师缺乏,业务素质低

据调查,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计算机教师没有经过正规与系统的学习,他们或者是经过短期培训,或者是其他学科通过自学而转行,所以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有限,师资力量急待改善加强。这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受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工资待遇较低,加之生活上的不便,很难吸引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即使少数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愿意来工作,但由于工作环境差,计算机配置低,加上计算机教师的待遇与其他高考科目教师的待遇相差较大,使他们不能长久地安于现状,很难长时间地留下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以兴义一中为例,从学历来看,拥有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的教师没有,拥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占25%,拥有专科学历、中专及其他学历的占75%;从职称情况来看,初级职称占50%,中级职称占37%,高级职称占13%。而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其他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一般都是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由此很容易看出信息技术师资不足,配备不合理,教师所学不是与信息技术专业相关的专业,他们的信息技术意识以及对信息技术的理解都要稍逊一筹,只能勉强胜任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信息意识及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运用决定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效果。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他们所具备的计算机学科知识结构很难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受重视以及待遇相对较低,慢慢地就成了学校其他科目的服务者,靠到处修理计算机、检查设备、统计分数等工作来赚取一点加班费,到最后完全丢掉了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这不仅是自己的悲哀,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悲哀。

4.无规范教材,教学内容简单、枯燥

首先,计算机教学至今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然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对中小学信息教学内容和课时等提出了较细的要求,但这只是指导性的文件,没有提升到教学大纲的高度,所以没有约束力。另外,现在的新课改中,国家也没有统一编制的信息技术教材,市场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教材,造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杂乱无章,令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导致中学计算机教育难以规范。

其次,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涉及的概念与原理较多。对大多数使用计算机的人来说,信息技术显然不包括检修计算机的技术在内。我们使用一种工具时并不一定需要清楚了解它的构造。有的教师自行其是,缺乏有序性和连贯性,上课都不规范,或只讲汉字处理、数据库等应用软件,或在没有其他知识铺垫的情况下,只讲五笔字型等。这种教学内容随意、课时随意、讲法随意的做法导致了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造成学生受益少、教学质量不高的局面,当然更没有高效果可言。

5.学生基础水平低,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认识不够

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家中拥有计算机的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很少。很多学生从初中才开始接触计算机,这与“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中学生只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学生少之又少,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懂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此外,许多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通过上信息技术课来提高自己信息技能的却很少,以致在课堂上出现了这种现象:许多学生似乎是在听课,实际上什么也没听进去,只等教师把理论课讲完后利用剩余的时间来聊天或玩游戏。

二 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1.转变观念,规范管理

虽然我国已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某一课程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它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因此,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1)改变旧的学科观念。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之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2)改变旧有的教材观。要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设置相关的课题内容,并且按照课题难度的大小安排学习顺序和课时。(3)改变旧有的教学观。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2.筹措资金,加大投入

要解决中学管理层存在的问题,努力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软硬件配置,必须加大对计算机教学的资金投入,加强软件、硬件、网络、多媒体的升级改造,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创造条件,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基本教学资源库,大力整合网上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从而促进信息教育环境的形成。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设备投入严重不足,中学计算机教育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设备投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资金投入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确定“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形式投入为辅”的基本思路,积极筹措资金,要通过申请国家专项拨款,同时争取地方财政投入,吸引外部援助,集纳内部资金等多种形式汇聚资金。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和企事业单位积极投资,不断改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为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3.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计算机教学专门人才相当匮乏,所以建立一套师资的引进培训、使用、管理的机制和办法尤为关键。要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以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壮大。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对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应给予相当的荣誉、地位和物质待遇;定期进行培训,对他们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使其尽快掌握信息技术教育,增强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调动他们开发、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还可以专门组织教师去一些较发达的地区和信息技术课实行比较好的学校进行访学。要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意识、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加强其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推动他们的积极性。注意后备人员的选拔培训,保持技术队伍的动态平衡。在稳定教师队伍方面主要有两大举措:一方面教师要本地化,招聘一部分热爱民族教育的志愿者等来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教学、乐于教学。

4.改革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

教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早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就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育近几年才兴起,少数民族地区的计算机教育刚刚起步,大多数教师深受其他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多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上课时只强调上课的重难点,为教学而教学。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笔者发现,当教师使用“粉笔+黑板+口授”方式进行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都不听,他们要么拿出其他主科的作业来做,要么在小声聊天或睡觉,整个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性非常强,所以应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提高,在生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甚至可以开展计算机知识讲座或辩论赛,让学生在争论中提高学习兴趣,开阔思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对内容较简单的章节,可采用自主达标模式。因为简单的内容,学生可通过看书思考、研究讨论达到教学目的,不需要教师讲述。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力,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内容,教师可采用自主探究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国家也提倡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要掌握信息技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开阔视野,促进各个学科的学习。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固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政策到位、转变思想观念、技能娴熟、资源丰富、硬件设备完善,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5.让素质教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导航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青少年的现代信息素质,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最终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人在创造活动中或在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它的显著特点是能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要注意提供学生创新的机会,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对他们的创新活动和创新精神进行激励。

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安排项目,让学生展开想象,勤动手动脑,勤创新求异。另外,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思维和毅力的过程。学生上机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将所学知识内化。每一次操作的成功都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6.关注学生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可通过设立多种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的思路,鼓励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对于起点低的学生,可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使学生的个体差异成为有利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 结束语

在少数民族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众多因素仍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转变观念,正视与发达地区存在的差异,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考虑每一个影响因素。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迎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

〔责任编辑:李锦雯〕

作者:马银富

西部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3:

蒙古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研究对象多被泛化,无具体的学科背景,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研究更是缺乏,研究方法以思辨性研究居多,实证性研究少,且地域性不明显,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研究甚少。本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蒙古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开展实证研究,提出蒙古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蒙古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迅速吹遍大江南北,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理念以及方法上都做了重大改革。信息技术课程从实践活动课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正式独立的课程,并列入基础课程行列,确立了其自身独立的地位。这些都说明信息技术课程迎来了它新的发展机遇。新课改的实施也给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无疑成为了这一任务的主要执行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以及课程理念的落实情况。在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师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亟待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堪忧。

二、研究现状

当前,由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数字鸿沟”现象在东西部教育之间表现的极为突出,广大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数量普遍不足,信息素养薄弱,实践技能低下,师资建设已成为制约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与内地中学相比,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非常突出。笔者通过对锡林郭勒盟地区部分蒙古族中学的调查研究发现:

1.蒙古族中学多采用蒙语授课,但是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教材以及配套的软件又多以汉语为主,这样无疑就增加了学生,以及老师的负担,要求老师尽可能的做一些本土化的工作。

2.蒙古族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边疆的农村牧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理解能力也各异。教师要善于把握授课的难易程度,尽可能的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所掌握。

3.教师角色混乱。在所调查的大部分蒙古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上好规定的课程,还充当着学校网站的维护,网页制作,学校办公室电脑维护,打字员等角色,使得教师往往更关注的是电脑或网络知识,而对学生的教学关注的不够,更谈不上教学法的研究了。

4.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年轻化,学科背景各异,学历偏低。

5.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不够。受中、高考指挥棒导向作用,信息技术课也就成了学校课程设置的边缘性课程,信息技术教师也就被边缘化,在职业发展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以上几点清晰的表明:目前锡林郭勒地区蒙古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制约了蒙古族中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因此必须寻求一种合理、切实可行的途径以推进内蒙古蒙古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

(1)增加教师数量实现教辅分离

锡盟地区蒙古族中学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所占比例过多且不专业,其中部分教师是因无法胜任其他学科的教学,转而从事信息技术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这样使得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得不到保证。

教育主管部门应适当增加蒙古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数量和质量。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加入到蒙古族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队伍当中来。另外,做到教辅分离,使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从繁杂的非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全身心的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

(2)信息技术教师自主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是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基础,在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学科专业知识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师必备的专业基础。除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之外信息技术教师对其它知识的学习也不能放松,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以及课程整合等知识的学习。

2.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

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所处的环境调整自己的培训内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时一定要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师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策略和编制培训内容,对不同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尽量做到差异化培训指导。

3.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地位

新技术学科的地位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首先应当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切实关心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保证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从繁杂的非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信息技术教师一心一意的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去,帮助信息技术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为信息技术教师创设宽松的发展环境,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国外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8,(5):48-51.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叮[J].教育研究与实践,1998,(1):41-46.

[3]谢安邦.教师素质的范畴和结构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19(2):1-5.

[4]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

【作者简介】

郭少杰(1983.10—)就职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第六中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原理。

作者:郭少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青年教师种子计划教师教学论文下一篇:农产品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